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科創板北京上海蘇州

科創板北京上海蘇州

發布時間:2023-03-15 20:32:43

1. 科創板哪六大行業

1、科創板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新設的板塊,主要為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
2、據悉,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葯這六大行業,它們均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3、目前,科創板上市股票還沒有50家,等滿50家後會有獨立的指數,暫成交量計入滬市。
更多關於科創板哪六大行業,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2449a4161610063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2. 科創板和北交所區別

主要區別有:1、交易所體制不同。2、財務指標不同。3、適合的行業和企業對象不同。北交所是整體平移選擇層的基本制度,同步試點證券發行登記制度。

以下是詳細的說明:

1、交易所體制:

北京證券交易所採用公司制,不同於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會員制;科技創新板屬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技創新板已實行注冊制。

2、財務指標不同:

北京證券交易所採取4套「財務+市值」標准(選其一);科創板採取5套「財務+市值」標准(選其一)。

3、適合的行業和企業對象不同:

北京證券交易所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核心,以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為核心業務。

此外,北交所服務於來源於創新層的掛牌公司,其服務企業對象規模較滬深交易所「更早、更小、更新」。北交所和股轉系統(基礎層+創新層)的組合拳,補充一個中間踏步,為這些企業跑馬發展提供了賽馬場,真實的演練場。對許多企業來說,北交所路徑是個好的選擇,更確切的說,「專精特新」加北交所路徑是上上之選。

3. 揭秘首批科創板上會企業 平均排隊58天

6月5日,科創板上市委正式「開工」,首批上會企業深圳微芯生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芯生物」)等3公司正式迎來大考。記者注意到,作為首批「趕考生」,由於企業規范性比較好等因素,科創板上市申請快速推進,3家企業平均排隊時間為58天,且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15%的標准。

截圖來自上交所官網

三大領域拔頭籌

根據安排,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6月5日將審議微芯生物、安集微電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集 科技 」)、蘇州天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准 科技 」)3家企業發行上市申請,這意味著3家企業正式迎來科創板的上市大考。

而安集 科技 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企業,安集 科技 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天准 科技 屬於專業設備製造企業,該公司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

按照上市標准來看,微芯生物、安集 科技 均選擇標准一,而天准 科技 選擇標准三,目前天准 科技 也是唯一一家申報科創板企業中選擇第三套上市標準的企業。保薦機構來看,微芯生物、安集 科技 、天准 科技 分別由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和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

企業規模均較小

首批上會的3家企業,規模較小成為共性。

數據顯示,天准 科技 在2016年—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084.96萬元、31920.12萬元以及50828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163.59萬元、5158.07萬元以及9447.33萬元。

此外,安集 科技 、微芯生物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也均保持增長態勢。微芯生物2016年—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536.44萬元、11050.34萬元、14768.9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539.92萬元、2590.54萬元、3127.62萬元。安集 科技 2016年—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663.92萬元、23242.71萬元、24784.87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3709.85萬元、3973.91萬元、4496.24萬元。

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6月4日申報科創板的117家公司中,中國通號、天合光能、傳音控股在2016年—2018年的營業收入均在百億元以上,中國通號在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更是超過400億元,暫列目前申報科創板企業的榜首。天准 科技 2018年的營業收入在申報科創板的企業中位列第53名,安集 科技 、微芯生物兩公司2018年的營業收入則分別位列申報企業的96名、113名。

分析指出,規模越小,公司存在的問題一般越少,審核起來反而相對較快。不過,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推進速度快是因為公司的規范性比較好,包括持續經營能力、科創屬性並不存在非常多的疑問。規模較小的企業,它的業務比較清晰,整個問詢和回答的效率比較高。在之前交易所的審核中,這些企業的問題已經比較明確,因此科創板上市申請在快速推進。

天准 科技 排隊時間最短

首批上會的3家企業,從排隊時間上看,

4月2日,天准 科技 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5月27日該公司具體上會時間出爐,也就是說天准 科技 科創板上市申請從獲得受理到獲准上會共用了55天的時間。相比之下,微芯生物的時間稍長一點。微芯生物自3月27日拿到「准考證」到獲准上會的時間間隔期為61天,安集 科技 則用了59天的時間。經前述數據計算,這3家企業平均排隊時間為58天。

除了審核效率高,交易所也嚴格把關。首批上會的微芯生物,經過3輪問詢後才獲得上會的機會。在首輪問詢中,上交所針對微芯生物提出41問,包括核心技術等問題。研發支出資本化和費用化、實控人認定與控制權穩定、市場推廣費等14個問題為第二輪問詢的重點。到了第三輪問詢環節,微芯生物的問題縮減至3個,上交所主要聚焦「實控人的認定」、「風險因素」以及「其他信披問題」。

