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上市公司的財報
會的,有的上市公司會拿出公司現金流去做投資
⑵ 如何看上市公司的詳細財報
你所需要的這些信息,在公司年度財務報告的「附註」部分里有。
這些信息,交易軟體一般不會摘錄,需要到公司網站或交易所網站上下載公司的年報全文,進行研讀。
⑶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非上市公司的區別
才報表的格式和要求上來說是一樣的,主要是上市公司報表披露的要求要嚴格的多,一般公司由於股東是內部的,所以都信息披露沒有要求那麼嚴格,但是上市公司的報表,有廣大的股民,所以證監會有很多明確的要求上市公司在報表中必須披露的信息
⑷ 上市公司財報中的存貨是什麼意思
存貨指的是上市公司會計賬面上的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託加工物資、產成品、自製半成品、在產品、庫存商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委託代銷商品、材料成本差異等賬戶期末余額的合計數。
每股現金流指的是現金流量表中的本期現金凈流量除以普通股股數。
二者之間沒有內在關系。
⑸ 如何讀懂一個上市公司發布的財務報表
財務分析應該先從三張表入手,即利潤表、現金流表和資產負債表。無論是大券商的頂級研究員還是草根研究員,都必須看這三大表。但對於普通中小散戶來說,一大堆的報表數據不是能夠讀懂的,就算專業的財務人員也要花大量的時間來研究,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財務指標,只要掌握好這幾大指標,相信你也會成為財務高手。
如何看懂報表分析——償債能力
1、資產負債率:是總負債除以總資產。通常情況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能過高 (也不可以過低!) ,一般以50%(實踐中,我們一般以50%-70%為限,如果高於100%就要警惕了) 左右比較合適。就是說,企業的凈資產是1億元,那麼,它同時有1億元對外的負債,相當於運用2億元資產。當然,這應該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來確定。
2、流動比率:流動比率就是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反映了一個企業資產的安全性,這個比率不能低於1,最好大於2 ,相當於它應付短期負債的水平足夠大。
3、速動比率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因為它扣除了存貨,就是流動資產減去存貨之後再除以流動負債,速動比率一般不能低於1。
如何看懂報表分析——營運能力
1、存貨周轉率:是主營業務成本除以存貨的結果,其中,存貨的數據一般用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數。這個指標不直觀,該私募使用的方法是期末存貨金額除以當年的銷售收入。這個數字,不能超過20%。也就是說,企業的存貨額,大約相當於兩個多月的銷售額比較合適。太多了,說明產品積壓、資金佔用過大,可能是企業的預警信號。最好是,無論是產成品半成品還是原材料,都不能超過一個月的銷售收入。
2、應收賬款周轉率:一般用銷售收入除以應收賬款。這個比率當然越高越好。如果要判斷一家企業的應收賬款多少,主要看它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一般為5%—20%最佳 。
如何看懂報表分析——盈利能力(重要)
一個公司要盈利,盈利能力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
1、市銷率:相對於市盈率來說,該指標是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跟該公司銷售收入的比率。有私募做過一個跟蹤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銷率對股價波動的關系影響,而市銷率比市盈率還可靠。根據國外統計,通常情況下市銷率等於1是最合適的。
而在這個指標里,銷售收入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企業銷售收入不斷增長而利潤沒有增長,這個企業的價值就要重估了。一般情況下,企業都是先出現收入的改進,後出現利潤的增長,所以收入比利潤更真實、市銷率比市盈率更有效、收入比利潤更快反映企業狀況。
此外,提醒大家,市銷率必須還要遠遠大於1才行,而且是長期大於1,為什麼呢?因為虛假財報很多,公司虛報收入,所以要遠遠高於1才能比較真實反映公司業績,而且要長期高於1,因為公司出售子公司、買樓、賣股票都會增加公司利潤,這並不是公司的主營,所以說,這里長期穩定,是判斷市銷率的重要因素。
2、毛利率:就是銷售毛利潤除銷售收入。要跟蹤毛利率的變化,要看歷史上的情況,毛利率過高的現象不會持續( 壟斷行業例外 ),過低的現象也不會持續。所以,如果一個企業在毛利率很低的情況下有穩定的業績,一旦價格上漲,利潤的增加會非常明顯。反過來,如果毛利率過高,企業業績已經穩定,毛利率平穩的行業將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3、凈資產收益率:就是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值,它反映了一個企業運用凈資產賺錢的能力。一般來說凈資產收益率大於10%比較好。補充一下,凈資產收益率一定要和該公司的歷史同期比較,並且和同行業公司比較,比較能准確反映其在該市場內部的行業地位和競爭實力
