1.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年報
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如何快速讀懂年報,全面了解和評價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營運情況,並在長長的年報數據中尋找投資機會,為自己的證券投資提供全面、客觀、有效的決策信息,掌握正確研讀年報的方法顯得十分必要。
步驟/方法
一、總體了解年報披露的主要內容
現行規定年報披露的主要內容有:公司基本情況簡介,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董事會報告,重要事項,股本變動及股東情況,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情況,公司治理結構,監事會報告,財務報告等。其中,核心內容應該為反映財務信息的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及財務報告,以及反映經營信息的董事會報告。對於這些重點部分,投資者應認真研讀。
二、分析公司的總體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
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向投資者提供了上市公司近三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總資產、所有者權益、股本及每股基本收益等基本的財務數據和指標,為投資者分析上市公司總體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投資者首先要了解這些數據所表示的基本含義;其次是運用一定的方法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比較分析法,即通過兩個或幾個有關的經濟指標的對比,找出差異,研究和評價公司的經營業績。
比較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首先是縱向比較,即本期實際數與上期和前期實際數對比,藉以了解有關指標在不同時期的增減變化情況;其次是橫向比較,即本期實際數與同行業公司的財務指標之間相互比較,藉以了解上市公司之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之間的差異。如果上市公司之前有作盈利預測,則同時可以對實際指標與預測指標進行對比,藉以分析評價有關預測完成情況;再次是根據每股基本收益及每股凈資產的財務數據和公布年報時的股價來計算市盈率和市凈率,如市盈率和市凈率均偏低者,則風險偏低,相反,則風險偏高。
三、研究財務報告的主要內容
財務報告是上市公司年報的精粹和核心,其主要包括:審計報告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四大會計報表等內容。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就財務報告的編制是否已經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編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報告期末的財務狀況以及報告期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和所有者權益變動情況等向投資者提供的一份專業報告;四大會計報表就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盈利能力、現金流動、所有者權益變動情況向投資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財務報表附註及相關信息質量的高低是投資者能否從年報中發掘有價值線索的關鍵。
投資者在對上述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和判斷後,根據自身的需求確定是否作進一步研讀和分析,如納入重點研讀對象,則可進行財務分析和估值分析等。財務分析主要包括:投資收益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發展能力分析、資本結構分析、經營效率分析和獲利能力分析等。如下摘自對某公司財務分析的個別財務指標:
從總體上看,該公司的財務指標基本健康,主要表現在財務結構較為穩健,其資產負債率及股東權益比率均處於正常狀態;獲利能力較強,主要表現在毛利率較高,每股收益及凈資產收益率均比較理想。但該公司的財務指標仍有如下不如意之處:
其一,該公司的毛利率雖高,但由於應收賬款周轉率低及存貨周轉率低,導致總資產周轉率較低,從而影響該公司的各項財務指標,抵扣上述兩個因素後,該公司除2009年度的各項指標較為理想外,其它年度的財務指標不甚理想,尤其是2010年度,各項主要的財務指標呈大幅下降態勢;
其二,短期償債能力較差,指標顯示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偏低;
其三,應收賬款和存貨的周轉率偏低,影響該公司資金的運用,從而影響該公司經營業績。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做出的分析結論是:該公司獲利能力比較強,財務結構比較穩健,雖然資產運用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較差,但如果能從董事會報告中看出該公司的管理層已經認識並擬採取措施加以改善,則可以給以投資。
四、分析年報中的董事會報告
董事會報告是公司董事會向廣大投資者對公司的財務、經營和投資等情況所作的一個總體報告,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非財務信息,詳細剖析如下內容:
1.公司經營情況。投資者應該了解公司所處的行業以及公司在本行業中的地位和公司核心競爭能力、公司主營業務的范圍及其經營狀況、公司在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2.公司財務狀況。投資者應當結合年報的財務報告部分,對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特別是,如果注冊會計師對涉及報表的項目出具了非標准審計報告,董事會會在該部分做出說明,投資者要對董事會的說明予以高度關注,以便更好地判斷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
3.公司投資情況。了解報告期內的投資情況,報告期內公司投資額比上年的增減變動及幅度、被投資單位的名稱、主要經營活動、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占被投資公司權益的比例以及對公司業績的貢獻能力等。
4.了解公司生產經營與政策環境的變化情況,了解可能對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的所有風險因素及其對公司當期及未來經營業績的影響,同時了解公司已採取或擬採取的對策和措施,以及所採取措施的效果。
5.了解新年度的業務發展計劃和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新年度的收入與成本費用計劃、新建及在建項目的預期進度是否切合實際,是否具有可行性並能夠產生預期的效益。
在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方面,重點了解公司業務相關的宏觀經濟層面,或外部經營環境的發展現狀和變化趨勢,以及公司的行業地位或區域市場地位的變動趨勢,公司存在的主要優勢和困難及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的影響。了解公司未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公司發展戰略,以及擬開展的新業務、擬開發的新產品、擬投資的新項目等。了解為實現未來發展戰略所需的資金需求及使用計劃,以及資金來源情況,及維持公司當前業務並完成在建投資項目的資金需求,未來重大的資本支出計劃等,了解公司是否存在債務融資、表外融資、股權融資、衍生產品融資等項目及其對公司未來資金來源的需求。
6.了解本次利潤分配預案或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通常高送轉股的股票更受投資者青睞和追捧,低送轉股的股票不受市場歡迎。因此,高送轉股的股票應引以重點關注。
2. 衡量上市公司價值的方法有哪些比較一下優劣
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時,應該從宏觀經濟、行業狀況和公司情況三個方面著手,才能對上市公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宏觀經濟分析
<1>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證券市場歷來被看作「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宏觀經濟的走向決定了證券市場的長期趨勢。只有把握好宏觀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才能較為准確的把握證券市場的總體變動趨勢、判斷整個證券市場的投資價值。宏觀經濟狀況良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表現會比較優良,股價也相應有上漲的動力。
為了把握國內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投資者有必要對一些重要的宏觀經濟運行變數給予關注。
A.國內生產總值GDP
B.通貨膨脹
C.利率
D.匯率
<2>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用以調控經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速度和企業經濟效益,進而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
A.財政政策
B.貨幣政策
二、行業分析
由於所處行業不同,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會存在較大的差異。進行行業分析,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行業本身所處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影響行業發展的各種因素及其對行業影響的力度;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行業的投資價值及投資風險。
<1>行業與經濟周期
宏觀經濟的運行呈現周期性特點,一個經濟周期包括繁榮、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
<2>行業生命周期
通常,行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而言,處於幼稚期的公司比較適合投機者和創業投資者;處於成長期的行業,其增長具有明確性,投資者分享行業成長、獲取較高投資回報的可能性比較高。
三、公司分析
對於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把握,具體還是要落實到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投資者需要了解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所佔市場份額、財務狀況、未來成長性等方面以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
<1>公司基本面分析
A.公司行業地位分析
B.公司經濟區位分析
C.公司產品分析
D.公司經營戰略與管理層
投資者要尋找的優秀公司,必然擁有可長期持續的競爭優勢,具有良好的長期發展前景。這也正是最著名的投資家巴菲特所確定的選股原則。以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例,他所看重的是軟飲料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長期穩定並能夠持續增長的業務、產品的高盈利能力以及領導公司的天才經理人。1988年至2004年十七年間,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巴菲特帶來541%的投資收益率。
<2>公司財務分析
公司財務分析是公司分析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其一段時間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縮影,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和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重要依據。
