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科創板第二股會否成為第二個海普

科創板第二股會否成為第二個海普

發布時間:2023-07-05 13:54:18

科技股調整很久了,後市科技股還會卷土重來,重新爆發嗎

現在是科技時代,科技是未來的主線,主線一定不會改變,所以科技股一定還會卷土重來,一定還會爆發的。

科技是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科技強了國家自然就強了,未來都會努力發展科技為主線。

當然科技股已經涉及太多企業了,就拿A股市場來分析,最起碼高達1000多家企業都屬於科技股,主要包含晶元概念股、5G概念股、半導體概念股、光刻機概念股、國產軟體概念股等等,這些概念股是就是A股市場熱門的科技股。

所以過去一年多時間科技股完全成為A股最具有賺錢效應的股票,未來一兩年這些科技股依舊還會成為主線,科技股不會這樣倒下的,大概率這波牛市都可以稱為科技牛,科技股依舊會成為股票市場的主線題材股。

總之在股票市場裡面再好再熱的題材都是有漲有跌的,漲漲跌跌是股票的自然規律,盡管科技股依舊還會成為未來股市的主線,並不代表科技股就不會下跌,同樣也會走波段性的走勢。

近期A股市場由於科技股漲幅太大了,近期一個多月時間科技股集體調整,但調整不改科技股的強勢,調整之後會強者歸來,科技股一定還會爆發,一定還會成為A股市場的主線。

㈡ 新股上市規則

新股上市第一天,除了不設漲跌幅限制外,其他一切正常。

創業板試點注冊制落地了,散戶未來何去何從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正式落地

2020年2月29日,《關於貫徹實施修訂後的證券法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穩步推進證券公開發行注冊制。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施行,為創業板注冊制試水掃清了制度障礙。2020年3月22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4月27日,創業板注冊制審議通過,即將正式實施。6月12日夜,證監會、深交所正式發布創業板注冊制相關規則。深交所6月15起開始受理申請。按照時間點,深交所審核期2個月,證監會注冊15個工作日!也就是說,最快不到3個月首批註冊制創業板公司就可以掛牌了。科創板從推出到落地只用了220天,創業板注冊制有科創板經驗做參照,估計時間將大大縮短,年內第一批註冊制創業板企業有可能上市。

第三:創業板注冊制之後,個股的分化會更加明顯。因為其他想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上市門檻降低了,排隊時間短了,上市流程簡化了。對於散戶來說,意味著未來投資難度會加大,需要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遠離概念炒作。這會使得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被邊緣化,所以散戶最好選擇行業里的龍頭公司進行投資。

㈣ 科創板大門敞開,吉利難逃「真香定律」

作者:程天琦、編輯:王瑞

核心觀點:

1、吉利搭上了回歸A股的改革順風車。

2、科創板能給具有科技潛力的企業提供更「觸手可及」的融資機會。

3、部分新勢力車企似乎遠未能「夠得著」科創板,但其上市前景並不悲觀。

4、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均已開始「搶灘」科創板。

2007年,和港股「新婚」不久的吉利汽車信誓旦旦許下誓言:不可能回歸A股!

如今,吉利也難逃「真香定律」,或將成為第一家回歸A股科創板的車企。

6月17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一石激起千層浪。

「吉利股價一定會被炒上天。」億歐科創主編常亮表示,A股股價一向比港股溢價更多,科創板股票一定可以賣得掉,且賣得很貴。

科創板成立於2018年11月5日,於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截至2020年6月23日,已有115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其中有20家汽車相關企業。

美國東部時間6月10日,特斯拉股價報收1025.05美元/股,以1900.15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市值第一車企,並一直保持至今。

特斯拉股價飆升的動力來自科技創新。

早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硬體使用的是英偉達晶元,但其不甘受制於別人,最終自研推出算力更強的晶元。同時,特斯拉的軟體功力日益增長,在最新發布的V10.2車機版本中,特斯拉已實現當下最全面的消費級自動駕駛。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相當於十幾個科技初創企業的結合體。」

以特斯拉為鑒,中國汽車業亦需要走上「軟硬」實力兼修的道路。科創板,為包括吉利在內的部分中國汽車企業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科創板對於企業科技創新的硬性條件規定,不僅推動傳統企業加速轉型,還促使新型科技企業強化創新能力。此外,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有利於其科技屬性和企業實力的認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同時,科創板能為具有科技潛力的企業提供更「觸手可及」的融資機會。

「打通境內A股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有利於進一步多元化融資方式、優化資本結構,有效提升公司資金實力,補充公司未來布局『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等戰略發展所需資金。」吉利方面表示。

誰夠得著「科創板」?

