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民營火箭上市公司舒暢

民營火箭上市公司舒暢

發布時間:2022-07-01 23:24:56

Ⅰ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首飛成功了嗎

5月17日7時33分31秒,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中國西北某基地成功點火升空,實現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首飛。

零壹空間未來目標是緊密聯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圍繞研究任務建立起一個從科研需求到飛行驗證,從方案設計到成果固化的閉環式航天科技生態鏈,通過系列化的飛行試驗,引領全國空天技術的發展方向,逐步提升國家空天領域基礎科學的研究水平,快速推動前沿技術的工程應用。同時,公司自主研發的OS-M系列火箭將專注於微小衛星精準迅捷組網發射,服務於全球小衛星及相關業務需求客戶,提供快速、低成本以及優質的發射服務,其首型火箭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後首飛。

OS-X系列火箭是為航空航天技術驗證量身打造的專用飛行試驗平台,成功填補了我國在航天飛行試驗專業、開放、低成本的助推火箭的空白,全面助力航空航天前沿技術實踐與轉化。OS-X火箭的研製成功是在國家「軍民融合」政策指導下,民營企業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典範,實踐了快速、高效的新型商業航天發展模式,是我國新時代航天領域發展道路上的成功探索。

Ⅱ 民營自研商業火箭是什麼

相信小夥伴們都知道,美國的民營太空發射公司創始人「鋼鐵俠」馬斯克和Space X,重慶兩江新區也有這樣一家「膽兒肥」的民企欲後來居上。5月8日,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正式宣布,「重慶兩江之星」將於5月17日左右在西北某基地點火升空(最終發射時間根據天氣微調)。這標志著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業火箭發射進入倒計時。

計劃5月17日首飛

零壹空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舒暢透露,目前火箭完成了發射前所有的測試和總裝合練,分段的部裝已經在北京完成,並開始往中國西北部的試驗場進行分段運輸,正進行最後緊張的發射前准備工作,計劃在今年5月17日首飛。

火箭主體塗裝重慶元素

箭身主體塗裝由「重慶兩江之星」文字和包圍文字的兩部分曲線圖案組成,這上下兩部分曲線圖案分別代表了長江和嘉陵江,也就是重慶兩江,這兩部分選取了重慶兩江新區標識的顏色,讓人能夠直觀感受到這枚火箭是為重慶兩江新區量身打造的。流暢的線型具有速度感和動感,象徵重慶兩江新區和零壹空間奮發向上的勁頭勢不可擋。

研發團隊重慶人佔了一半

作為國內首家從事商業火箭研發的民企,目前,零壹空間的團隊100多人,年底將達到200多人的規模。現在研發團隊佔到一半。

即將首飛的「重慶兩江之星」火箭研發製造團隊里,就有不少來自重慶的工程師。目前零壹團隊里重慶籍員工佔比超過30%,總共11人的總裝團隊里,其中8人都來自重慶。這枚火箭可謂是貨真價實的「重慶造」。

舒暢說,現在公司也在不斷招收優質的應屆生,如重慶大學就是良好的人才儲備基地。加之重慶本來就有雄厚的製造基礎,所以總裝工程師、總裝工人、測試工程師,都是面向重慶本地招聘。

在北京,零壹空間的總部里,重慶籍員工佔到了30%,舒暢說等今年年底重慶的製造基地建成後,重慶籍的人才都會回來。

聯合國內高校發起「飛行聯盟」

零壹空間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相關領域十多所頂級高校發起了「先進空天技術驗證飛行聯盟」。

該平台是一個創新、共享、開放的前沿科技驗證平台,可為航空航天高新技術研究提供飛行試驗服務,具有快速響應,服務定製化和低成本、高可靠的特點。「飛行聯盟」將以開放合作的態度吸納更多高校,並將向國外擴展,共同提升空天領域的前沿技術水平。

此次與「重慶兩江之星」一同首飛的,還有10所國內航空航天類頂尖高校校徽,以及「飛行聯盟」的標志。

計劃

空間站貨運太空旅遊

都要試一試

舒暢透露,在市場方面,除現場簽約客戶,零壹空間還與多家海內外客戶簽訂發射協議。

目前,M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20年,X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19年,並與歐洲、亞洲多家衛星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2020年預計將實現年產30發以上M系列火箭和20發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

