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淺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重述的問題

淺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重述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2-08-02 21:56:51

1. 如何看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

如何看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裡面涉及到很多內容。看懂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首先最重要的是行業分析,確定是未來的朝陽行業後,進行公司分析。然後從微觀層面比較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才行挑選出基本面良好的股票。

  2. 分析一個公司的財務報表時,首先應該從這個企業所在的行業,或者企業某一板塊的業務所在的行業入手。

  3. 行業分析是投行和事務所最經常幹得事情。通過查閱新聞、相關政策以及從國泰安、萬德等資料庫搜到的數據,可以對一個行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摸清一個行業是一件說簡單簡單,說難也難的事情。

  4. 可以用一周的時間摸清楚一個行業。你也可以用一個月或者一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去摸清楚一個行業。

2. 什麼是重述報表是第二年的報表仍然以未調整的上年報表做為當年的報表嗎

財務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財務報表重述就是按照新的方法或更正後再一次詳細復述。比如財務報表存在錯誤,則需要管理層對財務報表進行重述。

3. 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財務分析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a)要全面的看問題。有時計算得出的數據具有不同的解釋方法,這就要求投資者結合相關行業特點,國家經濟政策等背景知識進行分析,防止就事論事,片面地看待 把握升浪起點 外匯交易怎樣開始?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b)要注意數據之間的相互聯系,反對孤立地看待問題。對上市公司而言其籌資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都是相互聯系的,在進行分析時應將相應的指標聯系起來看。
(c)要具有發展的眼光,防止靜止不變地看待問題。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就是在對上市公司過去和現在的總結分析的基礎上,展望未來,分析該公司是否具有發展的潛力。
(d)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堅持定量為主。定性分析是分析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質、趨勢和與其他事物的聯系。定量是分析的工具和手段,沒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數量界限、階段性和特殊性。財務分析最忌諱沒有數據支持,亂得結論,因此應堅持定量為主。
(2)在分析財務比率的時候,應將同類指標聯系起來綜合分析。
(a)分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時,要把流動比率指標與公司性質、行業特點結合起來。比如說流動比率高,說明每元流動負債有較多的流動資產保證,也就是說,公司的償債能力強。但流動比率的高低,受流動資產中的應收帳款比重和存貨周轉速度的影響比較大。同時,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時,還要結合公司性質和其他經營環境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b)分析公司長期償債能力時,要把資產負債率指標與資產報酬率指標結合起來分析。資產負債率是反映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比率低,反映債務負擔輕,還本付息壓力小,財務狀況相對穩定。但如果公司資產報酬率比較高,說明資產盈利能力強,資產的利用效率好,適度舉債經營對股東來說是有利的。這種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可相對高一些。
(c)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要把每股盈利指標和資產收益率指標結合起來。評價公司盈利能力,我們主要運用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但每股收益不多,並不一定是凈資產收益率高,而凈資產收益率高,並不一定是每股收益多。在公司股票存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凈資產收益更能反映公司的總體盈利水平以及經營者運用資本的能力。
(d)分析公司分紅方案時,要把利潤分配與用公積金尤其是用資本公積金送股區別開來。公司分紅派股可以用稅後利潤,也可能用公積金實施。公司在經營業績好的情況下,一般會用稅後利潤派發紅利或送股,作為對投資者的回報。資本公積金一般來自股票溢價發行或資產重估增值,用其轉增股本則是與當期公司業績無關的,而且是隨時可以進行的。這兩種回報方式的意義是不同的。

4.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財務報表的重要性

一、對財務報表的審計過程中的重要性判斷

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是對財務報表是否遵守公認會計原則在所有重要方面公允表述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表示意見。因此,各國審計准則一般直接沿用了會計文獻中的重要性概念。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簡稱AICPA)在審計准則公告第47號(SAS No.47,Audit Risk and Materiality in Concting an Audit)中指出,「考慮重要性是一項職業判斷,審計師需要判斷合理的財務報告使用者的需要」。

SAS No.47認為「一些事項(不論個別還是累計)對於會計報告是否遵循公認會計原則的公允表述是重要的,而其他一些問題則是不重要的」。「在審計計劃和執行過程中,審計師沒有責任去合理保證能夠發現不重要的錯報或漏報」。

重要性標准具體運用於審計過程的兩個階段:一是在審計計劃時,重要性是審計所允許的錯報或漏報的限度。這時對重要性的判斷決定所需審計證據的數量和審計風險的大小。二是在評價審計結果時,重要性是錯報或漏報的個別或匯總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判斷或決策的程度。這時對未調整的錯報或漏報的重要性判斷決定出具審計意見的類型。

