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科創板人工智慧

科創板人工智慧

發布時間:2023-08-08 22:33:08

A. 思必馳沖刺科創板IPO:三年凈虧損8.3億!AI公司為何盈利難

思必馳沖刺科創板IPO:三年凈虧損8.3億!AI公司盈利難主要是因為AI技術是沒有辦法通過現有的技術來進行變現,從技術到產業落地,中間是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有很大的商業壁壘,讓很多公司是沒有辦法完全承擔起這個責任,因為是需要保持一個極大的資金投入才有可能繼續維持,所以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這也就需要去承擔比較大的責任。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任何一項數據的出現,都一定要進行商業化的落地和規模化的應用才是有可能會實現商業價值,而人工智慧企業研發出來的目前只是一項技術,所以想要真正的去實現產業鏈,還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讓這條路走下去。

最後想要將AI技術落到實處,這也是比較大的挑戰,需要改變思維發展技術,不然AI技術只能浮於表面。

B. 科創板主要扶持哪幾個行業

科創板主要扶持以下6個行業:
1、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以雲計算為代表的高端軟體;
2、高端裝備:包括自主晶元技術、商業航天產業、建築業;
3、新材料:包括復合新材料、超導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納米材料;
4、新能源: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5、節能環保:發放自動駕駛牌照,引領畜禽養殖業綠色發展;
6、生物醫葯:以縮短葯物研發時間,降低葯物價格成本為目標。
更多關於科創板主要扶持哪幾個行業,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00d400161584011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C. 機器人是科創板嗎

機器人是科創板。

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科創板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主要包括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電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新興軟體、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硬體等。機器人屬於人工智慧的一類。

科創板包括的五大領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

二、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主要包括高端軌道交通、海洋工程、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及新材料。

三、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主要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先進節能環保技術。

四、生物醫葯,主要包括生物醫葯和醫療器械。

五、技術服務,主要指為上述四大領域提供技術服務的企業。

D. AI獨角獸雲天勵飛沖刺科創板IPO的難點在哪|觀止研究院

AI Maker

「智能時代的塑造者」

2020年12月8日,AI獨角獸雲天勵飛在科創板提交IPO招股書將募資30億元。其中,8億元用於城市 AI 計算中樞及智慧應用研發項目,3億元用於面向場景的下一代 AI 技術研發項目,5億元用於基於神經網路處理器的視覺計算 AI 晶元項目,1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3個月過去了,雲天勵飛收到了問詢函。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注公司股東、 歷史 沿革、尚未盈利和累計未彌補虧損、子公司和分公司、人員、主要產品、行業特點、市場競爭狀況關聯方和、收入構成和客戶、毛利率、期間費用、未決訴訟、行政處罰等共計34個問題。


其中影響最大的則是公司高管離職,股東變更,長期虧損,營收增長不穩定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並不是雲天勵飛所獨有的,大部分AI企業都面臨這些問題,比如之前雲知聲、禾賽 科技 、依圖等多家企業的IPO申請被終止審核。


這些AI獨角獸們都在爭「AI第一股」,現實卻是面臨集體「淹沒」的危險。披露招股書的雲從、曠視、依圖、雲知聲都普遍虧損,更大的壓力在於,這些拿了很多融資的AI獨角獸,並不能在二級市場獲得匹配融資時的高估值。


於是這些企業在准備申請上市時,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明顯地暴露出來。


為什麼會這些AI企業現在會遭遇這樣的困境呢?



