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可以給我一個審計失敗的案例,謝謝
A注冊會計師對C企業2011年報表進行審計,對收入審計的案例:
一、A的審計情況
A在執行分析性復核程序時,發現C在2008、2009、2010年各年的收入、成本波動較小,毛利率未出現異常變化,但在2011年收入大幅上升,比上年增長30%,同時毛利率也有增加,比上年增長10%。同時C在當年變更了企業法人和財務負責人(正常的人事變動)。
A在上述分析後認為,C有確認虛假銷售以美化報表的可能,於是A採用了大量的審計程序和時間來審計銷售收入的真實性,審閱收入明細賬,抽查大量的憑證,並從憑證後附的發票追查至原始出庫單、運單、銷售合同。
經過檢查,A未能發現重大異常,結合其他科目的審計情況,最終出具無保留審計報告。
二、C的真實情況
2011年C所銷售的產品市場需求量較大,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一度飛漲,C為了平穩利潤,在2011年隱瞞了部分銷售收入。
三、總結
A注冊會計師在審前調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未能注意產品的市場變化,未能注意到C隱瞞收入的可能性,應重點查完整性而實際重點檢查了真實性,採用了相反的審計程序,最終造成了重大錯報。
B. 為什麼我國會存在的審計失敗的案例
審計失敗是因為沒有遵守審計准則的要求而出具了錯誤的審計意見。沒有遵守包括沒有完全遵守以及完全沒有遵守,「沒有完全遵守」對應著普通過失,「完全沒有遵守」對應著重大過失。如果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注冊會計師沒有遵守審計准則的要求而出具了錯誤的審計意見,這就構成了審計失敗。審計失敗它是一種由於過失而導致的結果,如果故意導致的,則屬於是欺詐。
理解這個問題注意三點:
1. 未能正確遵循審計准則
審計失敗的結果導致了錯誤的審計意見,而這一結果是因為審計人員未能正確遵循審計准則的具體要求而造成的。這就與審計風險劃清了界限:如果審計人員嚴格的遵守了審計准則,但仍然出具了錯誤的審計意見,這種情況就屬於審計風險的范疇。可見,審計失敗與審計風險的重要界限在於審計人員是否在審計過程中正確遵守了審計准則。如果注冊會計師嚴格的遵守了審計准則卻依舊出具了錯誤的審計意見類型,注冊會計師也不存在過失,也不算為審計失敗。
2 .與被審計單位是否發生了經營失敗無關
審計失敗的產生並不取決於被審計單位是否發生了經營失敗。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負責企業的經營,是經營失敗的第一責任人,當被審計單位經營出現失敗時,審計人員的執業行為是否遵守審計准則和職業規范是判斷審計失敗的唯一標准。因此,被審計單位發生經營失敗時,審計失敗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
導致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因素很多,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曾總結過其中最重要的十大因素。但根據審計學權威阿倫斯的定義,審計失敗主要包含兩大條件:
一是審計結果是錯誤或者不恰當的。
二是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沒有遵循獨立審計的原則,或者審計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過錯甚至欺詐行為。我們有理由相信科龍財務方面還存在著更嚴重的問題。
C. 注冊會計師審計相關,求一個近年來審計失敗案例。
2006年7月16日,中國證監會對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責任人的證券違法違規行為做出行政處罰與市場永久性禁入決定。這是新的《證券市場禁入規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來,證監會做出的第一個市場禁入處罰。本文擬通過分析科龍電器違法違規行為中的會計審計問題,討論其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
一、科龍財務舞弊手法分析
事實證明,顧雛軍收購科龍後,公司的經營狀況並無明顯改善,凈利潤的大起大落屬於人為調控,扭虧神話原來靠的是做假賬。
(一)利用會計政策,調節減值准備,實現「扭虧」
科龍舞弊手法之一:虛構主營業務收入、少計壞賬准備、少計訴訟賠償金等編造虛假財務報告。經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間,科龍共在其年報中虛增利潤3.87億元(其中,2002年虛增利潤1.1996億元,2003年虛增利潤1.1847億元,2004年虛增利潤1.4875億元)。
