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瀾起科技「趕考」:預計估值下調100億,對Intel承諾回購
科創板上會節奏趨於常態化。5月30日,瀾起 科技 披露了第三輪問詢的回復。
時隔四天,也就是6月3日瀾起 科技 再披露上會稿,即將「趕考」11日舉行的科創板第3次上市發審會。
作為科創板的晶元獨角獸,「重量級選手」瀾起 科技 的上會頗受關注。
三輪問詢過去,從一開始的49個問題到6個問題,從核心技術到信息披露,上交所審核中心的問題全面且深入。
新浪 財經 注意到,瀾起 科技 的發行估值從最初的220億元下調至120億元。
此外,從技術層面以及公司獨立性上,瀾起 科技 與Intel的關系被多次問詢。而最新回復顯示,公司2019年業績存在下滑風險。
預計估值下調100億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瀾起 科技 成立於2004年,2013年9月在美股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10美元/股。
一年不到,公司就從美股私有化退市,私有化的價格為22.6美元/股,私有化金額總計6.9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7.8億元。
從美股退市後,瀾起 科技 在2018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繼而遞交了科創板招股書。
這期間,瀾起 科技 發生過多次增資擴股和股權轉讓。
從時間上來看,最近一次增資發生在2018年11月末,當時Intel Capital以1.75億美元的價格認購10168萬股新增股份,SVIC No. 28 Investment以0.2億美元的價格認購1130萬股新增股份。
此次交易瀾起 科技 整體估值為17.5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20.6億元。
此時,正是瀾起 科技 沖擊科創板的四個月前,英特爾搭上了「突擊入股」的班車。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筆交易發生之前,瀾起 科技 第二次股權轉讓的整體估值僅51.34億元,僅6個月公司增值率135%。
不僅如此,保薦機構還將發行預計市值定為不低於220億元,半年時間,瀾起 科技 的估值較第六次增資高出100億元。
發審委要求瀾起 科技 說明估值迅速增長的原因,以及中介機構對發行預計市值的評估依據是否充分、評估結果是否謹慎。
瀾起 科技 的回復表示,51.34億元估值對應2017年扣非後凈利潤的市盈率倍數為18.71,120億估值對應2018年扣非後凈利潤的市盈率倍數為17.18,兩次增資的市盈率倍數基本一致。
至於估值迅速增長有兩個原因,一是公司業績增長較快,二是投資者認可公司業務價值及未來業績增長。
而220億的發行預計市值,保薦機構分析師參考了同行業上市公司匯頂 科技 和兆易創新的平均市盈率78.18和平均市銷率12.53。
按照這兩種估值方法,計算出瀾起 科技 的估值分別為576.09億元、和220億元。
並且表示公司還未上市的增資與股權轉讓價格與上市後發行估值不具備可比性,發行預計市值理論上也不能低於最近一次增資價格。
但這一說法顯然沒有說服上交所審核中心。
其在第二次問詢中問道,Intel投後估值17.51億美元(120億人民幣),發行人預計市值不低於220.1億人民幣,Intel入股時是否已經有明確的上市預期,入股價格是否公允。
這一次,瀾起 科技 否認短期內存在上市預期,不得不搬出上市公司收購同行業公司的估值水平,以及Intel同期投資同行業其他項目的估值水平,市盈率在15.87-18.57倍,不存在差異,具有公允性。
Intel投後的估值120億算是解釋完了。
至於220億元的發行預計市值,在瀾起 科技 的第二次回復中,保薦機構將發行預計市值更新為不低於120億元。
對此有投行人士表示,第一次預計估值給了一個很高的估值,但是理由解釋的很牽強。
鑒於之前科創板保代擅自修改問詢問題的案例在先,第二次選擇不低於最後一輪投資的投後估值這種最安全的說法,是為了申報通過打的安全牌。
與Intel的關系被多次詢問
就在Intel入股的同一年,瀾起 科技 對Intel的采購突增。即是客戶又是供應商,同時還是股東的情況下,Intel與瀾起 科技 的復雜關系被科創板發審委三次問詢,這既包括技術層面也包括公司獨立性。
2018年,瀾起 科技 對Intel的銷售額為560萬元,采購額突增2709萬元。這與瀾起 科技 的另一項產品津逮伺服器CPU有關。
報告期內,瀾起 科技 與清華大學、Intel合作研發津逮®伺服器CPU,該產品需要向Intel采購通用CPU內核晶元,成本佔比在90%左右。
目前尚在研發階段,銷售收入主要為工程樣品,佔比不高。此次23億募資項目,將有7.5億元用於該產品的研發。
基於這個背景,瀾起 科技 與Intel產生了采購的關聯交易,未來計劃提高津逮伺服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的銷售規模。
這就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研發成果歸屬及技術依賴性問題。瀾起 科技 負責整體模塊及部分晶元的設計,清華大學提供可重構計算處理器(RCP)的演算法,Intel提供其通用CPU內核晶元,並由瀾起 科技 委託第三方進行晶元製造、封裝和測試。
研發成果津逮®伺服器CPU品牌及產品產權歸瀾起 科技 所有。至於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則按照共同開發的三方分配,自主開發則單獨享有所有權。
另一方面,Intel通用CPU內核晶元在津逮®伺服器CPU成本中的佔比較高。
隨著津逮®伺服器CPU及其平台技術升級項目實施,關聯交易的規模將擴大,瀾起 科技 對Intel是否會形成重大依賴。
並且,Intel作為瀾起 科技 的股東,上述募投項目實施後,預計新增與Intel關聯交易的規模,交易定價是否公允?是否對瀾起 科技 的獨立性產生不利影響?
