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市場 > 科創板技術人員薪酬71萬元

科創板技術人員薪酬71萬元

發布時間:2022-09-16 19:57:21

⑴ 鐵打的雲從科技流水的客戶!虧損27億上市背後為何AI企業難賺錢

雲從 科技 7月20日成功過會,在與曠世 科技 、商湯 科技 和依圖 科技 "AI四小龍"的上市比拼中率先上岸,公司也因此成為科創AI第一股。2018-2020年雲從 科技 累計虧損26.84億元,此次在科創板公司募集資金37.5億元,科創板的上市也意味著公司可以緩解常年虧損帶來的資金壓力。

AI公司賺錢太難了。相關報告顯示,全球近90%的AI公司處於虧損狀態,10%的賺錢企業基本是技術提供商,中國AI產業鏈中90%以上的企業也同樣處於虧損階段。AI四小龍無一例外全部虧損,而且一個比一個能虧,比如依圖 科技 2017-2020H1累計虧損72.68億元;曠世 科技 2017-2020Q3期間累計虧損130.6億元。商湯 科技 IPO不太順利,有消息稱公司將於8月份向港交所提交申請。雖然目前不清楚商湯 科技 虧損多少,但公司與雲從 科技 一樣,也是虧損的狀態。

為什麼AI公司賺錢這么難?

雲從 科技 主營業務是為客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前者是憑借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打造了人機協同操作系統,通過對業務數據、硬體設備和軟體應用的全面連接,把握人工智慧生態核心入口,為客戶提供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人工智慧服務;後者是基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賦能智慧金融、智慧出行等應用場景,為更廣泛的客戶群體提供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的行業解決方案:

報告期內公司向客戶提供基礎操作系統、基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的應用產品和核心組件以及技術服務,其中基礎操作系統是可以直接銷售給客戶的,一般交付給具有研發能力的企業和第三方軟體廠商,由客戶二次開發後投入使用。公司提供的操作系統有智能雲平台、視圖匯聚分析平台、融智雲平台和集成生物識別系統,基於不同的功能,面向物聯網、政府、公安等城市治理和金融、商業等不同應用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客戶前期沒有購買雲從 科技 操作系統,則公司向客戶銷售操作系統和應用產品,保證相關應用產品有效運行。核心組件是基礎操作系統內可以獨立交付的功能模塊,通常是封裝了核心AI能力的軟體包,主要交付給研發實力強、對軟體管控要求較高的客戶,由客戶集成到其自由系統中使用,基本不涉及進行定製化開發。技術服務主要是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在軟體產品銷售以外的服務,包括公有雲服務、風控服務和智能化運維服務。

成立至今雲從 科技 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及應用產品相繼經歷了初步推進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內核沉澱的V1.0、綜合多類業務場景的基礎操作系統V2.0和升級人機協同操作系統V3.0三個階段,實現了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和智慧商業四個重點領域的基礎操作系統的整合。公司的V4.0版本則是升級了智慧治理領域的融智雲平台和智慧金融領域的集成生物識別系統,通過AI技術優化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用戶體驗:

在系統層上雲從 科技 開發了面向不同領域的基礎操作系統,通過系統和組件的方式將AI技術賦能應用場景。2014年以來曠視 科技 便開始了Brain++這一AI生產力平台的研發,覆蓋從數據生成、清洗、預處理、標注和存儲到演算法架構設計、實驗環節設計、訓練環境搭建,再到訓練、加速、模型評估和產生模型以及模型分發、部署應用全流程。Brain++集成了包括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天元)、深度學習雲計算平台MegCompute和數據管理平台MegData,將算力、演算法和數據能力融為一體,作為AI基礎設施,實現從演算法生產到應用的全流程化和規模化供給:

曠視 科技 的Brain++平台相比雲從 科技 的操作系統+組件的模式,不同之處在於將算力、演算法和數據進行融合,實現了AI的全流程。比如公司的Brain++商業版覆蓋了數據管理、模型開發和算力調度等演算法生產全流程,還可為客戶提供集群搭建和部署在內的硬體交付,讓客戶不必為尋找AI硬體供應商和軟硬體適配等問題煩惱,提升了AI的效率。Brain++平台和演算法構成了曠視 科技 的核心AI能力:

業務模式上,雲從 科技 的基礎操作系統、組件和應用產品可以單獨銷售,但曠視 科技 的Brain++平台是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對外銷售的,這構成了倆公司業務上的差異。

2018-2020年雲從 科技 實現營收4.84億元、8.07億元和7.55億元,這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為4.83億元、7.80億元和7.51億元,2020年主營業務下降主要系疫情影響,這與其商業模式有關。報告期內公司其他業務主要為向少量客戶提供外購硬體和技術開發服務,2019年其他業務收入一度達到0.27億元,但佔比仍較小。

主營業務中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營收為0.31億元、1.83億元和2.37億元,營收佔比為6.2%、22.7%、31.3%;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營收為4.52億元、5.97億元和5.15億元,營收佔比為93.6%、74.0%和68.2%:

曠視 科技 是一家聚焦物聯網場景,以物聯網為AI技術落地載體,通過構建完整AIoT產品體系,面向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核心場景,提供經驗驗證的解決方案的AI公司。公司業務分為消費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和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三大類。2017-2020Q3公司營收為3.04億元、8.54億元、12.60億元和7.16億元,其中60%以上的營收來自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雲從 科技 營收中第三方軟硬體和智能AIoT設備營收佔比雖然從2018年的81.2%下降至2020年的50.8%,但仍占據半壁江山。號稱行業領先的AI公司,營收一半竟然來自硬體產品,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AI公司靠什麼賺錢?

