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普通A股發行有什麼區別
只要IPO信息披露真實、有效、完整、充分,其定價權和決策權由投資者自行決定。這是科創董事會發行人的賣方和投資者的買方的第一次真實表達和行動。由於IPO定價完全以市場為導向,科技創新板新股定價將大大縮小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價差,甚至少數新股可能定價過高,導致上市後直接突破的風險。
科創板上有很多優秀的小民營企業,但也有垃圾。如果業績不佳,將直接退市,風險較大。一旦退市,企業往往會破產,重組的可行性很小。當然,可能會有像微軟這樣的牛市。A股沒有這么大的風險。相對而言,其風險相對較小。即使存在垃圾股,也有可能被重組,不會輕易退市,除非出現重大錯誤,比如剛剛退市的長勝股份。
⑵ 科創板為何跌跌不休
原因如下:
1.A股科技股基本面參差不齊,業績難有持續確定性導致科技板塊整體估值偏高。而且科技股,每年的研發費用也非常高,研發出來的東西,還沒回報,又要投入新的研究。沒有龍頭話事權。
2.民營企業居多,大小非們不斷玩高位減持,立訊精密股東減持2%,打了不少國人的臉,民營企業再低位定向增發,高位減持套現,試問誰見過茅台等核心資產一直在做減持的,如果我是基金管理人肯定也會選沒有減持壓力的核心資產股。
3.A股上市的科技股很少世界一流企業,而且核心技術經常被國外卡脖子,自主研發和科研創新之路還將漫長而崎嶇,不確定性非常高,所以投資科技股的朋友都需要有顆大心臟。
4.科創板高科技公司跌跌不休,除了發行估值過高,還有受到了50萬門檻流動性制約,因此科創板流動性沒辦法解決,科創部大牛市,就是遙遙無期。
【拓展資料】
科創板(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ard; STAR Market) ,是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並在該板塊內進行注冊制試點。
《實施意見》強調,在上交所新設科創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是提升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能力、增強市場包容性、強化市場功能的一項資本市場重大改革舉措。通過發行、交易、退市、投資者適當性、證券公司資本約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長期資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試點、循序漸進,新增資金與試點進展同步匹配,力爭在科創板實現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公司的新老股東利益平衡,並促進現有市場形成良好預期。
⑶ 科創板與新三板的區別是什麼
1、發行制度不同:科創板為注冊制;新三板注冊公司提交掛牌申請材料後,全國股轉公司會有針對性的提出詢問,對企業的硬性量化指標僅需經營滿兩年。
2、交易方式不同:科創板在交易所內交易,屬於場內交易;新三板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屬於場外市場。
3、對投資者要求不同:科創板開通具備兩年以上投資經驗,總資產要達到50萬元;新三板開通要具備兩年以上投資經驗,個人金融類資產500萬元。
⑷ 吉利憑什麼登陸科創板
三者缺一不可,共同促成了此次吉利登陸科創板的契機。
近年來,汽車製造商不斷高喊從傳統製造業向科技出行公司轉型,無意間,吉利此次登陸科創板暗合了這一趨勢,它也昭示著汽車品牌之間的競爭已不僅僅是車型產品的競爭,融資能力、研發投入的持續性都決定著車企在這場百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轉型中最終的結果是繼續狀大一飛沖天還是被拋棄,無聲無息地消失。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科創板與新三板有什麼區別
新三板和科創板的區別
1、發行制度不同
科創板為注冊制,注冊企業需經過多倫問詢,注冊審核流程較為嚴格,對企業市值、營收、凈利等指標的要求也較高。
新三板注冊公司提交掛牌申請材料後,全國股轉公司會有針對性的提出詢問,注冊審核流程相對較為寬松。對企業的硬性量化指標僅需經營滿兩年。
2、交易方式不同
科創板為上交所,屬於場內市場,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創業板」較為類似,交易方式包括競價方式、大宗交易和盤後固定價格交易等多種方式,股票成交量和流動性較強。
新三板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屬於場外市場。新三板企業掛牌時無公開發行環節,股票成交成交量小,流動性相對較差。
3、對投資者要求不同
參與科創板的個人投資者要求具備兩年以上投資經驗,且總資產要達到50萬元,投資門檻較高。
新三板對個人投資者設置的門檻則更高,不僅需要具備兩年以上投資經驗,日終證券類資產還要達到500萬元以上。
⑹ 上海出台19條措施加強金融服務民企
6月11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關於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該《方案》共提出了19條工作措施,全文如下:
為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切實加強對上海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明確總體要求
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公平公正、聚焦難點、壓實責任、標本兼治原則,按照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和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發揮金融市場齊全、金融機構集聚優勢,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方合力,綜合施策,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在融資方面得到平等待遇,確保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得到切實改善,融資規模穩步擴大,融資效率明顯提升,融資成本逐步下降並穩定在合理水平,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充分激發上海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上海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二、發揮貨幣信貸工具導向支撐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一)充分發揮定向降准、再貸款等定向調控功能。認真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將不少於10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聚焦用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民營小微企業。商業銀行運用再貸款資金發放的民營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要低於運用其他資金發放的同期同檔次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銀行運用抵押補充貸款資金加大對科技創新和外貿領域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二)加大對民營企業票據融資支持力度。對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不設單張和總額限制,對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重點傾斜。力爭每年辦理民營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再貼現超過150億元。依託上海票據交易所再貼現系統,進一步簡化審核程序,提高再貼現辦理效率,盤活存量,用好用足限額。
