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築工業化和建築產業化的區別和聯系
「建築工業化」的概念常常與「建築產業化」混淆,首先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區分。「建築工業化」是指有效的發揮工廠生產的優勢,建立從建築可研、設計、構件部品生產、施工安裝等全過程生產實施管理的系統;而「建築產業化」則是指整個建築產業鏈的產業化。
因此,兩者的區別就是:建築產業化是整個建築產業鏈的產業化,建築工業化是指生產方式的工業化。
兩者的聯系就是:建築工業化是建築產業化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工業化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實現建築產業現代化。由於產業化的內涵和外延高於工業化,建築工業化主要是建築生產方式上有傳統方式向社會化大生產方式的轉變,而建築產業化則是從整個建築行業在產業鏈條內資源的更優化配置方面理解,建築產業化是建築工業化的目標,而建築工業化是實現建築產業化的手段和基礎。
B. 3.建築產業化、建築工業化、住宅工業化三者的關系為
2,其實現的基礎是工業化的建造體系和部品體系。
3,建築工業化是指按照大工業生產方式改造建築業,使之逐步從手工業生產轉向社會化大生產的過程。
4,建築工業化和住宅產業化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兩者各自的目標不一樣,包含的內容也不一樣。
C. 建築工業化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建築工業化的基本特徵是:
在實現一項工程的每一個階段,從市場分析到工程交工都必須按計劃進行。
構配件生產的重復性只有當構配件能夠適用於不同規模的建築、不同使用目的和環境才有可能。
沒有任何一種確定的工業化結構能夠適用於所有的建築營造需求,因此,建築工業化必須提供一系列能夠組成各種不同建築類型的構配件。
D. 怎麼做建築工業化
1 預制裝配式建築技術
主要有:疊合剪力牆(PCF)體系、現澆外掛體系、裝配整體式剪力牆體系、裝配整體式框架體系、裝配整體式框架-現澆剪力牆(核心筒)體系、全工業化輕鋼結構體系 等6項技術。
1.1
疊合剪力牆(PCF)體系 預制率在20%左右,主要案例有上海萬科浦東金色里程、上海萬科浦東金色城市和上海上坤松江紅樹灣等項目。其中萬科金色里程是國內首個將工業化預制裝配式技術大規模應用到商品住宅的項目(見圖1),採用預制樓梯、陽台、空調板、面磚反打、窗框預埋、接縫多道防水技術措施,18層住宅,採用PCF疊合剪力牆體系,預制率16%。
1.2
現澆外掛體系 外掛牆板與主體連接簡單,施工速度快,效率較高。主要案例有浙江杭州萬科北辰之光、上海保利浦東艾廬、上海陽光城浦東麗景灣、上海旭輝虹橋恆基中心、上海遠洋惠南鎮東城區G-C2-2地塊、上海金地松江區新橋鎮陳春路一號A-1地塊、上海當代閔行區江川社區01、02單元52-03地塊、上海方興大寧金茂府等,其中上海方興大寧金茂府項目預制率25%。
1.3
裝配整體式剪力牆體系 適用於高層建築,抗震性能好,戶型設計靈活,住戶接受度高。主要案例有上海萬科浦東海上傳奇(該項目是上海市第一個裝配整體式剪力牆高層住宅小區,預制率25%,獲得浦東新區2013年度建設工程設計質量結構專業優秀獎,如圖3所示)、上海萬科浦東地傑A街坊地塊(上海市第一個暗柱預制裝配整體式剪力牆住宅小區)、江蘇常州新城帝景北地塊(預制率80%,建築高度99.62m,百年住宅,綠色三星,江蘇省首批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項目,裝配整體式剪力牆體系中預制率最高、高度最高的國內在建高層項目,如圖4所示)、上海泰禾青浦紅橋(預制率45%,綠色三星、上海市最高預制率的剪力牆結構商品住宅小區)、上海保利置業楊浦平涼街道18街坊(24~25層住宅,預制率25%)、上海金輝南橋天鵝灣(18層住宅,預制率25%)、上海大名城唐鎮D-03-05a地塊(16~18層住宅,預制率30%)。
1.4
裝配整體式框架體系 平面布置靈活,抗震性能好,技術成熟,施工效率高,單體預制率范圍廣(15%~80%),適用於大開間、大柱網辦公、商業、公寓等建築。主要案例為上海綠地虹口商辦樓,共9層,建築高度44m,預制率25%,該項目也是上海市第一個裝配式商業辦公綜合體。
1.5
裝配整體式框架-剪力牆(核心筒)體系 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進行裝配,形成裝配整體式的框架-剪力牆(核心筒)結構,主要適用於高層,抗震性能較好,適用於辦公商業類建築。主要案例為上海綠地楊浦96街坊,該項目為18層辦公樓,建築高度78m,預制率40%,是上海市第一個裝配整體式高層辦公樓。
1.6
