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四方偉業科創板上市市值在120

四方偉業科創板上市市值在120

發布時間:2023-04-13 07:59:11

A. 逾30家公司沖刺科創板 行業龍頭比拼硬實力

不少公司對登陸科創板躍躍欲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傳音控股、晶晨半導體、優刻得、泰坦 科技 等30多家公司宣布沖刺科創板,其中9家是新三板公司。業內人士指出,企業的 科技 創新能力是科創板關注的核心,首批登陸科創板企業一定是優中選優,細分領域行業龍頭公司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多家公司完成上市輔導

細數這30多家公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已進入上市輔導或輔導完成的公司。其中,傳音控股、睿創微納、特寶生物、申聯生物完成上市輔導。利元亨、天奈 科技 則是民生證券首批上報申報材料的公司。此外,啟明醫療、聚辰半導體、新光光電等公司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另一類是公布計劃申請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如泰坦 科技 、久日新材、賽特斯、江蘇北人等。其中,有部分公司通過母公司在滬深交易所互動平台、集團官網等透露其沖刺科創板的計劃。18日,東富龍(300171)在互動平台上表示,參股子公司伯豪生物有意向申報科創板。天眼查顯示,東富龍為伯豪生物第一大股東,持有其34.02%股份。

行業分布上,上述企業大部分屬於科創板重點支持的6大新興戰略性行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葯和高端裝備領域企業數量較多。其中有晶晨半導體、聚辰半導體、集創北方、華潤微電子等6家半導體公司,啟明醫療、申聯生物、復旦張江、賽諾醫療等6家生物醫葯公司。

在擬申報科創板公司中,有不少硬 科技 公司和行業龍頭公司。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華潤微電子2017年以94.9億元銷售額排名國內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第三;傳音控股出口量居中國手機企業第一,2017年營收超200億元,是手機行業的「隱形冠軍」。

新三板公司扎堆申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擬申報科創板的公司中,新三板公司占據眾多席位,包括江蘇北人、金達萊、賽特斯、大力電工等9家公司。

15日公告沖刺科創板的先臨三維是新三板市場知名度較高的高 科技 明星公司,為高端製造、精準醫療等領域用戶提供「3D數字化—智能設計—增材製造」系統解決方案。聯訊證券研報顯示,先臨三維是符合科創板多項要求的少數新三板企業之一。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目前申報科創板的新三板公司中,有幾家公司質地不錯,本身也符合IPO條件。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稱,在新三板一萬多家企業中,有些優質企業有更大的資本規劃,申報科創板動力比較足。

不過,對照科創板上市標准,從細分領域和財務指標來看,其中有些公司與科創板的標准還有差距。

以大力電工為例,公司目前市值為3.48億元,公司2016年和2017年營收分別為1.03億元、1.0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726萬元和1453萬元。根據科創板上市標准,最低市值標準是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如此看來,市值將成為其登陸科創板的最大攔路虎。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認為,目前有428家新三板企業符合科創板上市前四項財務標准,佔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的4.11%。考慮到前期上市企業數量少,結合掛牌企業主營業務類型看,預計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的新三板企業少於30家。

「能上科創板的新三板公司是極少數,不會出現大批科創板公司來自新三板的情形。」王驥躍說。

科技 創新能力是核心

業內人士表示,科創板五套上市標准滿足其中一套即可,但 科技 創新才是科創板的關鍵所在。

科創板五套上市標准之一,關於研發投入的要求是,企業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目前擬申報科創板的新三板公司中,除賽斯特和先臨三維,其他公司2015年-2017年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均低於15%,有3家公司比例低於5%。

付立春表示,目前眾多公司扎堆宣布擬申報科創板,不排除有蹭熱點的動機,甚至是為了融資、資本運作的便利。宣布沖刺科創板後,可以獲得更多資金關注;二級市場上,一些上市公司透露子公司動態,可以達到推升股價、提升市值的效果。企業應該對申報科創板有冷靜判斷,盲目蹭熱點會有較大隱患。

B. 第一家公開宣布申請科創板上的醫葯公司已誕生 權威解讀來了

第一家公開宣布申請科創板上市的醫葯公司誕生了。

3月8日晚間,港股生物醫葯公司復旦張江(1349.HK)發布公告稱,擬申請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2億股股票,每股面值0.1元。

復旦張江是H股的「老兵」了。早在2002年8月,復旦張江就已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13年12月轉入香港主板。2018年,該公司的營收規模為7.4億元,凈利潤1.3億元。截至3月8日收盤,公司市值54.64億港元。