天准 科技 也是在經過三輪問詢後才獲得上會資格。上交所在首輪問詢中,給天准 科技 出了44道考題,包括發行人核心業務、公司治理與獨立性等問題。二輪問詢中,上交所還設置一些「定製化」考題,對公司核心技術、競爭對手、數據勾稽關系進行「刨根問底」式問詢。而核心技術先進性問題在「三試」中仍被重點關注。

雖說安集 科技 僅獲得兩輪問詢,不過問題的數量並不少,上交所對安集 科技 總共問詢問題為60個。經計算,這三家企業被問詢問題平均數量為60個。

研發佔比均「達標」

科創板更加註重科創屬性,研發投入等問題成為問詢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單從研發指標來看,首批上會接受審核的3家企業均「達標」。

經統計計算,這3家企業研發佔比最高的為微芯生物。數據顯示,微芯生物在2016年—2018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166萬元、6852.75萬元、8248.2萬元,分別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0.52%、62.01%以及55.85%,微芯生物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合計約2.03億元。微芯生物的研發費用率也遠高於同行業水平,「公司目前有多項在研發項目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及臨床早期階段,導致報告期內研發費用金額較大」,微芯生物在招股書中寫道。

此外,天准 科技 在2016年—2018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6.22%、18.66%、15.66%,安集 科技 2016年—2018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1.88%、21.77%、21.64%。

沖擊科創板的企業6月5日將迎來上市大考,能否獲通過答案也將揭曉。根據安排,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將於6月11日審議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煙台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蘇州華興源創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6月3日晚間,瀾起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的上會日期也正式敲定,定於6月13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有望從中誕生。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致電天准 科技 等三家公司進行采訪,但未有人接聽。

4. 氫能龍頭億華通登陸科創板 燃料電池行業價值顯現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我國近年來積極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以應對氣候變化、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在交通運輸領域,燃料電池 汽車 可以有效緩解因燃油車油耗及碳排放較高帶來的能源及環保壓力,同時長續航里程、快速加註、高功率密度、低溫自啟動等特點使其在長途、重載、商用領域和寒冷地區等場景中擁有可觀的應用前景,可與純電動 汽車 互補,共同推動我國交通電動化進程。

我國長期以來對電動 汽車 技術研發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自21世紀初即開始規劃氫能與燃料電池 汽車 產業發展,「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與「十三五」計劃期間政策支持層層遞進,不斷推進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確立了到2020年實現批量生產和規模化示範應用的目標。

近期,北京億華通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華通,證券代碼:688339)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作為專注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研發及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億華通具備自主核心知識產權,率先實現了發動機系統及燃料電池電堆的批量國產化,產品目前主要應用於客車、物流車等商用車型。一直以來,億華通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供應商。登陸資本市場之後,億華通也將持續釋放行業新動能,開啟發展新征途。

專注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 率先實現批量國產化

作為專注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研發及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億華通核心產品為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同時應客戶需求銷售燃料電池系統軟體及零部件等。此外,億華通為進入燃料電池領域的部分整車企業等提供技術開發及服務。

縱觀行業,國內燃料電池 汽車 市場商業化才剛剛進入起步階段。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中國市場銷售的氫燃料電池 汽車 數量分別為1272輛、1527輛和2737輛,億華通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銷量分別為192台、303台和498台,是中國燃料電池從技術研發、示範運營到核心技術產業化進程的推動者和見證者。

自成立以來,億華通持續致力於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研發及產業化。經歷了技術 探索 階段(2012年~2015年)、技術推廣階段(2016年~2018年),並即將進入技術大規模產業化階段(2019年-)。

2019年度,億華通共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941.29萬元,在國內率先開啟了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批量商業化的進程。億華通位於張家口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一期項目已具備2000台/年的生產能力,未來隨著二期項目建設完成億華通將具備年產10000台的生產能力。

在生產方面,國內燃料電池行業沒有成熟的產業經驗,億華通依靠長期以來的經驗積累摸索出一整套關鍵工藝技術和專用裝備。其自主開發的年產2000套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半自動化生產線於2017年正式投產,實現了從小批量示範產品到批量生產線產品的跨越。未來,隨著張家口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生產基地二期工程落地,生產線自動化水平還將繼續提升,標准化程度的提高將進一步提升產品一致性,同時規模效應也將進一步降低燃料電池產業化成本。

在示範運營和商業化推廣方面,億華通先後參與了北京市科委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重大項目示範運營,億華通與國內知名的商用車企業宇通客車、北汽福田、中通客車、蘇州金龍以及申龍客車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系,搭載億華通發動機系統的燃料電池客車先後在北京、張家口、上海、鄭州、蘇州等地上線運營。

其中,張家口公交公司於2018年陸續引進了174輛燃料電池公交車均配套億華通發動機系統,歷經了該地區冬季低溫環境的嚴苛考驗,累計運營里程已經超過850萬公里,是億華通商業化推廣的標桿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億華通及下屬公司神力 科技 曾先後承擔多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 科技 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以及北京市科委、上海市科委項目等燃料電池領域重大專項課題,歷經了中國燃料電池產業從技術研發為主向示範運營和產業化推進的重要轉變。

