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北京格靈深瞳科創板

北京格靈深瞳科創板

發布時間:2025-02-12 14:22:09

Ⅰ 格靈深瞳的IPO之路:「AI小老弟」的尷尬進行時

格靈深瞳這家AI公司不知大家聽過沒有。

放置在互聯網圈子,大家可能都會比較陌生,即便是在AI領域,其名頭也不見得都認識, 更不用和AI四小龍來比了。

但之前,卻有諸多傳說在坊間流傳,我們後面會提到。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作為AI創業公司,6月份在科創板遞交了上市申請和招股書。目前狀態是已問詢。

相較於AI四小龍,作為無論公司規模還是體量都很小的公司,能否敲鍾,上市的進程還存在諸多變數,多個維度看來處境或許比較尷尬。

格靈深瞳上市還是不上?這是一個大問題

上周,AI圈子裡的一哥商湯 科技 正式遞交了招股書,鎖定港交所。 至此,有頭有臉的AI四小龍都邁出了通往敲鍾的第一步。具體來看,雲從已經完成注冊, 依圖 科技 IPO已然終止,而曠視剛完成了第一輪問詢。格靈深瞳和曠視神同步,完成了第一輪問詢。

曠視和商湯、依圖,背後各路豪華投資機構加持,經過幾年的發展,自然到了尋求退出的時間,上市是必經之路。雲從 科技 ,起初就定義為AI國家隊的光環,上市之路也會略顯從容。

從上市主體資格來看,格靈深瞳的申請,多少有些壓線提交的既視感。

我們知道,想要上市,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格靈深瞳公司,2020 年度公司營業收入為 24,271.56 萬元;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合計 28,308.78 萬元,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7.37%;結合最近一次外部股權融資對應的估值情況,基於對發行人市值的預先評估,預計發行後總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15 億元,符合上述標。

和科創板的上市標准《上市規則》相比照你就會發現,除了研發佔比奇高,其他硬性的指標,也可以理解為壓線達標的狀態。

在招股書中,我們注意到一項股權轉讓說明提及,「本次轉讓價格對應的公司估值約 20 億元, 低於最近一次融資估值,主要原因系:(1)2020 年受疫情影響,市場融資環境 較為低迷;(2)由於老股轉讓存在鎖定期、減持等方面約束,轉讓定價考慮了流 動性折價。」

拋開估值問題, 或許是在大的經濟環境下,在融資渠道不通暢的情況下,才鋌而走險開啟上市之路。

前段時間市面上談論IPO的信息諸多,大都瞄準了某些公司IPO主動或被動放棄上市動作,展開了評論。甚至有的媒體稱其IPO臨門一腳堪比中國男足。講真,還真替格靈深瞳捏一把汗。

拿什麼拯救你,看那些顯而易見的風險

每個公司的發展進程,必然會遇到各種各種的困難,甚至說什麼九死一生。拿這家AI領域的「小老弟」來說,既然選擇了上市,那些好的和壞的都放在了公眾和放大鏡下。我們注意到格靈深瞳披露的多個風險。

第一個是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 為 78.23%、67.55%和 57.57%,集中度相對較高。

也就是說,如果未來無法持續獲得前述客戶的訂單或公司與該等客戶合作關系被其他供應商替代等,都將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我們知道,客戶采購了AI解決方案或設備,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但是在充分競爭的當下,如果有其他公司的價值性價比更高,被取代也是非常正常。但對於格靈深瞳來說,勢必會帶來較大影響。

此外,從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風險來看,截至報告期末,格靈深瞳累計未彌補虧損為4340.12 萬元。看上去不容樂觀,但是如果和其他同樣申請上市的曠視來說,可謂大巫見小巫。截至 2020 年 9 月末,曠視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高達 142億元。由此,公司在未來一定期間可能無法盈利或無法進行利潤分配的風險也是註定的,是各家公司都需要直面的問題。

除此之外,收入存在季節性波動的風險、新冠疫情對公司生產經營影響的風險、技術成果無法有效轉化及商業化落地風險也都在不同程度的困擾著格靈深瞳,當然也是很多公司繞不開的選題。

小老弟身份尷尬,即便成功敲鍾也難破

在這個節點,AI幾條小龍爭相上市,其實也是一個難得的比照機會。拿格靈深瞳和曠視、雲從們來比,我們也能發現諸多差距。

先看資產總額,格靈深瞳截止2020年12月31日,為5億9755萬,雲從 科技 截止到2020年6月,總資產為24億3122萬,曠視 科技 截止 2020 年 9 月 30 日, 達到了68億9610萬,總資產數據差距異常明顯。

