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三分鍾讀懂新三板

三分鍾讀懂新三板

發布時間:2023-12-30 03:41:04

科創板虧損第一股年虧26億 核心技術依賴母公司

(原標題:科創板虧損第一股年虧26億背後:核心技術依賴母公司 與台積電相差3代)

晶元產業國產化迫在眉睫!

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519.3億,但其中自給率僅為15.35%。也就是說,85%——超過2000億元的晶元要依賴於進口。

事實上,我國在核心領域的晶元自給率更低。比如計算機系統、通用電子系統、通信裝備、存儲等設備中使用的晶元,國產晶元佔有率都幾乎為零。

但集成電路製造是砸錢的產業,要大力發展,除了國家的支持,更少不了資本市場的幫助。科創板的誕生的初衷,正是支持這些產業發展。

在昨天公布的首批9家企業中,就出現了集成電路製造領域的和艦晶元。招股書顯示,其最先進的產品是28nm的晶圓。

這也是9家企業中唯一一家虧損的企業。2018年和艦晶元虧損26億,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折舊。沒辦法,生產線投入大,但晶元更新迭代快,導致生產線折舊率高,這是行業屬性決定。一旦資產折舊完成,實現盈利並非難題。

和艦晶元大幅虧損的另一個原因是無形資產攤銷。招股書顯示,公司的核心技術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東聯華電子授權。賬面原值高達23.87億元無形資產,主要是技術授權費。技術授權費的攤銷,加大了和艦晶元的虧損金額。

與資產折舊不同,巨額無形資產反映出和艦晶元的核心技術能否進步只能取決於母公司聯電。目前來看,聯電已經放棄7nm晶圓的研發,加上台灣經濟部規定在大陸地區投資建廠的晶圓製程工藝需落後公司在台灣製程工藝的一代以上。和艦晶元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能在28nm晶圓的市場中爭奪。

一方面,這個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面隨著三星、台積電10nm晶圓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中芯國際的14nm晶圓也已進入了客戶驗證階段。28nm市場的熱度還能持續多久是個大問題。

對於即將登陸科創板的和艦晶元來說,前途依然充滿挑戰。

和艦晶元虧損26億真相:生產線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

集成電路製造有垂直整合製造(IDM )和晶圓代工(Foundry)兩種模式。

IDM指企業業務范圍涵蓋集成電路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及測試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模式,代表企業有英特爾、三星等;晶圓代工則只是承接其中一個製造環節,代表企業有中芯國際、台積電、聯華電子等。

登陸科創板的和艦晶元是聯華電子的子公司,同樣是一家晶圓代工廠

聯電成立於1980年,是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集團旗下有5家晶圓代工廠,包括聯電、聯誠、聯瑞、聯嘉以及合泰半導體,是全球第三大晶元代工廠商,市場佔有率在9%。

晶圓指的是矽片,可以理解為製造晶元的「地基」。「英寸」代表硅晶圓的直徑。晶圓尺寸半徑越大,每片晶圓上可製造的晶元數量就越多,意味著大批量生產成本的降低。目前,主流晶圓代工廠都在從8英寸向12英寸轉型。

晶圓的生產中,良品率很重要。當下12寸晶圓生產還在進行良品率的技術爬坡,成本居高不下,而8英寸晶圓已具備了成熟的特種工藝。

和艦晶元原本主要從事8英寸晶圓研發製造,良品率基本上能達到99%;2016年,和艦晶元設立公司子公司廈門聯芯,開始從事12 英寸晶圓研發製造業務。

2018年,和艦晶元實現36.94億元收入,虧損26億元。實際上,2016年、2017年,和艦晶元虧損額分別為11.49億元、12.66億元。

和艦晶元巨額虧損的原因之一,就是轉型造成的巨額固定資產折舊

對各晶圓代工廠商來說,競爭力由其製程工藝的水平決定。截至2018 年,具備28nm及以下先進製程技術的純晶圓代工廠僅剩台積電、格芯、和艦晶元母公司聯華電子、中芯國際、發行人、華力微六家,14/16nm以下廠商剩台積電、格芯、 聯華電子3家;目前能提供7nm製造服務的純晶圓代工廠商僅剩台積電。

掌握最先進的製程工藝,除了技術要過關,更要有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正常情況,一條28nm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的投資額約50億美元,20nm工藝生產線高達100億美元。

去年,聯華電子、格芯宣布停止10nm以下技術投資。 這背後,跟需要巨額資金投入以及能否產生的性價比

2016年,和艦晶元選擇在廈門設立子公司廈門聯芯用於生產28nm、40nm、90nm等製程的12英寸晶圓,總投資額高達到62億美元。但晶元又是一個更迭迅速的產品。

英特爾創始人摩爾在1965年提出,至多在10年內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會每兩年翻一番。後來,大家把這個周期縮短到18個月,即每18個月,集成電路的性能會翻一番,指每代製程工藝都要讓晶元上的晶體管數量翻一番。

你也可以理解為,性能不變的晶元,每18個月價錢會降一半。這也意味著到第5年的時候,晶元的價格只有5年前的十分之一,基本上不值錢了,需要換代。

對於晶圓製造廠來說,每次換代都需要購置新的製造設備。 理論上,生產線迭代很快,在會計處理上,需要折舊

巨額的生產線資產加上大比例的折舊,這就產生了巨大的折舊金額。和艦晶元的會計政策是6年折舊,也就是每年折舊16.67%。

2018年,和艦晶元折舊金額28億。截至2018年年底,和艦晶元生產設備凈值為126億元。

不過生產線使用期限在5年,只是存在於理論上。雖然晶元迭代很快,但實際應用場景中晶元更新速度並不會這么快,一條生產線的壽命也不只5年。

在折舊期限後,一般這些企業馬上會實現盈利。所以生產線折舊造成的虧損,只是會計上的虧損。 據說沒有一家晶圓廠能夠在頭5年在報表上實現盈利,台積電為此花了6年,和艦晶元母公司聯電花了9年

如果從現金流來看的話,實際上和艦晶元表現非常好。2016年—2018年,和艦晶元經營性現金凈流入分別為12.67億元、29.13億元以及32.06億元。

除了巨額資產折舊,和艦晶元虧損的原因還有無形資產攤銷,去年無形資產攤銷金額大約為4.77億元。

巨額無形資產攤銷背後:

核心技術依賴母公司,與台積電相差3代

和艦晶元巨額無形資產攤銷, 主要是給母公司付的「稅」費

根據招股書顯示,生產晶圓的核心技術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東聯華電子的技術授權。賬面原值高達23.87億元無形資產,主要是技術授權費。這部分費用分為5年均攤,正因如此,每年大概需要攤銷4.77億元。

雖然和艦晶元每年數億的研發投入, 和艦晶元的研發投入更多應用於具體行業產品的研發和本身製造工藝改良,而非實質性的技術突破

實際上,和艦晶元每年數億的研發投入也只夠用於技術改良。過去三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88億、2.91億和3.86億。反觀中芯國際,2016年、2017年其研發投入高達3.18億美元和4.2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1.3億和28億。

如此來看,和艦晶元的核心技術能否進步,只能取決於母公司聯電。但從目前來看, 和艦晶元的核心技術已經很難再進一步

根據聯電所述,公司未來還會投資研發14nm晶圓及改良版的12nm晶圓工藝。不過在更先進的7nm晶圓及未來的5nm晶圓等工藝上,聯電已經基本放棄。原因很簡單,聯電無法像台積電那樣持續大規模的投入研發。

再加上台灣經濟部的規定,在大陸地區投資建廠的晶圓製程工藝需落後公司在台灣製程工藝的一代以上。

這意味著, 如果聯電放棄對高端製程的沖擊,單憑和艦晶元很難取得更大突破,其製造工藝將在相當長時間內停留在28nm

對和艦晶元來說,只能競爭28nm的市場。

現階段28nm晶圓市場看上去前景依然不錯。隨著研發難度和生產工序的增加,IC製程演進的性價比提升趨於停滯,20nm和16/14nm製程的成本一度高於28nm。

這是摩爾定律運行60多年來首次遇到製程縮小但成本不降反升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28nm作為最具性價比的製程工藝也擁有較長生命周期。

