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科創板牛市遭遇貿易戰

科創板牛市遭遇貿易戰

發布時間:2023-02-12 22:09:51

① 大戰正酣,豈言退兵

——寫在友軍宣布撤離光伏,新能源,智能車之際

我們這個時代,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我們這代人,註定肩負實現偉大復興的使命。

這個時代的股市,就是要把億萬人的錢匯集起來,投給那些推動 社會 發展的

奮斗者,一起實現夢想!

美國為什麼對華發動貿易戰,為什麼封禁華為?中國為什麼加速推動注冊

制,突然啟動科創板?

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在打一場史詩級的翻身仗。企業界和股市都是正面戰

場!光伏,新能源,智能車都是產業突圍的新方向。不把錢投給他們投給誰?不

讓他們有泡沫讓誰有泡沫?

我們的股市,就是要讓戰略新興產業有「長期」泡沫,就是要讓新老任正非

們,在創新創業的戰場上不顧一切去拼殺。斬敵首級,奴隸也能變貴族。注冊制,

就是當代知識分子企業家的軍功爵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達目的不罷休!為

了勝利不惜代價!

美國為了奪取互聯網革命的成功,造了多大的泡沫?最終掌控了多大的全球

霸權?一將成名萬骨枯,復興不是請客吃飯!

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啊,趕上了注冊制,超級結構大牛市!正逢中國有人,有錢,有決心,各 科技 逼近突破的奇點!此乃天時,地利,人和!

從估值的角度看,若干領軍行業呈指數型爆發式增長。新股機會層出不窮,

個股成長百花齊放。便宜貨其實遍地皆是。價格是不是友好,關鍵看研究跟不跟

的上進度。

好不容易趕上三十年一遇的大牛市。買房的錢,固收的錢,存款的錢,還有

那些炒垃圾票的錢都往這上面涌。

此時退兵?講不講武德,有沒有信仰?

對待生命,要勇敢一些!每個人只有一生一世。

極品投資,追隨時代王者。方向對了就是干!

② 誰能講清楚創業板注冊制,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

證券發行注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對一些業績較好的個股來說,會推動股價上漲,是利好,而對於一些業績較差的個股來說,可能會出現大跌的情況,是一種利空,這樣更貼合市場的優勝劣汰的制度。同時,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投資者炒作創業板,在短期內來說,是一種利空。

總的來說,投資者在面對注冊制時,盡量選擇業績較好,發展潛力較好,符合價值投資的個股。有反對注冊制觀點稱,如果實行注冊制將導致兩種不良後果:一是放開供給後股票供大於求的狀況將越演越烈,造成市場價格崩潰;二是放鬆審查後造假上市的情況將比比皆是,創業板將成為一個劣質企業遍地的市場。其實這些觀點都是片面的、主觀的。

實際上,有關於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去看,首先,就短期來說,創業板注冊制的落地,還真算不上大利好,因為,早在去年創業板的注冊制就被提上了議題,當時就提到了要復制科創板模式,這一次的會議更多的是起到了拍板定調的作用。

但是,從長期角度來看,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卻有望對A股的生態環境起到根本性的改變,因為,借鑒科創板運行半年的經驗,其實可以發現,越是優質的企業在注冊制,在寬漲跌幅的市場規則下,就越有優勢,越容易得到資金的抱團,而質地一般沒有太多優勢的個股,則完全相反。所以,嚴格意義上,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真正利好的是優質企業,而對問題股、垃圾股則屬於不可逆轉的利空。

所以說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降低了殼資源的價值,IPO更簡單,更快捷了,來合法搶錢的也就多了。垃圾企業流動性的缺失,會使很多公司慢慢的被淘汰,仙股也會遍地都是,有利於個股期權。 所以說注冊制應該是垃圾股的地域,優質股的天堂。

1、盡管創業板下午受到主板跳水的拖累,全天收出了一根長上影的綠十字假陰線,但也無法否認資金對創業板新制度的認可。注冊制是A股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經過在科創板實行了近1年時間,在發行制度、交易制度方面的經驗積累已經足夠成熟了,所以這次基本上全盤照搬到了創業板。而創業板此番實施注冊制實際上肩負著進一步擴大注冊制實行范圍,為主板積累經驗,同時 探索 與科創板錯位發展,完善A股交易制度等方面的使命。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將進一步改變A股的投資風格。

2、想要搞清楚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首先要弄出注冊制和現行的核准制之間的區別,其實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上市硬條件有所放寬(中性偏利空);二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大利好);三是市場化的發型承銷機制(大利好);四是強化中介機構責任(中性偏利好);五是健全配套設施(利好)。所以綜合看來創業板注冊制是一個很大的利好,而且今天早盤市場也的確是這樣走的。但是下午隨著主板的跳水,創業板也有所回落。

3、創業板制度改革利好不錯,但是並非利好所有的創業板股票,未來績優的股票會越來越得到資金的追捧,而業績差的股票則逐漸無人問津,價值投資的理念將還會越來越有市場。

因此,對創業板整體來說是利好,對業績好的公司是大利好,對業績差的公司長期是利空。

2020年6月12日晚,深交所正式公布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相關制度,意味著預熱了很長時間的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正式問世。

深交所從6月15日周一起,便可以 受理創業板在審企業的IPO、再融資、並購重組申請

歐美已經早就開始實行注冊制了,現在創業板實行注冊制也是適應時代的發展。

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後,創業板的結構會更加完善,但是短期之內會有所震盪

接下來看下具體的一些變化:

新股票上市後五個交易日之內不設置漲跌幅;在五個交易日之後,盤中的漲跌幅限制從現在的10%調增至20%。

這樣的話, 振幅就擴大了一倍。可能會出現兩極分化,優質股和垃圾股將呈現「南北極」現象

這樣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但是操作空間更大。預計第一家注冊制創業板公司將於8月下旬上市,到時候拭目以待。

上市:

現在實行注冊制之後,深交所審核期限為兩個月,證監會注冊期限為十五個工作日。

退市:

退市觸發條件更多,未來上市公司退市將會更快,ST化率更高,數量更多。具體條件有:

1)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低於面值(1元);2)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低於200萬股;3)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市值低於3億元;4)連續20個交易日股東人數低於400人。

通過上市和退市的變化,可以發現以後企業上市速度加快,同時退市速度也加快。退市的公司理論來說都是垃圾股(除非惡意做空)。

這樣對於股市來說,之前 藏著掖著的殼公司、垃圾股、仙股就現原形了,只有退市一條路 。慢慢留下的都是優質股。這樣資產利用率和回饋也會越來越高。體現了「 優勝劣汰 」的自然原則。

原則上不支持房地產在創業板上市。以前不受限制的時候,錢基本都流入了房地產,並且錢基本都不會迴流,而是牢牢的綁在了房地產行業中,導致房地產炒的熱火朝天,而實體行業資金缺出現「斷流」現象,至今仍可以看到帶來的弊端。

這回制度改革之後, 有助於使錢流入到真正需要的實體經濟中,尤其是 科技 創新型行業 ,這樣才有助於高 科技 企業的成長。

我個人看來,注冊制利好已經確定地位的龍頭企業,對於一些中低端的企業來說不利,一不小心就ST,甚至告別創業板了。

創業板的注冊制來了。

創業板的注冊制開始執行意味著原有的創業板參與規則有了變化。未來進行創業板股票買賣需要比原來更多的要求:要有2年以上交易經驗;個人投資者在開戶前20個交易日的日均資產不應低於10萬元。可以說創業板注冊制的買賣門檻更高了。

這一消息的出現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呢?這需要辯證的去看待。就短期來說,創業板注冊制的落地,並不能算做大利好。因為創業板的注冊制是去年就被提上了議程的,當時就提提出了復制科創板模式,所以這一次會議更多起到的是蓋棺定論的作用,也就是說當時的消息在此次會議舉行之後兌現了。這樣來看我國A股市場通常是在消息發出的時候是利好消息而在消息兌現之時也是利好出盡之時,所以短期來看這是信息已經兌現了不能成為大利好消息。

然而,從長期角度來看,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卻有望對A股的生態環境帶來變革性的改變。這是因為注冊制本身就是綜合了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先進經驗,同時在科創板已有半年的運行經驗,所以注冊制的實行可能對價值投資的優質企業更有優勢。在寬漲跌幅的市場規則下,越是優質的企業就越有優勢,越容易得到資金進行價值投資的青睞,確實是價值投資發展的一次進步。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兩個問題,一是注冊制是時候參與創業板股票交易的門檻變高了,那麼也就是說證監會為了保障一部分股民的權益,提高了參與門檻,換句話說注冊制的創業板可能會出現更大的波動和存在更大的風險。二是我國借鑒了成熟穩定市場的經驗,但是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價值投資,我國A股市場不是完全市場影響下的價值投資,所以即便是開放注冊制能否如西方國家一樣還未可知。

總的來說,長期來看注冊制是股票市場價值投資的好消息,但是目前來看還是存在較大的風險在其中,中國股市的注冊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有反對注冊制觀點稱,如果實行注冊制將導致兩種不良後果:一是放開供給後股票供大於求的狀況將越演越烈,造成市場價格崩潰;二是放鬆審查後造假上市的情況將比比皆是,創業板將成為一個劣質企業遍地的市場。其實這些觀點都是片面的、主觀的。

首先反駁第一個觀點:

第一,如創業板實行注冊制後,一年上市的股票數量可能翻幾番,由於數量的增多,導致上市價格必然下調。若平均市盈率由55.85倍下降為30倍與國際接軌的話,則放開後的供給總金額比往年新股改造其實沒有增多多少的。

第二,市場均衡價格的下降不是正好擠掉超募的泡沫,而投資者又有更多的選擇,從中挑選到物美價廉的股票嗎?注冊制使新股價值實現市場化回歸,但這種回歸不是一步到位的暴跌崩潰,而是隨著發行數量的逐步增加而逐步回歸。由於保薦(人)機構和證監會的程序要求和人力物力限制,「堰塞湖」的泄洪只會是組織有序的開閘泄流。

