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醫療科技企業是投資研究生物醫葯的。生物醫葯作為科創板設立之初明確重點支持的產業之一,這兩年來蓬勃發展,成為了繼信息技術之後科創板第二大產業集群。截至科創板開市兩周年,據統計,生物醫葯板塊已達到了75家之多。科創板已成為新興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物醫葯上市中心。
⑵ 南新制葯是科創板嗎
南新制葯是科創板股票。南新制葯,即湖南南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3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承銷商是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保薦人是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688189。
根據《關於開展科創板業務第一次全網測試的通知》可知:科創板股票代碼以688開頭。科創板股票的申購代碼與配號代碼分別以787和789開頭。
湖南南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12月27日,控股股東是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總部位於廣州市黃埔區。湖南南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湖南凱鉑生物葯業有限公司。
湖南南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創新葯研發為核心、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集葯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創新型制葯企業。湖南南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創新葯及在研新葯、仿製葯。
湖南南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鍵寧銀創投資有限公司、葉勝利等。
⑶ 盤和林:第五套標准企業獲受理,科創板包容性並非「紙上談兵」
6月10日晚,科創板首家選用第5套上市標准企業——蘇州澤璟生物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上交所受理,計劃募集資金23.84億元。至此,澤璟制葯也成為科創板120家受理企業中唯一選擇第五套上市標準的企業。
據悉,澤璟制葯專注於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等大病種疾病和罕見病治療領域的新葯研發,旨在聚焦中國的臨床需求提供保質安全、患者可及的治療選擇。公司致力於創新葯物研發,目前已建立精準小分子葯物和復雜重組蛋白新葯研發平台,並依託兩大核心技術平台開發多樣化的產品管線。與貝達葯業、百濟神州等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其中晚期研發管線數量超出平均水平,自主研發優勢明顯,擁有完善的研發體系和持續創新能力。
以核心技術平台和產品管線為保障,澤璟制葯在新葯研發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數據顯示,澤璟制葯先後承擔5項國家「重大新葯創制」、1項國家 科技 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擁有境內發明專利20項、境外發明專利34項,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相對完整。此外,公司已按照GMP標准建成小分子及重組蛋白葯物的生產車間,並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生產供應能力和成本控制效率得到進一步保障。
但由於尚處產品研發階段,前期投入巨大且回收周期較長,大多產品還未取得商業銷售批准,尚未形成穩定的收入來源,連續三年處於虧損狀態。這也意味著澤璟制葯未達到科創板上市前四套標准對營業收入或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最低標准。而從第5套上市標准來評定,澤璟制葯最近一次投資後的估值為47.5億元,符合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的要求,其核心產品也符合市場空間大、技術優勢明顯等條件。
筆者認為,科創板不同於主板上市,在營業收入、凈利潤及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等經營成果的標准之外,設置針對預估市值、產品空間及核心技術的第五套標准,是其科創定位的具體體現,能夠真正起到彌補資本市場短板、呵護科創企業成長的包容性和互補性作用。以澤璟制葯為例,專注於尖端新型產品研發,前期投入資金龐大,技術優勢明顯,但由於行業特性和產品周期原因,未能及時呈現在公司的經營成果指標上,此外人工智慧、晶元研發等高新行業也面臨類似的融資困境。相比於已經獲得穩定收入來源的成熟企業,「厚積薄發」型企業或許更加迫切的需要資本輸血,以強化研發投入、建設產品生產線、擴張銷售網路,早日實現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從而支撐公司的快速發展和良性運轉。
對首家第五套標准企業的上市受理,切實表明科創板在穩步推進的過程中,並未「紙上談兵」, 包容和監管相結合,跳脫呆板的財務指標局限,更注重企業的 科技 屬性。更加靈活的上市標准充分考慮到投入大、周期長但成長潛力巨大的行業特徵,給予擬上市企業更多的融資機會和發展空間,堅持市場化、法制化改革方向的同時准確把握科創板定位,真正在不斷反饋和完善的資本市場中實現彌補制度短板和增強包容性的功能。
