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菲特為什麼不買微軟股票
中國古代的詩人鄭板橋有一首詩寫道「咬定青山不放鬆,紮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企業的經營中也存在著這樣的情況,如果企業看清楚了事物發展的主線、本質和內在的規律,就可以義無反顧的把企業的資源持續的投入其中,而無須顧慮環境中的偶然事件所產生的不確定性的影響。比如,企業如果充分了解了所服務客戶的真實需求,就可以把企業的注意力、精力和資源集中投入在如何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上,而無須過多的跟風市場競爭中的各種各樣的概念戰、宣傳戰,固然這種風向的變化也會「吹」的企業在表面的市場行為上「左右搖擺」,但企業自己只要認清了發展的主線,咬定青山,就可以避免在市場變換的迷霧中迷失自己。
美國的股票投資家巴菲特以其在股票市場投資很少失手而被成為「股神」,其實,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就是認為股票的價格最終是由股票所代表的資產的收益價值決定的,所以他在股票選擇上,就是購進那些按照投資價值被低估的股票長期持有,而不管股票市場如何波動。另外,有人質疑巴菲特當年沒有購買微軟的股票從而錯失了一個賺大錢的機會是不是一次失誤,其實,雖然從現在來看,如果巴菲特當時買了微軟的股票肯定會大賺,但是,在當時,決定巴菲特是否購買的是其基本的投資理念,如果微軟這樣的風險型企業進入他的投資組合,那就肯定會有其他的同樣風險型的企業進入,巴菲特只是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了一種自己最能夠把握的組合方式而已,雖然號稱是「神」,但他畢竟是人,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能夠「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巴菲特的事例意在說明,即使你只是在一個很小的方面具有了把握的能力,紮根下去,就可以產生抵擋外部風雲變換的能力,從而建立其牢固的基業。
Ⅱ 巴菲特為什麼買了100股微軟的股票
1、作為蓋茨的好朋友,巴菲特買進100股微軟股票,即可表達朋友間的友誼,又可作為一種另類的生日祝福。
2、正因為巴菲特不買科技股,用自己的錢買進100股股票,可以作為一種「開玩笑」的投資。是外國人的一種幽默,增加蓋茨生日的趣味性。
純屬個人理解。
Ⅲ 股票中長線操作技巧
股票中長線操作技巧:
1.小盤子。
一些十年前的股票為什麼還能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股本擴張能力,而只有小盤子才有更大的股本擴張能力,所以盤子的大小是關鍵,我們選擇長線股票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小盤子。
這里所說的盤子是總盤子。現在市場上仍然有不少小盤子股票,而且數量不少,我們有足夠的選擇餘地。
2.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
我們都知道行業的龍頭公司是好公司,但一來這些公司盤子都比較大,股本擴張能力有限, 二來這些公司樹大招風,早已被大資金所關注,股價往往會提前透支幾年,很難買在較低的價位。
但如果是細分行業就不一樣了,這樣的龍頭公司很多都具備股本擴展的基本條件。
3.所處行業前景看好。
夕陽行業的公司未來一定會面臨轉型的困局,轉型的過程比較長而且最後也不一定會成功。另外,一些新型行業也有一定的風險,畢竟未來的市場難以預料。
最穩妥的辦法就是選擇那種已經相對成熟,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十年內不會落伍的細分行業。
4.PE較低。
根據這四個原則我們很容易選股, 首先對目前的上市公司總股本 (或者總市值) 排一下序,從小開始選;其次在其中選擇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最後再篩選被選出來的細分行業。 其中相對較難的是細分行業的研判。比如新能源汽車行業,該行業肯定是一個前景看好的行業,盡管短期會有些波動但長期向好是無疑的。 不過我們不選擇其中的行業龍頭,因為這類公司一定是大盤子的,所以在其中選擇細分行業,比如鋰電池等。如果現在的PE較低就可以買進,然後耐心等待幾年,或許會有想不到的驚喜。
Ⅳ 巴菲特:賣蘋果股票可能是個錯誤,到底錯在哪
巴菲特:賣蘋果股票可能是個錯誤,錯誤可能在:
1.蘋果是科技行業龍頭企業,擁有絕對的核心技術;
2.蘋果手機非常受歡迎,全球都擁有大量的粉絲;
3.蘋果業績穩定,管理層追求上進完全可以繼續持有。
巴菲特的投資風格這幾年開始出現了慢慢的轉變,大家都知道巴菲特之前不買任何科技股,因為他對科技股看不清楚,但這幾年巴菲特開始慢慢改變思路,也參與科技股的買賣。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說買蘋果可能是一個錯誤,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就是蘋果是全世界科技行業的龍頭企業,擁有絕對的核心技術,能夠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蘋果的產品也受到大家的歡迎而且供不應求,業績也非常穩定,管理層也追求上進,這樣的企業完全可以大膽持有。