如何看懂報表分析——發展能力
簡單來說,企業未來能否繼續發展。投資者投資的是預期,企業發展其實就是一種預期,預期好,投資動力增加,會影響企業股票的走勢。
發展能力可以關注兩個指標,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股票能連續3年,甚至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長,我們把它定義為高成長性公司,在市場給出合理價值的時候,是非常誘人的。
⑹ 如何看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
如何看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裡面涉及到很多內容。看懂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最重要的是行業分析,確定是未來的朝陽行業後,進行公司分析。然後從微觀層面比較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才行挑選出基本面良好的股票。
分析一個公司的財務報表時,首先應該從這個企業所在的行業,或者企業某一板塊的業務所在的行業入手。
行業分析是投行和事務所最經常幹得事情。通過查閱新聞、相關政策以及從國泰安、萬德等資料庫搜到的數據,可以對一個行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摸清一個行業是一件說簡單簡單,說難也難的事情。
可以用一周的時間摸清楚一個行業。你也可以用一個月或者一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去摸清楚一個行業。
⑺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應該怎麼看
判斷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壞,財務報表應該看哪幾個參數: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毛利率、負債率、現金流等。
善意提醒:研究一家公司的好壞,無異於一場浩大的工程,參考上述主要指標還是不夠的,需要綜合考察公司的諸多方面。閱讀財務報表主要閱讀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掌握一定的財務分析知識是必要的,任何以偏概全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⑻ 上市公司財報為-1000萬是什麼意思
是哪個欄目的金額。
這個-1000萬,在利潤行時,表示虧損一千萬。
⑼ 為什麼上市公司要公開財務報表
信息披露英文為Disclosure,亦稱信息公開,一般表現為企業在發行股票前向公眾發布募股說明書,上市伊始的上市公告、已上市公司的中期報告、年度報告以及重大事件公告等,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報表。最近,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准則》第16號「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對上市公司並購行為提出披露要求。我們應該從有利於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改進信息公開主體企業的披露形式和對審查機構約束機制來「治本」。
一、改進財務信息披露形式
首先,要讓財務報告公開到能讓以廣大個人投資者為主的財務報表利用者隨時查詢到企業的財務報告。目前我們的企業財務報告出於管理部門的要求,局限於年報和中期報表,登載於指定的報紙上,也登載在網上。但是,除了像終止上市前,業績存在嚴重問題類必須說明的情況外,一般人在互聯網上查到的只是企業的業務介紹和產品介紹,查不到詳細財務資料。為何不敢隨時全面的向公眾公開,特別是由本企業主動公開?讓人生疑,或許有不規范的難言之隱,特別是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世界范圍內頻頻發生的利潤操縱(Earnings management)和造假事件。要說是商業秘密,那美國的GE、日本的SONY等國際上知名大公司都敢披露到隨時查詢,在內容上具體到月份財務報表,當然還有業務以及地區分部報表。公開的程度也就是透明的程度,說明一個企業的合法經營程度,以及信用實力,這值得我們的企業特別是業績良好的企業注意。
其次,公開的財務信息稱呼要統一規范。如常說的財務會計報表以及財務會計報告應與國際接軌稱為財務報表,其英文financial statement按原文直譯即可。又如對損益表還是利潤表的稱呼上,2001年頒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以及《企業會計制度》稱為利潤表,而實踐運做中企業從工商、稅務部門領用的是損益表,銀行貸款審查也是損益表。損益表英文為Profitand loss statement是英國流派的叫法,縮寫為P/L;利潤表英文為Income statement是美國的叫法,有時也稱為Results of operations或Statement of earnings,也許是因為近年來英國流派對損益表改進比較大的緣故,我國《會計法》授權的統一的會計制度傾向於美國流派。但是,無論如何這種稱謂不統一,會影響投資者尤其是外國投資者對我們的看法,認為我們在報表方面卻統一不了、規范不了,讓人懷疑我們的經濟指揮棒是否還靈。其實它也反映了我國關於財務信息方面的法規政出多家,證監會、財政部會計司以及地方工商稅收部門等的規定矛盾的現實。