在28nm製程,和艦晶元主要的競爭者有台積電、格芯、聯電、三星和中芯國際,以及剛剛宣布量產聯發科28nm晶元的華虹旗下的華力微電子。

雖然競爭對手不多,但28nm的競爭卻異常激烈。由於台積電技術突破最早,目前憑借較小的折舊壓力打低價戰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加上整個製程擴產相對激進,供大於求,給其它幾家廠商帶來很大的壓力。

價格競爭的背後是技術實力的沉澱問題 。要知道,能做先進製程了不代表技術實力就過關,其中還涉及到工藝成本、良品率等諸多問題。

以中芯國際為例,其製程工藝技術早早突破28nm,但始終沒有產生理想的收益。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28nm收入仍然只佔在中芯國際總收入中的8.6%。

從毛利率情況看,不想辦法突破更高的製程工藝,很難獲得超出同行業的利潤水平。

但如果一直停留28nm,對和艦晶元來說,這個市場的熱度還能持續多久是個大問題。目前三星、台積電10nm晶圓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中芯國際的14nm晶圓也已進入了客戶驗證階段。換句話說,和艦與台積電的差距至少在表面上是28nm對10nm,差距為三代。時代總是會進步的。

據IBS估算,2014年全球28nm晶圓需求量為291萬片,2018年將增至430萬片,預計2024年將緩減至351萬片。

即使和艦晶元成功上市,也掩飾不了聯電發展緩慢,日益沒落的大趨勢。相比於三星、英特爾、台積電、格芯, 聯電不僅營收規模小,增幅緩慢, 而且先進製程已經遠遠落後,短期內都沒有追趕的打算

而和中芯國際相比, 背後沒有海量資本作為靠山,在集成電路這個要依靠大量研發支出和資本支出的行業裡面,聯電處於不利的地位 。2017年年初,聯電傳出28nm技術團隊被上海華力微電子挖角的消息就是個例證。

早年間,和艦晶元還能依靠國產化率的紅利獲得可觀增長。但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晶圓廠落地,行業整體產能釋放速度將遠遠超過下游產業鏈需求增加速度,產能過剩將不可避免。

根據SEMI的數據統計,預估在2017年至2020年間,全球將有62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營運,其中中國大陸將有26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營運,佔新增晶圓廠的比重高達42%。

更要命的是,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可能也將面臨拐點。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宣布,2019年1月的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比2017年1月減少5.7%,減少至355億美元,創下了自2016年7月以後30個月的首次負增長。 核心原因是,儲存晶元價格的回歸,AI等增量市場又尚未形成真實的需求

核心技術停滯不前,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又面臨產能過剩。不說和艦晶元的處境危機四伏,至少往後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最高270億估值!

發行後市值或逼近中芯國際,值不值?

招股說明書顯示,本次發行不超過4億股,預計募集資金近30億。預計發行後,4億股佔比在11.1%。

這意味著,和艦晶元的估值最高能到270億。從目前科創板的熱度來看,270億並非沒有可能。

大家可能並不理解270億意味著什麼。這么說吧,截至本周五,中芯國際的市值在394.72億港幣,換算成人民幣337.88億。2017年中芯國際收入31.01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207.77億。而2018年和艦晶元的營業收入也僅有36.94億

不出意外, 和艦晶元的收入應該是中芯國際的六分之一,而市值卻到了80% 。這還不算上市後,股價上漲所帶來的市值增加。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美股,和艦晶元母公司聯電的市值也僅有308億。從2000年在紐交所上市,初期股價最高達11.73美元,到如今股價僅1.88美元。毫不誇張的說, 在相當長時間,聯電都是一家沒有給投資人帶來回報的公司

2017年,聯電營業收入1492.85億台幣,凈利潤卻只有66.79億台幣,凈利率僅4.5%,表現也完全不像一家高 科技 公司。

核心技術嚴重依賴的和艦晶元又將表現如何?

近幾年,隨著摩爾定律的極限在逐漸逼近,先進製程的發展速度在減慢,加上中國本土晶元設計產業蓬勃發展,帶來了物聯網等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的晶元產業迎來 歷史 機遇。

隨著科創板的推出,國家舉全國之力支持集成電路、生物醫療、人工智慧等重點行業,資金也不用發愁。

所以,讀懂君衷心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絕大部分的資源可以用到真正有核心技術的公司上。

當然,考慮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相對國外發達國家仍有相當差距,和艦晶元在國內仍然是比較優質的集成電路公司,和艦晶元的28nm晶圓甚至好於中芯國際的同類產品。

期待登陸科創板後的和艦晶元,獲得更好發展。將來有一天,期待公司不僅僅局限於28nm晶圓產品,不斷沖擊更高等級的晶圓,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作出貢獻。

只要咬著牙,把技術做出來,不愁沒有客戶和市場,中國集成電路製造產業也會迎來光明的前途。

本文源自讀懂新三板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⑵ 成功率不足2成6成復牌後下跌 還敢在三板玩重組嗎

說到資產重組,熟悉A股的人都知道,那基本上意味著股價的大概率上漲。

在A股市場,充足的流動性和供不應求的供需關系,形成了一種對消息極其敏感和過分解讀的市場氛圍,這是重組股投資策略得以形成的重要土壤。

遠的不說,王亞偉就主要靠投資重組股坐上了「公募一哥」的位子,由此可見重組股投資在A股市場的意義。

那麼,問題就來了,重組股策略在新三板市場有效嗎?讀懂君研究發現,總體來說,新三板公司重組復牌後股價跌多漲少,這與市場行情有緊密聯系,但根源在於重組後企業的真實價值提升幾何。

這里不是A股,這里沒有接盤的韭菜,這里是新三板。

不到兩成公司重組成功,六成重組公司復牌後股價下跌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統計,從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5月1日,新三板共有44家停牌重組的做市公司復牌,其中,重組完成的只有7家,其餘均以取消資產重組而告終。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只有不到兩成的公司重組成功!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數據,讀懂君發現重組成功率低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掛牌公司和被重組方價格談不攏。價格談不攏的原因是新三板的支付能力有限以及被重組方對新三板公司股票價格的認可程度還不夠高。反觀創業板,就完全不一樣。

但是,讀懂君想告訴你的是,因為有了新三板,掛牌公司已經被資本市場定價,從這個意義講,新三板的價格已經很大。

第二個原因則比較離奇。不到兩成的成功率背後,是部分公司可能本身並沒有重組計劃,但是面對去年股災時市場的暴跌,公司選擇了停牌試圖逃避大跌,而重組是停牌的理由。去年7月7日和7月8日,新三板共有12家公司宣布停牌重組。

那麼,市場對這些重組復牌公司的反應是什麼樣呢?

在重組復牌首日後,有28家公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佔比達63.6%;此外,還有13家公司股價上漲,另有3家公司在復牌日並無交易。

在這28家股價下跌的公司中,如果你認為都是重組失敗的公司,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重組成功的聚寶網路、海能儀器、風華環保復牌日也分別出現了-7.48%、-7.37%、-36.17%的跌幅。

可見,在新三板市場,重組股的投資策略或許是行不通的,至少,不存在重組股的整體行情。

在新三板,重組成功的公司上漲的比例僅有57.2%,既然重組成功並不意味著上漲,那麼,重組失敗或許也並不意味著股價下跌,果不其然,有26.47%重組失敗的公司在復牌後出現了一定的上漲。

那麼,新三板重組後股價漲跌的邏輯又在哪呢?

