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大全 > 大清炒股票

大清炒股票

發布時間:2024-06-17 15:02:52

㈠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股票,為何被指「搜刮民間財富」

我是「非本色」,這個問題算是問對了。

1894年(光緒二十年)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甲午戰爭爆發,但是清政府有限的財政,根本無法支撐起龐大的戰爭開支。為了籌集甲午戰費,清政府實施「息借商款」,開始了我國首次國內公債發行。

在此之前,清政府的籌款方式一般為借外債,另外就是國內籌款--捐輸。據《那桐日記》載:(1894年)8月17日,戶部司官奉堂官命令,集合京城諸多票號、銀號26家借款。到了26日,戶部候補主事裕紱呈遞一項條陳,重點之一就是籌款,條陳稱:「自海上軍興,海口又皆封禁,不獲已為權宜之計,借款英商,此策之下又下焉者也。蓋一借洋款,則海外皆知,與其謀及外洋,不若籌之內地。(戚其章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中日戰爭》)」作為戶部司官的裕紱,非常清楚清政府解決財政的手段:在急需用款時,常向洋商特別是英商借款。而《翁同龢日記》載:(1894年8月)30日,戶部尚書翁同龢致信司官那桐,稱「商款不宜撥歸內府,恐為言者所摭」。

據此推測,戰爭導致戶部無法劃給內務府相應的款項,不過,翁同龢不建議向外國借款,只有籌借內商款,並由內務府籌款。


昭信股票實物圖

從償還情況來看,「息借商款」的信用度還是較高的;而「昭信股票」基本沒有按照部定章程認真償還,一部分作為報效,據民國《安縣志》載:「自王公以下京外文武大小各有情願報效,不願領本息者,准其具呈繳票,按給獎敘」,有的地方「所收之款究置何處,今無檔案可查」根本不想還;還有的地方以增廣學額的辦法抵償,據《平度縣志》載:「以股票易實銀歸為辦學之款」。

無法「善終」的發債行為,嚴重透支著清政府的公信力,梁啟超認為「政府財政上之信用孚於其民」,可見,大清王朝已經走向暮年。

寫了這么多,飄過的也給個苦力贊唄。

㈡ 1910年的股災是怎麼影響大清國的

20世紀初,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導致橡膠生產成為朝陽行業,很多沒見過橡膠樹長成什麼樣的人都忙不迭地投資橡膠行業,開辦公司,發行股票。在1909年底,這股熱潮波及到了中國,上海首當其沖。當時上海人稱橡膠為橡皮,所以也將橡膠公司發行的股票稱為「橡皮股票」。最早發行橡皮股票的是英商渣華橡膠公司,每股為9兩,但開市不久就漲到了30兩。如此高的收益,使人們瘋狂地投入到其中,推動了股票價格的瘋長。

正是利用這種盲目和跟風,一些外商趁機做局,大肆圈錢。英商麥邊就開設了一家蘭格志橡皮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實際是一家空殼公司,為了向上海市民招股,他採取了一系列輿論宣傳攻勢。還有企業將新加坡一家橡膠種植園的外景攝製成電影,招待上海市民觀看,並宣稱該公司股票每年分紅可達45%。

據上海商務總會估計,當年八成橡膠股被華人買入,華商在1909—1910年初投入橡膠股票的金額約為4000萬兩,上海錢庄的可流通資金,幾乎全部被橡膠股票套牢。

但這股熱潮最終破滅,1910年7月22日,正元、兆康、謙餘三家錢庄同時關門停業,隨後再牽連9家錢庄倒閉,官方監管不力又掀出一批貪 官。金融危機更波及到四川鐵路建設的資金。接下來清政府「國有化」民辦的鐵路,引起四川保路運動,民眾投資打水漂後上 訪,要求中央政府徹查,但被四川總督開槍鎮壓......,這些最終幫了革 命黨 人的大忙,骨牌效應下清朝就此被推倒。

㈢ 清朝時期的橡膠股災是如何成為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橡膠在清末被稱為“橡皮”,橡皮公司就是經營橡樹植業的公司。“橡皮股票風潮”觸發了近代歷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機。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橡膠的需求量急劇增加。1908年美國的進口量約5700萬美元,到了1909年有7000萬美元左右;對應的英國進口量從84萬英鎊到141萬英鎊左右,到1910年達到價格的巔峰。



(四川保路運動)

