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使用暫時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後與股價有什麼影響
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是很有前途的!首先祝你在股市中順利成長!我現在明確的告訴你,價格是會變的。如你10塊錢買進股票,每股送3塊,那除權日的開盤價格是9塊7,並且你的每股3毛的收益還要扣個人所得稅。所以除權當日 如果股票價格不發生任何變化,那你的總資產是減少的,因為你交給國家一部分個人所得稅!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B. 如何發揮杠桿作用,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財務杠桿原理是指用固定成本的債務代替股東權益,使企業利益實現最大化的過程。隨著我國企業股份制改革和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權融資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如果企業對股票融資方式過度依賴,就會使企業的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不利影響。對上市企業的資本結構進行優化,合理優化公司的融資行為,保持企業在負債和股東權益進行合理分配,使企業資本結構更加合理,最大化的實現企業的價值。
一、企業資本結構的含義及資本結構決策
負債與權益是企業資本的兩個重要方面,由於短期資金以及其籌集方式是動態的、變化比較大的,且在整個資金結構中佔有的比例也比較低,所以企業基本把其作為運營資金來進行有效管理。因此,企業的整體資本結構指的是企業的權益資本與長期債務。企業的抵稅收益是通過債務融資而獲得的。但企業資本的風險也隨著債務的增加而加大,使得股東不得不承擔相應的風險。由此可見,企業要實現最大化的價值就得在資本結構決策中對風險和收益的比例進行充分權衡考慮。企業的資本結構決策
二、我國企業資本結構確定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優化資本結構的意識目前在我國企業中,還沒有在資本的籌資決策過程中形成。負債率高和股權融資問題仍然是對企業資本結構優化造成不利影響的主要問題。
(一)資本結構負債率偏高,企業財務經營風險增加
由於我國國有企業的債權人是國有銀行,債務人則是國有資本一股獨大,運用債務融資方式對國企的經營行為不起到實質性的約束作用,因此造成了我國國企業負債不斷增加的局面。我國企業一般採用高負債率的融資方式,我國金融市場中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破產機制和完全退市機制,因而企業對現代理財意識也比較模糊,僅能通過負債經營的模式,而不能正確合理的應用財務杠桿功能,使企業的資金不能實現獲利,高負債水平只能使企業資金越來越短缺,不利於企業的持續發展,使企業進行舉債的惡性循環當中。
(二)偏好股權融資,財務杠桿利益失效
我國證券市場在規模、結構和效率等方面雖然都已經比較完善,但低成本的股權籌資、非償還特性被弱化等問題還是影響證券市場發展的主要問題。由於金融機構不有有效的實現對企業經營的約束和監管,使得大部分企業仍採用股權融資的方式,通過配股和增發新股來實現再融資。對債務融資基本上不感興趣,使企業的權益資本呈不斷增加的勢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也相應偏低。就樣就導致了企業投資效率低、股權資金閑置、整體業績不足、股東收益下降的局面,不能有效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
三、財務杠桿原理
企業因固定債務出現息稅前利潤變動而導致普通股每股收益更大的變動效應就是企業進行債務融資時出現的財務杠桿效。由於企業負債經營使得企業的每股利潤出現上升和下降的情況可以將財務杠桿分為正財務杠桿和負財務杠桿。杠桿系數是各股收益的變動率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之間的比值,它是衡量財務杠桿效應的指標,系數越小財務杠桿效應和財務風險也相應降低。
四、基於財務杠桿原理的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策略
通過對各種資本比例進行操作使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形成一個合理的比例,可以有效實現對資本結構的優化。企業通過綜合衡量債務和權益可以優化資本結構。
(一)高負債率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
通過債轉股、股權融資以及資產重組等方式可以有效實現對負債率高、經營業績較差企業的資本結構進行優化。
1、債轉股優化方式是一種獨特資本結構優化方式,它適用於資不抵債虧損巨大的國有大型企業。它通過把商業銀行的不良信貸資產轉變成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企業的股權實現對資本結構的優化。債轉股的操作方式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危機能夠實現有效緩解,減輕企業債務負擔,使企業能夠降低經營風險,有效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2、股權融資的優化策略是以股權融資的方式實現對企業總體資本的優化,有效降低企業的負債率。主要採取剝離不良資產、減少員工編制、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提高企業核心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以及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革等方式來實現股權融資。