掌握142項發明專利 驅動創新引領迭代

能夠獲得多家國內知名商用車企深度認可,並且承擔國家重要項目,源於億華通在技術自主化方面的淬煉和 探索 。

億華通及下屬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自主研發的發展道路,遵循由表及裡的縱向開發路徑,通過在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及電堆領域深耕,目前已形成142項發明專利、92項實用新型專利、81項軟體著作權,主導和參與制訂了30項現行和即將實施的燃料電池國家標准,報告期內累計完成了8項燃料電池領域國家課題,是我國燃料電池領域極少數具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並實現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電堆批量化生產的企業之一。

與此同時,億華通多年以來致力於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國產化,目前已形成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系統集成技術、長壽命燃料電池系統控制技術、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電堆設計及集成技術、電-電混合動力系統匹配與控制技術、高可靠燃料電池系統故障診斷及容錯控制技術、高安全車載氫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等一系列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關鍵共性技術,產品性能接近國際領先水平。

不僅在技術層面深耕細作,其模式創新也堪稱業界的標桿和典範。億華通堅持正向開發策略,採取由表及裡的縱向開發模式,即層層深入將技術鏈逐環解耦,報告期內從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逐步深入到電堆研發,未來還將布局燃料電池膜電極等。上述開發策略使其深入了解終端客戶需求,通過集成和控制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逐步消化吸收和掌握關鍵部件核心技術,不斷實現產品關鍵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

在市場推廣層面,億華通從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重大示範運營項目到開展商業化銷售,與國內主要客車生產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自北京開始逐步完成張家口、鄭州、上海等七大重點城市布局,不斷持續深化「點-線-面」的市場拓展策略,依託核心城市拓展直線距離不超過500公里的燃料電池推廣城市,實現點線輻射的推廣布局。

在采購層面,億華通致力於提升發動機系統零部件國產化率,建立穩定的供應鏈體系並降低生產成本。報告期內,億華通已實現國產電堆的批量化生產,除少數高規格、國產替代難度較高、驗證周期較長的部件採用進口產品外,零部件國產化率已然大幅上升。未來,隨著我國燃料電池行業產業化推進繼續加快,國內供應商技術水平、產品可靠性和產業化能力都將快速提升,億華通將進一步完善供應鏈體系,並建立可靠的質量保障。

引領氫能產業 向世界領先供應商邁進

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與 汽車 產業加快融合,產業生態深刻變革,競爭格局全面重塑,我國 汽車 產業進入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

作為國內領先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供應商,億華通在登陸科創板之後,也將從各個層面提升實力,引領產業 健康 、持續發展,開啟發展新征途。

在技術創新層面,億華通將堅持正向開發策略,採取由表及裡的縱向開發模式,堅持自主創新並加強國際合作,與清華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基礎研發合作,依託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研發中心持續進行產品迭代開發。同時,億華通將積極與豐田 汽車 等燃料電池領域內的國際領先企業開展業務與技術合作,交流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理念,從而保證自身產品技術的先進性。

在市場推廣層面,億華通結合現階段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情況和我國氫能資源分布,制定了「點-線-面」的燃料電池市場推廣發展戰略。「點」:在北京、張家口、上海、鄭州、成都、蘇州等燃料電池產業資源或氫能資源豐富的城市,積極布局氫能產業落地和燃料電池 汽車 示範運營。「線」:以核心城市為中心,拓展直線距離500公里內的燃料電池 汽車 推廣城市,形成「點-線」輻射的推廣布局。「面」:以大規模製氫技術突破為契機,利用前期已推廣城市、城間管網為紐帶,建設我國氫能產業大區域,從而實現「點-線-面」戰略。

高 科技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驅動,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在人才發展層面,億華通將在強化內部人才培養、加快引進外部人才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三方面開展公司人才戰略,打造一支能夠適應燃料電池產業競爭和公司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

直面未來,億華通將秉承「引領氫能產業,共建美好未來」的發展使命,堅持開拓、創新、高效、發展的經營理念,以建設成為世界領先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供應商為戰略目標,在國家關於支持氫能與燃料電池 汽車 產業發展相關政策的指引下,科學發展,在充分防控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的前提下,堅持發展主業不動搖,自主創新,深耕產業,實現公司股東價值最大化。 文/遲帥

每日經濟新聞

5. 31省份研發投入大比拼:廣東總量第一,北京強度最高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 科技 研發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 科技 研發投入大的地區,轉型的成效也往往更加突出。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2143.6億元,比上年增加2465.7億元,增長12.5%;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23%,比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鄧永旭解讀稱,從國際比較看,2013年以來我國R&D經費總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二,與美國差距逐步縮小。R&D經費投入強度穩步提升,已接近歐盟15國平均水平。