全工業化輕鋼結構體系 以鍍鋅輕鋼龍骨作為承重體系,引進日本技術及生產工藝生產的ALC板,構件尺寸小,可隱藏於牆體內部,結構自重輕,省去了現場焊接及高強螺栓的費用,施工速度快,易於裝卸,主要適用於1~3層的低層住宅。主要案例:江蘇蘇州積水姑蘇裕沁庭(低層住宅,預制率100%)。
2 聚力百年住宅技術研發
在江蘇常州新城帝景北區百年住宅示範項目實踐中,設計將住宅分為結構支撐體和功能填充體兩部分,百年住宅理念在結構支撐體部分主要體現為實現100年的安全耐久性,在功能填充體部分主要體現為實現100年的可變與品質保障。
2.1
建築工業化 外立面及主體採用預制裝配體系及標准構配件等技術手段,內裝採用乾式工法、工廠化通用部品部件等技術手段,大大縮短了生產工期,提高了生產效率。建築工業化模式打破了傳統建造方式受工程作業面和氣候的影響,在工廠即可成批次地重復製造,使高寒地區施工告別「半年閑」。這其中主要體現了十二類技術體系中的結構耐久,SI體系、設備集成這3項內容。
2.2
建築長壽化 建築長壽化的基礎是結構支撐體的高耐久性和長壽化,但不可否認,建築內填充體的壽命無法與結構主體同步,傳統住宅隨著時間的累積,內填充的裝飾、管線部分逐漸老化,必然面臨更新檢修的要求。因此百年住宅強調採用SI住宅體系,實現支撐體與填充體完全分離、共用部分與私有部分區分明確,有利於使用中的更新和維護,實現100年的安全、可變、耐用。這其中主要體現十二類技術體系中的BIM信息化、預制裝配化、空間可變這3項內容。
2.3
品質優良化 強調對綜合性玄關、全屋收納、陽台家政區等進行人性化設計,同時採用環保內裝、新風系統、地暖、整體衛浴等工業化新技術,有效提高住宅性能質量,提升住宅品質。這其中主要體現十二類技術體系中的功能家居空間、全屋收納、人性化部品這3項內容。
2.4
綠色低碳化 在增加外牆的保溫及門窗的氣密性外,考慮增加外遮陽設施,節約空調能耗。同時採用乾式工法,主體結構及外牆採用裝配式,減少工地揚塵、雜訊污染;內裝採用架空地板、輕質隔牆、整體衛浴,減少現場濕作業。綜合實現節水、節地、節能、節材,達到綠色低碳化。這其中主要體現十二類技術體系中的社區智能、節能與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這3項內容。
3 推動工業化家裝
在工業化住宅發展的大形勢下,配套於裝配式建築,建立在一體化設計基礎上的全程設計+精裝工程+部品部件的整體系統產品。
SI工法五大系統
從我國住宅工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傳統的住宅裝修方式對住宅工業化的制約和影響日益凸顯。不僅浪費人工、材料,帶來空氣污染、雜訊污染等,且沒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理念背道而馳。
目前,我國建築工業化的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相對於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建築工業化發展水平還很低,無論是在設計理念、科技研發、工廠化製作、現場管理等方面,還是在建築管理體制、建築建材業聯動發展方面,與日本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E. 裝配式建築和工業化生產是同一個概念嗎
大體上是一個概念,都是指的:構件在工廠生產好,在現場進行裝配,以達到高效建築的效果。
F. 建築工業化的基本內容
建築工業化的基本內容是: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發展施工專業化,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繁重,復雜的手工勞動和濕作業;發展建築構配件、製品、設備生產並形成適度的規模經營,為建築市場提供各類建築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築構配件和製品;制定統一的建築模數和重要的基礎標准(模數協調、公差與配合、合理建築參數、連接等),合理解決標准化和多樣化的關系,建立和完善產品標准、工藝標准、企業管理標准、工法等,不斷提高建築標准化水平;採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實行科學的組織和管理,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和信息管理系統,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G. 建築工業化的內容有哪三方面
n 建築工業化是指用現代工業的生產方式來建造房屋,它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建築設計標准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管理科學化。
設計標准化:就是從統一設計構配件入手,盡量減少他們的類型,進而形成單元或整個房屋的標准設計。