如今復旦張江又計劃分拆在香港主板和科創板兩地上市。公告顯示,復旦張江在A股發行完成後,在科創板發行的股本約占總股本的11.5%,總股本中還包括55.9%現有內資股和32.6%的H股。

自2018年11月5日,設立科創板的計劃被公布,整個生物醫葯板塊都躁動起來。光大證券認為,科創板拓寬了創新型醫葯企業融資渠道,未來生物醫葯板塊也可能成為科創板的主力板塊。支撐該論點的論據是,納斯達克生物醫葯板塊市值高達10050億美元(2019年3月5日),占納市市值8%權重,是最重要板塊之一。

當然,對於復旦張江來說,目前的核心任務是保證其發行A股計劃,能在股東大會上通過,且最終獲得證監會和上交所的批准。至於「是不是第一家,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復旦張江副總裁、執行董事蘇勇對《中國企業家》說。

爭搶頭啖湯

作為近期資本市場熱點,科創板於3月2日凌晨正式開閘。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實施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相關業務規則和配套指引》。這意味著,企業的IPO申請受理即將啟動。

科創板上市條件包括:發行後股本總額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等。

在市值和財務指標上,科創企業想要登陸科創板滿足五項標准中的一項即可。其中,對於暫未產生營收的公司的要求是: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里還專門提到:醫葯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這條規則大大放寬了醫葯行業的上市門檻,也比較符合這個行業的特點。」新經濟投行易凱資本負責醫葯業務的副總裁張驍告訴《中國企業家》。

醫葯行業尤其是創新葯研發企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在一款新葯上市之前,幾乎沒有收入來源。業內對於一款新葯從研發到上市,有一組公認的數據:平均花費10年時間和26億美元,成功率不足7%,至少100個科學家參與。

早在科創板開閘前幾日,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新聞發布會上,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就透露,交易所做了很多摸底了解工作,初步判斷生物醫葯、高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企業相對較多。「這些企業總體研發投入較大,發展潛力較大。」

張驍表示,易凱資本服務的醫葯公司中,有不少符合科創板要求的,如澤生 科技 、長風葯業、長江脈等。弘暉資本管理合夥人王暉也向《中國企業家》透露,弘暉資本投資的聖湘生物等企業在積極准備科創板。

「復旦張江能不能成為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醫葯公司,還不好說。實際上,也有很多中介機構早已進場的醫葯公司,可以針對新公布的審核規則進行材料准備」,腫瘤診療一體化平台公司思路迪的CFO徐萌告訴《中國企業家》,該公司也在評估旗下業務板塊在科創板上市的可能。

「醫葯行業對科創板的熱情挺高。尤其一些年輕創業者,有技術、有干勁,如果科創板通過 社會 資金再扶他們一把,相當於給了他們一個創業成功的渠道」,孫飄揚說。

科創板「好風」一來,是不是只要搭上醫葯的邊,企業就能「憑借力」,「上青雲」呢?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醫葯公司一般在研產品較多,而新葯研發存在一定風險,因此企業核心產品可能存在研發進度不達預期風險;此外,還存在企業核心產品銷售不達預期風險,公司已上市的核心產品可能面臨市場競爭加劇、推廣進程較慢等風險,從而影響核心產品銷售,最終影響公司業績。

張驍也認為,國家包括科創板可能還是會考慮上述風險,以及對中小股民、散戶的影響,從而在現有標准上有所提升。

「不會像它說的『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就OK了。與之對應的較大概率是,某種葯品能獲批或上市風險非常小,才有可能批准(該公司)上市。」張驍表示。

醫葯股爭奪戰

科創板對未盈利的醫葯企業上市「開了綠燈」。實際上,對於這部分企業來說,實現在中國上市還有其他選擇,即香港聯交所主板。

2018年4月,香港聯交所號稱「24年最大改革」落地,包括允許未盈利的生物 科技 公司上市。其上市規則提到,對於無收入生物 科技 公司,預期市值不少於15億港元,從事核心產品研發至少12個月、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經通過概念階段,進入第二期或第三期臨床試驗等。

上述多名醫葯行業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評論,科創板對醫葯行業的上市規則,與香港聯交所給醫葯行業的上市規則差不太多,「應該是前者參考了後者」。

