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日本上市公司私有化

日本上市公司私有化

發布時間:2022-01-23 12:26:14

1. <財經>2008年刊上的一篇文章<中國2008,日本1988 >

以下為現任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CEIBS)經濟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先生的一篇文章. 此前, 許先生曾任職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 美林證券亞太高級經濟學家,世界銀行顧問。麻省Amherst學院經濟學助理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等等.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中國2008,日本1988?

亞洲兩個最大的經濟何其相似,區別僅在時間上相隔了20年。

20年前,在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處處可見搖晃小旗的日本遊客;今天從巴黎到洛杉磯,散漫喧嘩的國人成為酒店飯館的新寵。20年前,巨額貿易順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今天處於同樣境地的是中國的人民幣。20年前,日本人在全球尋覓資產,加州的高爾夫球場、紐約的洛克菲洛中心,無論價格幾何,悉數收入囊中;今天輪到中國公司,大手筆購進巴西的鐵礦、中亞的油田。20年前,世界10大銀行日本占據9席,今天按市值計算,中國已10有其4。20年前,東京的股市和地產掀起非理性狂潮,今天上海的A股突飛猛進,很快就打破了東鄰扶桑的泡沫記錄。

兩個亞洲大國的經濟不但形同而且神似。戰後日本經濟的重建和起飛靠的是投資,投資對GDP的比率從1955年的15%快速上升,到1970年代初期已接近40%。我國經濟增長最強有力的推動也是投資,投資率從改革開放初期的25%提高到2006年的42%。作為對照,戰後美國的投資率一直穩定在15%的水平上。

表面上看,投資驅動並無不妥,日、中兩國先後都實現了經濟的高增長和低通脹。從1955年到第一次石油沖擊的1973年,日本的GDP增長約為10%,而消費物價通脹年平均不到2%。低通脹的原因是投資形成了新的生產能力,過剩產能下的過度競爭限制了廠商的定價能力。同樣由投資驅動,我國當前經濟周期的特徵也是高增長和低通脹。

高增長掩蓋了諸多深層次的結構問題,改革的意願消失在滿足於現狀的欣慰之中,低通脹則解除了貨幣政策當局的警惕,銀根松寬,信貸供應充足。信貸刺激了投資,投資帶動景氣上升,企業盈利的改善誘使銀行發出更多的貸款,如此形成投資-景氣-信貸之間的循環,進一步強化了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並為日後的流動性泛濫埋下了伏筆。

投資驅動的問題在於增長的不可持續性。如同所有生產要素,投資服從邊際收益遞減的規律,就像在給定面積的農田裡施肥,第一袋肥料可增產100斤的話,第二袋只能增產60斤,第三袋所帶來的新增產出更少。換一個等價的說法,為了獲得一定的產出增加,農民必須使用越來越多的肥料。同理,為了維持一定的GDP增長比如說10%,僅有高投資率還不夠,必須不斷提高投資率。然而投資率存在著上限,理論上講不可能超過100%。現實的上限在哪裡?50%?即一年之內所創造價值的一半用於投資,另一半留作消費,這是一個迄今為止世界上從未見過的比率,我國經濟距離這一點已經不遠了。

一旦投資下滑,增長奇跡終結。自1970年代初開始,日本的投資率從35%的高位上回落,GDP增長率隨之降到年平均4%以下,進入1990年代之後,增長基本停頓。人們自然要問,我國的投資率還有多少上升空間?如果投資趨向穩定或者下降,我們是否還能保持高速增長?

除了增長的不可持續性,投資驅動造成經濟結構的扭曲,資本密集型的製造業過度發達,而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相對落後。雖然人均GDP和美國相差不多,日本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僅為65%,比美國低了至少15個百分點。我國服務業產值不到GDP的40%,並且近年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目前與印度相比也要低10多個百分點。

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失衡對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貿易順差和本幣的升值都與之有著很大的關系。服務產品在本土消費,不會引起國際貿易摩擦,而製造業的過剩產能只能由海外市場吸收,強勁的出口實為投資驅動的必然結果。倘若當年日本及時將經濟發展的重點轉移到服務業,或許可以避免「廣場協議」的城下之盟;倘若我們能夠及時叫停「二次工業化」的自編狂想曲,或許資源的消耗不致令世界感到難以承受,環境的破壞恐怕也不會嚴重到今天的地步。

製造業的過度發達源於政府對經濟發展的指導,日本有產業政策,中國有五年計劃。凡政府規劃必然是重製造業,輕服務業,因為它既不知道如何也沒有足夠的信息制定服務業的規劃。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日本以往的產業政策實際上都是製造業政策,而我國的五年計劃的編制也是圍繞製造業展開,對服務業僅輕描淡寫,幾筆帶過。