再有,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方面要統一。如我國 1997年頒布、2000年修訂的企業會計准則《現金流量表》適用於所有企業,但是有些教科書以及大塊頭的「財務報表大全」等圖書依然大篇幅贅述《財務狀況變動表》,有些主管上級部門還要求企業提供《財務狀況變動表》,讓外國學習者迷茫,國內咨詢者尷尬。它反映了我國目前財務信息披露方面在理論與實踐、政策與實施上不匹配的缺憾,所以我國在規范報告標准方面應嚴格使用統一途徑。
此外,為了保證財務信息披露的連貫性,我國應盡快制訂財務會計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1993年雖已公布並且後來又修改了《基本會計准則》,但是它還沒有達到「制訂會計准則的依據」程度,即缺乏真正的「會計准則的准則」。
二、改進會計信息披露的審查機制
從 1997年1月1日年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開始,財政部以及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就有了正式披露要求,雖然這類規定已經不少,但是披露主體方卻不遵守。據1999年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統計,世界范圍內企業應用國際會計准則IAS的國家排名中第一位是德國,有132家企業,其次是中國,有112家。但是,嚴格意義上這112家中完全符合IAS標準的只有兩家。除了誤期呈報外,主要原因是未能遵守IAS第1號「財務報告的披露」中的規定。我國披露主體的企業方面問題很多,如將投資收入編入主營業務收入,2002年11月公開的堪稱「中國證券市場作假之最」的東方電子事件,偽造 17億人民幣主營業務收入;不按《企業會計制度》關於廣告費做期間費用處理的規定,而是分期攤銷以拉高本期利潤和EPS指標;曲解《會計准則》「關聯方交易不能全額提取壞賬准備」的規定,對關聯方的欠款不提壞賬准備等;重大信息故意不按時報等都有害於投資者,違反「及時性」原則等。此外,還有些企業打著名為「盈餘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不違反公認會計原則(GAAP)的旗號,實為進行利潤操縱,影響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造成這類信息披露方面的「臟、亂、差」 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審查監督環節不過關。
在審計時會計師事務所應該保持中立、公正,但是我國的現實中存在很多問題。如為降低審計成本,本應由事務所的人查賬,但是有僱人臨時做的;審計時間過短,審查時間短到讓人覺得查賬人員只有翻看會計賬頁的工夫,沒有仔細核實的時間;注冊會計師自由聘任制,選擇能為企業說話的注冊會計師以及事務所;有些會計師事務所會計水平低下,如企業資產置換時,被置換資產的定價,用過去資料推算今後收益現值,不結合市場預測的未來現金流量;只查會計賬,不查相應業務的真實性等。由於上述披露主體以及審查方面存在問題的多方面、多層次原因,我國應考慮調動社會力量齊抓共管,結合國外的做法,或許能開拓一些思路。
三、借鑒國外經驗
首先,考察日本的三重審計制。日本的企業分為一般企業、大型企業以及公開企業,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分別要求不同層次和內容的審計。審計執行人分為企業監事人審計、會計審計人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企業監事人審計屬於內部審計,所有企業都要搞,是政府要求的。其審計內容不僅對會計賬簿手續方面進行審計,還對企業的實際業務情況進行核實。對大型企業在企業監事人審計的基礎上,還要設置會計審計人,會計審計人指聘任的專門審計人員,要求必須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此審計人隸屬於企業,所以可以理解為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面向包括上市企業在內的公開企業,其注冊會計師獨立於企業、隸屬於會計師事務所。像豐田、索尼、本田公司那樣的既是大企業又是公開上市企業就要接受企業監事人、會計審計人和注冊會計師的三重審計。也就是說日本的會計信息監督靠政府、企業和社會三重監督。
其次,很多國家大都實施著注冊會計師保險制度,它是社會監督企業信息披露的另一種體現。注冊會計師保險制指注冊會計師編報或者審計過程中出了事故,給他人造成直接損失或者投資導向損失,判罰後不是注冊會計師本人賠償,也不是所屬會計師事務所賠償,而是保險公司賠償。當然,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本人有投保的義務,但是,並不是所有注冊會計師的投保都能被保險公司接受。保險公司只選擇信譽好的注冊會計師為保險對象。這樣做的實質是注冊會計師的水平與道德,靠保險公司,也就是靠社會來評判
⑽ 上市公司的財報跟普通報表有區別嗎,請幫我分析一下此表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三項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其他收益=利潤總額。你看的主要利潤項目,主要應該是投資收益沒有單獨列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