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後多長時間能退市
每年的4月中下旬都是年報和一季報的集中披露期,這個時候出雷的概率也較高,十年中大概有8年時間4月中下旬A股是下跌的。
2017年和2018年持續虧損的股票,都有退市風險,如果2019年也虧損的話,就會暫停上市了,對於這些明牌,我們還是要防一下的。海洋為大家梳理了2017年和2018年持續兩年虧損,同時2019年預虧的個股,這類股一旦正式公布2019年年報,就會暫停上市。
持續兩年虧損,同時2019年預虧的主板公司有:*ST航通、*ST盈方、退市保千、*ST龍力、*ST信威、*ST工新、*ST凱迪;創業板公司有:金亞科技、千山葯機、樂視網;科創板公司有:澤璟制葯、百奧泰;
對於加「*ST」的股票,估計大部分朋友都知道風險巨大,這類股都有退市風險。不過對於創業板的個股,沒有加ST的過程,只要達到退市條件就直接退市,所以對於創業板的個股,大家更要仔細甄別,參與前盡量選擇績優股,就算是題材股,也最好迴避持續兩年虧損的,以防碰到退市的大雷,就像金亞科技、千山葯機和樂視網,沒有加ST,也是有巨大退市風險的,屆時將直接退市。
對於科創板類公司退市的條件,暫時沒有看到,不過對於持續兩年虧損的個股,我們沒有調研能力的散戶還是迴避為好,目前就有兩家公司2017年和2018年持續虧損,分別是澤璟制葯、百奧泰。
持續三年虧損退市,這是明牌,對於財務造假的,欺詐上市的,可能會強勢退市,風險更大,這類公司還不容易發現,我們只能多看中證網公布的公司信息了。
證監會發布的監管信息分三類:問詢函、關注函、監管函。其中問詢函最為常見,收到問詢函的公司及時回復證監會的關切就行了;對於關注函,就比問詢函稍微嚴重些了,收到關注函的公司可能有一定的問題,收到證監會關注函的個股就要小心謹慎了;對於監管函,這是最嚴重的警告,收到證監會監管函的公司,一般情況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這類公司是我們一定要迴避的,收到監管函的公司就有退市風險了。
近一個月收到證監會監管函的公司有31家,分別為:文化長城、天夏智慧、世紀鼎利、華誼嘉信、銳明技術、青島中程、岱勒新材、納川股份、潯興股份、奮達科技、西部牧業、科融環境、暴風集團、*ST天馬、沈陽化工、ST圍海、天奧電子、美力科技、美辰生態、遠望谷、興瑞科技、中潛股份、永和智控、博雲新材、北京科銳、達華智能、金固股份、*ST盈方、漢威科技、深冷股份、博彥科技。
海洋為大家梳理的這些可能會出雷的股,希望朋友們可以迴避這類風險,同時也希望大家把這些容易觸發退市風險的常識分享給身邊炒股的朋友。市場中還有哪些風險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您的分享就能讓更多的散戶朋友遠離地雷股!
② 百奧泰在滬市能買嗎
科創板也屬於滬市,股票賬號同樣使用滬市普通A股賬號,但是交易是獨立的,前一個月平均資產不低於50萬才可以開通。
③ N百奧泰股票怎麼樣了啊
百奧泰也是科創版新上市的新股嘛,前5天沒有漲跌幅,一般中簽的朋友基本上都在第1天的高點出貨出掉了,然後再調整一下再接回來操作,因為科創板風險比較大嘛,5天之後就是20%的漲跌幅,風險偏高的用戶都可以去參與。
④ 哪家券商將搶到科創板開市最大紅利
科創板即將開市,首批25家上市企業的發行費用已經公開。哪家券商在這一輪開板紅利中收獲最多?南都科創工作室統計分析發現,首批上市的科創板企業或將為券商創收19.5億元。在此前IPO項目源持續下滑的趨勢下,科創板已成為券商業績增量的大蛋糕。
隨著證券市場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券商單純依靠牌照渠道價值「躺賺」的空間已越來越小。新規則下,投研估值能力將成為券商的核心競爭力,這也將加速券商行業的馬太效應,加速競爭分化。
富貴險中求?