第三,目前市道低迷的主要原因不是供給過量,而是需求方信心的缺失。2010年A股共融資了1058.6億元的天量,上證指數也還在2800點徘徊。創業板三年來圈錢2314億元,創造了735位億萬富豪,高管套現187億元,發行中介狠賺161億元,投資者卻損失了183億元。上市企業融得的錢不是用來提升業績分紅股民,而是拿去賺利息,創業板劫貧濟富成為「創富板」,變成富豪的游樂場,投資者的墳場,散戶信心喪盡紛紛銷戶,股市才會淪落到指數回到十年前的凄涼境況。

其次反駁第二個觀點:

第一,創業板不是主板,創業板是高風險高收益的中小企業融資板塊,在裡面的投資者不是一般的投資者,而是必須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有足夠的真假判別能力的「弄潮兒」,在市場化的注冊制度下再也不能依賴證監會的「政府背書」而盲目買賣股票了。

第二,隨著證監會的審核權的逐步下放,證監會也將放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個自賦使命,將主要精力放在制度建設和市場秩序的維護上,對造假發行的企業尤其是合謀的保薦(人)機構更是會深入調查,從嚴執法,殺一儆百。

第三,最重要的是,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會自動起作用。注冊制的實施,自然會帶動獨立評估機構的興盛,由評估機構對保薦人和保薦機構進行信用評級;保薦(人)機構為了在發行市場上的完全競爭中取得所保薦股票的價格優勢,也會竭力維持自己的信用和聲譽,精心挑選、保薦、承銷合格的上市企業;而劣質企業要麼靠造假包裝高價上市,發現後被巨額行政處罰和集體訴訟弄得傾家盪產甚至將牢底坐穿;要麼真實上市後無人買賣,淪為「仙股」後退市。

當然是利空羅。上市上公司增多增快,市場股價必然就會被拉低,就象菜市場的青菜,突然增大供應量,而買的人還是這么多人,那麼菜價必然會下跌的,因為,供求已經失衡,價格必然會以下跌來尋找下一個價格支點,同樣注冊制也是一樣,因此,大家近期要控制好倉位,特別是創業板的股票更加要謹慎。

創業板注冊制從長期來講是利好,現階段推出創業板注冊制是 歷史 的必然,隨著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和美國對我國核心技術的封鎖逼迫我們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先期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就是為創業板注冊制摸索經驗,創業板已經走過了十年的交易,從交易成熟度和體量來講是科創板無法比較的,這一次注冊制發行行業以高 科技 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傳統行業排除在外,上市審核只需要交易所就可以,大大簡化和縮短了時間,使大量優秀企業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培養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企業,為中國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創業板注冊制每天漲跌幅擴大到20%必將帶來大量的增量資金使交易更加活躍,對原有優質個股是極大的促進作用,長期能夠使殼資源喪失價值,使大量經營不好企業退市實現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注冊制改革比較為創業板帶來大牛市!

首先,創業板也是,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並設置價格穩定機制,5日之後漲跌幅限制調整為20%,但這個下周一不會實施,而是按照注冊制發行的第一隻股票上市首日的時候才會實施。同時,也將跟蹤指數成份股僅為創業板股票的基金,漲跌幅度調整為20%。這可能是注冊制短期內,給創業板帶來的最大變化,會讓市場更加活躍,加大波動之後,更方便一些企業做相關的資本運作,吸引更多的游資炒作,但同時也增加了市場風險。對於做投資的人是好事,對於投機的人,看似是好事,但結果可能是災難。

其次,創業板再次明確了定位,支持創新企業在創業板上市,並支持於傳統企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企業,而且還將設置負面清單,並點名,原則上不支持房地產等傳統企業在創業板上市。這就堵死了很多企業的幻想,如果你的企業跟創新不挨邊,那就別想。從這點也能看出,國家對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態度,創業板也好,科創板也罷,就是要全力扶持創新創業。

第三,進一步優化退市制度,將市值退市指標調整為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市值低於3億元;完善財務類退市標准,公司因觸及財務類指標被實施*ST後,下一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的,也將被終止上市。也就是說,以後創業板,也會有st了,財務不合格就會被打標簽。第二年就要退市。而且連續收盤市值低於3億元,這個大家一定要注意,一般都會關注價格,不太關心市值。

第四,創業板注冊制下發行上市股票自首個交易日起可作為兩融標的,推出轉融通市場化約定申報方式,實現證券公司借入證券當日可供投資者融券賣出,允許戰略投資者出借獲配股份。這就提高了創業板股票的流通效率。還是為了增加活躍度

第五,提高單筆申報數量,限價申報單筆最高申報數量調整至30萬股,市價申報調整至15萬股。也就是說,如果你有足夠多的錢,可以一筆買的更多。

綜合來看,創業板這次注冊制改革,就是要放手一搏,全力支持創新創業,也是感受到了科創板的壓力,所以在跟上交所唱對台戲,搶生意。兩大交易所都明白,未來的資本市場一定是屬於 科技 創新的, 誰能把這塊做好了,誰就能成為最強交易所。之前上交所一直壓制深交所,而深交所把全村人的希望都壓在了創業板上,是不可能允許上交所通過科創板把生意搶走的,所以自打科創板推出後,深交所就在積極的布局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了。他們也十分清楚,之前的創業板做的並不好,否則政策不會動了生二胎的打算,現在老大也要發憤圖強,守住屬於自己生意。

首先,自打創業板注冊制醞釀以來,就利好不斷,並購重組放開,讓這些成長類的企業外延式增長邏輯全都回來了,而且創業板從2018年底到現在已經漲了快一倍了,足以見得大家對於注冊制改革的信心,既然要改革,肯定會讓他更為活躍。指數創新高是早晚的事。

其次,就目前來看,科創板估值明顯還是要高於創業板,其實公司質量差不多,之前大家還有借口,制度不同,所以有估值溢價,那麼如果制度相同了,就在沒有借口了,所以科創板和創業板的估值最後會趨於一致。不是創業板上去,就是科創板下來。

第三,深交所感受到競爭壓力是好事,這次主動請戰,肯定會想方設法把創業板搞好,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要讓他紅火起來。試圖力壓科創板,本來中國的 科技 創新主要都在廣東深圳,如果被上海搶走了生意,相信廣東也不答應,所以深交所應該也是肩負重任,至少是全省人民的期望。那怎麼才算搞好呢?肯定是有更高的估值,吸引更優秀的企業。

第四,創業板肯定會進行一輪洗牌,一些傳統企業,將會逐漸退市,以前都指著賣殼,現在注冊制改革了,殼不值錢了,他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炒垃圾股的投資者以後必將損失慘重。

第五,未來創業板會呈現兩大特徵,一個是市值會向頭部企業集中,垃圾企業無人問津,另一個是指數上漲,主要由頭部企業帶動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已經提出了若干年,這次實質性落地的規則,我們認為有以下三個亮點:


(1)明確創業板定位,試行注冊制改革

試點注冊制改革能使得創業板定位更加明確,將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上市通道。一是有利於企業轉型升級,優質企業能在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企業改善經營;二是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可投資企業,投資精選的科創企業,與企業共同成長;三是有利於解決中小市值企業和資本市場的銜接問題,優化資本市場結構,促進資本市場 健康 發展。


(2)放鬆上市條件,放寬漲跌幅

一方面,紅籌企業和特殊股權結構企業滿足適當條件可在創業板上市,此外,未盈利性企業也可以上市。放鬆上市條件,在當前國內外環境變化多端下,中小市值企業急需市場給予生存通道,尤其是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放寬相關基金漲跌幅至20%,這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市場活躍度,也有利於市場更好地發揮價格機制功能,從而提高基金的定價效率。


(3)精簡優化再融資、並購重組制度,簡化退市程序

精簡優化再融資、並購重組制度,能加快處理大批科創公司融資需求問題,企業結構改革問題,提升市場運行效率同時提高企業經營運轉效率。從而讓更多優質的科創企業能專攻自身領域發展,資本市場能為其提供更好的投融銜接平台。簡化退市程序,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市場化功能,讓市場來定價企業,同時也能使得企業形成良性競爭、優勝劣汰,為孕育更優質的企業開通航道。


整體來看,一方面,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對中小市值企業的扶持力度較大,有利於中小市值成長性企業的發展,相對而言利好中證500指數。


另一方面,注冊制試點有助於市場運行效率的提升。在創業板新股上市方面,新股的漲跌幅限制提高至20%,從充分交易的角度來看,市場能夠更好地對股票進行合理地定價,從而引導資金回歸理性投資,易於形成長期價值投資。

因此,從資金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資金沉澱時間越久,股票的短期大幅波動就少,炒作機會的減少有利於促進短線資金轉為長線資金,有利於股票市場的穩定發展。

以個人20多年的投資經歷,創業板注冊制,對價值投資者是大利好,對投機炒作者是利空。注冊制,新股上市定位更合理,並不像以前連續一字板飢餓營銷,嚴重透支未來上市空間。但注冊制對上市財務要求低,許多垃圾股會不斷邊緣化被拋棄。一定要價值投資,不能一味沉迷於投機炒作。

注冊制帶來的主要變化有:1、注冊制會加快IPO的速度和數量,市場擴容加快。以往逢新必炒,中新必賺的A股奇觀將不復存在,腦殘打新也將逐步成為 歷史 。2、退市政策更明確了,股票上市不再稀缺,因此殼資源的價格大大降低。3、買入題材股和績差股風險加大,A股港股化的趨勢加快,高價股和「仙股」兩極分化。有利於引導市場進行價值投資,出現雖市場成交量減少,但市場確走出慢牛的情形。

該來的總要來,以前市場害怕注冊制,今年疫情下,注冊制將順利落地。普通投資者要知道,管理層實施新政,在目前市場總體低估情況下,一定是想更好地呵護市場。讓我們擁抱新政。

③ 瘋牛還能走多遠聽聽理性之聲與下半年風險分析

中華網 財經 7號院紫荊工作室出品 文|鈺開

最近市場很熱鬧,各路大神奔走相告「大牛市來了」。目前漲勢是「瘋牛」特徵,但「瘋牛」的問題是不可持續,後面的風險不容小覷。市場理性的聲音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看不清其上漲的底層邏輯,都將其比作2014年、甚至比作2005年,真的如此嗎? 我們有必要從底層邏輯出發,認認真真的看看這波「吃肉」行情的「來龍」以及將要到來的「去脈」,不能霧里看花,否則到口的「肉」化為烏有。