在吉利這樣的傳統車企之外,造車新勢力們心中也燃起了登陸科創板的小火苗。

「連續虧損16年的特斯拉依然能夠長期在美股融資,中國科創板對於盈利的要求也可以適當放寬,」常亮表示,「造車是一項回報周期極長的產業,若不能夠給造車新勢力提供很好的融資渠道,中國也不會有特斯拉般強大的車企。」

4月29日,蔚來中國獲合肥70億元的投資,不僅脫離了資金短缺的困境,還搖身一變為「地方國企」。這70億元並非那麼好掙,雙方在協議中明確指出:蔚來需在2025年前在中國二次上市。

「蔚來中國落地後將打開人民幣融資渠道。」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在此前的財報會議商也表示,從蔚來中國角度而言,其當然具備在中國資本市場IPO的可能性。

對於連年虧損的蔚來而言,上市門檻較低的科創板幾乎是唯一選擇。

截至美東時間6月22日收盤,蔚來市值為87.11億美元(約616.4億元人民幣),蔚來在市值方面已達到科創板上市門檻。同時,蔚來手頭不乏黑科技,其換電技術是技術力、創新力的最好體現。不過,蔚來的市場競爭力是否達標仍有待商榷。

2018年,蔚來銷量還能與特斯拉中國基本持平。但到了2019年,前者銷量僅為後者的一半。銷量停滯不前使其虧損進一步擴大。蔚來2019年凈虧損高達114.1億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蔚來資產負債率達到142.7%,已然資不抵債。

所幸,情況已有所好轉。2020年5月,蔚來交付新車3436輛,同比增長215.5%,打破了蔚來月度交付紀錄。目前已交付超過4萬台的蔚來,取得新勢力第一寶座。李斌表示,今年二季度蔚來有望實現首次季度盈利。

當然,蔚來並非唯一試圖登陸科創板的新勢力。

合眾、雲度、奇點、前途等造車新勢力此前也均表達過登陸科創板的意願。

分析人士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作為一個尚未盈利的群體,造車新勢力通過上市募資緩解量產的資金壓力,登陸美股或者科創板是造車新勢力難以迴避的抉擇。」

部分新勢力車企似乎遠未能「夠得著」科創板,但其上市前景並不悲觀。

「除了生物醫葯類,還沒有虧損的企業登陸過科創板。」常亮認為,虧損的造車新勢力若要登陸科創板,需要等待有關方面開辟「綠色通道」。

李哂時認為,整車企業的成長不僅需要企業團隊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巨大的資本助力,「數百億人民幣只是個起點」。他相信,二級市場將為整車企業的成長提供支撐。

除了主機廠,不少汽車零部件廠商也對科創板「躍躍欲試」。

3月13日,均勝電子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擬對旗下智能車聯業務運營主體寧波均勝普瑞智能車聯有限公司和PrehCarConnectGmbH重組後分拆上市。不出一個月,均勝電子子公司均普智能在3月31日確定IPO板塊為科創板。

3月31日,孚能科技成功過會,或將成為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6月1日,與豐田緊密合作的億華通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注冊稿),欲募資12億元,主要用於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基地建設等項目;6月2日,MEMS(微機電系統)感測器公司敏芯微確認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均已開始「搶灘」科創板。

中國車企准備好了嗎?