(二)權益資本偏高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
債券融資、銀行貸款以及股份回購等方式是實現權益資本較高的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的主要途徑。債券融資的優化方式是採用發行債券明確還款期限的方式,債券到期企業要連本帶息還給債權人。這種方式能夠約束企業經營行為,增加融資渠道,改善企業的的發展水平和管理狀況。銀行貸款的優化方式適用於負債率低的企業,企業通過信用等級和還款能力取得銀行的貸款,發揮財務杠桿作用最大化實現股東權益。股份回購的優化方式是通過公開、協議的方式回購已經發行的自身股份,來減少企業發行在外股份的一種優化方式。
總之,財務杠桿能夠有效的給企業帶來杠桿效益也使企業的財務風險相應增加,為了使企業能夠對資本結構更有效的優化,要把握好杠桿效應收益和財務風險之間的關系,增加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C. 如何調整企業資本結構使其達到最佳
最優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籌措的資本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最低,使企業的價值達到最大化。
一、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長期資金籌資來源的構成和比率關系。通常情況下,企業的資本結構由長期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構成。資本結構理論,是研究在一定條件下負債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和作用,以及什麼樣的資產負債比例能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資本結構理論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經歷了兩個階段:「早期資本結構理論」和「現代資本結構理論」階段。
(一)早期資本結構理論
早期資本結構理論一般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支持,隨著現代財務理論的發展而被淘汰,但起基本思路仍然是我們理解資本結構理論的基礎。主要有:凈收益理論、營業收益理論、傳統理論。早期資本結均理論雖然對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和資本成本的關系進行過一定的描述,但是這種關系沒有抽象為簡單的模型。
(二)現代資本結構理論
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是以MM理論為標志的。1958年,美國莫迪格利安尼(Madigliani)和米勒(Miller)兩位教授共同發表的論文《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了資本結構無關論,構成了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基礎。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包括:無稅收的MM理論、有稅收的MM理論和權衡理論。
1.MM理論
(1)無稅收的MM理論。無稅收的MM理論又稱為資本結構無關論。它認為增加公司債務並不能提高公司價值,因為負債帶來的好處完全為其同時帶來的風險所抵銷。主要有兩個結論:在沒有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杠桿企業的價值與無杠桿企業的價值相等,即公司價值不受資本結構的影響;杠桿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等於同一風險等級的無杠桿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加上風險溢價,風險溢價取決於負債比率的高低。
無稅收的資本結構理論雖然只得出了盲目而簡單的結論,但是它找到了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之間的關系,被認為是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起點。
(2)有稅收的MM理論。有稅收的MM理論去掉了沒有公司所得稅的假設,它認為:在考慮公司所得稅的情況下,由於債務利息可以抵稅,使得流人投資者手中的現金流量增加,因此公司價值會隨著負債比率的提高而增加。企業可以無限制地增加負債,負債100%時企業價值達到最大。主要有兩個結論:杠桿企業的價值大於無杠桿企業的價值;有稅收時,杠桿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也等於同一風險等級的無杠桿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加上風險溢價,但風險溢價不僅取決於負債比率而且還取決於所得稅率的高低。