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區別在於前者多為集中、已知和確定的,而後者卻是分散、未知和不確定的。汽車如何製造,看得見摸得著,一個互連網站能否招徠到足夠的用戶,沒有人說得清楚,甚至在街角上開一家餐館能否賺錢,要到開業經營之後,才能有個大致的估計。服務業在這里包括了對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的科技創新,雖然科技產業也有製造業的成分,但它的價值創造主要體現在無形的智力產品上。政府可以規劃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兩個汽車公司就是一個行業,但對於服務業特別是科技創新,政府既非專家又缺乏信息,不可能事先做出符合實際的預測與規劃。

無論產業政策還是五年計劃,政府導向的資源配置不可避免地向製造業傾斜。「日本模式」曾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其核心是政府、工業和金融的三位一體,在產業政策的指導下,銀行為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提供廉價資金,企業進行快速的規模擴張。為了強化集體行動能力,銀行與企業以及企業之間交叉持股,結成利益共同體。在我國,執行產業政策的是大型中央企業和國有銀行,政府所有制則作為協調和溝通的連接紐帶。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各自的區域經濟規劃,運用行政影響為重點項目提供融資。

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規劃對企業的約束日趨衰弱,但產業政策以及與其配套的監管卻長期壓抑了服務業的發展。政府對重要的服務業如金融實施了嚴格的市場准入、產品開發和定價的管制,不僅限制了這些行業自身的成長,而且由於機構與產品的單一和過分集中在銀行業,不能給服務業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銀行要求借貸者擁有足夠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並有穩定的現金流以支付利息,製造業因此受到青睞,而服務業和科技企業則遭到遺棄。

日、中兩國都非常重視科技,日本建有築波科技城,中國的科技園區更是遍布全國。然而不無諷刺的是,政府越重視,創新能力的提高似乎就越困難,日本的信息技術落後美國不止10年,而中國在經濟高速成長期間甚至少有豐田、索尼那樣能夠進入高端國際市場的公司。

日本給人以科技發達的印象,其實正如日本前金融相竹中平藏所指出的,日本的特點是二元經濟,外向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製造業部門創新能力較強,可與歐美競爭,而國內的金融、地產、建築、零售等行業長期處於政府的保護之下,產品技術陳舊,效率低下。我國的二元經濟也不宜再以城鄉劃分,而與日本類似,一方面是監管保護和政策扶持下的國有部門,與之並存的是在國內外激烈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民營部門,我國目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大多出自後一部門。

創新能力不足成為日、中兩國經濟的軟肋,為保持增長,兩國都不得不追加投資,以彌補投資收益遞減留下的缺口。美國之所以能夠以15%的投資率實現戰後的中度增長,關鍵是通過創新不斷改進效率。盡管山姆大叔的增長成績不如東亞耀眼,但他有理由對85%的消費率感到滿意,畢竟發展經濟的目的不是增長本身,而是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

當增長失去勢頭時,日本找到了快速創造財富的捷徑——經濟泡沫化。由於直接融資手段缺乏和資本市場的畸形,民間儲蓄的大部流入商業銀行,而銀行消化儲蓄資金的方法只有放貸。與直接融資不同,貸款會派生出新的存款迴流到銀行,迫使銀行發放新一輪的貸款,由此造成流動性的過剩。股市和地產狂飈曾使東洋感覺已站在世界之巔,同樣的紙面繁榮20年後在中國重新上演。

1989年近代歷史上最大的泡沫破滅,日本經濟從此陷入停滯和蕭條,十幾年間首相更換有如走馬燈,認真反省「日本模式」的只有小泉政府。小泉在任內整頓金融,開放市場,打破交叉持股,縮小政府規模,最能代表其政策取向的,當屬郵政儲蓄的私有化。

歷數「日本模式」的諸要素,產業政策、投資拉動、製造業優先、銀行為主的金融等等,所有這些都可追溯到一個源頭——政府對經濟的積極干預。至於「日本模式」的另一面,消費不足、服務業落後、創新乏力、流動性過剩、資產泡沫,則可以歸結為市場的虛弱。實際上,「無形之手」之所以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正在於「有形之手」的過於強勢。

今天的日本在發展道路上的十字路口徘徊,沿襲自明治維新以來形成的傳統,繼續政府主導的「日本株式會社」模式?還是相信市場,倚靠企業和個人的創造力?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決定日本經濟的未來走向。中國能否避免日本式的繁榮-蕭條大循環?今後幾年的政策時關鍵,希望2008年將是改革開放的第31年,而不是激情與惶恐交織的泡沫元年。