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標准

重要性標准不僅運用於財務報表的編報和審計,而且是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中的關鍵問題。重要性標准首先決定了一項信息是否重要,從而影響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范圍,進而影響到上市公司是否有披露義務。區分信息是否重要的意義在於使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得到投資判斷所需要的信息,同時力圖避免證券市場充斥過多的噪音。

美國關於重要性標準的定義首先是在根據1933年證券法的注冊登記陳述中體現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SEC)在證券法頒布後的第一年規定:「一件事項如果得以正確地表述或披露,阻止或將阻止普通投資者購買該股票,則該事項為重要事項。」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SEC採用綜合信息披露體系,在S-X規程(Regulation S-X)中將重要性標准限定為「一個理性投資者在決定是否購買注冊證券時會認為該信息是重要的實質可能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信息披露中重要性標准不僅適用於向證券監管機構公開報送的財務報表,還包括其他財務報告(例如年度報告中的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盈利預測報告等)和非財務信息;重要性標准不僅影響證券發行的信息披露,還體現於二級市場的臨時披露義務的履行。這些方面的重要性判斷仍然貫徹「影響投資者決策」的標准,但具體方式有所差別(例如及時信息披露的可能性/重大性測試,二級市場信息披露「影響股票價格」和「影響投資者決策」並用的二元化標准等)。但由於超出了本文的范圍,這里不再詳細討論。

綜上所述,不論會計規則制定機構從用戶需求觀的會計目標出發對重要性下定義,還是證券監管機構基於投資者保護觀界定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都得到一致的看法,即將「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或判斷」作為判斷財務報表重要性的標准。

三、法庭對虛假陳述重要性的認定

財務報表的編報和審計人員站在財務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作出重要性判斷是一種事前判斷。事實上財務報表的某項或累計錯報或漏報是否構成重要性,只有在事後產生爭議時通過法庭的認定來完成。因此重要性標准關繫到對虛假陳述的認定和相應的民事救濟和民事責任制度。具體就財務報表的錯報或漏報的認定而言,各國的法律實踐都認為至少需要具備兩個要件:一是存在錯報或漏報;二是錯報或漏報具有重要性。在美國重要性標準的形成過程中,法院的判決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證券法頒布後的首例財務欺詐大案——巴克雷斯建築公司案(1962)中,法官裁定巴克雷斯公司發行債券上市申請表中的錯誤披露是否屬於「重大」時,認為「每股收益」的高估15.3%不屬於重大錯誤,營業凈收益高估16.5%也不算重大錯誤,但流動資產和由此計算出的流動比率高估18.8%屬於重大性錯誤。法官的理由是:與公司股東相比,債券持有人或未來投資者對公司資金流動狀況高估的關心更甚於對公司收益的高估的關心,尤其對曾發生過資金流動困難和將面臨嚴重營運資金短缺的公司更是如此。法官在判案中寫道,「如果正確地陳述了或透露了事實,將會導致一般的精明的投資者推遲或趨向於推遲購買本案所涉及的證券。」

重要性判斷在實踐中的困難與矛盾

盡管FASB、AICPA、SEC和法庭在重要性標準的立場完全一致,但並未解決實務中的困難和矛盾:衡量重要性以信息使用者的判斷為尺度,但實際操作中會計人員、審計師和證券發行人必須在會計信息到達信息使用者之前作出重要性的判斷。他們如何把握信息使用者心目中的重要性?實證研究表明,不但會計信息編制人員、審計師與會計信息使用者(證券分析師)對同一問題的重要性判斷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審計師的重要性標准也不一致(Woolsey,1973;Dyer,1975;Patillo,1976)。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如果法庭對會計信息存在錯報或漏報是否重要的認定低於證券發行人或審計師把握的重要性標准,有關責任人就需承擔重大虛假陳述的賠付責任。

為解決重要性標准在應用中的混淆不清甚至誤用濫用,最簡單的辦法似乎是公布一套涵蓋各種情況的、定量的重要性指南。但無論會計准則制定機構還是證券監管機構都認識到這種做法不可行。FASB認為「不可能制定通用的重要性准則,廣收並蓄有經驗人士在判別中的思考要點」(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2號)。討論重要性標准離不開每個企業的特定環境,不同規模、利潤和經營性質的企業的重要性不同,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的重要性也不同。因此在確立了重要性的原則規定之後,會計人員、審計師和信息披露義務人自身需要運用專業判斷來評估特定情形中的重要性。