此次行情的「來龍」底層邏輯是什麼?為什麼來了一波刺激行情

很多業內專家將這次指數大漲比作2014年,實際這次的「牛市論」與2019年年初的「牛市論」如出一轍,而從2019年4月之後就開始了一路下跌,「牛市論」也就不再提及。

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2019年的行情:

2019年全年,上證綜指累計上漲22%,萬得全A指數上漲33%,上證50指數和創業板指更是漲幅高達40%多。 第一階段: 從年初到4月中旬,市場在政策寬松和社融大幅超預期的「 寬信用 」環境中大幅上漲,大金融、金融 科技 持續暴漲,多數翻倍。政策減稅利好進一步刺激市場:深化增值稅改革,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並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隨後上證綜指反復震盪走高達到3288點年內最高點。 第二階段: 從4月中旬起到6月初,4月19日政治局會議精神讓 政策預期從寬松轉向了中性, 市場高位開始調整, 疊加5月初中美貿易摩擦風波再起,市場出現了深度調整。 2019年5月6日(周一), 上證綜指大跌5.6%。

2020年與2019年的「牛市論」皆因「大金融」暴漲開啟,而半導體與醫葯板塊的走牛,從來沒有發出大牛市的聲音,就好像是人工智慧設置好了程序一樣,只要券商或金融 科技 連續漲停,就有聲音發出「大牛市」來了的「語音感應」。半導體板塊從2019年就開啟了結構牛市上漲,到目前很多優質個股(大基金投資)都已經翻倍,而今年因受疫情影響相關的醫葯與疫苗也走出了結構牛,多家股價翻倍,投資者獲利頗豐。

這波行情上漲並不是說要開啟全面牛市,從目前國內與國際形勢來看這個概率是非常低的, 其底層邏輯紫荊君給出三條核心原因僅供參考 第一、 我國防疫功效顯著,美國防疫節節敗退,但其資本市場確強勁反彈 (以道瓊斯指數為例,反彈幅度高達50%左右) ,所以我們A股本身具有強烈補漲需求。 第二、 全球貨幣寬松,大開印鈔機,貨幣供給急速上升,資本要跑贏CPI就要去主動擁抱資產,從而導致資產價格上漲,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區域性房價再次不斷上漲,而進入資本市場對我國經濟復甦所起到的作用要絕對優於流入房地產,這是顯而易見的, 上市公司需要直接融資輸血,要挺過寒冬,7、8月解禁市值將創下近10年以來第四高水平,其中科創板解禁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較高, 面臨較大的拋售壓力。

從這個角度資本市場得到溢出資金的配置,出現短期刺激性行情也是符合預期的 第三、 國內國際形勢異常復雜,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從監管角度資本市場需要做高安全墊。 國內: 經濟復甦一波三折,洪水汛期導致部分地區停工停產,道路、水路不通,物流受阻; 國際:1) 美國大選黑天鵝正在飛來; 2) 美國、巴西、印度疫情還在不斷蔓延; 3) 中美博弈可能進入新一輪升級。至兩會之後,上證綜指就在2800附近震盪,終上所述信息,如此多黑天鵝事件,一旦出現超預期的惡性事件,影響全球經濟的復甦,上證在2800點的位置能扛得住嗎?如果跌到2500點左右,將會產生股權質押等一系列系統性風險問題,所以市場需要未雨綢,需要提升安全墊高度,以應對可以預見的較大風險。

這波行情的「去脈」怎樣?這些風險不可不察

去脈一:首先行情來的快,持續性就差,退潮的時候恐有大幅波動風險。

A股資本市場成也流動性,敗也流動性。紫荊君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一下流動性蘊藏的風險。

其一: 現在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各國都在貨幣寬松,但是增加的貨幣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入經濟循環,更多是應該對當下經濟驟然下跌所引起的債務和資產價格問題,也就是最大程度的維系債務鏈條。我國一季度、二季度 社會 融資規模增量達到了近80%以上(如上圖)。這是應對新冠疫情的非常規手段,不是常態措施,所以不久的將來,這些非常規手段是會逐步退出的(美國也是如此),可以預見當上證指數達到高位的某個臨界值的時候,市場會從異常寬松重新進入以往常態,到那個時候短期就被看成了「緊縮」,市場自然可能會出現大幅回落。

其二: 目前還不到全面大牛市的周期,當下階段實體經濟依然非常脆弱,剛剛步入修復階段,但是真正的復甦還在初期,很多第三產業依然門可羅雀,在疊加洪水泛濫,受災群眾多達3000多萬,很多行業的消費需求再次受阻。所以這個時候,資本要首先進入 社會 ,進入實體經濟,當經濟真正的開始全面復甦,創造出財富的時候,經濟從復甦階段要開始進入刺激經濟階段,利率再次走高,資本自然開始溢出實體經濟,進入股市等虛擬經濟( 這是 健康 的,正常的投資周期邏輯,一旦反常就會出現急漲急跌,形不成氣候 )。反之會怎麼樣呢?如果資本市場不符合經濟復甦周期的情況下被惡意的投機資金過度炒作,造成大牛市的假象,結果就會導致本該流向實體企業的資金,為了追逐暴利,蜂擁而入資本市場,甚至樓市資金、信貸資金、老百姓的存儲存款都瘋狂入市,其結果就是過渡的脫實向虛,造成本以受到打擊的實體經濟雪上加霜,金融泡沫過大,系統性風險急劇惡化。所以當指數一旦達到高位的某個臨界點的時候,政策導向就可能出台,給預期降溫,緊縮流動性,踩住剎車,讓其理性回歸;

其三: 第三世界疫情導致的債務狀況的惡化( 主要是印度與南美洲 )將使得新興市場基金份額面臨巨額贖回,導致配置在國內市場的外資將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增加。 同時,我們回想到在2019年5月17日,MSCI中國區研究主管魏震在媒體采訪中坦言:在MSCI上一輪舉行的咨詢中,很多國際投資者表示,A股納入因子如果將來提升至20%以上,仍需解決四大問題: 包括對沖及衍生品缺乏、A股結算周期較短、滬深港通交易假期不同以及缺乏可行有效的綜合交易機制。 而目前證監會還沒有滿足MSCI去年提出的4個要求,所以對於北外資金的流動性要開始持有謹慎態度,當指數與權重漲幅較大,北外資金會分批次開始出逃。

去脈二:估值已經過高,泡沫已經顯現,修復行情不久將開啟。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知曉目前較少的一部分上漲是良性的,估值與業績雙雙提升,屬於戴維斯雙擊;而還有較多的股價上漲屬於第二種,只漲估值預期,業績、資產和ROE等條件在今年並沒有跟上股價上漲的步伐,也就是說出現了泡沫化。

如上圖,我們對比2019年4月份最高點的整體市盈率與2020年6月的市盈率( 今年的經濟開局是大幅低於2019年的 ),可以看出已經出現了泡沫化。板塊估值泡沫化明顯的行業不久將迎來估值修復走勢。

去脈三:國內國際「黑天鵝」事件,有可能重演2019年行情

回顧2019年行情,我們知道2019年後期行情急轉直下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升級所導致。那麼到了2020年,中美之間不僅存在貿易戰,而且可能還會出現多領域的博弈升級。 國內外機構投資者都認為中美關系一定會惡化 雙方在政治、文化(包括留學)等其他方面都有對抗。過去我們貿易夥伴第一是美國,第二歐盟,第三東盟。現在經過新冠疫情之後第一是東盟,第二是歐盟,第三是美國了,也就是說發達國家在不斷和中國脫鉤,目前無法判斷會發生怎樣的摩擦。

另外,美國大選風險逐漸顯現,無論誰當選,企業稅率都可能被抬升。這將對2020三季度末至2021年美股盈利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拜登在競選提案中明確,將提高稅收,總目標金額3.2萬億美金,計劃將公司所得稅從21%提高到28%,將個人所得稅從37%提高到39.6%。拜登的政策一定程度的彌合美國的貧富矛盾,加強政府職能。而特朗普當選有助於穩定美股與經濟預期( 特朗普對內實施低稅收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 ),拜登如果當選大概率會導致美股再次出現巨幅波動,他的執政綱領總體上是對內推行適當的政府幹預,增加對大企業和富人的的稅收,提高最低工資標准。

最後,疫情後的3個月中,美聯儲將資產負債表從4.4萬億美元擴張到了7萬億美元以上,是前所未有的快速擴表,之後是否可以保持快速的擴張節奏,存在不確定性,給四季度帶來不確定性。美元指數可能大幅下跌,已經成為全球投資者的一種主流策略,也給美國資本市場帶來下行壓力。

綜上所述,討論牛熊市意義其實並不大,要客觀的分析看清其上漲與下跌的底層核心邏輯更為重要,因其決定了投資的節奏與風險把控。客觀而講,A股從2019年就已經開始了 新經濟為主線的結構性牛 ,如果三年或五年後再看,2019年的低點可能就是下一輪大牛市的最低點。所以對於投資者而言更重要、更有意義的是, 要發掘學習、調研出新經濟與避險獲益結構牛的輪動方向與節奏,在能夠抓住行業成長龍頭與價值股的投資者眼裡,牛市永遠存在。溫馨提示:理性保持風控意識,別人貪婪之時,就是該恐懼的時候。

④ 牛市的輪漲順序是什麼

親身經歷過2007年的大牛市,還有比較近的2015年牛市,談談自己印象比較深的體會。

牛市裡面賺錢不容易

印象特別深的是,自己看好的個股一直震盪,漲的比較少,其他股票瘋漲。於是決定改追牛股,剛賣掉持倉股票沒多久,就開始瘋漲。而原來的牛股卻開始下跌了…

踏錯幾次節奏,心態就崩了,而且牛市可能已經快結束。這樣反而在牛市裡面沒有賺到錢。

所以,在回答輪漲順序之前,我想強調,踏對行業板塊的節奏其實很不容易,往往結果是踏錯,而且一步錯,步步錯,心態一旦崩潰,基本就GAME OVER。

那麼,印象中的2007年大牛市,市場是怎麼漲的呢?