(三)強化對宏觀調控工具實施效果的考核。依託宏觀審慎評估和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強化對調控工具實施效果的考核,建立完善民營企業信貸專項評估指標,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對支持成效突出的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金融機構評級中予以體現,在200億元常備借貸便利額度內優先給予流動性支持。
(四)提升民營企業跨境金融服務水平。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依託自由貿易賬戶,為民營企業開展的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提供更加便捷的本外幣跨境結算服務。商業銀行要為有需求的民營企業提供多模式、更優惠的跨境貿易融資支持,降低民營企業資金成本。商業銀行可按照規定為符合條件的海外引進人才開立境外個人自由貿易賬戶,並按照規定提供與其境內外就業和生活相關的各項金融服務。
三、推動商業銀行多措並舉,建立「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
(五)落實民營企業公平信貸原則。商業銀行在貸款審批中,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要求。同等條件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貸款利率和貸款條件保持一致。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實施公平信貸專項考核,形成貸款戶數和金額並重的考核機制。明確民營企業貸款統計口徑,按季監測商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情況。商業銀行在新發放公司類貸款中,要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貸款比重。研究出台新一輪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和獎勵政策,增強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信貸投放積極性。
(六)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和盡職免責制度。商業銀行要提高民營企業金融業務在全行的考核分值權重,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將民營企業業務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和監管政策落實情況納入監管考核評價體系。落實授信盡職免責制度,重點明確對分支機構和基層人員的盡職免責認定標准和免責條件,將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員全部納入盡職免責評價范疇。
(七)優化民營企業貸款期限和流程。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合理設置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研發適合中長期項目和購置固定資產用途的貸款產品。積極探索建立貸款全流程限時制度,按照業務類別,對民營企業貸款辦理時限做出明確承諾,精簡耗時環節。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實際,將一定額度信貸業務審批權下放至分支機構。
(八)加大續貸政策落實力度。商業銀行要在守住風險底線基礎上,加強續貸產品開發和推廣,面向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推廣無還本續貸模式。合理提高續貸業務在民營企業貸款中的比重,簡化續貸辦理流程,支持正常經營的民營企業融資周轉「無縫銜接」。對貸款到期有續貸需求的民營企業,商業銀行要提前主動對接。
(九)創新民營企業信用融資產品。落實「中小企業千家百億信用融資計劃」,未來3年內,為優質民營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200億元。把主業突出、財務穩健、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信用良好作為授信主要依據,合理提高信用貸款比重。發揮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增信作用,不斷創新服務民營企業的貸款擔保產品,對民營中小微企業擔保貸款中信用貸款比重不低於90%。深化銀保合作機制,更好發揮保險對民營企業融資的增信分險功能。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應用,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數據和外部徵信數據資源,積極探索和推廣線上信用貸款業務模式。
四、發揮上海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勢,拓寬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十)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債券融資。配合推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民營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並購重組和再融資。開展上市掛牌培訓輔導和政策服務,建立市、區兩級擬上市掛牌企業資源庫,積極培育上市掛牌資源。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創新創業債、私募可轉債等債務融資工具。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通過創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
(十一)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功能。支持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做精做強「科技創新板」,探索完善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合作對接機制。研究設立「文化創意板」。充分利用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探索境外股權、債權等多種融資方式。