為克服既要代替財務信息使用者進行重要性判斷,又要承擔重要性判斷不符合信息使用者期望的風險,職業界在長期實務中自發形成了一套判斷重要性的便於操作的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其中以凈利潤的5%或10%為判斷重要性的標准應用最為廣泛。

重要性標準的濫用及治理對策

如上文討論,會計、審計及信息披露規則中的重要性概念是一致的,都是站在信息使用者的立場界定重要性做出實質性的概括。但這種抽象定義不可能具體指導每個特定情形下的重要性判斷。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數量化的經驗法則便於會計和審計人員具體操作。但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對重要性的判斷一旦淪為數量化的門檻,就容易被誤用或濫用,成為不正當會計處理並且推諉責任的護身符。重要性判斷的濫用已經引起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重視。SEC前任主席萊維特發表的題為「數字游戲」的講演(1998年9月)中呼籲遏制美國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將「濫用重要性」列於五類重點調查對象。萊維特一針見血指出,「實踐中,一些公司濫用重要性原則,他們刻意在財務報表中製造一些小錯誤,其金額尚未超過通常可接受的重要性界限。當受到審計師或者監管者質疑時,他們會輕描淡寫地說:『不過是小疏忽而已』。若真如此,他們為何煞費苦心地出錯,並將錯誤大小控制在重要性范圍內?」

以具體指導財務報告編制和審計過程中的「重要性」判斷。SAB99並不否定職業界運用具體百分比對重要性進行初步判斷,但強調重要性的判斷必須站在財務信息使用者的立場上考慮綜合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其主要內容如下:

1.強調了數量與性質並重的觀點。SAB99列舉了一些將導致數量上較小的錯報或漏報在性質上達到重要性的情況,包括:(1)幫助實現預期盈餘(earnings expectation)的差錯;(2)改變收益趨勢的差錯;(3)達到扭虧為贏或者相反目的的差錯;(4)重要分部或業務發生的差錯;(5)違反法規的差錯;(5)藉以滿足債務契約的差錯;(5)實現管理者報酬(如股票期權)的差錯;(6)隱藏非法交易的差錯。

2.要求在判斷重要性時應考慮管理當局的意圖,即使差錯金額微不足道,但如果出於管理當局的盈餘管理動機,則應該作為重大差錯對待。

3.在對待各報表項目的差錯金額能否累計抵消的問題上,SEC持否定態度,認為分別各項目的錯報或漏報、有關項目錯報或漏報的小計、所有項目錯報或漏報的匯總,要統統考慮,不應相互抵減或抵消。

4.具體項目的重要性水平還取決於該項目能夠精確計量的程度。能夠精確計量的項目(例如應付賬款)與存在不確定性的項目(例如或有負債)相比,可以容忍的錯報或漏報的程度更低。

