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動用太多資金,以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現在股市已經有了泡沫跡象,提高警惕
除了學校裡面學的以外,再看點其他的技術分析方面的書
《股票作手回憶錄》李費佛
《專業投機原理》維克多。斯波朗迪
《期貨市場技術分析》
《期貨交易技術分析》施威格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約翰。邁吉
《股價形態總攬》Bullkwski
《艾略特波浪理論》佛羅斯特
《艾略特波浪理論十三講》郭小洲
《費波納茨數字的應用和買賣交易策略》費雪
《日本蠟燭圖技術》尼森
《股票K線大法》尼森
《主控戰略K線》李進財
《酒田戰法》
《通向金融王國的必由之路》撒普
《市場互動技術分析》墨菲
也不是全都拿來看哈,選幾本重點讀一下下
一定要注意止損,嚴格買賣計劃,遇到價格觸發止損價立即止損離場!!!!特別強調!!!!!
畢業後出來再學點理財方面的知識,樹立理財觀念,你不理財,財也不會理你的
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
《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是美國前幾年的一本暢銷書。作者卡爾森系統地采訪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從他們的致富經驗中,歸納出人人都可實踐、晉身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
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美國六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都只是自己在找藉口。沒錢投資:卡爾森建議立即強迫自己將收入中的10%到25%用於投資;沒時間投資:何不立即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上;擔心股價太高:別忘了,股價永遠會有新高。
第二步、制定目標:這個目標不論是准備好小孩子的學費、買新房子或五十歲以前舒服地退休,任何目標都可以,只要鎖定目標,全心去達成。
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股票基金:「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
從長期趨勢來看,股票每年平均報酬率是11%、政府公債則略高於5%。如果1925年投資1000美元買股票,1998年已值235萬美元,買股票的道理再明顯不過。
第四步、先求一壘安打,別眼高手低:棒球選手如果只想打全壘打,其結果是被三振的幾率會高於只想擊出安打的球員。股市投資的道理亦與此相同。百萬富翁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而致富,他們投資的是一般的績優股。慢,但是低風險地斂財。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投資必須成為習慣,成為每個月的功課,不論投資金額多小,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美國2/3以上的人,因為他們永無止境地消費,到老才想到投資。
第六步、買了股票就要長期持有:調查顯示,3/4的百萬富翁買股票至少持有五年以上。股票買進賣出太頻繁,不僅要冒風險,還得支付高額資本利得稅、交易費、券商傭金等,「交易越多越不會使你致富,只會使交易商致富」。
第七步、視稅務局為投資夥伴,善用之:厭惡國稅局並不是建設性的思維,把稅務局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注意新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投資理財工具,使稅務局成為你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做法。
第八步、限制財務風險:百萬富翁的生活大多很乏味,他們不愛換工作、只結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買股票則持有五年以上,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感,穩定性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沖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卡爾森在書中最後舉了一位百萬富翁的例子。這位富翁年薪從未超過4.6萬美元,沒有繼承大筆遺產,有妻兒要照顧,他就是那種你我每天到超級商店都會遇到的平凡人,但他持之以恆,堅持按上述八個步驟去做,最後成為百萬富翁。
人人都能成百萬富翁:理財吃透三句話(極品)
理財專家告訴我們:理財的最佳方式並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資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確的理財觀念,並且持之以恆,若干年之後——人人都能成為百萬富翁。
我每月到企業舉辦一小時的免費「理財講座」,一直都很受員工們的歡迎。講座內容很少涉及復雜難懂的技術操作層面,也幾乎不進入到產品介紹環節,因為據我了解,國內一般的中產白領們,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幾個重要的理財概念——這些概念,會影響他們以後的行為,假如他們能老老實實執行這些理財上的概念,至少堅持10年以上,那麼,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百萬富翁。
第一個理財概念:
區分「投資」與「消費」
區分「投資」行為與「消費」行為。一般人消費前,沒有這種概念,學經濟學的人消費前會考慮,這個消費是屬於「投資」行為或是「消費」行為。
先請看一個明顯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學,在社會工作5年後,不約而同積蓄了30萬元人民幣。5年前,他們都花掉了這30萬元。
甲去通州購買了一套房。
乙去買了一輛「奧迪」。
5年後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萬元。
乙的二手車,市值只有5萬元。
兩人目前的資產,明顯有了很大差異,但他們的收入都一樣,而且同樣學歷、基本具備同樣的社會經驗,為何大家財富不一樣?