市場大勢是復牌後股價走勢的最直接因素

市場大勢無疑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在這44家公司中,有31家復牌首日的股價變化方向與停牌期間大盤的變化方向一致。

2015年4月7日,三板做市指數從最高的2673.17點跌至2015年7月8日的最低點1103.78點,跌幅高達58.7%。而在4月7日至7月8日之間,這44家公司中有23家選擇停牌重組。其中,在7月7日和7月8日三板做市指數暴跌最厲害的這兩天,有14家公司停牌重組。

在4月7號至7月6日之間停牌重組的9家企業是相對幸運的,盡管他們之中只有哇棒傳媒重組成功,並且在復牌首日大部分公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總體跑贏大盤。

在這9家公司中,有6家復牌後的漲跌幅跑贏大盤,其中四維傳媒在2015年7月3日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同年9月23日因雙方就收購標的的范圍和作價產生較大分歧,公司終止重組事項。復牌後股價反而小漲0.65%,停牌期間三板做市指數跌幅達-13.85%,跑贏大盤14.5%。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相對於以上的公司來說,7月7日和7月8日停牌的公司就沒那麼幸運。盡管7月8日後,三板做市指數開始反彈,但是在這些公司中,復牌首日仍有一半的公司股價出現下跌。不過,天佑鐵道、基美影業、沃捷傳媒在停牌期間進行了送轉,並且在復牌首日漲幅較大。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看了上面,也許很多人會將重組股票復牌後的股價下跌歸結於市場大勢惡化。可是,這真的是影響新三板重組公司復牌後股價漲跌的核心因素么?

公司價值才是核心,不要掉進重組股陷阱

從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影響新三板重組公司復牌後股價表現的核心要素,或許還是公司本身的價值。

如上圖所示,我們將重組復牌公司的首日漲跌幅,與指數停牌期間的漲跌幅進行對比,將公司分為跑贏指數和跑輸指數兩類公司。

讀懂君發現,跑贏指數公司的15年平均營業收入和15年平均凈利潤是跑輸指數公司的2倍以上,但總市值卻不到兩倍。換句話說,相對而言,跑輸指數公司的估值偏高。新三板一些公司股價相對高估,又沒有充足的業績支撐,復牌日大跌似乎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從具體案例來看,或許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以風華環保的重組為例。2015年,風華環保花費2800萬元取得29467平方米土地及其上蓋廠房、宿舍樓等 4 項建築物,以滿足公司生產經營場所的需要。

這點事竟然也構成了重大資產重組!這就是新三板公司重組和A股公司重組的重大區別。

但要知道,2015年新三板公司平均市值只有2.81億,因此,很多公司一次數千萬的投資就很可能引起資產重組。就拿風華環保來說,2014年公司總資產只有5431萬元,因此這次僅僅2800萬的投資計劃就超過了總資產的50%,構成了重大資產重組的要求。當然,公司復牌首日市場也同樣不給面子,在停牌期間指數上漲1.19%的情況下,股價大跌36.17%。

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你投資的新三板公司因重組而停牌,你可不要高興太早哦,因為公司很可能只是買了點小資產。

類似的例子還有聚寶網路和海能儀器。

當然,新三板公司的資產重組並不都是小打小鬧。

以明利倉儲為例,公司在2015年收購了明利化工。該公司2014年營業收入為1445萬元,凈利潤為233萬;而被收購的明利化工2014年營業收入高達15.77億元,凈利潤為8920萬元,分別是前者的109倍、38倍。對此,資本市場當然很給面子,復牌首日股價大漲24.29%。

你還會對新三板的重組股感興趣么?

⑶ 三分鍾了解美林時鍾,你的人生的財富有哪些

家庭資產配置,上次介紹的標准普爾家庭配置象限,我們可以理解為從微觀的角度,去安排我們的整體投資理財規劃。

掙得錢每一分如何花,花出去是純消費,還是投資,投資的目的是什麼,了解我們的目的和需求,合理安排配置比例。

今年最常聽到的是,人民幣貶值了,要不要兌換些美元;重慶房子現在大家都組團去購買了,這些所提到的投資品類,是大類資產類別的計劃,那麼怎樣抓住大類資產的特別計劃,已經去世的周期天王周金濤,他是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說過:

人生發財靠康波周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周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經濟周期如何了解呢,這里簡單給大家介紹一個工具:美林投資鍾。三分鍾輕鬆了解大的宏觀經濟環境周期。

美林時鍾是美林證券根據1973至2004年間美國完整的超過30年的資產和行業回報率數據的統計而發現的。它揭示了經濟周期和資產配置、行業輪動之間存在的一定關系。

▎第二個階段是「經濟上行,通脹上行」,構成過熱階段。

在此階段,通脹上升增加了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很可能出台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債券的吸引力,股票的配置價值相對較強,而商品則將明顯走牛。為了緩和過熱的經濟環境,各國央行通常會通過加息來回籠控制流動貨幣,這其中的邏輯是這樣的:加息了,市場利率會上升,融資成本會增加,新發的債券票面利率上去來了,二級市場上流通的債權價格就會下來。

配置策略為:大宗商品>股票>現金>債券

▎第三個階段是「經濟下行,通脹上行」,構成滯脹階段。

在滯脹階段,現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現金最明智。經濟下行對企業盈利的沖擊將對股票構成負面影響,債券相對股票的收益率提高。有句朗朗上口的至理名言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讓社會進入全民理財時代,覺得錢放在活期上拿那些活期利息挺虧的。其實,在一些投資環境較差的階段,持有現金也是一種有效的資產配置方式。

配置策略為:現金>大宗商品>債券>股票

▎第四個階段是「經濟下行,通脹下行」,構成衰退階段。

在衰退階段,通脹壓力下降,貨幣政策趨松,債券表現最突出,隨著經濟即將見底的預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強。很多時候,股票等高收益資產的吸引,會讓你忽視債券的長期收益,一波債券牛市也能讓你有跑贏通脹幾倍的收益。這一階段資金的成本處於較低水平,適當的融資,做些經營或者購房等,可以把金融杠桿運用到恰到好處。比如利用購房的貸款杠桿。

配置策略為:債券>現金>股票>大宗商品

以上便是美林投資時鍾理論所定義的經濟周期四大階段。

說了這么多理論部分,看了看,感覺就是經濟復甦的階段做股票,過熱了買大宗商品,如果發展滯漲,持有現金類短期貨幣類型資產,消退的時候,持有債券,但是有一點,這個時鍾是否有效,經濟的周期多長,實際上是無法准確預期的,經濟學往往是後視鏡,在分析過往的歷史中總結經濟規律,而且不同國家的經濟政策不同,黑天鵝事件常有,影響因素就更多。

下面我節選了周期天王周金濤,在2016年3月的一篇演講實錄(精簡自華爾街見聞),此篇演講主題為「人生就是一場康波」,闡述了周期理論及未來幾年對宏觀經濟走勢的研判,還談到了該如何投資,投資什麼。(僅是建議,操作需謹慎)

PS:前方高能,文章很有些長,不過我覺得可以尋摸一些,咱們未來投資的方向。

大家知道我實際上是主要研究經濟周期理論的,這個理論大部分人不是特別熟悉,實際上經濟周期理論主體雖然說叫經濟周期理論,實際上它是一套社會發展理論。在這個經濟的運動過程中,不完全是經濟問題,它包括了社會制度、政治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包括在座各位在經濟周期的運動中應該如何進行人生的規劃。

今天分為上下兩個半戳,上半戳改一下經濟周期理論。

重要經濟軸周期理論開創者是兩個,第一個康波周期,實際上它是全球經濟運動的決定力量,也是在座各位人生財富規劃的根本理論。

為什麼這么說?我有一句名言叫「人生發財靠康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周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那麼最簡單的例子是什麼?比如過去的十年,中國暴富的典型是煤老闆,肯定大家在心裡認為煤老闆肯定是不如我有本事。為什麼他成為煤老闆,原因就是在於天時給的機會。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理論來看這是大宗商品的牛市,就給煤老闆人生發財的機會。但是在座各位可不可以成為煤老闆?應該今生不會看到,這是它的理論描述的。你一個人的一生中,你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肯定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是個中產階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人生的財富軌跡是有跡可循的。人生的財富軌跡就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在世界經濟周期運動中最長的周期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一個循環是60年一次,所以就是大家知道60年就是一個人的自然壽命是60年,中國講60甲子,循環一次就是一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分為回升、繁榮、衰退、簫條。

現在這次經歷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在座各位經歷的是從衰退向簫條的轉換點,在座各位未來十年,註定在簫條中渡過,這是康德拉季耶夫不可改變的規律。不用多,2017年中期,大家就可以知道我的判斷對與不對。因為我曾經在2007年的時候判斷2008年將發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衰退一次沖擊,就是大家看到的次貸危機。2014年10月份,我發表報告認為2015年二季度發生二次沖擊,二季度之後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這些都是有規律可尋的,資產價格的運動絕不屬於規律,這個都是大家可以看到的。