5. 請問財務重述的9種類型分別是什麼

財務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許多學者研究指出,財務重述的發生在資本市場上引起負面的反應,造成了資本市場的損失,並給上市公司帶來了一系列不利的經濟後果;財務重述作為企業盈餘操縱行為的表徵,其發生反映了公司治理機制的缺陷和治理效率的低下。
財務重述制度不僅是一個會計處理問題,它還涉及到監管、司法等一系列領域。從根源上看,財務重述可能源於會計人員的疏忽,更可能源於舞弊。公眾公司的管理層為了迎合證券市場分析師的預期,或為了使自己期權收益最大化,或為了實現融資的目的,往往會誇大收益、低估費用,其結果會推升股票價格。 Richardson et al.(2003)的研究發現,發生重述的公司更試圖保持持續的盈餘增長和正向的意外盈餘。從結果看,財務重述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諸如公司的形象受損、進入資本市場受阻、信用評級降低、股東價值下降、股東提起訴訟,還有可能招致證監會調查以及巨額的費用支出,最壞的情況可能是引起整個公司的全面破產,像安然、世通一樣。財務重述的後果主要包括:
1.財務重述的公司股價大跌。GAO以1997年1月1日至2002年3月26日的 689家發生財務重述的公司為樣本,發現宣布財務重述的三個交易日內股票價格下跌大約10%,市值損失累計1 000億美元。Palmrose et al.(2004)檢驗了從1995年到1999年403個發生重述公告樣本的市場反應,發現在公布財務重述的兩天里,平均產生了-9%的累積超額報酬率;Wu(2003)發現發生財務重述的公司,在公布的三天內平均會產生-11.2%的累積超額報酬率,這種顯著負向的報酬率從財務重述公布前的169天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布後的85天。基本上這些研究都發現市場反應的程度與重述發生的程度顯著正相關,相對來說,與收入確認、核心盈餘和財務舞弊相關的財務重述會導致更為負面的市場反應。
2.投資者的信心受挫。正如Lynn Turner(SEC前任首席會計師)所說,「因為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重編財務報表,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意味著更多的投資者損失和對經濟的更大影響」。 Wu(2002)對投資者信心與財務重述的相關程度進行了實證分析,他計算了公司發布財務重述信息前後的「盈餘反應系數(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發現發布財務重述前季度盈餘公告與股票價格顯著相關,發布財務重述後,季度盈餘公告對股票價格的顯著影響消失了,這意味著市場對公司收益質量產生了懷疑,投資者對發生過財務重述的公司的信心已經喪失。GAO還總結了針對投資者樂觀指數下降的原因開展的問卷調查,在眾多影響投資者信心的因素中,不正當會計行為的負面影響位居首席。2002年2月,70%的被調查者因為會計問題對市場產生不良影響,五個月後,這一比例上漲到91%。34%的被調查對象於2002年2月表示由於不信任會計信息而很可能不會投資於證券市場,五個月後40%的被調查對象抱有同樣態度。
3.投資者的訴訟行為。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導致的財務重述可能引起共同訴訟和私人訴訟。財務重述在於向投資者宣布,「我們撒慌了」,這為投資者訴訟行為提供了方便。公司宣告重新表述財務報告的新聞稿或8-K格式報告記錄了存在重大差錯的事項、金額、原因等,因此降低了投資者的舉證難度,增加了投資者訴訟獲勝的可能性。Michael C.Sullivan(2002)的統計表明,1991—1995年,財務重述引起的訴訟占股東共同訴訟(shareholder class actions)的9%;1996—2000年,這一比例增加至19%。Zoe-Venna Palmrose et al(2000)發現,1995年1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的416家財務重述公司樣本中,157家公司(38%)遭到起訴。Palmrose and Scholz(2004)研究了財務重述與集體訴訟之間的聯系,發現財務重述金額越大、企業規模越大、最近進行了首次公開發行、前期銷售收入增長越大、重述引起的市場反應越大,就越可能招致集體訴訟。Lev et al.(2007)發現導致消除或縮短盈利增長模式的財務重述相對其他重述類型更可能招致訴訟。
4.其他經濟後果。財務重述還會導致一系列對企業不利的經濟後果。諸如財務重述導致資本成本的顯著上升;信息風險的上升並影響了股票的報酬率;市場分析師對企業的盈利預測值顯著下降,預測值的離差顯著上升,這些研究都反映了投資者對於企業盈利的不確定性。Desai et al.(2006)的研究還發現財務重述導致了管理層變更,顯示企業的經營者受到了懲罰。

6. 財務報表「已重述」是什麼意思

財務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許多學者研究指出,財務重述的發生在資本市場上引起負面的反應,造成了資本市場的損失,並給上市公司帶來了一系列不利的經濟後果;財務重述作為企業盈餘操縱行為的表徵,其發生反映了公司治理機制的缺陷和治理效率的低下。

財務報表「已重述」,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已經做出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

7.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論文

一、閱讀了解:首先是閱讀財務報表。仔細閱讀會計報表的各個項目。在閱讀時應該注意以下內容:一是金額較大和變動幅度較大的項目,了解其影響;二要了解公司的控股股東的情況以及公司所屬子公司的情況,了解控股股東的控股比率、上市公司對控股股東的重要性、控股股東所擁有的其他資產以及控股股東的財務狀況等。對於子公司,要了解上市公司持有的股權比率、子公司銷售與母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間的相關性、子公司銷售額和盈利對母公司的貢獻度以及各子公司的所得稅率和執行優惠稅率的階段。三是還需對關聯方之間的各類交易做詳細的了解和深入分析。對其中交易量大、交易所產生收益大的交易行為,以及關聯交易的定價依據及支付手段予以特別關注。該類關聯交易主要包括資產轉讓、組建合資公司、銷售、采購、商標使用以及資金佔用等。閱讀財務報表時應重點關注以下項目,第一,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的增減關系。如果是對同一單位的同一筆金額由應收賬款調整到其他應收款,則表明有操縱利潤的可能。第二,應收賬款與長期投資的增減關系。如果對一個單位的應收賬款減少而產生了對該單位的長期投資增加,且增減金額接近,則表明存在利潤操縱的可能。第三,待攤費用與待處理財產損失的數額。如果待攤費用與待處理財產損失數額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費用列入損益表的問題。第四,借款、其他應收款與財務費用的比較。