我還沒來得及看 先發了 等下再看

2. 對日本郵政民營化改革的是非評析

郵政民營化是日本國有企業民營化改革總體進程的一個階段,也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 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並一直持續至今的聲勢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的一分子,其改革思想與以公共選擇理論為基礎的「重塑政府」運動一脈相承。 1 日本郵政的現狀、改革歷程及方向 1.1 現狀 日本郵政系統擁有27萬多名職工,約占日本全部國家公務員的1/3;在全國設有約2.47萬個郵局, 其中約1.9萬個是「特定郵局」,「特定郵局」局長實行世襲制。其主要業務有郵件、儲蓄和保險。至2004年3月末,總資產達到404.2萬億日元。其中,郵儲余額達到220萬億日元,超過日本四大商業銀行存款余額的總和,保險部門資產120萬億日元,相當於日本四大壽險公司資產的總和。這兩類資產總和相當於日本當年GDP的2/3,是金融市場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1.2 改革歷程 日本郵政創辦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是典型的國營體制。20世紀80年代,繼日本電信電話公司、日本煙草專賣公司、日本國有鐵道公司成功實現民營化後,郵政改革一度是日本信奉新保守主義經濟理論的政治家及官僚關注的問題。1997年9月,橋本內閣公布了行政改革會議的《中期報告》,該報告確立了郵政民營化的方向,但受到郵政省官僚、郵政工會及「特定郵局」局長的強烈反對,改革大幅度後退。同年12月,《最終報告》明確提出郵政不搞民營化,但要在5年以後改為獨立核算、擁有經營自主權的「郵政公社」。此後,郵政三事業作為一體隸屬於郵政事業廳,2001年編入總務省。也是在這一年,小泉出任首相,開始重彈郵政民營化改革論調。2003年4月1日,郵政公社的成立成為日本郵政事業創辦以來的最大改革。2005年4月27日,日本臨時內閣通過了「郵政民營化相關法案」,並於7月5日在眾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但在8月8日遭國會否決。此後,小泉強行解散眾議院,提前進行大選,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獲得了眾議院480個議席中的327個(自民黨佔296個議席),超過了眾議院總議席數的2/3,日本郵政民營化基本形成定局。 1.3 改革方向 「郵政民營化相關法案」由《郵政民營化法案》、《郵政股份公司法案》、《郵政局股份公 司法案》、《郵遞事業股份公司法案》、《獨立行政法人郵政儲蓄及簡易生命保險管理機構法案》、《郵政民營化法案實施過程中關於相關法律制定的法案》等6個法案構成。根據該相關法案,2007年4月(因遭國會否決延遲到2007年10月)郵政公社將改制為由政府100%控股的股份公司,郵件、儲蓄、郵政簡易保險三大業務將分別改組為「窗口網路服務公司」、「郵遞公司」、「郵政儲蓄公司」和「郵政保險公司」4家股份制公司。 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後,日本政府將修改相關法律法規,使這4家公司能與同行展開平等競爭。同時,郵政系統職員目前的國家公務員身份將取消,成為普通民間企業職員。然後,政府分批出售持有的公司股份,使公司逐步成為由企業法人和私人持股的民營公司。到2017年4月(因遭國會否決延遲到2017年10月),上述4家公司將完成所有的民營化改革程序。其中,郵儲公司和保險公司成為完全獨立的民營企業,其權利和義務與其他金融機構完全相同。在這兩家公司實行民營化3年之後,政府將其持有的所有股份分期分批在證券市場出售。郵遞公司和窗口網路服務公司則由一家政府持有1/3以上股份的控股公司控股。 2 關於日本郵政民營化改革的幾點思考 2.1 對日本郵政民營化改革的背景思考 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日本的泡沫經濟迅速破裂,經濟形勢趨於險惡,政府財政嚴重惡化。 2002年,占日本經濟總量60%以上的民間消費需求的名義增長率為-0.6%,就業形勢更趨嚴 峻;國內企業價格指數增長率、消費者物價指數、面向企業的服務價格指數分別為-1.6%、-0.8%、-0.9%;通貨緊縮更加難以治理。2003年,中央和地方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高達8.2%,而西方發達國家中赤字比重最高的美國也只有4.6%;中央與地方政府累計債務余額佔GDP的比重高達151.0%,而西方發達國家中這一比例最高的義大利也只有108.1%。2004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已經上升到719萬億日元,其中郵政儲蓄和郵政保險持有316萬億日元。日本不得不重新審視政府的職能定位,有著官僚體系和政府腐敗代名詞之稱的日本郵政系統遂成為改革的首選對象。