科創板既是美味的蘿卜,也是嚴酷的大棒。

對於還未上市的企業來說,科創板上市門檻較低。但上市意味著需要定期對外披露公司的主營業務、財務狀況等信息,並時刻接受外界監督,這並非一件易事。

蔚來有前車之鑒,其在紐交所募資數十億美元,但因為在財報中透露巨額虧損,其股價一度逼近1美元的退市紅線。

另外,「板」如其名,科創板上市最重要的條件是「科技創新」。

企業在上市前,如果其科創屬性不符合既定評價指標,但自認為短期內可以滿足,可以提交至科創板咨詢委判斷。其最終上市後,若沒能實現當初立下的「Flag」,則會面臨退市風險。

此外,開板初期市場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機制需要適應,不排除出現短期炒作、漲跌幅較大的情形。

「登陸科創板只是一個起點。」李哂時認為,一家企業優秀與否,更多取決於企業創始團隊和管理團隊的正確發心和更大的格局、在企業經營中的管理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在機會來臨時的把握能力以及應對風險的能力,「科創板更像火箭推進助力,企業發展最終要靠團隊的長跑能力。」

科創板大門敞開,中國車企真的准備好了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科創板虧損第一股年虧26億 核心技術依賴母公司

(原標題:科創板虧損第一股年虧26億背後:核心技術依賴母公司 與台積電相差3代)

晶元產業國產化迫在眉睫!

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519.3億,但其中自給率僅為15.35%。也就是說,85%——超過2000億元的晶元要依賴於進口。

事實上,我國在核心領域的晶元自給率更低。比如計算機系統、通用電子系統、通信裝備、存儲等設備中使用的晶元,國產晶元佔有率都幾乎為零。

但集成電路製造是砸錢的產業,要大力發展,除了國家的支持,更少不了資本市場的幫助。科創板的誕生的初衷,正是支持這些產業發展。

在昨天公布的首批9家企業中,就出現了集成電路製造領域的和艦晶元。招股書顯示,其最先進的產品是28nm的晶圓。

這也是9家企業中唯一一家虧損的企業。2018年和艦晶元虧損26億,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折舊。沒辦法,生產線投入大,但晶元更新迭代快,導致生產線折舊率高,這是行業屬性決定。一旦資產折舊完成,實現盈利並非難題。

和艦晶元大幅虧損的另一個原因是無形資產攤銷。招股書顯示,公司的核心技術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東聯華電子授權。賬面原值高達23.87億元無形資產,主要是技術授權費。技術授權費的攤銷,加大了和艦晶元的虧損金額。

與資產折舊不同,巨額無形資產反映出和艦晶元的核心技術能否進步只能取決於母公司聯電。目前來看,聯電已經放棄7nm晶圓的研發,加上台灣經濟部規定在大陸地區投資建廠的晶圓製程工藝需落後公司在台灣製程工藝的一代以上。和艦晶元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能在28nm晶圓的市場中爭奪。

一方面,這個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面隨著三星、台積電10nm晶圓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中芯國際的14nm晶圓也已進入了客戶驗證階段。28nm市場的熱度還能持續多久是個大問題。

對於即將登陸科創板的和艦晶元來說,前途依然充滿挑戰。

和艦晶元虧損26億真相:生產線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

集成電路製造有垂直整合製造(IDM )和晶圓代工(Foundry)兩種模式。

IDM指企業業務范圍涵蓋集成電路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及測試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模式,代表企業有英特爾、三星等;晶圓代工則只是承接其中一個製造環節,代表企業有中芯國際、台積電、聯華電子等。

登陸科創板的和艦晶元是聯華電子的子公司,同樣是一家晶圓代工廠

聯電成立於1980年,是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集團旗下有5家晶圓代工廠,包括聯電、聯誠、聯瑞、聯嘉以及合泰半導體,是全球第三大晶元代工廠商,市場佔有率在9%。

晶圓指的是矽片,可以理解為製造晶元的「地基」。「英寸」代表硅晶圓的直徑。晶圓尺寸半徑越大,每片晶圓上可製造的晶元數量就越多,意味著大批量生產成本的降低。目前,主流晶圓代工廠都在從8英寸向12英寸轉型。

