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又一家企業折戟科創板

又一家企業折戟科創板

發布時間:2023-04-24 19:44:33

⑴ 國內葯品注冊審批失敗的企業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仁會生物。在2020年2月14日科創板IPO獲受理,不久後遭到問詢。2021年2月4日的問詢記錄顯示,證監會要求仁會生物解釋銷售費用問題、是否存在虛增營業收入、研發費用問題、商業賄賂、股權代持等。仁會生物的上市失敗並非個例,據新京報梳理,2019年至今,已有19家醫葯製造業、醫葯研究及試驗企業折戟科創板IPO,大部分為主動終止。

⑵ IPO告敗不死心 AI企業傳神語聯再闖科創板

在AI企業競速上市的火熱背景下,老成員傳神語聯網網路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神語聯」)又來了。5月19日晚間,據上交所官網披露消息顯示,人工智慧語言服務商傳神語聯科創板IPO獲受理。不過,在闖關IPO的關鍵節點,傳神語聯的業績卻並不給力,2020年凈利出現近六年來首虧。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也並非傳神語聯首次闖關科創板,2019年公司曾沖擊A股市場,但在2020年9月撤單。如今,時隔逾8個月,傳神語聯重整旗鼓,再度擠進AI企業競速上市陣營。但與前次IPO相比,傳神語聯的「胃口」也已變大,要多募1.5億元。

二度沖擊科創板

前次IPO折戟之後,傳神語聯再度向科創板發起沖擊。

據了解,傳神語聯是一家人工智慧語言服務商,基於自主研發的語聯網平台通過大型用戶解決方案、開放API接入平台和中小企業及個人語言服務三種模式為全球用戶提供包括筆譯、口譯、影視文化譯制、翻譯技術和解決方案等多種形式的人工智慧語言服務。

按照主營業務收入結構來看,筆譯為傳神語聯貢獻了近半營收。2018-2020年,筆譯產生營收分別約為1.89億元、1.77億元、1.2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2%、46.96%、43.16%;影視文化譯制、翻譯技術和解決方案則分別貢獻兩成左右營收;口譯貢獻營收則在2020年出現驟降,2018-2020年,口譯產生營收分別約為8879.15萬元、7594.09萬元、3667.92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5.02%、20.18%、13.14%。

需要指出的是,傳神語聯曾有過一段IPO折戟的經歷,公司曾在2019年申報IPO,欲沖擊科創板,但在2020年9月11日撤單。如今,伴隨著傳神語聯再度IPO,AI企業競速上市的隊伍也在擴容。

經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目前AI企業競速上市的跑道上還有雲從 科技 、依圖 科技 、雲天勵飛、曠視 科技 等多家企業,其中雲天勵飛、曠視 科技 IPO正在正常推進,雲從 科技 、依圖 科技 IPO則處於中止狀態,雲從 科技 IPO中止是由於財報更新,依圖 科技 則是由於其他事項。

北京 科技 大學副教授岳獻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工智慧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迭代快,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難度高。「資本一直都是行業的催化劑,當行業技術成熟時,資本會通過投資帶動行業技術快速滲透,AI行業也不例外,目前AI領域的一些技術已處在成熟期,資本會更多選擇通過投資帶動行業技術發展、創新和商業模式復制。」岳獻芳如是說。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亦表示,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已經從一級市場融資擴大到二級市場,通過資本加持,頭部效應會更加明顯。

2020年虧損4191.29萬元

在闖關IPO的關鍵節點,傳神語聯2020年的凈利卻出現了虧損,這也是公司自2015年以來首虧。

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傳神語聯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55億元、3.76億元、2.79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576.59萬元、2538.5萬元、-4191.29萬元;對應實現扣非後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526.23萬元、2014.51萬元、-5314.36萬元。

據Wind數據,2015-2017年,傳神語聯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473.04萬元、2115.06萬元、2908.36萬元,也均處於盈利狀態,這也意味著傳神語聯2020年虧損系近六年來首虧。

對於公司2020年凈利虧損的原因,傳神語聯也給出了解釋。傳神語聯表示,公司主要經營地位於武漢、北京,上述區域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復工復產晚於全國其他省市,公司總部所在地武漢4月份起陸續復工,直至6月份經營基本回歸正常,受此影響,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4323.71萬元,降幅達到29.13%;此外,隨著海外新冠疫情大范圍蔓延,導致公司口譯業務收入和毛利分別較上年減少3926.17萬元和2810.64萬元,降幅分別達到51.7%和104.92%。

另外,傳神語聯表示,2020年公司繼續保持了高強度的研發投入,當年研發支出5118.96萬元,較上一年僅下降10.6%,遠低於收入降幅;2020年公司客戶回款進度不及預期,導致應收賬款壞賬准備計提金額明顯上升,由此產生信用減值損失1962.3萬元。

數據顯示,2018-2020年,傳神語聯累計研發投入合計1.58億元,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5.66%。