2018年Intel增資入股時,雙方就公司治理、股份轉讓限制、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及其他方面的權利進行了約定。Intel享有包括重大事項一票否決權及回購權等權利。具體協議如下:
i. 財務信息知情權(合理時間內獲取年報和季報的權利);
ii. 指派董事會觀察員事項(有權委派一名董事會觀察員列席董事會,但無任何錶決權);
iii. 其他保護性事項(享有否決權),即未經Intel Capital同意,公司不得從事如下行為:
a. 導致公司解散或清算的行為或為債權人利益提起破產、破產管理等程序;
b.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的行為或全部或實質資產的出售、抵押或轉讓的行為;
c. 根據公司章程需要經公司董事會同意的關聯交易行為;
d.對公司經營范圍進行變更且該變更將對公司履行商業協議產生不利影響。
瀾起 科技 將上述稱之為保護投資人自身的投資利益的「消極保護性」權利,並強調這不屬於對賭協議。
雙方約定,如果2021年5月公司還未完成上市,上述股東有權要求公司按其投資成本回購股份。
若成功上市,Intel享受的相關保護性權利也隨之終止。
從這個角度看,Intel財務投資人的角色似乎很明確。但在報告期內,Intel定期向瀾起 科技 支付研發支持費用,合計金額約為210萬美元。
雙方的交易往來,瀾起 科技 需要在回復中詳細解釋。
下遊客戶出貨量下滑
除此之外,根據瀾起 科技 最新回復,公司2019年面臨下遊客戶出貨量下滑的風險。
一季度財報顯示,瀾起 科技 下遊客戶出貨收入均出現了20%以上的下滑:三星電子下滑33.81%,海力士下滑22.24%,美光 科技 下滑27.87%。
三星電子表示受主要客戶去庫存影響需求疲軟,2019年一季度存儲類產品收入同比下滑;
海力士的DRAM產品其中單價下滑為主要原因;
美光 科技 主要受移動通信市場季節性需求疲軟和市場環境影響,造成DRAM產品單價下跌和銷量的小幅下滑。
這與相關行業研究報告的觀點一致: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DRAM價格進入下行周期,預計DRAM市場在2019年消化庫存,並在2020年前後隨著5G、AI、大數據的應用推動需求增長。
而在DRAM市場,三星電子、海力士、美光 科技 行業前三名合計市場佔有率超過90%。
根據首輪問詢回復,這三家也是瀾起 科技 的前五大客戶。報告期內,瀾起 科技 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為70%、84%、90%。
集中度較高的下遊客戶出貨量下滑,對瀾起 科技 或產生不利影響。
盡管瀾起 科技 表示,公司2019年一季度收入及出貨量均同比增長,截至目前未對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但產業鏈的傳導或存滯後性。
如果DRAM行業景氣度進一步下滑或回升不及預期,將有可能導致主要產品內存介面晶元的市場規模同步出現下滑或增速放緩,可能對公司未來業績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文/公司觀察)
往期回顧
版權說明: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公眾號後台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聯系:
⑵ 逾40家vc/pe入局,瀾起科技(688008.SH)哪裡不簡單
科創板被譽為"中國版納斯達克",自獲批以來即被火速推進。6月27日共有10家公司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單日受理企業數量新高。目前,過會企業增至27家;受理企業達141家。這速度,跟點了火的竄天猴一樣,噌噌噌的往上升。不僅投資者們躍躍欲試,創投機構也熱血沸騰。這不,科創貓君了解到一家逾40家VC/PE入局,以9.08億美元的金額高居美元融資榜首的晶元"獨角獸"--瀾起 科技 。
高額融資的背後反映出創投機構對晶元"獨角獸"的熱 捧。公開資料顯示,瀾起 科技 是一家從事研發並量產伺服器內存介面晶元的企業。能讓創投機構青睞有加,這個"獨角獸"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1
DRAM市場規模總體向上
首先,先在這里做一個簡單的科普,內存介面晶元和DRAM是什麼?