2.權衡理論
權衡理論在MM理論基礎上,通過放寬完全信息以外的的各種假定,考慮了債務利息抵稅、破產成本和代理成本分別或共同存在的條件下,資本結構如何影響企業市場價值,進一步發展了資本結構理論。
權衡理論認為,企業存在一個最佳資本結構,但由於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很難進行准確估計,所以最佳資本結構並不能靠計算和純理論分析的方法得到。理論上最佳的資本結構是使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同時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實際上最佳資本結構的確定,還需要通過除了企業價值和資本成本以外的各種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來進行判斷和選擇。
二、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
(一)最佳資本結構的概念
最佳資本結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條件下,使企業綜合資本成本最低,同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
(二)影響企業最佳資本結構的宏觀因素
1.經濟周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國家的經濟都既不會較長時間地增長,也不會較長時間地衰退,而是在波動中發展的,這種波動大體上呈現出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的階段性周期循環。一般而言,在經濟衰退、蕭條階段,由於整個宏觀經濟不景氣,多數企業經營舉步維艱,財務狀況常常陷入困境,甚至惡化。對此,企業應盡可能壓縮負債,甚至採用「零負債」策略。而在經濟復甦、繁榮階段,一般來說,由於經濟走出低谷,市場供求趨旺,大部分企業銷售順暢,利潤上升,企業應果斷增加負債,迅速擴大規模,不能為了保持資本成本最小而放棄良好的發展機遇。
2.國家各項宏觀經濟政策
國家通過貨幣政策、稅收政策以及影響企業發展環境的政策來調控宏觀經濟,也間接影響著企業的資本結構狀況,宏觀的貨幣政策通過傳導機制使貨幣供應量及資金的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利率的上下波動。這種利率波動就會影響企業的資金結構。如果一定時期內銀行貸款利率較低,資金結構中負債資金的比重相對就會上升;反之,負債資金比重就會下降。稅收政策決定了不同的行業施行不同的稅率,某些所得稅稅率極低的行業,財務杠桿的作用不大,舉債籌資帶來的減稅好處不多,因此負債資金比重小一些較好;反之,某些所得稅稅率較高的行業,財務杠桿的作用較大,舉債籌資帶來的減稅好處就多,因此這類企業宜選擇負債資金比重大的資本結構。
3.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
即使處於同一宏觀經濟環境下的企業,因各自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同,其負債水平也不應一概而論。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程度較弱或處於壟斷地位,如通訊、電力、自來水、煤氣等企業,由於銷售不會發生問題,生產經營不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利潤穩定增長,因此,可適當提高負債比率;相反,如果企業所處行業競爭程度較強,如家電、紡織、房地產等,由於其銷售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價格易於波動,利潤平均化趨勢使利潤處於被平均以致降低的態勢,因此,不宜過多地採用負債方式籌集資金。
(三)影響企業最佳資本結構的微觀因素
1.企業的資產結構
企業的資產結構是構成企業全部資產的各個組成部分在全部資產中的比例。不同類型的企業具有不同的資產結構,不同的資產結構會影響融資的渠道和方式,進而形成不同的資產結構。若企業中固定資產較多,則應考慮到固定資產具有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一般通過長期借款和發行股票籌集資金;若擁有存貨和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較多的企業,一般通過流動資金負債來籌集資金;高科技行業的公司負債較少,一般採用股權資本融資方式。
2.企業償債能力
通過對企業原有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等指標的分析,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償債能力來決定其資本結構中的債務資本比例,如果企業的償債能力相當強,則可在資本結構中適當加大負債的比率,合理確定債務結構,以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增加企業的盈利。
相反,各項指標若不符合規定的界限要求,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較弱,就不應該過度負債,而應採取發行股票等權益性資本融資方式。