營業收入方面, 格靈深瞳2020全年為2億4271萬, 曠視2020年前9個月為7億1642萬, 雲從前6個月數據為2億2096萬,大家也比較直觀的看到三家的差異。

在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上,同樣以上時間維度,雲從 科技 為112.00%,曠視為104.16%,而格林深瞳僅為47.09%。通過招股書我們得知,雲從和曠視在報告期內,2020年均比去年同期有大幅的增長,唯獨格林深瞳的研發投入佔比相較去年有了大幅下降。而AI公司本該是一件重技術投入的企業類型,在關鍵時刻,格林深瞳卻反其道而行,讓人不解。

從幾個關鍵數據維度,我們或許能得知,格林深瞳和另外幾家AI頭部公司都存在明顯差距,甚至可以說是扮演著「小老弟」的角色。在激烈的競爭中,無論營收還是研發投入水平上,均產生不了更大的勢能,大概率只能扮演配角的角色。但即便能踉蹌的上市,對於一個沒有品牌知名度,並且規模體量太小的公司來說,都不是一個好事,如何讓投資人散戶買單,著實是個很大的考驗。

說好的3000億美元估值呢?

關於格靈深瞳這家公司,如果你沒聽說過他的名稱或技術能力及產品,但有一個橋段故事大家可以聽聽當做談資。

這是由兩位明星創業者聯合創辦,趙勇曾是Google Glass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何博飛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29歲就擔任了美國上市公司中國區總經理。

創辦於2013年4月,成立之初就獲得真格基金和聯創策源的天使投資。一年後,更是拿下紅杉資本領投的數千萬美元 A 輪融資,據現任CEO趙勇在一個場合講述,當時才 4 個全職工程師。

在公司初創階段,有個頗為傳奇的對話橋段,格靈深瞳的兩家早期投資人真格基金和紅杉資本的掌門人徐小平和沈南鵬就未來市值應該是1000億美元還是5000億美元展開過激烈爭論,最後妥協在3000億美元這個「中間數」。

在招股書中我們看到有一個估值數據是20億人民幣,讓當初3000億美金的中間數成為笑談。

格靈深瞳公司,有一個官方的定位,以「讓計算機看懂世界」為願景,專注於將先進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業零售、 體育 健康 、軌交運維等領域的人工智慧產品及解決方案。

總之,願景是美好的,處境是不容樂觀的。既然選擇了上市,也是憑本事做出的選擇,意味著合規和透明化的運作,雖然靴子尚未落地,畢竟能「讓計算機看懂世界」的遠景得以進一步推動,也值得期待和贊賞。

Ⅱ 最後一隻AI獨角獸,終於要IPO了

久違的AI獨角獸終於可以上市了。

投資界獲悉,4月6日晚間,證監會已同意雲從 科技 科創板注冊申請。這意味著雲從 科技 離IPO又近了一步。此前,雲從 科技 曾在2020年12月遞交招股書,但中間過程一波三折,直到2021年7月才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正如雲從的投資人感嘆,這個過程很揪心。

雲從 科技 的歷程,是一位80後博士創業的故事。1981年,周曦出生於四川內江市,先後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取得了計算機博士學位。2011年,周曦放棄留美,選擇回國——到重慶研究AI。雲從 科技 正是脫胎於周曦參與的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項目,2015年正式應運而生。

成立時間最晚,雲從 科技 是「AI四小龍」最後一隻獨角獸 ,一路走來融資至少11輪,曾經蔚然壯觀。此後,中國AI賽道開始沉寂。經歷了大浪淘沙之後,商湯終於成功上市,曠視上會也獲得通過,而依圖選擇終止IPO。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這群中國最耀眼的AI獨角獸悄然間走向了不一樣的命運。

中科大學霸創業

7年,做出估值300億

雲從 科技 的故事,起源於 中科院的一間實驗室

1981年出生於四川內江市的 周曦 ,自小成績優異被稱為「神童」,18歲那年順利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讀於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在這座被譽為「科學家搖籃」的高等學府,周曦開始嶄露頭角,曾憑借聲紋識別研究獲得NIST評測世界冠軍。

在中科大完成了本碩連讀之後,周曦繼續著求學之旅,在2006年來到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下稱「UIUC」),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值得一提的是,周曦的博士生導師正是「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教授,而後者當年僅在全球招收三位學生。