3. 漢能私有化後股票怎樣買賣

漢能私有化過程應該是比較復雜的,一旦私有化成功,香港股票可以以每股5元賣回給漢能或隨之轉入國內A股繼續持有。
漢能是在香港上市,目前處於停牌狀態。無論繼續維持停牌是出於香港證監會設置障礙還是漢能為了規避目前萎靡的股市環境,這種停牌狀態都區別於一隻正常交易中的上市公司私有化進程,手續會稍微復雜些。私有化完成但沒有回歸A股上市之前,是無法交易購買股票的,因為還沒發行。而完成私有化又不等於立刻就可以在國內A股掛牌,即使是屬於獨角獸也是有一定的時間,是否借殼上也還不一定。總之漢能私有化後必須在A股或其他股票交易平台掛牌後才可以繼續買賣。現持有的漢能股票個人覺得可以持有,畢竟漢能在薄膜太陽能技術是全球領先的,而美國、歐洲、日本已經早已推廣使用這二代太陽能發電技術了,中國還是處於低端市場為主體的市場環境,但未來使用薄膜太陽能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的。漢能要私有化就證明對國內市場信心十足,事實上與國內薄膜太陽能萬億市場相比,目前漢能的股價市值是嚴重低估的,畢竟類似於壟斷的優勢是真實存在的。

4. 小泉提出日本郵政民營化對他有什麼好處呢

日本郵政系統在全國境內有2.5萬個分支機構,共吸納存款1.9萬億美元,相當於日本最大私營銀行東京-三菱銀行存款的3倍。根據小泉政府提出的「郵政民營化相關法案」,日本郵政業在2017年前完成私有化。郵政民營化相關法案包括郵政民營化法案、日本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法案等6項法案,主要內容是在2007年4月解散日本郵政公社,成立一個控股公司,下設窗口公司、郵政事業公司、郵政儲蓄銀行和保險公司。窗口公司負責整個系統雇員開支、管理郵政企業財產等。控股公司起初將統領這4家公司,但到2017年必須售出在銀行和保險業的股票。這個改革方案在日本朝野引起強烈爭論。支持者稱,郵政業私有化有助於改善服務、提高競爭力,由市場來決定如何有效使用巨額存款。反對者認為,郵政業民營化不僅會導致部分從業人員失業,而且會造成郵局減少,影響服務質量。

5. 中國概念股私有化浪潮的原因有哪些

資本市場恰如一座圍城,城外的公司擠破腦袋想沖進去,置身其中的公司又費盡周折想逃出來。

3月27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河南眾品食業(HOGS.NASDAQ)宣布,董事會收到董事長兼CEO朱獻福提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朱獻福有意以13.50美元/股的現金價格回購所有非其本人持有的在外流通普通股。

眾品食業並不是近期唯一期望退市的中概股。一個月前,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啟動退市。3月26日,馬雲(微博)致信阿里巴巴股東,希望股東們能對公司的私有化予以體諒。「盡管私有化的過程非常艱難痛苦,但我們寧願有一個不完美的變革,也不願看到一個沒有希望的未來。」

而在3月12日,優酷網(YOKU.NYSE)與土豆網(TUDO.NASDAQ)宣布以100%換股方式合並,交易完畢後,土豆網將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此時距土豆登陸納斯達克僅7個月而已。

在它之前的2月14日,盛大(SNDA.NASDAQ)宣布,公司特別股東大會多數股東投票贊成、批准了CEO陳天橋擬23億美元收購盛大在美發行股份的提議。其理由是,公司私有化後將不再承受資本市場對業績短期營收、利潤等的壓力,可以踏實去做好長線業務布局。

如今,中概股的退市名單中,正不斷地增加著新成員。據羅仕證券日前統計,2011年間,共有22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宣布或已經完成私有化退市,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2011年中國企業在美IPO22億美元的總融資額。其中,同濟堂、康鵬化學、中消安、盛大網路、環球雅思等10家已經完成私有化交易並退市,而近期仍在進行私有化交易的,有亞信聯創、中房信、國人通信等。羅仕證券預計,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

不僅在美國市場,在香港和新加坡,同樣的一幕正不斷上演。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在2010年,赴美上市中國企業數量達到創紀錄的45家,融資額高達38.86億美元,甚至出現了一周之內5家中國公司掛牌美國市場的盛況。