(十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民營企業。從2019年起,連續3年每年增加財政資金10億元,補充上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加強對初創期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支持。實施差異化管理,逐步放鬆對創業投資機構注冊和更名的管制。壯大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實力,推動形成千億資金規模的股權投資基金。支持保險公司通過投資民營企業股權、債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形式,為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設立並購基金,支持民營企業並購重組,做大做強做優。進一步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幫助符合條件的創投企業、有限合夥企業的法人合夥人和天使投資個人及時享受稅收優惠。
五、持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捷性
(十三)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進一步優化上海銀稅互動信息服務平台功能,有序增加實時查詢納稅信用信息項目。加大市場監管、社保等公共信用信息對商業銀行的開放力度,向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放實時查詢信息接入埠,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設,促進商業銀行利用有效整合信息加大信貸產品創新力度。加強對商業銀行合規使用信用信息的監管,定期評估商業銀行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的成效。持續推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加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力度。支持浦東新區、嘉定區建設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示範區。
(十四)健全地方增信體系。支持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與國家擔保基金和我市其他擔保機構開展再擔保業務合作,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形成國家、市、區三級政策性擔保體系,全方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加快落實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擴大至100億元,將民營大中型企業納入擔保業務范圍,不斷優化擔保業務流程,提高擔保風險容忍度,有效提升融資擔保規模。
(十五)提升支付結算服務能力。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提供開戶便利,開辟多元化電子渠道受理開戶預約,不斷提升民營企業開戶審核效率。商業銀行要為民營企業提供多樣化支付方式,提高資金周轉效率。支持有代收代付業務或集團公司業務需要的民營企業通過開戶銀行,以入網企業身份接入我市支付結算綜合業務系統,提高民營企業資金使用效率。鼓勵民營企業與金融機構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挖掘等方面開展合作。
(十六)化解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發揮100億元上市公司紓困基金作用,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選擇合適標的開展投資,視情逐步擴大基金規模。支持資管產品、保險資金通過金融監管部門認可的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參與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鼓勵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起設立民營企業發展支持基金,為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提供流動性。對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商業銀行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不盲目抽貸、斷貸。加快清理我市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嚴防新增拖欠。
(十七)推動民營企業合規經營。民營企業要依法合規經營,主動做好信息披露,積極改善信息不對稱問題。嚴格區分個人家庭收支與企業生產經營收支,規范會計核算制度。加強自身財務約束,科學安排融資結構,規范關聯交易管理,不逃廢金融債務。引導和支持商會建立誠信承諾制度和企業家信用檔案,指導幫助失信企業開展信用修復,為金融支持提供必要基礎條件。
六、加強部門協同,強化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組織保障
(十八)完善協同機制。將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納入我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進機制職責范圍,不定期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形成國家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和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合力。
(十九)加強監督檢查。國家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加強對轄內行業的指導和監督,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對地方類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進行引導和督促,地方國資管理部門指導市管金融機構落實服務民營企業的監管要求。加強統計監測和考核評估,適時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我市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政策落實情況評估。對貫徹執行不力的,依法依規予以嚴肅問責,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
⑺ 科創板推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金融競爭格局將發展哪些變化
1、最直接的是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對打, 股市建立初期有為國企輸血減困的打算,政治因素重,上交所為主力。後來民營企業大力發展,中小創後來居上。看兩個交易所的成交量和股票活躍度,以及牛股的數量,深圳交易所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甚至股評家常掛在嘴頭一句話「大盤指數已失真」。長期以來兩個交易所所代表的當地政府一直在角力一哥!
2、科創板的推出僅從目前的企業資質和數量來看,就足以在資金和估值兩個方面對目前的創業板施壓,這一戰明顯上海贏了!
3、有趣的是,在新主席首秀會議後(會議中提了很多科創板),廣東省發布一則「將積極推動深交所創業板改革發展:向證監會商請加快推動深交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冊制,放寬發行門檻,使得未來創業板與科創板在發行上市等基礎性制度方面能保持一致」公告,這種落後的酸溜溜感覺,明顯上海居上了!