晶圓的生產中,良品率很重要。當下12寸晶圓生產還在進行良品率的技術爬坡,成本居高不下,而8英寸晶圓已具備了成熟的特種工藝。

和艦晶元原本主要從事8英寸晶圓研發製造,良品率基本上能達到99%;2016年,和艦晶元設立公司子公司廈門聯芯,開始從事12 英寸晶圓研發製造業務。

2018年,和艦晶元實現36.94億元收入,虧損26億元。實際上,2016年、2017年,和艦晶元虧損額分別為11.49億元、12.66億元。

和艦晶元巨額虧損的原因之一,就是轉型造成的巨額固定資產折舊

對各晶圓代工廠商來說,競爭力由其製程工藝的水平決定。截至2018 年,具備28nm及以下先進製程技術的純晶圓代工廠僅剩台積電、格芯、和艦晶元母公司聯華電子、中芯國際、發行人、華力微六家,14/16nm以下廠商剩台積電、格芯、 聯華電子3家;目前能提供7nm製造服務的純晶圓代工廠商僅剩台積電。

掌握最先進的製程工藝,除了技術要過關,更要有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正常情況,一條28nm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的投資額約50億美元,20nm工藝生產線高達100億美元。

去年,聯華電子、格芯宣布停止10nm以下技術投資。 這背後,跟需要巨額資金投入以及能否產生的性價比

2016年,和艦晶元選擇在廈門設立子公司廈門聯芯用於生產28nm、40nm、90nm等製程的12英寸晶圓,總投資額高達到62億美元。但晶元又是一個更迭迅速的產品。

英特爾創始人摩爾在1965年提出,至多在10年內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會每兩年翻一番。後來,大家把這個周期縮短到18個月,即每18個月,集成電路的性能會翻一番,指每代製程工藝都要讓晶元上的晶體管數量翻一番。

你也可以理解為,性能不變的晶元,每18個月價錢會降一半。這也意味著到第5年的時候,晶元的價格只有5年前的十分之一,基本上不值錢了,需要換代。

對於晶圓製造廠來說,每次換代都需要購置新的製造設備。 理論上,生產線迭代很快,在會計處理上,需要折舊

巨額的生產線資產加上大比例的折舊,這就產生了巨大的折舊金額。和艦晶元的會計政策是6年折舊,也就是每年折舊16.67%。

2018年,和艦晶元折舊金額28億。截至2018年年底,和艦晶元生產設備凈值為126億元。

不過生產線使用期限在5年,只是存在於理論上。雖然晶元迭代很快,但實際應用場景中晶元更新速度並不會這么快,一條生產線的壽命也不只5年。

在折舊期限後,一般這些企業馬上會實現盈利。所以生產線折舊造成的虧損,只是會計上的虧損。 據說沒有一家晶圓廠能夠在頭5年在報表上實現盈利,台積電為此花了6年,和艦晶元母公司聯電花了9年

如果從現金流來看的話,實際上和艦晶元表現非常好。2016年—2018年,和艦晶元經營性現金凈流入分別為12.67億元、29.13億元以及32.06億元。

除了巨額資產折舊,和艦晶元虧損的原因還有無形資產攤銷,去年無形資產攤銷金額大約為4.77億元。

巨額無形資產攤銷背後:

核心技術依賴母公司,與台積電相差3代

和艦晶元巨額無形資產攤銷, 主要是給母公司付的「稅」費

根據招股書顯示,生產晶圓的核心技術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東聯華電子的技術授權。賬面原值高達23.87億元無形資產,主要是技術授權費。這部分費用分為5年均攤,正因如此,每年大概需要攤銷4.77億元。

雖然和艦晶元每年數億的研發投入, 和艦晶元的研發投入更多應用於具體行業產品的研發和本身製造工藝改良,而非實質性的技術突破

實際上,和艦晶元每年數億的研發投入也只夠用於技術改良。過去三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88億、2.91億和3.86億。反觀中芯國際,2016年、2017年其研發投入高達3.18億美元和4.2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1.3億和28億。

如此來看,和艦晶元的核心技術能否進步,只能取決於母公司聯電。但從目前來看, 和艦晶元的核心技術已經很難再進一步

根據聯電所述,公司未來還會投資研發14nm晶圓及改良版的12nm晶圓工藝。不過在更先進的7nm晶圓及未來的5nm晶圓等工藝上,聯電已經基本放棄。原因很簡單,聯電無法像台積電那樣持續大規模的投入研發。