毛利率來看,報告期內雲從 科技 主營業務毛利率雖然由21.5%提升至43.2%,但仍大幅低於依圖 科技 和曠視 科技 的毛利率,依圖 科技 主營業務毛利率由2017年的57.4%提升至2020H1的71%,是這幾家公司中最高的:

細分到具體產品或服務,可以看出雲從 科技 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的毛利率在75%以上,處於較高水平。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中軟體授權業務的毛利率超過80%,主要是絕大部分軟體授權業務涉及安裝調試或定製開發,產生了相應的費用。報告期內公司技術服務毛利率由99.45%下降至40%,因為金融風控業務涉及對外采購數據服務,2020年新增的數據中心智能化運維服務需要委託第三方提供服務,降低了毛利率水平。

雲從 科技 營收佔比最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毛利率為17.76%、23.43%和28.19%,主要是該類業務根據客戶需求,需外購部分配套軟硬體產品或服務,外購材料成本較高,擠壓了毛利率空間。公司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毛利率相比可比企業也明顯偏低,比如依圖 科技 軟體、軟硬體組合在報告期內的毛利率分別為64.1%、81.9%、87.5%、86.8%和11.3%、32.8%、54.3%和69.6%。

雲天勵飛和雲知聲解決方案業務毛利率水平相比依圖 科技 和曠視 科技 偏低,與雲從 科技 相當。比如雲天勵飛數字城市雲隱管理業務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級業務毛利率分別由42.27%、63.16%下降至38.23%和44.43%,主要系解決方案中需要采購硬體並有一定比例的安裝服務成本,尤其是硬體設備比例上升會拖累相關業務的毛利率水平:

曠視 科技 業務毛利率水平來看,消費類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毛利率超過80%,但其營收佔比由2017年的45.9%下降至2020Q3的18.1%,營收佔比最大的城市物聯網毛利率下降至30%以下,因此拖累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曠視 科技 在招股書中提到,消費物聯網解決方案是公司傳統核心優勢業務,主要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提供雲端SaaS類及移動終端類解決方案,成本以軟體為主,毛利率水平最高。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主要為智慧城市及智慧建築管理,這一業務隨著行業經驗積累、項目設計與交付能力不斷提升,按理公司具有提升毛利率空間的能力。但曠視 科技 提到,因為項目成本中硬體佔比提升,導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結合雲從 科技 、雲天勵飛和曠視 科技 等業務模式,可以看出:如果單純靠出貨操作系統等業務,公司可以保持一個很高的毛利率。未來隨著業務不斷成熟,成本和費用的下降,公司具有盈利的可能。但目前來看,曠視 科技 、依圖 科技 等為代表的AI公司還是以解決方案業務為主,這就涉及到一些硬體的采購和安裝,相應的導致毛利率的下降。

AI四小龍無一例外全部虧損,而且一個比一個能虧。雲從 科技 報告期內累計虧損26.84億元,看起來不少,但在曠視 科技 和依圖 科技 面前還是弱爆了。

依圖 科技 2017-2020H1凈利潤分別虧損11.66億元、11.61億元、36.42億元和12.99億元,累計虧損72.68億元。曠世 科技 2017-2020Q3期間分別虧損7.75億元、28.0億元、66.39億元和28.46億元,累計虧損130.6億元。商湯 科技 IPO不太順利,有消息稱公司將於8月份向港交所提交申請。雖然目前不清楚商湯 科技 虧損多少,但公司與雲從 科技 一樣,也是虧損的狀態。

寒武紀主營業務是AI晶元的研發、設計與銷售,主營業務與雲從 科技 等明顯不同,但2017-2020年公司仍然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2020年寒武紀虧損大幅減少,但扭虧為盈還是遙遙無期:

行業龍頭虧損嚴重,中小AI公司同樣虧的不少。比如提供數字城市運營管理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級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的雲天勵飛2017-2020Q3期間凈利潤累計虧損16.07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2.67億元,報告期內營收累計僅為6.8億元,賺的還沒有虧的多。

為什麼AI公司賺錢這么難?