零壹空間是國內目前唯一能提供衛星組網專享發射服務和快速補網的民營企業,其研發的M系列火箭專注於微小衛星精準迅捷組網發射,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後首飛。

商報記者了解到,位於兩江新區航空產業園的零壹空間研發製造基地,初期投資2.5億元,佔地100畝,將建設研發中心、數字化智能製造總裝中心、測試中心、飛行器控制與模擬中心和專用實驗室等,建成達產後年產值15億人民幣。

基地一期50畝已開工建設,預計年內投用,將形成年產30發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今年年底重慶智能製造基地將建成投用,主要承擔火箭總裝工作,同時重慶基地也是整個公司的研發副中心。」舒暢表示。

舒暢還稱,目前已經成立了電子公司,正在跟重慶談合作。預計到2020年,OS-X火箭能達到30~50發的這樣一個規模。屆時相信能吸引更多涉及衛星應用等領域的企業來渝布局。

「我們既然能把火箭送上去,那麼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例如空間站的貨運,美國的SpaceX公司目前已經在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貨運,我們國家的空間站是2022年建成,屆時在空間站貨運方面也將有市場空間。再比如現在也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太空旅遊計劃,這都是我們未來一定會進入的領域。」舒暢說。

Ⅲ 北斗導航衛星相關概念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華力創通公司、合眾思壯、振芯科技、中海達等。

1、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

2009年4月,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重組基礎電信業務正式並入中國電信;衛星通訊業務並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從事衛星運行服務業的核心專業子公司。

緊緊圍繞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的發展戰略,中國衛通確立了構建天地一體衛星運營服務體系,成為服務水平和品牌價值高、國際化競爭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亞洲第一、國際一流的衛星綜合信息服務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固定衛星服務、數字發行服務和衛星通信網路服務三大業務。

2、華力創通公司

華力創通公司是國內最早進入嵌入式實時系統技術領域的公司之一。華力創通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從事基於計算機技術的模擬測試系統及其相關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重點服務於中國的國防軍工領域,為中國國防及相關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裝備的研發、生產和應用提供模擬技術產品和服務。

3、合眾思壯

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衛星導航定位領域企業,技術涵蓋GPS、GLONASS、北斗及多系統組合導航定位,主營北斗高精度、北斗移動互聯 和時空信息應用三大板塊 ,不斷深化中國精度、中國位置、中國時間三大時空平台產品的應用。

4、振芯科技

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06月12日成立,經營范圍包括設計、開發、銷售集成電路、微波組件及相關電子器件等。公司擁有視頻圖像領域雄厚的技術實力,以「視頻監控-智能安防」為發展戰略,致力於為國內安防監控行業的用.

5、中海達

中海達全名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領域第一家上市企業。

公司以"創中國GNSS第一品牌"為目標,定位於做"中國GNSS專家",始終引領中國GNSS行業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是中國GNSS產業的領軍企業。公司穩居國內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以創 "國際一流GNSS品牌"為己任。

Ⅳ 中國民營運載火箭新突破雙曲線一號火箭首飛成功意味著什麼

本次發射攜帶了中國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兩顆衛星,搭載了央視未來新星驗證載荷、西瓜創客載荷及星時代-6載荷等三個末子級載荷,以及長安歐尚汽車和金六福一壇好酒的兩個商業配重。

預計至2020年末,星際榮耀將完成雙曲線一號遙二至遙六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形成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的規模發射,並開啟向大規模商業發射的征程。星際榮耀15噸級液氧/甲烷變推力火箭發動機——焦點一號已經完成了整機200秒長程試車;基於焦點一號構建的雙曲線二號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預計將於2021年進行首飛;基於100噸級液氧/甲烷變推力火箭發動機——焦點二號構建的雙曲線三號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預計將於2023年進行首飛。由此星際榮耀將構建由固到液、由小到大的運載火箭型譜。