再加上台灣經濟部的規定,在大陸地區投資建廠的晶圓製程工藝需落後公司在台灣製程工藝的一代以上。

這意味著, 如果聯電放棄對高端製程的沖擊,單憑和艦晶元很難取得更大突破,其製造工藝將在相當長時間內停留在28nm

對和艦晶元來說,只能競爭28nm的市場。

現階段28nm晶圓市場看上去前景依然不錯。隨著研發難度和生產工序的增加,IC製程演進的性價比提升趨於停滯,20nm和16/14nm製程的成本一度高於28nm。

這是摩爾定律運行60多年來首次遇到製程縮小但成本不降反升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28nm作為最具性價比的製程工藝也擁有較長生命周期。

在28nm製程,和艦晶元主要的競爭者有台積電、格芯、聯電、三星和中芯國際,以及剛剛宣布量產聯發科28nm晶元的華虹旗下的華力微電子。

雖然競爭對手不多,但28nm的競爭卻異常激烈。由於台積電技術突破最早,目前憑借較小的折舊壓力打低價戰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加上整個製程擴產相對激進,供大於求,給其它幾家廠商帶來很大的壓力。

價格競爭的背後是技術實力的沉澱問題 。要知道,能做先進製程了不代表技術實力就過關,其中還涉及到工藝成本、良品率等諸多問題。

以中芯國際為例,其製程工藝技術早早突破28nm,但始終沒有產生理想的收益。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28nm收入仍然只佔在中芯國際總收入中的8.6%。

從毛利率情況看,不想辦法突破更高的製程工藝,很難獲得超出同行業的利潤水平。

但如果一直停留28nm,對和艦晶元來說,這個市場的熱度還能持續多久是個大問題。目前三星、台積電10nm晶圓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中芯國際的14nm晶圓也已進入了客戶驗證階段。換句話說,和艦與台積電的差距至少在表面上是28nm對10nm,差距為三代。時代總是會進步的。

據IBS估算,2014年全球28nm晶圓需求量為291萬片,2018年將增至430萬片,預計2024年將緩減至351萬片。

即使和艦晶元成功上市,也掩飾不了聯電發展緩慢,日益沒落的大趨勢。相比於三星、英特爾、台積電、格芯, 聯電不僅營收規模小,增幅緩慢, 而且先進製程已經遠遠落後,短期內都沒有追趕的打算

而和中芯國際相比, 背後沒有海量資本作為靠山,在集成電路這個要依靠大量研發支出和資本支出的行業裡面,聯電處於不利的地位 。2017年年初,聯電傳出28nm技術團隊被上海華力微電子挖角的消息就是個例證。

早年間,和艦晶元還能依靠國產化率的紅利獲得可觀增長。但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晶圓廠落地,行業整體產能釋放速度將遠遠超過下游產業鏈需求增加速度,產能過剩將不可避免。

根據SEMI的數據統計,預估在2017年至2020年間,全球將有62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營運,其中中國大陸將有26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營運,佔新增晶圓廠的比重高達42%。

更要命的是,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可能也將面臨拐點。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宣布,2019年1月的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比2017年1月減少5.7%,減少至355億美元,創下了自2016年7月以後30個月的首次負增長。 核心原因是,儲存晶元價格的回歸,AI等增量市場又尚未形成真實的需求

核心技術停滯不前,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又面臨產能過剩。不說和艦晶元的處境危機四伏,至少往後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最高270億估值!

發行後市值或逼近中芯國際,值不值?

招股說明書顯示,本次發行不超過4億股,預計募集資金近30億。預計發行後,4億股佔比在11.1%。

這意味著,和艦晶元的估值最高能到270億。從目前科創板的熱度來看,270億並非沒有可能。

大家可能並不理解270億意味著什麼。這么說吧,截至本周五,中芯國際的市值在394.72億港幣,換算成人民幣337.88億。2017年中芯國際收入31.01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207.77億。而2018年和艦晶元的營業收入也僅有36.94億

不出意外, 和艦晶元的收入應該是中芯國際的六分之一,而市值卻到了80% 。這還不算上市後,股價上漲所帶來的市值增加。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美股,和艦晶元母公司聯電的市值也僅有308億。從2000年在紐交所上市,初期股價最高達11.73美元,到如今股價僅1.88美元。毫不誇張的說, 在相當長時間,聯電都是一家沒有給投資人帶來回報的公司

2017年,聯電營業收入1492.85億台幣,凈利潤卻只有66.79億台幣,凈利率僅4.5%,表現也完全不像一家高 科技 公司。

核心技術嚴重依賴的和艦晶元又將表現如何?