首先AI行業的產業鏈上來看,人工智慧行業的基礎層主要提供數據和算力支持,其中包括硬體設施、 系統平台和數據資源三個維度;技術層為感知和認知能力,包括演算法模型、基礎框架和通用技術;應用層即場景和產品,主要包括各類型的智能產品和應用平台。


同時,智能產品端及眾多物聯網化的終端和邊緣端設備是數據資源的重要來源,形成了對基礎層底層數據的持續補充,進而帶動技術層的演進和迭代,從而構成完整的閉環。


目前,國內的人工智慧企業集中於應用層,基礎層則較為薄弱。由於對技術和資金的要求較高,基礎層的底層技術由少數國際巨頭壟斷。而且目前AI應用的方向還比較局限,這時就會出現很多AI企業業務重合的現象,企業優勢不明顯,長此以往,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除了這些外在的因素,企業的成長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1、 企業的生長周期


愛迪思在《企業生長周期》中提到, 企業就像人一樣,在企業的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進行抗爭和經歷風雨都是正常的事,在下一個階段發展時,企業也會面臨轉型問題。 在生命歷程中,企業要學會自己處理這些問題,要不然就會發展成阻礙企業發展的病症。


企業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出現,都需要管理者去克服,每一次階段的跨越,也是一次熔爐的考驗,也是一次生命的重組,如果企業成功度過了這次熔爐,就可以順利跨入下一個階段,獲得新生。


根據愛迪思的企業生長周期理論,企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和死亡期。


企業的成長與老化,主要是通過靈活性和可控性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的。 企業年輕時充滿了靈活性,但控制力卻不一定強。企業老化時,關系變了:可控性增加了,但靈活性減少了。


這里的「年輕」說明企業做出變革調整相對容易,但由於控制水平低,行為一般無法預測,「老化」意味著企業對行為的控制力比較強,但缺乏靈活性,缺乏改革的意向。一個企業既有靈活性又有控制性,也就是說既不過於幼稚又非老態龍鍾時,這個企業就具備了年輕和成熟的優勢,表現得既具活力又有控制力,這個階段就稱之為盛年期,也是企業的最佳狀態。


盛年期的企業可以根據管理者的意願進行改革,也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未來方向。 管理的本質並不是創造一個根本沒有「問題」的壞境,而是引導企業進入盛年並永葆青春。


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生命周期的第一個階段是企業孕育期,這時企業還沒有誕生,僅僅是一種創業的構想,這時候強調的是創業的意圖和未來能否實現的可能性。創業者需要極度的熱情和自信,讓自己相信,也讓別人相信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可以成功,這時候的創業者是夢想家。


當企業真正誕生以後,有人承擔了風險,企業也從孕育期進入了嬰兒期。


這時候, 進入嬰兒期的企業需要資金的支撐才能得以生存 ,這時候創業者非常注重銷售額,鉚足了勁往前沖,只要看到機會的苗頭,就忍不住要抓住,生怕錯過難得的機遇,此時的重點是不顧一切地活著,同時也是打磨產品,接受市場驗證的好時機,但也是對夢想進行實驗的過程,這個過程極有可能會打破創業者的幻想,也許會撞得心血淋漓,甚至會讓創業者喪失信心。如果這個階段成功度過了,意味著產品通過了市場的檢驗,創業者的夢想可以繼續發光發熱。


企業完成了產品的市場實驗之後,接下來要 追求以市場份額和利潤衡量的銷售額 。此時的企業也進入了學步期。


此時的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看起來前途一片美好。創業者覺得自己能夠戰勝一切,開始出現自信心的膨脹,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可以干成,於是開展多條業務路線同時作戰,最後發現資源和精力不足以支撐過快的擴張,最後極有可能公司業務都陷入困境。出現問題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創業者能及時醒悟,確立企業發展的優先順序,先集中精力發展最重要的部分,並逐步規劃行政體系和工作程序,讓公司的發展變得更有效率,為企業進入下一個階段青春期做准備。


進入青春期的企業,創業者要開始逐步授權,規范工作程序,建立職能權責體系,把之前的 探索 經驗和成功模式制度化,這時候注重的是企業利潤和效率的雙重提高。青春期的制度化過程,為企業進入盛年期做准備。


但是這時,創始團隊內部也很有可能會發生因為理念的分歧而分手的局面,創始人開始綜合考慮利潤與成本比例的問題,不再像孕育期和嬰兒期一樣不顧一切地追求創新,但有些人依然痴迷於之前創造產品的激情,想延續孕育期和嬰兒期的狀態,因為不想妥協,最後選擇離開,尤其是創新型的技術人才。


