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千餘員工臨門補繳公積金,博力威謀登科創板,研發投入低於同行
浪潮湧動之下,廣東博力威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力威」)擬登陸科創板上市。雖然營收近年來持續增長,不過博力威卻面臨著市佔率持續下滑的窘境。
不僅如此,相比同行業規模更大的競爭者,博力威的研發投入也低於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而這或許意味著,博力威的市場佔有率或難有改觀。
研發投入低於同行平均水平
作為鋰電池製造大軍的一員,博力威主要生產輕型車用鋰電子電池,而這也是該公司擬募集資金投入最大的項目。
招股書顯示,此次沖刺科創板IPO,博力威擬募集資金4.4億元,其中將有3.16億元投入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建設項目,佔比超過70%。
不過,隨著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領域參與者的增多,博力威在此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持續下滑。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3.21%、12.36%和8.09%。
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也是博力威營收的主要來源。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19年,博力威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產品實現的營收分別為2.38億元、4.17億元以及4.41億元,佔比分別為35.44%、47.25%以及46.6%。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市場佔有率的持續下滑,博力威輕型車用鋰離子電池的營收增速放緩極為明顯。2018年,其同比增速高達74.83%;而在2019年,其同比增速驟降至5.82%,幾近停滯。
這一變化既與鋰離子電池市場競爭飽和有關,更與博力威自身的研發投入關系密切。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從349億美元增長至450億美元,不過增速卻從23%大幅下降至9%。
行業增速下滑的背後,市場份額向規模型頭部企業集中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LG、松下、和三星位居2019年全球鋰離子電池業務收入排名前三位;在國內,億緯鋰能和鵬輝能源分別排名第五和第七。
博力威則遠在青山外。博力威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該公司目前在鋰離子電芯領域的市場地位與上述企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在研發能力上,博力威與同行同樣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差距。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博力威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917.38萬元、3702.4萬元以及4566.14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02%、3.89%和4.45%,2020年上半年進一步下滑至3.8%。
三家可比上市公司同期的平均研發費用率則分別為4.9%、5.3%以及5.6%。2020年上半年則進一步上升至6.01%。
事實上,研發投入的不足,也讓博力威對外部采購頗為依賴。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博力威鋰電池電芯外部采購的比重均維持在70%以上。
外部采購比重居高不下,無疑對博力威的市場競爭力提出了考驗。這一點,在博力威經營現金流上體現得尤為顯眼。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博力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197.25萬元、-1446.12萬元和4743.04萬元,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低於凈利潤。
上述年間,博力威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3344.82萬元、6322.19萬元以及7007.42萬元,保持著穩定增長的局面。
凈利潤和經營現金凈流入的不匹配,無形之中制約著博力威的經營水平。
1200餘員工未繳公積金
成立於2010年的博力威已走過10個年頭。
10年間,實控人對博力威的控制有增無減。招股書顯示,博力威實際控制人為張志平、劉聰夫婦,兩人分別直接持有博力威26.5%和6.67%股份。
此外,張志平、劉聰夫婦還通過昆侖鼎天持有博力威56.33%股份,通過博廣聚力持有博力威5%股份,通過喬戈里控制博力威5%股份。綜合計算,張志平、劉聰夫婦可實際支配博力威的股份表決權比例高達99.5%。
不僅如此,張志平、劉聰兩人分別擔任博力威董事長和副董事長職務。
博力威也在招股書中直言,該公司股權集中度較高。如果實際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通過行使表決權或其他方式對公司發展戰略、生產經營決策、人事安排、關聯交易和利潤分配等重大事項施加不利影響,將有可能損害公司及公司其他股東的利益。
一股獨大的「夫妻店」,使得博力威員工權益保障或成空談。
招股書顯示,2017年和2018年,博力威員工總數分別為1172人和1418人,而在此期間,該公司有大量員工的五險一金處於未繳納狀態。
其中,2017年和2018年間,博力威包括社保、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的五險未繳納人數分別有500左右和600餘人。而在住房公積金中,未繳納的員工分別為1123人和1294人,占其2017年和2018年員工總數的95.82%和91.26%。
這無疑給博力威節省了一大筆費用。2017年和2018年,博力威的應付職工薪酬總額分別為1230.57萬元以及1392.67萬元,而在2019年則增長至2063.91萬元。
事實上,正是在籌謀科創板上市關鍵期的2019年,博力威開始「緊急」為員工補繳社保。招股書顯示,這一年,博力威未繳納社保、醫療、生育、失業四險的人數大幅下滑至100人,未繳納工傷險的員工也下降至86人。
與此同期,其未繳納公積金的 員工則 從1200以上驟然降至217人。
對於2017年和2018年大量員工未繳納五險一金的情況,博力威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大部分員工系自願放棄繳納。匪夷所思的地方在於,這些自願放棄繳納的人,為何又在2019年選擇繳納五險一金?