4、去年IPO流失掉呼聲最高的小米,雖然小米在香港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不咋地,如果在現在的科創板制度下是有機會上市的,所以制度上上海可與香港在企業上有一拼,但香港做為亞洲經濟中心,上海還是比不了,否則我們也不需要滬港通,深港通使資金通過香港進來了。
金融競爭格局背後,其實是北上廣深港所在的 上市公司總市值之間的博弈 !而博弈的結果是,北京第一,深圳第二、上海第三、廣州第四, 如果從金融格局來看,中國一線城市排名是:北深上廣,而並非北上廣深!
1:我曾經在多次公開場合以及博客論壇上發表過一個觀點, 上海民營經濟發展不振,將成為日後上海經濟發展最大的瓶頸, 上海雖然是我國第一大經濟城市,但是上海的市場化程度卻很低,拉動GDP增長的大多是國家項目,而不是靠民營經濟自主發展起來的。上海經濟對投資的依賴性太大,這不利於上海經濟創新發展。
2:截止於2019年2月底,北京上市公司(A股、H股、美股)的總市值為241925億,深圳為101995億,上海為72198億,杭州為51151億,廣州為24321億。
3: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弱化,北京和深圳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紛紛高於上海,其次,金融監管機構、國有四大行都在北京,深圳匯集了全國眾多優秀的 科技 創新企業,這樣,無形中而上海的 科技 金融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分流。所以,上海的金融地位逐步弱化,再加上,我國目前很多城市都在提出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甚至全球金融中心,比如成都、青島、杭州、武漢、南京、天津、廈門等城市。
綜上所述:
未來我國的金融格局是, 以北京為主的金融監管中心和政策服務中心,以上海為主的金融交易和對外中心,以深圳為主的金融市場和金融科創中心,以香港為主的金融對外中心。以廣州為主的貿易交流金融中心
還用說,深吹心裡最明白,只要和上海在一條起跑線上一點贏的機會都沒有
⑻ 科創板大門敞開,吉利難逃「真香定律」
作者:程天琦、編輯:王瑞
核心觀點:
1、吉利搭上了回歸A股的改革順風車。
2、科創板能給具有科技潛力的企業提供更「觸手可及」的融資機會。
3、部分新勢力車企似乎遠未能「夠得著」科創板,但其上市前景並不悲觀。
4、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均已開始「搶灘」科創板。
2007年,和港股「新婚」不久的吉利汽車信誓旦旦許下誓言:不可能回歸A股!
如今,吉利也難逃「真香定律」,或將成為第一家回歸A股科創板的車企。
6月17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一石激起千層浪。
「吉利股價一定會被炒上天。」億歐科創主編常亮表示,A股股價一向比港股溢價更多,科創板股票一定可以賣得掉,且賣得很貴。
科創板成立於2018年11月5日,於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截至2020年6月23日,已有115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其中有20家汽車相關企業。
美國東部時間6月10日,特斯拉股價報收1025.05美元/股,以1900.15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市值第一車企,並一直保持至今。
特斯拉股價飆升的動力來自科技創新。
早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硬體使用的是英偉達晶元,但其不甘受制於別人,最終自研推出算力更強的晶元。同時,特斯拉的軟體功力日益增長,在最新發布的V10.2車機版本中,特斯拉已實現當下最全面的消費級自動駕駛。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相當於十幾個科技初創企業的結合體。」
以特斯拉為鑒,中國汽車業亦需要走上「軟硬」實力兼修的道路。科創板,為包括吉利在內的部分中國汽車企業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科創板對於企業科技創新的硬性條件規定,不僅推動傳統企業加速轉型,還促使新型科技企業強化創新能力。此外,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有利於其科技屬性和企業實力的認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同時,科創板能為具有科技潛力的企業提供更「觸手可及」的融資機會。
「打通境內A股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有利於進一步多元化融資方式、優化資本結構,有效提升公司資金實力,補充公司未來布局『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等戰略發展所需資金。」吉利方面表示。
誰夠得著「科創板」?