成功走過青春期的階段後,企業進入了盛年期。這時候的企業既有制度化的體系,又沒有喪失創新精神,是企業發展的最佳狀態。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有長期保持盛年期的活力和控制力。


企業從孕育期走到盛年期,是創業者不斷斷挑戰自我,否定自我的過程。 企業每進入一個階段,對於創業者來說,就是一次熔爐的考驗,是脫胎換骨,獲得新生的過程。創業者在上一個階段獲得成功的人格特質,在現階段可能造成發展的阻礙,所以創業者在經歷熔爐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摒棄過去成功的自我,塑造新的自我的過程。


如今,市場上的AI企業,尤其是想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頻頻受阻,如雲知聲、禾賽 科技 、依圖等多家企業的IPO申請被終止審核。從它們的規模和特點來看,它們大都處於學步期到青春期的過渡階段,依然需要外部的支持,還沒辦法自我成長。


當前,科創板的審核變得更加嚴格,所以雲天勵飛要想成功上市,也面臨不小挑戰。這個挑戰不光是因為外部政策的變化,還包括企業自身成長面臨的困難。


2、 雲天勵飛的成長周期


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文章《AI初創浪淘沙,開啟A股上市路》里寫道,「陳寧將雲天勵飛的創業之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更多的是技術平台的研發、沉澱、打磨,從2014年到2016年,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夯實了底層的演算法平台、大數據平台,尤其是錘煉了晶元平台。」


「2017年到2019年期間,進入了產品落地、場景開發、市場拓展的階段,面向各類場景,雲天勵飛逐步豐富解決方案,落地了城市級的動態人像系統,面向公安的各個警種去開發各類的應用,還從警務拓展到智慧社區治理、園區管理、商業領域等場景。」


」一方面,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協助破獲案件,名噪一時,並且「深目」迅速在深圳大部分區域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0多個城市,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落地。另一方面,雲天勵飛的解決方案也從公共安全拓展到城市治理和新商業的領域。」


「2019年之後,雲天勵飛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快速發展的階段,這時的雲天勵飛具備了快速開發城市級解決方案的能力,在2020年疫情期間快速開發了一套城市級的疫情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平台。 」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2014年到2016年的雲天勵飛,處在嬰兒期階段,是不斷挖掘市場需求,打磨產品,驗證產品的市場的階段。


2016年雲天勵飛研發的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開始落地深圳龍崗區,在警務場景中嶄露頭角。這意味著雲天勵飛已經度過嬰兒期,准備進入學步期。


此時的雲天勵飛,處在學步期階段,逐步從智慧安防到城市治理的拓展,這個階段是擴大市場份額的階段,也是營收增長迅速的階段。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雲天勵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5023.33萬元、1.33億元、2.3億元,可見營收增長速度之快。但是在2020年的1-9月,營收約2.7億元,營收增速放緩。


除此之外,雲天勵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5479.63萬元、1.99億元、5.1億元,而在2020年前9個月凈虧損為8.6億元, 合計虧損達16.256億元。



為了未來上市的計劃,學步期的雲天勵飛開始考慮轉型,逐步拓展業務范圍,從安防到城市管理,但拓展的同時也要綜合考量成本和利潤的比例,逐漸放棄過去只注重銷售額不計成本的工作模式,開始追求利潤,調整企業發展的方向,開始公司管理制度的規范化。


但是企業是靠著前面階段的模式才獲得此時的成就,現在卻要換成新的模式,這時企業內部會發生理念的分歧,甚至導致創業夥伴的離開。


雲天勵飛在這個階段確實也遭遇了創業夥伴的離開。


雲天勵飛曾在回復問詢函稱,田第鴻與陳寧均為雲天勵飛創始股東,兩人於2014年共同出資設立雲天有限,其中陳寧持股70%、田第鴻持股30%;隨著公司的發展,兩人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逐漸產生重大分歧,田第鴻決定於2018年9月停止在雲天勵飛處工作。