首先是券商大漲,這是牛市的先頭部隊,毫無異議,所以這一輪大家一開始應該買什麼板塊,不用再問了吧?

2015年牛市也是中信證券先漲了3倍,才開始輪到其他板塊。

2007年還沒有TMT這類 科技 股,而且當年是經濟景氣周期的高點,最牛的是資源類企業,尤其是有色金屬,基本是10倍-100倍漲幅。

2015年處於經濟周期低點,有色其實沒怎麼漲,反而是TMT的股票漲幅最高。

2007年還有裝備製造出了很多的大牛股,那時講工業化、高端製造的故事,到2015年就沒有人玩了,一直跌很慘。

其實不用舉更多例子了。

這已經說明牛市裡面的板塊輪漲,不能刻舟求劍,覺得2007、2015年是這么漲的,那麼我就依葫蘆畫瓢,這肯定會出錯。 站在2020年,我認為出牛股的板塊就三個, 科技 、消費、醫葯。

傳統的有色、煤炭會因為牛市而上漲,但是的確缺乏想像力了,這么多年過去了,年輕的投資者加入市場,還會記得這些股票嗎?所以,資金不斷湧入的必然是具備想像力和炒作空間的股票。

科技 最符合這一點!

不用過多解讀,大家都很清楚中美貿易戰、 科技 戰的背景, 科技 興國的大背景下,必然會誕生萬億市值的 科技 巨頭!至於是哪只,我們不清楚,但是可以均衡布局幾只龍頭 科技 股,那麼還有10倍以上的想像空間!

消費是長期牛股

其實茅台這么多年一直走牛,這個例子就說明了高ROE消費類股票大概的風格。在牛市裡面,消費類股票一般都會跟漲,不會錯過行情。

醫葯有長期潛力

醫葯今年以來已經漲很多了,但是時間拉長來看,創新葯、抗癌葯、疫苗等類高 科技 的產品不斷推出,醫葯股也具備想像空間。所以,醫葯也是必然會出牛股的板塊。

其他行業板塊,比如有色、煤炭、銀行、地產、化工等等,會有短期行情,但都不具備長期想像空間,不建議去過多參與。

配置策略

1.牛市前期超配券商,均衡配置 科技 、消費、醫葯。

2.牛市中期超配 科技 ,均衡配置消費、醫葯。

3.牛市後期超配醫葯(會有防禦作用),均衡配置 科技 、消費。

不建議做板塊輪動的原因,一開始就說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基本做不到,往往做錯,那麼踏空的損失會更嚴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關注與交流!

不請自來,經歷過牛熊的人來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每次牛市板塊的輪動其實都不太相同,但一般都會有一個大致啟動的順序:

1、領先於大盤的板快:深市的創業板、中小板,其中大牛股開始頻頻出現,所謂先有牛股,再有牛市,去年的 科技 ,今年的 科技 、醫葯,牛股連連,不用多說了吧

2、短期風格切換開始炒作低PE的券商、銀行

3、低PE繼續輪動那就是地產、煤炭、有色、鋼鐵等二線藍籌,所謂的煤飛色舞

4、再重新輪動到題材股,各種概念這個時候基本上是普漲的階段,市場陷入瘋狂,低PE的短期熄火

5、題材全線拉升之後估值過高導致資金再度選擇,最終調倉換股至權重,低位權重最後一波補漲,也就宣告行情基本結束的時候了

附加一段牛市打油詩供參考:

券商瘋,券商瘋完銀行瘋;

銀行瘋,銀行瘋完保險瘋;

保險瘋,保險瘋完地產瘋;

地產瘋,地產瘋完有色瘋;

有色瘋,有色瘋完煤炭瘋;

煤炭瘋,煤炭瘋完垃圾瘋;

垃圾瘋,垃圾瘋完散戶瘋;

散戶瘋,散戶套在最高峰。

當然,在此之前還是牛股連連之後開始權重,之後低估值,然後煤飛色舞,最終群魔亂舞,千萬不要太瘋癲被套到最高峰哦

希望能幫助到你

牛市口訣:券商瘋、券商瘋完銀行瘋;銀行瘋、銀行瘋完保險瘋;保險瘋、保險瘋完地產瘋;地產瘋、地產瘋完有色瘋;有色瘋、有色瘋完煤炭瘋;煤炭瘋、煤炭瘋完散戶瘋;散戶瘋、散戶套在最高峰。

牛市踏准節奏,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

結論:牛市第一波全倉券商,接著過渡到創業板,高潮處清倉走人,牛市結束。

一,牛市節奏很關鍵

牛市之初,要吸引散戶進場,拉動個股的漲幅非常巨大,大面積的漲停,連續的漲停,都是很常見的。如果沒有踩准節奏,買到震盪不漲,或者漲的比較少的,看著其他個股瘋漲,心態會是崩潰的。再者牛市板塊快速輪動,可能你賣掉去追熱門股,好不容易追到,熱門股不漲了,你賣掉的反而漲起來了。所謂一步錯,步步錯。

二,每輪牛市漲幅最大板塊

如果能抓到每輪牛市漲幅最大的板塊,那麼也就抓住了牛市的大部分。表格顯示前兩輪牛市比較確定的是券商。另外,從時代角度出發,每輪漲幅最大的板塊,都是緊跟時代發展腳步。09年,漲幅居前的有:券商,機場航運,鋼鐵,有色,煤炭,石油開采。15年,漲幅居前的有:通訊,計算機,儀表,貿易,物流,券商。20年,大概率是:醫葯,白酒,消費, 科技 ,券商。

先有牛股後有牛市,這一年來, 科技 ,醫葯,白酒,消費板塊已經有一定漲幅,創業板也是漲幅居前。券商已經橫盤很久,所謂橫有多久,豎有多高。券商接下來的漲幅也會令人矚目。

三,每個階段漲幅特點

2009年牛市,券商表現:

第一波大漲,漲幅57%,第二波橫盤

第三波大漲,漲幅206%

2015年牛市,券商表現:

第一波大漲,漲幅85%,第二波橫盤

第三波小漲,漲幅39%,第四波橫盤

2015年牛市,創業板表現:

第一波小跌

第二波大漲,漲幅276%

總之,牛市第一波券商券商漲幅最大,其他板塊基本橫盤,券商過後,題材股,小盤股大行其道。

牛市的發動機和旗手,券商不會缺席。第一波買入券商一直持有,兩輪券商第一波上漲天數19天和12天,出現第一次大跌宣告第一波券商行情結束。切換到創業板,可以買創業板指數ETF。

幹掉95%的股民,你就是最靚的仔。

這一波行情的上漲是有點瘋狂,2440點上漲至今已經接近3000點了,2800點突破也是毫無阻力,2900點上攻更是輕而易舉,可想而知場外的資金已經是開始跑步入場了。而此輪的行情上漲,除了看的見的中美經貿事件,券商利好消息,加上科創板推出外,也未見其它任何能催生股市走牛市的因素,所以,很大程度是屬於一次大資金推動化解股市當下低迷行情的舉動。

從早盤到午盤的走勢可以用瘋狂來形容,當日的資金流入已經達到了8000億,這還是在熊市不到2個多月的上升行情中出現,這也是一直提及的市場從不缺錢,只缺賺錢的行情。不過此輪的板塊上漲是從券商先開始,和以往牛市有些差距,然後疊加了 科技 股的上漲,其中5G概念中已經出了十倍牛股,這是當下市場走強的板塊。

但是,目前並不能確定是牛市,入市操作也需要控制風險,防止瘋狂後的二次下跌行情。在月底還有MSCI擴大納入A股20%的比例消息,預計納入成功,將帶動藍籌股上行,加上科創板的消息頻出,券商走後,5G概念,創投,然後就是一些滯漲股上漲,總之當下的問題是這輪上漲需要是牛市,才有輪動的機會,否則,一些題材股漲完,指數繼續下挫,板塊輪動機會就會大打折扣。

今日行情接近了2900點,上方3000點是一大壓力區域,也是近年套牢盤集中的點位,除非能上破3000點才能確定熊轉牛,否則反彈越快,沒有調整走勢,一旦難以沖破,跌勢也會迅猛。

這個問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路。

總體來說,一句話:牛市就是,周期股先行,大盤股搭台,小盤股唱戲,垃圾股收尾。

從行業之間的輪動來看,我的感覺是這樣的:

牛市初期,大家還沒有從熊市的氛圍中緩解過來,股市裡的活躍資金也較少。因此,先知先覺的資金一般是一些盤子比較小,股價跌到底部的周期股為突破口,進行第一輪炒作。因此我們看到最先啟動的一般是有色金屬,券商和 科技 股。

在經過了一些賺錢效應之後,市場的氛圍開始好轉,流入資金也開始增加,這時候一些真正的成長股也開始進行估值修復。熊市中,很多公司經營也比較好,但是估值被下殺的厲害的那樣一些成長類的公司,將走上估值修復的道路。一般是一些醫療,消費類偏成長的公司,開始接棒。

隨著賺錢效應的進一步擴散,牛市氛圍也越來越強,很多外圍資金開始大舉入市。這個時候市場上會有一些標志性的事件,例如百億基金大規模出現,而這些基金的建倉需求,會帶動市場大盤股的上漲。這個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升浪。可以看到銀行,地產,保險,基建等相關行業有一個較為明顯的漲幅。這也是市場上漲最快的階段。

隨著賺錢效應的全面擴散,市場上一些垃圾股也開始參與最後的炒作。例如st類股票大規模漲停。

最後,隨著市場整體估值的急速提升,股市也會在萬有引力的自然作用下開始回落。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件,成為股市下跌的導火索。很長時間以後我們回顧這一段過程,才會恍然大悟,原來牛市在那個時候已經結束了。

(晴溪)