廣東穩居第一

分地區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省(市)有6個,分別為廣東(3098.5億元)、江蘇(2779.5億元)、北京(2233.6億元)、浙江(1669.8億元)、上海(1524.6億元)和山東(1494.7億元)。

這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以3098.5億元在各省份中領跑,成為首個研發投入超過3000億元的省份。2016年廣東研發投入總量首次躍居全國第一後,總量連續三年保持全國首位,並且與第二名江蘇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研發投入比江蘇多83.5億元,2018年領先200.3億元,到2019年領先優勢已經達到了319億元。在研發強度上,廣東也比江蘇高出0.09個百分點。

廣東的研發投入大,與廣東坐擁兩個一線城市有關。尤其深圳,是整個廣東省研發科創的龍頭。2018年深圳的研發投入就已達到1162億元,緊追京滬,成為全國研發投入過千億的三大城市之一。

深圳 社會 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譚剛對第一 財經 分析,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發投入體現出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顯著特點,轉化能力很強,迅速產業化,從而使得深圳在缺少大的 科技 基礎平台情況下,能夠迅速發展,這是深圳很大的一個強項。

不過,這樣一個特點也是一把「雙刃劍」。譚剛說,不好的一面是,企業著重於成果直接轉化,快速轉化,但在基礎研究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深圳缺少國家級研發機構和重大平台等,這也是目前深圳在補的短板。未來深圳把這個短板補起來之後,加上成果轉化的優勢、金融對 科技 的支撐,以及對人才的吸引力,整體的發展水平會更好。

廣東之後,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以2779.5億的研發投入位居第二,繼續緊追廣東。江蘇的兩大中心城市蘇州和南京的表現都比較亮眼。數據顯示,2019年蘇州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即研發強度)達3.25%,據此計算,研發投入約為625億元。與深圳相似,蘇州的高新產業也十分發達,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二線城市中領跑,去年蘇州科創板上市企業6家,數量列全國城市第三位。

此外,省會南京的表現也不錯,作為全國第三大高教中心,從2018年開始,南京連續三年將新年「第一會」和市委「1號文件」同時聚焦「創新名城」,期冀讓「創新」成為南京最鮮明的城市氣質、最顯著的城市標識。

粵蘇之後,北京、浙江和上海分列三到五位。數據顯示,這五個省份去年研發投入之和達到了11306億元,佔全國的51%。這五個省份也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科創實力最為突出的省份。

到今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一周年,科創板掛牌140家。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從省份來看,江蘇、北京、廣東、上海、浙江科創板企業數量排名前五,分別有28家、25家、22家、19家、11家。從正在排隊的企業來看,北京、廣東、江蘇、上海、浙江位列前五。可見,研發投入最多的5個省份,也恰恰是我國科創產業最為突出、科創板掛牌公司最多的5個省份。

相比粵蘇,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研發投入差距就比較大,為1494.7億元,不到廣東的一半,排在全國第六。中部高教第一強省湖北位居第七,達到957.9億元,距離千億大關已不遠。中西部的幾個人口大省四川、河南和湖南分列八到十位。

研發強度:北京第一 西部仍很低

相比研發投入總量,研發強度的指標更為重要。國際上通常用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投入佔GDP比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創新指數。2019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個,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浙江和陝西。

這其中,北京以6.31%在全國遙遙領先。一方面,北京的研究型大學、科研機構最多,實力最強,不僅中科院在北京,而且擁有清華、北大這樣的超一流大學。另一方面,北京的高新產業也是研發投入的重要載體。2019年北京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經達到2.5萬家,在各大城市中遙遙領先。

北京之後,上海的研發強度也已經達到了4%,位居第二。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十分突出,集聚了大量的 科技 研發人才。

京滬之後,直轄市天津作為城市經濟體,研發強度也比較高,達到了3.28%。這三個直轄市之外,廣東、江蘇和浙江這三個沿海經濟大省研發強度位列四到六位,總體研發強度相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個沿海省份之外,研發強度超過全國水平的還有來自西北的陝西。陝西去年研發強度達到了2.27%,略超全國平均水平。陝西的研發投入主要來自高教大市、軍工產業大市西安。

盡管2019年陝西各市的具體研發數據尚未公布,但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西安佔全省比重高達80%。從研發三大主體來看,2018年陝西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發經費佔全省研發經費的比重分別為49.7%、40.4%和9.2%。而當年全國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經費支出所佔比重分別為77.4 %、13.7%和7.4%。可見,在陝西的研發投入中,企業佔比遠低於全國水平,而科研院所、高校佔比明顯高於全國水平。

不過,盡管西安的高校、科研院所多,科研實力雄厚,但由於產業發展不夠,市場化程度不夠,很多科研成果沒有在本地轉化。同樣現象也在遼寧等地存在。

有24個省份研發強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研發強度為2.1%,距離全國平均水平較近,湖北、遼寧和安徽研發強度也都超過2%。