3.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與企業經營相關的風險,它是由於企業在生產經營上的原因而給企業息稅前收益帶來的不確定性。如果企業的經營是粗放型的,則會導致企業盈利能力較低,很難通過留存收益或其他權益性資本來籌集資金,只好通過負債籌資,這樣必然導致資本結構中負債比重加大,引發財務風險。當企業的資本全部為自有資本時,企業不存在籌資原因引起的財務風險,當企業有一部分借入資本時,在財務杠桿原理的作用下,就存在財務風險,而如果企業同時利用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則同時存在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三、我國企業資本結構的現狀分析
我國企業的資本結構並非完全市場經濟的產物,按照西方的資本結構理論,以加權平均成本最低和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為判斷標准,我國企業的資本結構存在以下問題。
(一)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
在企業缺乏內源融資的情況下,只能依賴於外部資金供給,而長期以來單一的融資體制,又限制了企業從外部資本市場補充資金,因而企業融資長期依賴於銀行貸款,形成了居高不下的負債率。而目前我國的企業流動負債過多、長期負債較少。流動負債具有期限短、風險大的特點,企業過多的流動負債直接導致企業面臨很大的償債壓力和很高的償債風險。
(二)股權結構不合理
股權結構反映了企業多元化程度和集中程度,從而反映企業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目前,我國企業中主要存在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和外資股,國家股票和法人占絕對控股地位,社會公眾股比重偏小,缺少對國有產權的約束和監督機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
(三)企業資本結構缺乏彈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保持一定的資本結構彈性是靈活適應金融市場的必要條件。在我國,大多數企業籌資渠道狹窄,主要依賴於國家投資和銀行信貸資金。而且, 長期的經營效益低下和相互拖欠款現象嚴重使得企業信用嚴重受損,使企業很難獲得發行股票、公司債券等有價證券的資格。
四、我國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對策
1.提高資產贏利水平,強化企業自我積累能力
企業債務不斷沉澱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資產盈利水平低下、缺乏效率,企業自我積累機制嚴重弱化。為此,要增強內部融資的能力,就必須努力提高企業資產盈利水平,增加企業的自我積累。
2.實現股權的多元化,完善財務風險管理
我國企業依靠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高負債發展模式具有很大的財務風險,潛在的融資成本必將提高,從而影響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因此,要注重股權融資多元化,適當採取內部職工股、期權期股、引進戰略投資者、充分利用民間資本等多種直接融資手段,避免過高的負債率,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管理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安排;二是取得資金和償還債務的時間安排。債權融資的多少及其期限結構,應與企業生產經營的周期波動相匹配,避免出現不合理的債權融資安排所引起的某一時點上的償債高峰,某一時點上的資金閑置,充分利用現有的債權進行融資,搞好存量管理,避免企業因支付危機所造成的破產。
3.充分發揮債券市場的功能,提高資本市場效率
我國資本市場的主要特徵為股票市場發展迅速,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相對遲滯,這不利於企業融資成本的降低。我國企業對股權融資呈現出強烈的偏好,這與MM理論的分析結論相背,原因是我國發行債券的資格審核認證比股票上市嚴格得多。顯然,較高的債券發行門檻減弱了企業追求負債納稅節約的願望。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在通過證券市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同時,積極利用債權融資,特別是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的方式籌集資金。
4.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資本結構動態優化機制