讀博期間,周曦將研究方向由語音識別轉向了圖像識別。這一過程無疑是痛苦的,周曦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他曾回憶過,「實驗結果基本上都會很壞,因為程序、推導可能寫錯,假設也可能出錯。在這么長的鏈條上,很多時候我們還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

但很快周曦就找到了突破口,在UIUC搭建了Cluster伺服器陣列,將語音識別與圖像識別領域交叉實踐,獲得的成果顯著。此後,周曦帶領團隊代表UIUC接連參加了多項國際比賽,先後戰勝了MIT、東京大學、IBM、Sony等著名研究機構,拿到六次世界智能識別大賽冠軍,並發表了數十篇論文,被引用上千次。

博士畢業之後,周曦收到了多份高薪工作的邀請。時值2011年,中國科學院計劃在西南地區籌建研究院,籌備人袁家虎(現任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院長)三次赴美與黃煦濤教授及周曦見面,希望能夠為國內引進全球頂尖的 科技 人才。袁家虎院長的誠意和表態,讓周曦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回國工作

因此,在留美5年之後,周曦放棄了優渥生活和事業,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創辦了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多媒體中心,從事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包括圖像識別與人臉識別技術等。

2015年,周曦再次做出了一項重大抉擇,決定帶領團隊投身創業。談及創業初衷,他曾表示,前沿尖端技術的創業,如果研究人員不能親力親為,成功的機會等於零, 「親力親為,或許也只有很小的幾率成功,即便如此,我也願意一搏。」

於是,雲從 科技 在這一年3月正式成立,並先將目光瞄向了銀行。當時,為了拿下一家銀行的身份核驗項目,雲從 科技 的團隊憋了好多天,寫了十幾頁的方案。結果,銀行卻表示從來沒見過這么短的方案,最少都是300頁起。

最終為了這個訂單,周曦帶著團隊用2年時間提交了48種方案,直到內部測試准確率達到99.8%,客戶才簽下合同。「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要想把技術落地,就要紮根行業,與行業共同成長。」周曦曾回憶道。

時至今日,雲從 科技 實現了從智能感知到認知、決策的核心技術閉環。公司自主研發的跨鏡追蹤、3D結構光人臉識別、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路和對抗性神經網路技術等AI技術均處於業界領先水平。在業務布局方面,雲從 科技 也已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四大領域已逐步實現成熟落地應用。

當然, 持續虧損仍是雲從 科技 無法忽視的問題 。招股書顯示,其2018年至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4.84億元、8.07億元、7.55億元;凈虧損則分別為2億元、17.63億元、7.2億元,尚未實現盈利。

根據招股書,雲從 科技 的估值大約在 300億-400億 ,但具體還是要看發行情況。回顧創業,周曦曾經感慨,「我知道很難,但沒想到這么難。」 好在他堅持了下來,雲從 科技 如今距離登陸科創板也只剩下時間問題。周曦,即將斬獲屬於自己的第一個IPO。

融資11輪,VC/PE隊伍龐大

IPO一波三折

在「AI四小龍」中,雲從 科技 的融資歷程並沒有見到太多一線美元基金的身影。

人工智慧元年2015年,剛成立的雲從 科技 天使輪融資6000萬元,投資方為人工智慧公司佳都 科技 、傑翱資本,同年年底,雲從A輪融資近2億元。用投資人的話來說, 當時市場不是特別明朗,但雲從估值已經很高了。

隨後,AI在國內大爆發。2017年,雲從 科技 B輪獲得5億元融資。此時我們能看到諸多國資背景的機構,如元禾原點、廣州基金、越秀產業基金等。背靠產業集團小米的順為資本也來了,還有星河集團與工程院院士發起設立的基金星河·領創天下,以及人民幣基金普華資本、興旺投資等,同時還出現了老股東傑翱資本、佳都 科技 的身影。

2018年的另一個標志性節點,雲從 科技 B+輪融資超10億元, 融資規模和B輪相比擴大了一倍 ,粵科金融、中國國新控股、廣州基金、聯升資本、渤海產業基金、張江星河、前海德升、越秀金控等近10家機構集體趕來。2019年,雲從 科技 也獲得了新鼎資本、金泉投資、眾安資本、善金資本等機構的支持。

2020年更不用說。2020年5月,雲從 科技 C輪融資18億元,投資方包含中網投、上海國盛集團、南沙金控、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工商銀行、海爾金控、信中利、工銀亞投、高捷資本等等知名機構。彼時有報道稱,雲從 科技 有望在2020年底上市。