在吉利這樣的傳統車企之外,造車新勢力們心中也燃起了登陸科創板的小火苗。
「連續虧損16年的特斯拉依然能夠長期在美股融資,中國科創板對於盈利的要求也可以適當放寬,」常亮表示,「造車是一項回報周期極長的產業,若不能夠給造車新勢力提供很好的融資渠道,中國也不會有特斯拉般強大的車企。」
4月29日,蔚來中國獲合肥70億元的投資,不僅脫離了資金短缺的困境,還搖身一變為「地方國企」。這70億元並非那麼好掙,雙方在協議中明確指出:蔚來需在2025年前在中國二次上市。
「蔚來中國落地後將打開人民幣融資渠道。」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在此前的財報會議商也表示,從蔚來中國角度而言,其當然具備在中國資本市場IPO的可能性。
對於連年虧損的蔚來而言,上市門檻較低的科創板幾乎是唯一選擇。
截至美東時間6月22日收盤,蔚來市值為87.11億美元(約616.4億元人民幣),蔚來在市值方面已達到科創板上市門檻。同時,蔚來手頭不乏黑科技,其換電技術是技術力、創新力的最好體現。不過,蔚來的市場競爭力是否達標仍有待商榷。
2018年,蔚來銷量還能與特斯拉中國基本持平。但到了2019年,前者銷量僅為後者的一半。銷量停滯不前使其虧損進一步擴大。蔚來2019年凈虧損高達114.1億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蔚來資產負債率達到142.7%,已然資不抵債。
所幸,情況已有所好轉。2020年5月,蔚來交付新車3436輛,同比增長215.5%,打破了蔚來月度交付紀錄。目前已交付超過4萬台的蔚來,取得新勢力第一寶座。李斌表示,今年二季度蔚來有望實現首次季度盈利。
當然,蔚來並非唯一試圖登陸科創板的新勢力。
合眾、雲度、奇點、前途等造車新勢力此前也均表達過登陸科創板的意願。
分析人士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作為一個尚未盈利的群體,造車新勢力通過上市募資緩解量產的資金壓力,登陸美股或者科創板是造車新勢力難以迴避的抉擇。」
部分新勢力車企似乎遠未能「夠得著」科創板,但其上市前景並不悲觀。
「除了生物醫葯類,還沒有虧損的企業登陸過科創板。」常亮認為,虧損的造車新勢力若要登陸科創板,需要等待有關方面開辟「綠色通道」。
李哂時認為,整車企業的成長不僅需要企業團隊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巨大的資本助力,「數百億人民幣只是個起點」。他相信,二級市場將為整車企業的成長提供支撐。
除了主機廠,不少汽車零部件廠商也對科創板「躍躍欲試」。
3月13日,均勝電子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擬對旗下智能車聯業務運營主體寧波均勝普瑞智能車聯有限公司和PrehCarConnectGmbH重組後分拆上市。不出一個月,均勝電子子公司均普智能在3月31日確定IPO板塊為科創板。
3月31日,孚能科技成功過會,或將成為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6月1日,與豐田緊密合作的億華通在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注冊稿),欲募資12億元,主要用於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基地建設等項目;6月2日,MEMS(微機電系統)感測器公司敏芯微確認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均已開始「搶灘」科創板。
中國車企准備好了嗎?
科創板既是美味的蘿卜,也是嚴酷的大棒。
對於還未上市的企業來說,科創板上市門檻較低。但上市意味著需要定期對外披露公司的主營業務、財務狀況等信息,並時刻接受外界監督,這並非一件易事。
蔚來有前車之鑒,其在紐交所募資數十億美元,但因為在財報中透露巨額虧損,其股價一度逼近1美元的退市紅線。
另外,「板」如其名,科創板上市最重要的條件是「科技創新」。
企業在上市前,如果其科創屬性不符合既定評價指標,但自認為短期內可以滿足,可以提交至科創板咨詢委判斷。其最終上市後,若沒能實現當初立下的「Flag」,則會面臨退市風險。
此外,開板初期市場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機制需要適應,不排除出現短期炒作、漲跌幅較大的情形。
「登陸科創板只是一個起點。」李哂時認為,一家企業優秀與否,更多取決於企業創始團隊和管理團隊的正確發心和更大的格局、在企業經營中的管理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在機會來臨時的把握能力以及應對風險的能力,「科創板更像火箭推進助力,企業發展最終要靠團隊的長跑能力。」
科創板大門敞開,中國車企真的准備好了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科創板需要考核利潤嗎
需要。它是反映一個公司到底是虧和賺的問題。像中國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民營公司的話他要是不盈利他肯定又干不下去了。一個公司的營業收入越多,就相當於他的活越多。他要賣多少他應該考慮到利潤的,要是你這公司連利潤他都不考慮的話,他應該就不會做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