先說說這些公司虧損的直接原因。

2018-2020年雲從 科技 毛利從1.05億元增長至3.28億元,毛利率由21.5%提升至43.2%,但期間費用由3.38億元飆升至10.61億元,直接造成營業利潤虧損。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由1.29億元增長至2.74億元,銷售費用率由26.63%提升至36.28%,這屬於很高的水平了。此外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加大,由2018年的1.48億元增長至5.78億元,營收佔比由30.61%提升至76.59%,已經足以讓公司虧損了:

報告期內雲從 科技 實施股權激勵並產生了相應的費用,但這種費用短期對公司利潤帶來壓力,假以時日影響會消除,但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的增加是持續性的,畢竟這與公司經營密切相關。比如雲從 科技 銷售費用中佔比最大的是人員薪酬,主要是公司業務擴展,銷售人員和平均薪酬增加。

人工智慧仍然是一個技術密集型企業,各家公司為了保證持續的競爭力也在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研發。目前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和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迭代速度比較快,以雲為例產品迭代周期一般為2-6個月,因此人工智慧行業的研發是個持續時間長且投入高的過程。比如雲從 科技 2020年研發費用率超過75%,公司基於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在研項目有基礎平台、演算法工廠、AI融合數據湖、知識計算和人機自然交互等8項之多。

虧損最嚴重的曠視 科技 也是如此。2017-2020Q3公司期間費用由4.02億元增長至13.49億元,規模上超過公司的營收,這其中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和研發費用率分別由24.14%、33.45%、66.50%提升至41.6%、57.56%和92.23%:

另外為了提高研發人員、管理人員等積極性,或者出於營造缺錢的目的,AI公司還會實施股權激勵,並為此產生巨大的股份支付費用,侵蝕了公司的盈利空間。比如2019年雲從 科技 實施了股權激勵,產生了13.03億元的股份支付費用;2019-2020Q3雲天勵飛為激勵核心團隊、保證團隊穩定性,對核心成員實施股權激勵,為此分別支付了2.08億元和7.19億元的股份支付費用。

目前拋開其他不談,在研發上的投入和股權激勵產生的巨大費用,憑借這兩項,已經讓大多數AI公司陷入虧損了。

客戶變動大、客戶集中度較高、單一客戶依賴性較高等仍是AI公司面臨的共同難題,而這一難題事關公司經營是否可持續,也是這類公司上市中的攔路虎之一。無論是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創業板還是審核制下的主板,從發審委到上市委,都盯著這一問題。

今年3月份上交所在雲從 科技 第一輪問詢中就要求公司就"不同類型產品前五大客戶的銷售內容、銷售收入及變動原因,前五大客戶變動較大是否符合行業慣例"等進行問詢。

2018年雲從 科技 第一大客戶分別為北京物聯新泊 科技 有限公司,營收佔比為30.11%;2019-2020年北京匯志凌雲數據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為公司第一大業務,營收佔比為30.49%和10.98%,銷售金額變動也非常大。另外江蘇趨雲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和江西駿馬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後就成為公司前五大客戶,上交所還就合理性、交易價格公允性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或其他特殊利益安排等進行問詢。

雲從 科技 這種情況在其他AI公司中也存在。比如2017-2020Q3曠視 科技 前五大客戶相繼經歷了杭州聯匯 科技 有限公司、中國移動、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東華軟體股份公司四家公司,銷售金額也從2500多萬到8500多萬不等,而且多個客戶經歷了一輪游,在下一年度中不見蹤影:

從雲從 科技 的反饋來看,AI公司面臨碎片化問題,不僅僅是場景的碎片化,還有訂單的碎片化。以2020年度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客戶分布情況來看,雲從 科技 絕大多數客戶的訂單規模在100萬元以下,1000萬元以上的訂單佔比很低。應用場景上,公司產品覆蓋了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多個領域,營收佔比最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也呈現出類似的特徵:

客戶集中度上,雲從 科技 前五大客戶銷售佔比從62.23%下降至27.92%,相反依圖 科技 前五大客戶銷售佔比從35.12%提升至62.02%,而曠視 科技 常年在20%-30%左右徘徊。

客戶的飄忽不定說明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客戶端的復用性很低,訂單的碎片化說明了人工智慧技術商業化水平還處於較低的水平,難以實現規模化應用。AI公司要想尋求發展就要不斷開發新用戶、不斷延伸新的應用場景,這勢必增加了公司的額外開支。前文已經提到,雲從 科技 、曠視 科技 等銷售費用率很高,尤其是職工薪酬佔主要比例,主要是為了擴大業務區域、開拓客戶而招兵買馬,相應的費用不斷增長。

人工智慧產業鏈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三大環節,其中目前以曠視 科技 、雲天勵飛等為代表的企業多為技術層公司,主要通過開發相關演算法賦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應用場景。目前中國的AI產業相比美國,差距在於第一是基礎層實力偏弱,尤其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晶元、感測器等領域的公司太少,而且華為等部分企業因為實體清單影響,經營遭遇困難:

雲從 科技 、曠視 科技 等相繼布局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層,但更多的企業處於應用層,參照互聯網公司,應用層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技術實力不佳、綜合能力不足的公司會逐漸掉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與美國的谷歌、亞馬遜和微軟等類似,華為、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巨頭的加入讓人工智慧行業競爭更加激烈。華為、騰訊等公司擁有打通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的能力,而且在技術、研發、客戶、市場等方面擁有雲從 科技 等難以撼動的優勢,因此勢必給這些公司帶來巨大壓力。