2017年中期,三季度之後,我們將看到中國和美國的資產價格全線回落,2019年出現最終低點。那個低點可能遠比大家想像的低。這就是現在可以告訴大家的康波理論。

2015年之後應該進入全球的康波的簫條階段,在康波的簫條來臨之前,會發生哪個現象?這個現象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了,我們覺得手中有很多流動性,大家這個流動性過去6年還通過炒股票賺到錢,大家2015年開始不賺錢,怎麼辦?我需要為我手中的錢保值,所以大家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買進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地產。第二個辦法搞點新興產業,很多人投了很多新三板,從我的本心出發的角度,這兩個辦法都是消滅中產階級財富的方法。

我自己投資的紀律是2014年之後第一不買房,現在是中國房地產周期反彈階段,就是只有一小戳漲,所以大家看到的一定是熊市中的反彈。怎麼辦?賣,不應該買,炒股票的人全都理解的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所以現在應該是房地產的兌現階段。

第二個大家追逐的新興產業,因為我是研究長波理論的,我看的很清楚,實際上所謂的互聯網+,實際上就是本次康波的技術創新,信息技術的最後成熟階段。就是說大家知道信息技術爆發期在80年代,90年代在美國主導國的展開期。當技術從主導國傳導到中國,中國是本輪康波中的追趕人,傳導到中國擴散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那麼你們想這個技術還有什麼前途可言?一個技術當它在追趕國的滲透到達了無孔不入的時候,一定到達了它生命周期的最後階段,這個技術後面就是一個成熟並衰落的趨勢。所以我在前期,去年我跟朋友說2016年和2017年是新三板的兌現階段,能不能兌現要看你的命運了,這個東西不是我能夠左右的。大家我認為一定要兌現。

當大家看到這兩個現象的時候,意味著康波要進入簫條期,就是你突然會發現在經歷一次滯脹之後,16年到17年是一次滯脹,一次滯脹發現你手中持有的流動性差的資產可能就沒人要了。在這個階段之後,將進入貨幣消滅機制,就是這些資產的價格將下跌,這個就是康波理論告訴我們的每一次的康波的簫條都是一次滯脹展開,滯脹之後就是消滅通脹的階段。所以未來可能大家突然會覺得我手中的流動性資產不夠或者沒有。這也是讓大家趕緊發債的原因,你可以有現金流用,甚至以現在低的價格買進資產。到2025年,都是第五次康波簫條階段。

第四次康波的簫條在一九七幾年,第三次是一九二幾年,就是美國的大簫條,康波理論描述了一套世界經濟的長期的運轉。我們作為一個人如何在這樣的過程中來規劃你的人生財富呢?以我的長期研究來看的話,你的人生的機會基本上由康波的運動給予的。十年前你在中信建投證券找了一份工作不是太重要,大家十年前在中信建投證券旁邊買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因為中信建投在北京朝陽門,現在房子漲十倍,大家掙十年也掙不到。人生的財富不是靠工資,而是靠你對於資產價格的投資。

你對資產價格的投資是時間規律呢?一定是低點買進才有意義,這個時候買進房子這些沒有什麼意義。那麼但是在你一個人60歲的人生中,其中30年參與經濟生活,30年中康波給予你的財富機會只有三次,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08年,如果那時候買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是很成功的。以後2008年之前的上一次人生機會99年,40歲的人抓住那次機會的人不多,所以08年是第一次機會。第二次機會在19年,最後一次在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這就是人生發財靠康波的道理。

巴菲特沒什麼,為什麼能夠投資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出生在第五次康波周期的回升階段所以他能成功,如果現在一樣不會成功,這個就是有你的宿命決定的。

為什麼在那個年代美國會出現比爾蓋茨,這個是因為技術在那個年代展開的,現在中國出不了比爾蓋茨,你的人生機會由康波的運動決定的,有人覺得自己很牛,很大的本事,賺很大的錢,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在命之中運行。這就是我研究完經濟周期以後我非常相信的一點,人的生命都是宿命的。最簡單的就是85年之後出生的人,現在30歲以下的人,註定你的人生機會第一次只能在19年出現,35歲之前出現,所以現在25歲到30歲的人,未來的5年,只能依靠在浙商銀行好好工作。因為買房什麼都不行,這個就是由你的人生的財富的命運所決定的,這個是沒有辦法的。

我剛才給大家講這些東西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做人生財富規劃的時候一定知道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的大系統中運行,社會大系統給你時間機會你就有時間機會。這個大系統沒給你機會,你在這方面再努力也是沒有用的。

作為我們一個人,你的人生的財富有哪些?

理論上只能有這么幾類:

第一類就是大宗商品,這個實際上大家不要小看,在60年巡迴中,大宗商品是最暴利的行業。就是剛才講的,中國人覺得最爆發的煤老闆,原因就在此。因為大宗商品的牛市是幾十年出現一次,我們這次的大宗商品的牛市是2000年到2002年,這次是康波的衰退階段。第四次康波的衰退階段70年代是石油危機,也是大的商品牛市,所以我們商品是最暴利的資產。大家在座各位你所經歷的第五次康波,商品的牛市已經結束,所以以後不可能依靠商品取得暴利。2011年至少到30年,商品的走勢都是熊市,所以不可能在商品方面取得大的收益的。你說能不能做空,不行!2015年之前商品可以做空,大家16年之後不能再做空,未來商品走的是熊市。所以在座的各位的人生的最主要的資產,不管是否曾經擁有,後面不可能再有,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資產是房地產,就是經濟周期理論中的枯枿周期,房地產周期20年輪回一次,一個人當中可以碰到兩次房地產周期。為什麼呢?一個人的一生作為群體來講會兩次買房,第一次是結婚的時候,平均27歲,第二次二次置業,改善性需求是42歲左右。一個人的消費高峰,最高峰出現在46歲的時候,46歲之後這個人的消費就往下走,你的消費逐漸由房子這些變成醫療養老。

那麼房子一生中大致消費兩次,大概20年一次。房地產周期是20年輪回一次。

中國本輪房地產周期99年開啟,按照房地產周期規律分為三波:

第一波00到07年,09年之後又漲一波,13年14年一波,三波上去,作為全國來講房地產周期的高點,報告中判斷在2014年,這個是中國房地產周期的高點,後面價格下來。

但是到15年的時候大家突然發現,房子又好賣了,16年一線城市核心區域房地產暴漲,但這不是房地產重新開始,而是碧浪。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能漲才是牛市,垃圾股不漲,一小戳股票漲不是牛市,這是房地產周期的碧浪反彈。

所以2017年上半年附近,中國的這次反彈會結束。如果你擁有一下城市的核心區域的房地產,並且不是自住房,我認為應該在未來的一年之內賣掉,這就是我對於大家的建議。你賣掉這個房子之後你發現你可以買到好多很便宜的資產,這個性價比已經發生變化,這個就是你的房地產周期。不要以為房地產賣出去買不回來,這個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東西。

2019年房價會是一個低點,17年18年房價是要回落的。一個房地產周期的循環就是這樣,20年的循環。15年上升,5年下降。

所以大家看作為廣義大眾來講,不管你的知識怎麼樣,你跟大媽沒有區別。這種意思就是說這種東西跟智商沒關系,這個就是你的人生的機遇就是看你能不能把握。作為人的一生,房子是最核心資產,商品不一定能綁住,房子至少一輩子搞兩次,這是第二類資產。

第三類資產是股票,股票不是長周期問題,隨時波動,這個在我們周期中沒法明確定義。

第四類資產就是藝術品市場,像古玩、翡翠這類東西,過去一些年漲的很快的,反腐之後下降厲害,這些來看就沒有隻漲不跌的東西,你的人生資產總會在漲漲跌跌中渡過。作為人生財富規劃你要明確現在這個時點應該做什麼。