我們知道伺服器有兩大核心部件:CPU和DRAM內存。所謂的內存介面晶元就是伺服器CPU存取內存數據的連接通路,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內存條,用來提升內存數據訪問的速度及穩定性,滿足伺服器CPU對內存模組的大容量需求。
在公司2018年的營業收入中,內存介面晶元貢獻了99.49%的營業收入。內存介面晶元直接面向DRAM存儲器市場,要說公司業績取決於DRAM市場行情也不為過。
DRAM是什麼?DRAM屬於易失性存儲晶元,斷電之後數據就會消失,我們最常說的系統內存就是DRAM。
根據技術規格的不同,DRAM可分為DDR系列、GPDDR系列、LPDDR系列等類別。簡單點說,DDR/DDR3/DDR4/DDR5就是內存顆粒,而內存條就是把多顆顆粒一起嵌入板中而成,用於電腦等。目前,DDR和DDR2已經基本退出市場,而以DDR3、DDR4以及LPDDR系列為主,預計DDR5在2019年底實現量產。
2018年,DRAM的製程工藝處於1X/1Ynm階段,預計1Znm以下製程要在2021年才大規模進入市場。1Xnm處於16-19nm之間,1Ynm處於14-16nm之間,1Znm處於12-14nm之間。數值越小說明相同晶元上可以放下的電子元件更多,能讓晶體管運行速度變小,能耗變小的同時,降低單個晶元的製造成本。
DRAM的市場基本被三大寡頭壟斷,2019財年1季度,三星,海力士,美光 科技 這三大巨頭市佔率分別為42.7%、29.9%、23%。
近幾年,雲服務、數據中心一路發展壯大,推動DRAM的需求急劇上升。一時間供不應求,導致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隨後全球廠商們紛紛加大產量,2018年三星擴產8%,海力士無錫廠也小幅擴產,快速填補2017年殘存的需求缺口,結果就是DRAM價格應聲而落。2019財年以來,DRAM二季度的價格比一季度下降了30%。預計2020年左右前期庫存和輕微的供大於求會一並消化完畢,重新達到平衡。2020年以後,5G和AI熱潮到來,拉動半導體需求,疊加下一代製程的DRAM(1Znm)也將開始普及,整個DRAM市場供需關系會更加復雜,但規模總體向上的趨勢是確定的。
2
凈利潤爆發式增長,2018年毛利率高增
瀾起 科技 的主營業務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2017年及以前,公司以內存介面晶元和消費電子晶元為主。2017年剝離消費電子晶元業務後,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內存介面晶元、津逮伺服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
公司採用無晶圓廠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模式,只需負責晶元的電路設計與銷售,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則外包。市場上,海思、高通、聯發科、博通均採用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公司無需花費成本建立晶圓生產線,企業運行費用較低,能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快速開發出相關產品。
公司營收保持穩健高速成長,凈利潤呈現爆發式增長。 2016-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45、12.28、17.58億元,CAGR達44.23%。實現歸母凈利潤0.93、3.47、7.37億元,同比增速237.98%、273.81%、112.41%。
公司經營業績高速成長主要得益於三個因素,一是全球數據中心伺服器內存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二是因為公司發明的DDR4全緩沖"1+9"架構被JEDEC(全球微電子產業的領導標准機構)採納為國際標准,公司憑借在DDR4內存介面晶元的技術先進性、可靠性和良好口碑,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三是剝離消費電子晶元業務後,公司更專注於內存介面晶元領域的深耕。可以看到,公司內存介面晶元實現了銷售額的快速提升,2016-2018年CAGR高達77.04%,有力地推動了公司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
2016-2018年,公司實現毛利率51.2%、53.49%、70.54%。2018年毛利率大幅提升是剝離消費電子業務所致。高毛利率也反應公司內存介面晶元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
3
機遇與風險
瀾起 科技 面臨的機遇大概有以下幾點,一是大環境下旺盛的市場需求,二是公司市佔率高,三是公司技術壁壘高企,護城河漸深。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重心轉移至中國,下游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逐步成熟的背景下,行業具有爆發增長的趨勢,前景廣闊。
目前,行業已經進入三足鼎立的狀態,三巨頭分別是瀾起 科技 、IDT和Rambus。公司和IDT在內存介面晶元領域市佔率較為接近,Rambus佔比則相對較小。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強者會愈強,而弱者只會愈弱。 商場如戰場,在一個行業裡面,獨占鰲頭的永遠只有那兩三個公司。 瀾起 科技 已經位列全球前三,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有較高的投資回報。
2016年至2018年內存介面晶元市場規模情況(單位:億美元)
對於晶元設計企業來講,人才和技術研發就是生命線。瀾起 科技 的核心技術均系自主研發結果,公司每年的研發支出占營收比例均在15%以上。截至2019年4月1日,公司已獲授權的國內外專利達90項,獲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證書39項。公司整體員工中70%以上為研發類工程師,且研發人員中50%以上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為公司持續的產品創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礎。
瀾起 科技 面臨的挑戰大概有以下三點,一是客戶集中度較高,二是下遊客戶出貨量下滑將導致公司經營業績波動,三是中美貿易摩擦風險。