掌握核心技術人員的離開,對雲天勵飛的發展無疑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幸運的是,雲天勵飛找到王孝宇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王孝宇博士曾任NEC Labs首席研究員,也是前Snap資深科學家、Snap研究院創始人之一。他的加入,為雲天勵飛的技術實力增加了一份強有力的保障。


2019年之後,雲天勵飛逐步從學步期向青春期過渡。2020年,雲天勵飛開始著手准備科創板上市的申請,這也意味著雲天勵飛要開始往規范化管理方向發展。


此時的雲天勵飛開始注重公司成本和利潤比例的把控,建立權責分明的體系和管理制度,管理者要開始試著授權,逐步讓企業成為不再依賴一個人的力量或者外部力量,可以自我成長的組織,避免出現創始人或某個重要的高管離開,這個組織就無法正常運轉。


這時候,對於公司管理者來說,創新精神是必須要長期保障的,但是又不能只顧創新,要考慮公司的營收、利潤、成本以及公司的未來等問題,要多方兼顧。這本身對管理者也是一個挑戰,首先自己要意識到改變,再去推動企業內部改變,這是企業和管理者進步成長的一個必經過程。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此時雲天勵飛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不僅對於管理者陳寧來說,還是企業本身來說,都是一個改變和學習的好機會,也是一次難得的熔爐。最後他是否能熬過熔爐的考驗,我們誰也無法下定論,只好留待時間來驗證。



* 參考資料:

1、伊查克·愛迪思 《企業生命周期》中國 社會 科學出版社

2、沃倫·本尼斯 《極客與怪傑》機械工業出版社

3、新華網 《技術骨幹頻頻離職 科創板公司遭遇留人難題》

4、搜狐網 《未決訴訟、尚未盈利 雲天勵飛科創板IPO存「硬傷」 》

5、雷帝觸網《雲天勵飛遭問詢:為何二股東田第鴻退出 王孝宇年薪超千萬》

6、騰訊網《雲天勵飛持續虧損研發下滑 行情再差也要上市「補血」》

7、半導體行業觀察 《雲天勵飛:低調AI初創企業的步步為「贏」》

E. 雲從科技率先闖關科創板:搶先佔領AI操作系統高地

佚名

科技 創新沒有坦途,但中國必須也必將實現突破。

在火熱的AI(人工智慧)賽道上,獨角獸們的上市競速終於有了結果。7月20日,雲從 科技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 科技 」)正式在A股科創板過會。

雲從 科技 成立於2015年,創始人周曦出身於中國科學院,公司由中國科學院的人工智慧研究團隊孵化而成,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致力於助推人工智慧產業化進程和各個行業智慧化轉型升級。

雲從 科技 招股書顯示,2021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05.70%。最近三年總營收近21億元人民幣,營收從2018年的4.84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7.51億元,客戶數量從324個增長到1264個。

另外有兩個向好的數據顯示,雲從 科技 的資產負債率在逐步下降,由2018年的49.03%下降至2019年的20.63%,並進一步下降到2020年的18.12%,同時毛利率從2018年的21.7%提升到了2020年的43.5%。

招股書顯示,雲從 科技 營收增長最快的是毛利率較高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占收入的比重從2018年的6.41%持續增長到2020年的31.50%。

海通國際研報認為,雲從 科技 基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賦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應用場景。公司通過和垂直領域重點客戶的緊密合作,使場景化數據不斷優化演算法,深化行業智能化需求理解,以此達到高客戶黏性。

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穩定的行業增速,無疑將為雲從 科技 的商業化進程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有望持續推動公司穩定成長。

從研究院到雲從 科技 :如何更好解決人機交互

周曦,本科和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曾在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微軟雷德蒙總部研究院、NEC美國加州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2011年,周曦在多個研究機構的支持下,創建了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智能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專注於機器視覺與模式識別領域的理論與產業應用研究。這一段經歷為此後周曦創建雲從 科技 打下基礎。