募資額增加1.5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與前次IPO相比,傳神語聯募資額增加1.5億元。

招股書顯示,此次科創板IPO,傳神語聯擬募資5.13億元,分別投向語聯網人機共譯產能交付矩陣建設項目、音視頻多語自動化輸出平台建設項目、總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擬分別投入募資額1.56億元、8805.84萬元、1.2億元、1.5億元。

記者對照傳神語聯前次IPO招股書,彼時公司擬募資3.63億元。前後兩次IPO,傳神語聯募投項目相差不大,前次IPO沒有補充流動資金這一項。

對於此次新增補充流動資金募投項目,傳神語聯給出了三點原因,稱經營規模的擴大需要大量流動資金支持;此外,為保障公司核心技術的競爭優勢,加快推進關鍵技術和先進演算法迭代升級,實現主營業務的良好增長,公司需要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並持續吸引高端人才,需要保障充足的流動資金以應對未來技術研發的資金需求;另外,2018-2020年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3.06億元、3.5億元及3.3億元,較大數額的應收賬款對公司日常的運營資金需求形成了一定壓力,由此對流動資金存在較大需求。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傳神語聯方面進行采訪,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

⑶ 科創板虧損第一股年虧26億 核心技術依賴母公司

(原標題:科創板虧損第一股年虧26億背後:核心技術依賴母公司 與台積電相差3代)

晶元產業國產化迫在眉睫!

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519.3億,但其中自給率僅為15.35%。也就是說,85%——超過2000億元的晶元要依賴於進口。

事實上,我國在核心領域的晶元自給率更低。比如計算機系統、通用電子系統、通信裝備、存儲等設備中使用的晶元,國產晶元佔有率都幾乎為零。

但集成電路製造是砸錢的產業,要大力發展,除了國家的支持,更少不了資本市場的幫助。科創板的誕生的初衷,正是支持這些產業發展。

在昨天公布的首批9家企業中,就出現了集成電路製造領域的和艦晶元。招股書顯示,其最先進的產品是28nm的晶圓。

這也是9家企業中唯一一家虧損的企業。2018年和艦晶元虧損26億,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折舊。沒辦法,生產線投入大,但晶元更新迭代快,導致生產線折舊率高,這是行業屬性決定。一旦資產折舊完成,實現盈利並非難題。

和艦晶元大幅虧損的另一個原因是無形資產攤銷。招股書顯示,公司的核心技術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東聯華電子授權。賬面原值高達23.87億元無形資產,主要是技術授權費。技術授權費的攤銷,加大了和艦晶元的虧損金額。

與資產折舊不同,巨額無形資產反映出和艦晶元的核心技術能否進步只能取決於母公司聯電。目前來看,聯電已經放棄7nm晶圓的研發,加上台灣經濟部規定在大陸地區投資建廠的晶圓製程工藝需落後公司在台灣製程工藝的一代以上。和艦晶元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能在28nm晶圓的市場中爭奪。

一方面,這個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面隨著三星、台積電10nm晶圓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中芯國際的14nm晶圓也已進入了客戶驗證階段。28nm市場的熱度還能持續多久是個大問題。

對於即將登陸科創板的和艦晶元來說,前途依然充滿挑戰。

和艦晶元虧損26億真相:生產線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

集成電路製造有垂直整合製造(IDM )和晶圓代工(Foundry)兩種模式。

IDM指企業業務范圍涵蓋集成電路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及測試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模式,代表企業有英特爾、三星等;晶圓代工則只是承接其中一個製造環節,代表企業有中芯國際、台積電、聯華電子等。

登陸科創板的和艦晶元是聯華電子的子公司,同樣是一家晶圓代工廠

聯電成立於1980年,是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集團旗下有5家晶圓代工廠,包括聯電、聯誠、聯瑞、聯嘉以及合泰半導體,是全球第三大晶元代工廠商,市場佔有率在9%。

晶圓指的是矽片,可以理解為製造晶元的「地基」。「英寸」代表硅晶圓的直徑。晶圓尺寸半徑越大,每片晶圓上可製造的晶元數量就越多,意味著大批量生產成本的降低。目前,主流晶圓代工廠都在從8英寸向12英寸轉型。

晶圓的生產中,良品率很重要。當下12寸晶圓生產還在進行良品率的技術爬坡,成本居高不下,而8英寸晶圓已具備了成熟的特種工藝。

和艦晶元原本主要從事8英寸晶圓研發製造,良品率基本上能達到99%;2016年,和艦晶元設立公司子公司廈門聯芯,開始從事12 英寸晶圓研發製造業務。

2018年,和艦晶元實現36.94億元收入,虧損26億元。實際上,2016年、2017年,和艦晶元虧損額分別為11.49億元、12.66億元。

和艦晶元巨額虧損的原因之一,就是轉型造成的巨額固定資產折舊

對各晶圓代工廠商來說,競爭力由其製程工藝的水平決定。截至2018 年,具備28nm及以下先進製程技術的純晶圓代工廠僅剩台積電、格芯、和艦晶元母公司聯華電子、中芯國際、發行人、華力微六家,14/16nm以下廠商剩台積電、格芯、 聯華電子3家;目前能提供7nm製造服務的純晶圓代工廠商僅剩台積電。