甲花錢買房是「投資」行為——錢其實沒有花出去,只是轉移在了房子里,以後還是都歸自己。
乙花錢買車是「消費」行為——錢是花出去的,給了別人,二手車用過10年後,幾乎一分不值。車跟房子不一樣,房子10年後,說不定已翻了好幾番。
再看第二個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書向我提出一個問題:陳老師,我覺得客戶甲有點怪。她說:客戶甲去買一張演唱會的票,300元他嫌貴,猶豫很久,始終沒買,但客戶甲其實並不缺錢。但有一次,有一個著名企業總裁出版了一套「教導管理」光碟,6張光碟賣到天價1500元,客戶甲卻毫不猶豫將它買下來。為何¥300演唱票,客戶甲嫌貴,卻去買¥1500的幾張光碟呢?
解答如下:客戶甲是將學的經濟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戶甲每花費錢的時候,會先想這花錢是『投資』行為或是『消費』行為?
買光碟,這1500元是「投資」行為,它其實沒有花出去,它增長了客戶甲的知識,讓客戶甲更有智慧,在未來的日子,客戶甲用新學的智慧,會賺回1500元的好幾倍,錢始終還在客戶甲的口袋。
但購買演唱會的票,是「消費」行為,是給了別人,再也拿不回來了。
在生活中,還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 客戶甲會花3萬人民幣去買一幅油畫,但不會花3萬去買二手車。
(2) 客戶甲會花1萬去買人壽保險,但不會花1萬去歐洲度假。
(3) 客戶甲會很捨得花錢買書,但不捨得花錢去看電影。
以上哪些是「投資」行為,那些是「消費」行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屬於「投資」行為,那麼,多貴都不必討價還價,因為錢最終還是歸自己。
富有的人是「小錢糊塗,大錢聰明」,一般的人是「小錢精明,大錢糊塗」
「投資」行為 「消費」行為 房產
國家債券
銀行產品
辦實業
收藏品
汽車
買衣服
食物,上飯館
電影,打保齡球
度假
有些人收入高,但財富少,原因是他花費在「消費」行為上,客戶甲大部分花費在「投資」行為中。花在「投資」行為上的錢,沒有落在別人手裡,最後還歸自己。
第二個理財概念:
「哈佛」教條
大家每個月都會將工資一部分儲蓄起來,有些人儲蓄10%工資,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個月後,把沒有花出去的錢儲蓄起來,而且每個月儲蓄多少基本沒譜。
在著名的美國第一學府哈佛大學,第一堂的經濟學課,只教兩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花錢要區分「投資」行為或「消費」行為。
第二個概念:每月先儲蓄30%的工資,剩下來才進行消費。
哈佛教導出來的人,以後都很富有,並非主要因為他們是名校出身、收入豐厚,而是他們每月的行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點不一樣:
哈佛教條:儲蓄30%的工資是硬指標,剩下才消費。每月儲蓄的錢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標,只會超額完成,剩下的錢就越來越多。
一般人:先花錢,能剩多少便儲蓄多少,儲蓄剩下的錢並不多。
第三個理財概念:
「理財三句話」
理財走不出三句話,如果每句話都能吃透,並且完全執行,那麼,打工一族都可以變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戶甲的出身——難民,一無所有。到加拿大學經濟學也是拿著獎學金,家裡七兄弟姐妹,沒有錢送客戶甲們上大學,上大學後,從來沒問家裡拿過錢。畢業後打工,但客戶甲堅持「理財三句話」原則,用經濟學學到的學問,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現在20年後,客戶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萬多的收入,也算是半個富有的人。
其實每個人都做得到,在這公開這秘密。以前這些重要的理財概念,課程裡面都有教。
再舉一些實例給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書本里說他6歲開始儲蓄,每月30塊。到13歲時,當他有了3千塊,他買了一隻股票。年年堅持儲蓄,年年堅持投資,十年如一日,他堅持了80年。現在85歲,是美國首富,比「微軟」主席比爾·蓋茨還有錢。
