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說出危機管理流程的主要環節及其主要的過程機制。
包括:
危機准備階段。建立危機管理制度與預案。
危機響應階段。啟動預案,應急處置。
危機善後階段。責任認定,改正完善,危機處置總結。
⑵ 求一篇關於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構建的外文文獻!!!兩萬字元!最好有中文翻譯!!!求大神!!
童鞋你好!
這個估計需要自己搜索了!
網上基本很難找到免費給你服務的!
我在這里給你點搜索國際上常用的外文資料庫:
----------------------------------------------------------
❶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❷Elsevier SDOL資料庫 IEEE/IEE(IEL)
❸EBSCOhost 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❹ACM美國計算機學會 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
❺Springer電子期刊 WorldSciNet電子期刊全文庫
❻Nature周刊 NetLibrary電子圖書
❼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❽國道外文專題資料庫 CALIS西文期刊目次資料庫
❾推薦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
中文翻譯得自己做了,實在不成就谷歌翻譯。
弄完之後,自己閱讀幾遍弄順了就成啦!
學校以及老師都不會看這個東西的!
外文翻譯不是論文的主要內容!
所以,很容易過去的!
祝你好運!
⑶ 什麼是危機管理的控制與處理機制
當企業的管理人員深刻的意識到危機所會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時,就應該接著開始學習危機管理的控制和處理機制。
如果企業對危機的了解只存在於識別和評估,很顯然,這對於實地作戰應對危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讓人們認識危機的原因就是為了管理、控制危機的發生,如果人們對於危機的認識只存在於認識,而沒有下一步的進展,這樣的結果也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就應該在了解危機識別後,再進行對危機管理的控制和處理,如果摒除了這一點就好像一個人明知道前面有一個陷阱,可還是往裡面跳一樣,這樣的結果會比不知道的人摔得更加痛苦。
當企業在發展中實施了危機預警的時候,就需要連貫的進行對危機的管控和處理,也只有這樣一體的行動,才是對付危機的有效手段。
在任何時候,發現問題都是一個前驅,是拋磚引玉的形式,因為它最主要的就是要解決問題,對已存在危機的控制和解決才是企業需要做到的。
【案例解析】
美國強生公司泰諾葯片中毒事件,相信每個人都有印象,當然,這種印象最大程度的來源並是事態的嚴重性,而是美國強生公司對泰諾葯片的處理方式。
1982年9月,美國芝加哥首先發現有人在服用泰諾葯片的時候產生了含氰化物中毒死亡的嚴重事故,當時這個事件牽扯的人員只有3個。
但是,後來針對泰諾葯片死亡人數的傳播卻高達250人,面對這樣嚴重的情況,強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吉姆·博格對強生公司展開了一系列的有效的維護措施。
首先,強生公司調取了大批人馬進行對所有葯物的全面檢查,發現受污染的葯片只有一批,而葯片的總數不過75片,並且葯片的發放的范圍也只存在於芝加哥地區,並沒有進入其他的全美地區,並且強生公司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死亡人數為7人。
面對所傳出的250人死亡的假消息,強生並沒有出面反駁,而是按照公司所制定的最高危機方案原則(在遇到危機時,公司應首先考慮公眾和消費者的利益),在最短的時間內,花巨資向各大葯店收回了所有的葯,並向有關的醫生和醫院以及經銷商發出了警報。
首席執行官的這一舉動成功的挽救了強生的信譽,對此,《華爾街日報》說:「強生公司用自己承擔最大損失,避免他人受到傷害的做法給強生帶來了極大的信譽。」由此可見,「置死地而後生」的舉動往往都會收到很大的成效。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強生公司選擇了自己承擔損失的結果,成功的防止了危機的再度惡化,並使企業的信譽得以保留。
在眾多的企業中,很少會有企業像強生一樣,把所有的錯都攬到自己的身上,而是面對已經出現的危機,有多遠推多遠。
相信的惠普的蟑螂門是大家所熟知的,在面對危機發生時它所採取的態度是人們所不恥的,面對電腦主板被燒的事件,惠普竟然把責任推給了蟑螂,這樣的情景想想都讓人發笑,難道惠普在推責任的時候,就沒有想過,它把責任推給蟑螂,莫非是因為蟑螂是它的老主顧,否則為什麼就只有惠普出了問題。
惠普不當的處理方法就是它走向業績一路下滑的重要原因,和強生相比,惠普不負責的形象就很清楚的呈現在人們的眼前,讓人們感覺到惠普欠缺的誠信。
而惠普這樣的做法無非是因為它對於危機並沒有很好的處理體制,而是動用了人類最常用的推脫法則,想以此來推掉自己身上的責任,卻沒想到最後的結果是賠進了自己的信譽。
從強生和惠普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處理問題不同的原因在於他們對危機的管理控制和處理機制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對危機的處理方式,強生有其一整套應對危機的處理方法,而惠普採取的方法卻是「隨機抽取」,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面對危機時,會出現不同的應對情況的原因。
【專家點撥】
→任何長久生存的方式,都離不開其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上,順應民心的處理方式就是前行的綠燈,而摒棄民心的處理方式得到的結果就是深淵。
→一個管理者的職責,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就是「保護好手上的土豆不受外界的因素影響,不會因為時間的長久就發芽長霉。」
→作為一個管理者要明白,走好眼前的路並不代表你要一直盯著前面的路,而是要根據周圍的環境來預測你前面的路將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以此來解決將會遇到的危險。