博力威「自願」的說法,能夠獲得市場的認同嗎?
② 微導納米值得申購嗎搜狐
不值得。
微導納米首發價格介於20-30元,發行市盈率大於100倍,上市板塊是科創板的個股共4隻,首日平均漲幅-4.2%,破發率75%,所以不值得申購。
江蘇微導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的高端設備製造商,專注於先進薄膜沉積和刻蝕裝備的開發、設計、生產和服務。
③ 微導科技和先導智能的區別
兄弟公司
微導納米前身江蘇微導納米裝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微導有限」)成立於2015年12月25日,成立時間相對較短。
根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目前,申報科創板上市的公司中,只有寒武紀的成立時間晚於微導納米,為2016年3月15日,但不同於寒武紀還處於虧損狀態,微導納米已在去年成功扭虧為盈。
數據顯示,微導納米2018年才開始實現銷售收入,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4191.06萬元、2.16億元,營收高速增長;2017年-2019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91.18萬元、-2919.29萬元和4141.41萬元,去年已經實現盈利。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創業板上市公司先導智能可以說是微導納米的「兄弟」公司,兩家公司並無直接股權持有關系,但實控人均有王燕清。先導智能2015年登陸創業板,實控人、法人代表、董事長為王燕清。
而微導有限由王燕清等人發起設立,在2018年10月以前,微導有限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為王燕清。目前微導納米的實控人為王燕清及其妻子倪亞蘭、兒子王磊組成的家族,王磊是微導納米法人代表、董事長。王磊還擔任先導智能董事職務。與此同時,微導納米5位高管中,4人來自於先導智能。
微導納米總經理胡彬從2018年7月開始在微導有限任職,但在2009年-2018年2月期間,其先後擔任先導智能機械工程師、機械研發部副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微導納米副董事長、首席技術官LI WEI MIN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就職於先導智能(實際未擔任職務);董事、副總經理LI XIANG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先導智能擔任工藝經理;財務負責人俞瀟瑩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就職於先導智能,任財務副經理。
此外,微導納米目前共6項發明專利,其中「一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製造工藝」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為微導納米和先導智能,由兩家公司共同所有。
④ 傑華特、微導納米、瑞奇智造等新股值得申購嗎
傑華特、微導納米、瑞奇智造等新股值得考慮申購的。12月14日,共有3隻新股開啟申購,分別為科創板的微導納米、傑華特和北交所的瑞奇智造。
微導納米IPO首發價為24.21元/股,發行市盈率為412.24倍,行業市盈率為34.48倍,共發行4544.55萬股,預計網上發行772.55萬股。公司專注於先進薄膜沉積裝備的開發、設計、生產和服務。
傑華特IPO首發價為38.26元/股,發行市盈率為125.60倍,行業市盈率為27.18倍,共發行5808萬股,預計網上發行952.5萬股。公司主要從事模擬集成電路的研發與銷售。
瑞奇智造IPO首發價為7.93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3.06倍,共發行2928萬股,預計網上發行2342.4萬股。公司的經營重點為高端壓力容器設計、製造、安裝,智能撬裝裝置成套技術,新能源、核電、環保等新興過程工業裝備。
⑤ AI獨角獸雲天勵飛沖刺科創板IPO的難點在哪|觀止研究院
AI Maker
「智能時代的塑造者」
2020年12月8日,AI獨角獸雲天勵飛在科創板提交IPO招股書將募資30億元。其中,8億元用於城市 AI 計算中樞及智慧應用研發項目,3億元用於面向場景的下一代 AI 技術研發項目,5億元用於基於神經網路處理器的視覺計算 AI 晶元項目,14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3個月過去了,雲天勵飛收到了問詢函。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注公司股東、 歷史 沿革、尚未盈利和累計未彌補虧損、子公司和分公司、人員、主要產品、行業特點、市場競爭狀況關聯方和、收入構成和客戶、毛利率、期間費用、未決訴訟、行政處罰等共計34個問題。
其中影響最大的則是公司高管離職,股東變更,長期虧損,營收增長不穩定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並不是雲天勵飛所獨有的,大部分AI企業都面臨這些問題,比如之前雲知聲、禾賽 科技 、依圖等多家企業的IPO申請被終止審核。
這些AI獨角獸們都在爭「AI第一股」,現實卻是面臨集體「淹沒」的危險。披露招股書的雲從、曠視、依圖、雲知聲都普遍虧損,更大的壓力在於,這些拿了很多融資的AI獨角獸,並不能在二級市場獲得匹配融資時的高估值。
於是這些企業在准備申請上市時,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明顯地暴露出來。
為什麼會這些AI企業現在會遭遇這樣的困境呢?