目前,尚未盈利就在港交所上市的醫葯公司有6家,包括歌禮制葯、百濟神州、華領醫葯、信達生物、君實葯業、基石葯業。另外,還有盟科醫葯、方達醫葯、Steath、AOBiome、康希諾、維亞生物、亞盛葯業、邁博葯業等至少10家醫葯企業排隊上港股。

未盈利生物 科技 公司港股上市情況。制圖:李秀芝

盡管香港主板有先發優勢,但科創板看起來對醫葯行業仍更有吸引力。王暉表示,科創板是中國國家戰略方針的一部分,香港主板的高度與之不同。

關於為何要登陸科創板,復旦張江稱,董事認為,A股發行將有利於提升形象、擴充融資管道。且相較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主板而言,科創板上市更能體現創新及研發能力。

復旦張江沒有言明的是,A股和H股之間的估值鴻溝,這是兩地上市公司、投資人,甚至交易所早已認清的現實。

在2018年9月的一場香港交易所與生物醫葯創新公司閉門座談會上,身為港交所行政總裁的李小加也坦陳,「香港市場的資金的量、估值的高度遠不及內地的A股市場」。

這意味著,那些符合上述要求,原本為了去香港主板上市而搭建紅籌架構的公司,如果想轉到內地的科創板上市,並不需要花大代價拆紅籌。

針對生物醫葯企業,兩地交易所之間或有一場「爭奪戰」。

徐萌透露,已經有一些擬在香港上市的生物醫葯公司決定轉向科創板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香港交易所的確需要考慮形成一些對醫葯企業更有吸引力的策略,但目前還沒具體的方案出台。

本文源自中國企業家雜志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C. 第二批6家科創板做市商名單出爐,分別為哪些有你的股票嗎

新聞記者全新獲知,中國證監會審批了第二批證券公司科創板做市商資質,共6家,各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興業證券、東吳證券、浙商證券。加上9月份審批的第一批8家,目前為止,得到科創板做市商資質證券公司一共有14家。好幾家組織覺得,科創板股票引入做市規章制度,能夠達到投資人,上市企業和券商的「三贏」,對促進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戰略地位重要。

「科創板做市體製做為中國金融市場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探尋,以自主創新為指引的科創板銷售市場再一次站到了改革創新的前沿,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創新『實驗田』功效,適度發布科創板做市體制將成為金融市場交易方式創新性的一次強有力試著,有助於推動各市場持續發展,為日後繼續在創業板甚至中小企業板營銷推廣吸取經驗。」國泰君安表明,科創板做市業務流程有益於改進科創板投資者構造、激發市場活力、提高交易效率、提升銷售市場可靠性、提高科創板配備使用價值,與此同時,整體實力坐落於行業前列的證劵公司,在公司治理結構標准、財務內控管理完善、經營穩定、抗風險強等情況下,對進行做市業務流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實際意義。

浙商證券老總吳承根還認為,科創板引入做市商混合的買賣規章制度,是中國股市買賣規章制度的一大自主創新。做市商的引入不但能夠提高個股的流通性、減少股價的不確定性,還給其他版塊引入做市商制度奠定基礎。

「科創板引入做市商體制是中國注冊制改革有序推進的重要階段之一,能夠達到投資人、上市企業和券商的『三贏』,對促進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戰略地位重要。」招商證券衍化投資部執行總裁唐勝橋如是說道。

D. 四方偉業上科創板有希望嗎

你好,是四方偉業沒有上科創板的。

一個企業如果有上悔叢股票板塊。你在股票市場一搜索就能查到。銀前大科創板要求很高。對企鋒豎業的資質審核非常嚴格。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科創板風險也很大。所以投資一定要謹慎。

一個企業不管是上的是你股票的哪個版本?都是可以查到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E. 科創板上市條件和要求

科創板上市條件和要求:

1、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發行條件。

2、發行後股本總額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

3、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4、市值及財務指標符合本規則規定的標准。

5、本所規定的其他上市條件。

發行人申請在本所科創板上市,市值及財務指標應當至少符合下列標准中的一項:

1、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2、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

3、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4、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

5、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F. 四方偉業能成功上市嗎

不能。成都四方偉業軟體股份有限公司11月14日遞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中純仔股褲老說明書(申報稿)。本次發行不超過1265萬股,且占賣汪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預計募資7.18億元,其中,6.27億元將用於新一代大數據平台建設項目;9152.94萬元將用於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究中心項目。

G. 哪家券商將搶到科創板開市最大紅利

科創板即將開市,首批25家上市企業的發行費用已經公開。哪家券商在這一輪開板紅利中收獲最多?南都科創工作室統計分析發現,首批上市的科創板企業或將為券商創收19.5億元。在此前IPO項目源持續下滑的趨勢下,科創板已成為券商業績增量的大蛋糕。

隨著證券市場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券商單純依靠牌照渠道價值「躺賺」的空間已越來越小。新規則下,投研估值能力將成為券商的核心競爭力,這也將加速券商行業的馬太效應,加速競爭分化。

富貴險中求?