巴菲特也是人不是神,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投資世界沒有100%成功的事情,巴菲特厲害之處就是會不斷總結和反思,從而減少自己犯錯。
Ⅳ 巴菲特為什麼不買科技股
由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不持有科技股,很多人就認為科技股作為一個整體不能以十足的把握用巴菲特的方法分析,否則巴菲特早就這樣做了。 這是不對的。 巴菲特承認他對分析科技公司不在行。在1998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年會上,他被問及是否考慮過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投資於科技公司,他回答說:「這也許很不幸,但答案是不。」巴菲特繼續說:「我很崇拜安迪·格魯夫和比爾·蓋茨,我也希望能通過投資於他們將這種崇拜轉化為行動。但當涉及微軟和英特爾股票,我不知道1 0年後世界會是什麼樣。我不想玩這種別人擁有優勢的游戲。我可以用所有的時間思考下一年的科技發展,但不會成為這個國家分析這類企業的行家,第100位、1 000位、10 000位專家都輪不上我。許多人都會分析 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在享有平均機會的領域做游戲對一個公司的凈值具有負面影響。你願意將你的終生積蓄壓在一個靠運氣賭輸贏的公司上嗎?「 每個人必須找出你的長處,然後你必須運用你的優勢 。」查理說道:「如果你試圖在你最差的方面獲取成功,我敢肯定,你的事業將會一團糟。」 許多年來,增值投資者錯誤地躲避著科技股,因為巴菲特在這個領域缺乏動作。他們錯誤地認為他們無法分析這一新興領域。現在他們發現他們已被一群才華出眾的競爭者遠遠地甩在曲線的後面。 比爾·米勒解釋說:「多數增值投資者都依賴歷史資料來評估股值,並決定股票適時的價位高低。然而,如果投資者僅用歷史資料的方法,他們的評估就依賴於當時的背景情況。」換句話說,歷史評估模式只有在未來情況與過去的情況相同的條件下才起作用。米勒說:「增值投資者面臨的問題是,在很多方面未來與過去不相同。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這種不同的最主要方面是科技在社會中的角色不同了。」 米勒繼續說:「事實上,我認為在很多情況下,科技公司與沃倫·巴菲特的投資樣板結合得恰到好處。這個樣板模式是一個真正的工具箱,它幫助你磨練你的選股分析能力,從而在眾多的潛在的可投資公司中,選出最有可能在長期時間里為你帶來高於平均值回報的公司。」 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都具有巴菲特最崇尚的經濟特點:高利潤額,高資本回報率,將利潤重新投入高增長企業的能力,以及以股民利益為重的管理方式。我們感到困難的是估算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通量,並折現從而估算出企業的內在價值。 莉薩·拉普阿諾(Lisa Rapuano) 是萊格·梅森基金顧問公司的副總裁和技術分析家。莉薩·拉普阿諾解釋道:「多數人在試圖評估科技公司時遇到的問題是未來的遠景太不肯定,所以你必須設想出好幾種結果而不只是一種。這會對長期投資的潛在未來收益產生更大的偏差。然而,如果你對你關心的公司進行一些關鍵領域的深層挖掘—潛在市場規模、理論概率、競爭地位—你會明白究竟是什麼動因產生了不同的遠景,這就會降低你的不確定性水平。我們仍會創立現金流動評估模式,但我們經常會使用幾種目標評估模式而不是一種。」 拉普阿諾說:「而且,科技是未來經濟增長的真正驅動力。許多科技公司在市場上是贏家,產生了超出其規模的回報。我們發現多層分析方法得到了回報,我們可以在這類公司中找到比在別的地方多得多的投資回報,盡管連高額不定因素也考慮在內亦是如此。」 巴菲特曾經說過,新一輪財富的獲取在於找出新的專利權。比爾·米勒說:「我想技術公司就相當於巴菲特所提及的現代專利權要素。」在巴菲特的消費品領域里,品牌意識、價格實力、思想交流都是包含在專利權里的要素。在技術領域里,專利要素包括網路效果、正面反饋信息、鎖住效應以及攀升的回報。 米勒補充道:「我認為很多人都是以一種錯誤的心態看待科技股的。他們認為科技很難懂,所以也不試圖去弄懂它。他們事先就下定了決心。」應當承認,了解技術是需要一段學習的過程,但是我認為在這個領域成就一番事業不應當是那些計算機天才們的特權。 當我們剛開始學習巴菲特的專利現金流通模式時,我們必須脫離格雷厄姆的低價格與收益比和折算為賬面值的思維模式。那時我們有很多新術語、新定義要學習,還要以一種新的方式來看待財務報表,理解股息折現模式。學習技術也需要進行同樣的觀念轉變。我們將不得不學習新的詞彙,新的經濟模式。我們還要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財務報表。但最終這種學術挑戰並不比當初我們脫離傳統增值投資方式轉向巴菲特的現代投資模式更難。增值投資以僅購買廉價股為特徵而 巴菲特的方法則是以低價購買績優股。 米勒說:「這與任何新的東西一樣,你必須花費時間去了解它。」米勒指出,巴菲特和彼得·林奇(Peter Lynch) 都曾說過學習不過是注意觀察你周圍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