首先AI行業的產業鏈上來看,人工智慧行業的基礎層主要提供數據和算力支持,其中包括硬體設施、 系統平台和數據資源三個維度;技術層為感知和認知能力,包括演算法模型、基礎框架和通用技術;應用層即場景和產品,主要包括各類型的智能產品和應用平台。
同時,智能產品端及眾多物聯網化的終端和邊緣端設備是數據資源的重要來源,形成了對基礎層底層數據的持續補充,進而帶動技術層的演進和迭代,從而構成完整的閉環。
目前,國內的人工智慧企業集中於應用層,基礎層則較為薄弱。由於對技術和資金的要求較高,基礎層的底層技術由少數國際巨頭壟斷。而且目前AI應用的方向還比較局限,這時就會出現很多AI企業業務重合的現象,企業優勢不明顯,長此以往,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但除了這些外在的因素,企業的成長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1、 企業的生長周期
愛迪思在《企業生長周期》中提到, 企業就像人一樣,在企業的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進行抗爭和經歷風雨都是正常的事,在下一個階段發展時,企業也會面臨轉型問題。 在生命歷程中,企業要學會自己處理這些問題,要不然就會發展成阻礙企業發展的病症。
企業在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出現,都需要管理者去克服,每一次階段的跨越,也是一次熔爐的考驗,也是一次生命的重組,如果企業成功度過了這次熔爐,就可以順利跨入下一個階段,獲得新生。
根據愛迪思的企業生長周期理論,企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和死亡期。
企業的成長與老化,主要是通過靈活性和可控性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的。 企業年輕時充滿了靈活性,但控制力卻不一定強。企業老化時,關系變了:可控性增加了,但靈活性減少了。
這里的「年輕」說明企業做出變革調整相對容易,但由於控制水平低,行為一般無法預測,「老化」意味著企業對行為的控制力比較強,但缺乏靈活性,缺乏改革的意向。一個企業既有靈活性又有控制性,也就是說既不過於幼稚又非老態龍鍾時,這個企業就具備了年輕和成熟的優勢,表現得既具活力又有控制力,這個階段就稱之為盛年期,也是企業的最佳狀態。
盛年期的企業可以根據管理者的意願進行改革,也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未來方向。 管理的本質並不是創造一個根本沒有「問題」的壞境,而是引導企業進入盛年並永葆青春。
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生命周期的第一個階段是企業孕育期,這時企業還沒有誕生,僅僅是一種創業的構想,這時候強調的是創業的意圖和未來能否實現的可能性。創業者需要極度的熱情和自信,讓自己相信,也讓別人相信自己正在做的這件事可以成功,這時候的創業者是夢想家。
當企業真正誕生以後,有人承擔了風險,企業也從孕育期進入了嬰兒期。
這時候, 進入嬰兒期的企業需要資金的支撐才能得以生存 ,這時候創業者非常注重銷售額,鉚足了勁往前沖,只要看到機會的苗頭,就忍不住要抓住,生怕錯過難得的機遇,此時的重點是不顧一切地活著,同時也是打磨產品,接受市場驗證的好時機,但也是對夢想進行實驗的過程,這個過程極有可能會打破創業者的幻想,也許會撞得心血淋漓,甚至會讓創業者喪失信心。如果這個階段成功度過了,意味著產品通過了市場的檢驗,創業者的夢想可以繼續發光發熱。
企業完成了產品的市場實驗之後,接下來要 追求以市場份額和利潤衡量的銷售額 。此時的企業也進入了學步期。
此時的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看起來前途一片美好。創業者覺得自己能夠戰勝一切,開始出現自信心的膨脹,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可以干成,於是開展多條業務路線同時作戰,最後發現資源和精力不足以支撐過快的擴張,最後極有可能公司業務都陷入困境。出現問題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創業者能及時醒悟,確立企業發展的優先順序,先集中精力發展最重要的部分,並逐步規劃行政體系和工作程序,讓公司的發展變得更有效率,為企業進入下一個階段青春期做准備。
進入青春期的企業,創業者要開始逐步授權,規范工作程序,建立職能權責體系,把之前的 探索 經驗和成功模式制度化,這時候注重的是企業利潤和效率的雙重提高。青春期的制度化過程,為企業進入盛年期做准備。
但是這時,創始團隊內部也很有可能會發生因為理念的分歧而分手的局面,創始人開始綜合考慮利潤與成本比例的問題,不再像孕育期和嬰兒期一樣不顧一切地追求創新,但有些人依然痴迷於之前創造產品的激情,想延續孕育期和嬰兒期的狀態,因為不想妥協,最後選擇離開,尤其是創新型的技術人才。
成功走過青春期的階段後,企業進入了盛年期。這時候的企業既有制度化的體系,又沒有喪失創新精神,是企業發展的最佳狀態。基業長青的企業,都有長期保持盛年期的活力和控制力。