仔細分析,科龍2001中報實現收入27.9億元,凈利1975萬元,可是到了年報,則實現收入47.2億元,凈虧15.56億元。科龍2001年下半年出現近16億元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計提減值准備6.35億元。2001年的科龍年報被審計師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到了2002年,科龍轉回各項減值准備,對當年利潤的影響是3.5億元。可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其巨額資產減值計提及轉回都是「公允」的7如果2001年沒有計提各項減值准備和廣告費用,科龍電器2002年的扭虧為盈將不可能;如果沒有2001年的計提和2002年的轉回,科龍電器在2003年也不會盈利。按照現有的退市規則,如果科龍電器業績沒有經過上述財務處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處理了。可見,科龍電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沒有盈利,ST科龍扭虧只是一種會計數字游戲的結果。
(二)虛增收入和收益
科龍舞弊手法之二:使用不正當的收入確認方法,虛構收入,虛增利潤,粉飾財務報表。經查,2002年科龍年報中共虛增收入4.033億元,虛增利潤近1.2億元。其具體手法主要是通過對未出庫銷售的存貨開具發票或銷售出庫單並確認為收入,以虛增年報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科龍電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達4.27億元的銷售收入沒有得到驗證,其中向一個不知名的新客戶銷售就達2.97億元,而且到2005年4月28日審計時仍然沒有收回。此後的2003年和2004年,同樣是在顧雛軍和格林柯爾的操縱下,科龍年報又分別虛增收3.048億元和5.127億元,虛增利潤8935萬元和1.2億元。這意味著在顧雛軍入主科龍之後所出具過的3份公司年報都存在財務造假,將不曾實現的銷售確認為當期收入。
(三)利用關聯交易轉移資金
科龍舞弊手法之三:利用關聯交易轉移資金。經查,科龍電器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與格林柯爾公司共同投資、關聯采購等關聯交易事項,2000年至2001年未按規定披露重大關聯交易,2003年、2004年科龍公司年報也均未披露使用關聯方巨額資產的事項。
顧雛軍入主科龍不久便開始在各地瘋狂收購或新設控股子公司,通過收購打造的」科龍系」主要由數家上市公司和各地子公司構成。到案發時,科龍已有37家控股子公司、參股公司,28家分公司。由顧雛軍等在境內外設立的私人公司所組成的「格林柯爾系」在國內亦擁有12家公司或分支機構。此間」科龍」與」格林柯爾」公司之間發生資金的頻繁轉換,共同投資和關聯交易也相當多。科龍公司在銀行設有500多個賬戶都被用來轉移資金。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格林柯爾系有關公司涉嫌侵佔和挪用科龍電器財產的累計發生額為34.85億元。
如此看來,對於格林柯爾而言.科龍只是一個跳板,它要做的是借科龍橫向並購,利用科龍的營銷網路賺取利潤。顧雛軍把國內上市公司科龍當作「提款機」.一方面以科龍系列公司和格林柯爾系列公司打造融資和拓展平台為由.通過眾多銀行賬戶,頻繁轉移資金,滿足不斷擴張的資本需求,採用資本運作通過錯綜復雜的關聯交易對科龍進行盤剝,掏空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又通過財務造假維持科龍的利潤增長。
二、科龍審計報告透視
科龍財務造假該打誰的板子?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自然難脫干係。2002年之前,科龍的審計機構是安達信,2001年,ST科龍全年凈虧15億元多,當時的安達信」由於無法執行滿意的審計程序以獲得合理的保證來確定所有重大交易均已被正確記錄並充分披露」給出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82年,安達信因安然事件顛覆後,其在我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並入普華永道,普華永道對格林柯爾和科龍這兩個」燙手山芋」採取了請辭之,舉。之後,德勤走馬上任,為科龍審計了2002年至2004年的年報。在對ST科龍2002年年報進行審計時,德勤認為」未能從公司管理層獲得合理的聲明及可信賴的證據作為其審計的基礎,報表的上年數與本年數也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此前安達信曾給出過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在2001年年末科龍整體資產價值不確定的情況下,德勤2002年給出「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顯得有些牽強。在此基礎上,2003年德勤對科龍2003年的年報出具了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2004年德勤對科龍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盡管在2004年年報披露之後德勤也宣布辭去科龍的審計業務,但它此前為科龍2003年年報出具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為2002年,2004年年報出具的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並沒有撤回,也沒有要求公司進行財報重述。既然科龍被證實有重大錯報事實,德勤顯然難以免責。據媒體透露.證監會基本完成了對德勤的調查,德勤對科龍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審計程序不充分、不適當,未發現科龍現金流量表重大差錯等。