A.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反映的是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公司流動資產越多,流動負債越少,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B.營運能力分析
———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其中:平均應收賬款=(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總資產周轉率
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其中: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C.盈利能力分析
———主營業務毛利率
主營業務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毛利率表示每一元的主營業務收入扣除主營業務成本後所帶來的利潤額。可以通過與行業平均毛利率的比較,一定程度揭示公司的成本控制及定價策略。
———主營業務凈利率
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凈利率表示每一元主營業務收入所帶來的凈利潤,反映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收益水平。一般而言,凈利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資產收益率(ROA)
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其中: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資產的綜合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利用資產獲利的能力越強。
———凈資產收益率(ROE)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年末凈資產*100%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是在考慮了負債經營因素後的資本回報率。
<3>公司估值方法
進行公司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凈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如股利折現模型估值、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估值等)。
A.相對估值方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為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及短期投資
B.絕對估值方法
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採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股利折現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
其中,V代表股票的內在價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獲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獲得的股利,以此類推……,k代表資本回報率/貼現率。
<4>新情況帶來的新問題
自2006年以來,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快速增長,證券市場也隨之走強。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的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在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出口增長的拉動下,企業效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但一些非可持續性因素也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了推動作用,如新會計准則的實施導致上市公司會計核算方式發生變化,造成會計利潤的波動,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對其業績產生正面影響;投資收益的大幅增加助推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
A.新會計准則的影響
B.投資收益的影響
目前,在利潤表各構成部分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幅增加,也直接推動了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增幅超越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幅。投資收益的增長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體經濟的投資收益上升———經濟持續增長背景下的企業效益提升給上市公司帶來實體經濟投資的收益不斷增加;第二,股權投資的虛擬資產增值———資本市場行情火爆,上市公司投資股票、基金的投資收益大幅提高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帶來的投資收益大增;第三,會計核算的計量增長———如實施新會計准則後,允許上市公司對原持有的法人股在禁售期後按照公允價值計量,根據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劃分,在當期或出售時將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損益。
3. 公司業績評價的指標是什麼
公司業績評價的指標如下: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財務效益狀況: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比率。
業績評價(PerformanceEvaluation),是指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的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照相應的評價標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以及經營增長等經營業績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進行的綜合評判。科學地評價企業業績,可以為出資人行使經營者的選擇權提供重要依據;可以有效地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管和約束;可以為有效激勵企業經營者提供可靠依據;還可以為政府有關部門、債權人、企業職工等利益相關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4. 上市公司業績怎麼看 如何判斷上市公司業績的好壞
上市公司公司質地的好壞主要從三個層面進行分析:盈利能力、盈利質量及償債能力,在愛股說數據分析平台評判公司質地的好壞就是按照這三個層面進行甄別,同時輔以運營能力及管控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公司質地的好壞分為三個層級:公司質地較好、公司質地較差及公司質地一般,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下:
公司質地定義表
在這里,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質量及償債能力通過相互組合,構成了評價上市公司公司質地的邏輯關系,例如公司質地較好的定義,必須是盈利能力強或者較強、且盈利質量好或者較好、且財務狀況穩健才可稱之為公司質地較好;而公司質地較差,必須是盈利能力弱或者較弱、且盈利質量差或者較差、且財務風險高或者較高才可稱之為公司質地較差;而除公司質地較好及公司質地較差以外的上市公司股票統統劃歸為公司質地一般。
投資者可能會問:如何獲知上述公司質地的相關評價?大家可以到愛股說網站公司簡報首欄處,找到盈利能力、盈利質量及財務風險等評價標簽,或是通過一鍵診股獲得。當然投資者可以按照這些標簽結合依據上述公司質地定義表得出結論,如果用戶對這些評價標簽有疑慮,還可以點擊評價標簽彈出指標數據圖所展現的可視化數據。而如果想進一步了解這些指標發生變動的背後原因,則應該選擇盈富分析功能對各指標層級變動的邏輯內在因素進行研究。==數據摘自愛股說
5. 求一篇1000字論文,題目如下,最好是原創,謝謝
《會計畢業論文題目》簡介: 選題的范圍 1.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方面 2.財務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會計方面 4.審 《會計畢業論文題目》正文開始>> 選題的范圍 1.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方面 2.財務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會計方面 4.審計方面 5.會計電算化方面 1. 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問題的探討 2. 關於綠色會計理論的探討 3. 關於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探析 4. 關於會計政策的選擇問題探討 5. 關於合並報表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 6. 關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調整問題的探討 7. 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假設探討 9. 關於強化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8. 論期後會計事項的種類及披露方法 10. 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11. 關於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問題探討 12. 關於中西方會計准則制定模式的比較 13. 關於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思考 14. 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的探討 15. 關於企業會計政策若干問題的研究 16. 關於或有負債會計問題的探討 17. 所得稅會計相關問題的探討 18. 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19. 論成本與提高經濟效益的關系 20. 關於推行責任成本制度有關問題的探討 21. 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探討 22. 論標准成本制度在我國應用的探討 23. 變動成本計算與製造成本計算模式相結合問題的研究 24. 定額法的應用及其改革問題的研究 25. 班組經濟核算的研究 26. 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7. 現金流量表分析與運用的研究 28. 合並會計報表合並理論的比較研究 29. 標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分析的研究 30. 試論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管理 31.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研究 32. 知識經濟時代成本會計改革方向 33. 市場經濟體制下降低成本途徑的研究 34. 我國成本分析現狀與改革思路 35. 產品質量成本核算的探討 36. 產品質量成本控制的研究 37. 產品質量成本分析的探討 38. 現代企業制度與班組經濟核算 39. 關於作業成本法及其在我國的應用前景 40. 我國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41. 關於研究與開發成本核算的探討 42. 