在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 通過出資者的財務約束及資本市場、經理市場、銀行機構等多種約束機制的共同作用, 實行兩權分離條件下對公司經營者行為的控制, 保證出資者的根本利益。我國應針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扭曲, 建立資本結構的結構動態優化機制。企業資本結構應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協調,不斷適應發展戰略對資本結構的要求。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由於市場的供求關系處於經常性的變化之中,資本的構成情況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資本結構總是呈現動態的狀況。對於資本結構的管理, 應強化公司的財務預算約束, 強化出資者對公司的監督, 建立利潤分享計劃, 使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促使經營者敢於有意識地負債籌資。
D. 上市公司是怎樣從股市圈錢的
市場結構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提供了方便
股票市場結構本身決定了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群體中處於強勢群體的角色,這就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行為提供了有利條件。雖然融資者解決資金需求的渠道很多,如銀行借款或債權融資等,但股票融資的非償還性及低成本性使其具有了無比巨大的優越性,融資者首選的方案自然是股票融資;當然融資者通過股票融資時必須要將自己企業的發展前景(具體來看就是融資將要投入的所謂項目)描繪得很好,這樣才能吸引投資者心甘情願地將自己口袋的鈔票拿出來,相反投資者在利益預期的促動下,雖然可以通過不同方式了解融資者的真實面貌,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及精力、識知等條件限制永遠不可能對融資者情況全部摸清。從這個角度看,股票市場結構本身就決定了融資者群體即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群體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換言之融資者群體在股票市場中是處於優越地位的強勢群體地位,而投資者群體無疑是弱勢群體。用當代美國社會學科爾曼的話來說就是融資者結構群體與投資者結構群體是兩個不同層次的「結構分布」。上市公司作假造假是證券市場上一個普遍存在的難以根治的頑症,被發現的表現為再融資失敗,而未被發現或未引起市場公憤的可能就太多了。
由此可見,在股票市場上融資者群體和投資者群體「結構分布」本身就不平等關系,賦予給上市公司的優越地位,為其能夠在市場上過度「圈錢」提供了方便。
我國上市公司產生的特殊背景為過度「圈錢」提供了土壤
我國股票市場的產生是改革開放後管理層採取漸進式市場經濟模式為導向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其產生的基礎存在著制度性的先天缺陷。對於這一點理論界、學術界早已經進行了闡述,筆者這里主要從社會背景去揭示這個問題。
過度「圈錢」行為實際上是舊體制下國有企業「投資飢渴症」行為的延續。計劃經濟體制導致的軟預算約束形成的企業「投資飢渴症」是不爭的事實。我國上市公司大多數是從國有企業改制而來,軟預算約束在沒有得到徹底改進的情況下,過度「圈錢」行為也就難免,而且關鍵是在我國傳統的官本位及地方政府保護主義的影響下,企業原有的「投資飢渴症」意識並沒有因為增加幾個社會股東而削弱。今年股票發行方式由計劃審批制向核准制轉變,最近又公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規定等措施,這些都是有利於遏制上市公司「圈錢」飢渴症行為的。
我國社會全面轉型的大背景為一些上市公司過度「圈錢」提供了借口。我國目前正處在加速實現現代化和社會全面轉型時期,企業要做大、做強既是管理層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夢寐以求的,因此上市公司對資金需求也特別大。應當說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以海爾為首的一些傑出的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圈錢」已經取得了做大、做強的目的,雖然這種企業寥寥無幾,大多數企業只知道「圈錢」,但從這個角度看,上市公司「圈錢」行為本身並不是壞事。問題是「圈錢」後不幹正事,或者說「圈錢」後將資金存入銀行吃利息或用來搞所謂的「資本運作」(至於以此搞腐敗也並不少見),即上市公司沒有把圈得資金投入到實質經濟中,這種行為無論是首發上市公司還是再次融資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稱為過度「圈錢」行為。這也許是衡量上市公司「圈錢」行為是否為過度的一個標准。相當多的上市公司首發圈錢後沒有投入實質經濟項目中,使募集資金閑置多年應當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因為這是導致我國股票市場效率底下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更是寶貴資源的白白浪費。
國內市場良好的二級市場背景也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奠定了較好的市場氛圍。上市公司「圈錢」如果沒有良好的二級市場市場背景也是不可能的。