第一,在執行審計程序等方面,德勤的確出現了嚴重紕漏,對科龍電器的審計並沒有盡職。例如,證監會委託畢馬威所作的調查顯示:2001年10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間,科龍電器及其29家主要附屬公司與格林柯爾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爾系公司之間進行的不正常重大現金流出總額約為40.71億元,不正常的重大現金流入總額約為34.79億元,共計75.5億元。而這些在德勤3年的審計報告中均未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規定,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必須按照執業准則、規則確定的工作程序出具報告。注冊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條件之一,即須認為會計報表公允地反映了企業的現金流量。根據《獨立審計具體准則第7號一一審計報告》第18條規定,意味著德勤認為科龍2002。2003。2004年度的現金流量表是公允的。
第二、德勤對科龍電器各期存貨及主營業務成本進行審計時,直接按照科龍電器期末存貨盤點數量和各期平均單位成本確定存貨期末余額,並推算出科龍電器各期主營業務成本。在未對產成品進行有效測試和充分抽樣盤點的情況下,德勤通過上述審計程序對存貨和主營業務成本進行審計並予以確認,其審計方法和審計程序均不合理。
第三、德勤在存貨抽樣盤點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職業謹慎,確定的抽樣盤點范圍不適當,審計程序不充分。德勤在年報審計過程中實施抽樣盤點程序時,未能確定充分有效的抽樣盤點范圍,導致其未能發現科龍電器通過壓庫方式確認虛假銷售收入的問題。存貨監盤也是一項重要的審計程序,如果進行賬實相符核查,科龍虛增的主營業務利潤其實並不難發現。
第四、科龍銷售收入確認問題,體現出德勤未能恰當地解釋和應用會計准則,同時這也說明德勤未能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收入的確認應該以貨物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為標准,一般來說僅以」出庫開票」確認收入明顯不符合會計准則。如果一項銷售行為不符合收入確認原則,就不應確認為收入。未曾實現的銷售確認為當期收入必然導致利潤虛增。對較敏感的「銷售退回」這一塊,德勤也沒有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致使科龍通過關聯交易利用銷售退回大做文章,轉移資產,虛增利潤,這也是德勤所不能迴避的錯誤。
第五、德勤審計科龍電器分公司時,沒有對各年未進行現場審計的分公司執行其他必要審計程序,無法有效確認其主營業務收入實現的真實性及應收賬款等資產的真實性。科龍有很多分公司,子公司,組織結構相當復雜。按照審計准則,會計師事務所應根據審計風險,即審計重要性水平來確認每年對哪些分公司進行現場審計。
三、思考與啟示
對於科龍財務造假,中國證監會已做出處罰決定,但其引發的相關問題令人深思,主要有:
(一)科龍財務造假根源何在
科龍財務造假的根源仍然是公司治理結構問題。2001年,科龍實施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股權轉讓引入」格林柯爾」實現了民營化重組,其初衷是希望民營資本的介入能夠打開產權之結,改善公司治理。現在看來,在顧雛軍的把持下,科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不但沒有改善.反倒被強化了。幾年來公司的會計數字游戲、關聯交易以及公司資金被」掏空」等一系列惡性事件再次凸顯其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從表面上看.科龍已形成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之間的權力制衡機制.但實質上公司治理仍存在嚴重缺陷。顧雛軍利用其對公司的超強控制力,以其他股東的利益為代價為格林柯爾謀利,導致科龍陷入新的危機。公司的獨立董事制度也是名存實亡。當科龍為種種「疑雲」籠罩,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之時,科龍的獨立董事始終未能發表有助於廣大中小股東揭曉」疑雲」的獨立意見,難怪科龍的中小股東發起震撼中國股市的要求罷免其獨立董事的「獨立運動」。當然,公司治理不僅包括內部治理,還包括外部治理,否則治理的重任難以完成。那麼,外部治理的關鍵又是什麼?是法制的完善和監管的有效性。有法不依.任何公司治理、監管制度和企業的社會責任都可能失去存在的基礎和保障。雖然市場主體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會與制度博弈,而法律法規就是為了約束和防範這種試圖突破制度的行為而設置的。若缺乏有效監管,這種企圖突破法律制度的活動將會變本加厲。要約束公司行為,保障其內外部治理的實現,必須落實監管的有效性,最終使公司問題通過監管而得到及時發現、制止和懲戒。(二)強化市場監管是維護市場秩序的保證