只是,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還來不及享受資本市場的盛宴,便遭遇了2011年最冷的寒冬。在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合夥人康雁看來,此時的退市潮反映了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企業上市往往是為了獲得資金,但資金的獲得並不是沒有代價的。「用圍城的比喻很形象,說到底,這是一個資本市場不斷成熟和演變的必經過程。」

資本桎梏

盛大網路的退市,從去年10月17日公布私有化計劃至今年2月15日正式完成,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

從2009年起,這家試圖成為「網路迪士尼」的娛樂公司就進入了擴張期,其業務橫跨游戲、文學、音樂、視頻、旅遊等,希望從版權內容輸出的源頭打通產業鏈。願望雖然美好,但過長的戰線對資金周轉及管理形成了嚴峻挑戰,盛大內部各種問題逐漸爆發。而當酷6的收購導致整個集團「很受傷」後,盛大便開始了接連的調整。

在推出私有化計劃前,盛大網路的股價一度跌破30美元。而其手中高達14.17億美元的現金以及擁有的盛大游戲(GAME.NASDAQ)股權已值每股約32美元。這意味著,公司構築的娛樂帝國夢想並不能激發資本市場的興趣。

這與阿里巴巴B2B公司的處境相似——阿里B2B公司的營收下滑也導致股價長期不振。根據其最新財報,B2B去年四季度營收增幅15.5%,創近年最低。純利下跌6%,亦是連續9個季度來首次下跌。艾瑞統計數據顯示,阿里B2B的市場份額最近2年整體下滑,8個季度下降了13.4%。對此,馬雲在今年1月的一次內部講話中提到,未來三年整個集團的主旋律就是「修身養性」,加強內部建設。

資本市場估值不高、不被投資者關注、交易不活躍是盛大網路及阿里B2B私有化的重要原因。事實上,中概股在美國市場幾乎都遭遇了類似的煩惱。網易CEO丁磊幾年前參加兩會時就表示後悔讓公司上市。因為海外投資者對國內公司的產品和業務不熟悉,用戶和投資人兩個群體毫無重合,使得中概股的估值處於底部。搜狐CEO張朝陽也曾在投資者會議上公開表達了對搜狐市盈率的不滿,認為搜狐的股價根本沒有反映出公司的價值。

「如果管理層經過預算,發現公司的股價值30元,但實際股價只有20元,那麼公司的融資成本就很高。」康雁稱,「因為這相當於我每發行一股新的股票就要賠10元。」此外,企業在上市後還需持續不斷地支付服務費,包括信息披露、審計、法律等方面的成本。每次發布季報、年報時,企業還要接受公眾放大鏡般的審視,一旦業績低於預期,大股東、董事會便會面臨投資者的壓力。

就盛大而言,在退市前的一年內,每季的業績表現皆難如人意。當時轉型調整中的盛大正面臨營收走高而凈利走低的局面。若按美國通用會計准則(GAAP),盛大網路2011年第二季凈利潤為880萬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4.8%,環比下降89.71%,而2011年三季報顯示,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盛大網路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應占凈利為970萬元,同比下降89.97%,這些都讓公司面臨著較大的聲譽和公關壓力。再看阿里巴巴,它的退市公告或多或少地顯示公司擔心股價疲軟會影響整體的品牌形象。

「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它自身的監管成本、運營成本和決策效率成本也在不斷地增加,而資本市場的價值又在向下走,對企業而言,每年付出大量的成本只是為了維持這么低的市值,就顯得不太值得。」博斯咨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徐滬初指出。

另一種可能是,「當企業市值很低的時候,它會面臨惡意收購等現象。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會導致公司的控制權旁落他人。」徐補充道。

從這個角度看,當企業不缺錢,或作為上市公司的成本大於其收益時,通過私有化退市就成了理性的舉動。

即便如此,這並不能掩蓋公司的潛在損失。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對資金鏈提出了更高挑戰。

「如果你的現金流不是很好,就要通過銀行貸款解決,這會讓企業在短期內背負更高的成本。」康雁解釋道,「而股票不需要馬上分紅,也沒有義務在短期內對股東作出回報。」

在知名IT評論人謝文(微博)看來,私有化並不值得提倡。「一家公司往往請了很多律師、財務顧問,經過若干交易才上了市,而退市又要花很多成本,太過折騰。而從歷史上看,真正的好公司或百年老店沒有一家是這么乾的。」他說道,「看一家企業是否健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花多大力氣在資本層面,花多大力氣在產品服務層面,又花多大時間在市場公關層面。不少中國企業,都將太多的精力放在公關、市場和資本游戲上。」