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的研究 43. 綠色會計若干問題的原因及探討 44. 關於或有事項若干問題的研究 45. 財務會計報告體系問題的研究 46. 社會責任成本問題研究 47. 企業社會成本問題研究 48. 關於企業合並會計問題研究 49. 關聯方合並問題研究 50. 企業改制過程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51. 財務呈報與財務監管 52. 會計欺詐案例分析 53. 中期報告的可比性研究 54. 中外會計准則比較研究 55. 關於財務呈報若干問題的研究 56. 對商譽會計的探討 57. 關聯方相關問題的探討 58. 會計監管若干問題的研究 59. 中國會計國際化問題的研究 60. 中國會計國際協調若干問題的探討 61. 現代審計理論體系框架結構之研究 62. 審計假設、審計准則與審計責任的界定 63. 試論政府審計在財政監督體系中地位和作用的變化趨勢 64. 我國國家審計模式重構的探討 65. 我國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審計關系研究 66. 國際銀行業內部審計的現狀、趨勢和啟示 67. 審計風險模型探討 68. 我國獨立審計准則的問題與對策 69. 抽樣風險及其防範 70. 制度基礎審計的程序與方法 71. 審計職業道德研究 72. 期後事項的種類及其審計 73. 論或有負債的審計 74. 企業法定代表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難點及審計方法 75. 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6. 當前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7. 我國獨立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78. 論經濟責任審計的問題與對策 79. 論保證服務 80. 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戰略 81. 注冊會計師民事責任研究 82. 舞弊審計探討 83. 會計報表審計中對舞弊的關注 84. 審計執法環境研究 85.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研究 86. 注冊會計師後續教育研究 87. 分析性程序的應用 88. 關聯交易、利潤操縱及其披露與審計 89. 論審計執業環境建設 90. 論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 91.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研究 92. 對上市公司會計報表審計的基本程序研究 93. 注冊會計師市場規范與管理研究 94. 我國會計咨詢服務體系研究 95. 績效審計研究 96. 審計環境變化對舞弊審計的挑戰 97. 具有中國特色審計體系研究 98. 國家審計與現代企業制度研究 99. 保證我國審計獨立性與權威性研究 100. 審計重要性研究 101. 審計風險研究 102. 經營審計與會計報表審計的區別與聯系 103. 企業風險基礎審計框架 104. 中外內部審計之比較 105. 計算機環境下審計風險的特徵與對策研究 106. 審計重要性與審計風險研究 107. 審計重要性與審計證據關系研究 108. 審計目標與委託人認定之研究 109. 論注冊會計師專業判斷及其影響因素 110. 上市公司審計重點管窺 111. 論當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面臨的矛盾與對策 112. 論獨立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改善 113. 審計風險的變化趨勢及其對策分析 114. 對我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制度的思考與建議 115. 論注冊會計師職業發展的動因與改革發展方向 116. 企業風險管理與審計 117. 風險管理得測試與方法的審計 118. 重要性理論在風險審計中的應用 119. 對 COSO 內部控制框架的質疑 120. 2004COSO—ERM 框架評析 121. 內部控制發展研究 122. 內部控制評價研究 123. ERM 在 CPA 審計中的應用研究 124. CPA 非審計服務研究 125. CPA 行業發展戰略研究 126. 風險導向戰略系統審計研究 127. 論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 128. 關於中國獨立審計准則若干問題的思考 129.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30. 現代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與企業業績評價 131.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控制機制 132.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研究 133. 債轉股問題研究 134. 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研究 135. 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研究 136. 企業綜合效績評價指標的研究 137. 或有事項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138.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的研究 139. 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140. 論責任會計的激勵職能及其實現 141.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42. 財務風險與財務預警系統 143. MBO 對財務的影響與信息披露 144. 財務預測管理與創新 145. 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研究 146. 並購融資方式及其風險防範 147. 公司治理評價問題探析 148. 公司治理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9. 上市公司董事會業績評價問題 150. 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評價 151. 基於投資者視角的經營業績評價 152. 基於債權人視角的經營業績評價 153. 內部管理業績評價若干問題 154. 基於戰略的預算管理體系 155. 企業集團戰略與預算管理 156. 審計委員會與內部審計關系探討 157.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158. 資金集中控制模式探討 159. 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的職能探討 160. 獨立懂事獨立性探討 161. 加強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必要性探討 162.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組織構建探討 163. 市場經濟條件下資產評估的作用 164. 當前資產評估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165. 資產評估報告規范問題的研究 166. 收益法運用問題研究 167. 資產評估准則研究 168. 國有企業改制中資產評估問題研究 169. 上市公司資產評估中的若干問題 170. 機器設備抵押評估需注意的若干問題 171. 房地產評估中存在問題的探析 172. 資產評估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173. 無形資產的辨識、把握與價值量化研究 174. 企業商譽評估研究 175. 商標權評估中的若干問題研究 176. 債權性資產評估方法的探討 177. 人類資源評估研究 178. 網路評估初探 179. 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研究 180. 資產評估報告相關問題研究 181. 資產評估理論體系研究 182.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問題研究 183. 資產評估方法體系研究 184. 債務重組中的資產評估問題 185. 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分析與評價 186. 流動資產審計與評估的聯系、矛盾與解決辦法研究 187. 資產評估方法國際比較研究 188. 資產評估管理體制研究 189. 如何規避財務活動中的風險 190. 企業籌資方式的比較與選擇 191. 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192.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方法比較 193. 變動成本法、完全成本法與製造成本法關系探析 194. 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研究 195. 投資決策方法的比較及運用 196. 標准成本制度在我國的應用 197. 戰略成本動因理論探索 198. 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目標研究 199. 財務比率分析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200. 企業股利政策探討 201. 政府財務風險管理研究 202. 企業並購的財務效應分析 203. 財務控制體系探析 204. 非營利組織業績評價方法探索 205. 政府財務報告改革研究 206. 論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 207. 概念體系研究 208. 政府財務報告國際比較研究 209. 中西方政府會計核算模式比較 210. 政府會計確認基礎改革研究 211. 房地產抵押評估需注意的若干問題 212. 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問題研究 213. 完善資產評估法律法規體系研究 214. 政府財務報告研究 215. 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216. 非營利組織會計准則國際比較 217. 非營利組織會計准則實施問題研究 218. 論互聯網條件下的會計工作變革 219. 電子商務條件下會計工作的變革趨勢 220. 計算機應用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的影響 221.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趨勢分析 222.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措施與方法 223. 會計電算化深入發展問題研究 224. 電算化財務管理軟體的設計技術探討 225. 加強我國會計電算化宏觀管理研究 226. 計算機會計舞弊現狀及其對策 227. 審計電算化研究 228. 用 ACCESS 建立會計業務處理模型 229. 用 EXCEL 建立會計業務處理模型 230. 論會計電算化與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關系 231. 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方向探討 232. 試論會計信息化 233. 企業信息化對會計的新要求 234. 會計電算化的風險及防範措施 235. 電算化條件下會計內部控制技術的探討 236. 論現有財務軟體的管理功能及其擴展 237. 對我國現行財務軟體的功能透析 238. 我國管理型會計軟體開發與應用現狀分析 239. 會計信息系統的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240. 論會計信息系統標准數據介面的規范問題 241.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 242. 國際企業管理軟體的發展歷程及對我國的啟示 243. 電子商務時代的企業管理軟體 244. 現代企業與 ERP 245. 網路財務會計問題 246. 網路時代會計信息系統的適應性改進 247. 網路財務的特點 248. 網路技術在企業財務中的應用 249. 電子聯機實時報告對會計的影響 250. 互聯網上發布會計報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251. 網路時代的會計信息特徵 252. 