證監會是對證券市場行為進行全程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機構。顧雛軍涉嫌多項證券違法違規問題,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查處是完全必要的。事實上,2002年以來科龍的經營業績出現劇烈波動,已經引起公眾的普遍關注和質疑,現已查實公司所披露的財務報告與事實存在嚴重不符,但它居然能夠利用財務數字游戲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混」了近5年。可以說,科龍是」自我曝光」在前,公眾質疑在先,證監會立案調查滯後。作為市場監管者的證監會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苗頭,進行有效監管,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投資者,反映出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效率有待提高。
此外,從證監會立案調查科龍事件,到顧雛軍等人被拘捕,投資者未能及時從相關方面獲取案情進展情況,即使案情細節不便披露,對於科龍問題的嚴重性或復雜程度也應有個交代。相比之下,創維事件發生後,香港廉政公署立即發布包括涉案人員、案件主要內容在內的詳盡信息的做法,不能不讓人感到目前投資者應有的知情權依然欠缺。
(三)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問題
如果說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第一道防線,那麼獨立審計是防範會計信息失真和舞弊行為的另一道重要關卡。擁有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金字招牌的德勤沒有把好這道關,反而深陷」科龍門」,由此可以發現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大陸執業也存在一些問題。
問題一:審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操守
自從我國會計審計服務市場對外開放以來.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以其獨有的品牌優勢、人才優勢和先進的管理制度占據了國內審計服務的高端市場,業務收入和利潤率遙遙領先於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國際資本市場的磨礪和實力賦予了其極高的品牌價值,為其帶來巨大的商譽和業務機會。所以.德勤作為科龍的審計機構.其專業勝任能力毋庸置疑。而科龍聘請國際「四大」之一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來做審計,也相信其審計報告的公信力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然而,事實證明,如果審計師缺乏應有的職業謹慎和良好的職業操守,就可能成為問題公司粉飾其經營業績的「擋箭牌」,並給事務所帶來一連串麻煩。鑒於德勤在科龍審計中的表現,難怪有人懷疑德勤在中國大陸是否存在「雙重執業標准」。否則,審計師完全可以發現科龍的問題和顧雛軍的犯罪事實。所以.審計師在出現錯誤時.簡單地將其歸結為「某些固有局限」所致,或是被審計公司管理層的造假責任等,會使社會公眾對審計行業產生不信任感.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極為不利。反觀目前審計行業的現狀,審計師職業道德缺失已導致大量的審計失敗,審計師知情而不據實發表意見和預警信息,不僅是失職,還有瀆職嫌疑,不但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損害了事務所和國家的長遠利益。
當然,審計師身陷問題公司,制度環境也是制約因素之一。人們習慣稱審計師為「經濟警察」,實際上誇大了外部獨立審計的作用。審計師沒有司法或行政權力,因此可能無法獲得能與行政或司法機構比肩的信息。此外,會計師事務所和客戶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現在許多審計師身陷問題公司,主要因為上市公司能夠左右會計師事務所的飯碗。而且,道德審判意識不強且違規成本又低,因而在利益的誘惑和驅使下,對於造假企業,審計師仍有可能鋌而走險。
問題二: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超國民待遇」
近年來,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我國內地的業務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陷入財務丑聞的事件也開始出現。一向以質量精湛、執業獨立而占據國內大部分審計市場的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開始成為被告。「科龍一德勤」事件中受指責的問題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目前在我國享受」超國民待遇」,主要問題是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能否建立和執行統一的監管標准。誠信制度面前應當「人人平等」,有關監管部門應當給予國內外會計師事務所平等競爭的平台,使公平公正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四)審計風險防範