掌握最先進的製程工藝,除了技術要過關,更要有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正常情況,一條28nm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的投資額約50億美元,20nm工藝生產線高達100億美元。

去年,聯華電子、格芯宣布停止10nm以下技術投資。 這背後,跟需要巨額資金投入以及能否產生的性價比

2016年,和艦晶元選擇在廈門設立子公司廈門聯芯用於生產28nm、40nm、90nm等製程的12英寸晶圓,總投資額高達到62億美元。但晶元又是一個更迭迅速的產品。

英特爾創始人摩爾在1965年提出,至多在10年內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會每兩年翻一番。後來,大家把這個周期縮短到18個月,即每18個月,集成電路的性能會翻一番,指每代製程工藝都要讓晶元上的晶體管數量翻一番。

你也可以理解為,性能不變的晶元,每18個月價錢會降一半。這也意味著到第5年的時候,晶元的價格只有5年前的十分之一,基本上不值錢了,需要換代。

對於晶圓製造廠來說,每次換代都需要購置新的製造設備。 理論上,生產線迭代很快,在會計處理上,需要折舊

巨額的生產線資產加上大比例的折舊,這就產生了巨大的折舊金額。和艦晶元的會計政策是6年折舊,也就是每年折舊16.67%。

2018年,和艦晶元折舊金額28億。截至2018年年底,和艦晶元生產設備凈值為126億元。

不過生產線使用期限在5年,只是存在於理論上。雖然晶元迭代很快,但實際應用場景中晶元更新速度並不會這么快,一條生產線的壽命也不只5年。

在折舊期限後,一般這些企業馬上會實現盈利。所以生產線折舊造成的虧損,只是會計上的虧損。 據說沒有一家晶圓廠能夠在頭5年在報表上實現盈利,台積電為此花了6年,和艦晶元母公司聯電花了9年

如果從現金流來看的話,實際上和艦晶元表現非常好。2016年—2018年,和艦晶元經營性現金凈流入分別為12.67億元、29.13億元以及32.06億元。

除了巨額資產折舊,和艦晶元虧損的原因還有無形資產攤銷,去年無形資產攤銷金額大約為4.77億元。

巨額無形資產攤銷背後:

核心技術依賴母公司,與台積電相差3代

和艦晶元巨額無形資產攤銷, 主要是給母公司付的「稅」費

根據招股書顯示,生產晶圓的核心技術全部需要取得控股股東聯華電子的技術授權。賬面原值高達23.87億元無形資產,主要是技術授權費。這部分費用分為5年均攤,正因如此,每年大概需要攤銷4.77億元。

雖然和艦晶元每年數億的研發投入, 和艦晶元的研發投入更多應用於具體行業產品的研發和本身製造工藝改良,而非實質性的技術突破

實際上,和艦晶元每年數億的研發投入也只夠用於技術改良。過去三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88億、2.91億和3.86億。反觀中芯國際,2016年、2017年其研發投入高達3.18億美元和4.2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1.3億和28億。

如此來看,和艦晶元的核心技術能否進步,只能取決於母公司聯電。但從目前來看, 和艦晶元的核心技術已經很難再進一步

根據聯電所述,公司未來還會投資研發14nm晶圓及改良版的12nm晶圓工藝。不過在更先進的7nm晶圓及未來的5nm晶圓等工藝上,聯電已經基本放棄。原因很簡單,聯電無法像台積電那樣持續大規模的投入研發。

再加上台灣經濟部的規定,在大陸地區投資建廠的晶圓製程工藝需落後公司在台灣製程工藝的一代以上。

這意味著, 如果聯電放棄對高端製程的沖擊,單憑和艦晶元很難取得更大突破,其製造工藝將在相當長時間內停留在28nm

對和艦晶元來說,只能競爭28nm的市場。

現階段28nm晶圓市場看上去前景依然不錯。隨著研發難度和生產工序的增加,IC製程演進的性價比提升趨於停滯,20nm和16/14nm製程的成本一度高於28nm。

這是摩爾定律運行60多年來首次遇到製程縮小但成本不降反升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28nm作為最具性價比的製程工藝也擁有較長生命周期。

在28nm製程,和艦晶元主要的競爭者有台積電、格芯、聯電、三星和中芯國際,以及剛剛宣布量產聯發科28nm晶元的華虹旗下的華力微電子。

雖然競爭對手不多,但28nm的競爭卻異常激烈。由於台積電技術突破最早,目前憑借較小的折舊壓力打低價戰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加上整個製程擴產相對激進,供大於求,給其它幾家廠商帶來很大的壓力。