由於我國股票市場的不成熟,人們對股票市場的認識也不象西方成熟市場那麼 「理性」,投資者介入市場基本以短差運作為主,他們並不十分關心上市公司每年的現金分紅,這也給上市公司只講索取、不講回報的過度融資「圈錢」營造了較好的市場氛圍。這里我們還是以較為關心股東利益、市場口碑較好的飛樂音響作為例子來分析。如果我們剔除市場主力運作等其它非公司因素,該公司上市10多年來非常慷慨地大比例轉送股本,也正是符合了二級市場運作的口味,因為市場需要這樣的分配方案,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飛樂音響這10多年來均以現金分紅,目前其股價復權還能是1150元以上嗎?!而且如果上市公司採取大比例現金分紅方案,往往被市場人士戴上「資本運作意識」不強的帽子(這些股票在市場上一般被喻為「 瘟股」),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海外上市的國內上市公司也紛紛到國內市場「圈錢」也不無國內二級市場高亢的情形有關(可以想像中國石化、華能電力在香港二級市場分別僅僅值1個、4個多港幣,而國內首次發行價則分別為4.22元和7.95元,傻瓜都會願意到國內融資)。因此對我國上市公司過度「圈錢」行為,我們不能僅僅關註上市公司,還要考慮投資者結構。換句話說,求富心切的二級市場氛圍助長了上市公司過度「圈錢」行為產生。
法規不健全
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相關制度或規則不健全也為上市公司過度「圈錢」鑽到了空子。以上我們已經提到過我國股票市場產生的特殊歷史背景。這個背景實際上也就決定了我國股票市場制度及規則本身只能通過逐步發現問題來解決問題。目前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我國股票市場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在於制度不全或者監管不嚴,譬如《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中部分內容雖然早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但修改速度太緩慢。應當說這些說法不無道理,然而從社會歷史角度看目前我國股票市場法律法規這種現狀也不應大驚小怪。要知道西方發達股票市場制度和規則目前來看是比較健全的,然而是經過多少年才努力才完善起來的。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的一個重要動因是為了國有企業改制(變形後有的就成了解困項目),所以制度與規則偏向融資者也是順理成章的(這里產權經濟學分析得是非常透的)。我國上市公司「一年盈、二年貧、三年虧」短期運作行為是司空見慣的,原因自然很多,但也確與一些企業借國有企業改制為借口而從市場上大撈一把的情形有關。一些企業集團通過下屬公司上市後圈錢將上市公司作為「提款機」最令市場深惡痛絕。一些上市公司「圈錢」後大變臉,更能揭示這里的奧秘。1993年上市的一家江蘇上市公司後上市後在97年前雖然給投資者也灑過一些香水,但在1998年借國企解困三年攻堅戰以紡織業為突破口前提下不知如何搞到了增發的額度,增發後便出現虧損,原因很簡單,因為增發所募集的巨額資金被其大股東挪走不知干什麼去了。
E. 上市公司減少注冊資金意味 著什麼對股民有何影響
上市公司減少注冊資本的意義在於注冊資本是和有限責任對應的,注冊資本是多大,公司所負責的責任就是多大。上市公司減少注冊資金可減少不必要的墊資。同時也減少了公司一旦破產倒閉後所要承擔的責任。 年檢,注冊資本小的企業很容易過關,對於工商和稅務,注冊資本小的企業不易引起注意。
F. 請問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上市公司有兩個特殊的財務數據:股數、市價。這些都是一般企業沒有的。股數和市價與凈收益、凈資產、銷售收入進行比較可提供特殊意義的信息。
1.凈收益
關於股數: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關於股價: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
2.凈資產
關於股數:每股凈資產=普通股股東權益/流通在外普通股
關於股價: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3.銷售收入
關於股數:每股銷售收入=銷售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關於股價:市銷率=每股市價/每股銷售收入
註:市盈率反應投資者對公司未來前景的預期
我寫的第1和第3點中關於股數的分母之所以是「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是因為他們的分子都是利潤表的時期指標,為了達到配比所以分母也必須是使用平均數(時期指標),而第2點中關於股數的分子「普通股股東權益」是資產負債表上的時點指標,所以分母使用的時點指標「流通在外普通股」。
G. 減少注冊資本是好是壞
一、正面回答
上市公司減少注冊資本是利弊共存的。好處是上市公司注冊資本是和有限責任對應的。注
冊資本是多大公司所負責的責任就是多大。上市公司減少注冊資本刻減少不必要的墊資。同時減少了公司一但破產倒閉後所要承擔的責任。年檢:注冊資本小的企業很容易過關,對於工商和稅務.注冊資本小的企業不易引起注意。壞處是降低了客戶對公司的信任度,影響公司的經營范圍,影響股民的投資信心。
二、分析