企業從孕育期走到盛年期,是創業者不斷斷挑戰自我,否定自我的過程。 企業每進入一個階段,對於創業者來說,就是一次熔爐的考驗,是脫胎換骨,獲得新生的過程。創業者在上一個階段獲得成功的人格特質,在現階段可能造成發展的阻礙,所以創業者在經歷熔爐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摒棄過去成功的自我,塑造新的自我的過程。
如今,市場上的AI企業,尤其是想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頻頻受阻,如雲知聲、禾賽 科技 、依圖等多家企業的IPO申請被終止審核。從它們的規模和特點來看,它們大都處於學步期到青春期的過渡階段,依然需要外部的支持,還沒辦法自我成長。
當前,科創板的審核變得更加嚴格,所以雲天勵飛要想成功上市,也面臨不小挑戰。這個挑戰不光是因為外部政策的變化,還包括企業自身成長面臨的困難。
2、 雲天勵飛的成長周期
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文章《AI初創浪淘沙,開啟A股上市路》里寫道,「陳寧將雲天勵飛的創業之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更多的是技術平台的研發、沉澱、打磨,從2014年到2016年,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夯實了底層的演算法平台、大數據平台,尤其是錘煉了晶元平台。」
「2017年到2019年期間,進入了產品落地、場景開發、市場拓展的階段,面向各類場景,雲天勵飛逐步豐富解決方案,落地了城市級的動態人像系統,面向公安的各個警種去開發各類的應用,還從警務拓展到智慧社區治理、園區管理、商業領域等場景。」
」一方面,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協助破獲案件,名噪一時,並且「深目」迅速在深圳大部分區域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0多個城市,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落地。另一方面,雲天勵飛的解決方案也從公共安全拓展到城市治理和新商業的領域。」
「2019年之後,雲天勵飛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即快速發展的階段,這時的雲天勵飛具備了快速開發城市級解決方案的能力,在2020年疫情期間快速開發了一套城市級的疫情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平台。 」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2014年到2016年的雲天勵飛,處在嬰兒期階段,是不斷挖掘市場需求,打磨產品,驗證產品的市場的階段。
2016年雲天勵飛研發的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開始落地深圳龍崗區,在警務場景中嶄露頭角。這意味著雲天勵飛已經度過嬰兒期,准備進入學步期。
此時的雲天勵飛,處在學步期階段,逐步從智慧安防到城市治理的拓展,這個階段是擴大市場份額的階段,也是營收增長迅速的階段。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雲天勵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5023.33萬元、1.33億元、2.3億元,可見營收增長速度之快。但是在2020年的1-9月,營收約2.7億元,營收增速放緩。
除此之外,雲天勵飛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5479.63萬元、1.99億元、5.1億元,而在2020年前9個月凈虧損為8.6億元, 合計虧損達16.256億元。
為了未來上市的計劃,學步期的雲天勵飛開始考慮轉型,逐步拓展業務范圍,從安防到城市管理,但拓展的同時也要綜合考量成本和利潤的比例,逐漸放棄過去只注重銷售額不計成本的工作模式,開始追求利潤,調整企業發展的方向,開始公司管理制度的規范化。
但是企業是靠著前面階段的模式才獲得此時的成就,現在卻要換成新的模式,這時企業內部會發生理念的分歧,甚至導致創業夥伴的離開。
雲天勵飛在這個階段確實也遭遇了創業夥伴的離開。
雲天勵飛曾在回復問詢函稱,田第鴻與陳寧均為雲天勵飛創始股東,兩人於2014年共同出資設立雲天有限,其中陳寧持股70%、田第鴻持股30%;隨著公司的發展,兩人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逐漸產生重大分歧,田第鴻決定於2018年9月停止在雲天勵飛處工作。
掌握核心技術人員的離開,對雲天勵飛的發展無疑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幸運的是,雲天勵飛找到王孝宇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王孝宇博士曾任NEC Labs首席研究員,也是前Snap資深科學家、Snap研究院創始人之一。他的加入,為雲天勵飛的技術實力增加了一份強有力的保障。
2019年之後,雲天勵飛逐步從學步期向青春期過渡。2020年,雲天勵飛開始著手准備科創板上市的申請,這也意味著雲天勵飛要開始往規范化管理方向發展。