近幾年,隨著摩爾定律的極限在逐漸逼近,先進製程的發展速度在減慢,加上中國本土晶元設計產業蓬勃發展,帶來了物聯網等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的晶元產業迎來 歷史 機遇。

隨著科創板的推出,國家舉全國之力支持集成電路、生物醫療、人工智慧等重點行業,資金也不用發愁。

所以,讀懂君衷心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絕大部分的資源可以用到真正有核心技術的公司上。

當然,考慮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相對國外發達國家仍有相當差距,和艦晶元在國內仍然是比較優質的集成電路公司,和艦晶元的28nm晶圓甚至好於中芯國際的同類產品。

期待登陸科創板後的和艦晶元,獲得更好發展。將來有一天,期待公司不僅僅局限於28nm晶圓產品,不斷沖擊更高等級的晶圓,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作出貢獻。

只要咬著牙,把技術做出來,不愁沒有客戶和市場,中國集成電路製造產業也會迎來光明的前途。

本文源自讀懂新三板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㈥ 科創板小股東鎖定期一年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著重介紹了科創板在紅籌結構、同股不同權、員工持股數量等方面的突破性規定。

但實際上,為了保證募集資金能夠高效地用於培育好的科技公司,監管部門可謂煞費苦心。

其中之一直接體現在投資資金的「鎖定」上。

比如適用「閉環原則」的ESOP平台,需要承諾一個不能減持股份的時間段,即「鎖定期」。

「鎖定期」的長短直接影響股權的流動性。

那麼,ESOP的鎖定期是基於什麼?這一期,我們將詳細討論這種情況。

— 1 —

同一家公司,兩個不同的「鎖定期」?

作為首批上市公司之一,瑞創那威設立了煙台和記投資中心和煙台申遠投資中心兩個員工持股平台。

需要注意的是,「睿租慎擾創那威」的兩個員工持股平台均為有限合夥,適用於不同期限的鎖定期。

其中,睿創那威的實際控制人馬洪是煙台和記的有限合夥人,持股8.1%。

根據合夥協議,馬宏不能控制「煙台和記」,所以「煙台和記」只需要鎖定12個月。

同時,馬宏也是煙台申遠的有限合夥人,持股24.85%。但在報告期內,馬宏擔任煙台申源的普通合夥人。

起初,「睿創那威」的招股書中,「煙台申遠」也只承諾了12個月的鎖定期。

但由於馬宏曾擔任煙台申遠的普通合夥人,煙台申遠最終發布《承諾函》延長股份鎖定,股份需要鎖定36個月。

— 2 —

為什麼煙台申源持有的股份需要鎖定36個月?

要回答這個「為什麼」的問題,首先要了解不同鎖定期的規定。

根據科技創新板上市規定,鎖定期大於等於36個月,包括被實際控制人控制、被董或核心技術人員控制、適用「閉環原則」三種情況。

1.由實際控制人控制

在市場上,設立有限合夥企業作為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是創業公司最常用的形式。

這種情況下,員工通過持有持股平台的股份間接持有公司股權,實際控制人作為普通合夥人管理持股平台。

這時候創始人成為普通合夥人就可以掌握持股平台的控制權。

持股平台由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持股平台持有的上市前股份鎖定時間應與創始人直接持有的股份鎖定時間一樣長。

一般這個時間是36個月。

如果公司在上市前沒有盈利,這一時間將延長到公司盈利前的三個完整會計年度(即上市後的第四個12月31日)。

2.在利潤實現之前,由董事或核心技術人員控制。

與主板規則相比,科技創新板對董事或核心技術人員的鎖定期有不同的規定。

具體來說,上市時公司未盈利的,董事、監事弊旦、高級管理人員或者核心技術人員在公司盈利前的三個完整會計年度內(即第四個12月31日之後),不得減持其上市前股份。

此時,如果持股平台由上述人員控制,持股平台持有的公司股份必須鎖定相同時間,才能減持套現。

3.「閉環原則」適用於持股平台。

此外,如果對持股平台適用「閉環原則」,即使持股平台不受上述兩類人員控制,持股平台持有的公司股份也將被鎖定36個月。

關於「閉環原理」的詳細分析,可以參考我們上一篇文章:科技創新板:開市即暴漲。「更多的小夥伴」如何分享這個紅利?