2015年,周曦率領團隊成立了雲從 科技 。在創立之初,周曦就開始思考人與機器智能的關系,如何更好地解決人機交互的問題。最初的想法是人類和機器必須建立共同的語言體系,人機之間相互改變可以成為良師益友,最後人機之間有 情感 投射,而人臉識別技術目前是人機交互的視覺入口。與此同時,雲從 科技 還成為人臉識別遠程開戶國家標準的起草與制定單位,並且參與人工智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制定。

早在2018年,周曦就前瞻性地指出,從一個AI平台企業,到帶動整個產業,再到建立整個生態需要經歷學術研究、行業驗證、商業落地、行業平台、智能生態的五步走。雲從 科技 想要布局的生態是要做到能夠閉環,能夠實戰,能夠全面助推,解決全方位問題。

成立6年以來,雲從 科技 逐步確立了兩大重點業務板塊,一是人機協同操作系統,通過對業務數據、硬體設備和軟體應用的全面連接,把握人工智慧生態的核心入口,為客戶提供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慧服務;二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基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賦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應用場景,為廣泛的客戶群體提供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的行業解決方案。

其中,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中的智慧金融領域已覆蓋六大國有銀行在內超過 400 家金融機構,智慧治理領域已服務於全國 30 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智慧出行領域已在包括中國十大機場中的九座在內的上百座民用樞紐機場部署上線,智慧城市領域已在廣州、四川、湖南等多地建設「數字基座」標桿項目。

根據招股書,雲從 科技 根據目前在手訂單以及對未來業務的謹慎預測,預計未來5年(2021年~2025年)營業收入規模分別為12.01億元、19.10億元、25.42億元、32.59億元和40.6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35.64%。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工智慧發展深度觀察》報告,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產業規模約1565億美元,增長12%;其中,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大約3100億元,同比增長15%。預計2022年國內AI核心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573億元,復合增速58%,產業有望持續快速增長。

有目共睹的是,人工智慧近年來從基礎支撐、技術驅動再到場景應用都日漸成熟。業界普遍認為,人工智慧板塊今年有望在政策紅利和產業成熟度驅動下快速發展。

搶占人機協同操作系統高地 商業前景廣闊

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為何成為雲從 科技 的重點發力方向?雲從 科技 方面指出,所謂人機協同,是指人類通過視覺、聽覺、語音、動作等方式與機器進行交流,融合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共同完成特定工作的過程。雲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簡稱CWOS(Cloudwalk Operating System),是運行在通用操作系統或雲操作系統之上,提供人機協同相關算力、演算法和數據管理能力和應用介面的底層軟體系統。

簡單來說,在ToC消費領域,微軟Windows、蘋果iOS、谷歌Android三款外資企業的操作系統占據全球市場。而AI領域面向ToB業務,AI行業操作系統具有更高、更強的專業特徵和要求,因此對於深耕行業操作系統賽道的公司而言,擁有持續生長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商業空間。

賽迪咨詢研究指出,隨著人工智慧向縱深處發展,人工智慧操作系統是AI生態大腦和能力輸出的基礎,將在AI生態體系構建中占據入口的核心價值,具有可觀的商業價值和市場空間。隨著雲從 科技 在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方面的持續投入,軟體能力將進一步凸顯,有助於增強產品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從而推動商業化步幅進一步提速。

在此過程中,擁有優秀技術閉環與行業經驗的人工智慧企業將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AI行業也將經過三波浪潮的發展趨勢。第一浪,即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單點技術為主,第二浪以多點技術閉環與AI工程化為主,第三浪以平台生態化為主。

2020年,雲從 科技 自主研發的首款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亮相。它能夠兼容傳統操作系統與AI操作系統,分別與硬體、軟體解耦,占據了第二浪發展的技術先機。而對於未來,雲從 科技 將聚焦人機協同的核心人工智慧落地戰略,賦能全產業鏈生態發展。

雲從 科技 認為,「可持續的人機交互、可信賴的人機融合並最終實現可期待的人機共創」是人工智慧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和目標。智能技術發展的目的是更好地輔助人類而非取代人類。