此時的雲天勵飛開始注重公司成本和利潤比例的把控,建立權責分明的體系和管理制度,管理者要開始試著授權,逐步讓企業成為不再依賴一個人的力量或者外部力量,可以自我成長的組織,避免出現創始人或某個重要的高管離開,這個組織就無法正常運轉。
這時候,對於公司管理者來說,創新精神是必須要長期保障的,但是又不能只顧創新,要考慮公司的營收、利潤、成本以及公司的未來等問題,要多方兼顧。這本身對管理者也是一個挑戰,首先自己要意識到改變,再去推動企業內部改變,這是企業和管理者進步成長的一個必經過程。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此時雲天勵飛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不僅對於管理者陳寧來說,還是企業本身來說,都是一個改變和學習的好機會,也是一次難得的熔爐。最後他是否能熬過熔爐的考驗,我們誰也無法下定論,只好留待時間來驗證。
* 參考資料:
1、伊查克·愛迪思 《企業生命周期》中國 社會 科學出版社
2、沃倫·本尼斯 《極客與怪傑》機械工業出版社
3、新華網 《技術骨幹頻頻離職 科創板公司遭遇留人難題》
4、搜狐網 《未決訴訟、尚未盈利 雲天勵飛科創板IPO存「硬傷」 》
5、雷帝觸網《雲天勵飛遭問詢:為何二股東田第鴻退出 王孝宇年薪超千萬》
6、騰訊網《雲天勵飛持續虧損研發下滑 行情再差也要上市「補血」》
7、半導體行業觀察 《雲天勵飛:低調AI初創企業的步步為「贏」》
⑥ 本周次新股
上周(2月28日-3月6日),滬深兩市共有9家企業召開首次上會,其中8家通過,1家被否。據紅星資本局統計,截至2023年3月6日,滬深兩市已有59家企業成功過會,5家被否,另有1家被暫停表決。IPO通過率念州為90.77%,略低於2021年91.88%的通過率。2021年滬深兩市共有431家企業召開首次會議,其中396家通過,29家被否,6家被暫停表決(其中2家暫停後撤回材料)。
此外,上周北交所有1家公司成功過會,北交所成立以來,已有10家公司過會。
本周(3月7日-3月13日)滬深兩市將有8家公司首發,北交所首發1家;同時,滬深兩市將有12家企業認購,北交所將有1家企業認購。
(1)上周9家企業開會。
海生生物和彭飛生物需要進一步落實相關事項。
上周成功過會的9家企業中,滬深主板2家,科技創新板4家,科技創新板2家。招商證券和郭進證券分別捕獲了其中的兩只。
在滬深主板上市的江蘇華辰變壓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辰股份」)和深圳時代裝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裝飾」)兩家公司獲批。華晨股份方面,發審委會議主要說明公司報告期內限制類產品銷售收入佔比較高,通過業務洽談獲得的新訂單佔比較高,存在投標未投標的情況,是否存在經銷商為公司承擔費用的情況等。關於時代裝飾,發審委會議主要說明了公司資產負債率明顯高於同行業公司平均值的原因及合理性,房地產行業最新政策對公司經營環境及主要客戶的影響,是否存在勞務分包單位拖欠公司項目施工工人工資的情況。(時代裝飾IPO詳情請見鏈接:《時代裝飾時隔四年再闖關,反饋意見揭開「舊傷疤」》)
科創板首發上市的四家公司:宇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賽特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郭波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正生物」)均獲通過。其中,會後,海正生物需要進一步落實以下事項:結合863項目參與單位多,已於2016年完成及後續研發的情況;d投入較低,補充說明公司符合《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定規定》第六條第3項例外的依據,僅用2021年市場份額的增加說明進口替代的合理性。(海正生物IPO詳情請見鏈接:《海正生物對賭協議部分終止,但控股股東巨額回購警報未除》)
在創業板上市的三家公司中,彭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彭飛生物」)和深圳市威特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特歐」)僅有兩家獲得通過。會後,彭飛生物需進一步落實以下事項:進一步披露新冠肺炎疫情、檢驗試劑專項采購計劃等因素對發行人業務結構和經營業績的影響,並給予相應的風險提示(彭飛生物IPO詳情請見鏈接:《菲鵬生物體仔襪蔽外付薪偷稅千萬,核酸檢測推動業績增長或難持續》);我們需要進一步落實以下事項:從原材料價格傳導、行業競爭格局等方面,我們需要在招股書中披露主要產品毛利率持續下降的風險(我們的IPO詳情請參考鏈接:《4年被罰14次!唯特偶毛利率、研發費用率走下坡路》)。
此外,北交所延續「一周試行」的節奏。上周一家公司順利過會,南京燦能電氣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今年北交所第六家獲批的公司。
(2)上周有一家企業被否
星河股份的持續經營受到較大不利影響。
上周,深圳星河汽車
本周滬深兩市將有8家企業過會,其中主板2家,科技創新板5家,創業板1家。國泰君安本周「很忙」,是其中三家的保薦人(主承銷商)。