我的看法是未來五年是資產的下降期,這個時候大家盡量持有流動性好的資產,而不要持有流動性不好的資產。像高位的房子就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還有一級市場的股權也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為什麼提新三板,因為流動性很差,想賣很難賣。在未來的投資,大家一定注意,賺錢不重要,第一目標是保值,第二是流動性。這兩個是未來五年大家在投資的時候我覺得一定要非常注意的一個,應該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我覺得大家,特別平時在工作中,我就跟我們的朋友說,一定要知道你的領導屬什麼的,這很重要。以後你知道你們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屬什麼的,你就大致能判斷你們公司今年行還是不行。如果行就多干幾年,不行就趁早跳槽很重要。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的前總理是屬馬的,最差的年景在鼠年,子午相沖,子年就是2008年。這些都可以用於對你的,至少對個人的公司的前途,甚至部門領導屬時間的,這些都是可以通過這個辦法,至少大致心裡有數。

剛才講了2019年是中國經濟的最差年景,我剛才說的另一套理論中也是可以解釋的。所以美元現在還沒有到達這波牛市的高點,這波高點應該在明年中期。明年上半年美國也會出現滯脹,那時候美聯儲會連續加息,流動性會出問題,美國經濟掉頭往下,通脹掉頭往下,就會出現經濟的調整。這就是我們2017年的中期可以看到的。大家做投資只要掌握這些規律,不會犯大的錯誤的。

對於未來想提醒大家的一點,2018年到2019年是康波周期的萬劫不復之年,60年當中的最差階段,所以一定要控制18、19年的風險。在此之前做好充分的現金准備,現在可以發債,五年之後還有現金。

對於個人來講,今年明年賣掉投資性房地產和新三板股權,買進黃金,休假兩年,鍛煉身體,2019年回來,這就是未來給大家做的人生規劃。


網路問咖入駐大咖:汪凡

金融狗,兩個熊孩子的媽媽,和寶寶一塊萌翻生活,理財理生活,等你和我分享你的心情理財故事

堅持原創的一一媽媽,金牛座,金融狗,若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獲得授權。

⑷ 最神奇資本王:他如何通過新三板讓2家公司起死回生

在新三板,有一種玩法叫「仁會生物」,一家公司,營收為0,市值將近70億,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
還有一種玩法叫「龍曦」,一個人,布局了4家新三板公司。其中重頭的2家公司,眼看打水漂的投資,在他的運作下起死回生並取得不錯的回報,不服不行。
讀懂君今天要講講「龍曦」。龍曦是一個人,一個做私募股權投資的人。公開資料顯示,龍曦曾在深圳北融投資公司和任招商證券投行部經理,現為北京盈谷信曄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如果你還記得讀懂君寫的《萬萬沒想到!狩獵新三板,十大資本王竟然布局已久》,你就有可能記得龍曦,他在十大資本王里排名第二。我們來看看,龍曦在新三板到底是怎麼玩的。
1、一口氣投資兩筆,但都折戟IPO
龍曦布局了4家新三板公司,其中至少有3家堪稱傑作:盈谷股份(830855.OC),前兩天剛被朱雀舉牌;羿珩科技(835560.OC),最近剛被A股公司花9億收購;微傳播(430193.OC),做互聯網營銷的,運作手段堪稱一流,目前市值16億,具體運作手法讀懂君之前研究過,請見《創富神話又現新三板!做營銷融10億,半年估值翻30倍》。還有透平高科(831644.OC),被龍曦收購了,暫時還沒動作,但未來應該會有故事。
慘淡的市況下仍能獲得這樣的戰績,龍曦堪稱人生贏家。
故事要從2010年講起,那一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好轉,一度遭受打擊的光伏產業進入新一輪增長期。也許龍曦就是看準了這個機會,一舉投資了兩家光伏企業,盈谷股份(當時還叫寧夏日晶)和羿珩科技。
果然風吹起來了。龍曦入股的前一年,也就是2009年,寧夏日晶總資產5934萬元,營收7390萬元,盈利只有1552萬元。但龍曦投資後的2011年,寧夏日晶營業收入達到3.08億元,盈利7702萬元,分別是2009年時的4倍和5倍。
2012年3月,寧夏日晶開始創業板IPO之路。由於驕人的業績,IPO之路順風順水,眼看就要成功了,卻被競爭對手實名舉報,IPO夭折。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2年,因為產能過剩和歐美的反傾銷調查,光伏產業遭受重創,光伏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寧夏日晶也不例外。2012年,公司營收降至1.68億元,慘遭腰斬,盈利2329萬元,不到2011年的三分之一;2013年更慘,公司營收降至5323萬元,虧損865萬元。
還有更悲催的事情,與寧夏日晶同時投資的羿珩科技,因為光伏產業的滑坡,IPO也擱淺了。
經過這一系列打擊,一般人可能已經哭暈在廁所了,但龍曦沒有。
2、在新三板上「起死回生」,靠的是什麼?
龍曦改變了打法。
第一步,他和私募基金合夥人受讓了寧夏日晶的部分股份,逐漸從財務投資者轉變為控制人。
第二步,於2013年5月28日成功運作寧夏日晶掛牌天津股權交易所,融資4305萬元。
2014年新三板開始擴容,龍曦又帶領寧夏日晶轉戰新三板。為了登陸新三板,實施了一系列雷厲風行的動作:2014年3月6日,從天交所摘牌;3月7日,龍曦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3月16日更名為盈谷股份;6月27日取得股轉系統同意掛牌函。
7月4日,盈谷股份正式掛牌新三板。從天交所摘牌到新三板掛牌,盈谷股份僅僅用了4個月。
掛牌新三板沒多久,盈谷股份就完成了一次增發,融資6000萬。
故事還沒有講完,2014年下半年,盈谷股份開始轉型,要做黃金全產業鏈,包括開礦採金子、冶煉、做純金製品和貴金屬工藝品。2015年,盈谷股份又完成2次增發,共融資2.92億元。
有了錢,又做了黃金,盈谷股份的業績實現大逆轉,2015年公司營收12.42億,增長1168%,盈利3582萬,增長914%,其中,賣黃金的收入佔到了總營收的95.92%。
帶著這樣驕人的業績,盈谷股份順利進入創新層,並且被陽光私募朱雀投資舉牌。至此,龍曦把盈谷股份玩出了一朵花來。
而盈谷股份的難兄難弟羿珩科技也於2016年1月18日,正式掛牌新三板,並成功進入創新層。龍曦通過自己的基金公司持有羿珩科技32.12%的股份,是第三大股東。在新三板上待了不到6個月,羿珩科技就宣布,其100%的股權將被A股公司康躍科技以9億的價格收購。
羿珩科技被收購時,龍曦控制的基金公司持有羿珩科技的股份還8.04%。而在此之前通過二級市場龍曦轉讓了24.08%的股份,按照成交均價計算,至少賺了4400多萬。目前,羿珩科技已經停牌,若收購完成,龍曦間接持有8.04%的股份將價值7236萬。
至此,這兩筆險些打水漂的投資,通過龍曦高超的運作手法,起死回生,還取得了高額回報。用長袖善舞形容龍曦一點也不為過。
2014年盈谷股份登上新三板,2016年羿珩科技來到新三板,就在中間的2015年,龍曦又隨手投了微傳播和透平高科兩家公司。2015年8月,龍曦認購微傳播375萬增發股,持股8.48%;2015年末,新三板公司透平高科被龍曦收購,龍曦稱將通過業務整合的方式置入互聯網優質資源,推動透平高科的轉型。

⑸ 如何讀懂IPO上市招股說明書,新三板府文章

首先,招股說明書之於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意義:

對於擬上市公司來說,招股說明書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投資人(多投錢多投錢多投錢),就像是小伙兒寄給心愛姑娘的一封情書,裡面可能會盡力美化自己,至於其中真真假假如何,應該多「經歷幾段感情」就會成為老司機吧,多讀一些招股書總會培養出一種感覺感受其中的虛實;

對於證券公司來說,他們接受擬上市公司的委託去寫這樣一份報告,這份報告的每個章節都是已經固定好的,所以經常被戲稱八股文,政府報告文體學;

對於檢察機關來說,這是擬上市公司的一份答卷,試卷答得及格與否,直接決定你能否上市;