但後續雲從上市之路經歷了一波三折。雲從C輪融資完成後,很快被納入了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一位投資人提到,當時擔心可能對後期業務拓展有影響,所幸這並未耽誤上市進程。2020年8月,雲從 科技 在廣東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同年12月遞交招股書,但很快又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

更戲劇性的是,經歷問詢後,2021年3月底,雲從 科技 因財務資料過期,上市申請被中止審核。 「這是最痛苦的時候」 ,北京一位投資人描述。隨後在2021年6月,雲從 科技 更新了財務資料,上交所恢復上市審核進程。2021年7月,雲從 科技 順利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多了一道曙光。

此後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等待。就在昨日(4月6日),雲從 科技 終於通過科創板注冊。一位參與了雲從融資的投資人感慨,這是最讓他揪心的一個項目,「凡項目上會必過的信心差點被摧殘殆盡」。接下來,便是等待雲從 科技 的IPO敲鍾。

最後一隻AI獨角獸,

唏噓間,大家走向不同的命運

雲從 科技 終於等來了IPO,宣告這一個時代的落幕。

曾幾何時,無VC不投AI。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AI領域的投資頻次和投資總額均快速增長,在2018年最高峰時,這一領域投資總額過千億元,投資筆數接近500筆。融資似乎成了一場競賽,行業的融資記錄被一遍又一遍地刷新,成為中國創投史上罕見的一幕。

在當時,幾乎每一家投資機構在被問到人工智慧時,給出的回答不是「我們已經投了」就是「我們正在看」。正是在這樣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下,以「AI四小龍」為代表的的一批創業公司應運而生。

其中, 雲從 科技 成立時間最晚 ,2015年——而商湯 科技 成立於2014年,依圖 科技 成立於2012年,曠視 科技 成立於2011年。伴隨著AI融資狂潮,AI四小龍一時炙手可熱。

但好景不長,在燒錢、虧損的質疑下,國內AI行業急轉直下。「我已經很長時間沒看AI的創業項目了」,一位北京VC投資人曾對投資界坦言。隨著AI融資寒冬,雲從 科技 成為了所剩不多躋身獨角獸行列的AI創業公司。

而一旦沒有了輸血,擺在AI公司面前的選擇並不多:要麼悄悄關門,要麼謀求上市之路。兜兜轉轉,「AI四小龍」各自走上了不一樣的命運。

2021年12月30日,商湯 科技 正式掛牌港交所,最新市值高達2000億港元,成為國內AI第一股。如果按原計劃,商湯 科技 本應在12月中旬就已完成IPO。結果卻在12月10日突生變故,因地緣政治原因不得不推遲發行。在這場生死博弈中,商湯 科技 選擇堅定不移推進IPO——僅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整,再次宣布重啟公開招股,最終成功上市。

而其他人上市之路十分坎坷。早在2020年11月,科創板就宣布依圖 科技 IPO獲得受理;僅僅一個月後,四小龍中成立時間最晚的雲從 科技 ,科創板IPO也獲受理;隨後在2021年3月,曠視 科技 也申報了科創板上市。

令人意外的是,2021年7月初,依圖 科技 主動撤單,IPO之旅戛然而止。同月,雲從 科技 上會獲得通過,曠視 科技 也在兩個月後上會獲得通過。如今,在提交注冊超8個月後,雲從 科技 先於曠視 科技 獲批註冊。根據上交所最新顯示,曠視 科技 注冊申請目前處於中止狀態,原因為公司財報更新。

而另外一家被寄予厚望的AI企業格靈深瞳,上市後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成立於2013年的格靈深瞳,在上市之前至少獲得7輪融資,背後集結了一眾知名VC/PE。曾經創投圈認為格靈深瞳估值能夠達到3000億美元。然而今年3月,格靈深瞳正式登陸科創板,但開盤即破發,最新市值僅有50億元,實在是令人唏噓。

即便慘淡,但上市起碼還有翻身的機會。一級市場投資人感嘆: 「現在的形勢是哪裡能上就上哪裡 。AI公司做各個行業的落地,攤子鋪得很大,成本投入很高,上市肯定是為了確保有持續的現金流注入。」這一次,留給AI獨角獸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Ⅲ 小紅書投資一家潮玩產品;科創板AI第一股格靈深瞳掛牌 | 投資速遞