主板方面,浙江聯翔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翔股份」)和廣東洋山聯合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洋山精密」)分別沖上上交所和深交所。
聯翔股份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總資產為3.76億元,本次擬募集資金為5.2億元,遠高於公司總資產。聯翔股份表示,募集資金將投入年產350萬米無縫牆布建設等項目。若因未來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市場需求低於預期或公司市場開拓不能按時完成,則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新增產能存在一定的產能消化風險,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可能低於預期。(聯想IPO詳情請參考鏈接:《凈利連續下滑、曾在上會前夜被取消審核,興禾股份再次臨考》)
根據洋山精密招股書,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第一大客戶為美的集團,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7.06%、77.02%、76.90%和68.65%。證監會出具的反饋意見要求陽山精密披露是否與美的集團存在關聯關系,是否對其合作歷史、穩定性、連續性存在重大依賴;以及中山市潤興再生資源回收好仿有限公司、廣東恭城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就成為公司主要供應商的原因,是否存在關聯交易,關聯交易是否屬實等等。
本周創業板僅有一家企業上會,武漢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特科技」)經過三輪考試和詢價後參加考試。深交所試行
核中心最新出具的意見落實函中,要求聯特科技進一步說明員工持股平台合夥協議離職股份處置相關具體條款及實際執行情況,披露傭金代理及轉售代理具體業務模式、收入確認時點及依據,說明在晶元普遍缺貨漲價的情況下該公司光晶元價格穩定略有下滑的原因等問題。
此外,北交所本周也有一家企業上會,陝西天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為客戶提供遙感與測繪地理信息數據服務和空間信息系統開發使用集成服務,該公司從受理到上會僅用了5個多月時間。
(四)受理企業新增2家
微導納米再度闖關,面臨關聯交易質疑
上周,滬深兩市共有2家企業的上市申請獲得受理,分別是瞄準科創板的江蘇微導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導納米」)和瞄準創業板的浙江碩華生命科學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碩華生命」)。
公開資料顯示,微導納米此前兩次沖刺A股上市均無疾而終,此後更換了輔導機構,主承銷商現已改為浙商證券,擬募資金額也由上次的5億元增至10億元。該公司掌握原子層沉積(ALD)核心技術,但此前面臨關聯交易質疑,專利紛爭也可能成為其上市的「攔路虎」。
招股書顯示,碩華生命是一家提供生命科學實驗與檢測耗材的高新技術企業,保薦機構為民生證券。目前,該公司部分體外診斷類耗材和生物樣本庫類耗材可用於新冠病毒檢測,導致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短期內大幅增加,推動公司經營業績的增長。但隨著疫情發展,眾多耗材企業進入新冠病毒檢測市場,市場供給的增加,將導致公司新冠病毒檢測耗材的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風險。新冠病毒檢測耗材帶來的收入增長具有一定的偶發性,公司因新冠疫情帶來的業績增長可能無法持續。
(五)5家企業上周終止審核
商米科技科創屬性屢受質疑
上周,滬深兩市共有5家企業終止(撤回)首發申請,其中科創板1家,創業板4家。海通證券和國信證券分別「踩中」其中的2家。
創業板方面,除了因上會被否而終止審核的興禾股份外,廣東新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華達通氣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無錫金通高纖股份有限公司均系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深交所根據相關規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六)5家企業上周注冊生效
預計募集資金總額超40億元
注冊結果方面,上周共有5家企業首發注冊生效,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其中科創板3家,創業板2家。中金公司斬獲其中的2家。