受下游DRAM市場三星電子、海力士、美光 科技 市佔率合計超90%的影響,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 2016-2018年,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為70.18%、83.69%和90.10%。根據公司披露,公司主要客戶是三星、海力士、海昌電子,如果公司產品開發策略不符合市場變化或不符合客戶需求,則公司將存在不能持續、穩定地開拓新客戶和維系老客戶新增業務的可能,從而面臨業績下滑的風險。
根據下遊客戶(DRAM生產商)公開披露的資料及行業研究報告分析,DRAM市場規模預計在2019年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主要原因是受行業周期性波動和供求關系的影響,DRAM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處於下行周期。同時,受行業景氣度影響,公司下遊客戶的總體出貨量存在下滑的風險。如果DRAM行業景氣度進一步下滑或回升不及預期,將有可能導致內存介面晶元市場規模同步出現下滑或增速放緩,可能對公司未來業績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公司的主要晶圓代工廠為富士通和台積電,主要封測廠為星科金朋和矽品 科技 ,相關供應商在中國大陸外均有相關產能。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的銷售區域覆蓋中國大陸、亞洲、歐洲、美洲等地。2018年來自境外、國內、其他(地區)的營收分別為11.07億元、5.68億元、0.83億元。其中,來自美國地區的營收占總收入比為4.53%、6.58%、3.22%。
美國於2018年3月22日公布計劃對中國6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其後中國也採取相應反制措施,近一年來中美雙方就經貿問題進行了多輪磋商。截至2019年6月29日,中美雙方元首會晤,美方表示將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關稅。但具體貿易協議仍未未達成。鑒於集成電路產業是典型的全球化分工合作行業,如果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有可能造成產業鏈上下游交易成本增加,下游需求受限,上游供給不暢,從而有可能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4
瀾起 科技 市值大概有多少
瀾起 科技 充分享受了2017-2018年兩年下游DRAM行業高速增長的紅利,現在擺在公司面前的是下游景氣度下滑、產品價格下降將帶來公司內存介面晶元需求的下降。
是爭取做到成本領先,還是尋找新的增長點呢?目前來看,津逮伺服器占收入比仍然只有0.5%左右,人工智慧晶元研發項目才剛剛起步。看來,擺脫產品結構單一,尋找新的增長點,瀾起 科技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話說,如果每台電腦都像蘋果公司新推出的Mac Pro那樣配12個DDR4 DIMM插槽。對,沒錯,就是那個被調侃的刨絲器!1配12!下游DRAM市場需求妥妥的暴增,將會帶動瀾起 科技 的業績爆發,但前提是"刨絲器"熱銷。"刨絲器"能引起搶購潮嗎?科創貓君覺得,理想很遠大,現實有點骨感23333。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研發並量產伺服器內存介面晶元的主要包括3家公司,分別為瀾起 科技 、IDT和Rambus。IDT是一家為通信、計算機和消費類行業提供組合信號半導體解決方案的公司,曾是美國上市公司,2019年1季度被瑞薩電子收購。Rambus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技術解決方案研發公司,同時提供安全研發、高級LED照明設備和顯示器以及擬真移動媒體領域的產品與服務。總體上看,瀾起 科技 和IDT在內存介面晶元市場佔有率較為接近,Rambus佔比則相對較小。
國內公司中暫無與瀾起 科技 在業務模式、產品種類上均完全可比的競爭對手。考慮到科創板的特點及Rambus內存介面晶元業務佔比較低等因素,選取A股IC設計公司全志 科技 、東軟載波、納思達、匯頂 科技 、歐比特、聖邦股份、中穎電子、和紫光國微作為可比公司對其進行估值。目前,可比A股上市公司股價對應2019年PE平均為40.35倍。
預計瀾起 科技 2019-2021年營業收入為20.81、24.72、29.34億元,凈利潤8.75、10.15、11.74億元。
採用相對估值法,以國內行業平均PE(2019E)40.35計,瀾起 科技 市值353億元,除以總股本11.3億股,得到瀾起 科技 的合理估值為31.24元/股。
若剔除國內行業企業PE(2019E)最高值紫光國微PE(2019E)65.6、聖邦股份PE(2019E)65.6、最低值納思達PE(2019E)19.3、則行業平均PE(2019E)34.46。以行業平均PE(2019E)34.46計,瀾起 科技 市值301億元,除以總股本11.3億股,得到瀾起 科技 的合理估值為26.64元/股。
據以上,預計瀾起 科技 的詢價區間為26.64-31.24元/股。
⑶ 瀾起科技在深圳有分公司嗎
瀾起科技在深圳是沒有分公司的,他作為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瀾起科技於2019年7月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為688008。公司總部設在上海,並在崑山、北京、西安、澳門及美國、韓國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⑷ 最牛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瀾起科技上會 去年公司實現營收17.58億元
6月3日晚間,被譽為「中國最牛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瀾起 科技 接到了上會通知書。上交所披露,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定於6月13日召開第3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審核瀾起 科技 等三家公司的發行申請。
瀾起 科技 的技術實力已經轉化為商業效益。據招股書,憑借領先的技術水平,公司在DDR4階段逐步確立了行業領先優勢,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58億元,凈利潤7.37億元,毛利率超過70%。
在多位半導體行業專家看來,這是一家真正與國際一流公司並肩競爭、且已經取得領先優勢的企業。
這是一個技術門檻極高的細分行業。據了解,目前,全球范圍內從事研發並量產伺服器內存介面晶元的主要廠家是瀾起 科技 、IDT和Rambus,其中瀾起 科技 和IDT又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全球市場佔有率均接近50%。招股書解釋,由於下游DRAM市場的集中度特別高,三星、海力士、美光等三強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通過覆蓋這些超級客戶,瀾起 科技 實現了高市場佔有率。