一些省域盡管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總量較大,但是在研發強度方面,與三大經濟圈仍有較大差距。比如,雖然重慶今年上半年GDP甚至超越了廣州,位居全國第四,但在研發強度方面,2019年重慶只有1.99%,仍需要加大投入。

東南沿海的發達省份福建,去年GDP總量位居全國第八,人均GDP更是超越廣東,位居第五。但在研發強度上,福建只有1.78%,不僅不如京滬粵蘇浙這些最發達省份,而且也不如中西部的湖北、安徽、湖南、四川等地。與此同時,福建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也比較少,2019年福建經濟第一大市泉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508家,與同類型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 財經 分析,福建的經濟有活力,但是不強不大,中小民營企業居多,大型企業, 科技 型企業少,並且不強。其次,福建的高校數量少,好大學、科研機構少。

另外,中部第一經濟大省河南研發強度也只有1.46%,與湖北、安徽、湖南等中部省份都有較大差距。

在榜尾端,共有8個省份的研發強度低於1%,分別是西藏、新疆、海南、青海、廣西、貴州、內蒙古、雲南,除了海南外,其餘省份均來自西部。這些地區的一大特點是工業化基礎相對薄弱,仍處在工業化早期向中期過渡階段。總體上看,西部與東部沿海在研發投入方面的差距,遠大於它們在GDP總量之間的差距。

「主要是由於中西部的高 科技 企業少。」丁長發分析,中西部與東部在研發投入上面的差距,體現的是發展階段的不同。東部發達地區由於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隨著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必須走集約型高質量發展,對研發投入尤其是人才集聚非常重視。由於東部成本抬升,有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的GDP就上去了,但是研發仍主要在東部發達地區。

當前,中西部在研發投入的力度也越來越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東、中、西部地區R&D經費分別為15122.5億元、4162.6億元和2858.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8%、17.7%和14.8%,中、西部地區增速均快於東部地區,追趕步伐明顯加快。

6. 科創板在哪個交易所

科創板屬於上海交易所。

7. 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發行價落定!平均市盈率49倍,共募資370億

25家科創板首批公司發行價全部敲定。

7月10日晚間,首批科創板的最後7家公司——瀚川智能(688022)、嘉元 科技 (688388)、交控 科技 (688015)、天宜上佳(688033)、沃爾德(688028)、航天宏圖(688066)、方邦股份(688020)均陸續公布了發行價。

根據發行安排,上述7家公司將定於7月12日(本周五)進行網上、網下申購。7月16日公布網下初步配售結果及網上中簽結果公告,7月18日刊登《招股說明書》。

在7月22日,這25家科創板首批公司將迎來上市儀式。

看點一、25家平均市盈率:49.21倍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在不同行業市盈率相差也相當巨大,例如A股中軟體與信息服務業超過40倍,金融地產則不到10倍,並不能簡單就說軟體與信息服務業的市盈率就高了不合理。同時,還要考慮到一些科創板公司處於快速成長期、高投入或者虧損,其並不適合使用市盈率法來估值。

看點二、總共募資370.17億元

對比最新數據來看,多數公司確定的發行價所對應的募集資金超過原先計劃的資金需求(俗稱「超募」)。例如睿創微納發行價對應募資12億元,原計劃募資4.5億元;南微醫學發行價對應募資17.49億元,原計劃募資8.94億元等。

但也存在發行價對應的募集資金未達標的情況,例如容百 科技 原計劃募資16億元,發行價對應募資額則為11.97億元;西部超導原計劃募資8億元,其發行價對應募資額為6.63億元。

人民網相關評論認為,部分投資者質疑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所謂「超募」,就是用傳統思路來判研、理解和看待科創板,呈現出的水土不服。

「科創板最大的特徵就是市場化定價。既然是市場化定價,就不會限制發行規模和價格——這些能動變化恰恰是保障市場有效定價的基本保障。市場投資者面對科創板的新制度、新環境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意味著投資者不能固化思維、用以往的思路理解科創板企業上市定價的過程,不能視打新收益為理所當然的常態,否則很容易水土不服。」該評論指出。

看點三、計算機、通信與專用設備佔比高

按證監會行業分類標准看,25家首批企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佔到9家;專用設備製造業有8家;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3家;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2家;通用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各1家。

看點四、北京和上海居前

從注冊地來看,北京、上海居前,各有5家,江蘇4家,浙江、廣東各3家,陝西2家,福建、黑龍江、山東各1家。

附:7月10日晚7家科創板公司的發行價、戰略配售等情況:

1、航天宏圖:發行價17.25元/股

網上申購代碼:787066

對應市值:28.63億元

市盈率:45.02倍(按2018年扣非前歸母凈利潤除以發行後總股本計算,下同)