談及競爭,雲從 科技 表示,從IBIS(集成生物識別平台)開始,公司一直致力於占據行業入口,通過可擴展、可復制的商業模式深耕行業,占據金融、安防、出行、商業入口,目前通過操作系統占據第二、三浪的入口,並且通過操作系統打造開放的第三方生態。因此,人機協同操作系統,擁有廣闊的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3月,國家相關會議就指出,「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析的智能經濟形態。」人和機器協同正成為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雲從 科技 作為搶先布局者,有望率先搶食到AI市場紅利。

F. 人工智慧屬於創業板嗎

人工智慧不屬於創業早羨板。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人工智慧是一種技術,不是一種公司,因此不能單獨作為一個上市板塊。在中國,人工智慧相關的公司可以選擇在創業啟陸板、科創板、主陸旁拍板等不同的上市板塊進行上市,具體選擇哪個板塊,取決於公司的實際情況、發展階段、業務模式等多種因素。

G. 35歲3百億身家,天才少年是如何攜人工智慧成為科創板首富的

上市兩個交易日,寒武紀就突破千億市值,創始人陳天石的個人財富也突破300億元,列百億富豪榜首位。

而他才剛35歲。

陳天石出生於1985年,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二十五歲就博士畢業,31歲研發出首款人工智慧晶元,在AI晶元研究領域已經有超10年經驗。

然而他進入人工智慧行業純屬偶然,陳天石原本學的是物理專業。但是本科期間他沉迷電子 游戲 ,一度到光學和原子物理課一節也沒上。

但天才就是天才,即便如此,他依舊能夠順利畢業。

考研時,擔心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陳天石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由此而進入了人工智慧領域,並完成了碩博連讀。

畢業後,有「龍芯之父」之稱的胡偉武向陳天石發出了邀請,讓其在龍芯團隊負責人工智慧部分。

2016年,陳天石創辦寒武紀。

2017年,華為使用寒武紀1A處理器,打造出全球第一款AI人工智慧手機晶元,麒麟970。寒武紀一舉成名。

2020年7月,寒武紀登陸科創板。

寒武紀是第一家從創新理念到原始產品做出最原始創新的中國集成電路晶元設計公司,這也是中國晶元領域的里程碑事件。

他的成功既有天賦的原因,也有機遇的成分,但是更加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他很少在外界露面,90%的時間都在悶頭幹活。

在以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相信35歲的陳天石帶領著4歲的寒武紀將會大有作為。

H. 科創板迎來AI晶元龍頭股「拓荒者」寒武紀搶跑千億藍海市場

7月20日,AI晶元明星企業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64.39元/股。至此,創立4年、68天過會的「AI晶元獨角獸」與投資者們在二級市場初次會面,A股市場迎來了AI晶元龍頭股。

寒武紀早已聲名在外:處在人工智慧這一「風口」,卻甚少在公眾面前主動展示自己,被視作低調的「實幹家」,但由於產品過硬,行業地位頗高,談及AI晶元必然要提及寒武紀,正如其名字是地質紀元上的開創意味,寒武紀是國內AI晶元的拓荒者。

於資本市場而言,寒武紀上市意味著科創板注冊制對於「優秀企業」的評判標准走向多元化,意味著創新物種開始在國內資本市場生根發芽。於寒武紀而言,上市不是目的,而是走向公眾的手段,有益於遠大目標的實現,從而吸引更多人才的加盟——毫無疑問,創新型企業走向星辰大海最重要的資本之一就是人才。

「我們有遠大的志向,但長跑才剛剛開始。」三年營收50倍增長,手握40億元現金,處於「新基建」機會窗口,正如其創始人陳天石所言,寒武紀站在遠大征程的起點,而未來是一片藍海。