科創板3家注冊生效企業分別為普源精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安達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拓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擬募資金額分別為7.5億元、11.7億元和10億元,預計募集資金總額近30億元。
創業板2家注冊生效企業分別為浙江聯盛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擬募資金額均為7.16億元,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約14億元。
(七)13隻新股本周申購
根據發行安排,本周,滬深兩市將有12隻新股申購,其中主板1隻、科創板6隻、創業板5隻;此外,北交所也有1隻新股申購。這13隻新股累計發行數量共計約為8.87億股,預計募資金額共計120.88億元。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我認為華為應該不會上市的,要上市的話除非華為真的需要錢,但是現在華為真的不差錢,你要知道上市的目的之一就是融資。而華為它已經相當於一家銀行的資金流通量。任正非在華為2017年市場工作大會提到:華為要走170個國家的賬,170多種貨幣,1萬億美金的流通量,差錯率比銀行低100倍。最關鍵的,在華為眼裡更有價值的,是儲備的大量知識產權、技術資產、人才團隊。這些,是比現金更有價值的財富。以華為一貫的危機意識,冬天來時,要有自己的棉襖,不是靠股市。
無人區,任正非說過,「因為我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為理想和目標而奮斗。守住「上甘嶺」是很難的,還有好多犧牲。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我們橫向發展,我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在去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稱:華為需要進入基礎理論研究,用基礎理論創新打破「無人區」的困惑。
⑦ 董秘避答!高德紅外的解禁尷尬
屢次拒絕正常采訪,事後卻於網路平台進行避重就輕的回應,高德紅外董秘玩的是哪出?即便如此,這些回應也無法改變公司2018年凈利潤摻水的事實,由此支撐的高估值也是風險滿滿。
本刊記者 許夢旖/文
《證券市場周刊》於4月19日(周五)晚間刊發了名為《高德紅外高增長幻象》的報道,這篇分析高德紅外(002414.SZ)經營狀況的稿件,引來了個人股東避重就輕的回應與對記者人身權利的侵犯;與此同時,高德紅外總經理公開表示,公司的媒體溝通渠道暢通。在記者向公司求證後,這篇網路文章隨即被刪除。
事實上,《證券市場周刊》記者依照正規采訪流程三次聯繫到了上市公司,但董秘均拒絕接受采訪,卻異常活躍於互動易,稱報道中有論據支撐的事實是「不實信息」。
對此,本刊認為,相關網路回應數處偷換概念。從其他收益、壞賬沖回、開發支出資本化等會計科目分析比較,高德紅外與同行的財務操作差異巨大,這是在大解禁壓力下進行的盈餘管理還是公司確能自圓其說?
偷換概念的回應
在《高德紅外高增長幻象》發出後非常短的時間內,新浪 財經 通過筆名為「流星」的記者發出了一篇名為《媒體曝高德紅外增長幻象 個人大股東怒懟對方不專業》的稿件。
隨後,《證券市場周刊》的相關稿件被從Wind資訊高德紅外的新聞公告中刪除。
這篇回應報道並未能提供任何新的新聞線索與獨立采訪,反而是對本刊報道的分析進行了選擇性地摘取,並將公司個人股東在網路平台上的回應進行了美化。
為保准確傳遞出雙方觀點,《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將原文引述高德紅外個人大股東回應,並對重點問題澄清其對本刊報道的回應。
首先,這位聲稱是公司個人大股東的網友在股吧內表示,「商譽,通常業績不達標,才會計提商譽減值,漢丹機電,實際是公司用1.87億現金和1172萬股公司股份收購的,並且綁定漢丹原管理層,人家25.6元真金白銀買的,持有3年了,漢丹一年將近1億利潤,公司太佔便宜了。」
這項回應完全是對原文的曲解。原文中對於上市公司收購漢丹機電的報道事實均出自高德紅外的法披公告,報道中亦肯定了漢丹機電給上市公司業績帶來的極高增長性。特引用《高德紅外高增長幻象》的原文內容以正視聽:「高德紅外2015年9月以自有資金4.87億元收購漢丹機電100%股權後,新增了傳統彈葯及信息化彈葯業務,此筆交易也形成了2.8億元的商譽。彼時,漢丹機電給出的業績承諾是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的累計凈利潤為2.16億元。收購完成後,高德紅外傳統彈葯及信息化彈葯業務的營業收入增長迅猛,2018年,實現營收4.39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18.8%,占總營收的40.5%。」
對於本刊提出的補貼占凈利潤比重較大的問題,這位未具名的大股東旋即在第二條回應中偷換了概念,「各種補貼1.02億,核高基當然有補貼。如果公司的研發沒有成果,或者技術不夠先進,政府會給你補貼,你拿個補貼試試?」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 歷史 補貼」與「2018年補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本刊報道明確表示,上市公司的 歷史 補貼均在2000萬元左右,但在2018年驟增到1.02億元,佔1.32億元凈利潤的比例為77.2%,對凈利潤貢獻巨大。