學員有時候會問,如何能每年回報率達到10%以上。答:其實現在要銀行裡面,它們提供很多理財產品:基金,外幣,QDII。 這些銀行產品略有一點風險,但風險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報率其實也不難。當然,假如沒有受過專業培訓,你自己是瞎摸,你會虧掉很多錢。但你有兩個途徑:
(1) 花點錢去學。
(2)你自己沒時間,那麼可以去找專業的理財師。
找專業理財師,要分辨他們的專業資格,你可以參考幾個條件:
(1) 已經考取了的理財規劃師認證:中國注冊理財規劃師(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經在北京舉行公開考試,現在很多銀行的從業人員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暫時銀行裡面有資格的人也不多。
(2) 有10年以上的理財經驗。但其它有興趣想多認識理財學問的,可以參加公開課程,費用只是幾百元一節。參加學習的費用,是「投資」行為,並沒有「花出去」,以後還是歸你自己,學過以後,就不會「小錢精明,大錢糊塗」了。
一般人錯誤的理財觀念:
掙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認為,甲收入每月1.5萬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應該比乙富有,這觀念在社會上很普遍。但這是錯的觀念,錯得很離譜。錯在哪裡?富有的定義,並不是你每月工資掙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財富。請看例子:
美國人每月工資高中國二、三倍,照一般的觀念看,一般的美國人應比中國人富有。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一般美國人都有幾張信用卡,他們喜歡消費,每月不單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債。在美國,理財規劃師的理財講座,一般時間花在講「如何減少你的債務」。
一般美國人,銀行的儲蓄都不夠美金幾千元。在中國,沒有這種情況,中國人善於儲蓄,一般人在銀行都有存款,超過十幾萬元的,人數還不少。
所以,不要以為老美每月掙錢多就富有。其實,一般老美的白領比中國人的白領窮得多。當然,在北京見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國的精英,不是一般的美國白領,有錢人佔多數。
中國的中層白領,比美國的白領富有。請記住:富有不是比較每月工資,而是比較「剩下儲蓄在銀行里的存款」,以這個定義來講,中國人中層白領在銀行的存款,遠比美國中層白領高。
還有一個例子:
一般人以為台灣人工資平均高出內地一倍,他們自然比我們富有,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去過台灣的朋友都知道,台灣地鐵單程平均是12元,北京是3元;台灣午飯平均要50元,北京平均15元;在台灣租一套房6500元,北京在通州租一套房1500元。假如台灣人每月掙15000元,減去房租6500元,交通費1000元,吃飯300元,交稅1500元,一點點娛樂2000元,「每月剩下1000元」。
北京的初級工程師,每月工資8000元,減去交稅1000元,減去房租1500元,交通費300元,吃飯1000元,娛樂1000元,「每月剩下3200元」。
請問:是台灣人每月工資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還是北京工程師,每月工資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中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已經造就了富有的一批人,請看《財富》雜志一年前的「富有」的人的調查報告,他們調查手頭上持有「現金100萬美元存款的人」,在亞洲區有多少人擁有這種財富。