私有化的另一大隱性成本則表現在人才的獲取上。用謝文的話說,員工們每天工作十幾小時,大多是希望公司上市後能獲得可觀回報,而這條路被堵上後,很多一流人才便會蠢蠢欲動。「別的公司有上市和增值前景,我何必到你這里來?比如雅虎股價在過去幾年一蹶不振,很多一流人才都走了,盡管公司的架子還在那,看起來還盈利,但實際已削弱了未來發展的動力。」

緩解浮躁

從公開信息看,陳天橋是在2010年底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在2010年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提出了新的轉型思路和新業務布局。

和阿里巴巴一樣,盛大也同樣需要「休養生息」,以及更謹慎地、用波瀾不驚的方式部署整個產業鏈。然而美國資本市場關注的是業績與回報,它們並不會給予上市公司足夠的耐心。這在無形中給了盛大諸多壓力。

這種狀況在海外上市公司中並不鮮見。近幾年,中國公司如潮湧般湧入海外資本市場。相比於國內嚴格的審批制度,海外上市的低門檻與業績盈利的低要求,以及國際投資者對中概股的熱捧,成了許多企業爭相在海外IPO的助推力。但經歷海外市場的洗禮後,不少公司發現每季度的財報發布都成了一道坎。

一位盛大的前高管稱,陳天橋在過去數年間變得越發急躁,賭性也更加嚴重。他曾試圖借爆發式的投資換取業務的迅速突破,但結果是讓盛大上下陷入浮躁的心態中。

但事實上,業務轉型與戰略升級需要較長一段時間來實施,這很有可能影響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況且,納斯達克與中國概念股的蜜月期早已過去。

「有些時候,資本市場未必是利於企業發展的,」康雁認為,「遇到重大戰略轉型期的企業,必須進行一些長期的虧損性的投入來扭轉態勢,而資本市場的短期性無法支持企業的長期投入。」管理層與資本市場的出發點不同,就會展開利益的博弈,「這時私有化,就能不在資本市場的干擾下進行長期布局。」

此外,上市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束縛大股東的手腳,尤其對海外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大股東想對公司進行業務調整、資產重組,都要履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內部討論、監管部門批准等流程,不僅時間長,而且大股東往往不能「隨心所欲」。

或許,退市能減緩盛大的焦慮。而在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對出口貿易的持續負面影響下,阿里集團同樣需要自我調整。

去年6月,阿里集團提出「大阿里」戰略,奠定了阿里巴巴旗下B2B、B2C業務的基調,從而將各業務線打通。

而今,盛大和阿里有了更加從容的跡象。對於阿里集團而言,私有化為公司實現更大的目標創造了條件。

事實上,外界並不能排除這些退市公司是否會考慮進行PPP(Public-Private-Public,即上市、退市、再上市)。這意味著,它們從低迷的海外市場退市,回到估值較高的國內或者其他市場重新上市,市值可能會因此增長好幾倍。

「這取決於公司當下的交易動機。」康雁稱,「如果你認為私有化可以讓你更好地集中核心業務,那麼公司可以趁此機會做中長期的打算。如果私有化僅僅是因為股價太低喪失了融資功能,那麼你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另一個市場將股票賣的更好。」

這種交易型的私有化,面臨的是另一重挑戰。用徐滬初的話說,私有化後的公司再上市時,必須要對公司的歷史有一個回顧和交代。

「你一定要講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如果這個故事不好,就會對再度上市產生很大的影響。」換言之,公司再度上市時,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它的要求會更加苛刻,如果沒有一種更好的盈利模式,便會對定價產生影響。

「這其中的風險很大。」徐滬初表示,「如果純粹從財務角度出發而退市,將來就很難有故事可講。而一旦涉及戰略意圖,大家便會以期待的心情對待公司的再度上市。從這個角度看,盛大和阿里都已經把後面的故事鋪墊好了。」

博弈私有化

據統計,2011年間,共有20餘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宣布或已經完成私有化退市,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2011年中國企業在美IPO22億美 元的總融資額。關於私有化背後的邏輯和利益鏈條,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合夥人康雁,博斯咨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徐滬初提出了他們的見解。

《21世紀》:對企業而言,應該如何選擇私有化的時機?