從目前產業發展現狀和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曲線來看,其已到了從技術轉向大規模應用的關鍵節點,目前如何規模化落地成為行業痛點。不過對雲從 科技 、曠視 科技 等這些資本一路輸血充大的公司來說,現在緊迫的事情是如何通過上市在補血的同時還讓曾經的投資者退出,畢竟這么多年下來它們等不及了。

萬一所投公司倒閉了,一切都打水漂了。

⑵ 怎麼看待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

「自戀」本是一個主觀性形容詞,從該論文的論證邏輯來看,「董明珠自戀」這個結論並不嚴謹,仍帶有一定「主觀性」。
自戀的表現:


自戀的特徵主要如下:
自戀型人格障礙表現特徵
對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目前尚無完全一致的標准。一般認為其特徵主要如下:

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盡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

2.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

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別關注。

4.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份的幻想。

6.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

7.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贊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強的嫉妒心。

10.親密關系困難,(婚姻關系,親子關系等)。
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盡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

2.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

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誇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別關注。

4.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份的幻想。

6.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

7.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贊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強的嫉妒心。

10.親密關系困難,(婚姻關系,親子關系等)。

⑶ 天准科技待遇怎麼樣

摘要 天准科技目前是科創板上市企業,應屆生進去可能還得分崗位。目前公司規模較大,相比幾年前幾百人管理方面可能會存在問題,不過一個企業從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真心不容易,還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應屆生進去肯定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演算法組現在叫演算法部,機器人事業部部,硬體部等都是不錯的部門。一個企業大了肯定避免不了負面新聞,還是要客觀對待。本人是17年至19年在天准科技工作,在裡面認識了一起好朋友,到現在都還聯系著,學到了很多知識,包括項目經驗,圖像演算法,標定技術,深度學習,還有嵌入式開發經驗等等。離職以後,公司跟我簽了兩年的競業協議,每個月都按時給我發競業補償款,所以從這方面看,公司還是遵守著基本的原則。題主可以多去思考如何在該公司成長,發揮自己的價值,讓公司看到你的光和熱

⑷ 科創板戰略配售員工如何獲利

參與配售的投資者可優先獲得股份,無需參與新股申購,所獲配售股份一般需要鎖定一年至三年。戰略配售是上市公司為確保新股發行成功向特定投資機構配售新股。
拓展資料:
戰略投資者的名詞定義:
1、我國在新股發行中引入戰略投資者,允許戰略投資者在發行人發行新股中參與申購。主承銷商負責確定一般法人投資者,每一發行人都在股票發行公告中給予其戰略投資者一個明確細化的界定。
2、戰略投資者,具體來講戰略投資者就是指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優勢,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拓展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致力於長期投資合作,謀求獲得長期利益回報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境內外大企業、大集團。
3、2020年3月20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關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引入戰略投資者有關事項的監管要求》,對再融資「戰略投資者」給出明確定義:戰略投資者是指,具有同行業或相關行業較強的重要戰略性資源,與上市公司謀求雙方協調互補的長期共同戰略利益,願意長期持有上市公司較大比例股份,願意並且有能力認真履行相應職責,委派董事實際參與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幫助上市公司顯著提高公司質量和內在價值,具有良好誠信記錄,最近三年未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或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投資者。
4、同時,戰略投資者還需要符合兩個條件之一:
第一,能夠給上市公司帶來國際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資源,顯著增強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帶動上市公司的產業技術升級,顯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第二,能夠給上市公司帶來國際國內領先的市場、渠道、品牌等戰略性資源,大幅促進上市公司市場拓展,推動實現上市公司銷售業績大幅提升。

⑸ 科創板上市對員工有什麼好處

你的問題有點廣泛,所以我根據我們服務過的客戶情況為您進行解答。
首先問個問題,一個員工加入一家企業工作的目的是什麼?答案顯而易見,就是工資,也就是薪酬。根據全球最大人力資源咨詢公司美世對於薪酬的定義,薪酬分為三類,年度基本薪酬(COMP1) ,年度固定薪酬(COMP2) 以及年度總現金(COMP3)。可以這樣簡單立即,comp1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崗位拿到的工資,comp2就是基本工資加各種補貼(比如餐補),comp3就是comp1和comp2加上年終獎以及股權。好了,明白了薪酬的構成,那我們就可以知道公司上市到底對員工有沒有好處了。
一般來說,如果企業上市,如果員工持有企業股份,那隻要企業股票不破發,那麼員工就能將股票賣出獲得收益,一般來說,這是一家企業上市和員工利益關系較大的一方面。所以會看到很多新聞「xx公司上市員工實現財務自由」就是指這個。
另一方面,由於你面試的企業是准備上科創板,而科創板由於特殊的原因,其上市企業都是高科技產業,一方面,這個行業屬於人才集中型,因此員工薪酬偏高,而且政策的鼓勵,企業做股權激勵限制較少,而且能帶期權上市,也可以帶期權計劃上市(即期權還未發放),所以員工正常來說會享受到較好的福利。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你提到的是一線員工,對於一線員工而言,往往在企業地位是較低的,能夠享受的福利也不夠管理層多,是很有限的。因此,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認,與HR確定並簽署有法律效應的文件,以便自己維權。
以上便是鏈股團隊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⑹ 聯想的前世與今生