德勤對科龍審計失敗,再次說明了事務所審計風險防範的重要性。目前審計師面臨的審計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企業組織形式紛繁復雜和經營活動多元化,要求審計師們提高自身的風險防範能力,事務所要強化審計質量控制;另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在證券民事賠償方面的法律責任進一步明確。無論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失敗是否受到行政處罰,只要虛假陳述行為存在,就可以作為被告,適用於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由其向法庭自我證明清白.或承責或免責,這樣一來審計師的責任更為重大。
面對目前獨立審計行業的系統性高風險,無論國際所還是國內所均難倖免。財務丑聞中不能排除有審計人員參與或協助造假,或有審計質量問題,但也不能否認審計人員也會成為造假公司的受害者。導致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原因很復雜,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曾總結過其中最重要的十大因素。但審計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審計結果是錯誤或者不恰當的;二是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沒有遵循獨立審計的原則,或者審計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過錯甚至欺詐行為。因此.增強風險意識,通過完善制度.提高質量來推動獨立審計的良性發展,是化解審計風險之根本。
D. 求審計失敗案例。
審計失敗是指注冊會計師未能遵守執業准則發表的不恰當意見,你可以參照安然公司,銀廣廈。以及科龍電器等公司的審計案例
E. 2010-2013有沒有內部審計失敗的案例,急!
這個問題問得可真的不好回答。因為內部審計也就是內部監督的一種形式或手段,也叫內部控制制度中的一項。審計失敗與否,並不能簡單的看錶面上,而是要從長遠的意義上看問題。
某種意義上講,內部審計從成立就是」成功「的,他至少讓內部人員,尤其是涉及到經濟業務的人員明白單位內部要對內部進行審計監督了,有章可循了。。。。
從平時的工作上說,你審計了,查出了問題,可能領導考慮到全局因素,不讓你提出處理意見,把這事兒給壓下來了。從表面上看你的內部審計是失敗了,但同時由於你的審計,暴露了問題,對相關責任人給予了提醒或警示。你能說這是失敗嗎?
如果說內部審計工作責任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強、審計效率不高,也只是在部分審計計劃不周、審計方法不恰當、部分審計項目沒完成、部分審計報告有疏漏或有偏差。。。。這只能算是錯誤或偏差,也不能完全說成是失敗。
如果說審計有失敗的話,那也不是內部審計的失敗,而是決策者和管理者,以及內部審計人員主觀的錯誤故意造成的,嚴格意義上講,這不能把責任全歸結到內部審計上,而是內部監督機制的缺失,是整個管理體制的問題。如果僅僅把責任推到內部審計身上,那完全是推脫責任,糊弄別人,誰信呀?
F. 新三板上市失敗案例投資金怎麼辦
失敗以後股權還是你的,轉讓或者持有都可以,我是做企業掛牌的,你把企業情況和我說說我評估下看看成功率。
G. 求審計失敗近期案例
看看下面的範文你能不能用的上,希望對你有用
科龍審計失敗誰之過
近期,業內有專家對於科龍電器的審計方------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操守進行公開質疑,對科龍進行審計的兩位德勤的簽字會計師也被指存在疑點,更有科龍小股東表示要起訴德勤,為其投資損失承擔連帶責任。隨著科龍風波的深入,會計師的職業操守再次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
李偉:科龍審計失敗誰之過
如果指控為真的話,那麼德勤失陷科龍就是一起典型的獨立注冊會計師審計失敗案例。從證券市場近年來發展的實踐來看,由審計失敗導致的針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訴訟層出不窮,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如安達信、中天勤等甚至遭受到了滅頂之災。如果說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內部審計是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第一道防線,那麼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則是防範會計失真和可能的舞弊行為的最後一道關卡。審計失敗不僅可能會導致證券市場秩序的混亂和投資者的重大損失。而且由於注會行業具有極強的外部性,一起審計失敗往往會對整個行業的聲譽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採取切實措施提高上市公司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防範審計失敗。