對於已經投資的單位和個人:招股說明書則相當於一份保證書,公司一旦上市市值必定不可同日而語了,大家等好發財吧~~~

對於投資人:則相當於一份求職簡歷,每天成百上千家企業排著隊等著讓我投資,要不要用你這家企業,還得先篩篩簡歷再說~~~

對於學習者:這應該是公司披露信息最全的一次,裡面有大把的行業信息,能夠幫助我們快速了解一個行業的格局,當前有些同行業的招股說明書里關於行業信息的部分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尤其是新三板某些細分行業的企業,呵呵噠~~~真正的一手信息還需要學習者自己從各個維度去感受去研究去體驗,招股書的行業介紹只能做入門學習吧。

1要熟悉招股書的格式,先看目錄

主要章節如下:

第一節 封面、書脊、扉頁、目錄、釋義

第二節 概覽

第三節 本次發行概況

第四節 風險因素

第五節 發行人基本情況

第六節 業務和技術

第七節 同業競爭與關聯交易

第八節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核心技術人員

第九節 公司治理

第十節 財務會計信息

第十一節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第十二節 業務發展目標

第十三節 募集資金運用

第十四節 股利分配政策

第十五節 其他重要事項

第十六節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有關中介機構聲明

第十七節 備查文件

招股說明書的內容很多,且涵蓋面很廣。

我們可以說招股說明書是最好的研究報告:

⑹ 新三板停牌潮來襲時好還是壞

企業長期大面積停牌,可能是新三板市場特有的現象。
新三板規定企業停牌原則上不應超過3個月,很多企業就「活用」規定,「原則上」無限期停牌。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截止6月23日,新三板停牌公司數量已增至880家,停牌超過100天的非IPO企業已有179家,1.22萬人次被關其中。
長期停牌造成的「無法退出」,讓新三板投資者格外藍瘦。一般來說,「刊登重要公告、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因IPO受理停牌」是新三板公司停牌的三大主要理由,但是有不少公司停牌的真實原因其實只是「怕交易拉低股價」。
一、880家新三板公司加入停牌行列,停牌進入加速度
停牌正成為新三板市場的一股趨勢!
根據Choice數據,2016年6月底,新三板停牌企業只有261家;2017年4月底,增加到551家;而到2017年6月23日,已經增加到了880家。
從數據中可以明顯看出,三板企業停牌已經進入加速度。即使剔除276家因為年報未披露而停牌的公司,5月仍有76家停牌,而進入6月,進一步增加到95家,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
「想離開新三板」是這股停牌潮的幕後推手之一。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880家停牌企業中,有86家就是因為要摘牌,而其中83家是從2017年才開始停牌的;還有94家企業是因為IPO被受理而停牌,其中30家是進入2017年後才停牌的。
除了摘牌和IPO,其它企業停牌原因則比較籠統,「重要事項未公告、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是被用的最多的兩個理由。
不過對於那些長期停牌的公司來說,事情就沒有這么簡單了。
二、179家非IPO企業停牌時間超過100天,最長的超過3年
一家三板公司停牌可以停多久?「原則上」是無限期。
股轉2015年11月發布執行了最新的停復牌操作規定,根據這份規定,「股票暫停轉讓期間,應當至少每十個轉讓日披露一次未能復牌原因以及相關事件進展」。為了解決無合理理由長期停牌的問題,該指南還增加了最晚恢復轉讓日和申請延期恢復轉讓的規定,「暫停轉讓原則上不應超過3個月」。
請注意是「原則上」,並不是強制規定。股轉爸爸原本是出於好意,為了呵護市場,結果很多公司「活用」了股轉爸爸的好意,「原則上」無限期停牌。「甚至有公司在消除最初導致停牌的因素之後,籠統地以『 正在籌備重大事項』為由繼續停牌」,安信證券首席研究院諸海濱在研報中這樣寫道。
像這樣長時間停牌的企業有多少呢?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新三板目前停牌超過100天的非IPO公司已經達到179家。其中停牌時間最長的ST樺清,從2014年1月13日開始停牌到2017年6月16日,已經整整過去了1250天,超過三年。
在ST樺清面前,著名的「停牌小王子」九鼎集團也要甘拜下風,排在第二。從2015年6月8日九鼎投資借殼A股停牌開始,已經停牌739天,兩年多一點點。
其他企業也不示弱,停牌時間超過18個月的企業就有7家,停牌時間在12—18個月的企業有14家,在6—12個月區間里的企業則有77家,另外還有81家企業停牌時間在3—6個月區間里。
為什麼這些企業要長期停牌呢?
讀懂新三板研究員了解到,大部分公司的確存在影響公司股價的重要事項,不過也有部分公司只是出於「市值管理」的目的,「據我們所知,其實有的公司並不是因為有重大事項而重組,只不過怕交易拉低股價而一直處於停牌狀態,有的公司甚至知道我們機構要交易了,提前在我們交易前停牌了」。
三、1.22萬名「股東」被埋,等待他們的大概率還有復牌暴跌
公司長期停牌,「坑」的自然是迫切需要退出的投資者。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被關的投資者人數可不少。這179家企業掛牌初始股東為2788人次。截止目前,總股東已經達到1.50萬人次,增加了1.22萬人次。需要提醒的是,這裡面有重復的部分。
但從這些企業的歷史定增金額來看,被關的資金可不少。
截止目前,這179家企業中有100家在掛牌後發過定增,佔比達到55.86%。而且這些企業融資能力一點也不弱,融資總額達到了376億元。376億元是什麼概念,今年以來截止6月6日,新三板企業總融資額才575億元。
很多投資機構現在很難受,比如停牌已超4個月的宣愛智能,就讓「四川信託-皓熙新三板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這只基金躺了槍。這家機構2015年認購了宣愛智能230萬股,此前一直在退出,根據最新的年報數據,該信託計劃還持有宣愛智能116萬股。
有些機構在停牌股上連續「踩雷」,某機構旗下就有8隻產品買到了停牌股。
有的機構因為所投企業停牌,到期產品被迫延期。今年3月份,大業信託就發布臨時公告,稱其發起設立的「大業信託·新三板5號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將自動延期,延期的理由是「持有掛牌公司股票停盤致使信託財產無法變現」。 該信託計劃自2017年3月6日起將自動延期,直至信託財產全部變現為止。
不過,好在大業信託與投資者簽訂的《信託合同》中有過約定,「如本合同約定的信託計劃終止情形出現時,信託財產因持有的掛牌公司股票停牌、市場交易量不足等原因致使無法全部變現的,則全體受益人同意本信託計劃自動延期,直至信託財產全部變現為止。因信託財產不能全部變現而延期的,延期期間產生的全部信託費用由受益人承擔。」
面對投資企業的無限期停牌,投資者能做的其實很有限。「我們也很困擾,只能跟企業溝通,一般情況下也會得到企業的反饋,不過什麼時候復牌不是我們能掌控的,除此之外沒有太好的辦法」,某知名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對讀懂新三板研究員表示。
不過也有股東「逼宮」成功,致使企業提前復牌的案例。2016年12月15日,停牌一年多的信中利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將於2016年12月16日起恢復轉讓,公告中有些「無奈」地表示,公司整改仍未完成,復牌是鑒於公司股東的訴求。
不過就算股票成功復牌,還有暴跌在等著投資者。12月16日開盤後,信中利的股價從復牌前的14元/股一路最低跌至4元/股。截至收盤,股價為5元/股,當天跌幅達到了64.29%。
這一年多來,新三板估值中樞不斷下移,投資者成了驚弓之鳥。在新三板,很多重組成功的公司也難逃復牌暴跌的命運,一般公司可想而知。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2017年1月份以來復牌的做市企業一共有70家,復牌當天股價下跌的有50家,佔比達到71.42%,這70家企業當天股價漲幅中位數為-5.87%。
那些本來就停在高位的公司,一旦復牌會怎麼樣,不敢想像,未來等待這些投資者的又將會是什麼呢?