瀾起 科技 為什麼可以做到全球領先?研發上的高投入是關鍵因素之一。據招股書,2016年至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98億元、1.88億元和2.77億元,占營收的比例依次是23.46%、15.34%和15.74%。
據招股書,截至2018年12月31日,瀾起 科技 共有研發人員181人,占員工總數比高達70.98%。按照受教育程度劃分,瀾起 科技 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110人,佔比43.14%。在核心技術人員方面,公司更是擁有楊崇和、山崗、常仲元、史剛等一批「行業大牛」。
瀾起 科技 的真正崛起,得力於公司發明的「1+9」分布式緩沖內存子系統框架,突破了DDR2、DDR3的集中式架構設計,被JEDEC採納為國際標准,成為DDR4LRDIMM的標准設計,不僅凸顯了公司的技術水平及創新能力,也提升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據查詢,「1+9」分布式系統,創新性採用1顆寄存緩沖控制器為核心、9顆數據緩沖器晶元的分布結構布局,大幅減少了CPU與DRAM顆粒間的負載,降低了信號傳輸損耗,解決了內存子系統大容量與高速度之間的矛盾。與傳統內存條架構相比,瀾起的創新架構讓數據在內存中信號走線短,負載輕,延遲小,同時保持了信號完整性,數據帶寬高,並讓晶元功耗分散,散熱性好。
資料顯示,瀾起 科技 主營業務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內存介面晶元、津逮伺服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公司目前的核心業務內存介面晶元,是在CPU與內存之間,搭建一條數據交換的「高速公路」,以提高內存數據讀寫帶寬,改善伺服器性能。
核心技術也正逐步轉化為效益。據招股書,2016年至2018年,瀾起 科技 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45億元、12.28億元、17.5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4.23%;凈利潤分別為9280萬元、3.47億元、7.37億元,增幅可謂相當迅猛。
⑸ 揭秘首批科創板上會企業 平均排隊58天
6月5日,科創板上市委正式「開工」,首批上會企業深圳微芯生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芯生物」)等3公司正式迎來大考。記者注意到,作為首批「趕考生」,由於企業規范性比較好等因素,科創板上市申請快速推進,3家企業平均排隊時間為58天,且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15%的標准。
截圖來自上交所官網
三大領域拔頭籌
根據安排,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6月5日將審議微芯生物、安集微電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集 科技 」)、蘇州天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准 科技 」)3家企業發行上市申請,這意味著3家企業正式迎來科創板的上市大考。
而安集 科技 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企業,安集 科技 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天准 科技 屬於專業設備製造企業,該公司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
按照上市標准來看,微芯生物、安集 科技 均選擇標准一,而天准 科技 選擇標准三,目前天准 科技 也是唯一一家申報科創板企業中選擇第三套上市標準的企業。保薦機構來看,微芯生物、安集 科技 、天准 科技 分別由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和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
企業規模均較小
首批上會的3家企業,規模較小成為共性。
數據顯示,天准 科技 在2016年—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084.96萬元、31920.12萬元以及50828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163.59萬元、5158.07萬元以及9447.33萬元。
此外,安集 科技 、微芯生物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也均保持增長態勢。微芯生物2016年—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536.44萬元、11050.34萬元、14768.9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539.92萬元、2590.54萬元、3127.62萬元。安集 科技 2016年—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663.92萬元、23242.71萬元、24784.87萬元,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3709.85萬元、3973.91萬元、4496.24萬元。
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6月4日申報科創板的117家公司中,中國通號、天合光能、傳音控股在2016年—2018年的營業收入均在百億元以上,中國通號在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更是超過400億元,暫列目前申報科創板企業的榜首。天准 科技 2018年的營業收入在申報科創板的企業中位列第53名,安集 科技 、微芯生物兩公司2018年的營業收入則分別位列申報企業的96名、113名。
分析指出,規模越小,公司存在的問題一般越少,審核起來反而相對較快。不過,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推進速度快是因為公司的規范性比較好,包括持續經營能力、科創屬性並不存在非常多的疑問。規模較小的企業,它的業務比較清晰,整個問詢和回答的效率比較高。在之前交易所的審核中,這些企業的問題已經比較明確,因此科創板上市申請在快速推進。