分項看,其他收益主要包含「有關國家政策享受稅收優惠」7192萬元、研發投入補貼1346萬元、工業強基配套資金等1010萬元等,其中稅收優惠2017年為零。從其他收益確認時間看,高德紅外在2018年第二季度、第四季度分別確認了5844萬元、4351萬元,相比於2017年5844萬元的凈利潤,其重要性顯而易見,但記者卻未查閱到相關公告。
凈利潤規模與高德紅外相當的睿創微納目前正沖刺科創板IPO,該公司2018年凈利潤為1.25億元,但其他收益只有1254萬元,占凈利潤的比重只有10%左右。
接著,個人股東代替公司董事長黃立做出了這樣的回答,「存貸雙高,危險,質押更危險,有沒有生活常識。房產抵押貸款,中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吧,存款也有吧,有更高的投資收益,為何要還貸款,傻呀,質押了不到持有股數20%的股份,何險之有,我們買股票還可以超過家庭資產的20%,不融資怎麼快速發展。」
那麼,難道融資了就能快速發展?事實上,高德紅外2010年IPO時募集到19.5億元資金,此後的2016年又進行了定向增發,募集了6.21億元,合計超過25億元。
但這些資金的使用效率如何?上市前的2009年,高德紅外的營業收入為3.53億元,凈利潤為1.38億元,上市之後只在2010年凈利潤達到了1.4億元,此後再也沒能創出新高,其中耗資4.87億元購買的漢單機電在2018年貢獻了8033萬元的凈利潤,此外尚剩餘2億元募集資金,目前來看,其他募集資金使用效率並不高。
另外,在本刊文章刊登後,董事長黃立繼續對股權進行了質押與解除質押的操作,但用途卻改為了「個人用途融資」,在報道發出之前,公告中用途一欄僅為「融資」,這位股東好像又一次揣摩錯了董事長的心思。
對於高德紅外的壞賬沖回操作,公司董秘與個人股東統一了口徑。個人股東聲稱,「110萬壞賬和21萬壞賬,公司2018年應收賬款89673萬,這兩個加起來131萬,不到萬分之十五,何險之有,前兩年的股票單向交易費率是千分之二,大家短線一樣活躍啊。」公司董秘同樣表示,「公司報表中110萬元對應的類別為單項金額雖不重大但單項計提壞賬准備的應收賬款,因此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本刊文章中從未提及過個人股東與董秘所說的「110萬壞賬」,報道原文為「報告期間,高德紅外確認的各種補貼為1.02億元,2017年同期為2785萬元,即便是扣非凈利潤,也是靠著-3153萬元的資產減值沖回獲得,而2017年同期則為6255萬元的計提,不考慮這一因素,扣非凈利潤基本沒什麼增長。這樣的故事如何支撐目前二級市場超過160億元的估值?」此外,高德紅外的行業對標公司大立 科技 (002214.SZ)在同期並未進行壞賬沖回處理,而高德紅外則依靠2017年過低的業績支撐了2018年的業績增長,公司的真實基本面遠不如表象那麼光鮮。
而且,個人大股東的長篇回應中遺漏了至關重要的一點,即高德紅外異常的研發投入資本化率。2014年,公司的研發投入資本化率為59.3%,資本化金額9772萬元,而當年的歸母凈利潤卻只有6795萬元!高德紅外靠著研發投入資本化美化了報表。但奇怪的是,在2014年年報中,高德紅外當年的研發投入金額不過6711萬元,何以在2014年年報中僅資本化金額就高達9772萬元?不過,公司2015年年報顯示研發投入為16483萬元。2017年,研發投入資本化率再一次解了高德紅外的「燃眉之急」,該年度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高達6390萬元,公司當年歸母凈利潤卻只有5844萬元。再到2018年,高德紅外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為6771萬元,資本化率達25.3%,同期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為1.32億元。
而大立 科技 歷年的研發投入資本化率都為零,同行的睿創微納也基本上是把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處理。高德紅外異於同行對研發投入進行了如此高的資本化,客觀上對業績有美化作用。
解禁下的壓力
高德紅外在2019年一季報中預告上半年凈利潤為1.23億-1.64億元,同比增加20%-60%。
實際情況有待半年報的披露,不過靚麗的半年報卻有利於相關方的解禁減持。
2016年9月,高德紅外的大股東關聯方及員工持股計劃分別斥資3億元和3288萬元參與定增,鎖定期為三年,到2019年9月底解禁,增發價格為25.60元/股,期間高德紅外僅進行了少量的送轉和分紅,5月9日高德紅外收於16.44元/股,參與方目前被套。
最後,該股東以個人身份避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釋放出不用擔責的所謂利好:「軍工,好多不方便披露,會有驚喜的。」可是,個人股東又如何知道這些利好?
真實情況是,高德紅外的估值高企。截至2019年5月9日收盤,高德紅外的市盈率高達百倍以上,而其所屬的申萬三級行業「其他電子III」平均市盈率僅4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