小紅書對潮玩產品公司「又燃又兔」進行了戰略投資,該公司專注於將潮流元素、街頭文化、藝術設計進行跨界結合,為用戶提供潮流手辦產品。同時,格靈深瞳在科創板成功掛牌,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第一股,其專注於將先進的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轉化為智能的產品和服務,針對不同場景需求提供應用軟體、智能感測器以及雲服務等。

國內投資事件中,賽卓電子獲得A+輪投資,為汽車電子、工業控制和交通工具等市場提供以位置感測器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復亞智能完成數千萬A2輪融資,專注於工業無人機自動機場和全自動飛行系統相關產品的研發,立志成為全球領先的無人機全自動飛行系統提供商。英特靈達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專注於智能光學成像技術的研發、技術咨詢等服務。凱迪仕完成6億元C輪融資,專注於智能鎖領域,集產品研發、製造、銷售、安裝、售後於一體。同星智能完成了數千萬元融資,專注於汽車電子及智能家居產品研發生產商。德默特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專注於微藻基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譜新生物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專注於細胞葯物CDMO企業。上海建融家園獲得資本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專注於房屋租賃平台。指南針以15億人民幣收購網信證券100%股權。騰遠鈷業在今日上市,發行價格為173.98元/股。企企通獲得C2輪億元級融資,專注於基於SaaS雲服務的供應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平台。火箭拳獲得戰略投資,專注於獨立游戲開發團隊,致力於做高質量主機游戲。唯車電商收購佛山匯和,完善二手車產業鏈布局。華南疫苗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專注於基因工程重組疫苗研發商。藍卓完成第二輪5億元融資,專注於工業操作系統研發商。長春高新子公司擬以增資形式取得椿安生物51%股權。貴研鉑業以5822萬人民幣收購貴金屬集團100%股權。

國外投資事件包括Double Protocol獲得1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專注於GameFi和元宇宙資產的NFT租賃市場。OXIO獲得4000萬美元B輪融資,美國區塊鏈電信服務提供商。Treehouse獲得18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DeFi投資組合分析平台。BinaryDAO獲得900萬美元戰略投資,Metis生態項目。OW Smell Digital完成100萬英鎊融資,氣味數字化研發商。WorkHound日完成了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美國員工反饋平台。Talent.com獲得1.2億美元的B輪融資,加拿大的網路招聘服務商。Loveseat獲得700萬美元A輪融資,美國的傢具拍賣服務商。Wombat Exchange獲得525萬美元A輪融資,多鏈穩定幣交易所。Navi Technologies申請首次公開募股,印度金融服務提供商。Lava Labs獲得1000萬美元A輪融資,NFT游戲研發商。Nautilus Labs獲得3400萬美元B輪融資,美國航程優化解決方案提供商。Tequila Works獲得新一輪投資,騰訊成為大股東,繼續支持游戲工作室開發原創游戲IP。Truera獲得2500萬美元B輪融資,美國企業模型智能平台提供商。Licious獲得1.5億美元F輪融資,印度生鮮肉類配送平台。Kymeta獲得8400萬美元戰略投資,衛星通信創業公司。Avive獲得2200萬美元A輪融資,智能除顫器研發商。Penelope獲得21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美國企業養老儲蓄服務商。SiFive獲得1.75億美元F輪融資,實現定製硅晶元設計的民主化。德國學校管理平台Si收購Pupil.,學校管理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Overwolf以2900萬美元收購Tebex,英國私人游戲網路供應商。

以上內容涵蓋了一系列投資事件,從國內到國外,從科技到教育,展現了投資市場的多樣性和活力。

閱讀全文

與北京格靈深瞳科創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新三板掛牌公司 瀏覽:983
炒股每天賺錢嗎 瀏覽:345
微信商城怎麼炒股 瀏覽:311
上市公司並購看中哪幾方面 瀏覽:512
北京格靈深瞳科創板 瀏覽:971
德恩精工還有幾個漲停板 瀏覽:398
新三板清暢電力 瀏覽:885
一文看懂新三板 瀏覽:406
甲公司收購乙上市公司時 瀏覽:852
中國上市公司數據網 瀏覽:454
嘉應葯業股票價格 瀏覽:920
現在股市最低價格股票 瀏覽:695
重生小說主角炒股幫父親做地產 瀏覽:961
如何配資炒股專業楊方配資 瀏覽:160
早盤縮量漲停 瀏覽:169
世和基因科創板上市 瀏覽:198
天津市中恵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71
中兵通信周五亮相科創板上市 瀏覽:630
朋友在久久牛炒股 瀏覽:38
對上市公司通報批評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