答案是:香港4萬人,台灣8萬人,日本12萬,中國30萬。中國每年增長率遠遠超出其他亞洲國家。所以人們不會覺得奇怪,外資銀行到北京開業,老是在推廣「理財服務」,因為中國這個地方,正是比較欠缺這一塊的知識。
❷ 關於大學生炒股的問題
靠譜啊,咋不靠譜啦,炒股自由,愛咋咋的,我就是大學開始炒的。
給你幾條具體的建議,
1、自負盈虧,賺不囂張,賠不罵娘,要有心理准備,炒股的過程實際對心理上產生的影響很大,很煎熬的,要有心理准備哦。
2、端正心態,滅絕暴富的念頭,追求常態化賺錢,以不虧錢為目標,雖然這目標做到很難。
3、從技術分析入手,努力學好,要精深一門,萬金油會死的很慘的,例如,各種古典的,現代的指標都是從指標本身的角度去理解的股價變動,學習指標要徹底弄懂是怎麼回事,指標的構成原理,計算方法,缺陷在那些地方,都要懂。學好古典指標就可以了,例如MACD什麼的,不要迷信那些賣指標的,靠賣指標,講課賺錢的都是在股市中賺不到錢的。
4、保持獨立,不要去抱別人大腿,即便他是高手又怎麼了,要自己努力。
5、炒股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你很迷茫,賺不到錢而且還虧,對指標也迷惑,對書本上的東西也很迷惑,你會產生為什麼我看到的和那些書上說的,高手說的不一樣。這個階段很危險,一定要讓自己不能盲從,獨立去思考。沖破這個怪圈,你會發現賺錢其實不難,但也賺不到大錢。
6、破了上個怪圈,你會徹底反省自己經歷,重新定位,又重新學習,這段時間提高最快,賺錢也開始容易了,心也會很穩定。
7、一次性投入多少錢,計劃好。虧了就總結得失,不能再投入,特別不能被套了就無限度繼續投入。
❸ 做為一名大學生應該怎麼炒股
呵呵~我也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手上也就是5000多塊錢可供使用。
我覺得呢。還是選股很關鍵。我專選股時主要看企業屬業績。然後看國家政策是否對該企業有利。最後關注一下周邊股市。
我覺得現在還是不適合買。因為現在大盤主要出於築底狀態。但是我看好08行情。因為奧運會!
把炒股看淡些。因為漲跌都是正常的。要沉的住氣!呵呵~加油啦!
❹ 本人大學生,想炒股,大佬有沒有什麼好建議的
我就是從大學時開始炒股的。當身邊人都笑話我不務正業。家裡也不支持。說就這萬把塊錢還炒股。能有什麼發展。很多年過去了,同學聚會大家都忙著談事業發展,我告訴他們我早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❺ 大學生合適炒股嗎應該怎選股
大學如果學的是證券專業,可以嘗試。如果不是,那學生是不適合炒股的,
炒股需要一定的起步資金,不要相信1000元也能炒股的話。當有了一定資金去學習一些股票的知識,然後再去操作。
❻ 大學生對炒股的看法
學長裝個嫩~炒股其實就是一種投資理財方式,只要年滿十八周歲就可以進行股票買賣,大學內生作為容一個獨特的群體,思想成熟,能力也有一定保證,在時間金錢都有空閑的時候可以嘗試入市炒股。當然還是以學習為主,股票可以作為一個愛好來進行操作。對培養理財意識都有幫助。炒股的時候可以關注些券商的微博,天風就不錯,也可以看看財經門戶網站的評論文章。同時可以學習一些金融知識,也算是能在股市中有所收獲。
❼ 大學生如何炒股
1股票新手入門最好先看一些書,先在網上買一本入門的書,介紹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你了解一下,直到最基本的操作,然後可以少量資金實盤(或者模擬盤)。然後買《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和《證券分析》他們分別是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經典中的經典,這兩本書看看,結合實戰中的經驗,逐漸形成一套你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策略。之後看書可以你自己隨意了,最主要還是實盤操作中總結自己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差,然後提高自己,把好的延續,壞的拋棄。那你就離穩定盈利越來越近了。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是漫長的,你要堅持。