說起來,聯想成立的時間,比華為還要早三年,是真正的中國計算機行業先驅。

1984年, 北京中關村坐著三個幾近崩潰的年輕人,因為,在不久前,中科院計算機所給他們的20萬創業啟動資金被騙了14萬。出師未捷錢先丟,這對於三人來說,不亞於晴空霹靂,可是,生性堅韌的他們不願就此放棄。至此,中關村街頭出現了三個沿街叫賣電子小物件的落魄青年,這三個人就是 柳傳志、王樹和、張祖祥。

誰能想到,中科院旗下新技術發展公司員工卻淪落到沿街叫賣電子小物件的地步。沿街叫賣的生活沒持續多久,三人腦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這八個字「不能這樣沉淪下去」。

而當這個念頭產生時,三人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沖勁,也正是這個念頭,造就了後來風光無限的「聯想」。

念頭產生後,三個也開始思考,畢竟我們的力量,還不足以挽救公司的生命,我們還得尋找幫手!隨後三人一合計,目標一致的選擇了當時在國內赫赫有名的「倪光南」作為自己的幫手。

倪光南其人

1939年8月1日,倪光南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時值抗戰,從小就聽父母講述逃難的經歷,他對「國弱被人欺」有著切膚之痛。倪光南從那時起就明白,國家應該富強起來,才不會被人欺負。

1961年7月,倪光南以5年全5分的成績學從南京工學院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1981年8月,倪光南應邀到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工作,他當時在國外的年薪是國內工資的70倍。

然而僅僅兩年之後,他就毅然回國,並且自掏腰包,購買了足夠研製幾台漢字微機樣機的關鍵器材,帶回國內。他說: 「如果我不回來,我此後所做的一切,不會對中國製造有所幫助。」在倪光南的心中,有一個 科技 產業的興國夢。

柳傳志在1970年進入計算所,相對於默默無聞的柳傳志,倪光南是「明星科學家」,柳傳志對他欽佩不已。

但是,倪光南憑什麼答應我們,我們只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公司」王樹和如是說道。

是啊,那時的倪光南如日中天,並且還在一年前謝絕加拿大那邊的重金挽留,論實力地位,倪光南都不可能看上這家瀕危公司。在當時,縱觀全國,也只有倪光南一人掌握晶元核心技術,也正是因為此,倪光南被無數高 科技 企業所看中。不過,對於這些企業的好意,倪光南拒絕了,因為他從小就立志做一張屬於中國的「漢卡」。


就是這樣一位大神,拋棄加拿大優厚待遇,拒絕國內諸多大公司的邀請,如此特立獨行,那他,會選擇我們嗎?三人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這一個念頭。此時,他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麼幼稚,倪光南憑什麼來他們這座小廟。

就在王、張二人准備放棄之時,柳傳志開口了:當初籍籍無名的劉備都可以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為什麼我們要輕易放棄呢?

與王、張二人不同,柳傳志從小就生活在窮苦人家,生活的磨難給了他無窮的毅力,所以即使明知前路不可知,可他依舊不願放棄。因為對柳傳志來說,放棄意味著死亡,所以,只要有希望,他就回去爭取。

或許是柳傳志這一番話起了作用,也或許是王、張二人也不甘心就此放棄,所以,三人決定前往倪光南家中,開口嘗試一番。

倪光南為何到聯想工作

1984年,計算機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因為無法處理漢字,沒法推廣普及。怎麼辦?只能研發出具備漢字處理功能的「漢字處理產品」。倪光南自掏腰包從國外買回來的關鍵器材,起了大作用。

倪光南主持研發的第二項漢字處理的產品取得成功,技術轉讓給4家企業,一共生產了600台。在此基礎上,倪光南課題組將LX-80移植到PC,繼續推動聯想式漢卡的開發工作。

對於柳傳志拋出的橄欖枝,倪光南答應了,他相信柳傳志能很好地推廣他的科研成果。應邀出任公司的總工程師,倪光南提出了三個條件: 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訪,三不出席宴請。他想一門心思搞研發,不被外界所打擾。

本以為倪光南會提出什麼苛刻要求,卻不曾想如此簡單,所以三人也是欣然同意。

加入公司不到一年,倪光南憑借技術積累,成功打造了第一款使用於PC的「聯想式漢卡」,也正是得益於一代「聯想式漢卡」的誕生,這家瀕危公司成功走上正軌,轉危為安,同時為了紀念「聯想式漢卡」所帶來的改變,在1989年,這家公司正式改名為「聯想」。

一人一「漢卡」,續了三人創業夢,同時,也讓這個前途未卜的公司帶去未來。

在柳傳志三人沉浸於一代「聯想漢卡」所取得的成績時,倪光南卻並不樂觀,他說:目前一代漢卡使用的Z80晶元是來自美國的,我們還無法真正做到獨立研發,所以,聯想需清醒,只有做到真正的技術自主才有話語權!