投資者等來科創板AI晶元龍頭股

2016年3月,陳天石創辦寒武紀,2020年3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寒武紀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四年時間,硬 科技 明星企業通過注冊制走向公眾投資者。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寒武紀底蘊深厚,技術與產品性能高居全球領先水平。券商研報介紹,寒武紀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晶元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公司憑借領先的核心技術,較早實現了多項技術的產品化,專門設計的通用型智能晶元架構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寒武紀正處於快速發展期。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其營業收入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和4.44億元,2018年度和2019年度較前年增幅分別為1392.05%及279.35%,將2019年的營收與2017年作對比,寒武紀在3年間實現了55.6倍的營收增長。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此次公開發行4010萬股,占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10.02%,規模並不大。寒武紀募資了25.8億元,主要來自保薦機構跟投子公司和其他戰略投資者,後者包括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和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均為與寒武紀具有戰略合作關系或長期合作願景的大型企業及其下屬企業。

相較於中芯國際等 歷史 較長的晶元企業,寒武紀的成功上市開創了硬 科技 獨角獸企業在注冊制下成功上市的先河,攪動了一池春水。

長期以來,A股市場有著嚴格且固定的審核標准,這使得一些獨具創新型的 科技 企業無法登陸A股市場,轉求納斯達克等更加「寬容」的市場環境。而一些A股上市公司,盡管上市時盈利能力達標,但不乏上市後業績「變臉」,且後續發展乏力的例證,這並非投資者願意看到的場景。

璞玉並不以當下的盈利能力作為唯一標准,如何留住可能偉大的企業?設立科創板實行注冊製成為眾望所歸的轉折點。寒武紀雖然尚未盈利,但其主要產品性能在與國內外主要競爭對手ARM、英偉達、英特爾以及華為海思的對比中不分上下,部分指標甚至領先對手,展示出了強大的發展潛力。

長跑型選手「放長線釣大魚」

寒武紀本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新一代雲端訓練晶元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雲端推理晶元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邊緣端人工智慧晶元及系統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自成立以來,寒武紀快速實現了技術的產業化輸出,先後推出了用於終端場景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1M系列晶元、基於思元100和思元270晶元的雲端智能加速卡系列產品以及基於思元220晶元的邊緣智能加速卡。

2017年寒武紀將1A處理器IP授權華為海思使用,搭載在華為Mate10手機上,是全球首款AI手機晶元。思元系列產品也已應用於浪潮、聯想等多家伺服器廠商的產品中,思元270晶元獲得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 科技 成果獎。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紀已獲授權的境內外專利有65項,PCT專利申請120項。

在人工智慧晶元設計初創企業中,寒武紀是少數已實現產品成功流片且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這亦是其大手筆投入研發的成果。招股書顯示,寒武紀2017至2019年研發支出分別為0.3億元、2.4億元、5.43億元,研發投入營收佔比連續3年超過了100%,處於行業的較高水平。目前,寒武紀共有研發人員680名,占總員工的79.25%,碩士及以上的人員佔比超過60%。

對於晶元企業而言,如寒武紀一般巨額的研發投入並不罕見——不論是設計還是流片,晶元企業都需要大量資金,「燒錢」是晶元企業的共同屬性。按照普遍的流程,晶元研發不僅耗資巨大,耗時也較長,研究成品還需「Design in」,得到客戶的響應與支持,磨合後方可進入大規模出貨的營收創造階段。

硬 科技 企業與互聯網企業有著本質的不同,這首先體現在回收研發成本的周期上,不過更需要看到得是,晶元企業一旦研發成功,護城河便是難以輕易被超越的,因此回報也將如研發投入一樣,是巨量且長期的。

研發投入換取的「效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陳天石曾表示:「晶元這個賽道,比的就是出產品的速度,以及產品好不好用。」寒武紀進入賽道比較早,幸運地佔了先機,產品又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在研發效率上已經經過市場的驗證,成立四年,寒武紀每年都會推出和迭代新產品,相較於其他國外晶元設計公司與A股上市晶元設計公司以平均約每1-3年的迭代周期,寒武紀的研發能力表現突出。而相較於科創板企業的平均毛利率53.49%,寒武紀的綜合毛利率也高過平均值。