導致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因素很多,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曾總結過其中最重要的十大因素。但根據審計學權威阿倫斯的定義,審計失敗主要包含兩大條件:一是審計結果是錯誤或者不恰當的。二是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沒有遵循獨立審計的原則,或者審計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過錯甚至欺詐行為。科龍目前所反映出來的情況似乎只是冰山的一角,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德勤的工作存在著嚴重的失誤。例如,倒顧三人團中的朱德峰所提出的科龍銷售收入確認問題,就體現出德勤未能恰當地解釋和應用會計准則,同時這也說明德勤未能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這些都是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常見原因,這不得不讓我們對德勤的職業能力和操守提出懷疑。如果我們考慮到去年郎顧之爭時郎咸平教授針對科龍財務處理方式提出的疑問和其後德勤的緘默,我們有理由相信科龍財務方面還存在著更嚴重的問題。
審計失敗是一個復雜的經濟現象,要想從根本上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必須依賴於管理機構、上市公司、社會輿論、投資者和會計師行業等的共同努力。更為重要的是,要從制度上保證會計師們能充分行使其權利,嚴格地遵循獨立審計的根本原則展開各項審計工作,這才是化解審計風險之根本。
余運彪:會計師應當恪盡職守
會計師不遵守職業道德和操守,替企業做假賬或者對於企業的違規違法行為打掩護和無動於衷,這種行徑是非常可恥的。如果情節嚴重,應當追究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科龍電器出問題,其審計會計師的失職是很明顯的。如果審計會計師能夠嚴格按照相關制度盡職工作,本著謹慎會計原則作出判斷,那麼,所謂科龍神話就不會持續這么久,科龍傳奇就不可能迷惑這么多的人達這么長的時間,甚至成為中央電視台年度經濟人物,影響和誤導了許多人。所以,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實際作用來看,科龍事件走到如今這個地步,相關會計師沒有盡職盡責,是不容置疑的。顧雛軍資金騰挪的伎倆,巨額資金的流向與來源,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在會計報表上不可能不留下痕跡。銀行間存貸款情況,相關賬務往來,會計師不可能不知情。知情而不據實發表如實信息和預警信息,不僅失職,還有瀆職嫌疑,極大地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損害了企業和國家的長遠利益。
會計師身陷問題公司,也表明了中國現行的相關法制環境還相當不盡人意。企業造假,會計師做假賬的成本太低,因而在利益的誘惑和驅使下,拜倒在金錢的腳下,無視法律的威嚴和權威而敢於鋌而走險。所以,為使公平、公正原則得到充分有力的體現,健全法制,嚴肅法紀,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會計制度是內控機制中的重要一環,會計師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就相當於對企業進行體檢,企業經營和管理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用會計方法,會計語言表達出來的,這就正是投資分析,銀行貸款倚重會計報表的依據所在。會計師做假與失職,無論怎麼辯解,在客觀上就是作偽證,給不法分子打掩護,讓投機分子鑽空子,從而使得欺詐得以實現,造成嚴重的破壞結果。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對於會計師應該從重從嚴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才能保障銀行資金的安全,保護國有資產不會流失,也才能從微觀防範金融風險與危機。這是一條堅定不移絕不能動搖的原則。