因為一代漢卡取得的成績,三人對倪光南所言是畢恭畢敬,毅然同意了倪光南建議。

1988年,倪光南於香港組建了技術研發部門,成立一年後,技術研發部便在倪光南的指揮下,研發出第二代漢卡晶元,而且還是完全自主研發的中國晶元。

此時的聯想,憑借倪光南成立的技術研發部研發的產品,成功將公司營收提升至千萬水準。

在二代漢卡推出後,倪光南並未滿足。

1991年,倪光南團隊推出第一款自主研發的列印機晶元,同時因為列印機晶元的先進性,聯想迎來當時列印機界巨頭惠普的青睞,最後還同惠普達成合作,始聯想的發展更加順利。

1993年,倪光南推出一個金融平台軟體。

1994年,倪光南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了程式控制交換機。說起交換機就不得不提起華為,不少人都知道華為早期就是靠組裝交換機起家,然後逐漸走自研道路並且最終成長起來的企業。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當時,聯想推出的一個程式控制交換機所獲得的收益就已經超越華為一年的收入,而在技術層面,華為更是拍馬難及。所以,如果從公司 歷史 來看,華為是不如聯想的,但可惜,柳傳志把好牌打爛了。

在聯想的日子,倪光南幾乎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沒日沒夜的進行研發投入。但是,隨著研發投入的不斷深入,一個影響聯想發展的弊端卻漸漸凸顯出來。

新技術的研發沒有借鑒者,也沒有參考目標,所以註定一切都將是摸著石頭過河。摸著石頭過河註定要走很多彎路,而在這之中必定要耗費諸多資金。

倪光南團隊的每一次突破,都需要聯想支出大量資金,而最為關鍵的是,倪光南團隊並非一番風順,他們研發的東西不一定會受到市場青睞,如此前推出的:四型漢卡跟單扳機等就不受市場待見。

同時柳傳志還發現了一個訣竅,那就是「獲得市場並不一定要靠自主技術,只要客服滿意我們的方案,就可以了」

是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還是向市場收購?

於柳傳志來說,從小生長在窮苦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利益的到來以及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畢竟技術投入需要很多資金,而這些資金還不一定有回報。

於聯想來說,成立不到十年,公司積蓄也沒多少,人力物力也不足以支撐倪光南團隊的技術研發。

分歧

1995年6月30日,聯想集團的會議室內,倪光南和柳傳志分別坐在第一排的兩邊。聯想中層以上的幹部,200多人參加了這次會議。雖然大家都感覺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但是都保持沉默,不敢妄議。

隨即,聯想董事會宣布: 解除倪光南總工程師和董事職務。

柳傳志起身發言,聲淚俱下。他表示: 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不會忘記科教興國——這樣一個大目標,而內心感到全心全意為了這樣一個大目標工作,永遠是最幸福的人。

被解除職務的倪光南院士坐在台下,鎮定自若。會議散場,倪光南和柳傳志各自默默離開。十年時間,他們從風雨同舟變成了背道而馳。


事情起因要從1993年說起,那年,倪光南率隊成立了「聯海微電子設計中心」,立誓要做中國自己的CPU。

技工貿,還是貿工技?

是優先發展科學技術,還是緊跟市場先賺錢?倪光南和柳傳志關於發展方向的爭論,被當時的媒體稱為「技術派」與「市場派」的一次決斗。

倪光南堅定地認為,必須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搶占制高點。他計劃對標Intel,從晶元設計入手發展「中國芯」。

1994年,倪光南與復旦大學、長江計算機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中科院承諾由聯想牽頭,組織有實力的計算機企業一起參與,制定一個國家投資計劃。但在最後一刻,此前和倪光南步調一致的柳傳志第一次說了「不」。

柳傳志的理由是,晶元項目投入和風險巨大,不是聯想的實力可以支撐。倪光南是「技術至上,並不清楚整個市場是怎麼回事」。柳傳志的路徑是先利用成本優勢佔領市場,做大做強,再做技術開發。

科學家並不在乎失敗多少次,因為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夠了。但是企業家不這么認為,因為一失足就可能成為千古恨。

兩人誰也無法說服對方,極度自信而又固執己見是他們的共同點,最終造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每次開會,都成了兩人的「爭吵會」,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大半年。直到1995年6月的那次會議,倪光南被解除職務。

倪光南被解除職務後,其主持的理想ASIC晶元、程式控制交換機等項目被陸續終止。1996年的一次大會上,聯想從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貿」道路轉向「貿工技」。倪柳之爭,劃上句號。

但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國 科技 公司被美屢次制裁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忍不住去想像: 如果當時走倪光南的技術路線,今日的聯想和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將會如何?