價格競爭的背後是技術實力的沉澱問題 。要知道,能做先進製程了不代表技術實力就過關,其中還涉及到工藝成本、良品率等諸多問題。

以中芯國際為例,其製程工藝技術早早突破28nm,但始終沒有產生理想的收益。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28nm收入仍然只佔在中芯國際總收入中的8.6%。

從毛利率情況看,不想辦法突破更高的製程工藝,很難獲得超出同行業的利潤水平。

但如果一直停留28nm,對和艦晶元來說,這個市場的熱度還能持續多久是個大問題。目前三星、台積電10nm晶圓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中芯國際的14nm晶圓也已進入了客戶驗證階段。換句話說,和艦與台積電的差距至少在表面上是28nm對10nm,差距為三代。時代總是會進步的。

據IBS估算,2014年全球28nm晶圓需求量為291萬片,2018年將增至430萬片,預計2024年將緩減至351萬片。

即使和艦晶元成功上市,也掩飾不了聯電發展緩慢,日益沒落的大趨勢。相比於三星、英特爾、台積電、格芯, 聯電不僅營收規模小,增幅緩慢, 而且先進製程已經遠遠落後,短期內都沒有追趕的打算

而和中芯國際相比, 背後沒有海量資本作為靠山,在集成電路這個要依靠大量研發支出和資本支出的行業裡面,聯電處於不利的地位 。2017年年初,聯電傳出28nm技術團隊被上海華力微電子挖角的消息就是個例證。

早年間,和艦晶元還能依靠國產化率的紅利獲得可觀增長。但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晶圓廠落地,行業整體產能釋放速度將遠遠超過下游產業鏈需求增加速度,產能過剩將不可避免。

根據SEMI的數據統計,預估在2017年至2020年間,全球將有62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營運,其中中國大陸將有26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營運,佔新增晶圓廠的比重高達42%。

更要命的是,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可能也將面臨拐點。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宣布,2019年1月的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比2017年1月減少5.7%,減少至355億美元,創下了自2016年7月以後30個月的首次負增長。 核心原因是,儲存晶元價格的回歸,AI等增量市場又尚未形成真實的需求

核心技術停滯不前,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又面臨產能過剩。不說和艦晶元的處境危機四伏,至少往後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最高270億估值!

發行後市值或逼近中芯國際,值不值?

招股說明書顯示,本次發行不超過4億股,預計募集資金近30億。預計發行後,4億股佔比在11.1%。

這意味著,和艦晶元的估值最高能到270億。從目前科創板的熱度來看,270億並非沒有可能。

大家可能並不理解270億意味著什麼。這么說吧,截至本周五,中芯國際的市值在394.72億港幣,換算成人民幣337.88億。2017年中芯國際收入31.01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207.77億。而2018年和艦晶元的營業收入也僅有36.94億

不出意外, 和艦晶元的收入應該是中芯國際的六分之一,而市值卻到了80% 。這還不算上市後,股價上漲所帶來的市值增加。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美股,和艦晶元母公司聯電的市值也僅有308億。從2000年在紐交所上市,初期股價最高達11.73美元,到如今股價僅1.88美元。毫不誇張的說, 在相當長時間,聯電都是一家沒有給投資人帶來回報的公司

2017年,聯電營業收入1492.85億台幣,凈利潤卻只有66.79億台幣,凈利率僅4.5%,表現也完全不像一家高 科技 公司。

核心技術嚴重依賴的和艦晶元又將表現如何?

近幾年,隨著摩爾定律的極限在逐漸逼近,先進製程的發展速度在減慢,加上中國本土晶元設計產業蓬勃發展,帶來了物聯網等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的晶元產業迎來 歷史 機遇。

隨著科創板的推出,國家舉全國之力支持集成電路、生物醫療、人工智慧等重點行業,資金也不用發愁。

所以,讀懂君衷心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絕大部分的資源可以用到真正有核心技術的公司上。

當然,考慮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相對國外發達國家仍有相當差距,和艦晶元在國內仍然是比較優質的集成電路公司,和艦晶元的28nm晶圓甚至好於中芯國際的同類產品。

期待登陸科創板後的和艦晶元,獲得更好發展。將來有一天,期待公司不僅僅局限於28nm晶圓產品,不斷沖擊更高等級的晶圓,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作出貢獻。

只要咬著牙,把技術做出來,不愁沒有客戶和市場,中國集成電路製造產業也會迎來光明的前途。

本文源自讀懂新三板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⑷ 聯想集團科創板IPO審核終止,背後原因是什麼