募集資金:若發行成功,預計募集資金總額7.16億元

原計劃募集資金5.67億元,用於PIE基礎平台升級改造項目、北斗綜合應用平台建設項目以及大氣海洋應用服務平台項目

申購時間:7月12日

頂格申購:網上最多可申購11500股 頂格申購需要11.5萬元市值

戰略配售:本次發行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207.50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5%

基本情況:

航天宏圖成立於2008年,注冊資本1.2億元。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遙感和北斗導航衛星應用服務商,致力於衛星應用軟體國產化、行業應用產業化、應用服務商業化,研發並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軟體平台和核心技術,為政府、軍隊、企業提供基礎軟體產品、系統設計開發和數據分析應用服務。公司遙感圖像處理基礎軟體平台PIE於2017年入選中央國家機關軟體協議供貨清單,是遙感類唯一入選的產品。財務數據顯示,2016-2018年,航天宏圖業績穩步上升,分別實現營收1.91億元、2.88億元、4.16億元;歸母凈利潤3158.61萬元、4537.91萬元、6167.87萬元。

2、方邦股份:發行價53.88元/股

網上申購代碼:787020

對應市值:43.1億元

市盈率:36.79倍

募集資金:若發行成功,預計募集資金總額10.78億元

原計劃募集資金10.58億元,用於投資擾性覆銅板生產基地、屏蔽膜生產基地、研發中心等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頂格申購:網上最多可申購5500股 頂格申購需要5.5萬元市值

戰略配售:本次發行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80萬股,占發行總量的4%。

基本情況:

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專業性電子材料製造商。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磁屏蔽膜、導電膠膜、極薄撓性覆銅板及超薄銅箔等,屬於高性能復合材料。公司2016年-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90億元、2.26億元、2.7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989.87萬元、9629.11萬元、1.17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分別為9.69%、8.59%、7.88%。公司綜合毛利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分別為72.11%、73.17%和71.67%。

3、天宜上佳:發行價20.37元/股

網上申購代碼:787033

對應市值:91.41億元

市盈率:34.74倍

募集資金:若發行成功,預計對應募集資金9.75億元。

原計劃募集資金6.46億元,擬投向年產60萬件軌道交通機車車輛制動閘片及閘瓦項目、時速160公里動力集中電動車組制動閘片研發及智能製造示範生產線項目、營銷與服務網路建設項目。

頂格申購:網上申購上限為9000股 頂格申購需市值9萬元

戰略配售: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196.37萬股,占發行總數量的4.1%

基本情況:

天宜上佳成立於2009年,是國內領先的高鐵動車組用粉末冶金閘片供應商。公司2013年成功實現進口替代,有力推動了我國高鐵動車組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68億元、5.07億元、5.5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94億元、2.22億元、2.63億元。

4、沃爾德:發行價26.68元/股

網上申購代碼:787028

對應市值:21.34億元

市盈率:32.19倍

募集資金:若發行成功,預計募集資金總額5.34億元

原計劃募集資金4.07億元,擬投入超高精密刀具產業化升級項目、高精密刀具產業化升級項目、高精密刀具擴產項目、研發中心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等

頂格申購:網上申購上限為5500股 頂格申購需市值5.5萬

戰略配售: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100萬股,占發行總規模的5%

基本情況:

沃爾德成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超高精密和高精密超硬刀具及超硬材料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

公司重點產品包括各類超高精密及高精密的超硬刀具、CVD金剛石等超硬材料製品。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度至2018年度,沃爾德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5億元2.33億元以及2.62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4208.69萬元、5814.12萬元以及6629.79萬元。預計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3.98%。

5、交控 科技 :發行價16.18元/股

網上申購代碼:787015

對應市值:25.89 億元

市盈率:38.99倍

募集資金:6.47億元(原計劃5.5億元)

頂格申購:網上最多可申購10000股,頂格申購需滬市市值10萬元

戰略配售: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545.6萬股,約占發行總數量的13.64%

基本情況:

公司成立於2009年,注冊資本1.2億元。

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BTC技術為核心,專業從事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研發、關鍵設備的研製、系統集成以及信號系統總承包。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三種:基礎CBTC系統、CBTC互聯互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I-CBTC系統)、全自動運行系統(FAO系統)。公司產品的應用市場包括新建線路市場、既有線路升級改造市場和重載鐵路市場。

2017 年和 2018 年,交控 科技 營業收入分別為 87,961.98 萬元、116,252.05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分別為 3,672.14 萬元、6,015.96 萬元。

本次上市擬募資5.5億元,主要用於軌道交通列控系統高科產業園建設、新一代軌道交通列車控制系統研發與應用、列車智能網路控制及 健康 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補充營運資金等。

6、瀚川智能:發行價25.79元/股

網上申購代碼:787022

對應市值:27.85億元

市盈率:39.65倍

募集資金:6.96億元(原計劃4.68億元)

頂格申購:網上最多申購7500股,頂格申購需滬市市值7.5萬元

戰略配售:最終戰略配售數量與初始戰略配售數量相同為135萬股,占發行總量的5.00%。

基本情況:

瀚川智能成立於2012年,注冊資本8100萬元。主營產品為裝配與檢測自動化設備。公司產品主要服務於全球知名企業先進生產線的智能化,下游應用行業包括 汽車 電子、醫療 健康 、新能源電池。

公司深耕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多年,已經積累了大量全球知名客戶。其中在 汽車 電子行業,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廠商中,有七家為公司客戶,在連接器細分領域,全球前二大廠商均為公司重要客戶。在醫療 健康 行業,公司擁有美敦力、百特、3M 等客戶。在新能源電池行業,公司擁有億緯鋰能、欣旺達等優質客戶。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瀚川智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億元、2.44億元、4.3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42.71萬元、3282.68萬元、7111.36萬元。2018年凈利潤為2016年凈利潤的近30倍。

值得一提的是,瀚川智能堅持全球化布局的發展戰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公司境外營業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5.98%、15.99%、20.66%,主要來源於菲律賓、美國、墨西哥、匈牙利、立陶宛等國家。

7、嘉元 科技 :發行價28.26元/股

網上申購代碼:787388

對應市值:65.25億元

市盈率:36.98倍

募集資金:16.33億元(原計劃9.69億元)

頂格申購:網上最多申購16000股,頂格申購需滬市市值16萬元

戰略配售:

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212.3142萬股,占發行總量約為3.67%。

基本情況:

公司成立於2001年,主要從事各類高性能電解銅箔的研究、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超薄鋰電銅箔和極薄鋰電銅箔,主要用於鋰離子電池的負極集流體,是鋰離子電池行業重要基礎材料。最終應用在新能源 汽車 、3C數碼產品、儲能系統、通訊設備、 汽車 電子等終端應用領域。同時,公司生產少量PCB用標准銅箔產品。

公司主要產品為超薄鋰電銅箔和極薄鋰電銅箔,主要應用於鋰離子電池行業,最終應用在新能源 汽車 動力電池、儲能設備及電子產品等領域。公司其他產品為標准銅箔,主要應用於PCB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是國內高性能鋰電銅箔行業領先企業之一,已與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比亞迪等知名電池廠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並成為其鋰電銅箔的核心供應商。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計擁有106項專利。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嘉元 科技 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9億元、5.66億元和11.53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252.98萬元、8519.25萬元和1.76億元,營收和凈利潤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達65.95%和65.53%。

8. 科創板推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金融競爭格局將發展哪些變化

1、最直接的是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對打, 股市建立初期有為國企輸血減困的打算,政治因素重,上交所為主力。後來民營企業大力發展,中小創後來居上。看兩個交易所的成交量和股票活躍度,以及牛股的數量,深圳交易所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甚至股評家常掛在嘴頭一句話「大盤指數已失真」。長期以來兩個交易所所代表的當地政府一直在角力一哥!

2、科創板的推出僅從目前的企業資質和數量來看,就足以在資金和估值兩個方面對目前的創業板施壓,這一戰明顯上海贏了!

3、有趣的是,在新主席首秀會議後(會議中提了很多科創板),廣東省發布一則「將積極推動深交所創業板改革發展:向證監會商請加快推動深交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冊制,放寬發行門檻,使得未來創業板與科創板在發行上市等基礎性制度方面能保持一致」公告,這種落後的酸溜溜感覺,明顯上海居上了!

4、去年IPO流失掉呼聲最高的小米,雖然小米在香港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不咋地,如果在現在的科創板制度下是有機會上市的,所以制度上上海可與香港在企業上有一拼,但香港做為亞洲經濟中心,上海還是比不了,否則我們也不需要滬港通,深港通使資金通過香港進來了。

金融競爭格局背後,其實是北上廣深港所在的 上市公司總市值之間的博弈 !而博弈的結果是,北京第一,深圳第二、上海第三、廣州第四, 如果從金融格局來看,中國一線城市排名是:北深上廣,而並非北上廣深!

1:我曾經在多次公開場合以及博客論壇上發表過一個觀點, 上海民營經濟發展不振,將成為日後上海經濟發展最大的瓶頸, 上海雖然是我國第一大經濟城市,但是上海的市場化程度卻很低,拉動GDP增長的大多是國家項目,而不是靠民營經濟自主發展起來的。上海經濟對投資的依賴性太大,這不利於上海經濟創新發展。

2:截止於2019年2月底,北京上市公司(A股、H股、美股)的總市值為241925億,深圳為101995億,上海為72198億,杭州為51151億,廣州為24321億。

3: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弱化,北京和深圳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紛紛高於上海,其次,金融監管機構、國有四大行都在北京,深圳匯集了全國眾多優秀的 科技 創新企業,這樣,無形中而上海的 科技 金融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分流。所以,上海的金融地位逐步弱化,再加上,我國目前很多城市都在提出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甚至全球金融中心,比如成都、青島、杭州、武漢、南京、天津、廈門等城市。