中金力推兩家未盈利葯企上市

數據統計顯示,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的背後,共有6家券商保薦的上板企業數超過兩家。其中,收獲最多首批上市企業的是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共有5家主保薦企業和1家聯合主保薦企業。此外,另5家券商還包括中信證券、華泰聯合、國信證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證券。

而從這6家券商截至目前保薦的申報企業來看,其中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和華泰聯合4家券商保薦的申報科創板企業數均達到或超過10家。在中信建投保薦的15家申報企業中,有6家成為了首批上市企業,「首批申報上市率」最高。而中金公司保薦申報了14家企業,僅兩家首批上市,在保薦申報企業數較多的券商中首批上市率最低。

對比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保薦的申報企業發現,中信建投保薦的企業融資金額多數在10億元以內,超過10億元的僅3家,首批上市的6家企業中也有5家融資金額在10億元以下。可以看出,中信建投在保薦申報科創板企業的策略上比較保守。

而中金公司在保薦申報企業上則顯得更為「大膽」,不僅保薦了6家融資超過10億元的企業申報,其中還有兩家為未盈利葯企,分別是澤璟生物和百奧泰,均屬創新葯研發公司。這兩家公司也是目前科創版148家申報企業中,唯二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的企業,這意味著兩家企業預估市值均超過50億元。兩家葯企融資金額均超過20億元,如果能夠成功登上科創板,將為中金公司帶來一筆可觀的收益。

不過,未盈利的同 時尚 未有產品上市、尚無穩定營收也意味著該類企業具有更大的投資風險。事實上,在首批25家上市企業中,尚未出現醫葯製造業企業,即使是已盈利的葯企也沒能進入首批俱樂部。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與早前市場預期科創板將重點支持推動生物醫葯類企業上市的情況有差異。中金公司保薦的兩家未盈利葯企,可能在科創板開市後仍需較長時間觀察。

逆勢而上

首批創收預計直追上半年總量

為何科創板吸引這些上市券商公司大舉進軍?除了外部的政策推動、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等因素外,也由於科創板將成為存量IPO市場下滑背景下難得的增量大蛋糕,券商自身的商業訴求使它們對於保薦企業上市科創板具有很高的熱情。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券商在IPO上的收入情況並不樂觀。上半年券商承銷保薦總收入約35.3億元,同比下滑18%,存量一級市場融資速度放緩已經成為趨勢。

據北京商報報道,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IPO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在趨勢性下降,由於2017年IPO大爆發,提前透支了後續幾年的IPO項目資源,加上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使得很多本來符合IPO資質的企業因業績下滑等因素,退出IPO申報,導致擬IPO企業數量減少。

而IPO項目源的減少又加劇了市場競爭,券商不得不採用「價格戰」的方式在日趨白熱化的IPO項目競爭中爭取客戶。2018年底甚至出現了上海農商銀行A股IPO中標3家券商承銷費率均未超過0.5%的情況,而此前一般來說IPO承銷費率在3%-6%左右。這些因素均使得券商保薦承銷收入不斷下滑。

在此背景下,科創板無疑將成為讓券商眼紅的下半年業績增量大蛋糕。早在今年3月天風證券就曾發布科創板研報預測,首年科創板將給券商帶來60億的業績貢獻。

此外,科創板開市後券商的獲益情況也可對比創業板開市後的情況進行參考預測。公開數據顯示,自創業板2009年10月開市一年後,A股14家上市券商在2010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十分優異,主承銷融資項目融資規模同比增加近三成,這主要就是受創業板和中小板IPO發行提速的影響。而創業板開市兩周年時,共有271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被56家券商保薦承銷,保薦承銷費、發行費用共計126.9億元。