→視察一個管理機構是否完善的資本在於它是否有一套全面應對危機的方案。
⑷ 危機管理一般分為哪幾個階段
危機監測、危機預警、危機決策和危機處理。
1、危機監測
危機管理的首要一環是對危機進行監測。
2、危機預警
許多危機在爆發之前都會出現某些徵兆,危機管理關注的不僅是危機爆發後各種危害的處理,而且要建立危機警戒線。
3、危機決策
企業在調查的基礎上制定正確的危機決策。
4、危機處理
首先,企業確認危機。第二,控制危機。第三,處理危機。
(4)上市公司危機管理機制的構建擴展閱讀
處理危機事件、實施危機管理時,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下面幾項:
1、積極性原則。 遇到危機的出現,就要有負責的積極的態度調查、了解、分析、判斷、決策的工作當中去,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爭取專家的幫助和公眾的支持與諒解,這是危機公關的起碼態度。
2、主動性原則。 組織內部的人員就要挺身而出,勇於承擔責任,尋找解決問題的契機,變被動為主動,使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
3、及時性原則。危機公關的目的在於盡最大可能地控制事態的惡化和蔓延,把因危機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事件發生後,公關人員要迅速做出反應,果斷進行處理。
4、冷靜性原則。 要沉著、冷靜、富於理性精神。更不能急躁,隨意,信口開論。穩定而積極處理危機.應付自如。
5、真實性原則。 產生種種猜疑誤解,甚至會流傳出許多謠言。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公布事實真相,讓事實說話,才能防止流言蔓延,影響組織的形象。
6、責任性原則。 要勇於承擔責任,做到不推卸,不埋怨,不尋找客觀理由。這樣才能贏得社會的諒解和好感。
7、善後性原則。 做好危機事件後的善後工作,包括對公眾損失的補償,對社會的歉意,對自身問題的檢討等等。
8、靈活性原則。 進行有針對性、靈活性的處理。由於危機多屬於突發性的,不可能有既成的措施和手段。因此,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很重要,也很關鍵。
⑸ 危機管理的概念是什麼
危機管理是企業應對各種危機情景所進行的規劃決策,動態調整,化解處理及員工培訓等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消除或降低危機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失。危機管理是專門的管理科學,它是為了應對突發的危機事件,抗拒突發的災難事變,盡量是損害降低最低點而事先建立的防範,處理體系和對應措施。
危機管理則是指應對危機的有關機制。具體是指企業為避免或者減輕危機所帶來的嚴重損害和威脅,從而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因應策略,包括危機的規避,危機的控制,危機的解決與危機解決後的復興等不斷學習和適應的動態過程。
在某種意義上,任何防止危機發生的措施,任何消除危機產生的風險的努力,都是危機管理。但我們更強調危機管理的組織性,學習性,適應性和連續性。
危機管理就是要在偶然性中發現必然性,在危機中發現有利因素,把握危機發生的規律,掌握處理危機的方法與藝術,盡力避免危機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並且能夠緩解矛盾,變害為利,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
⑹ 如何進行危機管理
企業危機管理,顧名思義是指企業組織通過危機監測、危機預警、危機決策和危機處理、修復等,達到避免、減少危機產生時所帶來的危害,甚至將危機轉化為機會的管理活動。不難理解,危機處理的各個環節不是獨立存在的,最重要的是危機處理過程中的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針對企業的危機管理上,主要包括兩大基本要素:危機預警和危機處理。
1)危機預警
即對潛在危機進行預警,避免或減小危機事件的發生概率。危機管理關注的不單單是對危機發生後的及時應對,更多的是對危機爆發前的危機的控制。危機一旦爆發對企業的損害巨大,甚至會越演愈烈。因此建議企業建立健全的危機預警機制。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危機管理體系的出發點是防守,建立了堅實的「防火牆」,危機前置,變被動為主動,才能真正的實現轉危為機,為企業保駕護航。
2)危機處理
危機的處理上順序主要為危機處理的准備、危機確認、危機控制、危機解決。很多企業在危機的處理上往往集中於技術層面,而忽視公眾的感覺問題。所以聽取各路人的意見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企業危機事件的處理,不得不提到一些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的公司。像關鍵點傳媒對於危機管理,提出了讓企業擁抱陽光的概念。他們堅信,危機處理能力是為企業保駕護航的基礎,只有主動出擊,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形象,才能更好的維護企業的利益。
⑺ 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構建思路
財務危機有潛伏、發作、惡化三個階段,在各個階段應該有相應的管理對策,這一系列的對策就構成了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基本框架。
財務危機的潛伏時期,上市公司處在一個多變的環境之中,公司的市場狀況、產品的升級換代速度、關聯企業的供貨和資金償付能力、競爭對手的價格政策變動、金融市場的波動、利率和外匯市場的變化、銀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變等等,都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籌資能力、資金調度能力和償債能力等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了及時准確的識別財務危機,就需要有一個專門組織對企業內外的財務信息和數據進行全面收集和有效傳遞,為預警分析機制提供信息數據基礎,這就構成了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信息處理機制。