徐滬初:要看兩方面,一是戰略,二是成本。譬如,阿里巴巴需要重新梳理、整合旗下的業務,形成強有力的業務鏈。盛大也存在這個問題,即怎麼把業 務整合起來打造所謂的娛樂帝國,這些都是從戰略層面考慮的。第二要看資本市場的表現,是否給這些公司提供了私有化的契機。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形成了 第一次大規模私有化退市潮,當時美國股市蕭條,公司股票價格大跌。1997年以後的香港市場以及2000年左右的日本市場發生了很多私有化的案件,也是因 為前者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後者股市長期低迷。這都是和宏觀經濟衰退相關的。

康雁:這裡面主要反映了一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需求。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上,股東回報的概念是根深蒂固的。企業的年報基本上傳遞的是一個增 長的回報的信息,否則你就會面臨資本市場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股價,如果企業不能為股東創造長期的價值,那麼股價就會下跌;二是機構投資 者會對董事會形成一種壓力,會要求管理層作出對股東利益有利的舉措。這里就形成了資本市場、投資者代表和管理層之間的博弈。當管理層發現資本市場對企業發 展形成了制約,就會面臨私有化的選擇。

《21世紀》: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上市之後的融資成本會大於收益?

徐滬初:這要分為四個方面看。首先是運營成本的增加;第二,企業的治理結構要符合規范,也會面臨大量的成本;第三,企業上市後在某種程度上變得 透明了,但決策的效率下降了,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里,效率是很關鍵的,這實際上也是成本增加的一個方面;第四,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對外界披露得很清楚, 那麼競爭對手一眼就可以從中判斷出你的運營狀況,對企業形成威脅,這也是潛在的成本。所以它不完全是財務意義上的東西。

康雁:融資成本是否大於收益,取決於你以什麼樣的價格去賣公司的股票。比如管理層通過對未來的預期,通過與同行業的企業做市盈率的比較等,發現 股票價值30元,但實際價格只有20元,那麼相當於每發行一股就賠10元,這是非常高的融資成本。而說到監管,這只能是一種隱性成本,這種成本只有在你本 身運作不規范,有硬傷的時候才會成為成本。

《21世紀》:如果要啟動私有化,管理層應該如何去制定比較合理的回購價格?

康雁:這實際是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博弈。一般說來,如果你的股票散戶持有的比較多,相對來說你可以給出一個相對高的溢價讓散戶將手中的股票拋出。 如果你的股票在機構投資者手中比較多,那麼你可能要看看這些機構投資者的結構。大的機構投資者你可能需要一對一地和他談,或通過中介機構去達成一些交易的 妥協。之後,再對一些散戶進行要約收購。

徐滬初:這要從兩方面看。首先,你要對股價在未來幾年的走勢有一個預測,然而判斷投資者如何看待企業的價值,再與其進行溝通談判;第二,你要結 合資本市場的大背景,如果市場持續低迷兩三年,投資者投資股票實際也沒有得到增值,那麼你的出價可以低一些。如果剛好這兩年市場有一個快速增長,那麼你的 出價肯定要高。

《21世紀》:這種博弈的過程中,有什麼技巧嗎?

康雁:中介機構即投行經常會用各種各樣的技巧,比較簡單的是,你要讓投資者更加悲觀地看待你的未來。如果他們認為公司未來增長很快,他們就不會 賣。你要告訴他們如果現在不賣他們以後就沒有機會賣了,而且要讓投資者相信這個價格是合理的。另外,你要讓他知道如果他現在不賣,其他股東都集中賣了以 後,他最後賣是最吃虧的。類似於這樣的一些處理方式,都是投行非常擅長運作的手段。

6. 為什麼中國沒有形成財團類的企業像日本 韓國 美國那樣

其實中國也有這樣的財團的,只不過叫的名字不同罷了,財團就是一些大的有實力的企業集團。

7. 日本的核電站都是私人企業嗎就因為人家是資本主義國家那法國和德國呢

這個問題很復雜,各國情況都不一樣。日本的東京電力是私企,起因是當初日本搞改革的時候把國有銀行電力等等公司一股腦兒全私有化了。

法國核電都是阿海琺集團的,但這個公司是國企。德國現在在退出核電,目前仍然有一些反應隊,仍然是國家管理。
私人在歐美是不允許建核電站的,政府壓根兒也不可能批准。

8. 日本私有化釣魚島中國如何應變

日本也沒這個膽 要私有的話 早就駐軍了 七幾年的時候美國單方面的把釣魚島給了日本託管(沒送主權) 那時候日本都不敢 還現在 前些年的撞船事件 日本抓了中國船長 最後還不是乖乖的送回來了 不過日本的野心也是不會死的