不過,隨著創業板開市兩周年時大批股票破發造成股民損失,作為中介機構的券商曾被股民質疑「只薦不保干收錢」。彼時,271隻上市創業板個股中破發比例高達77.12%,不僅中小投資者利益受損,甚至不少重倉創業板的基金公司也虧損慘重。兩年中創業板IPO項目造假、過度包裝等問題不斷,成為當時券商賺取創業板紅利的另一面。

分析

新規則下「躺賺」情況不再

科創板或加速券商馬太效應 投研估值能力是關鍵

近年來,隨著中國證券市場持續運行,監管力度逐漸加碼,券商「只薦不保」、「躺著賺錢」的空間已逐漸縮小。

2017年6月,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因其保薦的登雲公司IPO造假被立案調查,被罰款近1700萬元,相比其保薦的登雲公司被處罰60萬元,對保薦券商的處罰力度更大。此前,時任證監會主席的劉士余曾公開表示,券商發展應從源頭上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不能「只薦不保」、一上了之。

而對於科創板來說,更是通過市場化詢價定價、券商跟投機制等多項制度創新,更加註重上市企業和保薦機構的利益捆綁。這就使得券商如果沒有足夠的投研能力和銷售能力,保薦一家企業IPO上市可能不僅賺不到錢,還有虧錢的風險。其中尤其是科創板要求券商跟投的機制,將券商與投資者綁上「一條船」,如果發行後股票下跌,券商也將直接面臨虧損。

2018年7月9日,國內明星 科技 公司小米集團在港交所上市,上市當日股價即跌破發行價,直至昨日股價仍一直處於下探態勢,上市一周年之際已從發行的17港元跌至9.37港元。事實上,股價破發情況在近年全球的資本市場並不少見。

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科創板採用市場化詢價定價機制,放開了此前A股的23倍市盈率限制,在科創板短期熱情過後,也將可能出現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而能否避免破發,主要考驗的就是券商投研估值能力。隨著中國證券市場改革進程的加快,投研估值能力將成為區分券商質量的核心競爭力。

7月4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帶隊赴中金公司調研時提出,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中介機構的核查工作有效防範各類欺詐行為發生,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市場創新的「領頭羊」,要通過更強的價格發現能力、更理性的投資行為、使用有效的對沖工具,不斷創設新的金融工具,提升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

隨後,為提升證券行業整體水平,7月5日,證監會正式發布《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進一步明確證券公司分類管理,根據業務風險劃分為綜合類證券公司和專業類證券公司。

分析認為,科創板即將開市以及證監會近日的一系列動作,將加速券商行業的馬太效應,形成頭部券商強者恆強的局面,頭部券商將拿到更多的IPO項目源和收益,留下的市場空間將更小。與之相應的,券商市場也將面臨競爭分化,中小券商需要謀求差異化發展。

出品:南都科創工作室

數據支持單位:

挖貝研究院

H. 科創板打新股中簽率。如果有120萬,是在一個賬戶進行好,還是分別在兩個賬戶進行好。中簽率高

科創板、主板等來打新規則一樣,源是市值打新,所有投資者的中簽概率相等,所以是多賬戶打新的中簽率更高。但新股申購時一張身份證名下只能有一個證券賬戶可以申購新股,其他賬戶均為無效申購。
新三板打新採用平均分配主義,資金越大,申購越早的投資者越容易獲得額度。
股票低傭金開戶流程,打新規則等可以發給你,不清楚的可以問我。