截至目前,聯想集團尚未披露撤回的原因。
補充資料:
1、聯想集團上市審核被終止,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科創板審核嚴格的基調未變。審核趨嚴一方面與保證上市公司質量有關,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高層有意引導企業發展高科技產業。
2、對於聯想集團快速撤回上市申請,外界普遍認為,與該公司與科創板的定位不完全相符關系很大。
3、截至目前,聯想集團尚未披露撤回的原因。事實上,聯想集團9月30日發起申請,10月8日撤回,中間只有一個工作日。但值得一提的是,10月4日,聯想集團還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的規則,在港股市場發布了擬在科創板上市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這說明撤回科創板上市的決定至少是在10月4日後作出的。

(4)又一家企業折戟科創板擴展閱讀:
一、科創板上市標准
聯想突然終止上市,大多數人能想到的原因就是聯想暫不符合科創板板上市條件。那麼科創板上市條件有哪些呢?
今年4月,證監會修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其中提到支持和鼓勵科創板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中,同時符合下列 4 項指標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
1、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 5%以上(軟體企業10%),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 6000 萬元以上;
2、研發人員占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 10%;
3、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軟體企業可豁免但研發佔比需10%)
4、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 20%,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 3 億元(適用第5套標準的豁免)。
根據招股書,聯想集團選擇的正是上述「科創屬性評價標准

一」作為上市標准。
5、近年來,科創板不斷提高上市門檻,防止「上市圈錢」的悲劇出現。
對於終止上市的原因,聯想集團目前尚未作出回應,但招股書顯示出不少端倪。從聯想的財務數據發現,盡管公司的營收、凈利潤增長等數據不斷增長,但關繫到財務穩定的負債率卻是異常的高,同時作為選擇科創板上市的科技企業,其投入研發也出現低於科創屬性標準的現象,不少業內人士也發出上市「圈錢」的質疑。

二、負債率超過90%,募資100億為「圈錢」?
1、招股書顯示,聯想集團的核心業務包括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和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兩大板塊,主要產品包括個人電腦、移動設備、數據中心設備及相關解決方案。
2、2020/21財年(2020年4月1 日至 2021 年3月31 日)、2019/20財年(2019 年4月1日至 2020年3月31日 )、2018/19財年(2018 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分別實現營收4116億元、3526億元、3425億元;同期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77.7億元、46.3億元、38.3億元。
1、從營收和凈利潤來看,聯想集團的賬面數據是搶眼,畢竟在PC時代,聯想可是曾經的「國貨擔當」。但細看資產負債率,卻是令人大失所望。從2018年開始,聯想的資產負債率一路上升,到2020/21財年達到90.5%。

⑸ 一周內兩家公司折戟科創板 專家稱企業要先練內功別趕時間

日前,北京國科環宇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科創板試點注冊制以來,首單因科創板上市委不同意發行上市申請而終止審核的公司。在此之前,證監會剛剛否決了恆安嘉新的科創板注冊申請。

上交所表示,終止國科環宇發行上市審核,是根據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和審核問詢回復中披露的察雀情況,對發行人的業務獨立性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性等事項作出審慎判斷後形成的決定。

而在國科環宇之前,恆安嘉新的科創板注冊申請剛剛被證監會否決。業界認為,這兩家公司接連被手沒慎否決,向市場釋放了非常明確的信號,即注冊制不是不要審核,而是將審核權下放到交易所,讓交易所承擔起審核的功能。

同時,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下,發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擬上市公司對於信息披露具有誠信義務及法律責任,應充分披露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需的信息,確保信息披露真實畢敬、准確、完整。

⑹ 「女性」概念不香了美柚三次沖刺IPO夢碎

文丨BT 財經 AWM

6月24日,深交所終止了廈門美柚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終止原因系美柚主動撤回,疑似擬尋求海外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美柚第三次沖刺IPO「告吹」,此前美柚曾奔赴海外、科創板,上市計劃都折戟沉沙。背靠阿里,又深受資本追捧,美柚何至於此?

美柚成立於2013年,是專為女性生活服務的平台,以女性經期管理為切入點,開發並運營圍繞女性生活的移動應用產品,包括美柚、柚子街、柚寶寶、羊毛省錢、返還網等APP。

美柚的運營模式很清晰,一方面是商品推廣,通過美柚、柚寶寶APP對接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賺取中間費用;另一方面,通過羊毛省錢和返還網進行返利導購纖嘩為用戶提供返利,但向商家收取費用。在這種看似完美的閉環下其實暴露出很多問題。

據悉,美柚的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億多用戶,且95%都是女性,大多數在35歲以下,主要分布在江浙滬等一線城市。

公開信息顯示,從成立至今,美柚至少進行了8輪融資 ,投資人包括險峰長青、經緯中國、真格基金、好未來等在內的明星機構,合計融資規模達數十億元。可見,美柚挺受資本歡迎,其創始人陳方毅還是福建省第一位入選《財富》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

阿里巴巴雖沒參與投資,但一直是美柚的第一大客戶,2017-2020年上半年,美柚來自阿里巴巴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1.39%、36.77%、38.48%和37.63%。