會計電算化對注冊會計師工作的影響與要求 253. 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社會審計 254. 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審計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255. 虛擬會計事務所 2 http://www.chddh.cn/wenzi/56. 論 EXCEL 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257. 用 EXCEL 建立財務管理模型 258. 電子商務對會計的挑戰 259. 電子商務下會計發展的新趨勢 260. 論提高電算化條件下財會管理水平 261. 論電算化會計工作組織與崗位分工 262. 加強電算化會計基礎工作 263. 實現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管理其他子系統的數據共享 264. 論會計核算電算化向企業信息化過渡 265.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評介 266. 論網路環境下的財務管理 267. 論 ERP 與企業生產過程重組 268. 知識經濟時代對財會人員的素質要求 269. 財務軟體的安全功能分析 270. 論軟體系統開發方法 271. 國內財務軟體發展新趨勢 272. 論會計信息系統的特點 273. 我國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的現狀 274. 論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關系 275. 決策支持系統的特點與功能 276. 論計算機審計的主要功能 277. 論會計工作為何利用 Internet 278. 國內主要商品化會計軟體功能比較 279. 優化業務流程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 280. ERP 系統環境中財務會計工作的變化及應對研究 281. ERP 系統環境中財務管理工作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282. 財務會計系統與企業 ERP 其他系統的數據聯系分析 283. ERP 系統中會計與業務的協同處理研究 284. 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改善和加強會計內部控制研究 285. 企業信息化環境中財務管理預測分析內容與作用研究 286. 網路應用的深化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影響 287. 電子商務對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影響和對策研究 288. 網路環境下的財務管理模式研究 289. 電子表格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的研究 290. 互聯網條件下會計信息資源應用的研究 291. ERP 系統實現財務與業務協同的研究 292. 網路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體系的研究 293. 網路經濟對會計基礎理論的影響 294. 網路化會計信息系統的舞弊及對策研究 295. 網路財務安全策略研究 296. 論 IT 環境下會計的發展趨勢 297. 從 ERP 實施角度看企業業務重組必要性的研究 298. 財務信息化與財務控制研究 299. 互聯網時代財會人員素質要求研究 300. 網路財務在 ERP 系統中的核心地位研究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1.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與累計折舊的關系分析 2.無形資產涉稅問題的研究 3.保險業分析及其保險綜合經營研究 4.我國增值稅轉型問題及對策研究 5.企業融資機制淺析 6.我國增值稅徵收與發達國家的比較與啟示 7.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研究 8.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方法的評析和選擇 9.有關資產減值准備相關問題的探討 10.會計舞弊的識別與治理 11.當代管理會計的新發展——作業會計 12.關於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的探討 13.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淺析 14.新企業會計准則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分析 15.中小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16.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17.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分析 18.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探討 19.公允價值初探 20.國有企業財務監督機制分析 21.企業戰略性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運用研究 22.我國獨立審計市場現狀及發展研究 23.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 24.新舊所得稅會計准則比較分析 25.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的若干問題及對策 26.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探討 27.淺談財務風險的防範與控制 28.淺析企業物流成本管理 29.淺議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建立有效的公司管理機制 30.資產減值准則在遏制上市公司利潤操縱中的作用 31.現代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治理對策研究 32.對新企業會計准則中資產減值規范的探析 33.新所得稅會計准則的運用研究 34.會計利潤與應納所得稅額的差異分析 35.論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以****為例 36.淺析新會計准則——所得稅准則 37.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必要性 38.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有關問題的探討 39.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與可靠性的權衡分析 40.淺議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的關系 41.淺析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42.關聯企業避稅問題分析研究 43.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相關問題研究 44.我國企業成本控制現狀分析及其改進的對策措施 45.新會計准則與稅法的差異研究 46.從***看國有企業應收賬款管理 47.所得稅會計的比較探析 48.新會計准則下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變化及其對企業的影響 49.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損益表債務法的比較分析 50.淺談現金流量表的分析 51.新舊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准則的比較分析 52.中小企業財務危機的預測及其控制 53.責任會計在國營企業運用的探討 54.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及其會計制度建設 55.關於企業合並財務報表的思考 56.新舊會計准則下利潤表的比較研究 57.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 58.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分析 59.淺談我國企業所得稅及其核算 60.固定資產減值實施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61.關於我國企業采購與付款內部控制問題的研究 62.新舊准則下投資納稅調整問題的比較研究 63.淺析新會計准則——債務重組准則 64.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若干思考 65.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和對策探析 66.公允價值在我國的運用問題研究 67.淺談如何加強企業往來賬款管理 68.新固定資產會計准則探析 69.新會計准則下資產減值准備的探討 70.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管理研究 71.我國租賃會計及其與稅法的差異分析 72.公允價值計量初探 73.注冊會計師驗資風險及防範研究 74.企業會計中資產減值部分的分析與比較 75.試論會計造假的動因與治理 76.淺析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 77.非貨幣交易會計研究 78.關於反補貼的會計問題研究 79.試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 80.應訴國際反傾銷的會計探討 81.關於新會計准則之無形資產准則的思考 82.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83.淺析對上市公司審計風險與防範 84.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研究及治理對策 85.淺議企業的存貨管理 86.試論中小企業內部控制 87.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 88.淺議企業的現金管理 89.淺談應收賬款的管理 90.房地產企業融資策略淺析 91.對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優化問題的探討 92.商譽會計問題探討 93.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演變及建議 94.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成因及對策 95.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實施障礙及對策 96.論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 97.作業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98.我國會計信息失真及對策 99.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00.企業外購商譽問題探討 101.作業成本法在陶瓷企業成本核算中的應用 102.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集權模式探討 103.淺談我國企業會計中謹慎性原則的應用 104.淺析財務比率分析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105.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106.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07.上市公司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08.非貨幣性交易新舊准則的差異影響及實施建議 109.淺談房地產集團公司成本控制問題及對策 110.淺析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的應用 111.關於我國企業存貨管理問題的初探 112.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13.論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成因和防範 114.