今天A股市場走得非常瀟灑,帶量亮相,兩市成交量破萬億,共有200多隻股票漲停,各大股指漲幅均超過5%,市場呈現出一片紅盤狀態,萬千股民歡呼雀躍,賺錢效應100%。也有很多人在討論,A股市場是否已經進入了牛市行情。雖然今天大盤股指漲的比較猛,而且量價關系非常合理,量能有效的支撐了股市上攻,但現在談論牛市行情,還為 時尚 早,只能說是一個階段性的確立趨勢,至於未來如何發展,還需要仔細觀察,但現在可以把A股市場的這波反彈定義為中期反彈,值得好好把握。

那麼一旦出現這么大級別的反彈,市場板塊一般是怎麼輪動的呢?首先一定是券商板塊先知先覺,最近兩天來券商板塊集體漲停,可以說走出了一個非常強的態勢,這也直接推升了股指的走高,券商板塊歷來被認為是行情的啟動板塊,它的強勢一般代表著市場的轉暖。

券商的走強會直接帶動泛金融類股票的走強,比如銀行,保險等等,隨後就是主題板塊上漲,比如以5g概念為代表的 科技 股等等,這類板塊股性一般比較活躍,是最容易出現翻倍牛股的版塊,也是市場交易的熱點和中心,必須好好把握。反彈的尾聲一般都是權重藍籌股,基建類,農業類等等。

如果市場開啟了牛市行情或者是階段性反彈,一般所有的板塊都會有輪漲的機會,但從目前市場的態勢來看, 科技 股無疑是這波反彈的中軍,一定要圍繞著 科技 無反復操作,獲取最大的收益。

今天三大股指全面暴漲,確實是有牛市的味道,但是牛市也是牛市初期階段,大家也別盲目追高,耐心等待後期的回調機會。

藉助這個問題我們來聊聊每次牛市開啟時,各個板塊是如何輪動的話題?

咱們A股已經過去20多年,真正在股民投資者當中影響最深的當然是2007年大牛市和2015年小牛市,這兩波牛市才是真正的走勢股民投資者心中的牛市;根據前面兩輪牛市啟動前的板塊輪動規律,各大板塊輪動上漲情況如下:

(1)牛市開啟初期最先漲的板塊就是 證券板塊 ,因為證券板塊行情就是股市行情的晴雨表;但股市來牛市時候最先漲的是證券板塊;反之但股市走熊市時候最先跌的也是證券板塊。

(2)當然牛市開啟初期除了證券板塊之外,其餘還會藉助其他權重股拉升大盤指數,依次都會在 證券板塊、銀行板塊、保險板塊、石油板塊 等四大板塊輪番啟動拉升帶動指數上漲。

(3)牛市開啟逐步加速時候的板塊輪動會啟動二三線藍籌股,也就是哪些 有色板塊、水泥板塊、鋼鐵板塊、煤炭板塊、水電板塊 等五大板塊就是牛市初中期輪動的板塊行情。

(4)牛市已經到了加速行情,牛市加速期間上面的哪些一二三線藍籌板塊任務已經完成,他們只是作為一個護盤的任務,接下來真正啟動的板塊就是各大題材板塊,比如 5G板塊、互聯網、大數據、國產軟體、智慧城市、人工智慧 等等板塊啟動拉升,這也是牛市最賺錢的時候,主要是抓到中小題材板塊為主。

(5)已經到了牛市末期了,最後啟動,最後漲的板塊當然是那些ST板塊、業績預虧、微利股、問題股等等的板塊是最後的補漲啟動行情。

最後可以總結為每次牛市開啟, 各大板塊是輪動是第一是證券板塊;第二是保險、銀行、石油等;第三是有色、水泥、鋼鐵、煤炭、水電等;第四為大數據、互聯網、智慧城市等;第五是ST板塊、虧損股等 。根據A股 歷史 每次牛市開啟時候,各大板塊的輪動情況如以上情況。

經歷過07年大牛市,也經歷過2015年的大牛市,可能正經歷著眼下這一輪大牛市。在牛市中,賺錢才是王道,不賺錢都是扯淡,要賺錢就要踏准節奏,踏准板塊的輪動節奏,踏准個股的節奏。

首先來說一下,2015年的那輪牛市,在2014年我們就看到了,創業板開始抬頭,開始一步步走強,再然後是券商股的連續上漲,再然後是中字頭個股的連續大漲,再然後各種股票的全面開花。可以說,創業板扮演了領跑的角色,券商股扮演了人氣的角色,中字頭推波助瀾,最後一片花海。

再次,來看一下當下的A股形勢,同樣是創業板率先走出了牛市的走勢,細心的投資者發現自2019年開始,創業板便一路走強,創業板經歷了2016年到2018年三年的調整,這三年中,上證50、中證100、滬深300個股可謂表現良好,但A股的創業板跌跌不休,一直到了2019年隨著 科技 股的崛起,創業板越走越強。

科技 股開始,接著是醫療醫葯板塊隨著疫情的爆發, 而出現連續上演的行情,然後是消費股,以白酒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股開始發力,再次是券商股的發力,也就是眼下券商接連拉出漲停板。接下來會是什麼板塊呢?

第一,周期股存在著炒作的機會,周期股受益於全球貨幣寬松政策,受益於疫情沖擊後的經濟復甦,將出現補漲的機會。周期股包括煤炭、有色、鋼鐵、化工等板塊,這些板塊將後續行情中繼續上漲。周期股最後的爆發點是兩桶油的大漲,本輪行情下,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最終也會爆發一下。

第二, 汽車 股、軍工股、電力股、航空股、 旅遊 酒店等板塊也將存在板塊輪漲的機會,這些板塊前期都沒有怎麼上漲,後續隨著行情火爆的推進也將掀起一輪漲幅。

最後,行情的結束往往還是以指數的繼續拉升為掩護,通常銀行等板塊扮演著這一角色,通過拉升指數掩蓋個股的撤退。


在A股市長,往往說是券商先漲,把人氣做起來之後才會輪到其他板塊。

兩市成交額繼續放量,券商板塊帶領指數繼續大漲,券商龍頭中信證券封漲停,成交額接近200億。

3號兩市成交額高達11716億,高於昨天10801億,連續兩天站上一萬億。其中北向資金昨天凈流入171億,今天繼續大幅凈流入132億。

在增量資金的支撐下,券商板塊帶領指數繼續上漲,上證指數漲幅超2%,而券商板塊在昨日上漲7.5%之後,今天繼續上漲7.7%,並且更為震撼的是券商龍頭中信證券封漲停,成交額接近200億!

下周繼續漲!

⑤ 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你怎麼看

2013年11月,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借殼上市審核中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明確了借殼上市與IPO標准等同以及不允許創業板借殼上市的政策。而在2015年1月8日對《重組辦法》修訂的微訪談中又重申了這一規則,當時證監會相關發言人給出的回答是:創業板定位於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和其他成長型企業的創新發展,上市門檻相對較低,同時面臨創業失敗風險,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並承擔投資風險。為了有效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避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為炒作對象,本次《重組辦法》明確了不允許創業板上市公司借殼上市。

也就是說,不允許創業板借殼上市,是為了不讓創業板公司成為炒作對象。因為創業板普遍的市盈率都比較高,而且市值相對較少,借殼上市的門檻較低,一旦被炒作,將會積聚較大的風險,這是監管層推出這一限制政策的初衷。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一政策正成為扼住創業板上市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喉嚨。

科創板的推出將會促使監管重心放歸市場,並對現有的政策進行松綁

科創板的推出應該說是承載了國家大力發展 科技 創新和資本市場開放兩大任務的戰略舉措,同時也預示著資本市場監管態度的轉變和改革。而科創板的核心是注冊制,而注冊制的核心則是信息披露。在注冊制下,監管機構的重點工作將由實質性審查轉向合規性審查,而此前的實質性審查的職責將轉交給交易所和相關的中介機構。強化現有中介機構的中介責任,使得其真正承擔起保薦人和中介的真正職責,向投資者提供真實、完整和全面的信息。投資者則根據公開的信息對企業的價值進行判斷,將選擇權重新交回到市場的手中。

這同時也代表著監管方向的改變。從IPO的通過率和政策的不斷松綁來看,放鬆監管是大勢所趨。2019年1月至5月份,A股上會企業共計42家,通過率高達90%,而2018年的IPO通過率只有60.4%,全年只有110家企業成果過會。

政策方面,易主席上台以後,證監會推出了一系列開放和松綁的政策,比較重磅的就是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九項政策措施和優化借殼指標並取消創業板借殼限制這兩大政策,一個是對外,一個是對內。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推進創業板重組上市改革,也就是放開創業板此前不允許借殼的限制。而創業板不允許借殼是有 歷史 背景的。

根據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從2009年10月推出,到2013年的8月的近5年間,創業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達61.54倍,幾乎是同期主板的兩倍以上。而中國的投資者向來就喜歡炒作小盤股,創業板上市公司幾乎是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標的,這使得創業板在發展的前5年的日均換手率居高不下,這使得監管層十分擔憂。

真是經歷了發展初期的瘋狂炒作,監管層才於2013年出台了政策封死了創業板借殼上市的口子,嘗試通過這樣的方式抑制市場的風氣。但即使在這樣的政策之下,創業板的市盈率在2013年初後就開始觸底反彈,一路飆升至2015年最高的近140倍,可見市場的瘋狂。如果證監會沒有出台這樣的政策,在當時的監管環境下,多少創業板上市公司要通過借殼上市或者擬借殼上市的資本動作進行運作?創業板的操作風氣又會高漲到什麼程度,都無法想像。

那時至今日,為什麼監管層又會想放開創業板借殼上市的口子呢?實體經濟環境又到底發生了怎麼樣的改變?