煙台申源承諾36個月不減持的背景,其實是因為歷史上被實際控制人控制。

為什麼只有「煙台和記」

根據科技創新板規則,除上述情形外,上市前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東,自上市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減持。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持股平台持有的股份可以鎖定12個月。如果持有公司股份的持股平台希望僅鎖定12個月,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受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

2)即使由董或核心技術人員控制,公司上市時已盈利;

3)「閉環原理」不適用。

— 3 —

創業公司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鎖定期」?

一般來說,員工持股平台所持股份的「鎖定期」是無限期的,取決於是否由實際控制人、董事或核心技術人員控制,是否適用「閉環原則」,上市前是否盈利。

因此,公司在設立員工持股平台時可以未雨綢繆,控制上市後股權平台轉讓股份的流通。

特別是比如相關股權激孝告勵和股權轉讓安排要在公司申報前6個月完成,因為科技創新板申報前6個月,新增股東時,也就是「突然持股」,也必須鎖定36個月。

除了上述規定外,關於上市後股東減持的安排,科創板其實還有更詳細的規定。我們也建議公司上市前多了解一些。

本文是易到參與的「政策研究」系列之一。

本系列將涵蓋創業各階段常見的股權問題,以及因股權問題導致經營困難的公司。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能夠幫助創始人和團隊負責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准確掌握每個創業階段最有價值的股權知識。

相關問答:現在網下申購新股的鎖定期是多長?

鎖定期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大股東認購的非公開增發股票,鎖定期為發行之日起的36個月;二是戰略投資者認購的非公開增發股票,鎖定期為發行之日起的12個月。所謂戰略投資者是指法人機構或自然人。講及打新股,不少人肯定第一反應都是想到了前陣子的東鵬特飲,這上市不久便連續出現十多個漲停板,這么計算的話中一簽就有22萬,在打新界的備受青睞。打新股從表面看來是很賺錢,可你知道怎麼打嗎?中簽率怎麼去提高呢?那麼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打新股的事情。我們在開始講之前,先來看看這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這么好的福利一定不能錯過哦:速領!今日機構牛股名單新鮮出爐!一、新股申購什麼意思?需要什麼條件?1、什麼是新股申購?在企業實施上市計劃時,就會向廣大投資者發行一定數量的股票,其中部分股票會發售在證券賬戶上,能通過申購的方式買入,另外相比較上市第一天的價格,申購的價格往往要低得多,2、申購新股需要的條件:計劃參加新股申購需要在T-2日(T日為網上申購日)前20個交易日內,每日平均擁有市值至少1萬元以上的股票,才符合申購搖號的要求。以我想參與8月23日的新股申購為例,日期的開始從8月19日算,往前倒推20個交易日,也就是從7月22日開始算,自己的賬戶里股票市值要穩定在1萬元以上,才有得到配號的可能,所擁有的市值逐漸變高,可以得到配號的數量越多。只有當自己分到的配號恰好落在中簽區段內,對於中簽的那部分新股的申購才能進行。3、如何提高打新股的中簽幾率?從長時間來看,打新中簽和申購時間是沒有任何聯系的,如果要讓新股的中簽幾率變大,下面的幾個方案僅供參考:(1)提高申購額度:如果早期所擁有的股票市值越多,取得的配號數量也就越多,最後中簽的可能性也會隨之越高。(2)盡量開通所有申購許可權:如果你擁有一定大的資金量,均勻持倉也是一個方法,同時開通主板和科創板的申購許可權。這樣以後無論遇到什麼新股都能申購,這樣可以增加中簽的機會。(3)堅持打新:每一次打新股的機會也是萬萬不可錯失的,還是由於中新股的概率相對較小,因此還是需要堅持搖號的,要知道肯定有機會輪到自己的。二、新股中簽後要怎麼辦? 通常,如果新股中簽的情況下是會有相應的簡訊通知,在登錄交易軟體時,還會收到彈窗提醒。在新股中簽之日,我們確保不超過16:00賬戶里有足夠繳納新股的資金,不論資金來自銀行還是通過當天賣股票所得都可以。到了第二天,如果自己賬戶里看到成功繳款的新股余額,那麼此次打新成功。非常多的小夥伴想打新股然而老是錯失良機,總是錯過調倉時間。說明大家真的缺少一款發財必備神器--投資日歷,相關內容的獲取可以通過點擊下方鏈接: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三、新股上市會怎麼樣?假設各方面都不出任何意外的話,從申購日算起8~14個自然日內,新股就會上市。關於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首5日是不設置漲跌幅限制的,等到了第6個交易日開始,日漲跌幅就受到了限制,只有20%。而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的漲跌幅限制不得高於發行價的144%且不得低於發行價格的64%。發行價倘若是10塊錢/股,則當天最高價位只會是14.4元/股,最低也得在5.6元/股以上,根據我多年的跟蹤洞察,往往主板新股上市的第一天漲停,後期連板數量超過了5個,新股什麼時候賣比較好,那得根據個股的實際情況及市場行情來綜合判斷。倘若新股上市當天出現破發並且連續下跌,在上市當天就賣掉能有效的減少損失。源於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漲跌沒有被局限限制,因此為了避免股價回落,中簽的朋友在上市的第1天可以直接賣出。另有,倘若股票是持續連板的,當開板發生時,最優的做法就是立即賣出,防止損失,落袋為安。其實炒股最終還是要看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沒辦法判定一個公司到底是不是好公司或者分析不到位的人有很多,導致看錯股而虧損,現有款免費的診股神器,把股票代碼打進去,就能看出股票質量的好壞了:【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應答時間:2021-09-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相關問答:科創版中簽交錢後一般多久上市?為何?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從申購到上市一般都是1周的時間左右。