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問題研究 115.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16.上市公司財務質量綜合評價的實證研究 117.淺析我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問題 118.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19.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動因及防治 120.關於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審計若干問題的思考 121.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新舊會計核算方法探析 122.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准則的趨同形勢分析 123.當前企業成本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124.新《企業會計准則》下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 125.試論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 126.論當前企業會計財務報告的局限和改進 127.中美所得稅會計的比較研究 128.淺議我國推行社會責任會計的必要性與對策 129.論中小企業成本控制 130.企業存貨計價核算方法的分析研究 131.資產減值准備相關問題研究 132.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問題研究 133.淺析小企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34.國有商業銀行成本管理 135.對《企業會計准則——合並財務報表》的探討 136.我國會計准則國際化問題淺析 137.淺議綠色會計的理論結構及改進建議 138.無形資產新舊准則之比較 139.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140.商譽會計的相關問題探討 141.對新舊債務重組會計准則的比較分析 142.淺談新形勢下軍隊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43.我國所得稅會計准則變動影響及對策研究 144.我國家電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研究 145.試論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現狀與出路 146.新舊會計准則下企業所得稅差異的探討 147.論公允價值的應用對上市公司會計造成的影響 14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149.淺談新舊會計制度下合並會計報表的比較及對企業的影響 150.淺談企業出口退稅的稅收籌劃 151.對非貨幣性交易損益計算公式的質疑 152.淺議我國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 153.中小企業融資障礙及對策研究 154.企業所得稅籌劃 155.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的利弊分析 156.統計抽樣在審計中的運用 157.淺析會計信息質量及其完善 158.中小企業資本運轉的研究 159.委託代理下企業經理人薪酬激勵分析 160.會計電算化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 161.淺析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 162.淺議財務因素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163.企業效益審計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64.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困難和解決方法 165.我國中小企業信貸難問題研究 166.從核心競爭力角度分析企業多元化戰略 167.新舊會計准則下會計報告對比及啟示 168.淺析我國綠色營銷面臨的障礙及其對策 169.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風險及對策 170.關於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 171.對公司財務治理結構問題的研究 172.淺談作業成本法及其實際運用 173.我國環境下的會計目標探討 174.建築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與成本控制 175.我國商品房價格過高的原因與對策 176.淺談我國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改善措施 177.知識經濟對無形資產核算的影響 178.無形資產會計准則研究 179.****企業(集團)投資政策研究 180.當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181.小規模企業的審計風險和對策 182.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183.增值稅的管理研究 184.論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 185.淺析我國企業中的人才浪費 186.論國有企業經營者薪酬激勵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187.我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面臨的會計問題 188.論企業應收賬款的全程管理 189.激勵與保障並重規避核心員工流失 190.我國企業會計目標的現實選擇 191.論審計方法向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發展的趨勢 192.新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公允價值的研究 193.家族企業人情化管理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194.構建適應我國國情的戰略管理會計 195.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的博弈分析 196.我國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197.穩健性原則及其在我國運用的探討 198.納稅人身份選擇在增值稅稅收籌劃中的應用 199.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的研究 200.企業領導人的經濟責任審計 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探析 。
6. 怎樣分析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
1.問題提出
資本結構是企業利益相關者權利義務的集中體現,影響並決定著公司治理結構,甚至企業價值。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規范企業行為,提升公司價值。長期以來,理論界對資本結構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間關系的探討從未間斷。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對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之間關系的研究,經歷了「從無關到有關的過程」。MM理論(不考慮公司所得稅)在完善的資本市場條件下,認為資本結構的選擇不會影響公司價值。而此後的MM理論(考慮公司所得稅)、米勒模型、權衡理論、代理成本理論、信號傳遞理論、控制權理論等等一系列資本結構理論,都認為資本結構的選擇會影響公司價值。
我國對於資本結構與企業經營績效的相關性研究,陸正飛、辛宇(1998)通過對滬市機械及運輸設備業的35家上市公司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分析得出,不同行業的資本結構有著顯著的差異,獲利能力與資本結構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規模、資產擔保價值、成長性等因素對資本結構的影響不甚顯著。李義超、蔣振聲(2001)應用1992至1999年的混合數據,採用截面分析與TSCS分析方法,得出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的結論。於東智(2003)通過研究股權結構、治理效率與公司績效關系發現,資產負債率與公司績效表現出較強的負相關關系。劉志彪等(2003)是國內最早將產業經濟學與資本結構研究相結合的,他們的研究結果證實,企業的資本結構與其所在的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強度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同時資本結構與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肖作平(2005)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互動關系進行了研究,得出了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存在互動關系,財務杠桿與公司績效負相關以及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成反向的U型關系的結論。
從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過程來看,除少數研究認為企業資本結構與績效無關以外,西方的理論和研究普遍認為企業經營績效與資本結構正相關。而針對我國的研究除了少數結論(洪錫熙和沈藝峰,2000;王娟和楊鳳林2002),普遍認為企業經營績效與資本結構是負相關的(陸正飛,1996;劉志彪,2003;於東智,2003;肖作平,2005)。
經典理論在中國「水土不服」,首先可能是因為制度環境的不同。西方具有發達的資本市場,嚴格的監管體系,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成熟的經理人市場,這些條件為資本結構理論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中國並不具備這些條件。
其次,對公司績效指標的選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很多學者選取凈資產收益率衡量公司績效,凈資產收益率(ROE)是反映資本收益能力的國際性通用指標和杜邦系統中的核心指標,優點是綜合能力強,但缺點是易被人為操縱,其有效性會受到影響。
最後,未全面考慮公司績效影響因素。影響績效的因素有很多,除受資本結構影響外,還受行業、公司規模等因素影響,漏掉重要影響因素容易導致有偏誤的估計結果,甚至會掩蓋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的真實關系。因此我們在研究中應該加入相關的控制變數。
基於上述分析,本文利用我國滬深A股2005—2009年64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採用主成分分析和線性回歸的方法,期望在研究模型建立、數據選擇方面進行新的嘗試,以彌補上述研究的不足,驗證資本結構與公司業績的關系。
2.理論分析及研究假設
2.1債務結構與企業績效
西方理論普遍認為,企業的高負債並不一定就會導致企業的低績效,關鍵在於債務的治理是否有效[1]。負債影響公司績效,主要是通過影響經營者行為來達成的,作為企業的直接管理者,經營者的行為與公司績效息息相關。首先,負債是一種具有約束性的債權,一般是固定支付,但必須按時還本付息,否則將面臨訴訟甚至破產的威脅。因此,當一個企業負債比率過高時,經營者要考慮減少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這樣一來,也抑制經營者利用企業過多的自由現金流量來進行有利於自己的各種行為。其次,在企業融資總額及經營者持股量不變的前提下,採用負債方式融資,等於降低股權融資比例,相當於提高經營者的持股比例,從而提高經營者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可以得到:
假設1:資產負債率與企業經營績效正相關。
權衡理論認為,企業價值先隨負債比例增加而增加,當負債比例達到某一點時,破產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顯著增強,企業價值開始下降。隨著負債比例的增加,企業價值有一個最大值,此時的負債比例為最佳負債比例。本文根據國外研究的結論以及經典理論的結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
假設2:企業績效與資產負債率存在著一個倒U型二次拋物線關系,即當企業負債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企業績效隨負債增加而增大,當企業負債超過一定程度時,企業績效隨企業負債的增加而減少。
2.2股權結構與企業績效
代理成本認為,股權相對集中可以有效的節約代理成本。在股權相對集中的條件下,控股股東有監督的激勵,可以分散股東「搭便車」的問題。
大股東具有限制管理層犧牲股東利益、謀取自身利益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監督管理者,從而增強市場運行的有效性,降低經理層的代理成本。另外,由於這屬於公司的內部控制,花費相對較少,治理成本低。但是,Shleifer和Vishny於1997年進一步提出,大股東發揮良好作用的前提是具有一個良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法律環境,以免大股東通過手中的控制權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然而,我國的法律環境不容樂觀,相關的法律不完整而且執行不得力,因此我們提出假設3:
假設3:企業經營績效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負相關。
從第三章的分析我們看到,我國房地產行業存在明顯的「一股獨大」問題,而在我國的特殊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往往是國有控股,盡管近幾年,國有股本所佔比例有所下降,但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現象仍很明顯。因此我們提出假設4:
假設4:企業經營績效與國有持股比例負相關。
3.研究設計
本文以房地產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財務數據為基礎進行分析。為了減少其他因素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保證數據對於研究的有效性,本文設定了以下標准對樣本進行篩選:(1)為了部分消除因上市公司上市額度制度,而導致虧損企業資源價值偏高,以及虧損企業資本重組等非經營性影響因素,故剔除ST和PT板塊企業。(2)另外,由於一些公司某些年度的財務數據無法取得或者存在異常,故也予以剔除。
3.1變數的設計
3.1.1經營績效指標的確定
從緒論的分析中我們看到,績效指標一般有兩類方法進行衡量,一類是單一指標的績效衡量,如ROA、ROE、EVA、TobinQ等;另一類是多重指標的績效衡量,當前關於多重指標的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平衡記分卡以及層次分析法等。但單一指標往往具有一定局限性,無法充分反映企業的治理效率,且主觀性較強,易遭到人為操縱,從而大大降低實證分析的准確性。因此本文選擇了多重指標作為績效衡量的方法,運用因子分析法來評價績效。本文的因子分析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以及運營能力4個方面選擇了11項財務指標衡量企業績效。
3.1.2資本結構指標及控制變數的確定
本文所研究的資本結構皆以其廣義上的定義為基礎,因此包括股權結構和債權結構。本文選擇資產負債率[2]、長期負債率以及流動負債率作為債權結構的衡量指標;選擇第一大股東股權集中度、前十大股東股權集中度及國有股比例衡量股權結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因素,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本文引入了公司規模作為控制變數,具體變數的選擇及其衡量方法見下表:
表2 房地產上市公司指標體系
變數名稱
符號
變數定義
被解釋變數
因子分析績效
P
通過因子分析法衡量
解釋
變數
債權
結構
資產負債率
RDA
自變數,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長期負債率
Ldar
自變數,長期負債率=長期負債/總資產
流動負債率
Sdar
自變數,流動負債率=流動負債/總資產
股
權
結
構
前五大股東持股比
Hsp10
自變數,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和
最大股東持股比
S1
自變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
國有股比例
Sp
自變數,國有股比例=國家股數/總股數
控制變數
公司規模
Size
控制變數,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
3.2研究設計
為了研究地產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如何影響經營績效,本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參考借鑒國內外相關資本結構的研究,建立了如下回歸方程:
P=β0+β1 RDA+β2 RDA²+β3 ldar +β4 sdar +β5 s1+β6 hsp10 +β7 sp+β8 size+ε
此模型是一個二次曲線回歸模型,可以檢驗是否存在一個最佳的資本結構,使得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最佳,因此它可以為我們提供變數之間的最優組合區間。其中P為企業綜合經營績效指標,RDA表示資產負債率,ldar表示長期負債率,sdar表示流動負債率,s1表示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hsp10表示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sp表示國有股比例,size表示公司規模大小,β0表示截距項。
4.實證研究結果分析
4.1通過因子分析法評價企業的經營績效
通過因子分析法我們得到了六個解釋變數的因子,分別用Y1、Y2、Y3、Y4、Y5、Y6來表示,綜合計量指標P為各主成分的加權平均值權數為各因子方差貢獻率,表達式為:
P=(26.479%Y1+20.421%Y2+10.224%Y3+9.202%Y4+8.825%Y5+8.471%Y6)/83.622%
4.2經營績效與資本結構模型的回歸結果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對模型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下:
表3 模型回歸參數
模型
B
標准誤差
t
Sig
(常量)
-.181
.083
-2.185
.032
S1
-.078
.047
-1.675
.101
SDAR
.039
.028
1.371
.175
SIZE
.003
.003
1.055
.295
HSP10
.062
.046
1.337
.186
RDA
.494
.169
2.922
.005
RDA*RDA
-.362
.155
-2.731
.007
LDAR
-.086
.046
-1.859
.068
SP
-.037
.023
-1.687
.111
從上表的分析結果中,我們得到資產負債率企業與績效顯著正相關;企業績效與資產負債率存在顯著倒U型二次拋物線關系;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企業績效顯著負相關;國有股比例與企業績效顯著負相關。
5.研究結論
(一)企業存在一個最優資產負債結構
從上文的回歸結果中,我們得到企業綜合經營績效與資產負債率之間存在顯著的開口向下的二次曲線關系,這表明了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確實存在著一個最佳的資本結構。一般來說,債務成本低於權益成本,因此通過舉債可以降低資本成本,提高企業價值,但是若負債過度,還款壓力增大,企業的困境成本及破產成本增加,將會影響企業效率,降低企業價值。
(二)一股獨大對企業績效產生負面影響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存在普遍的一股獨大現象,Shleifer and Vishny認為大股東的存在可以解決公司內部人的控制問題,但大股東發揮良好作用的前提是具有一個良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法律環境,以免大股東通過手中的控制權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然而,我國的法律環境不容樂觀,相關的法律不完整而且執行不得力,因此,「一股獨大」並不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從實證角度看,我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對企業總體績效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三)國有控股不利於企業績效的提高
在房地產上市公司中,國有控股雖然一直呈下降趨勢,但其一股獨大的局面並未改變,這些股份的所有權是國家,但國家無法直接行使所有權,一般通過委託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代為行使經營權。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國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缺乏對經營者的約束機制,因此代理人卻沒有被很好的監督,企業的經營業績與經營者自身的經濟利益並未掛鉤,經營者也就並不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從實證角度看,國有控股對企業總體績效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7. 上市公司績效衡量標准有哪些
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是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資料表明,有一個時期,美國每兩個星期就有一部關於績效評價的著作問世,相關的論文更是層出不窮。我國(不包括港澳台地區)的證券交易所是在1990年以後才建立起來的,上市公司從當初的十幾家發展到現在的一千二百餘家,但有關上市公司綜合評價和排名的研究起步較晚。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與《中國證券報》聯合,1996年始每年進行深滬兩市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綜合評價。《上市公司》雜志從1999年開始進行了「滬市50強上市公司」評選活動。此後,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人事部、國家計委聯合頒布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規則》和《企業績效評價操作細則》,建立了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2002年2月國家五部委對《企業績效評價操作細則》做了修訂和完善。盡管如此,我國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為隨著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管理的重心逐步由成本管理向客戶管理轉變,單純地以財務指標作為績效評價指標的弱點暴露無遺。具體而言,我國現行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局限。
其一,單純地以財務指標作為績效評價依據,難以全面反映企業經營績效。以財務指標為中心的績效評價體系,容易導致企業經營活動的短期行為,為了短期利潤的最大化,企業常常推遲資本投資,從而造成發展後勁不足;缺乏戰略性考慮,無法提供產品質量、顧客響應度等方面的信息;鼓勵局部優化,而不是全局最優化;無法提供有關「顧客需求什麼」、「競爭對手是如何運作的」等方面的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只能提供歷史績效信息,無法預測未來的績效發展狀況,應用的范圍受到限制。鑒於財務指標自身存在的缺陷,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於引入非財務指標。相對於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具有評價更加及時、准確;與企業的目標和戰略相一致,可以有效地推動企業的持續改進;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夠適應市場和企業周圍環境的變化等優點。