生意不愁做,融資金額不少,成立剛三年時美柚就急於上市。 2016年,美柚先是赴美上市,但考慮到公司業務和用戶都在中國,且美柚已實現盈利,有機會闖一下A股,便放棄了赴美IPO。

於是,在2019年美柚與華泰聯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意欲前岩基往科創板上市。而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大多具有高 科技 屬性,如醫療器械、生物制葯等,美柚研發的是APP,與高 科技 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遭到市場質疑最終折戟。

2020年7月,美柚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又打算在創業板上市,其IPO獲受理後,還一度成為國內首家採用表決權差異安排的創業板注冊制首發公司。

在2020年11月,美柚卻取消設置特別表決權的安排,並變更了適用的上市標准。按照計劃,美柚擬募集18.7億元的資金,分別用於技術研發平台升級、信息推廣等。然而,2021年6月21日,美柚又將奔赴創業板的上市申請文件撤回,終止創業板上市審核。

在美柚急於上市的背後,是用戶增長停滯,推廣費用高企不下的困境,美柚急需用錢。

其實從數據來看,美柚的過去幾年的經營並不算差。財務數據顯示,2017-2019年,美柚的營收從4.23億元,增長到6.17億元,毛利毀棗行率也算不錯,在70%-80%,且在2016年實現盈利,近三年的凈利潤都超過1億元。

有媒體認為, 從資產負債率上看,美柚的問題也不大 ,具體為,2017-2020H1,其資產負債率不斷下滑,分別為21.39%、13.55%、10.87%、6.42%。

實際上,美柚面臨的困境並不小。 首先,美柚作為以運營終端為主要業務的輕資產企業,資產負債率低很正常。因為沒有過多固定資產,從銀行等傳統渠道融資並不容易,即便能夠獲得融資,融資利率也不會低。對於美柚這種成長性的公司,股權融資是最常見的方法,這也還是為何其資產負債率不斷下滑的原因。

不過,從其融資歷程來看,雖然成立前五年比較受資本歡迎,但美柚的最後一次融資停留在2018年。也就是說,近三年資本對美柚的態度很冷淡,因此美柚不得不加快上市步伐。

美柚的危機從2017年就開始了,用戶數雖在增加,月活用戶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2017年,艾瑞曾發布報告顯示,美柚的月活為3000萬。2020年美柚的招股書顯示其月活只有3193萬,三年間,月活用戶只增長300多萬。

因為月活用戶增長乏力,美柚的業績也受到影響。 2017-2019年,美柚電商收入幾乎沒有增長,分別為2.39億元、1.56億元和2.44億元。其2019年的凈利潤同比下滑16%。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美柚電商服務收入絕大部分來自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媽媽的傭金收入,2017-2019年,電商收入來自阿里媽媽的佔比分別為95.41%、95.29%、89.08%。

這顯然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美柚也在招股書中強調,若電商平台調整收益分成或技術服務費收費標准,將可能對公司帶來較大不利影響。也就是說, 美柚對阿里巴巴有高度依賴症。

除此之外,美柚還有許多強大的對手,如大姨媽,大姨媽自建了整個電商體系,包括供貨商環節、中間商控制、物流議價、倉儲等等,有較高的護城河。

反觀美柚、多次上市未果後,沒有融資渠道,美柚的商業故事該如何講下去目前尚不明朗。

⑺ 京東科技被傳赴港上市:折戟科創板之後 如何再啟航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張洋洋)訊, 折戟科創板IPO之後,京東 科技 或將改道港交所。

1月24日晚間,有消息稱,京東 科技 計劃於2022年在港IPO,募資10億至20億美元。

據悉,京東 科技 正在與美國銀行、中信證券和海通國際合作推動上市事宜,京東 科技 可能會在上市前進行一輪上市前融資。

對此,《科創板日報》記者向京東方面求證,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同日,證監會公布了京東 科技 《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進度,目前已進入接收材料階段。

折戟科創板

京東 科技 融合了原京東數科及雲與AI兩大技術業務板塊,現已成為整個京東集團對外提供技術服務的核心輸出平台。

京東數科上一輪沖刺資本市場起點定格於2020年9月。彼時,上交所依法受理了京東數科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並按照規定進行了審核。

2020年10月16日,當時的京東數科回復了上交所首輪問詢,但此後便不再有新的進展。

直至2021年4月2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京東數科科創板審核狀態變為變為終止。彼時,京東數科稱,此次撤回科創板IPO申請是基於公司自身發展戰略考慮。

在這期間,中國金融 科技 行業經歷了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商業環境驟變,京東數科亦進行了架構重組。

2020年12月,京東數科換帥,原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李婭雲接任京東數字 科技 CEO,向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匯報。原CEO陳生強被任命為京東數字 科技 副董事長及京東集團幕僚長。同月,京東智能雲業務並入京東數科。