從德隆王朝的倒塌,到科龍神話的破滅,其造神手法與途徑幾乎並無二致,會計師在其中都或多或少地起到了幫凶作用,無論過程如何美妙和炫目,其結果都造成了投資者財產的巨大損失,影響了社會穩定,也給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巨大影響,甚至危及企業的生存,教訓實在是太深刻太沉重了。如何管理好、管教好會計師,是法律界、管理者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僅僅依靠不做假賬的諄諄教導是絕對不行的。會計師是企業的把關者和衛士,是騙子們首先要打通和攻破的關節,是企業生死存亡的第一道防線,是錢與法考驗的具體經受者,因而,不從機制、制度、法律等方面促進會計師素質的提高,則對企業、對國家、對社會,都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徐惠芳:曖昧意見說明了什麼
很明顯,德勤的會計師們是看出了科龍的問題。所以,他們在2004年出具了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德勤會計師的審計意見,我感到與其說是犯了低級錯誤,倒不如說是太過曖昧。
聯繫到現在許多會計師事務所,對有問題的上市公司出具的有保留的審計意見,有哪個不是用這樣曖昧的措詞來表達呢?我感到,比起那些有問題不說出來的會計師,那些用曖昧說法的會計師,還算是客氣的。
現在許多會計師身陷問題公司,問題就在於,上市公司能夠左右會計師事務所的飯碗。更大的問題是,如果你堅持了原則,那麼上市公司完全能夠找到不講原則的會計師事務所。由此可見,會計師身陷問題公司,很重要的原因是,整個會計師、審計行業,仍然沒有達到全行業公認的標准化和職業化要求。所以,更多審計會計師在問題公司面前,沒有勇氣直截了當的說出問題。因而他們只能選擇曖昧。
我想,讓會計師能夠真正成為獨立的審計人,用明確的語言對問題公司說不,需要在整個社會環境和制度上,保證會計師獨立性和職業安全性。例如,規定上市公司向注冊會計師協會申請,委派會計師,同時繳納審計費。也可由注冊會計師協會獨立地派出會計師到上市公司完成審計。
朱心力:破除洋崇拜正當時
自從我國會計審計服務市場對外開放以來,洋注會們以其獨有的品牌優勢、人才優勢和先進的管理制度占據了國內審計服務的高端市場,儼然成為審計領域的貴族。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最新發布的會計事務所百強名單中,以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安永為代表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仍然牢牢占據前四強,業務收入和利潤率遙遙領先國內事務所。
不過洋注會們的工作績效似乎與人們的寄望之間還存在不少差距,它們不僅在國外頻頻遭到監管部門調查和投資者起訴,而且在國內也經常犯下低級錯誤。例如德勤先是在古井貢股份公司與銷售公司合並納稅的問題上失陷,近期又被指出在科龍電器的審計報告中對銷售收入的確認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規定,擔任簽字注冊會計師的兩位專業人士也被指出存在資格瑕疵,一連串的失誤有理由讓投資者懷疑德勤是否真正起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
不可否認,洋注會們的整體水平在審計服務領域處於最高水平,它們在質量控制、風險控制等方面引領著國際潮流,但是專業水平與職業操守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關系,出於利潤目標的會計師事務所並不都會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不論是曾經風光一時的國際審計巨頭安達信,還是國內一度如日中天的中天勤,都因為違反了基本的職業道德------不做假賬------而灰飛煙滅,而它們分別是當時國際和國內公認水平和實力最出眾的會計師事務所。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強大的實力一方面帶來巨大的商譽價值和業務機會,另一方面不排除某些事務所利用自己的行業地位做出違法的交易。上百年的行業積累對洋注會們固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同時也培養了它們在貓捉老鼠游戲中與監管者和投資者迴旋的餘地,鑽空子事件司空見慣,因此對於洋注會們沒有理由認為它們一定就是嚴格遵守審計法規的楷模,沒有理由對它們盲目崇拜。
曹中銘:違規成本低不容忽視
就在科龍電器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關注之時,其審計方------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操守也引起業內專家的公開質疑。對於科龍電器近幾年年報中出現的某些不同尋常的問題和低級失誤,如果僅僅懷疑簽字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操守,是無論如何也解釋不通的。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股市在規模和相關制度建設上與當初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而在這一過程中,上市公司的各種違規行為也愈演愈烈,其危害也越來越大。銀廣夏巨額造假、藍田神話、大慶聯誼案、紅光電子案等在市場中均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下降,損失無法估量。但如果將責任全部歸咎於上市公司顯然是有失偏頗的,作為中介機構的會計師事務所以及相關的簽字會計師難道說就沒有任何責任嗎?