因為隨著市場的制度和審核越來越完善,目前新股申購的條件和程序也越來越簡單,有效。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科創板,還是主板或者中小創板,從公布中簽到上市基本都是只有1周左右的時間。

如果從申購當日算起,那麼可能需要2周不到的時間。

就好比最近的一隻科創板新股688126滬硅產業申購指南顯示:

申購的時間為2020年04-09,中簽繳款的日子為04-13,而上市的時間就是4月20日,其中算上雙休日,一共才11天的時間!!

所以,新股申購到上市基本都是在7~14天之內,除非中間有特長的節假日,才會特殊延長一個時間。

不過科創板目前還是一個上市前5個交易日無漲跌幅的情況,與主板不同,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理智對待。

我有一個朋友非常厲害,今年打中一簽科創板新股石頭科技!

發行價格為271.12元/股,每個中簽號碼只能認購500股,中簽一單要繳款13.56萬元。

上市首日一天內大賺10萬多元。真的是一個意外「大禮包」。

而我自己在2020年的4個月里,一共才中簽了5隻新股,加起來都沒有它一隻賺得多!!!

也許,這就叫做運氣吧!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點贊支持哦。

閱讀全文

與科創板第二股會否成為第二個海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漲停之後還能賣出嗎 瀏覽:400
科創板北京君正 瀏覽:481
股指期貨炒 瀏覽:100
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上市公司一覽表 瀏覽:638
民生證券科創板知識測評的答案 瀏覽:44
3家企業過會創業板 瀏覽:479
炒股虧了2萬塊想不開 瀏覽:560
三隻松鼠能漲停幾天 瀏覽:908
方正證券科創板開戶題目 瀏覽:291
上市公司開董事會需要公告嘛 瀏覽:653
艾媒咨詢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844
多個股票證券戶如何申購新股 瀏覽:401
藍帆醫療科創板 瀏覽:181
大業股份一字漲停 瀏覽:202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比例 瀏覽:398
喜用神火不能炒股票嗎 瀏覽:796
新三板申報的實質性障礙 瀏覽:888
拉漲停資金越大越好 瀏覽:882
上市公司借款會不會影響凈利潤 瀏覽:236
為什麼炒股割韭菜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