天准 科技 排隊時間最短
首批上會的3家企業,從排隊時間上看,
4月2日,天准 科技 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5月27日該公司具體上會時間出爐,也就是說天准 科技 科創板上市申請從獲得受理到獲准上會共用了55天的時間。相比之下,微芯生物的時間稍長一點。微芯生物自3月27日拿到「准考證」到獲准上會的時間間隔期為61天,安集 科技 則用了59天的時間。經前述數據計算,這3家企業平均排隊時間為58天。
除了審核效率高,交易所也嚴格把關。首批上會的微芯生物,經過3輪問詢後才獲得上會的機會。在首輪問詢中,上交所針對微芯生物提出41問,包括核心技術等問題。研發支出資本化和費用化、實控人認定與控制權穩定、市場推廣費等14個問題為第二輪問詢的重點。到了第三輪問詢環節,微芯生物的問題縮減至3個,上交所主要聚焦「實控人的認定」、「風險因素」以及「其他信披問題」。
天准 科技 也是在經過三輪問詢後才獲得上會資格。上交所在首輪問詢中,給天准 科技 出了44道考題,包括發行人核心業務、公司治理與獨立性等問題。二輪問詢中,上交所還設置一些「定製化」考題,對公司核心技術、競爭對手、數據勾稽關系進行「刨根問底」式問詢。而核心技術先進性問題在「三試」中仍被重點關注。
雖說安集 科技 僅獲得兩輪問詢,不過問題的數量並不少,上交所對安集 科技 總共問詢問題為60個。經計算,這三家企業被問詢問題平均數量為60個。
研發佔比均「達標」
科創板更加註重科創屬性,研發投入等問題成為問詢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單從研發指標來看,首批上會接受審核的3家企業均「達標」。
經統計計算,這3家企業研發佔比最高的為微芯生物。數據顯示,微芯生物在2016年—2018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166萬元、6852.75萬元、8248.2萬元,分別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0.52%、62.01%以及55.85%,微芯生物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合計約2.03億元。微芯生物的研發費用率也遠高於同行業水平,「公司目前有多項在研發項目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及臨床早期階段,導致報告期內研發費用金額較大」,微芯生物在招股書中寫道。
此外,天准 科技 在2016年—2018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6.22%、18.66%、15.66%,安集 科技 2016年—2018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1.88%、21.77%、21.64%。
沖擊科創板的企業6月5日將迎來上市大考,能否獲通過答案也將揭曉。根據安排,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將於6月11日審議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煙台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蘇州華興源創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6月3日晚間,瀾起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的上會日期也正式敲定,定於6月13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有望從中誕生。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致電天准 科技 等三家公司進行采訪,但未有人接聽。
⑹ 瀾起科技已開啟IPO輔導,漢鼎宇佑等科創概念股蟄伏待發
證監會官網上海站21日公告,瀾起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已於14日向上海監管局提交IPO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
瀾起 科技 是國內知名的晶元獨角獸,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會成為科創板第一批上市企業。根據輔導備案情況報告,瀾起 科技 成立於2004年5月,注冊資本10.17億元,法定代表人楊崇和。公司主營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提供高性能且安全可控的CPU、內存模組以及內存介面晶元解決方案。
受大盤影響,今日兩市熱門科創概念股並未開啟普漲模式。漢鼎宇佑、魯信創投、市北高新、創業黑馬等創投熱門進入調整消化行情。投資者可逢低介入。
漢鼎宇佑(300300),中國第一家80後實際控制的A股上市企業,參控股的企業有50餘家,大部分為 科技 型、新經濟類企業,相當部分已成長為行業龍頭,僅2018年就有兩家其孵化的「獨角獸」企業登錄美股市場,分別是移動大數據解決方案商極光(NASDAQ: JG)、「互聯網+ 汽車 金融」的先行者微貸網(NYSE:WEI)。強大的賦能能力,在行業引起不小的轟動。
魯信創投(600783),於2010年1月通過借殼方式成功上市,是國內資本市場首家上市創投公司。公司投資范圍包括先進製造、現代農業、海洋經濟等山東省優勢產業;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市北高新(600604),主營業務為園區產業載體開發經營及園區產業投資業務。其全資公司上海聚能灣企業服務有限公司依託地方產業集聚優勢,堅持打造以創新創業為內容的服務品牌,2013年被認定為 科技 部「 科技 企業孵化器」; 2016年被認定為人社部「創業孵化示範基地」;2017年被認定為工信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截至2017年末,聚能灣累計引進各類 科技 企業230家,畢業企業62家,34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雙軟認定企業,靜安區大數據企業12家,成為推進園區轉型發展的有生力量。
⑺ 科創板9家企業排隊上會,未來節奏加快,或將一周9家
第三批科創板上會企業出爐。6月3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3次審批會議公告,上市委定於6月13日審議瀾起 科技 、天宜上佳、杭可 科技 三家企業的首發上市申請。
至此,已經有三批、9家企業即將上會。其中,微芯生物、安集 科技 、天准 科技 即將於明日率先接受上市委的「終極考驗」。科創板開板時間漸行漸近,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上會節奏會加快,可能達到2天3家、一周9家的節奏。