8. 財務報表分析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財務報表分析,又稱財務分析,是通過收集、整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有關數據,並結合其他有關補充信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進行綜合比較和評價,為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和控制依據的一項管理工作。
財務報表分析是由不同的使用者進行的,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分析重點,也有共同的要求。從企業總體來看,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分析企業權益的結構,估量對債務資金的利用程度。
2、評價企業資產的營運能力,分析企業資產的分布情況和周轉使用情況。
3、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企業利潤目標的完成情況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變動情況。
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內容互相聯系,互相補充,可以綜合的描述出企業生產經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以滿足不同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基本需要。
其中償債能力是企業財務目標實現的穩健保證,而營運能力是企業財務目標實現的物質基礎,盈利能力則是前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對前兩者的增強其推動作用。
1、財務報表分析的原則
財務報表分析的原則是指各類報表使用人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遵循的一般規范,可以概括為:目的明確原則;實事求是原則;全面分析原則;系統分析原則;動態分析原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a)要全面的看問題。有時計算得出的數據具有不同的解釋方法,這就要求投資者結合相關行業特點,國家經濟政策等背景知識進行分析,防止就事論事,片面地看待 。
(b)要注意數據之間的相互聯系,反對孤立地看待問題。對上市公司而言其籌資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都是相互聯系的,在進行分析時應將相應的指標聯系起來看。
(c)要具有發展的眼光,防止靜止不變地看待問題。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就是在對上市公司過去和現在的總結分析的基礎上,展望未來,分析該公司是否具有發展的潛力。
(d)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堅持定量為主。定性分析是分析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質、趨勢和與其他事物的聯系。定量是分析的工具和手段,沒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數量界限、階段性和特殊性。財務分析最忌諱沒有數據支持,亂得結論,因此應堅持定量為主。

2、在分析財務比率的時候,應將同類指標聯系起來綜合分析。
(a)分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時,要把流動比率指標與公司性質、行業特點結合起來。比如說流動比率高,說明每元流動負債有較多的流動資產保證,也就是說,公司的償債能力強。但流動比率的高低,受流動資產中的應收帳款比重和存貨周轉速度的影響比較大。同時,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時,還要結合公司性質和其他經營環境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b)分析公司長期償債能力時,要把資產負債率指標與資產報酬率指標結合起來分析。資產負債率是反映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比率低,反映債務負擔輕,還本付息壓力小,財務狀況相對穩定。但如果公司資產報酬率比較高,說明資產盈利能力強,資產的利用效率好,適度舉債經營對股東來說是有利的。這種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可相對高一些。
(c)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要把每股盈利指標和資產收益率指標結合起來。評價公司盈利能力,我們主要運用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但每股收益不多,並不一定是凈資產收益率高,而凈資產收益率高,並不一定是每股收益多。在公司股票存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凈資產收益更能反映公司的總體盈利水平以及經營者運用資本的能力。
(d)分析公司分紅方案時,要把利潤分配與用公積金尤其是用資本公積金送股區別開來。公司分紅派股可以用稅後利潤,也可能用公積金實施。公司在經營業績好的情況下,一般會用稅後利潤派發紅利或送股,作為對投資者的回報。資本公積金一般來自股票溢價發行或資產重估增值,用其轉增股本則是與當期公司業績無關的,而且是隨時可以進行的。這兩種回報方式的意義是不同的。

9. 淺談企業財務報表分析

張新民《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標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提取碼: tfns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閱讀全文

與淺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重述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炒股怎麼樣 瀏覽:937
新股漲停板開板的前奏 瀏覽:291
股票的價格是什麽決定的 瀏覽:41
分時抓漲停電子書 瀏覽:850
股民告狀上市公司 瀏覽:582
上市公司包括國企嗎 瀏覽:941
股票漲停以後還能不能買 瀏覽:110
新三板上市的公司算上市公司嗎 瀏覽:900
炒股常用哪些指標 瀏覽:803
新手學炒股書籍下載 瀏覽:578
炒股高分電影 瀏覽:779
企業炒股如何入帳 瀏覽:143
15年炒股虧了多少 瀏覽:486
有案底的人可以炒股嗎 瀏覽:435
科創板的知識評價答案 瀏覽:988
分個紅還能漲停 瀏覽:864
炒股的人都有哪些需求 瀏覽:953
炒股和比特幣 瀏覽:569
博士眼鏡股票價格預測 瀏覽:913
股票復牌首日漲停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