綜上所述:

未來我國的金融格局是, 以北京為主的金融監管中心和政策服務中心,以上海為主的金融交易和對外中心,以深圳為主的金融市場和金融科創中心,以香港為主的金融對外中心。以廣州為主的貿易交流金融中心

還用說,深吹心裡最明白,只要和上海在一條起跑線上一點贏的機會都沒有

9. 上交所研究所廖士光:科創板受理111家,信息技術生物醫葯共佔7成

5月25日,在由第一 財經 聯合承辦的浦江創新論壇之「資本市場創新與行業機遇」分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副所長廖士光對目前受理的111家科創板企業做出結構性分析。

廖士光稱,截至5月24日晚,上交所累計受理的111家其中,已問詢89家,中止審核4家。其中,正中珠江審計的3家科創板受理企業被中止審核。

從區域分布分析,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為主,北京、江蘇、上海、廣東佔了前四席,分別有22家、18家、15家和13家。

從行業分析,六大行業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葯為主,基本佔到七成左右。具體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有41家;生物醫葯領域有24家;高端裝備業有16家;新材料領域有13家;節能環保領域有4家;新能源領域有2家。

從申報企業的財務特徵和 科技 特徵分析,申報企業中,研發費用佔比顯著高於現有板塊,體現科創的特質;另外,91%的企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正,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負的企業僅有9家。而在2018年營收同比增速平均值方面,科創板達42%,相比現有三個板塊遙遙領先,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增速分別為20%、21%和15%。

廖士光表示,上海的科創後備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等行業。上交所未來將進一步做好市場服務,更好得和上海相關部門服務好科創企業,更好得推動兩個中心建設,為資本市場和科創企業的成長發展提供應有的服務和支持。

10. 100家科創板受理企業詳解:55%來自京蘇滬,73家企業募資不超10億元

45天,100家受理企業,82家問詢,這就是科創板的速度。

上交所5月6日披露受理八億時空、中國電器等2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從3月22日首批科創板受理企業披露至今,受理企業總數正式達到100家,其中已問詢82家。

此外,針對首輪問詢回復企業的第二輪問詢已經啟動,截至目前,上交所網站顯示,已有超過30家企業通過審核系統收到上交所的第二輪問詢問題。

按照科創板上市審核規則和程序,二輪問詢既是首輪問詢的延續,又是首輪問詢的深化,標志著部分科創板申請上市企業離正式上市又更近了一步。

地域分布:北京數量最多

截至5月6日,注冊地在北京的公司數量最多,共計22家,其次為江蘇18家,上海15家,廣東13家。

此外,九號智能為目前唯一擬發行CDR(存托憑證),注冊地在海外(開曼群島)的受理企業。

行業分布:計算機通信行業佔比最高

截至目前,受理企業的行業分布共涉及19個行業。

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占據頭名,共計23家;專業設備製造業後來居上,目前排名第二,共計20家。此外,今日受理企業中,專業技術服務業首次出現。

保薦機構:中信建投獨占鰲頭

截至目前,保薦機構中,中信建投獨占鰲頭,共保薦15家科創板受理企業:中國電器、西部超導、華特股份、天宜上佳、沃爾德、廣大特材、卓易 科技 、視聯動力、鉑力特、紫晶存儲、恆安嘉新、中科星圖、新光光電、世紀空間、虹軟 科技 ;其次為中信證券,共保薦9家,第三為華泰聯合證券,共保薦8家。

今日,首創證券也首次亮相在科創板保薦機構行列中,保薦企業為八億時空。

融資金額:73家企業募資不超過10億元

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募資10億元及以下的企業佔多數,共計73家,其中5-10億元(包括10億)的共計45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通號融資金額為105億,為100家受理企業中唯一一家融資超過100億元的企業。融資最低的企業為龍軟 科技 ,擬募資2.55億元。

閱讀全文

與科創板北京上海蘇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電腦登入賬號十位 瀏覽:800
陳志平炒股培訓班 瀏覽:445
漲停後還可以買賣嗎 瀏覽:943
炒股佩戴什麼可以發財 瀏覽:996
什麼母嬰店是上市公司 瀏覽:10
全中國上市公司幾家 瀏覽:252
炒股app還可以這樣用 瀏覽:679
說炒股是的人 瀏覽:958
平安證券可以買賣美股嗎 瀏覽:373
股息率與什麼時期股票價格 瀏覽:849
上市公司申請重整 瀏覽:316
科創板基金值得購買么 瀏覽:851
南華期貨首次打開一字漲停 瀏覽:465
證監會上市公司收購兄弟公司 瀏覽:834
新三板律師含金量 瀏覽:989
江蘇大力神鋁業新三板 瀏覽:372
漲停扎堆但多有瑕疵 瀏覽:583
上市公司活性染料 瀏覽:565
香港怎麼買美股 瀏覽:834
新三板公司股東大會律師見證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