從審核問詢速度來看,第三批上會企業顯得更快。前兩批上會企業大部分為3月份獲得受理,第三批上會企業均為4月份獲得受理。按受理日期到上會日期之間間隔時間來看,第一批企業平均為67天,第二批平均為77天,第三批平均僅64天。
第三批上會的三家企業均經歷了三輪問詢。
此外,天宜上佳6月2日披露第三輪問詢回復,杭可 科技 6月3日下午剛剛披露第三次問詢回復,瀾起 科技 也是6月3日才披露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復。可以說三家企業是「跑步」進入上會隊列。
而三家企業在6月2日、3日還在披露最新問詢回復文件,6月3日上交所即公布上市委會議公告,審核節奏之快可見一斑。
根據會議公告,第3次上市委審議會議的參會上市委委員依然為5名,分別為湯哲輝、張小義、陳春艷、管紅、蘇星。記者注意到,其中基金業協會秘書長陳春艷同時也是第1次上市委審議會議的參會委員,也就是說,其在8天時間內要參加兩場審議。上市委委員或將開啟「連軸」模式。
另外,本次參會委員中首次出現了來自上市公司的人士——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管紅。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下稱《審核規則》),每次審議會議由五名委員參加,其中會計、法律專家至少各一名。此前兩次上市委會議的參會委員,會計、法律專家一般來自會計師事務所、律所或高校,再加上來自證監會系統、交易所、行業協會的專業人士。
截至6月3日晚間,已經有三批、9家企業等待上會。
第1次上市委審議會議與第2次審議會議之間相隔6天,第2次與第3次審議會議之間僅相隔2天。有投行人士表示,第1次與第2次會議間隔多了幾天是因為中間有一個端午節假期,未來科創板上會可能會是2天3家、一周9家的節奏。
在時間安排上,企業從進入上會名單到實際上會間隔時間為7個工作日,但上會當日審議結果即出爐。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管理辦法》,審議會議召開七個工作日前,上交所公布審議會議的時間、擬參會委員名單、審議會議涉及的發行人名單等,同時通知發行人及其保薦人。審議會議結束當日,上交所在網站公布審議意見及問詢問題。也就是說,接受「首試」的三家企業6月5日當天即可知曉自己的「考試成績」。
在具體的審議內容方面,上市委首先需要對交易所審核機構提出的審核報告和初步審核意見進行審議,重點從審核機構的審核問詢是否有重大遺漏、發行人及中介機構的回復是否充分、審核機構初步意見的形成過程和判斷依據是否合理,相關信息披露文件是否有利於市場判斷和投資者決策等角度,發揮把關和監督作用。在對交易所審核報告和初步審核意見進行審議中,參與審核的上市委委員對招股說明書等信息披露文件也會進行審閱,提出需要問詢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提交上市委會議討論的問題,但需要避免對發行人信息披露文件進行不必要的全面重復性審核。
上市委形成同意或者不同意發行上市的審議意見後,上交所出具同意發行上市的審核意見或者作出終止發行上市審核的決定。上交所審核通過的,向中國證監會報送同意發行上市的審核意見、相關審核資料和發行人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
企業通過審議會議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市場預計,較大概率企業會高比例通過,甚至全部通過。上市委審核會議是合議制,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審議意見。有投資界人士表示:「上市委不同於發審委,更多的是以初審意見為最終意見,大家合議一下,一致通過。」
6月3日晚間,上交所一次性受理了4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包括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潔特生物」)、紹興興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興欣新材」)、無錫德林海環保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林海」)、普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普元信息」)。
從5月份開始,上交所新增受理企業的速度明顯放緩,一次新增受理企業數量不超過3家,並且常常間隔兩三天才新受理一家企業。整個5月僅新增受理15家企業。
與新增受理放緩相對應的是,已受理企業的問詢回復進入快速推進期。截至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共117家,其中處於「已受理」狀態的有17家,處於「已問詢」狀態的有96家,另外還有4家處於「中止」狀態。
6月3日,安恆信息、光峰 科技 、樂鑫 科技 3家企業公布第三輪問詢回復,沃爾德、海天瑞聲2家企業公布第二輪問詢回復。至此,已經有13家企業完成三輪問詢回復。58家企業完成二輪問詢回復。
從目前已經確定上會的9家企業來看,有6家企業經歷了三輪問詢,另外3家企業僅經歷兩輪問詢。3家僅經歷兩輪問詢即上會的企業中,安集 科技 首輪問詢共49個問題,第二輪問詢僅11個問題;天准 科技 首輪問詢44個問題,第二輪問詢14個問題;福光股份首輪問詢57個問題,第二輪問詢減少至12個問題。第二輪問詢的問題數量整體來看較少。
從目前的審核進展來看,三輪問詢並非必備審核步驟,更關鍵的是提升申報材料的完備性,以減少問詢的輪次和問題的數量。「越早申報的並不一定能越早上會,也不一定能越早上市。」有券商人士表示。
⑻ 瀾起科技半年報「壓軸」收尾,近九成科創板企業業績增長,但這4家下滑
8月29日晚間,瀾起 科技 發布了2019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 79 億元,同比增長23.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42.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41.67%。
伴隨著瀾起 科技 半年報的發布,科創板28家上市公司的上市後首份半年報悉數公布完畢。
IPO日報統計發現, 28家科創板企業當中,上半年,24家業績增長,4家下跌,近九成公司實現了業績增長 。
01
瀾起 科技 存客戶依賴
公開資料顯示,瀾起 科技 成立於2004年,在登陸科創板之前,曾有美股上市的經歷。其主營業務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內存介面晶元、津逮伺服器 CPU 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