Ⅳ 中國首枚民營火箭創始人說了什麼

5月17日7時33分,中國首枚民營自主研發的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西北某基地騰空而起,火箭在306秒飛行了273千米後,落入預定區域,實現了長時間的臨近空間有控飛行,獲取了大量真實飛行環境數據。

坐在控制室里,零壹空間創始人舒暢哭得稀里嘩啦。幾個小時後,他和創業夥伴一起躊躇滿志地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路透社稱,這是中國太空探索計劃最新的里程碑。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舒暢說,自己上一次這樣哭得稀里嘩啦,是8年前從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時,被時年80歲的經濟學家厲以寧的畢業贈言打動了。

「你們不能天天想著沙灘和美女,因為你們接受了中國最好的教育。」那位中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著名學者,給畢業生定了「兩個100萬」的目標:掙100萬的錢、寫100萬的字。

「掙100萬元是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對你們來說太簡單。」 厲以寧補充說,「要寫100萬字,就要追求不同,去做不同的事情,要不,有誰看?」

自此,如何做到「寫100萬字」成為舒暢的創業信條,「走不同的路」貫穿了他創業的各個階段。在他看來,這「100萬字」就是他的火箭事業。

「會嘗試讓中國人坐上你們的火箭去俯瞰祖國嗎?」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問。

「我們眼下確實做不到。」頓了一下,他身體前傾,「以後,為什麼不做呢?」

今年,舒暢33歲,他的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

這是中國商業航天歷史性機遇,他嗅到了夢想的味道

舒暢兒時就對浩瀚宇宙充滿好奇。2004年,他報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行器設計專業,主修飛機設計,尤其偏好設計戰斗機。

剛入校,一位老師播放視頻。「看到工程師做出的飛機成功上天後無比激動的場景,我也熱血沸騰。」他回憶說,「當時我想,如果能設計飛機上天,那該多好!」

在他看來,創業就是要敢於去碰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感覺不可能,是因為存在一種恐懼,不少人就認定別想了。為何不問問自己:你喜歡嗎?喜歡就做吧。」

「去做一些別人不曾做或覺得不可能的事情,人家才會願意讀你的100萬字。」於是,他一頭扎了進去。

「傳統上研製一個發動機可能需要3年,我們就9個月」

盡管並非一帆風順,但舒暢和他創立的公司很快就表現出超凡的效率。

他邀請馬超擔綱技術,組建了10多人的團隊,又吸引到春曉資本、哈工大、聯想之星15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公司有了雛形。

2016年5月,公司僅20多人,也名不見經傳,卻得到了官方的關注和支持,尤其是重慶兩江新區,顯示出巨大的誠意。

這是我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也是我國內陸地區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新區內的航空航天產業園做發動機、鈦合金、通航、跑道、飛機維修等的配套完備,生態鏈很好。

「我們想成長為國際化的公司,重慶是直轄市,又處在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同時,重慶人比較火辣,我們做的事情也需要『血性』,一拍即合。」舒暢決定將生產基地設立在重慶兩江新區,隨即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此後,公司順利完成多輪投資,總額已超過5億元。

「回頭看,我很慶幸,感覺只要堅持下來,所謂不可能其實沒那麼難。」他說,對於民營航天而言,資本、技術、政策都是瓶頸,「但人才是關鍵」。

「我們並不靠高薪吸引人才,很多人還是降了工資來的。」他說,很多從事運載火箭研究的年輕人,都因為夢想和情懷而加盟。

在舒暢看來,公司之所以創立不久就完成自主研發出火箭並成功首飛,是因為團隊有好的技術,國家有成熟的產業鏈,「設計出來就有人可以製造出來,其他國家就未必能行。」

「民企的運行效率也至關重要。」他分析說,傳統上研製一個發動機可能需要3年,「我們就9個月。」因為公司有扁平化的運行機制,總設計師直接管幾十位設計人員,分成幾個部門,溝通異常高效,節約了大量時間,「大家站黑板那兒一畫,總設計師現場拍板就定了」。

在舒暢看來,這種體制優勢會讓民營航天迸發出極大活力。

「我們不是確定一個任務,產品定型了,交付後就束之高閣。」他表示,首飛成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定格X系列的1.0版本。此後會優化提升,「今年8月的第二批發射,就升級成2.0版,以後一直創新、改進,向前迭代」。