作為資本市場落實創新驅動和 科技 強國戰略重大改革舉措,科創板通過在財務指標、產業傾向等方面的差異化安排,優先支持符合市場預期和國家戰略的核心技術企業,增強對 科技 創新企業的包容性,能夠為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增加新動力,助力資本市場和高新 科技 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受理、審核、審議、注冊、上市,澤璟制葯能否通過科創板重重考核走到最後一步還未可知。但能夠真正將第五套標准從文件轉化為實際受理,科創板的包容性和互補性已可見一斑,其代表性意義也為前期研發建設投資巨大的「厚積薄發」型企業帶來資本市場的福音。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擁有關鍵核心技術、 科技 創新能力突出的新興企業在科創板的包容機制下成長為面向世界 科技 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的優質名企。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⑷ 科創板上市公司有醫葯領域比較出名的是那個
據我所知,比較著名的就是科興制葯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及持續反復,科創板生物醫葯公司彰顯硬科技底色,並有力地支持了全球抗疫。2020年12月14日,科興生物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錄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股票代碼「688136」,股票簡稱「科興制葯」。這是一家主要從事重組蛋白葯物和微生態制劑的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創新型國際化生物制葯企業,專注於抗病毒、腫瘤與免疫、血液、消化、退行性疾病等治療領域,聚焦於新型蛋白、新型抗體、核酸葯物等技術方向,通過「創新+國際化」雙輪驅動的平台型發展模式,致力於用生物技術服務全球患者,成為高品質生物葯領導者。近年來,科興制葯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已成為重組蛋白葯物的領軍企業。公司核心產品穩居國內同類品種前列,覆蓋全國各省市地區19000多家終端,其中等級醫院7000餘家,已通過巴西、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全球近40個國家的市場准入並實現銷售。網路能查到相關資料的。
⑸ 哪些企業會上科創板
科創企業應當是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軟體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等。
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且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如今日頭條、滴滴、螞蟻金服、商湯等。
「科創板規則」規定:虧損企業將被允許上市。上交所同時推出了5套上市標內准,強調以市容值為核心的指標體系和財務指標經營條件,企業經營的確定性越高,經營成果越好,對市值的要求越低。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制葯等高新技術產業。
發行方面,「科創板規則」強制要求中介機構必須通過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進行跟投,跟投比例為2%—5%,鎖定期為2年。以進一步壓實保薦機構的責任,與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形成利益共同體,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
(5)科創板生物制葯擴展閱讀:
根據上交所發布的《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上交所發行上市部門負責人透露,科創板企業上市標準的制定,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是科創板的基本定位。上交所發行上市部門負責人表示「對1個板塊來說,成功的標志是投融資的平衡。我們毫無疑問希望是能夠盡量包容那些處於高速發展期到成熟階段的這一類企業,因為這樣的企業上市之後,它能夠由小做到大,真正給投資者帶來回報。」
2、考慮到科創板是個增量改革,目前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同樣也有科創型企業,因此在科創板的制度設計過程中,對科創企業的特點有必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定。
3、在企業的指標設置上
①研究和對標海外主要成熟市場,如納斯達克,港交所等。
②結合中國目前發展階段和企業經營的特徵,將共性規律和差異性都體現和反映在指標設計中。
⑹ 科興生物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科興生物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08月22日,法定代表人:鄧學勤,注冊資本:19,870.06元,地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埠村街道創業路2666號。
公司經營狀況:
科興生物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處於開業狀態,公司在科創板板塊上市,公司擁有3項知識產權,目前在招崗位32個,招投標項目5項。
建議重點關註:
愛企查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1月26日,該公司存在:「自身風險」信息8條,涉及「開庭公告」等。
以上信息來源於「愛企查APP」,想查看該企業的詳細信息,了解其最新情況,可以直接【打開愛企查APP】
⑺ 科創板市場屬於什麼市場
科創板是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並試點注冊制,主要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一般是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比如晶元設計、半導體製造、新材料、高端裝備、雲計算、大數據、生物制葯等企業,這樣的企業上市通過的概率會大增。
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會根據市值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等。
如果一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了,股票投資者就可以買賣了。不過要開通相關的許可權科創板許可權,這時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比如包括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50萬元,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在買賣科創板股票時要知道它的交易規則,比如首日上市後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價格漲跌幅限制;買賣科創板股票時至少200股起步,高於200股後可以隨意提交,比如302股、305股、550股等。
⑻ 第一家公開宣布申請科創板上的醫葯公司已誕生 權威解讀來了
第一家公開宣布申請科創板上市的醫葯公司誕生了。
3月8日晚間,港股生物醫葯公司復旦張江(1349.HK)發布公告稱,擬申請在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2億股股票,每股面值0.1元。
復旦張江是H股的「老兵」了。早在2002年8月,復旦張江就已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13年12月轉入香港主板。2018年,該公司的營收規模為7.4億元,凈利潤1.3億元。截至3月8日收盤,公司市值54.64億港元。
如今復旦張江又計劃分拆在香港主板和科創板兩地上市。公告顯示,復旦張江在A股發行完成後,在科創板發行的股本約占總股本的11.5%,總股本中還包括55.9%現有內資股和32.6%的H股。
自2018年11月5日,設立科創板的計劃被公布,整個生物醫葯板塊都躁動起來。光大證券認為,科創板拓寬了創新型醫葯企業融資渠道,未來生物醫葯板塊也可能成為科創板的主力板塊。支撐該論點的論據是,納斯達克生物醫葯板塊市值高達10050億美元(2019年3月5日),占納市市值8%權重,是最重要板塊之一。
當然,對於復旦張江來說,目前的核心任務是保證其發行A股計劃,能在股東大會上通過,且最終獲得證監會和上交所的批准。至於「是不是第一家,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復旦張江副總裁、執行董事蘇勇對《中國企業家》說。
爭搶頭啖湯
作為近期資本市場熱點,科創板於3月2日凌晨正式開閘。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實施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相關業務規則和配套指引》。這意味著,企業的IPO申請受理即將啟動。
科創板上市條件包括:發行後股本總額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等。
在市值和財務指標上,科創企業想要登陸科創板滿足五項標准中的一項即可。其中,對於暫未產生營收的公司的要求是: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里還專門提到:醫葯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這條規則大大放寬了醫葯行業的上市門檻,也比較符合這個行業的特點。」新經濟投行易凱資本負責醫葯業務的副總裁張驍告訴《中國企業家》。
醫葯行業尤其是創新葯研發企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在一款新葯上市之前,幾乎沒有收入來源。業內對於一款新葯從研發到上市,有一組公認的數據:平均花費10年時間和26億美元,成功率不足7%,至少100個科學家參與。
早在科創板開閘前幾日,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新聞發布會上,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就透露,交易所做了很多摸底了解工作,初步判斷生物醫葯、高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企業相對較多。「這些企業總體研發投入較大,發展潛力較大。」
張驍表示,易凱資本服務的醫葯公司中,有不少符合科創板要求的,如澤生 科技 、長風葯業、長江脈等。弘暉資本管理合夥人王暉也向《中國企業家》透露,弘暉資本投資的聖湘生物等企業在積極准備科創板。