對於收入的增長,瀾起 科技 表示,這主要系隨著公司在內存介面晶元領域技術優勢的逐步體現,產品質量穩定可靠,下遊客戶加大了對公司產品的采購量,從而推動收入相應增長。而凈利潤的增長是因為公司內存介面晶元產品收入增長所致。
瀾起 科技 收入和凈利潤的高增長並不令人意外。
上市前(2016年-2018年),瀾起 科技 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8.45億元、12.28億元、17.5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0.93億元、3.47億元、7.37億元,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44.24%、 181 .51%。
雖然瀾起 科技 的凈利潤增長明顯,但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僅3.6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7.2%,公司解釋稱主要系2018年的企業年金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了支付。
此外,瀾起 科技 仍然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和依賴單一業務的情況。
2016年-2018年, 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為70.18%、83.69%和90.1%;內存介面晶元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6.08%、76.14%、99.49%,連年上升,且2018年均高於90%,依賴大客戶和單一業務。
而半年報也指出,公司的主營產品為內存介面晶元,內存介面晶元下游為DRAM市場,主要客戶覆蓋了該市場的國際龍頭企業。根據相關行業統計數據,在DRAM市場,三星電子、海力士、美光 科技 位居行業前三名,市場佔有率合計超過90%,這導致公司客戶相對集中。如果公司產品開發策略不符合市場變化或不符合客戶需求,則公司將存在不能持續、穩定的開拓新客戶和維系老客戶新增業務的可能,從而面臨業績下滑的風險。
02
加大研發力度
報告期內,瀾起 科技 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2016年-2018年,瀾起 科技 的研發費用分別約為1.98億元、1.88億元和2.77億元,占營業總成本的比例分別為26.22%、20.03%和27.29%,佔比較高,僅2017年有所下降。
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達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57%,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7.07%,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對於研發費用的變動,瀾起 科技 表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研發人員增加及年度調薪導致職工薪酬增加;另一方面,按照項目進度,2019年上半年發生的研發項目流片費用較多也導致研發費用有所增加。
公司認為,高研發投入增強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9年上半年,公司新申請的國內外專利為13項,新獲得授權的國內外專利為5件,新獲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證書8項。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正在申請的國內外專利為34項,已獲授權的國內外專利為94項,已獲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證書47項。
03
僅4家公司業績下滑
IPO日報統計發現,28家科創板公司上半年的平均營業收入、平均凈利潤分別為11.77億元、1.63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的平均值、凈利潤增長率的平均值分別為45%、32.84%。
從營業收入規模來看,中國通號遠超其他27家企業,達到了205.12億元,成為科創板唯 一一 家營收突破百億級的上市公司。
同時,容百 科技 和晶晨股份的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容百 科技 上半年實現營收19.49億元,同比增加45.12%;晶晨股份上半年營收為11.29億元,同比增加10.85%。另有2家科創板公司的上半年營業收入不足1億元,分別是微芯生物的8191.75萬元,新光光電的6 145 .16萬元。
整體來看,多數科創板公司(23家)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處於1億元到10億元的區間范圍內。
雖然大多數公司均實現了業績增長,但還有微芯生物、晶晨股份、新光光電、鉑力特4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分別為 2.33%、16.61%、80.56%、514.09%。
其中,新光光電實現營業收入6 145 .16萬元,同比增長54.86%;歸母凈利潤591萬元,同比下降80.56%。
鉑力特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同比增長38.15%;歸母凈利潤為-233.29萬元,同比下降514.09%。
這意味著,鉑力特的凈利潤不僅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鉑力特在公告中解釋,上半年度虧損主要是因為業務存在季節性波動。「公司的主要客戶為航空航天領域國有大型企事業單位及其下屬科研院所,其采購計劃性較強,價格審定、合同審批流程亦相對復雜,導致公司下半年生產訂單相對較多,公司部分先發貨後結算產品的合同簽署往往也集中在下半年,上述原因使得公司收入及利潤主要在下半年產生,經營業績存在季節性波動。」
除了鉑力特,航天宏圖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虧損。
具體來看,航天宏圖實現營業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281.96%,增速位列科創板第一名;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收窄至2906.6萬元,同比減少44%。
編輯 王瑩
歡迎投稿、爆料
ipowgw@ifnews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