「不斷推陳出新的迭代當然有風險,但我們勇於應對,迭代才能提升性價比,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為此,公司需要建立敢於應戰和接受失敗的文化。

「2016年年底,我們決定自己研製發動機,同事不相信項目負責人能幹成,我在台上代表公司表態『毫無保留』地支持他放手干,如果點一發點不成,再點第二發,點第三發,不要怕失敗!我這么年輕,也沒當過這么大公司的CEO,我為什麼相信自己能搞好,卻不相信你呢?」

發射前,他們也考慮到可能會失敗。「此前就有理性的措施,如果失敗了,備份產品很快就可以進行第二次發射,資金也做好了安排。」

「公司要做好失敗的准備,團隊要接受可能的失敗,我們也希望媒體和社會寬容我們以後可能的失敗,真要失敗了,那還得繼續往前干,站起來再打一發。」舒暢表示,這一發火箭都是自主研發的,很多單機比國家隊產品的集成度都要高,新技術、新產品的探索加大了失敗的風險。

創業起步要踩實,問題論證清楚再行動

從最開始,舒暢就試圖為創業植入「與別人不同」的基因。

從技術參數看,舒暢和他的團隊發射的第一發火箭,與埃隆·馬斯克當年的第一發大體相當,但兩者其實相去甚遠,「我們做火箭,就是遵循科學去設計製造,將客戶的東西可靠地送到指定位置,而不是復制某款火箭,我們不需要一個樣。」

「全世界都沒有我們的X系列這樣的產品,專門服務科研領域的飛行驗證,這樣的細分領域,我們算是第一個。」他說,「M系列可能是全世界總價最低的一款火箭,但是性能還很好。」

舒暢建議有雄心創業的青年努力做到與別人不同。同時,雖然創業需要賺錢,但並不是重大抉擇都取決於錢。

「我研究生畢業後做了3份工作,從航天到聯想,工資下降了30%,從聯想出來創業,基本上沒有工資。」他說,「我並不是不在意錢,而是不希望錢影響到選擇。」

「我從未想過掙不到100萬元,擔心的是寫不好100萬字。如果站起來就夠得著,那不是好的創業目標,會讓你懶惰。要定一個通過較長時間的拼搏才能夠到的目標。」他說,如果做出與眾不同但能解決需求的產品,必然能賺更多錢。

「我建議創業起步要踩實,一定要把問題論證清楚再行動,而不是一沖動就去干,因為創業太難。」他說,前端論證越充分,未來戰略就越清晰,「我們今天的很多戰略,在成立時就想得挺明白了,一直沿著往前走」。

Ⅵ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子公司有哪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10家專業公司、12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屬單位。詳見下圖:

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科研生產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香港、深圳等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堅持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致力於發展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空間生物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衛星及其地面運營、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軟體與信息服務等航天服務業,是我國境內唯一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我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

(6)民營火箭上市公司舒暢擴展閱讀: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最大的導彈武器和運載火箭研究、設計、試制、試驗和生產基地。其前身是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成立於1957年11月16日,第一任院長由錢學森同志兼任。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專業最齊全的承擔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研製、生產和試驗的專業研究院,主要承擔著我國航天產品固體發動機的研製、生產、試驗任務,以及該領域內國家重大技術創新和預先研究任務。

Ⅶ 百億上市公司要出資和馬斯克造火箭,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關於馬斯克造火箭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是排斥態度,都是覺得異想天開,不可能成功的,但很多人沒有想過,如果對方真的成功了呢,那一下子就不一樣了。直接打破了造火箭,必須要某些國家出面才可以做到的,這種定律憑個人也可以做到這種改變就不是單純的商業上的創造了。

所以膽子大的才能吃肉,這個定律放在國內是對的,放在國外也是對的,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嘲笑人家說這不就是往裡面砸錢嘛,那錢干點什麼不好啊,但人家的想法跟普通人的想法就是不一樣的,不然為什麼人家能夠成為世界首富。而大多數普通人都是普通人呢,所以事情的結果到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沒有必要對人家這種行為抱有太大的惡意。