2股票群還是少加,上面不能說沒有高手,但是往往是一些人賺錢了給你截個圖,教不到你太多的東西,除非你能真正的有一個師傅,教給你一些東西。但是就連操盤手的培訓往往都是自己找方法,公司就給你最簡單的策略,要你自己總機賺錢的方法,這樣的訓練就說明股市還是要靠自己,別人教不會你太多東西。
3資金控制一定要做好,建議能接受的虧損×2就是投入股市的錢,現在的行情和股票一般只要不是很差很難說虧一半,隨著水平的提高虧損×3或者更高
4交易頻率正常情況下最好不要太高,但是一開始的時候頻率高一些沒什麼問題,以為是在總結經驗的過程,但是成熟的時候中線比較好,一個股票不要沒事總倒騰
5炒股最關鍵是心態,不能太著急,不能受別人情緒和自己情緒影響,按客觀事實來做,不要摻雜別的,即使錯了,每次經驗都總結,時間長了你絕逼是個高手中的高手
6現在網上開戶傭金都比較低,開戶免費,大券商服務都可以,交易比較頻繁傭金也不高
這個網路知道鏈接的開戶流程:http://..com/question/752820568571829004.html?fr=iks&word=%C3%8D%C3%B8%C3%89%CF%B9%C3%89%C6%B1%C2%BF%C2%AA%C2%BB%C2%A7&ie=gbk
❽ 對大學生炒股有何看法,請給點建議,謝謝!
炒股是不分人的,年輕人可以,老人也可以。學生當然也可以,巴菲特在小時候也炒股了。不過不要耽誤學習就可以了。再有量力而行,用自己的閑錢去炒。做好了可以有收益,還能學到很多書本外的知識。
❾ 大學生如何炒股,有什麼意見
大學生炒股是很適合的不過不可沉迷我當年也是大4開始炒股的畢業了還從事證券工作很好我支持你
❿ 大學生炒股的利與弊
大學生炒股弊大於利
來自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統計,目前內地證券市場個人投資者A、B股及基金開戶總數已超過1億戶,一舉超過美國7600萬戶的股民數量,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10萬戶以上的速度增長。這也讓很多人都驚呼全民炒股時代即將來臨。
不經意間,資本市場迸發出的激情也照耀到了象牙塔下的莘莘學子們。不知何時,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象牙塔下學子們的身影也頻現其中。對於他們的參與,各界褒貶不一,稱「不務正業」的有之,稱「培養金融意識」的亦有之。這不禁讓人們想起10年前計算機剛剛流行的時候,大學生攢機打游戲一度被人們指責。然而,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學生走向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卻大多拜計算機所賜。
學費也拿來炒股,學生炒股青春沒有底稿
「別理我,我炒股呢!」在某知名大學自習室里,文科類大三學生小張一語驚四座。
「這沒什麼使人驚訝的,只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一部能打出去的電話,我就可以實現我的致富夢了。」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小張話里話外全是「致富夢想」。
無論從實際年齡還是股齡來看,小張都處於不太成熟的年齡。但是,如果你坐在他邊上和他一起看某隻股票的線圖,你會驚訝地發現他連這只股票有沒有莊家、莊家什麼時候會出貨都知道。
當被記者問到他目前正在關注哪幾只股票時,小張反問記者:「你知道水皮、巴菲特看好哪幾只股票嗎?對了,他們從來不說。因為怕他們的觀點造成市場的某些傾向,我向來自詡『少年巴菲特』,所以我不能向媒體透露我的倉里都有什麼『寶貝』。」
小張頗為自豪地透露了他炒股的業績:18歲開始炒股,「第一桶金」是父母給的大一整個學期的學費4200元人民幣;19歲趕上了熊市的「尾巴」,將一年積累下來的6000元「燒」到400元;20歲時由於追趕藍籌股,在「二八效應」作用下成功賺出大三、大四兩個學年的學費;21歲時(也就是目前),正在為畢業後的自主創業積累更多的「物質基礎」。
「炒股是證明自己是否有投資頭腦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小張表示:「我鄙視讀死書的同輩,當然,我更鄙視失敗後站不起來的股民。」
大學生股民數量日益增多