即便是在被解聘之後,倪光南院士還是向聯想呼籲「 請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希望我的這些工作成果,不要受到牽連」,然而事與願違。

被免去總工程師職務的他,成了一個閑人,什麼工作也不需要做。1999年,聯想對外發布公告,正式解聘倪光南。

作為聯想的創始人之一,倪光南離開了工作15年的聯想,沒拿到半點股份。掃地出門,不過如此。他卻坦言:「自己終於解脫了,獲得了新生。」

2004年是聯想的巔峰,在這一年,聯想收購了IBM 的PC 業務,而聯想此舉,也算是開創了先河,因為在此前,只有外企收購中國企業的份,還從來沒有國企收購外企的先例。

也正是因為此事,人民網還發表了一篇-《聯想三代CEO的接力與演進》,文中,人民網高度贊揚聯想取得的成績。


也正是從這時起,聯想成為國人驕傲的品牌,而楊元慶則成為中國企業家的傑出代表。

然而事件後續的發展卻出乎大眾預料,在收購IBM 一年後,聯想就發布聲明,宣布將公司總部從北京遷到紐約。而這,也為後來的「美帝良心想」埋下伏筆。

而後,隨著5G投票事件被曝光後,聯想頭上的「美帝良心想」光環愈加奪目。

19年4月份,聯想2018年的財務報告出爐,18年全年聯想營收超過500億美元,為此聯想CEO楊元慶還意氣風發的向外界表示:這是聯想最好的時刻!


而在19年5月份,美國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中國高 科技 行業受到沖擊,系統、晶元慘遭制裁,全體國人同仇敵愾之際,楊元慶卻淡然表示:全球化是趨勢,聯想不打算做操作系統跟晶元。


同月,當媒體采訪CFO 黃偉明對於「美國增加中國企業關稅」問題的對策時,聯想高層黃偉明卻表示:聯想在全球設有製造基地,如果美國對中國增加關稅,聯想會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

聯想今日之局面,不僅僅是因為多元化和並購導致流動性變差。

第一,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業務層面不重視研發。在「做大」和「做強」之間,聯想選擇的是前者。

阿里的CTO,工程院院士王堅,對聯想有過一番尖銳的批評,「有一家公司大家很熟悉,叫聯想,它就在中關村,看起來我們的物理的距離很近,但實際上它們的距離比這個矽谷還要遠,我想差異就是聯想缺乏 科技 創新的動力」。

後來,楊元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進行了反駁,「我覺得聯想從來不缺創新的動力,我們的創新源源不斷。」

事實如何?實際上,如果不是這次回科創板,很少有人會關注到聯想集團在研發上的投入這么少,約占收入的3%,和科創板格格不入。


另一個能體現研發在企業內部地位的是,薪酬。

截止2021年3月31日,聯想集團的銷售人員和研發人員分別為10963人和10216人,相差無幾。

21財年,聯想集團銷售人員工資及激勵費用為110.97億元,費用化部分的研發人員薪酬為59.75億元,考慮上資本化率,按照同等比例計算,研發人員的整體薪酬約為73億元。

簡單計算可知,聯想集團21財年銷售人員的平均年薪是101.2萬元,研發人員的平均年薪為71.5萬元,比銷售人員低三成。

第二,是戰略搖擺導致管理混亂。

聯想的管理,不得不提的是手機業務的四次換帥。從劉軍到陳旭東、喬健再到常程、陳允明,行業發展的大好紅利,在換帥中消磨殆盡。

一個領導者一種風格,聯想手機的產品線也眾多,樂phone、樂檬、moto、zuk、VIBE,聯想使用過太多品牌,根本無法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認知,「聯想」的品牌優勢被淹沒。

頻繁換帥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媒體提到,聯想高層比較在乎短期效益,沒有長遠的計劃,如果在一年內沒有做出成績,就會被調離原來的崗位,盡管做出成績可能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第三,則是一些偶發事件。

一直以來,關於聯想產品國內外兩套定價的消息就活躍在各大網站上。盡管聯想稱有戰略層面的考慮、兩國環境的差異,還是引起了國內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在中美貿易戰中,中興華為被制裁,有媒體問聯想如何應對,楊元慶的回應被解讀為聯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不是一家中國公司。

後來,聯想的高管在接受采訪時也表達,聯想可以、也完全有能力把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避免關稅政策的影響。

容易引發歧義的話、事後不夠有力的回應,再加上5G投票事件,一樁樁事件反復讓聯想被動陷入輿情。

以上三個原因,歸根結底是在企業的文化上。

谷歌有句話,「企業文化可以把戰略當早飯吃掉」。自上而下的價值導向能讓戰略的執行更高效,部門間的溝通成本更低,整個企業的運轉效率更勝一籌。

聯想的價值觀從選擇「貿工技」這樣一條最容易走的路時就定下了。當然,在造不如買的年代,貿工技是遵從了 歷史 潮流的一個選擇。

收購IBM PC業務更是讓聯想堅定了這條路。

比如,自研的低端手機因運營商退補後表現不佳,聯想在重視用戶體驗、升級產品、改變傳統經銷商模式等方面下功夫甚少,轉而採取並購高端手機的方式重振手機業務。

這樣的不冒險文化,讓聯想變得平庸。

結語

我無意去評價一家企業的好壞與得失,也無意去評價一個企業家的選擇,更無意於聯想近日陷入的輿論危機,公道自在人心。只是說起聯想, 免不了要長嘆一聲!這本來是可以成為一家高 科技 公司,成為一家和華為一樣的偉大公司,但它卻可能要被人們慢慢遺忘,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⑺ 國資委:打破科技人員薪酬待遇「天花板」,會帶來那些意義