構配件生產工廠化:就是構配件生產集中在工廠進行,逐步做到商品化。
施工機械化:就是用機械取代繁重的體力勞動,用機械在施工現場安裝構件與配件。
管理科學化:就是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工程項目管理,避免主觀意斷或憑經驗管理。
其中,設計標准化是實現建築工業化目標的前提,
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是建築工業化的手段, 施工機械化是建築工業化的核心,管理科學化是建築工業化的保證
H. 建築工業化(四化)
建築工業化是隨西方工業革命出現的概念,工業革命讓造船、汽車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隨著歐洲興起的新建築運動,實行工廠預制、現場機械裝配,逐步形成了建築工業化最初的理論雛形。二戰後,西方國家亟需解決大量的住房而勞動力嚴重缺乏的情況下,為推行建築工業化提供了實踐的基礎,因其工作效率高而在歐美風靡一時。1974年,聯合國出版的《政府逐步實現建築工業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義了「建築工業化」:按照大工業生產方式改造建築業,使之逐步從手工業生產轉向社會化大生產的過程。它的基本途徑是建築標准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並逐步採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建設速 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
建築工業化,指通過現代化的製造、運輸、安裝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的生產方式,來代替傳統建築業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業生產方式。它的主要標志是建築設計標准化、構配件生產施工化,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
I. 建築工業化的優點是什麼
新型建築工業化可歸納為五個優點:
第一,標准化的設計。
建立標准化的單元是標准化設計的核心。其不同於早期標准化設計中僅是某一方面的標准圖集或模數化設計。BIM技術的應用,即受益於信息化的運用,原有的局限性被其強大的信息共享、協同工作能力突破,更利於建立標准化的單元,實現建造過程中的重復使用。
第二,工廠化的生產。
是建築工業化的主要環節。目前最為火熱的「工廠化」,其實主體結構的工廠化是根本的問題。傳統施工方式中,誤差控制在公分級,比如門窗,每層尺寸各不相同是主體結構精度難以保證存在最大的問題;主體結構施工採用的還是過度依賴一線農民工的人海戰術;施工現場的詬病即為產生大量建築垃圾、造成的材料浪費、對環境的破壞等問題;更為關鍵的是,不利於現場質量控制。而這些問題均可通過主體結構的工廠化生產得以解決,實現毫米級誤差控制及裝修部品的標准化。
第三,裝配化的施工。
裝配化施工中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兩個層面即其核心,特別是管理層面,工業化運行模式有別於傳統形式。相比於目前層層分包的模式來說,建築工業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總承包模式,通過EPC模式,把技術固化下來,形成集成技術,實現全過程的資源優化。確切的說,這是建築工業化初級階段主要倡導的一種模式。作為一體化模式,EPC實現了設計、生產、施工的一體化,使項目設計更優化,利於實現建造過程的資源整合、技術集成及效益最大化,才能在建築產業化過程中保證生產方式的轉變。
第四,一體化的裝修。
即從設計階段開始,與構件的生產、製作,與裝配化施工一體化來完成,也就是實現與主體結構的一體化,而不是毛坯房交工後再著手裝修。
第五,信息化管理。
即建築全過程的信息優化,初始設計就建立信息模型,之後各專業採用信息平台協同作業,圖紙在進入工廠後再次進行優化處理,裝配階段也需要進行施工過程的模擬。可以說,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會集成各種優勢並互補,朝著建設逐步向標准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加上信息的開放性,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並促使工程建設各階段、各專業主體之間信息共享資源,解決很多不必要的問題,有效地避免各行業、各專業間不協調問題,加速工期進程,從而有效解決設計與施工脫節、部品與建造技術脫節等中間環節的問題,提高效率並充分發揮了新型建築工業化的特點及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