中國有1400萬在校大學生。這其中到底有多少人屬於1億股民的隊伍呢?雖然沒人能給出精確答案,但保守估計,大學生股民大軍的隊伍有數十萬之多。但是,和校園外的氣氛一樣,炒股熱席捲了大江南北的高校。南到海南,北到內蒙古,東到黑龍江,西到西藏,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資本熱地,炒股似乎已經成為如今大學生的又一門必修課。
「大學生炒股需要想明白目的是什麼,是想在這行業里發展,還是想賺一筆就跑?我不建議大學生炒股的理想只是賺點錢。畢竟這點錢和之後畢業後中長期賺的錢比一下能有多少呢?現在學到的東西對未來的益處,和花費很多時間去賺點錢是沒法比的,不要因小失大。」吳國平表示。
他建議大學生炒股需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畢竟股市的水很深。「股市是很復雜的,大學生應該多看這方面的書籍。知識畢竟是前提,然後結合實踐才能得到最多收獲。」
「不要在股市上花太多時間,最好做中長線,可以研究技術圖,但要結合自身對未來的設計考慮。」
「同時大學生炒股應該有風險意識。」吳國平說,「有人拿學費去炒股,這就像貸款炒股一樣是一個賭博。畢竟大學生經濟來源於父母,炒股不要太盲目。需要用中性的心態去對待它,不要過度沉迷。」
吳國平曾經在學生時代幫助過同學炒股,但他坦言這樣壓力和風險太大。「出了社會才是關鍵,學生時代炒股只是牛刀小試。」他最後總結道。
同學魚與熊掌怎樣兼得
「炒股的男生好像都很邋遢!」在某大學校園里,記者隨機采訪到了一名正在讀財經專業大一的女生。她表示,雖然剛剛進入校門不久,但是班上已經有兩三個男同學開始炒股了。
「開始時我們都很驚訝,他們也都對自己的獲利誇誇其談。後來他們好像就不愛和別的同學說話了,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說一些很專業的術語,說的時候表情都挺『酷』的。別看他們邋遢,還挺招女孩子喜歡的。」女生這樣告訴記者。但當記者問到有沒有女同學加入炒股的行列時,女生這樣表述:「你很難看見女生拆裝電腦,同樣,你也很難看到女生愛上炒股。」
為了採納更多人的觀點,記者對一個藏在學校語音室里苦背英語的眼鏡男進行了暗訪。「我不懂股票,我們班裡也沒人炒股,聽說別的系有人炒。我的理想是讀研,眼下的目標是英語通級。我建議那些正在『不務正業』的同學先確保自己有順利取得大學文憑的能力,才考慮怎樣發財,否則既對不起父母的錢,又對不起自己的青春。」眼鏡男頗為誠懇地告訴記者。
家長孩子炒股票 由他去吧
「大學生炒股已經不算什麼新聞了,現在好多高中生都炒股票,我覺得讓孩子炒炒股票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投資理財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讓孩子早點接觸也能夠早點掌握本領。」一個大學生股民的爸爸這樣評價孩子炒股,「不過他媽媽反對,她擔心影響孩子的學業,不過我認為,孩子炒炒股票還是利大於弊。」
這是一個比較開通的家長,開通的原因可能是爸爸本身也是股民,他能夠體會到投資理財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他也明白炒股需要時間和金錢的積累,要不斷地用時間和金錢來換取經驗,所以,他支持孩子炒股。
也有堅決反對的,有一個學生家長是搞科研工作的,他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從事技術工作,他認為炒股票並不能創造價值,屬於賭博的一種形式。但是,在我們的調查中,這樣的家長比例很低。
更多的家長知道投資股市是合法的,學校也沒有禁止大學生投資股市,但他們也不知道到底讓孩子炒股票好不好,他們的態度是不幹涉不鼓動,孩子炒股票,由他去吧。
其實,相當多的家長都不明白炒股票到底是不是好事,中國台灣、香港人人都炒股,大家都挺好,美國人基本都不炒股,大家也都挺好。
學生炒股現在被公開化,可是早在10年前,便有初中生炒股的真實故事出現。記者的一個朋友老高便是從高中開始炒股,那時候通訊技術還很不發達,沒有互聯網看行情,也沒有網上交易,最先進的設備就是股票機,每天都要買份報紙看最新信息。不管是看報紙,還是看股票機,都要躲開老師的檢查,但這一切卻不用避諱同學,因為同學往往投來羨慕的目光。
看行情倒也無所謂,交易就很麻煩了,當時技術條件落後,不能進行網上交易,最先進的就是電話委託,而學生又沒有手機,校園里也很少有IC卡電話,賣冰棍老太太的公用電話成為了老高惟一的交易工具。