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滑是推動政策出台的主因

要想知道政策放開的原因,我們得把目光放回到創業板的運作上面來。個人覺得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經歷了近4年的調整,創業板的估值已經回落到 歷史 低估區間;二個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首先我們看看創業板指數的情況。

自2015年被市場瘋狂的追捧後,創業板指數從 歷史 最高的4037.96點一路曾下滑到1184.91點,最高跌幅達64.72%。而在2015年6月2019年6月20日期間,創業板累計跌幅高達57.13%,跌去了2024.09點。

市場就是一個鍾擺,在市場低點和高點之間來回擺動,漲的再高也有要回歸的時候,創業板也不例外。經歷了長達4年的調整後,創業板指數目前的點位和估值已經相對比較合理。目前創業板的PE在48.02倍,低於 歷史 的平均值50.24。

但是估值的回落並不一定要放開政策,反而是市場消化高估值的一個正常的市場行為。就像2011-2013年一樣,創業板也進行了深度的調整,3年間創業板的跌幅達到了38%,創業板指數更是創出了 歷史 的低位585.44點,整個指數的估值也下滑到了25倍左右的低估區間。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監管部門不但沒有放鬆創業板的監管政策,反而在2013年底加強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的監管。那這一次又為什麼會不一樣呢?因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出現了大幅下滑。

根據一份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創業板739家上市公司已有70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報,披露率為95.9%;而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當時市場預測創業板2018年凈利潤增速為-51%到-26%。而從實際的數據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凈利潤跌幅遠超市場預期。2019年4月30日,75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18年的年度報告,其整體實現營收1.36萬億,增速為15.9%;實現凈利潤336億,增速為-65.6%。

相比2017年-10%的凈利潤增速,2018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可謂是一片綠油油,主要的虧損原因來自於「商譽減值」,而「商譽」眾所周知就是來自於非同控的並購重組。而創業板的商譽主要就產生在2015-2017年,這三年年均新增商譽超過2500億,而且要知道這三年的市場估值都是不低的,也就是說這些商譽的水分比較高。在實體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相當多的上市公司都無力支撐,更何況是這些業績承諾虛高的並購項目呢?特別是一些輕資產的行業,文娛和 游戲 類等項目就更加明顯了。

在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貿易戰又在2019年重新打響了,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如果政策再不松綁,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恐怕將難以扭轉現在的局面。根據國信證券最新的一份策略報告顯示,2019年4-5月的工業增加值已經連續下滑,其中5月的增加值數據已經下滑至5%,國內經濟增長的壓力陡增。

面對這么復雜的國際形勢,必須要在政策上給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手腳進行松綁,讓盈利能力較弱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能夠主動自救,積極尋求優質的資產裝進上市公司,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平台和優勢,扭轉公司的經營情況。這是個人認為監管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因為政策再不支持下,創業板很多上市公司的2019年相信也會非常難過,通過配合信貸及資本市場的政策,向市場傳達一種信心,鼓勵創業板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就在科創板馬上要呼之欲出之時,監管部門突然發出消息,取消創業板不能借殼的限制,而之前只有主板市場才具備借殼上市條件。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項限制的解除,也是肯定了創業板的地位,說明創業板地位與主板更接近了,這是一件好事。

面對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一些股民拍手叫好,他們認為,這是對中小創是天大的利好,因為中小創連跌4年,普遍跌幅高達70%以上,未來的機會是大於風險。而只要中小創後市逐步走穩、走強,就能夠給股市帶來賺錢效應,A股指數未來也將重新走牛。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表示,創業板一旦取消借殼限制,使績差股沒有了退市之虞,甚至還有被「借殼」轉讓出去的機會。屆時創業板中的績差股,特別是「殼資源」股反而會被市場所投機炒作。如此增大了創業板的投機性,並不利於價值投資的回歸。

對此,我們認為,監管部門此時取消了創業板的借殼限制,主要有三個難言苦衷:首先,原來創業板是禁止借殼重組上市的,但時間一久,創業板出現了很多經營困難的公司,其中有不少是帶病上市的,有的是被大股東通過各種手段惡意掏空的公司而面臨生存困難,甚至面臨退市風險。

如果真的要強制這些上市公司退市,就會遇到一個棘手問題,那就是投資者會損失慘重,就會有投資者為之前上市公司的違規違法行為買單,這是極不公平的。而投資者面對自己財富的灰飛煙滅,那個人心中不惱火,不喊冤屈?所以,取消對創業板不能借殼的限制,可讓投資者通過「借殼重組」,盡可能的避免損失。

再者,科創板馬上要開出來了,由於科創板是國家扶持的板塊,又是T+0設置,還有就是設有20%漲跌限制,這無疑會吸引走大量主板、中小創資金流向科創板,導致創業板板塊嚴重失血。為讓不讓創業板市場人氣消失殆盡,監管層通過取消借殼限制,來適當剌激場內投機資金繼續留下創業板內投機炒作。這在制度上也是給創業板的一個補償。你科創板可以短線投機優勢,我創業板也有「殼資源」題材也可以炒作。這有利於均衡兩個市場的交易熱度

最後,科創板主要面對高新 科技 產業,而創業板是要打造中國的納斯達克,從IPO制度設計上科創板更加靈活,但科創板上市並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必須符合上市標准,而有些高 科技 公司並不具備科創板上市條件,但又想在資本市場融資的,那就通過「借殼重組」的方式在創業板上市,這樣創業板某些殼資源被激活,也符合盤活存量資產改革的邏輯。

監管層取消創業板不能借殼上市,主要基於幾個方面考慮:創業板 歷史 上沉澱下來績差企業如果真的退市,投資者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而通過「殼資源」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科創板馬上出來了,取消創業板不能借殼,可以讓創業板還保留一點對外的吸引力。更關鍵的是,以後在科創板無法上市的科創企業,可以通過創業板的「殼資源」照樣達到上市的目的。這為解決小型 科技 公司融資,提供了另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同時也盤活了創業板的殼資源。

既然原本是不允許的,那為何突然就變卦了?朝令夕改,言行不一,公信力何在!話變就變,說改就改,如此任性,絕非市場之福。

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個良好的市場,有進有出方是常態;只吞不吐的結果,就是十年原地踏步。人人都想博一把就走,留下的爛攤子,繼續甩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不要說是為了合理利用資源,亦或是為了平衡科創板的注冊制影響;想左右逢源,兩全其美,結局往往是雞飛蛋打,人財兩空。

退市,當然不能一退了之。可奇怪的是,十幾二十年過去了,最高的罰款仍是六十萬,最嚴的監管只是市場禁入。這樣的懲治力度,由不得,不讓人深思!

我看到了「必須漲上去!!!」五個大字外加三個感嘆號。

6月2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版的徵求意見稿,擬允許創業板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了。

在這個時間點,推出這樣的重大舉措,目標很明確,就是讓股市必須漲上去!

大家看到,上一輪上證指數從2440點到3288點的上漲,其實是創業板領先的,但是到4月22號,為了慢牛的需要和配合科創板上市的需要,一輪如長虹貫日的上漲戛然而止,「居然自動按了暫停鍵」,並且回調了漲幅的一半多,甚至直接威脅年線這條生命線!這個過程中,剛剛從過去幾年熊市中爬起來解套的散戶投資者虧損慘重,重新陷入絕望的深淵!新入市股民也虧損累累,簡直有被請君入瓮的感覺呀!

經過兩個月的調整,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外部環境也出現了有利的變化,我們需要一輪新的牛市周期!主流媒體、券商、機構都已經開始全面唱多,資金風向標北向資金也已經開始大規模流入,股市應聲上漲!央行資金也源源不斷增加投放!

在一系列外部變化及操作後,股指特別確實出現了上漲的傾向,特別是上證50,漲幅很大。

但是,細心的投資者一定會發現,創業板並沒有同步跟進大幅上漲,甚至有走弱的跡象。

有道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只漲上證50或者滬深300,顯然不是一個完整的牛市。

又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於是,順天應人,利好創業板的政策就出來了!

果然,創業板也不負眾望,今天早上大幅高開2%,最終收盤上漲1.72%

股市新一輪上漲已經來了,利好會一波接一波推出,我也只能說到這里了,還在裝睡的小夥伴快起來一起撿錢吧!

我對這種更改很失望,可能也會給市場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有的人認為這是利好創業板,而我為何看到的是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問題很嚴重??
一、朝令夕改,制度缺乏嚴肅性:
創業板在成立之初,就規定了上市公司業績連續虧損的,將會直接退市,而現在竟然又取消了借殼上市的限制,也就是說,本來要退市的創業板公司現在可能不用退市了,可以成為殼資源賣給想上市的公司,我覺得這是對過去制度的一種踐踏,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只會讓市場感到失望,也縱容了創業板公司的不務正業、不思進取!!!
二、市場資源錯配,嚴厲的退市制度又「落空」了!
創業板取消借殼上市的限制,意味著很多垃圾公司原本要退市的,現在又可以苟延殘喘的「活」下去 ,這對整個市場來說,是一種資源浪費,在我看來,虧損連連、問題多多的上市公司就不應該繼續留在市場,該退的就必須退,要不然,這個市場很難形成資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隨著科創板即將上市,原本以為嚴厲的退市制度即將實行,但是現在看來恐怕要落空了,從側面也反映了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問題很嚴重,市場規模看來很難「瘦身」了,哎......
三、加重了市場的投機氛圍:
我們平常總是說要倡導價值投資的理念,現在創業板取消借殼上市的限制,很顯然,將助長市場炒作垃圾股的風氣,A股的投機氣氛將愈演愈烈,這與監管部門平常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是相違背的,監管部門沒有對市場形成正確的引導,不得不說讓人很失望!!!