財務危機的發作時期,在證監部門的財務監督下,上市公司為保證經濟效益的實現,就必須對收集的內外財務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選擇能夠明顯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特徵的指標體系,不僅要有財務指標,而且要引入非財務指標,如行業、企業規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然後用收集的數據和選定的指標,通過現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經網路方法)構建預警分析模型,以准確判斷財務危機是否已經產生,將此分析結果及時反饋給企業管理者,便於其迅速採取對策。指標分析和模型分析構成了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預警分析機制。
財務危機的惡化時期,財務危機已經存在,如果不能及時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將面臨生死存亡的境地。為了化解危機,公司管理層就要立即啟動財務危機處理小組,迅速分析財務危機產生的原因,及時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復公司正常經營。由於財務危機有突發性,要求公司管理層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任何一項管理活動都離不開管理者,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個專門組織為預警管理服務。構建了以財務危機發展階段為基礎的預警-報警-排警的財務危機預警過程機理,還需要有實施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組織機制,它包含了組織體系和組織過程。組織體系就是構建一個專門為危機預警管理服務的組織;組織過程則是在危機預警系統實施中的預警-報警-排警邏輯過程。
此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是以專門組織為保證,依次執行預警-報警-排警三項活動,與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將組織機制、信息處理機制、預警分析機制、危機管理機制並列的不足,使預警系統結構更為合理,為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實施提供了新思路。
⑻ 公共危機管理機制有哪些結合實例,分析公共危機管理機制是如何運作的。
摘要
⑼ 危機管理一般分為哪幾個階段
1、危機監測。危機管理的首要一環是對危機進行監測,在企業順利發展時期,企業就應該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危機應變的心理准備,建立一套危機管理機制,對危機進行檢測。企業越是風平浪靜的時刻越應該重視危機監測,在平靜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殺機。
2、危機預警。許多危機在爆發之前都會出現某些徵兆,危機管理關注的不僅是危機爆發後各種危害的處理,而且要建立危機警戒線。企業在危機到來之前,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危機消滅在萌芽之中,對於另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機通過預警系統能夠及時得到解決。這樣,企業才能從容不迫地應對危機帶來的挑戰,把企業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的程度。
3、危機決策。企業在調查的基礎上制定正確的危機決策。決策要根據危機產生的來龍去脈,對幾種可行方案進行對比較優缺點後,選擇出最佳方案。方案定位要准、推行要迅速。
4、危機處理。第一,企業確認危機。確認危機包括將危機歸類、收集與危機相關信息確認危機程度以及找出危機產生的原因,辨認危機影響的范圍和影響的程度及後果。第二,控制危機。控制危機需要根據確認的某種危機後,遏止危機的擴散使其不影響其他事物,緊急控制如同救火兵刻不容緩。第三,處理危機。在處理危機中,關鍵的是速度。企業能夠及時、有效地將危機決策運用到實際中化解危機,可以避免危機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⑽ 危機管理的運行包括哪七種管理機制
1、戰略先行原則。
進行危機管理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樹立危機意識,進而形成危機觀念與危機思想。沒有危機意識就不會改變的動力,也不會有強大的執行力。正是因為「每天都如履薄冰、每天都戰戰兢兢」,才有海爾的今天;正是因為「我們離破產永遠都只有十八個月」,才有了不可戰勝的微軟。危機觀念是危機意識的整合和提升,危機思想是危機觀念的豐富以及體系化,形成足以指導危機管理實踐的思想體系。當然不僅僅領導人要有危機意識、危機觀念以及危機思想,所有的員工都應具備危機意識、危機觀念以及危機思想。光有領導人具備,員工不具備,危機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要想讓員工也具備危機意識、危機觀念以及危機思想,企業必須具備一整套制度以及培訓機制。
2、制度保障原則
在多年的危機管理咨詢以及培訓中,我發現一個問題:相當多的企業不出問題不會想到危機管理,當危機出現後,他才會想到危機管理。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因為無論企業怎麼應對,危機都已經發生,都會對企業的影響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在前面也強調過,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讓危機不發生,而要想讓危機不發生,企業必須有一整套危機預防的制度;而要想讓危機來臨時很從容應對,必須有危機應對的流程與方式;要想在危機發生後很好修復企業形象,必須有形象恢復管理的制度。
這就引出了危機管理的第二個原則:制度保障原則。危機管理的知識是需要學習的、技能是需要訓練的,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日常危機管理制度的建設。只有制度才能讓企業以不變應萬變,在危機來臨時有條不紊的處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