I. 科創板23年有新的大公司上市嗎

兩年前的今日,科創板鳴鑼開市,一個肩負著注冊制改革使命的全新板塊登上舞台。
7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市兩周年。這一天,科創板新增瑞可達(688800.SH)和大全能源(688303.SH)兩家企業。至此,科創板由最初首批25家上市公司,擴容至如今的313家,IPO融資逾3800億元。截至7月22日收盤,科創板總市值4.95萬億元。
當天,上交所宣布將在8月16日正式發布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指數(下稱「科創信息」)。這也是繼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之後,又一條表徵科創板市場的主要指數。
科創板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近兩年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率先破冰前行,寫下多個歷史「第一」;另一方面,在注冊制之下,「新股不敗」神話破滅,但市場化定價機制仍面臨著進一步考驗,詢價機構抱團壓低報價備受爭議。
今年6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科創板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科創板試點注冊製作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並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創業板等存量市場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7月22日,上交所表示,改革「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已有19家未盈利企業,2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和3家紅籌企業發行上市。科創板從受理申請到完成注冊平均用時6個多月,審核周期大幅縮短。一系列關鍵制度創新在「試驗田」中接受檢驗,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作為改革「試驗田」,科創板最大的特色在於「新」「創」「引」。其「新」在於,科創板是新興板塊,沒有存量市場的歷史包袱,沒有對核准制的路徑依賴;其「創」在於,科創板設立時借鑒部分國際經驗,整體制度具有創新性和領先性;其「引」在於,科創板帶動了整個資本市場向法制化和市場化的方向去升級,起到了明顯的示範作用。
「硬科技」軍團煉成記
作為資本市場一個新增板塊,科創板自誕生以來便與「硬科技」掛鉤,經過兩年的發展,「硬科技」成色愈明顯。
這兩年以來,科創板吸引了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科創企業上市。上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葯和高端裝備製造行業佔比合計接近75%。
為了進一步強化科創板的科創屬性,今年4月16日,證監會發布修訂後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新增研發人員超過10%的指標;同時,建立負面清單制度,明確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創新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禁止房地產和主要從事金融、投資類業務的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
從地域分布來看,科創公司數量排名前五的省份(直轄市)分別是江蘇省60家、廣東省51家、上海44家、北京43家、浙江省26家。
包容是科創板的另一大標簽。科創板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標准,接納紅籌和同股不同權乃至虧損企業。
目前,已有澤璟制葯-U(688266.SH)、康希諾-U(688185.SH)、芯原股份-U(688521.SH)等19家未盈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同時,華潤微(688396.SH)、中芯國際(688981.SH)、九號公司-WD(689009.SH)等一批特殊股權架構企業和紅籌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在上市審核中弱化了盈利能力門檻,幫助了那些尚處於發展初期,急需大量資金持續研發投入、拓展市場的科技企業上市融資發展。如此,為真正需要資金發展的優質資產提供資金渠道,同時也為資金提供真正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資產,為科技領域的資金資產雙循環做出了重大貢獻,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產業繁榮發展。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科創板運行兩年以來,整體發展迅速,規模擴大得很快,從首批25家到300多家,這當中包含了國家重點支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行業,科創板在經濟發展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科創板為企業籌集了資金,也給市場提供了新的投資標的,一些股票走勢良好,也給投資者帶來了相應的收益。

(圖片來源/網路)
發行定價機制待完善
注冊制之下,科創板新股定價機制也在發生變化,可突破23倍市盈率限制,市場化定價被寄予厚望。
經過兩年的運行,科創板上市公司迅速擴容,由最初「賣方市場」逐漸轉向「買方市場」,買方詢價機構話語權越來越大,新股發行價格和發行市盈率由此持續走低,募資不足成為新常態。
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2021年以來多達54隻注冊制新股的發行價格低於10元,佔比27.98%。今年以來,科創板公司首發市盈率在低於20倍的企業不在少數,如6月22日上市的鐵建重工(688425.SH),首發市盈率僅10.54倍。
與發行價一路走低相對應的是,科創板公司上市後均出現大幅上漲。如今年6月23日上市的納微科技(688690.SH),上市首日盤中一度漲1398.14%,最終收漲1273.98%,打破了科創板新股首日漲幅紀錄。
多名受訪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科創板上市首日大幅上漲,與詢價機構抱團刻意壓低發行價格有關,詢價機構以此獲得打新高收益。
「現在科創板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發行價從開始比較高到逐漸走低,這導致一些公司募資不足,如果說僅是因為公司業績差、市場不認可,那倒也罷了,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這些公司總體情況不錯,上市以後出現高倍數上漲,這明顯反映出發行價格的不合理。」桂浩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桂浩明認為,雖然現在沒有證據證明機構在串通價格、打壓價格,但大家故意往低位去報價的動機是存在的。反過來看,目前相關制度也存在問題,現在是支持剔除最高價,但對於超低價報價沒有限制措施。由於機構本身的地位所致,在市場博弈中,機構更願意通過共同聯合報低價來獲取更大的收益,這種問題需要從制度上加以解決。在實行注冊制以後,市值配售規則已經失去了意義和存在的相應基礎,這個問題需要解決。

J. 就差1分錢就發行失敗!科創板驚現市值僅10.04億公司

本以為拿到發行批文就萬事大吉的擬IPO企業們要當心,未來,股票可能賣不出去。

去年凈利潤接近8000萬元,本身業績持續增長,但按照發行價格計算的總市值卻僅10.04億元,差點不能滿足科創板的最低市值要求而被中止發行。

上緯新材給投行及券商提了醒。雖然注冊制下,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淡化盈利指標方面的考核,但如果未能合理傳播公司價值,引導機構投資者合理定價,發行失敗就在眼前。