2021年1月11日,京東集團宣布將雲與AI業務與京東數科整合後,正式成立京東 科技 子集團,京東數科CEO李婭雲出任京東 科技 子集團CEO。

2021年3月31日晚,京東再次宣布將京東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業務分拆給京東數科,總價值為157億人民幣。完成交易後,京東在京東數科的股權增加到約42%。

強 科技 ,弱金融

根據京東數科此前的招股書數據,金融機構以及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各占近一半,其中,京東金條和京東白條分合計帶來的營收占總收入比重不斷提高,從2017年的26.38%增長到2020年上半年的42.9%。

在京東數科撤回科創板IPO這一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這家以金融產品為支撐的行業獨角獸,正在弱化其金融底色,突出 科技 屬性。

並入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業務之後,京東方面稱,整合後的京東 科技 集團實現 科技 板塊的一體化協同,致力於為企業、金融機構、政府等各類客戶提供全價值鏈的技術性產品與解決方案。

這與公司2020年9月向上交所提交科創板IPO申請時相比,重組後的業務給公司業務范圍和服務模式均帶來較大變化。目前,打開京東 科技 網站,主頁為清一色的技術解決方案輸出,用意顯然。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數科此前IPO目標估值高達2000億元。如果港股上市傳聞為真,京東 科技 相較京東數科的估值有所縮水。

「但拆除掉金融業務後,僅靠 科技 輸出,利潤不高且成長空間有限,京東 科技 未來以何種業務模式包裝上市仍有待解決。」上述人士表示。

⑻ 聯想支付手環是誰代工的

聯想支付手環是由富士康集團代工的。富士康是一家致力於電子產品領域的跨國企業,是眾多知名品牌,如蘋果、戴爾、華為等叢顫的產品代工廠商之一,其製造的產品在市場上備受歡迎。聯想支付手環採用的是與富士康密切合敗滲作並共同研發的Wearpai智能穿戴平台,並於2018年推出。此外,聯想支付手環還內置了NFC晶元,支持短距離通信和移動支付,具有運動監測、健康管理、消費察鄭脊支付等多種功能,是一款功能全面、便捷實用的支付手環產品。

⑼ 500億獨角獸無人接盤,70歲劉姝威呼救,又一創業天團吹不下去了

這是一個被資本吹起來,又講不下去的故事。



最近,作者看到了一篇關於柔宇 科技 的文章。

發文者是劉姝威,對,就是那個前幾天,作者寫過「71歲王石拉著70歲劉姝威、58歲張朝陽,殺回資本江湖」的劉姝威。

她不僅干過萬科獨董,現在還是柔宇 科技 的獨董。劉姝威說,「希望資本救救柔宇 科技 」。

柔宇 科技 是誰?這里分兩部分介紹,先說公司。

柔宇 科技 總部位於深圳,業務取於名字,一家彩色柔性顯示屏製造商,自稱「全球柔性行業領航者」。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時,柔宇 科技 團隊超過2000人,研發人員佔比60%以上,且擁有一個非常牛的創業天團,核心成員自斯坦福、清北等全球頂級名校。

再說說創始人,柔宇 科技 的老大叫劉自鴻。這個人在創業圈了不得。

他是一名業內公認的「天才」:17歲獲江西省撫州理科高考狀元,拿下全國數理化奧賽物理一等獎、化學一等獎,21歲獲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23歲獲碩士學位,26歲獲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並在美國IBM幹了3年顧問級工程師及研究科學家。

總之是個特別特別牛的人,我們在 財經 行業工作的人,很多都聽過柔宇 科技 與劉自鴻的大名。而在資本眼中,柔宇 科技 更是他們手中的心肝寶貝。

成立10年間,該公司拿到了近100億元融資,獲IDG資本、深創投、中信資本、基石資本、松禾資本等國內「頂流」VC/PE投資,投後估值高達500億元。

幾年前,一位VC投資人心有不甘的跟作者聊過,「因為,估值輪番上漲,他們手中的彈葯不夠,進而錯失了柔宇 科技 ,心如刀絞。」

這就有點意思了,這么牛的團隊、牛的公司怎麼就讓劉姝威站出來發文,「來拯救呢?」通過搜羅資料,作者發現,柔宇 科技 面臨資金困境、拖欠工資,且沒有人願意繼續接盤了。

此處就可以理解為何劉姝威要站出來,她畢竟是柔宇 科技 的獨董,肯定要為自己人說話。

那麼,「全球人才大本營」的柔宇 科技 是如何走到今天這步的?

難道又是一個,被資本吹起來,講不下去的故事?



關於柔宇 科技 ,他的成立背景及經過作者就不想多說了,此處省略一萬字。這種故事經歷根本就無法倒推,一旦一家企業陷入麻煩,前面那些故事經歷就可能是在吹牛。

我們就直接從柔宇 科技 的主要問題切入,柔宇 科技 為什麼無人接盤了?