創業板原來設計是禁止借殼重組上市的,但隨著創業板存量公司的累積,創業板出現了很多經營困難的公司,其中有不少是帶病上市的,有的是被大股東利用各種手段掏空公司而面臨生存困難,甚至面臨退市風險。如何處理這些公司就成為一個棘手的事情,全部退市,投資者損失慘重,雖然不敢有太多的怨言,但是財富的灰飛煙滅那個心中不惱火,強制退市下,就成為投資者為違規違法行為買單。

另外科創板實行注冊制,大量分流主板IPO資源,尤其是一些 科技 股大量前往科創板,畢竟即報即審,又是注冊制,可以以更高估值IPO,以更小的代價獲得更多的資金,創業板IPO資源面臨一些尷尬。

因此創業板的發展壯大面臨一個瓶頸,深圳廣東方面也有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建議和內在要求,畢竟科創板與創業板制度方面已經失去優勢,但是如果創業板也跟隨科創板注冊制改革,恐怕會沖擊主板走勢,帶來的是主板的大幅波動,作為一種激勵措施,放寬並購重組是大勢所趨。

有關方面就創業板改革提出四個方向,就包含放寬並購重組,包括優化創業板首發條件、擴大包容度; 建立雙重股權架構企業上市制度;完善創業板再融資制度; 完善市場並購重組功能,

證監會本次創業板改革就是對這一改革的回應。促進創業板公司不斷轉型升級,擬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科創板主要面對高新技術產業,創業板也是希望打造成中國納斯達克,IPO制度沒有科創板靈活,但是通過並購重組政策的放寬可以吸引部分高 科技 公司利用創業板平台做大做強自己,科創板上市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必須符合上市標准,有些公司並不具備科創板上市條件,那就通過並購重組去創業板上市,這樣的話創業板某些公司就會被激活,也符合盤活存量資產的改革邏輯。

如何吸引並購重組,那就是可以募集配套資金,這是並購重組最大利好,有了資金就可以發展壯大,這對於某些小型 科技 公司非常具有吸引力,這些公司具有一定 科技 實力,但缺少資金支持,發展面臨瓶頸。

個人覺得有幾個因素。1、創業板優質企業少,不少公司沒有投值價值,已經淪為殼,而且比例還不小。如果不放開重組,那麼創業板未來會逐漸邊緣化,不符合各方利益。2、深交所 上交所兩個市場,要有平衡,如果都跑上交所科創板了,深交所就悲劇了。3、不少創業板公司已經深陷質押風險,但是公司主業已經無力回天,松綁重組可以化解市場金融風險,這也符合各方利益。 4、科創板推出在即,選擇這個時候公布,管理層有抬高科創板估值之嫌。無論管理層出於哪種目的,創業板松綁重組,對於投值者來說,都是好消息,畢竟還有個盼頭,不至於等死……

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是垃圾股最後的瘋狂,也為創業板股票開辟了一條新的通到,其主要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垃圾股的最後瘋狂

隨著上市制度的常態化,科創板的開閘,IPO不再是橫在各企業上市路上的障礙,以前要排三五才能上市的 歷史 已經不存在;另一方面退市制度的趨嚴,股市的優勝劣汰規則開始發揮威力。IPO和退市制度的逐步正規,導致垃圾股殼資源失去了原有的價值,時間越久,殼資源的價值越低,最後的命運只能是退市。所以說,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是垃圾股最後的瘋狂。

2.為創業板股票開辟一條新通道,為解決大量退市股票做准備

創業板的設立本來的目標就是與現在科創板一樣,企業間的競爭是殘酷的,一家企業成長起來的背後,不知道倒下了幾百家同類型的企業。比如說騰訊稱霸之路上,大大小小的公司倒下了多少,這是必然的結果。創業板中的企業也一樣,經歷幾年的發展後,存在大量垃圾企業等待退市的命運。如果放開借殼的限制,無疑給了他們另一條路可走,為將來退市制度正規後,大量退市潮出現做准備。

3.能被借殼的只是少數,切莫去賭小概率的事

一方面審核制IPO現在上市速度並不慢,另一方科創板注冊制開閘,因此,現在上市的通道已經被打通,借殼付出的代價並不比直接IPO低多少,雖然放開了借殼限制,但是,能被借殼上市的企業不會很多,所以,這是利好,但只是利好很少很少一部分創業板股票,大多數股票的命運不會改變。

總結: 股市交易重在穩定性,不要因為有利好就盲目去賭,這是不對的,正確的投資的思路是在合適的時間買入正確的股票,只做自己看懂的,有把握的機會,這樣在股市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個問題就等於是退市問題,等於創業板可以永不退市。創業板的公司可以被借殼,那就是可以不退市,只要反復借殼,就是永不退市,這不能用浴火重生來形容!可以用洗牌重新開台來形容,因為借殼後的公司,熬幾年,還是不行,所以,不是重生,而是洗牌重來。所以,每一次借殼就是洗牌重新玩。

既然可以借殼就等於可以永不退市,那麼,永不退市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會修改成創業板公司可以被借殼?如果嚴禁借殼,嚴格退市,又會怎樣?

一,嚴禁借殼,嚴格退市。如果是這樣,結果就是,很多持續虧三年的創業板公司直接退市,退市的後果就是,買了這些公司的股民,有可能永遠套在裡面,大部分人都是辛苦錢買進去,如果有100家創業板公司退市,每個公司幾萬股東,那麼退市將會套牢幾百萬人不得解套。這個影響巨大。

二,為什麼要修改為創業板公司可以被借殼?那就是因為前面提到的原因,不讓幾百萬人永久深套,可以借殼,可以洗牌重新玩,這樣就沒有怨言。本來這是買退市股的人的初衷,他們就是要賭一把運氣才買到連續虧損的公司,可以借殼,就是允許這批人自由選擇,愛怎麼玩自己定,也可以不玩,而不是強行清退。

二,不退市的意義是什麼?考慮到公司上市經歷漫長多年的排隊等待,退了也等於前面努力白費。另外,對於熱愛買退市股的人來說,退了一個,他們還會買下一個,不如放在市場,由市場決定。

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你怎麼看?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是利好大於利空的,但是一切都是有兩面性的!

從利好的角度來看,創業板取消了不能借殼的限制,是給予了許多小市值的,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一個「解脫」的機會,同時給予了那些想要跳過IPO審核,復雜的程序而上市的優質公司來說,又是一個機會。

其實造成的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循環!簡單的說,就是,你不行,那麼你走,把位置讓給有能力的公司接替,而不要等到退市了而一無所獲!!

同時,這項限制的解除,也是肯定了創業板的地位,說明創業板的價值更與主板靠近了,這是一件好事!

那麼弊端也是有了,許多游資,短線資金,又可以「壕無人性」地炒作創業板的「殼資源」了!對於以前只能對主板殼資源的炒作,現在擴充到了創業板的個股,許多個股其實已經被游資盯上了!

當然了,事物終究有兩面性,這個消息對於創業板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而對於目前的A股來說,其實天時地利都具備,差的就是人和,也就是信心。那麼在這個時候釋放一個利好,其實是有助於股市回暖的!

要知道的是主板的上漲,上證50以及權重股的上漲其實只是一個指數行情,而不是一個賺錢行情。只有中小創的走強,其實才是帶動散戶賺錢效應激發的趨勢,所以此次的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看似利好許多殼公司的創業板個股,但另一方面也是刺激了中小創的上漲,可能會激發出所謂的賺錢效應,讓A股真正脫離底部區域!

總之一點,記住了,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出來的,中小創跌了4年,普遍跌幅達到70%以上,未來的機會是大於風險的!

無論是買大白馬股也好,績優股也罷,都不是無條件的去買,漲幅過大了或者進入熊市了,這些優質股照樣會下跌。因此,投資者應該順勢而為,低價時買進好股票長抱不放,而不是高價時大肆采購!只有見識而無膽量的人是賺不到大錢的!

⑥ 再過多少天就過了

2023展望
用戶頭像
小青梅
2022-12-30 19:57 · 天津
2022年12月28日,還有三天,2022年就過去了。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2021年、2022年,已經連續做了兩次展望,而展望的成果,經過兩個一整年的驗證,都是很有價值的。那麼,2023年,繼續做一個展望,希望將來展望能夠做成一個系列。

一、主要矛盾。

2023年,中國股市的主要矛盾,將是「盈利由谷底緩慢爬升」與「入市資金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抓住這個主線,全年應該會有一個不錯的收益。

為什麼會有盈利緩慢爬升的判斷呢?因為2022年困擾股市的四大不確定性,均順利「落地」了。

首先,美元經過2022年的激進加息,已經成為強弩之末,2023年必將是峰頂的一年,倒V反轉勢不可擋。

其次,貿易戰打不下去了,但科技封鎖仍然會繼續加碼。中美封鎖和破局之中將形成新的動態平衡。

第三,台海以美帝取外勢,中國占實地收官,雖各取所需,但實際上中國對台海的控制進一步加強。至於俄烏,應該還會繼續打下去。

最後,疫情。歷時三年,終於還是放開了。

然而,經濟從冷卻到重啟,卻不是那麼容易。疫情三年,很多人囊中羞澀。另一方面,三年來各類企業倒閉無數,說是經濟危機也不為過。

在放開之後,整個市場的競爭環境應該是比較nice的,所以各個行業都會過來搶這本就不多的資金。

那麼,外部有美聯儲利率高懸於上,內部有各路人馬爭相抽取資金賺錢。整個股市來講,盈利觸底,量能不足(相對於盈利狀況)將是2023年的一個基本面。

二、確定的建倉點

對於相對長期的資金來講,2023將是未來五年中一個特別好的建倉時機。

首先,美聯儲加息將於明年逆轉,在加到5+之後,開始轉為降息。造成的結果將是外資流向的逆轉。屆時,A股將迎來三年中首次外資大規模流入,而這一過程預計將持續至少一年半。