1

發行後市值僅10.04億「僥幸」過關

上緯新材募資僅7000萬

9月15日晚,上緯新材發布的一則公告引起投行圈廣泛討論。

公告顯示,以發行價格2.49元/股計算,上緯新材此次發行對應的市盈率僅為11.51倍(每股收益按照2019年扣非後歸母凈利潤除以本次發行後總股本計算),低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C26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28.96倍,也低於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42.01倍。

不僅如此,上交所官網顯示,公司原本計劃募資2.16億元。

然而,因為發行價格偏低,即使發行成功,公司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1.08億元,預計募集資金凈額僅7004.27萬元,這還不及公司2019年度的凈利潤,這也創下科創板最低募資紀錄。

事實上,此次確定的發行價格也讓上緯新材勉強踩「紅線」過關。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發行人預計發行後總市值不滿足其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選擇的市值與財務指標上市標準的,應當中止發行。」

按照發行價格2.49元/股計算,上緯新材發行後總市值僅10.04億元,這剛好略超科創板市值標准中最低的10億元標准。如果發行價格為2.48元,將因市值不足10億元發行失敗。

公開資料顯示,上緯新材主營業務為環保高性能耐腐蝕材料、風電葉片用材料、新型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乙烯基酯樹脂、特種不飽和聚酯樹脂、風電葉片用灌注樹脂、手糊樹脂、膠粘劑、風電葉片大梁用預浸料樹脂、風電葉片大梁用拉擠樹脂、環境友好型樹脂、軌道交通用安全材料等多個應用系列,是的復合材料用樹脂供應商。

報告期內,公司的主要財務數據如下:

可以看到,上緯新材業績並不算差。即使如此,公司仍然差點就因為發行後總市值不及10億元而發行失敗。

華南一家大型券商的保代表示,近期新股發行越來越困難。「這說明注冊制下,券商承銷能力才是未來投行最核心的能力。我們經常跟客戶說,別再找沒啥承銷能力的券商了,明後兩年可能承銷能力不行的券商就賣不出去了。」

牛牛研究中心對2018年至今,市佔率前二十券商的承銷情況(包含IPO,增發、配股、可轉債等)統計如下所示:



2

下半年已有30家IPO募資不足

創業板超6成估值不及行業

春江水暖鴨先知,上緯新材之前,其實早有端倪。

首先表現在募資完成情況上。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48家IPO企業出現募資不足的情況,其中發生在今年下半年的就有30家,佔比高達62.5%。

不僅如此,機構投資者詢價報價的不斷走低也表明了資金的態度。

9月11日,有媒體報道稱,參與詢價的機構投資者當天對IPO企業發行價格報出了券商投研報告定價下限的2.3折,而今年5月,報價還在7折左右。

更不要提,科創板剛啟動時,機構報價相對投價報告並不存在打折之說。

投行資深人士王騏躍甚至表示,「取消券商的投價報告,若買方報價均打到2折,3折,投價報告已經沒有意義」。

牛牛研究中心對創業板企業8月以來確定的發行PE整理後發現,26家公司中,發行PE在23倍以下的共有6家,而估值低於行業PE的則有16家,佔比高達61.54%。

這意味著,即使放開23倍市盈率限制,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後,大部分公司發行PE仍不及行業估值。

IPO承銷定價這么難,究竟是怎麼回事?



3

A股加速「港股化」

500億市值公司成交佔比提升7個百分點

首先,這與近期新股不斷出現破發,投資者信心受挫有一定的聯系。

Choice資料庫顯示,9月9日,鋒尚文化(300860.SZ)成為創業板注冊制下首隻破發的次新股,從上市日至破發用時13個工作日,9月10日,美暢股份(300861.SZ)、時空 科技 (605178.SH)、新亞強(603155.SH)三隻次新股也相繼破發。

今年以來上市新股,連板日期統計如下:

風險規避下,機構投資者報價趨於謹慎,而新股定價機制的作用則放大了這種「恐慌」。

一方面,發行人和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依據剔除無效報價後的詢價結果,按照申購價格、申購數量及申報時間等排序後,需要剔除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10%,而不需剔除報價最低的10%,將報價中樞下移;