不過,通往偉大晶元公司的賽程很長,更加需要長跑型選手,投資者也需要建立「放長線釣大魚」的投資心態。寒武紀在招股書中坦言虧損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是晶元企業的正常生長進程,尤其AI晶元是人工智慧產業的引擎,也是技術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環節,為了在以後「釣到更大的魚」,寒武紀必須持續研發、快速迭代,而耐心的投資者將享受到最大的利益。

AI晶元領跑者「橫著長」的生態路徑

當部分初創企業靠著一顆晶元艱難維生時,寒武紀已經做出了一把晶元,這是「領跑者」的優勢積累。

寒武紀的業務大致分為四部分:智能計算集群、AI推理晶元、IP授權、AI訓練晶元。其中前三部分業務在2019年分別產生2.96億元、7888萬元和6877萬元收入,毛利率分別為58.23%、78.23%、99.77%。第四部分業務AI訓練晶元是技術的制高點,產品於2020年推出,預計2021年產生收入。

與華為的合作是寒武紀聲名鵲起的因素之一,這證實了寒武紀的產品可靠性,而華為選擇自研道路,也同時證明了AI晶元這一賽道的重要性。

研報顯示,2020年僅智能手機、AR/ VR、無人機等在內的消費電子市場AI智能晶元需求量預計就達到26.11億美元,而智能駕駛有望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IDC預測,雲端推理和訓練對應的智能晶元市場,預計將從2017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13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9.22%。ABI Research預計,邊緣智能晶元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7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3.93%。

對於寒武紀而言,與華為的友好競爭有益於長期發展。目前,寒武紀已不存在向單個客戶銷售比例超過公司銷售總額50%的情況。而從寒武紀的收入結構變化可見,其2017-2018年99%的收入來自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2019年新增雲端智能晶元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收入,業務走向多元化。

寒武紀定位於中立、獨立的晶元企業,走的是生態型發展路線,而今,經過四年發展,寒武紀「雲邊端」三條產品線已經完備,接下來仍將不斷迭代升級,未來,如英偉達等企業一樣,寒武紀將構建出獨有的生態,並延伸至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細分領域。

「雲邊端一體的作用就是讓開發者省力省心,讓我們自己也省力省心。雲邊端一體意味著,部署在不同場景的晶元在硬體層具有統一的指令集和架構,在軟體層具備統一的應用開發環境。這能減少公司和開發者研發不同種類晶元時的成本,是我們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天石介紹寒武紀的業務架構時表示。

人工智慧時代,新的巨頭正在成長,毋庸置疑,寒武紀是種子選手。超過40億元現金儲備以及25億元募集資金加持,寒武紀無疑是AI計算晶元初創企業中資金實力較雄厚之一,這是其鞏固優勢的基礎。面對征途,寒武紀手握成熟且性能領先的產品,以及生態的雛形,藍海就在前方,只待乘風破浪。 文/慧瑾

每日經濟新聞

閱讀全文

與科創板人工智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漲停之後還能賣出嗎 瀏覽:400
科創板北京君正 瀏覽:481
股指期貨炒 瀏覽:100
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上市公司一覽表 瀏覽:638
民生證券科創板知識測評的答案 瀏覽:44
3家企業過會創業板 瀏覽:479
炒股虧了2萬塊想不開 瀏覽:560
三隻松鼠能漲停幾天 瀏覽:908
方正證券科創板開戶題目 瀏覽:291
上市公司開董事會需要公告嘛 瀏覽:653
艾媒咨詢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844
多個股票證券戶如何申購新股 瀏覽:401
藍帆醫療科創板 瀏覽:181
大業股份一字漲停 瀏覽:202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比例 瀏覽:398
喜用神火不能炒股票嗎 瀏覽:796
新三板申報的實質性障礙 瀏覽:888
拉漲停資金越大越好 瀏覽:882
上市公司借款會不會影響凈利潤 瀏覽:236
為什麼炒股割韭菜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