「復旦張江能不能成為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醫葯公司,還不好說。實際上,也有很多中介機構早已進場的醫葯公司,可以針對新公布的審核規則進行材料准備」,腫瘤診療一體化平台公司思路迪的CFO徐萌告訴《中國企業家》,該公司也在評估旗下業務板塊在科創板上市的可能。
「醫葯行業對科創板的熱情挺高。尤其一些年輕創業者,有技術、有干勁,如果科創板通過 社會 資金再扶他們一把,相當於給了他們一個創業成功的渠道」,孫飄揚說。
科創板「好風」一來,是不是只要搭上醫葯的邊,企業就能「憑借力」,「上青雲」呢?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醫葯公司一般在研產品較多,而新葯研發存在一定風險,因此企業核心產品可能存在研發進度不達預期風險;此外,還存在企業核心產品銷售不達預期風險,公司已上市的核心產品可能面臨市場競爭加劇、推廣進程較慢等風險,從而影響核心產品銷售,最終影響公司業績。
張驍也認為,國家包括科創板可能還是會考慮上述風險,以及對中小股民、散戶的影響,從而在現有標准上有所提升。
「不會像它說的『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就OK了。與之對應的較大概率是,某種葯品能獲批或上市風險非常小,才有可能批准(該公司)上市。」張驍表示。
醫葯股爭奪戰
科創板對未盈利的醫葯企業上市「開了綠燈」。實際上,對於這部分企業來說,實現在中國上市還有其他選擇,即香港聯交所主板。
2018年4月,香港聯交所號稱「24年最大改革」落地,包括允許未盈利的生物 科技 公司上市。其上市規則提到,對於無收入生物 科技 公司,預期市值不少於15億港元,從事核心產品研發至少12個月、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經通過概念階段,進入第二期或第三期臨床試驗等。
上述多名醫葯行業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評論,科創板對醫葯行業的上市規則,與香港聯交所給醫葯行業的上市規則差不太多,「應該是前者參考了後者」。
目前,尚未盈利就在港交所上市的醫葯公司有6家,包括歌禮制葯、百濟神州、華領醫葯、信達生物、君實葯業、基石葯業。另外,還有盟科醫葯、方達醫葯、Steath、AOBiome、康希諾、維亞生物、亞盛葯業、邁博葯業等至少10家醫葯企業排隊上港股。
未盈利生物 科技 公司港股上市情況。制圖:李秀芝
盡管香港主板有先發優勢,但科創板看起來對醫葯行業仍更有吸引力。王暉表示,科創板是中國國家戰略方針的一部分,香港主板的高度與之不同。
關於為何要登陸科創板,復旦張江稱,董事認為,A股發行將有利於提升形象、擴充融資管道。且相較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主板而言,科創板上市更能體現創新及研發能力。
復旦張江沒有言明的是,A股和H股之間的估值鴻溝,這是兩地上市公司、投資人,甚至交易所早已認清的現實。
在2018年9月的一場香港交易所與生物醫葯創新公司閉門座談會上,身為港交所行政總裁的李小加也坦陳,「香港市場的資金的量、估值的高度遠不及內地的A股市場」。
這意味著,那些符合上述要求,原本為了去香港主板上市而搭建紅籌架構的公司,如果想轉到內地的科創板上市,並不需要花大代價拆紅籌。
針對生物醫葯企業,兩地交易所之間或有一場「爭奪戰」。
徐萌透露,已經有一些擬在香港上市的生物醫葯公司決定轉向科創板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香港交易所的確需要考慮形成一些對醫葯企業更有吸引力的策略,但目前還沒具體的方案出台。
本文源自中國企業家雜志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⑼ 上交所研究所廖士光:科創板受理111家,信息技術生物醫葯共佔7成
5月25日,在由第一 財經 聯合承辦的浦江創新論壇之「資本市場創新與行業機遇」分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副所長廖士光對目前受理的111家科創板企業做出結構性分析。
廖士光稱,截至5月24日晚,上交所累計受理的111家其中,已問詢89家,中止審核4家。其中,正中珠江審計的3家科創板受理企業被中止審核。
從區域分布分析,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為主,北京、江蘇、上海、廣東佔了前四席,分別有22家、18家、15家和13家。
從行業分析,六大行業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葯為主,基本佔到七成左右。具體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有41家;生物醫葯領域有24家;高端裝備業有16家;新材料領域有13家;節能環保領域有4家;新能源領域有2家。
從申報企業的財務特徵和 科技 特徵分析,申報企業中,研發費用佔比顯著高於現有板塊,體現科創的特質;另外,91%的企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正,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負的企業僅有9家。而在2018年營收同比增速平均值方面,科創板達42%,相比現有三個板塊遙遙領先,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增速分別為20%、21%和15%。
廖士光表示,上海的科創後備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等行業。上交所未來將進一步做好市場服務,更好得和上海相關部門服務好科創企業,更好得推動兩個中心建設,為資本市場和科創企業的成長發展提供應有的服務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