其二,未考慮資本成本因素,從而導致經營利潤的計算不正確。使用會計數據評價企業績效,很可能會忽略機會成本和貨幣的時間價值。現有經濟指標在計算總資產收益率(ROA)、凈資產收益率(ROE)、投資報酬率(ROI)和每股收益(EPS)時所用的凈收益均未考慮資本成本的因素。因此,有些企業從財務報表和一些評價指標上看似乎是盈利,但如果將資本成本因素考慮進去,這些貌似盈利的企業就發生了實質性的虧損。
其三,對現金流量指標的關注不夠。傳統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關注的焦點是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有關項目,對現金流量表中的有關指標,如凈現金流量、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等指標卻關注甚少,對投資項目的現金凈流量指標基本忽視。然而,現金流動的信息更能體現財務報告的目標,一般來說,與特定企業關系最直接的財務信息的可能使用者,最為關心的是企業創造有利的現金流動能力。因此,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應是現金流量表、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有關項目以及企業投資項目長期現金流量的綜合。
其四,缺乏人力資本方面的評價指標。人力資源會計作為一項專門會計來核算人力資源起步比較晚。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資源的價值計量在企業價值評估中應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缺乏人力資本績效的評價指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陷。
在新經濟迅速發展,信息技術日益完善的今天,建立一套動態的符合企業競爭環境要求的績效評價體系十分重要。針對目前我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不足,筆者認為,創新我國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應著重考慮:
——建立基於企業經濟增加值(EVA)評價體系。鑒於我國企業績效評價對資本成本評價不足的問題,借鑒西方國家採用的EVA方法是可行的。EVA即企業經濟增加值,是指企業經營活動的稅後凈收益(NOPAT)扣除企業資產成本(包括權益資產成本和負債資產成本)後的差額,這種方法彌補了會計利潤率在評價企業經營績效的不足,避免了忽略企業資產價值的變化以及所有者權益的機會成本,從而使經營利潤的計算更貼近實際。
——建立基於經營現金凈流量和投資項目現金凈流量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適應時代要求,建立一套符合企業核心競爭力增長,促使企業提升未來績效的評價體系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最關注的問題。於是,創新一套基於經營現金凈流量和投資項目現金凈流量的績效評價體系成為可能的選擇。它一方面可以說明企業經營的現金凈流量狀況,反映企業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流入與流出情況,評價企業創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企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基於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情況,有助於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以及企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價和分析,從而彌補現行績效評價體系中只注重過去經營業績的不足。
——建立包含人力資本評價指標的新體系。傳統績效評價體系是針對企業財務指標而建立的,缺乏對企業人力資本的評價指標。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的價值在企業價值評估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網路企業和軟體開發企業,人力資本因素更加突出。而且這類企業在上市公司中也佔有很重要的比例,因此企業的績效評價應建立包含人力資本評價指標的新體系,如人力資本報酬率、人力資本成本率、人力資源價值等。
——建立綜合性評價體系。由美國學者羅伯特·S·卡普蘭和大衛·P·諾頓提出的「平衡計分法」認為,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應源於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競爭需要,將財務測評指標、顧客滿意度、內部營運和公司創新與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筆者認為,可從財務、顧客、內部營運、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方面入手,根據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和採取的戰略,為每一方面設計適當的評價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從而全面、系統地反映企業經營績效。
8. 業績評價方法
績效考核方法:
1、目標考核法:
按一定的指標或評價標准來衡量員工完成任務的方法,根據工作指標或標准也有很大的困難,因為一是適中的目標制定困難,二是工作內容的可量化特性不同。所以這個方法使用不當可能導致勞動積極性不能充分發揮,考核結果失真。
2、360度績效考核
360度績效考核法是指從各個角度來了解個人績效的方法,是同事評、上司打分、直接領導評、自評,有時候客戶評等綜合評價的結果。
評價方麵包括溝通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領導能力。通過這種理想的績效評估,員工可從不同的反饋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長處與發展需求,這樣有利於員工制定合適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3、主基二元考核
這個方法是將績效考核分"主要績效"和"基礎績效"兩部分考慮, "主要績效",是評價員工和團隊的管理效果和創造價值增值的能力,做得越好,績效分越高,它是判別員工優秀與價值分配的主要依據;。
"基礎績效",是一個范圍,表現、成果在范圍之內,不加分不減分,在這個范圍外,加分或減分。"主要績效"與"基礎績效"互相疊加,即是該崗位績效考核真正的分數。
4、Kpi關鍵績效指標法
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制定該崗位考核的幾個關鍵指標,員工的績效與關鍵指標進行對比的考核方法就是關鍵績效指標法。
5、OKR
OKR又叫做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定義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現在主要應用於IT、風險投資、創意等領域。
OKR可以在採取行動之前培養長期思考與計劃的紀律性。對於代理人,把目標寫在紙上也會明確期望,並能使發展的定義和成功的定義進行量化。對於其他利益相關者,OKR可以在主題和優先順序上實現透明化,並支持跨職能的交流
9. 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綜合評價的論文怎麼寫
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經過實證分析,取得了影響該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主要信息,並給出了各公司對應的主成分的得分以及公司的綜合評分,據此判斷上市公司的優劣,以其為投資決策提供較為客觀的依據。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日趨成熟及上市公司數目的不斷增加,對於上市 公司綜合業績的評價日益成為業界和學術界研究的熱門課題。上市公司的 經營業績可以有很多指標來評價,但普通投資者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 研究這些指標,如果只看部分指標又可能導致決策失誤。
因此對上市公司 綜合業績的評價可以幫助投資者迅速把握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做出正確的 投資決策;同時,通過上市公司綜合業績的橫向對比,可以讓上市公司清 楚地了解自己在本行業上市公司中所處的位置,這樣可以對上市公司經營 者起到激勵和鞭策的作用,也為經營者改善其經營業績提供了思路。 本文首先對評價主體、評價目的及評價意義明確界定,然後追溯業績 評價思想的發展歷程,並對其現狀特點進行評述;接著,對業績評價指標 體系的構建和綜合評價方法的選擇進行探討;
10. 企業業績評價方法
企業的所有者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要選擇一位良好的經營者,這樣就必須對企業的經營者即企業的業績進行評價。今天,我為你帶來了企業業績評價 方法 。
企業業績評價方法
(一)主要以財務指標進行評價的方法
EVA(REVA)指標評價方法
80年代以來,在美國出現的幾種新的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應用最廣泛的就是EVA(Economic Value Added)方法。EVA是指企業資本收益與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更具體地說,EVA就是指企業稅後營業凈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包括借入資本和自有資本)和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如果這一差額是正數,說明企業創造了價值,創造了財富;反之,則表示企業發生價值損失。如果差額為零,說明企業的利潤僅能滿足債權人和投資者預期獲得的收益。
在EVA評價系統中,EVA為其核心指標。該理論認為無論是會計收益還是經營現金流量指標都具有明顯的缺陷,應該堅決拋棄;會計收益未考慮企業權益資本的機會成本,難以正確地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業績;而經營現金流量雖然能正確反映企業的長期業績,但卻不是衡量企業年度經營業績的有效指標。相反EVA能夠將這兩方面有效地結合起來,因此是一種可以廣泛用於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業績評價指標。
EVA研究的是公司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利潤。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不但大多數的上市公司想要增加他們的股價,而且大多數的私營企業也想方設法地促使它們的未來價值高於現在的。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獲取的利潤究竟是高於還是低於投資者所期望的最低報酬。這種最低報酬指的是“資本成本”,因為這是企業為了使用投資者的資金而必須為投資者獲取的最低量。超過這個最低量的所有收益稱之為“超額收益”。這種最低報酬率依據每個公司的風險級別而不同。例如,高科技公司就是比電話經營公司風險性更高的行業。相應地,高科技公司的投資者所期望的最低報酬率就要比投資電話經營公司的高,因此高科技公司具有較高的資本成本。
EVA的應用創造了使經營者更接近於股東的環境。經營者甚至企業的一般雇員開始像企業的所有者一樣思考,權益資本不再被考慮為“免費資本”,他們不再追求企業的短期利潤、而開始注重企業的長期目標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相一致,注重資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現金流量的增加,以此來改善企業的EVA業績。
REVA(Jeffrey,1997)是在對EVA進行修正的基礎上提出的。該指標認為公司用於創造公司利潤的資本價值既不是公司的賬面價值,也不是公司資產的經濟價值,而應該是其市場價值。所以,衡量股東的收益應該用公司的年度凈利潤減去以公司年初市場價值計算的資本成本。REVA相對於EVA指標具有以下幾個優點:首先,無論何種情況下REVA指標只要為正值,股東的價值肯定會增加,這是因為REVA是按照公司的市場價值來進行計算的,而EVA指標為正值時股東的價值不一定會增加。其次REVA既可以單獨用所有者權益為基礎進行計算,也可以把所有者權益和負債一起進行計算,而EVA指標則不可以直接計算。