一個企業不管你故事講的多誘人,多麼花里胡哨,吸引了多少資本,最終也逃不過一個「利字」,資本要賺錢,尤其是VC/PE,他們的錢也是募集來的,需要通過資本升值退出獲利。

一般VC/PE有兩種比較直白的方式:一是,通過投資、造夢提升估值,等待下一個接盤俠;二,把所投資的企業弄到IPO,讓二級市場的股民當接盤俠,尋求最大資本價值變現。

那麼一個企業的估值是靠什麼支撐的?

先看是不是處在熱門風口,熱不熱門關繫到了投資定價,就像我們看到為何新能源 汽車 動不動就一個千億市值獨角獸?實在太熱了。

再看企業是否具備核心技術,有技術壁壘的企業更容易拿到好的價格。最後就是產品是否被市場歡迎、能釋放多少產能、佔領多少市場份額,能賺走多少錢。

當然,能賺走多少錢,其實並不重要。VC/PE對企業的估值,不太考慮賺錢,只要你熱門、有技術、市佔率,就會給你一個好估值。至於賺錢問題,可以弄到IPO之後,再說了。

柔宇 科技 就是這樣被估到500億元的超級獨角獸,但故事就停留在了500億元。

首先,市佔率是一句空話。柔宇 科技 號稱「全球柔性行業領航者」,商業模式分為2B(企業客戶)與2C(消費者),作者主要說2C,因為2B是一個很玄的業務。每個人都可以說我們跟全球500強誰誰誰合作,你能看到合作了多少家,很難看到合作了多少貨。

2C就很好理解了,賣出多少,在當今各大電商平台比較好找到數據。但是你根本無法想像,柔宇 科技 彩色柔性顯示屏對應的相關電子消費產品的銷量,簡直到了令人無語的地步。

作者找到了一個比較直觀的數據,在京東自營店上,三星折疊屏手機銷量為20000+,小米折疊屏手機銷量為10000+,柔宇 科技 的折疊屏手機銷量僅有2000+。2000+的銷量,還有50多條差評。終端電子消費產品賣不出去,質量不過關。

柔性屏賣得怎麼樣呢?同樣不盡如人意。據其2020年科創板招股書顯示,2019年,公司柔性屏產量為31.4萬片,銷量卻只有5.27萬片,也就是說還有26萬片放在倉庫里。

就這樣的成績,竟然還吹自己是「全球柔性行業領航者」?



其次,IPO屢屢碰壁。相關資料顯示,從2020年到現在,柔宇 科技 至少尋求過三次IPO,屢屢碰壁,裡面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500億元估值太高了。

這個估值與經營能力完全不匹配,如果讓柔宇 科技 上市,就變成了一場「擊鼓傳花」的 游戲 。

關鍵這家公司的問題太多了,試想,一個2000人的團隊,60%以上的技術人員,幾乎來自全球名校,創始人也是個大牛,他們的產品卻完全與之不匹配,可謂天壤之別。

這完全不合乎常理,且彩色柔性屏並不能算得上是一個超級艱難的技術。公司養了那麼龐大的團隊,就搞出個「雞肋」玩意,除了拿投資人的錢去燒之外,幾乎沒什麼價值創造的能力。

由於IPO不順利,VC/PE也不願意繼續投資了,「擊鼓傳花」傳不下去,苦果只能柔宇 科技 團隊、員工自己吞。最近一年,柔宇 科技 屢屢被傳出資金鏈緊張、拖欠工資的新聞。

直到獨董劉姝威發話,要號召大家「拯救柔宇 科技 」。拿什麼拯救呢?再掏出一個500億元來?一個發展10年的公司,融了這么多錢,搞到現在,搞成了一個笑話。

柔宇 科技 的情況,連作者前面寫的「寶沃 汽車 破產」都不如,人家寶沃 汽車 至少還在上個世紀真的靠實力成就過一番事業。柔宇 科技 這10年給市場帶來了什麼?

帶來了一個被資本吹起,又講不下去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又一家企業折戟科創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蘇大力神鋁業新三板 瀏覽:372
漲停扎堆但多有瑕疵 瀏覽:583
上市公司活性染料 瀏覽:565
香港怎麼買美股 瀏覽:834
新三板公司股東大會律師見證 瀏覽:167
溫州有上市公司 瀏覽:976
新三板廣告植入公司 瀏覽:242
新三板轉板的要求 瀏覽:972
新三板調查 瀏覽:928
廣西國資委控股上市公司 瀏覽:771
永恆光伏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636
股票漲停之後還能賣出嗎 瀏覽:400
科創板北京君正 瀏覽:481
股指期貨炒 瀏覽:100
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上市公司一覽表 瀏覽:638
民生證券科創板知識測評的答案 瀏覽:44
3家企業過會創業板 瀏覽:479
炒股虧了2萬塊想不開 瀏覽:560
三隻松鼠能漲停幾天 瀏覽:908
方正證券科創板開戶題目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