⑺ 一文讀懂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很美很激烈

上周,啟德教育終止港股上市轉戰A股的事情在圈內盛傳,傳統留學機構進行資本運作總是一波三折。同樣,在留學行業內,近年出現的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的發展也引人注意。

今年2月,上海留成網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即「柳橙網」)獲批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留學行業中第一家獨立登陸公開資本市場的企業。同月,大連拓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芥末網」)也申請掛牌新三板。

傳統留學中介大多依靠消費者(學生或家長)前端收費,以及院校返佣。但在「互聯網+留學」發生作用之後,互聯網模式降低了對學生的收費,大部分營收來自院校返佣,重塑成本結構是否也帶來別的問題?未來它們的商業模式又將如何發展?鯨媒體帶大家來看看幾個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是如何打拚的。

1 新三板上的較量:柳橙網 VS 芥末網

成立於2011年5月的柳橙網於2013年7月開始正式營業,而芥末網成立於2010年7月。從商業模式看,兩者都號稱是通過互聯網平台為用戶提供出國留學一攬子解決方案。柳橙網「通過自有的留學平台——柳橙網(www.51liucheng.com)和子品牌——柳橙留學商城(mall.51liucheng.com),從出國留學申請切入,整合國內留學專家、海外各院校及其代理機構等資源,為出國留學人員提供留學在線申請、簽證及全程套餐等服務。」

芥末留學則「藉助自有網站芥末網(www.jiemo.net)、芥末雲申請系統、聚留學APP等服務系統,通過自有顧問、技術團隊,為國內學生提供日本、英國、澳洲等國家的海外院校留學申請、簽證辦理、租房中介等留學相關服務。」

向C端收取的申請服務費佔比逐年下降

柳橙網——

據柳橙網招股書披露,其營業收入來自兩方面:海外傭金收入和訂單收入。其中,海外傭金收入的佔比從不足1/4上升為超過2/3,而訂單收入卻下降至近1/3。


(數據來源:芥末網公開轉讓說明書)

報告期內前兩年毛利率較平穩,2015年1-9月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留學服務行業的季節性特徵所致。每年10月份是學生入學的高峰期,公司的海外院校傭金和學生留學服務費收入的確認均以學生成功入學為准,因此2015年1-9月業務收入顯示相對較低。同時,公司由於輕資產運營的特徵,營業成本主要為人員薪酬和費用,與公司人員規模和隊伍相關,並不存在季節性變化。因此,2015年前9月毛利率有所下降。

未來規劃:柳橙網拓展平台服務費用,芥末網發力留學後市場

柳橙網——


柳橙網招股書在盈利模式這一塊表示:

「公司的現階段及未來可預期的收入模式主要包括訂單及傭金收入、平台使用費收入、平台信息支持服務收入、產品推廣收入、競價排名收入。」

其中,訂單及傭金收入(包括來源於用戶訂單購買收入和學生入學返佣)是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和上述的收入構成表一致。而為什麼會有其他幾個收入?招股書中也給出了答案:

「平台使用費(收入)——服務供應商入駐平台,需要柳橙網評估上線。目前平台使用費用對服務供應商是免費的,隨著平台注冊用戶增加、平台品牌和知名度得以提升,未來服務供應商進入商城需要繳納平台使用費;

平台信息支持服務費用(收入)——隨著柳橙網平台完善,信息支持、軟體服務等功能不斷提供給服務供應商,柳橙網根據發展時機確認進行平台信息支持服務費用的收取;

產品推廣(收入)——柳橙網吸引了眾多在線教育客戶,客戶通過頁面產品瀏覽,將獲取最新主推的產品內容,並進行訂單購買行為。柳橙網定期主推優質產品服務商,服務商將有更多機會展示自己的優質教育產品,柳橙網獲得頁面產品推廣收入,推廣方式不限於頁面,包括微博、微信的在線推廣方式;

競價排名(收入)——目前競價排名免費,也是隨著柳橙網用戶和知名度不斷增大,產品頁面展示位置主次等,未來柳橙網將收取競價排名費。」

芥末網——


與柳橙網不同的是,芥末網已經開始發力留學後市場了,這從前面其收入構成表中也能體現——近年推出了短期游學服務,依靠其他留學相關服務獲得的收入遞增。「公司目前已經逐步為取得海外留學簽證的用戶提供住宿、寬頻辦理、升學輔導、就職輔導等相關境外服務。未來將通過入股、收購和兼並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布局和建設整個產業的生態鏈條,完成從留學前到留學中到留學後全留學生命周期的產業生態鏈條。」

由此可見,柳橙網和芥末網這兩個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對未來走的發展路徑不太一樣。行業里其他家又是怎麼玩的?

2 其他兩家:51offer去年開始拓展海外租房業務,順順做留學顧問O2O平台

51offer——


上海匯紫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旗下的51offer是一款幫助留學生一鍵式免費申請英國、美國和澳洲等海外大學的平台。除擁有中英網、中美網等,51offer還有提供留學資訊的媒體網站、論壇及粉絲群。

目前51offer從整個留學產業鏈入手,建立起了留學信息集合平台、免費留學申請平台、文書商城、簽證住宿、學校公寓等留學服務,51offer COO徐蒙蒙日前向鯨媒體表示,「以後還會有海外市場就業等項目推出」。

去年5月下旬,51offer推出留學社交APP「Better」,Better可以讓學生通過搜索國家名或學校名字加入群組,找到同去一所大學的同學。此外,Better還有語言考試准備、二手交易甚至各個興趣細分的頻道,希望通過社交的方式,解決學生在留學前後遇到的各種問題。

去年7月,媒體報道稱,51offer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完成了Pre-A、A輪和B輪三輪共計5000萬美元的融資。其中,在2013年9月獲得涌金集團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投資,2014年4月獲得美國矽谷第一的風險投資基金NEA的千萬美元級A輪投資,2015年2月獲得史帶集團主投NEA跟投的B輪投資。

據徐蒙蒙透露,文書商城的收費只是傳統留學中介向學生收取費用的5%-10%。而在獲得融資之後,「51offer將文書這部分以補貼的形式免費提供給學生,只要學生最終獲得了任意一所學校的offer並最終入學,51offer將給學生返回所有文書的費用。」

此外,2015年51offer開始拓展留學公寓業務,與英澳最大的公寓公司合作,覆蓋英澳所有大學周邊、擁有6萬多個房間,51offer會圍繞自己留學業務所覆蓋的國家,逐步拓展學生公寓業務。

在進軍留學後端市場的房租租賃細分領域後,徐蒙蒙也表示,51offer還將對前端的語言培訓、後端的留學金融等相關業務和產品做更多探索。

順順留學——


順順留學前身是留學在線問答平台Appliter.com。2014年7月,創始人張都在杭州成立了Appliter,並獲得IDG資本天使投資。2015年4月,公司新網站shunshunliuxue.com正式上線。

2015年6月初,曾任啟德留學副總裁的張揚加入順順留學,擔任CEO;張都任CTO。

同年6月中旬,好未來宣布投資順順留學1800萬美元,除提供直接資金外,還包括以下三方面:將好未來旗下留學網(www.liuxue.com)並給順順留學;將留學牌照並給順順留學;向順順留學開放好未來所有的線下教學資源。張楊曾對媒體表示:「順順留學30%的生源來自好未來,在這個行業,有生源就有了門檻。順順的真正價值在把控為高凈值人群服務的入口。」

順順留學是一個留學顧問O2O平台,用C2B2C的模式連接顧問和學生:家長和學生可在線上挑選顧問,雙方在線下的體驗中心初次會面咨詢。之後的材料製作、網申、簽證辦理、行前輔導等工作可協商線上和線下結合完成。在平台上,咨詢費用全歸留學顧問團隊,順順不從中抽成。

據張楊介紹,公司最重要的創新是引入分級合夥制、改變利益分配規則。在傳統留學中介機構,顧問們只能從每單交易抽成2-6%,而順順不強迫顧問接單、不從服務費中抽成,同時將管理權交給用戶和市場,以節省管理成本。

同時,順順留學把留學中介的整套服務流程分成咨詢簽約、選校定校、文書製作、職業測評、網路申請、面試輔導、簽證等17個環節,417個動作,通過自行研發的CRP系統能夠追蹤顧問與客戶的每一次交互記錄。客戶還可以在每個環節進行評價,打分低於4分時中央客服將干預。價格方面,張楊聲稱,順順做到了比所有的中介的價格都低20%。