中金力推兩家未盈利葯企上市
數據統計顯示,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的背後,共有6家券商保薦的上板企業數超過兩家。其中,收獲最多首批上市企業的是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共有5家主保薦企業和1家聯合主保薦企業。此外,另5家券商還包括中信證券、華泰聯合、國信證券、中金公司和海通證券。
而從這6家券商截至目前保薦的申報企業來看,其中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和華泰聯合4家券商保薦的申報科創板企業數均達到或超過10家。在中信建投保薦的15家申報企業中,有6家成為了首批上市企業,「首批申報上市率」最高。而中金公司保薦申報了14家企業,僅兩家首批上市,在保薦申報企業數較多的券商中首批上市率最低。
對比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保薦的申報企業發現,中信建投保薦的企業融資金額多數在10億元以內,超過10億元的僅3家,首批上市的6家企業中也有5家融資金額在10億元以下。可以看出,中信建投在保薦申報科創板企業的策略上比較保守。
而中金公司在保薦申報企業上則顯得更為「大膽」,不僅保薦了6家融資超過10億元的企業申報,其中還有兩家為未盈利葯企,分別是澤璟生物和百奧泰,均屬創新葯研發公司。這兩家公司也是目前科創版148家申報企業中,唯二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的企業,這意味著兩家企業預估市值均超過50億元。兩家葯企融資金額均超過20億元,如果能夠成功登上科創板,將為中金公司帶來一筆可觀的收益。
不過,未盈利的同 時尚 未有產品上市、尚無穩定營收也意味著該類企業具有更大的投資風險。事實上,在首批25家上市企業中,尚未出現醫葯製造業企業,即使是已盈利的葯企也沒能進入首批俱樂部。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與早前市場預期科創板將重點支持推動生物醫葯類企業上市的情況有差異。中金公司保薦的兩家未盈利葯企,可能在科創板開市後仍需較長時間觀察。
逆勢而上
首批創收預計直追上半年總量
為何科創板吸引這些上市券商公司大舉進軍?除了外部的政策推動、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等因素外,也由於科創板將成為存量IPO市場下滑背景下難得的增量大蛋糕,券商自身的商業訴求使它們對於保薦企業上市科創板具有很高的熱情。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券商在IPO上的收入情況並不樂觀。上半年券商承銷保薦總收入約35.3億元,同比下滑18%,存量一級市場融資速度放緩已經成為趨勢。
據北京商報報道,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IPO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在趨勢性下降,由於2017年IPO大爆發,提前透支了後續幾年的IPO項目資源,加上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使得很多本來符合IPO資質的企業因業績下滑等因素,退出IPO申報,導致擬IPO企業數量減少。
而IPO項目源的減少又加劇了市場競爭,券商不得不採用「價格戰」的方式在日趨白熱化的IPO項目競爭中爭取客戶。2018年底甚至出現了上海農商銀行A股IPO中標3家券商承銷費率均未超過0.5%的情況,而此前一般來說IPO承銷費率在3%-6%左右。這些因素均使得券商保薦承銷收入不斷下滑。
在此背景下,科創板無疑將成為讓券商眼紅的下半年業績增量大蛋糕。早在今年3月天風證券就曾發布科創板研報預測,首年科創板將給券商帶來60億的業績貢獻。
此外,科創板開市後券商的獲益情況也可對比創業板開市後的情況進行參考預測。公開數據顯示,自創業板2009年10月開市一年後,A股14家上市券商在2010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十分優異,主承銷融資項目融資規模同比增加近三成,這主要就是受創業板和中小板IPO發行提速的影響。而創業板開市兩周年時,共有271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被56家券商保薦承銷,保薦承銷費、發行費用共計126.9億元。
不過,隨著創業板開市兩周年時大批股票破發造成股民損失,作為中介機構的券商曾被股民質疑「只薦不保干收錢」。彼時,271隻上市創業板個股中破發比例高達77.12%,不僅中小投資者利益受損,甚至不少重倉創業板的基金公司也虧損慘重。兩年中創業板IPO項目造假、過度包裝等問題不斷,成為當時券商賺取創業板紅利的另一面。
分析
新規則下「躺賺」情況不再
科創板或加速券商馬太效應 投研估值能力是關鍵
近年來,隨著中國證券市場持續運行,監管力度逐漸加碼,券商「只薦不保」、「躺著賺錢」的空間已逐漸縮小。
2017年6月,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因其保薦的登雲公司IPO造假被立案調查,被罰款近1700萬元,相比其保薦的登雲公司被處罰60萬元,對保薦券商的處罰力度更大。此前,時任證監會主席的劉士余曾公開表示,券商發展應從源頭上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不能「只薦不保」、一上了之。
而對於科創板來說,更是通過市場化詢價定價、券商跟投機制等多項制度創新,更加註重上市企業和保薦機構的利益捆綁。這就使得券商如果沒有足夠的投研能力和銷售能力,保薦一家企業IPO上市可能不僅賺不到錢,還有虧錢的風險。其中尤其是科創板要求券商跟投的機制,將券商與投資者綁上「一條船」,如果發行後股票下跌,券商也將直接面臨虧損。
2018年7月9日,國內明星 科技 公司小米集團在港交所上市,上市當日股價即跌破發行價,直至昨日股價仍一直處於下探態勢,上市一周年之際已從發行的17港元跌至9.37港元。事實上,股價破發情況在近年全球的資本市場並不少見。
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科創板採用市場化詢價定價機制,放開了此前A股的23倍市盈率限制,在科創板短期熱情過後,也將可能出現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而能否避免破發,主要考驗的就是券商投研估值能力。隨著中國證券市場改革進程的加快,投研估值能力將成為區分券商質量的核心競爭力。
7月4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帶隊赴中金公司調研時提出,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中介機構的核查工作有效防範各類欺詐行為發生,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市場創新的「領頭羊」,要通過更強的價格發現能力、更理性的投資行為、使用有效的對沖工具,不斷創設新的金融工具,提升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
隨後,為提升證券行業整體水平,7月5日,證監會正式發布《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進一步明確證券公司分類管理,根據業務風險劃分為綜合類證券公司和專業類證券公司。
分析認為,科創板即將開市以及證監會近日的一系列動作,將加速券商行業的馬太效應,形成頭部券商強者恆強的局面,頭部券商將拿到更多的IPO項目源和收益,留下的市場空間將更小。與之相應的,券商市場也將面臨競爭分化,中小券商需要謀求差異化發展。
出品:南都科創工作室
數據支持單位:
挖貝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