清朝財政匱乏、民間資本短缺,雖然晚清政改革使社會有了向好發展的苗頭,但是,本質上損害了民間商人的利益,擾亂了社會正常秩序,促使了革命的發生。

清的滅亡不是社會革命、民族革命、文化革命,而是財政匱乏,損害了民間資本主義的利益。

㈣ 橡膠股災是怎樣成為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四川爆發的保路運動,使得清廷無暇顧及武昌地區的變化,並且還從武昌分兵使得武昌空虛,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創造了時機,徹底把這個老大帝國拉下了馬。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保路運動的爆發也並非憑空而起,其實和一場“金融股災”密切相關。那麼到底是一場什麼樣的金融災難,成了壓垮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上圖_嚴義彬

這個引起的連鎖反應導致清廷徹底無法補全虧空,川路公司的350萬兩銀子的賬目成了無底洞。

這筆錢可是強行攤派而來的,“一點一滴之膏血,類由傾家破產,敲骨吸髓而來”。

結果清廷只得宣布農民手中的股權作廢,要將鐵路的所有權直接國有化,這瞬間引發了保路運動。

僅僅不到一年,大清國的山河就徹底崩潰,可以說橡膠股災成了清廷滅亡的最後一擊。

㈤ 清王朝就已經有股票了嗎,誰推出的

清王朝在接連遭受了兩次鴉片戰爭的痛擊之後,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開始師夷長技以制夷,在總理衙門的帶動下開啟了一場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創辦近代軍工企業的近代化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洋務運動主要靠有能力和實力的漢族地主在地方推行,其中執牛耳者當屬。李鴻章可謂是涉獵了近代工業的方方面面,同樣中國的第一隻股票的發行也是在他的推動之下完成的。

招商局原始股的股價定在了每股100兩白銀,相當於現在一股6000元人民幣,不愧為泱泱大國第1股。10年之後,輪船招商局的股票股價被炒到了美股265兩白銀,相當於現在人民幣接近16萬元,可謂天價。這么高的股票價格居然還有人在買,可見當時清朝人炒股甚至比當代人還要瘋狂。基於此制度優勢,輪船招商公司很快成為了近代中國創辦的規模最大企業,之後在清政府貸款的支持之下,居然以222萬白銀收購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成為了亞洲首屈一指的居於壟斷地位的航運公司。

㈥ 清朝的證券交易所設在哪個城市

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發展概況

在我國清朝光緒末年,由上海經營外商股票的經紀人所組織的「上海股份公所」,是舊中國出現的第一家外商經營的證券交易所。1905年,上海股份公所在香港注冊,定名為「上海眾業公所」。辛亥革命以後,隨著新興企業股票發行數量的日趨增多,證券交易日漸興旺,一些商品經紀人開始兼營證券買賣。一些上海商號也掛出股票公司的招牌,以現貨交易形式經營當時發行的銀行股票和少量工礦股票。1914年,在上海經營股票交易的商號正式組成「上海股票商業公會」,在公會所在地集中經營證券業務。同年,北洋政府頒布《證券交易所法》,明確准許便利買賣、平準市價而設的國債、股票、公司債券及其他有價證券的交易活動。1918年,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919年北洋政府農商部正式批准設立「上海交易所」,1920年改名為「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於1921年改組成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1929年國民黨政府頒布《交易所法》後,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並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自此,在上海形成專營外商股票的「上海眾業公所」和專營國內證券的「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並存的局面。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這兩家證券交易所停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股票交易逐漸恢復,證券交易所復業。抗戰勝利後,證券交易所一度中斷,到解放前夕才正式停業。

閱讀全文

與大清炒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渤海人壽股票價格 瀏覽:728
個人叩富網炒股模擬交易分析報告 瀏覽:109
用炒股思維拿地 瀏覽:297
科創板股票新四板 瀏覽:212
晨光文具的股票行情 瀏覽:64
炒股缺錢贊揚方配資不錯 瀏覽:529
今天炒股情況 瀏覽:752
一入炒股深似海的個人主頁 瀏覽:131
節後斬獲3個漲停板 瀏覽:534
二級市場基金有漲停 瀏覽:285
今日茅台股票價格是有多少 瀏覽:135
新三板摘牌資本公積 瀏覽:204
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論文 瀏覽:271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論文框架 瀏覽:922
想要炒股第一步怎麼做 瀏覽:104
285家企業集體掛牌新三板 瀏覽:299
印度證券印花稅 瀏覽:254
微信怎樣炒股的 瀏覽:203
千方科技股票怎 瀏覽:709
鄰二甲苯上市公司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