9. 怎樣理解東京的三大鐵路運營商關系

首先自二戰後就沒有東京市這個概念了。東京的中心地域分為23個區,每個區相當於其他道府縣的市,相互獨立,東京都分為23區、多摩和離島三部分。

東京地鐵最開始的前身是1927年(昭和2年)成立的東京地下鉄道株式會社,和1938年成立的東京高速鉄道株式會社。1939年兩公司線路聯營。隨後於1941年在政府幹預下合並為帝都高速度交通営団,也叫營團地下鐵,是國營的。戰後新組成的東京都政府有意將地下鐵全面收歸都營。但當時的運輸省認為:營團地下鐵為國家出資,具有高度公共性的事業體,且為戰後復興所需,因此應予存續。直到2004年4月1日,才為了因應行政組織改革而正式公司化並改為東京地下鉄株式會社,又稱東京メトロ。(經營的路線也隨之改稱),並以2008年之後達成完全民營化為目標。東京地鐵因為來源於國有,歷史悠久,所以營運線路較多,有銀座線、丸ノ內線、日比谷線、東西線、南北線、千代田線、有楽町線・副都心線、半蔵門線,聯通的地方鐵路也較多。

都營地下鐵顧名思義是歸 東京都交通局 管轄的地鐵,線路只有都營淺草線、都營三田線、都營大江戶線、都營新宿線四條。交通局除此外還管轄一條有軌電車線路「都電荒川線」和都營巴士線路。

至於JR線路,原來的日本國有鐵路因為虧損嚴重於80年代末私有化,分為JR東日本、JR西日本、JR北海道、JR九州、JR四國、JR東海、JR貨物七家公司。東京一帶都是JR東日本公司所有的,線路有山手線、中央線、總武線、常盤線、東北線、京葉線、橫須賀線、東海道線。JR貨物所管的是貨物鐵路和貨站。其中最大的是大井町的貨物終站。

三個系統是獨立的,從各自的優惠票不能通用就能看出來。

10. 日本沒有抄襲中國文化之前的模樣。 眾所周知,日本是潛唐學習中國千年文化的.但卻把它私有化。例如

根據網路的解釋:
傳說中曰本神治時代有位伊邪那歧命神,這位神明在舉行祓除(用齋戒沐浴等方法初災求福)之事時,常常脫去上衣、袴、帶,那個時代曰本人生活的遺址現已發現數千處,其分布區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幾乎遍布全曰本。原始社會的曰本人以群體方式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和採集(不要總是想到帝國時代去)。也許就是在那個時代,曰本人開始了用動物的皮毛或者樹葉加工禦寒,走出了裸露的時代。 在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曰本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前800-前500年)和彌生式文化時代(曰本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相當於前300-300年),曰本出現了兩種基本的服裝式樣。一種是套頭式圓領衫,造型類似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採用左衽,領尖至腰間,等距兩初用細繩系結扣接,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以上。與上衣配套的還有袴、領巾、於須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一種襠布,但是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男子有一種稱為裳的纏腰,纏腰繞系於上衣,由於系結出現褶襇,使服裝產生了一些變化。女子大都穿裳,與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長及地,形式與今天朝鮮婦女裙"其瑪"頗為相似。領巾一般作為裝飾搭掛在兩肩,搭掛的形式不限,通常是由個人的愛好決定的。在生產勞動中領巾還時常被用作挽系長袖的帶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別離的場合,人們揮動著領巾,以示依依不捨的心情,它與後來明治時代流行的以揮舞手帕表示告別的作用是一樣的。於須比是一種比領巾大且長的一種帶狀織物,蒙在頭晌垂繞至腰間。古代曰本婦女忌諱被男子窺容,所以用於須比蒙面。
而我國唐代服飾傳入曰本是在公元8世紀的奈良時代(公元710—794)。

也歡迎你來網路和服吧和大家討論服飾文化~

閱讀全文

與日本上市公司私有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仁會生物募集資金炒股 瀏覽:515
省廣集團股票的價格 瀏覽:865
美股集體下跌道指跌超600點 瀏覽:393
美股etf股票 瀏覽:765
天山生物引領題材漲停潮 瀏覽:356
湘財長源股票型基金 瀏覽:370
短期炒股怎麼賺錢 瀏覽:455
要買創業板怎樣開通許可權 瀏覽:77
科創板上市後解禁規定 瀏覽:809
中小板指數連漲接力創業板 瀏覽:605
恆友股份申請掛牌新三板 瀏覽:513
塞萊拉新三板排名 瀏覽:979
現代工程技術上市公司 瀏覽:535
炒股交易軟體密碼 瀏覽:485
李軍新三板股份質押 瀏覽:804
北京用友股票發行價格決策 瀏覽:894
亞星化學股價漲停 瀏覽:570
周軍誰是漲停王 瀏覽:34
怎樣參與科創板股票 瀏覽:116
600429三元股份股票行情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