Ⅷ 回到現實的民營航天,離商業化還有多遠

2019年7月25日,國內第三枚民營運載火箭「雙曲線一號」火箭成功發射。隨著地面上人群的歡呼和媒體的關注,中國民營火箭企業在迎來「爆發式」發展後,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然而,正如大部分業內人士所言,全球范圍內火箭製造與發射「遠遠無法滿足衛星上天的需求」,商業航天是一個徹底的「賣方市場」,只要你有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就不愁市場。

風頭無兩的SpaceX,正是在這樣的「賣方市場」里橫空出世,讓不看好者大跌眼鏡。

商業化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從無到有」只是開始

一方面,大量的發射缺口意味著商用火箭的服務過程一定是高頻次的,至少遠遠大於當前官方火箭發射的頻率;另一方面,唯有低成本才能讓高頻次釋放,傳統火箭發射成本下,「預測」的發射頻次很多都無法落地。

所以,火箭發射在未來必然以低成本下的高頻次需求為主。

對民營航天企業而言,商業化是一個全新的命題,沒有經驗可以復制,但至少商業市場的邏輯一定是低成本+高可靠性。

Ⅸ 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和SpaceX有可比性嗎

今年5月,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順利升空,成功將孟加拉國的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SpaceX作為行業標桿,已領先一步邁入了商業變現的階段。

以零壹空間為代表的國內民營公司也希望能在低成本上打開局面。零壹空間CEO舒暢曾提出,要集中精力做全世界總價最低的火箭,專門針對500公斤以下的小微型,把它做到極致。就像小米手機,當蘋果賣5000塊錢的時候它賣1999塊錢,舒暢在火箭領域也希望能夠做到這樣。

而近年來國內立方星等微小衛星技術的進步,一下子打開了輕量衛星的市場需求,這給零壹空間這樣的民營火箭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遇。雖然中國的民營公司在技術水平上和SpaceX還相距甚遠,但在商業模式上,二者仍有相似之處。

來源:新華網

Ⅹ 民營火箭創始人暢想了什麼

民營火箭創始人暢想:坐火箭從北京到廣州20分鍾

「坐火箭從北京到廣州20分鍾」

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火箭成功發射 創始人舒暢講述商用火箭從0到1的故事

5月17日7:33,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OS-X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中國西北某基地成功發射。這是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火箭,其首飛成功引起了廣泛關注,也讓創始人舒暢獲得了很多掌聲。

首飛成功後,舒暢比之前更加忙碌,各種調研、考察以及媒體的采訪接踵而至,「首飛成功是商業火箭的從0到1,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多的技術更多的創新從0到1」。

舒暢定了個規矩,在公司不允許叫「總」,而是直呼其名,誰稱呼其為「舒總」,就要在公司群里發紅包。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兼CEO,舒暢沒有給自己單獨設一間辦公室,而是和其他員工一樣,在偌大的辦公區中有一個小小的「格子間」。這名32歲的年輕人有著過硬的技術功底、理科男的縝密邏輯、良好的口才以及毫無架子的真誠。

大學曾創業做外賣平台

「我們要打造的就是平等、有話直說的文化。」舒暢認為,創新是商業火箭公司的生命,而創新從一開始就是容易被質疑的,所以要鼓勵大家把觀點亮出來。因此只有當整個公司形成一種保護「有話直說」的氛圍,大家才會敢把想法說出來。

在2015年創建公司的時候,舒暢年僅29歲,為什麼是他?為什麼要造火箭?這還要從舒暢在大學時期就種下的創業夢說起。

舒暢本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飛行器設計專業,因為覺得設計戰斗機特別酷炫,所以他學的是戰斗機設計。大學時代的他學習很刻苦,那時候他一有時間就泡在圖書館,經濟、歷史甚至包括醫學等各種書籍都看。

「坦白說那時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後適合做什麼,所以才天天看書。」舒暢認真剖析自己:有理工男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善於言辭、善於跟人打交道,綜合素質較好,最後得出結論:「我是適合創業的。」在大二下學期,舒暢確定了自己要創業,並立刻開始嘗試。