(二)主要以非財務指標進行評價的方法
1.德魯克以改革為核心的觀點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1995年前後寫了大量 文章 ,說明企業組織搜集其主要競爭對手信息的重要性。同時,他還強調每一個企業組織,都需要一個核心能力:“改革”。因此,他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幫助企業記錄和評價其改革方面。
根據德魯克的觀點:評價一個企業改革的出發點不能僅從其自身業績出發,而應仔細評估其所處行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改革,以及企業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強調業績評價系統必須首先突出管理部門的思想意識,通過設計一系列特定性質的問題,提醒雇員注意真正需要重視的方面,再提供一個內在的組織機構,使雇員能夠重視並發現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德魯克的觀點雖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模型,但他對競爭與改革的理解為非財務指標進入業績評價系統提供了基礎。
2.霍爾的“四尺度”論
羅伯特.霍爾(Robert Hall)認為評價企業的業績需以四個尺度為標准,即質量、作業時間、資源利用和人力資源的開發。
質量尺度。霍爾把質量分為外部質量、內部質量和質量改進程序三種。外部質量是指顧客或企業組織外部的其他人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它是產品和服務的精髓。具體指標包括:顧客調查情況、服務效率、保修及可靠性等。內部質量代表企業組織的運營質量,包括總產量、生產能力、檢驗比率以及殘品和返工率等。質量改進程序是企業組織採用的確保高水平的內在和外在質量的程序或一系列的公式化的步驟。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質量改進就是明天的內、外質量。
作業時間尺度。霍爾認為作業時間是把原材料變為完工產品的時間段。具體包括:工具檢修時間、設備維修時間、改變產品和工序設計的時間、項目變更時間、工具設計時間和工具建造時間等。
資源使用尺度。該尺度用以計量特定資源的消耗和與此相關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原材料消耗,時間利用和機器利用情況。前兩項指標是製造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直接成本,後兩項既包括直接成本因素,又包括間接和機會成本因素。
人力資源尺度。霍爾提出企業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資源貯備和能恰當評價和獎勵雇員的管理系統。
霍爾把質量、時間和人力資源等非財務指標導入企業的業績評價系統,並認為企業組織可以通過對上述四個尺度的改進,減少競爭風險。霍爾把作業時間作為業績評價標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作業時間的衡量有助於幫助企業關注潛在的增值區域,發現非增值活動。第二,作業時間的衡量提供了有關企業靈活性的有用信息。在今天的市場中,顧客是上帝,產品和服務滿足特殊需要的能力是企業生存的關鍵。為完成這一目標,企業必須以訂單為導向從事業務活動,而作業時間的衡量恰恰反映企業是如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
霍爾同時承認,要求企業作出全方位的改變是困難的,企業通常只能在一段時間內取得四個方面的逐漸改進。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指標的改進不應以犧牲其他指標為代價,如作業時間的改進不應以降低質量為代價,同樣,在質量方面的改進也不應以犧牲資源為代價。但霍爾的“四尺度”論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沒有提出更具體的建議,這也是其缺陷所在。
(三)公司業績的綜合評價方法
1.卡普蘭和諾頓的綜合記分卡
羅伯特.S.卡普蘭(Robert S.kaplan)和大衛.P.諾頓(David P.Norton)的綜合記分卡是一種綜合性的業績評價系統,它既包括財務指標又包括非財務指標。綜合記分卡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評價企業的業績:(1)財務方面;(2)企業內部營運與技術方面;(3)客戶導向方面;(4)學習、創新與成長。
財務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組織如何滿足股東的需要,即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典型的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現金流量、盈利能力和利潤預測的可靠性等。
企業內部營運與技術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組織是否較好地完成了其核心工作。具體的指標有:產品製造周期、單位成本、收益率、廢品率、機器利用率、生產准備時間、生產能力利用率等。客戶導向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組織如何滿足客戶的需要。代表性的指標有:客戶滿意程度、市場佔有率、產品交送貨率等。
學習、創新與成長指標用來反映企業改進與創新的能力。具體指標有:員工滿意程度之員工流動性、員工培訓次數、員工建議數量等。
以上幾個方面的信息對企業組織的不斷發展十分重要。正如卡普蘭和諾頓指出的:成功的組織管理,要求管理部門和經理具有不斷調整構成業績評價標準的信息的能力。
一個設計優良的綜合記分卡能夠滿足企業組織的使命、戰略和內外部環境的需耍。卡普蘭和諾頓的綜合記分卡在幫助企業改進和強化管理部門的計劃和控制能力方面取得了實際效果。許多企業已開始採用綜合記分卡作為其業績評價標准,如蘋果電腦、紐西蘭電信公司等。
綜合記分卡的主要缺點是在學習、創新和成長方面,業績指標體系常常前後矛盾,缺乏明確的分界。例如,卡普蘭和諾頓認為員工滿意程度、員工建議數量以及每個員工的收入水平等均屬學習、創新和成長方面的指標。然而,員工滿意程度作為企業內部營運和技術指標也未嘗不可,同樣,每個員工的收入水平作為財務方面的指標似乎更為合適。實際上,創新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單獨界定為一個方面的指標似乎比較困難。
2.克羅斯和林奇的等級制度
凱文.克羅斯(Kelvin Cross)和理查德.林奇(Richard Lynch)提出了一個把企業總體戰略與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結合起來的業績評價系統。為了強調總體戰略與業績指標的重要聯系,他們列出了一個業績金字塔。
在業績金字塔中,公司總體戰略位於最高層,由此產生企業的具體戰略目標,並向企業組織逐級傳遞,直到最基層的作業中心。有了合理的戰略目標,作業中心就可以開始建立合理的經營效率指標,以滿足戰略目標的要求。然後,這些指標再反饋給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作為制訂企業未來戰略目標的基礎。
在業績金字塔中,戰略目標傳遞的過程是多級瀑布式的,它首先傳遞給單位水平。由此產生了市場滿意度和財務業績指標。戰略目標再繼續向下傳給企業的業務經營系統,產生的指標有顧客的滿意程度、靈活性、生產效率等。前兩者共同構成企業組織的市場目標,生產效率則構成財務目標。
最後,戰略目標傳遞到作業中心層面。他們由質量、運輸、周轉時間和耗費構成。質量和運輸共同構成顧客的滿意度,運輸和周轉時間共同構成靈活性,周轉時間和耗費共同構成生產效率。
我國現行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總體上仍然是建立在傳統的財務數據基礎之上的,雖然近年來設置了非財務指標,但占的比重較小,而且都是評議指標,沒有給出計量方法,主觀隨意性較強。這種只注重財務要素和反映企業財務結果的指標體系, 不利於對企業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自然環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影響企業長期健康發展。
財務指標在評價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局限性:
1.財務指標評價系統過分重視取得和維護短期財務結果,助長了 企業管理 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為。現有的業績評價體系中,利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企業的經營者必須集中精力提高季度和年度的盈利數字,因此更加關注的是企業短期的盈利能力。為了追求較高的會計賬面利潤,管理者很可能利用他們手中擁有的經營權來作出使企業的短期利潤增加,但長期利益受損的經營決策,即經營決策中的短期行為。追求短期目標如通過削減研究與開發經費、 廣告 經費和機器維修來增加當年利潤等,都明顯地損害了企業的長遠利益。評價體系中利潤成分越高,企業的短期行為就可能越發膨脹,因為會計利潤只能反映過去的事實而無法充分顯示企業的未來潛力。
2.弱化財務指標的監控作用。財務指標大多以會計數據為基礎,這樣,會計數據在反映企業真實經營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那些不足均會帶入財務指標當中,從而導致財務指標“監控”作用的弱化。因為不同的會計政策選擇、不同的應計項目調整,會產生不同的會計盈餘數字。也許一些財務指標通過仔細的調整,可消除會計信息中存在的扭曲,但是,這將導致指標本身趨於復雜。而指標越復雜,就越難被人們理解和接受,指標的導向作用和監控作用就越低。
3.容易導致利潤操縱行為。特別是僅以少數財務指標作為考核標准時,更容易被操縱。由於業績考核往往是制定報酬、決定聘任、提升與否等契約的依據,為了實現其經濟和政治目標,經理有進行盈餘管理和利潤操縱的動機,並通過選擇會計政策或通過關聯交易來粉飾報表美化財務績效。
4.財務指標評價系統講述的是過去的事情,用其來指導和評價信息時代的企業顯得捉襟見肘。因為信息時代的企業要投資於顧客、供應商、員工、工藝、技術和革新以完成創造未來價值的任務,這使得企業績效評價中不可計量的、不確定的因素越來越多,經營行為和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復雜,單純的財務指標評價難以涵蓋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財務指標在上述幾個方面存在的缺陷,恰恰是非財務指標所欲彌補的。非財務指標可以不受會計信息局限性的影響,以用來評價各種經營行為,而同時又避免財務指標進行貨幣化計量時存在的困難。它還可以對現有經營行為進行直接的“描述”,從而使它能夠包含現時財務指標沒有包含的、卻能在未來財務指標上反映的企業價值信息。
企業業績評價標准
業績評價標准分為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和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標准。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包括國內行業標准和國際行業標准。國內行業標准根據國內企業年度財務和經營管理統計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分年度、分行業、分規模統一測算。國際行業標准根據居於行業國際領先地位的大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實際值,或者根據同類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的先進值,在剔除會計核算差異後統一測算。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按照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及指標類別,劃分為優秀、良好、平均、較低和較差五個檔次。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標准根據評價內容,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水平和出資人監管要求等統一測算,並劃分為優、良、中、低和差五個檔次。
猜您感興趣:
1.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有哪些
2. 什麼是企業績效
3. 企業財務評價方法有哪些
4. 企業績效管理有什麼方法
5. 什麼是經營績效
6. 企業員工年終績效考核評語大全
7. 財務績效的體現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