其次,中國經濟在經歷了疫情三年的「不對稱調整」之後,最近幾年不景氣的房地產,教育,大消費等不說卷土重來,但至少會有顯著的恢復。

第三,各類刺激經濟的手段,在放開的背景下,將對整個經濟的加速復甦形成助力。

最後,唯一可能不利的是,外貿壓力會加大。人民幣在美元強勢到頭之後,又會重拾升值之路。而如今,歐洲幾乎被俄烏局勢拖垮,美帝又逐步加碼脫鉤。

總之,2023是年級別的建倉點。過去那些所謂核心資產,可能都少人搶。因為過去兩年核心資產類的基金錶現都不咋樣,內資市場清淡是顯而易見的。

三、買什麼

買什麼就不說了,有薦股之嫌,點到為止吧。

$五糧液(SZ000858)$ $凱萊英(SZ002821)$ $三峽能源(SH600905)$

暫無評論,去做第一個評論的人
封面圖片
專刊雪球專刊 特別版
雪球特別版——段永平投資問答錄(投資邏輯篇)
段永平:著名企業家,小霸王品牌締造者, 步步高創始人,vivo和OPPO 聯合創始人,網易丁磊生命中的貴人,拼多多黃崢的人生導師。他同時也是著名投資人,早期投資網易獲100倍以上回報,目前重倉茅台、蘋果等優質公司
查看專刊
大盤解析
收評
01-09
【滬指漲0.58%,北向資金凈流入近百億;貴金屬板塊持續拉升,紫金礦業沖擊漲停;雞肉概念午後崛起,白酒、教育板塊維持強勢;軍工板塊表現低迷】 滬指日線錄得六連陽,截至收盤,滬指漲0.58%,深成指漲0.73%,創業板指漲0.75%。兩市全天成交8072億,近3000股收漲,北向資金凈流入96億元。
午評
01-09
【三大指數集體走強,滬指漲0.53%;券商及金融軟體股震盪走強,東方證券一度漲停;貴金屬板塊開盤走強,紫金礦業漲超7%;軍工股陷入調整】 三大指數集體高開,臨近午盤指數集體小幅回落,創業板指此前一度漲近1.4%。截至收盤,滬指漲0.53%,深成指漲0.67%,創指漲0.61%。兩市半日成交額超5000萬億,北向資金凈流入超44億,個股漲多跌少,超3000家上漲。
盤前必讀
01-09
郭樹清重磅發聲,涉及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平台企業等諸多重點;阿茲夫定片、清肺排毒顆粒參與醫保葯品目錄談判成功;中信證券稱元旦後全國各地疫情快速「過峰」,全年關鍵做多窗口已經開啟,風險偏好逐步回暖;招商證券預計今年春節前後很可能會演繹經典「從上證50到科創50」;港股近兩個多月來漲勢如虹,基金經理認為從未來12個月維度來看,港股彈性或高於A股。
熱門文章

每次總要有一堆人說我賣號,真是煩透了。
這是我今天收盤以後做的復盤筆記的一部分,前面關注過我的人應該都認得這個字。
最後再解釋一次,後面再說賣號的我都拉黑了。

省心省力632評

東升西降

不明真相的群眾548評

連續第三天盈利,雖然跑輸了指數,但賺一點是一點。
指數5連陽,今年開年以後,整個市場的強度和2019年初差不多,2019年初基本就是這樣的單邊上漲行情,一直漲到了三四月份。
今年的情況和2019年初不同的地方在於,2019年指數的起點更低,個股的估值更便宜,而且2018年基本上是無差別打擊...

省心省力380評
其實我一直搞不懂,在雪球無私奉獻,當楊白勞,基本跟的久的老粉都知道,我是很和和氣氣的一個人,你們應該從沒看我發過火或者指責過其他人,包括別人陰陽怪氣也好,無端生事也好,我也沒有過說是爭論什麼。然後從去年轉型中長線過來,也沒有一個最後虧錢走人的票,買點也說,賣點也說,我這個模式...

門薩tiger297評
醫保和輝瑞就新冠口服葯Paxlovid的談判,還是蹦掉了。很明顯,國家醫保局「靈魂砍單」這招,用在外企身上不靈。輝瑞能拒絕醫保,在於人家有底氣。首先,Paxlovid壓根不愁賣,即使高達2300元每盒,想買的人,照樣買。其次,要是按照醫保局的價格賣。那輝瑞自身全球價格體系,將遭到破壞。

起風了又278評
我之前還叫散戶乙時寫過一個帖,大致意思是:投資要趁早,犯錯也要趁早。
年輕時損失慘重,會讓你有刻骨銘心的經驗,它會成為你今後成功的寶貴財富。而年輕時的損失無論多慘重,都只是你漫長人生中總財富的一小部分。
過了五十歲,如果再犯重大錯誤,導致損失殘重。那你刻骨銘心的經驗就只...

一MAN275評
馬雲,太慘了!
最近,馬雲連續失去上市公司控制權。首先是阿里巴巴公告,馬雲的投票權從超過50%,下滑到了5%左右。然後恆生電子公告,馬雲失去控制權,公司變成了無實際控制人。
這意味著,馬雲要徹底告別中國商業舞台了,未來只能拿到分紅和股票收益,對經營和決策沒有什麼影響了。$三一...

時代之275評
給大家個提示,新能源,主升周期的末尾,最好是不要買了,都是明牌的東西,儲能相對肯定是好賽道,新能源的矛盾痛點,但是都是預期內的,當下時間點,布局科創板,布局半導體,今年就算有牛市,也是藍籌和科技創新唱戲,藍籌彈性肯定不如科技創新的,「十四五」規劃晶元要求2025年前70%自給率,然...

門薩tiger270評

我老婆底部割掉醫葯之後,今天正式殺入恆生科技[狗頭]

陳達美股投資247評
一季報,白酒行業除了少數頭部企業,其他的都會顯出原形 ,畢竟壓貨實在壓不動了,經銷商有限的資金為了年底返利,估計都耗盡了

超級鹿鼎公238評
輝瑞新冠葯因「報價高」醫保談判失敗,距離醫保局的底線還比較遠 網頁鏈接
不知騰訊財經掌握的數據,是否真的屬實?挺悲哀的。

天地俠影235評
中美GDP基本出來了,中國GDP今年數字應該在18萬億美元。美國是25萬億美元,中間有7萬億左右差距。 不過美國的GDP,裡麵包含的金融交易,租房費用,律師費用,甚至家庭主婦在家帶孩子也被算入其中。美國房地產相關創造。占整個GDP超過了12%。中國的GDP統計相對比較干。其實中美之間真實的GDP。是遠...

無心學習纏論233評
回復@如何逆襲: 虧掉200萬以後,我真的沒有那麼高的心氣了,感覺整個人都是哆哆嗦嗦的,說話都不敢大聲說,就怕被人嘲笑。//@如何逆襲:回復@省心省力:只是省大沒有以前幽默了,自從保本不出後。

省心省力207評
跳出會計科目看生意

寧靜的冬日M170評
關於儲能(一)

山行168評
今天心情好點,總結一下2022年的得失。
2022年沒有完成2021年年初制定的5%收入的目標,一年白混了。
2022年虧損嚴重,是2017年穩定盈利以後第一次懈怠,也是第一次虧錢。第一次沒翻倍。
2021年12月買

⑦ 2021乘以2020分之2021怎麼簡單運算

將式子2021×(2021/2020)中的2021化為(2020+1)。式子就變成了(2020+1)×(2021/2020)。根據乘法分配律得2020×2021/2020+1×2021/2020得1+2021/2020。最後的答案為4041/2020。

⑧ 科創板推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金融競爭格局將發展哪些變化

1、最直接的是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對打, 股市建立初期有為國企輸血減困的打算,政治因素重,上交所為主力。後來民營企業大力發展,中小創後來居上。看兩個交易所的成交量和股票活躍度,以及牛股的數量,深圳交易所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甚至股評家常掛在嘴頭一句話「大盤指數已失真」。長期以來兩個交易所所代表的當地政府一直在角力一哥!

2、科創板的推出僅從目前的企業資質和數量來看,就足以在資金和估值兩個方面對目前的創業板施壓,這一戰明顯上海贏了!

3、有趣的是,在新主席首秀會議後(會議中提了很多科創板),廣東省發布一則「將積極推動深交所創業板改革發展:向證監會商請加快推動深交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冊制,放寬發行門檻,使得未來創業板與科創板在發行上市等基礎性制度方面能保持一致」公告,這種落後的酸溜溜感覺,明顯上海居上了!

4、去年IPO流失掉呼聲最高的小米,雖然小米在香港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不咋地,如果在現在的科創板制度下是有機會上市的,所以制度上上海可與香港在企業上有一拼,但香港做為亞洲經濟中心,上海還是比不了,否則我們也不需要滬港通,深港通使資金通過香港進來了。

金融競爭格局背後,其實是北上廣深港所在的 上市公司總市值之間的博弈 !而博弈的結果是,北京第一,深圳第二、上海第三、廣州第四, 如果從金融格局來看,中國一線城市排名是:北深上廣,而並非北上廣深!

1:我曾經在多次公開場合以及博客論壇上發表過一個觀點, 上海民營經濟發展不振,將成為日後上海經濟發展最大的瓶頸, 上海雖然是我國第一大經濟城市,但是上海的市場化程度卻很低,拉動GDP增長的大多是國家項目,而不是靠民營經濟自主發展起來的。上海經濟對投資的依賴性太大,這不利於上海經濟創新發展。

2:截止於2019年2月底,北京上市公司(A股、H股、美股)的總市值為241925億,深圳為101995億,上海為72198億,杭州為51151億,廣州為24321億。

3: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弱化,北京和深圳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紛紛高於上海,其次,金融監管機構、國有四大行都在北京,深圳匯集了全國眾多優秀的 科技 創新企業,這樣,無形中而上海的 科技 金融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分流。所以,上海的金融地位逐步弱化,再加上,我國目前很多城市都在提出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甚至全球金融中心,比如成都、青島、杭州、武漢、南京、天津、廈門等城市。

綜上所述:

未來我國的金融格局是, 以北京為主的金融監管中心和政策服務中心,以上海為主的金融交易和對外中心,以深圳為主的金融市場和金融科創中心,以香港為主的金融對外中心。以廣州為主的貿易交流金融中心

還用說,深吹心裡最明白,只要和上海在一條起跑線上一點贏的機會都沒有

閱讀全文

與科創板牛市遭遇貿易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科創板打新一定掙錢嗎 瀏覽:254
無自主核心科技沖擊科創板 瀏覽:309
科創板上市前可以幾年虧損 瀏覽:515
萬達電影股票歷史價格 瀏覽:654
新三板歷史上重大改革 瀏覽:396
自已編寫炒股軟體 瀏覽:471
手機炒股交易怎麼用 瀏覽:380
新三板並購細則浮出水面 瀏覽:451
通常新股上市幾個漲停 瀏覽:320
炒股電腦登入賬號十位 瀏覽:800
陳志平炒股培訓班 瀏覽:445
漲停後還可以買賣嗎 瀏覽:943
炒股佩戴什麼可以發財 瀏覽:996
什麼母嬰店是上市公司 瀏覽:10
全中國上市公司幾家 瀏覽:252
炒股app還可以這樣用 瀏覽:679
說炒股是的人 瀏覽:958
平安證券可以買賣美股嗎 瀏覽:373
股息率與什麼時期股票價格 瀏覽:849
上市公司申請重整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