正是由於違規成本低,我們也就不應奇怪為什麼有的中介機構敢於同上市公司一起狼狽為奸,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在年報上會出現令人費解的低級失誤。會計師身陷問題公司,看似偶然,其實是違規成本低的必然。因此,為了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使會計師真正做到勤勉盡責、忠於職守,讓違規者付出慘重代價成為不可或缺的懲罰手段。
H. 求助審計失敗的案例分析!要耳熟能詳的公司!
2003年3月18日,美國最大的醫療保健公司——南方保健會計造假丑聞敗露。該公司在1997至2002年上半年期間,虛構了24.69億美元的利潤,虛假利潤相當於該期間實際利潤(-1000萬美元)的247倍。這是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頒布後,美國上市公司曝光的第一大舞弊案,倍受各界矚目。為其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並連續多年簽發「干凈」審計報告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安永),也將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上。(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南方保健使用的最主要造假手段是通過「契約調整」(Contractual Adjustment)這一收入備抵賬戶進行利潤操縱。「契約調整」是營業收入的一個備抵賬戶,用於估算南方保健向病人投保的醫療保險機構開出的賬單與醫療保險機構預計將實際支付的賬款之間的差額,營業收入總額減去「契約調整」的借方余額,在南方保健的收益表上反映為營業收入凈額。這一賬戶的數字需要南方保健高管人員進行估計和判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南方保健的高管人員恰恰利用這一特點,通過毫無根據地貸記「契約調整」賬戶,虛增收入,蓄意調節利潤。而為了不使虛增的收入露出破綻,南方保健又專門設立了「AP匯總」這一科目以配合收入的調整。「AP匯總」作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次級明細戶存在,用以記錄「契約調整」對應的資產增加額。(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本不該發生的審計失敗 1.安永忽略了若干財務預警信號 早在安永為南方保健2001年度的財務報告簽發無保留審計意見之前,就有許多跡象表明南方保健可能存在欺詐和舞弊行為。安永本應根據這些跡象,保持應有的職業審慎,對南方保健管理當局是否誠信,其提供的財務報表是否存在因舞弊而導致重大錯報和漏報,予以充分關注。甚至已接到雇員關於財務舞弊的舉報,安永的注冊會計師仍然沒有採取必要措施,以至於錯失了發現南方保健大規模會計造假的機會。例如: ——2001年,南方保健被指控開給「老年人醫療保險計劃」(Medicare)的賬單一直過高,具欺詐性。同年12月,它同意支付790萬美元以了結Medicare對它的起訴。在2001年度審計現場工作結束前3個月,司法部展開對南方保健欺詐案件的調查,就已經向安永發出了強烈的警示信號。雖然Medicare欺詐案本身並不意味著南方保健一定存在會計舞弊,但足以使安永對南方保健管理當局的誠信經營產生質疑,安永的注冊會計師本應在年度審計時提高執業謹慎,加大對相關科目的審查力度。 ——2002年8月,南方保健對外發布公告,稱Medicare對有關理療門診服務付款政策的調整每年會影響公司利潤達1.75億美元。事實上,根據醫療行業的普遍情況,Medicare政策的變化並不足以對南方保健的經營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一消息公布的當天即遭到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一片噓聲。一些財務分析師質疑南方保健此舉的意圖是旨在降低華爾街的預期,掩飾其經營力不從心的跡象。 ——南方保健審計小組成員之一、安永的主審合夥人James Lamphron在法庭上作證時承認曾收到過一份電子郵件,警告南方保健可能存在會計舞弊。該電子郵件提醒安永的注冊會計師們特別注意審查三個特殊的會計賬戶,其中就包括「契約調整」和「AP匯總」這兩個被用於造假的賬戶。在收到該電子郵件後,Lamphron向南方保健的首席財務官William Owens求證。Owens的解釋是,電子郵件的署名人Michael Vines是南方保健會計部一個「對自己工作不滿意的牢騷狂」。Lamphron輕信了Owens的解釋,審計小組在未經任何詳細調查的情況下,草率地下了結論:「南方保健沒做錯什麼事。」 ——南方保健的內部審計人員曾向安永的另一位主審合夥人William C.Miller抱怨,作為內審人員,他們長年不被允許接觸南方保健的主要賬簿資料。這種缺乏內部控制的現象卻沒有引起安永應有的重視。 ——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南方保健通過收購迅速擴張,利潤率的成長也異常迅猛。2000年該公司的稅前收益比1999年增長了一倍多,達到5.59億美元,但營業收入僅增長了3%。2001年的稅前收益接近1999年的兩倍,而銷售額只增長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