注冊資本也叫法定資本,是公司制企業章程規定的全體股東或發起人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本總額,並在公司登記機關依法登記。
三、什麼情況下可以減少注冊資本
1、被有關行政機關勒令減少注冊資本;
2、原來注冊資本過多,發現資金閑置的太厲害;
3、經營范圍的變更或納稅方式的變更,涉及到經營范圍中具體項目的或者納稅種類有注冊資本要求的;
4、轉變公司性質的時候,股份有限公司,必須500萬以上,但一般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控股的最低只要3萬,如果股份有限公司改變為一般有限責任公司,當然可以減少注冊資本。
H. 上市公司真的缺錢嗎
近來,除了新股的密集上市,滬深股市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新股以及發行可轉債等方式再融資,也十分頻繁,幾乎每周都有好幾單再融資計劃等待證監會的審批。 上市公司為實現資本和資產雙重擴張,利用證券市場再融資,本身無可厚非。從證券市場本身的功能來說,上市公司再融資,也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配股,上市公司既可獲得實物資產,又可得到現金資產,而通過增發新股或發行債券,上市公司則可以籌集更多現金,為公司實現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問題在於,當牛市行情中,大量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炒股或者打新股,而且獲益不菲時,頻頻再融資的動機,也就顯得不那麼單純。 筆者以為,上市公司再融資,應該是在公司缺錢情況下的選擇。而拿出巨資打新股,如*STTCL一拿就是10個億的資金,這足以證明上市公司資金充沛,而且,*STTCL方面也表示,公司有較充裕的賬面閑置資金。既然如此,上市公司又為何要再融資呢? 理由也很簡單,在滬深股市的財富效應下,上市公司圈錢慾望隨之膨脹。有些上市公司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錢,趁著市場圈錢容易的機會頻頻推出再融資計劃。而在這種圈錢的慾望下,為了能夠有更多資金用來投資,也不乏一些上市公司在申請再融資時,編制虛假項目或誇大項目資金使用量,以便向更多投資者圈錢。更何況,上市公司熱衷於炒股或打新股,公司收入大量來自投資收益,而非主業的擴張,不僅不利於上市公司長遠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市場泡沫。對於這樣的再融資,市場又怎能為其埋單呢? 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雅戈爾發行可轉債的申請,遭遇了管理層的嚴格審批,最終未能獲通過。雖然,雅戈爾的確是一家經營穩健、業績不錯的公司,而且沒有任何不良記錄,這樣的公司再融資,在通常情況下,理應得到政策的支持。只不過,成功投資中信證券,讓雅戈爾財富急劇膨脹,當初投入的3.2億元,除了已經收回12億元,目前,剩餘股權市值也超過了100億元。在管理層看來,雅戈爾並不缺資金,其持有的巨量中信證券絕大部分都已可以流通,如果需要資金,完全可以拋掉一部分證券來騰出資金。 上市公司頻頻再融資為哪般?雅戈爾的碰壁,則給圈錢慾望膨脹的上市公司澆了一盆冷水。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I. 閑置資產的負面影響
1.財務信息失真。
大量閑置資產充斥在企業中,使企業財務數據不實,在財務報告上往往表現為資產的「虛胖」,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的運營狀況,造成企業虛增資產、虛增利潤,使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信息因此也失去其真實性,這不僅不符合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原則,也有悖於穩健原則。
2.管理成本高,包袱重。
閑置資產的管理及人工成本耗費量大、不但使企業包袱沉重,而且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首先對於大量閑置資產,企業不但要付出人工費對其管理,並且對於整體完好的設備,每年還要進行維修、保養。不僅這樣,根據財政部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企業除對已提足折舊的資產以及單獨作價作為固定資產人賬的土地不提折lEt,,I,,其餘的所有固定資產均需要提取折舊費用。其次,閑置資產同時佔用一定面積的場地,使佔用面積的場地喪失了其投資機會。再次,每年企業的資產清查,都給工作人員帶來了不必要的工作量,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3.減弱企業籌資能力,增加企業風險。
由於現代市場的活躍,資本市場也蓬勃發展,為企業的籌資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但是由於大量閑置資產的存在,長期以來,使得有些企業賬面很好看,實際虛贏實虧很嚴重,導致會計報表充斥水分,不利於股東、企業經營者、廣大投資者、債權人以及銀行等信息使用人的經營、投資決策。從而毀損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聲譽,進而影響企業的籌資能力,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