第一次創業是做夏令營,舒暢將高中母校和北京高校的資源聯合起來,做的夏令營活動取得了成功。後來,舒暢又發現了大學生對外賣的需求,很多學生認為外出吃飯浪費時間,如果給他們送餐並加上一些跑腿費,他們是願意接受的。在對大學生外賣需求市場進行了調研之後,舒暢從老家拉來了一些朋友,跟著自己創業送外賣。

「那時候還不懂互聯網,就靠著小靈通,接到訂單再去買去送,每一單加一兩塊跑腿費。」做了一段時間,舒暢發現,做不下去了。他認為,這次創業失敗是輸在了自己能力不足,不懂互聯網,不懂融資。但這次經歷讓舒暢堅定了創業的決心。

本科畢業後,為了彌補自己不懂經濟不懂投融資的「短板」,舒暢進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攻讀經濟學碩士,在北大讀碩士期間,舒暢熱衷於去報告廳聽企業家們的演講,在激勵自己的同時努力獲得創業所需要的資本和資源。

商業火箭從0到1

碩士畢業後,舒暢進入了航天科技集團,主要負責產業投資。2014年底,國家下發文件允許社會資本進入衛星研製領域,「軍民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國商業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開啟。舒暢敏銳地嗅到了商業航天的風口,他想要投資一家民營航天企業,但找了一圈後發現,市場上並沒有這樣的公司。「我為什麼不能自己來干?」

2015年8月,舒暢開始組建團隊。如今舒暢公司的總裁馬超是舒暢在北航的師兄,也是他的輔導員,博士畢業後便進入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一直從事國家重大科研工程,三十齣頭已經是單位重點培養的年輕領導幹部。馬超對舒暢要自己造火箭的計劃很認同,但由於自己手中做的事情也很有成就感,因此一開始拒絕了舒暢。

最終讓馬超下決心加入的反而是困難和挫折,很多人對舒暢要自己造火箭不屑一顧,「不要拿美國來對比,國情不同,中國不可能造出私營火箭」。這刺激了馬超,他跟舒暢說:「以前沒覺得這件事多有挑戰,現在我們非得把這枚火箭打上天不可。」

如今,舒暢的團隊已有120多人,大多數都是85後,舒暢求才若渴,公司仍在大量招人。「我們需要聰明人,因為愛動腦筋的人總是不斷有創新的點子。」讓舒暢最為感動的是,一位同事曾經拉著他的手說,「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我一定會跟著公司走下去。」

走自主研發的路

火箭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組建團隊後,舒暢最大的難題就是融資。「一聽說我們要造火箭,一些人甚至把我當成騙子」,談起早期融資的經歷,舒暢坦言碰了很多釘子。「那時候我才29歲,還長著一張娃娃臉,說要在中國造商業火箭,別人覺得不靠譜也屬正常」。舒暢坦然回顧著那時的窘迫,「好在我們每個階段都熬過來了」。

公司成立之後,舒暢帶領團隊立刻著手做方案設計然後進行認證。他們認為,「穿新鞋,走老路」將是商業航天的末路,舒暢決定走自主研發的路,這意味著長時間的付出。而首飛火箭上的「黑科技」就是對團隊付出最好的回報,「發動機、綜控機、無線通信、飛控軟體等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可以說,火箭上的心臟、大腦、小腦都是我們自己掌握的。」

首飛前半個月,核心研發團隊已進駐發射基地,開始進行高強度的准備工作,半夜下班甚至通宵都很平常,其間一位同事過生日,當大家把生日蛋糕推出來的時候,這位同事流鼻血了。首飛成功後,研發團隊所有人都哭了,自己造的火箭飛上了天,這種成就感無與倫比。

舒暢對公司名字好不好非常在意。當初在給公司起名時,舒暢左思右想,有一天晚上舒暢躺在床上,手裡有本書,是風靡創投圈的《從0到1》,書中認為,必須要有夢想,要不斷創新,讓未來與眾不同並且更加美好,從0到1,才能創造無限的價值。