說到老太太的公用電話,老高還有一段故事,老高去冰棍攤打電話下單,老太太就奇怪:「你怎麼光撥號不說話呀,你打的是什麼電話呀,不會是信息台吧。」老高趕緊解釋:「不是,是電話委託,買賣股票的。」老太太一聽,蒙了,什麼是股票呀!趕緊轟老高:「你別打了,這個電話我也不收你錢了,以後你也別打這種莫名其妙的電話了,我這是小本生意,你別坑我。」老高沒轍,還是給錢走了。
再後來老高只能打電話給他爸爸,讓他爸爸給下單,直到後來學校里有了2部投幣電話,從那時起,老高就開始收集5角的硬幣,僅僅電話費的消耗就不是小數。老高回憶:「現在學生炒股票的環境簡直太優越了,不去試試實在可惜。」
大學生不妨先虛擬炒股
除了用真金白銀去股市拼搏的大學生,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用上了更保險的方法:虛擬炒股。
「只要在網上注冊個財富賬戶就行了。交易的時間、規則,以及分紅送配全部和真實股市一樣。」北方工業大學某專業2003級學生王代芹告訴記者。由於自身經濟條件限制,在學校里很多和他一樣同學參加的就是虛擬炒股。據了解,國內已經有一些大學將炒股定為選修課甚至是必修課,有的學校還定期舉辦「炒股大賽」。不少學校都有專門的模擬機房。股票、期貨的看盤、操作都可以進行。
據記者了解,像王代芹一樣模擬炒股熱身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據記者了解,去年由世華財訊主辦的「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就吸引了全國各省市200多所大學近兩萬名學生報名參加比賽。
「此次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為各高校的金融教學和實踐提供了一個專業的平台,也為參賽選手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禮卿稱。
「通過實踐教學將教材、課堂學習內容與證券投資結合在一起,增強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認識,既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配套實物教學方法,也為金融專業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虛擬實踐環境,從而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世華財訊總經理鄭志宏稱。
在全國各地,由高校社團或者共青團牽頭,聯手證券公司舉辦模擬比賽的比比皆是。如北京的「國泰君安杯」、天津「渤海證券杯」、大連「華泰杯」、廣東「廣證杯」等等。
專家觀點:大學生炒股行為顯然是弊大於利,高校和家長不應該支持。
大學生處在學習階段,應當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專業學習上,而一旦投資炒股,便難免佔用學習時間,這樣肯定會影響到學業。此外,炒股還需要雄厚的資金和良好的心態,「大學生自身並沒有經濟收入,日常生活開支都是靠家裡的生活費,不具備炒股的經濟條件。」同時,大學生都很年輕,思想也不成熟,炒股一旦失敗對他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們將很難承受這一結果。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炒股一方面固然可以使大學生得到鍛煉,但畢竟是一項風險較大的投資。一些大學生認為炒股可以增長社會實踐能力,而選擇勤工儉學、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求職等方法進行社會實踐則更有意義。再者,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投身炒股,大多是出於利益驅動,想通過炒股取得一定的經濟利益。正因為炒股具有投機性質,大學生即使能夠在炒股中獲得一定經濟利益,也將不利於大學生人生觀的形成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