據了解,在順順留學的官網上也有一個問答社區,回答問題的不是像Appliter上那樣的學長學姐,而是入駐順順的顧問老師。

此外,順順還上線了留學周邊產品,包括「夏季課程、順順旅行、順順機票」三類產品,資料顯示,去年9月旅遊產品營收已經突破百萬,未來公司還將進入更多的業務領域。

而對於盈利模式,去年張楊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公司三年內不考慮盈利,「傳統模式從第一天起就要想我怎麼掙錢,但是互聯網從第一天起想的是我怎麼樣培養客戶習慣,所以至少三年內我們不考慮掙錢。」

3 互聯網+留學模式對傳統留學機構的沖擊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發現,順順留學的模式和另外三家(柳橙網、芥末網、51offer)不太一樣,後三者基本上把所有的業務都線上化了,從流量到轉化到服務等,幾乎是純線上的方式;而順順留學有線下的體驗中心,實際是打著線上平台的旗號做線下的事情,它依然靠著大量傳統留學行業的顧問在做留學中介的事,從線上導的資源較少。

最近順順留學出現了顧問辱罵學生的事,傳統留學機構啟德也出現了退費難、維權難事件,兩種形式下的企業在服務方面還有待提高,但在互聯網+留學發生作用之後,新型機構對傳統留學中介(金吉列、澳際、啟德、新通、前途出國等)也形成了一定的沖擊。

在政策、價格上沖擊傳統留學機構

以前信息不透明時,留學中介是「吃兩頭的」,一方面收取學生上萬元申請費用,另一方面直接和海外院校簽協議收取傭金(也有些學校在中國有招生代理)。而上述幾家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更多的是靠海外院校的返佣。

業內人士B先生告訴鯨媒體,英國、澳洲等國對研究生教育或對留學生有一定的政策影響,「去這些國家留學有一種機制:中國留學中介機構推薦的學生有招生的返點。所以一些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對申請英、澳的學生可以不收取申請費,改從校方掙錢,一所合作院校的返佣甚至可達上萬元。但如果學生想申請美國學校,基本上前100的學校很少有返佣的模式。」

即使如此,留學機構為了營收必然要拓展業務,就連做日本申請起家的芥末網也逐步開展做美國的業務,「基礎申請部分實行免費,因為可以用英澳掙來的錢來補貼美國的業務,只要不虧錢就行。而一些高端的服務會收費,也有較大的收費空間。」

在傳統留學中介中,申請美國學校的平均費用至少是2-3萬。據了解,四五年前,新東方的精英計劃(語言培訓+留學申請)費用可高達20萬;B先生表示,一些定位偏高端路線的機構,對一個學生收費最多可達到80-100萬。「這類似於對賭,保錄取,比如一定給你申請上哈佛、耶魯、劍橋等。」如此看來,若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的高端收費只收傳統留學中介的二分之一,對消費者而言降低了不少。

銷售費用高企,行業競爭激烈

大部分傳統留學中介機構都依靠網路SEM投放來獲取流量和資源。據B先生透露,留學行業的SEM在教育行業里是最貴的,「高峰時期一個點擊可能接近100元,平均一個有效的咨詢(從點擊到篩出來有留學需求的客戶)成本約400-500元,也有可能花了四五千的SEM才能有一個成交。」對比留學前端的語言培訓市場,平均一個點擊約5、6元,較高的可能達到20、30元。

對於如此高昂的營銷成本,「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不太會通過網路來投放廣告,因為跟他們根本飆不起」。從柳橙網和芥末網的招股書中我們也發現,二者主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做推廣:線上依靠各類與留學或教育相關的論壇、高校BBS等在線交流平台、QQ群聊、微信群交流互動;線下則通過參加線下教育、留學相關活動,主動拜訪有學生資源的個人工作室、培訓學校、教育咨詢服務公司等個人或機構等方式,建立合作關系。通過用戶體驗形成口碑宣傳效應二次引流等方式獲取直客。

目前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都側重向留學前端、後端服務發展,比如語言培訓、海外租房、金融等,基本上都在向全產業鏈發展。「而在教育行業中,留學是一個特別重服務的領域,不同的顧問做申請的差異非常大,所以留學互聯網化發展的較慢,也許後端服務的事情更適合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做。」B先生感慨。一些專門做後端服務的公司(如做留學生租房平台的「異鄉好居」、「Nestpick」等)去年也紛紛拿到了融資。

雖然目前沒有實現盈利,但在互聯網+留學發生作用後,各項服務被細分,服務過程更加透明,退費糾紛也許能得到一定管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的留學中介機構依然會存在,其中一些被上市公司收購的機構(如新通國際、太傻留學)還有幾百上千萬的盈利,目前啟德的估值也超過60億人民幣,新型「互聯網+」留學機構在這個領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擁擠,競爭也將更激烈。–END

⑻ 新手必須搞懂的股票交易入門規則有哪些一文讀懂買賣股票的基礎規則

股票交易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確交易的規則,不然無從下手,就好比開車要懂交通法規一樣,否則是要扣分吃罰單的。證券市場有哪些必須要了解的規則呢?一文看懂交易規則,讓你少走彎路。
市場劃分
進入市場,首先看到的是各個市場的分類,瓜果蔬菜、畜禽蛋魚、干貨配料等都在不同的地方。證券市場也一樣,首先要明白有哪些類別,可以分為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而在這兩者中間都有加工產品,就是基金,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小菜肉類均衡搭配。
1.上海主板,代碼600開頭進行區分,上海主板的上市條件是最嚴格的,要求過往三年累積3000萬的凈利或3個億的收入等。
2.科創板,2019年,代碼以688開頭,科創板是在上海的高科技企業,已經實行注冊制,漲跌幅限制放寬到20%,要求賬戶資產50萬以上才可以開通。
3.深圳主板,以000開頭,要求三年年度凈利潤在1000萬以上等,另外還分中小板,要求相對低一點,但實質並無明顯區別。
4.創業板,2009年,代碼以300開頭,已經實行注冊制,開戶滿兩年才可以開通,這是新入市的投資者特別要重視的板塊,來說最親民的創新類板塊,所以能開通時盡量早點開通。
5.新三板,已經與主板接軌,但開通許可權在100萬以上,未來能否活躍還要有待觀察。
普通投資者只需要參與滬深主板和創業板就差不多了,至於新興的市場雖然機會很多,但更適合有能力的專業投資者。
交易規則
1.開盤時間:周一至周五(法定假日除外)9:30—11:30,13:00—15:00。
2.集合競價:開盤時間9:15—9:25,按價格和數量最大化原則確定開盤價格。
3.競價原則:價格優先、時間優先,也就是同樣買入時間價高者得,同一價格先來先到。
4.交易單位:最低買入一手,即是100股,賣出以股為單位,債券的一手為1000元面額。
5.漲跌限制:除首日外,主板的交易漲跌幅為10%,創業板和科創板為20%,新三板為30%。
6.交易制度:T+1,當天買入的股票第二天才可以賣出,當天賣出的股票資金當日可用,但要第二天才可取。
相關名詞
1.除權除息:除權即送股,除息即分紅,分別以XD和XR表示。
2.港股通:就是A股主板與港股主板選取部分股票實現兩地投資者可以自由交易的通道。
3.融資融券:是向券商融資買入或融券賣出的杠桿操作,開通門檻也是50萬。
閱讀全文

與三分鍾讀懂新三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新三板上市采訪問題 瀏覽:675
雲伺服器龍頭上市公司 瀏覽:776
上市公司海外並購審核流程 瀏覽:492
國產醫用膠片上市公司 瀏覽:159
炒股票五行屬金嗎 瀏覽:805
雞蛋上漲利好上市公司 瀏覽:780
唐風炒股 瀏覽:409
手機製造產業鏈上市公司 瀏覽:193
股票分紅後價格下降等於沒分紅 瀏覽:231
新三板交易制度存在的問題研究 瀏覽:116
公司說要上新三板 瀏覽:666
怎麼追漲停的股票 瀏覽:726
中國燃氣生產商上市公司 瀏覽:586
國儲能源上市公司 瀏覽:418
標准差與股票投資 瀏覽:665
手機炒股網上開戶了 瀏覽:333
手機炒股軟體進不去 瀏覽:297
炒股賺五千萬教授失蹤 瀏覽:60
怎麼查新三板企業公告日期 瀏覽:248
華為電腦適合炒股嗎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