舒暢當時就決定了公司的名字——零壹空間,做中國商業火箭的從0到1,做商業火箭創新的從0到1。有了這個想法後,舒暢大半夜興奮地給好多人發了微信,問他們對這個名字的看法,有很多人覺得不錯,也有建議他,蘋果公司這么牛,你不如叫梨公司,很有特點也很容易記住。但舒暢認為,名字原本沒意義,因為公司有價值才得到大家的認可,名字才有價值。「把本來沒有意義的名字變成大家都認可的名字,作為創業者很有成就感。」

讓火箭成為交通工具

首飛成功後,有人稱這是「中國版SpaceX」,舒暢則認為,自己走的是一條和SpaceX差異化發展的路。「我們現在做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主要是針對500公斤以下的小衛星,SpaceX針對的是一噸級以上的大衛星。」

目前舒暢公司有M和X兩個系列的火箭,M系列運載火箭為小衛星客戶提供發射服務;X系列火箭是為航空航天技術驗證量身打造的專用飛行試驗平台,成功填補了我國在航天飛行試驗專業、開放、低成本的助推火箭的空白,全面助力航空航天前沿技術實踐與轉化。舒暢告訴記者,今年公司至少還有三次火箭發射計劃。

實際上,舒暢更想做航天領域的華為。「這符合中國國情,我們不造夢,我們是實干派,希望能實實在在改變很多人的生活。」

對大眾而言,火箭發射、航空航天神秘而遙遠,發射商業火箭能給大眾帶來便利嗎?對此疑問,舒暢舉例解釋,比如火箭發射衛星信號,解決了飛機、大海中上網的問題,這是目前已經實現的。「再大膽一點設想,一枚火箭從北京飛到廣州大約只需要20多分鍾,如果我們把成本降下來,火箭能不能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舒暢堅信,未來取代飛機的一定是火箭,不斷的創新將帶來變革。

為了實現夢想,作為創始人的舒暢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每天18小時,一周六天都是處於工作狀態,還經常飛來飛去出差。在舒暢辦公桌的最顯眼位置上擺放著他們自主研製的火箭模型,在模型旁邊,是一家三口的照片,舒暢抱著女兒,緊挨著太太,笑容燦爛。

「前幾天在天橋下有一個可以上台唱歌的活動,4歲的女兒不敢上去,我就上去唱了,唱完再鼓勵她。」盡管因為工作太忙陪伴女兒的時間不多,但舒暢盡量讓自己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有一個為夢想努力奮斗的爸爸,我希望她能感到驕傲。」

對話

5~10年在細分領域成為龍頭企業

廣州日報:怎麼看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前景?

舒暢:2015年是我國商業航天元年,這一年成立了若幹家衛星公司、火箭公司,行業現在仍處於起步階段,很多公司的衛星還沒來得及上天,火箭還沒拿出產品,與國外差距很大。

廣州日報:你對年輕人創業有什麼建議?

舒暢:自帶夢想和情懷的創業,能夠激勵很多年輕人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現在我們的創業氛圍很好,因而年輕人更要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未來會有很多新技術,新變革,一定會有大量的人來質疑,希望年輕人能堅持夢想,把科技創新做到新的層次。

閱讀全文

與民營火箭上市公司舒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科創板影子股復旦復華 瀏覽:58
新三板股份交易細則 瀏覽:249
炒股賺的截圖 瀏覽:922
蘇州光伏新三板企業有哪些 瀏覽:156
皇馬科技6月1日打開漲停 瀏覽:983
公司開新三板條件 瀏覽:211
極米科技科創板萬年青 瀏覽:936
盛澤鎮有幾個上市公司 瀏覽:948
創業板指是等權平均法 瀏覽:483
中國保利集團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609
有個的什麼炒股軟體 瀏覽:45
股票價格的變化根據 瀏覽:593
量柱抓漲停公式黑馬王子 瀏覽:4
怎樣查新三板股票解禁 瀏覽:472
新三板5月設獨立交易系統 瀏覽:780
黃岩模具上市公司 瀏覽:884
微博炒股大v靠譜 瀏覽:869
股票603118現在價格 瀏覽:928
樂凱膠片開盤漲停 瀏覽:867
集合競價掛漲停版會如何 瀏覽: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