另一方面,《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第十條規定,「初步詢價結束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確定的發行價格(或者發行價格區間中值)超過第九條規定的中位數、加權平均數的孰低值的」,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即可。但實踐中,這個「四數區間」(網下投資者有效報價的中位數、加權平均數,五類中長線資金有效報價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下限成為發行價格確定的隱形紅線。

事實上,A股公司「港股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所謂「港股化」,就是低價及低市值公司越來越多,投資者更多的向龍頭公司扎堆。

牛牛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按9月15日收盤價計算,2527家港股上市公司中,市值在10億以下的公司共有1437家,佔比高達56.86%,而市值規模在1000億以上的公司僅有86家,佔比僅3.40%,如下:

然而,成交方面卻表現截然相反,不同市值分類對比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小市值公司雖然數量方面占絕對優勢,但從資金成交情況來看,卻很不樂觀。

500億市值以上公司數量佔比僅6.33%,而成交金額佔比卻高達79.68%。投資者們都在高市值的龍頭公司扎堆,低市值公司卻被棄之不顧。

注冊制實施後,優質公司供給不斷,而退市制度的完善又讓垃圾股的所謂「高風險,高收益」逐漸成為偽命題,A股市場「港股化」趨勢明顯。

首先,市值分布方面,牛牛研究中心統計後發現,2016年時,總市值在30億元以下的A股公司僅有14家,而如今,市值在30億元以下的A股公司卻已經達到766家,如下:

不僅如此,從成交情況來看,小市值公司所佔比重逐年降低。其中,50億以下市值公司成交佔比從2018年的28.83%減少至目前的13.45%,而市值500億以上公司成交佔比則從22.71%增加至目前的29.07%,如下:


應對建議有這些

價值傳播很重要

IPO定價越來越低,與注冊制實施後,上市公司供給數量不斷增加,買方話語權增長有很大的關系。

針對這種現象,牛牛研究中心有兩大建議。

首先,新股定價規則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調整。

目前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採用詢價方式的,網下投資者報價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剔除擬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部分,剔除部分不得低於所有網下投資者擬申購總量的10%,然後根據剩餘報價及擬申購數量協商確定發行價格。剔除部分不得參與網下申購。」

這一規則是在IPO市場出現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資情況下,為了遏制高發行價目的而制定的,並未剔除最低報價部分,無形中讓發行定價中樞下移。隨著賣方話語權趨於弱勢,可以考慮適當將剔除報價范圍放寬或者對報價偏低的部分也做類似處理。

不僅如此,雖然承銷管理辦法要求機構需要獨立報價,但實踐結果上來看,可能並非如此。以上緯新材為例,公司發布公告顯示,超過400家詢價機構的報價范圍在2.49元-4.96元之間,而其中399家報價都是2.49元!

這399家機構包括公募基金、保險公司、證券公司、QFII、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私募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投資風格不同,但最終報價卻精確的相同。

對此,其實可以取消前文中所提的「四數區間」的隱形紅線,並可採取累計投標詢價的方法。

其次,價值投資的時代從發行詢價開始,投資者溝通成為必不可缺的環節。

IPO過會只是第一步,詢價環節可能將更重要。

華東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很多企業對自己對市場有錯誤認知,以為注冊制下啥企業都能上。我覺得上緯新材案例對很多IPO企業老闆來說是一次警醒。」

注冊制改革後,越來越多的優質公司將上市,而隨著A股「港股化」的推進,如何在發行詢價階段,傳遞自身價值,獲得機構投資者認可,成為擺在擬IPO企業面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四方偉業科創板上市市值在12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三板律師含金量 瀏覽:989
江蘇大力神鋁業新三板 瀏覽:372
漲停扎堆但多有瑕疵 瀏覽:583
上市公司活性染料 瀏覽:565
香港怎麼買美股 瀏覽:834
新三板公司股東大會律師見證 瀏覽:167
溫州有上市公司 瀏覽:976
新三板廣告植入公司 瀏覽:242
新三板轉板的要求 瀏覽:972
新三板調查 瀏覽:928
廣西國資委控股上市公司 瀏覽:771
永恆光伏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636
股票漲停之後還能賣出嗎 瀏覽:400
科創板北京君正 瀏覽:481
股指期貨炒 瀏覽:100
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上市公司一覽表 瀏覽:638
民生證券科創板知識測評的答案 瀏覽:44
3家企業過會創業板 瀏覽:479
炒股虧了2萬塊想不開 瀏覽:560
三隻松鼠能漲停幾天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