科技領域的工作人員將會面臨著更高的薪資待遇,尤其是同行業中對該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與此同時,該方案還會進一步提高科學技術人員進入大企業工作的概率,從而為企業帶來稀缺科技人才。

我國並不是缺乏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實力與能力,而是眾多科學技術人才走向更高的發展位置。比如一部分來自各大高校的畢業生,首先選擇的是出國留學,完成碩士或博士學業。當他們在海外遇到良好的就業機會時,便會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反而導致國內部分科技公司稀缺技術人才。

其實,我們在進行選擇工作崗位時,更加考慮的是公司實力和工資。我國並不是培養少量技術人員,而是部分技術人員認為薪資和實力不成正比,他們反而更加傾向於轉業。打破同行業薪資待遇天花板,將不斷地培養和留住技術員工。

⑻ 北京經緯恆潤科技待遇怎樣啊

平均工資¥19730/月,其中拿 15K-20K 工資的人佔比最多達 52.4%,其次是 20K-30K 占 28.9%, 30K-50K 占 9.6%。

經緯恆潤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從事汽車(智能駕駛、車聯網)領域的電子產品研發生產、解決方案咨詢服務、研發工具代理以及運維服務等。

總部位於北京,設有上海、成都、深圳、美國底特律、德國慕尼黑子公司,長春、武漢、重慶辦事處,並在天津、南通建立現代化的汽車電子生產工廠,形成了完善的科研、生產、營銷、服務體系。

汽車電子業務

經緯恆潤汽車電子事業部致力於為國內外汽車廠商提供產品與服務,是通用、福特、捷豹路虎、一汽、上汽、東風、北汽、廣汽、吉利、江鈴等汽車汽車廠商的供應商,並與英納法、安通林、博格華納、天納克、佛吉亞等世界汽車供應商成為合作夥伴。

產品研發

經緯恆潤在產品開發方面,建立了汽車電子開發平台和環境,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和現代化的工廠。公司涉足的汽車電子開發領域包括:底盤與安全系統(無鑰匙進入及啟動系統、自適應前照燈控制系統、LED ADB控制系統、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單目前視主動安全攝像頭)。

車身、舒適域系統(防夾天窗/車窗控制單元、汽車頂燈天窗控制器、氛圍燈、車載手機無線充電、車身控制器、座椅控制器、網關控制器、商用車車身網路控制器

商用車車門電子電氣產品、車載DC-DC電源模塊等),動力總成系統(柴油機排氣後處理控制單元、電子駐車系統、商用車整車控制器、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器等)。

車載信息系統(T-BOX、商用車車隊管理系統),感測器(霍爾式角度感測器、汽車方向盤轉角感測器、腳踢感測器等),生產設備(車輛裝配線電器檢測系統、整車EOL下線診斷系統、軟體自動注入設備、ECU生產線終端檢測設備等)。

⑼ 楊元慶回應聯想撤回上市申請質疑說了什麼聯想為什麼撤回上市申請

僅2020年,聯想30餘位高管的總薪酬就高達11.8億元,這個數字比作為聯想第一大股東的中科院還拿得多。於是一時間,關於聯想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聯想高管工資是否合理的討論開始甚囂塵上,甚至於還有人表示,關於聯想停止上市,很可能不是「主動撤回」,而是被「要求撤回」。

上市被很多企業視為是一個「鯉魚跳龍門」的機會,可以融到更多的資金,讓企業有個更廣闊的未來,從而更好地回報社會。然而,自從滴滴上市事件之後,我們才發現,有些企業之所以擠破頭要上市,並不是想承擔起該有的社會責任,而是另有目的。

聯想給出的解釋是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和復雜程度,招股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審閱過程中失效,並且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決定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

很顯然,從業績會上的發言就可以看出,楊元慶並沒有放棄讓聯想重新在科創板上市的可能。只是不得不說的是,如果聯想依然秉持這樣的作風,在公司高負債率下還給高管發高工資,那麼想要得到股民的支持,恐怕不會那麼容易。

閱讀全文

與科創板技術人員薪酬71萬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股漲停板開板的前奏 瀏覽:291
股票的價格是什麽決定的 瀏覽:41
分時抓漲停電子書 瀏覽:850
股民告狀上市公司 瀏覽:582
上市公司包括國企嗎 瀏覽:941
股票漲停以後還能不能買 瀏覽:110
新三板上市的公司算上市公司嗎 瀏覽:900
炒股常用哪些指標 瀏覽:803
新手學炒股書籍下載 瀏覽:578
炒股高分電影 瀏覽:779
企業炒股如何入帳 瀏覽:143
15年炒股虧了多少 瀏覽:486
有案底的人可以炒股嗎 瀏覽:435
科創板的知識評價答案 瀏覽:988
分個紅還能漲停 瀏覽:864
炒股的人都有哪些需求 瀏覽:953
炒股和比特幣 瀏覽:569
博士眼鏡股票價格預測 瀏覽:913
股票復牌首日漲停 瀏覽:506
上市公司季度報告編制時間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