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沒有一家機構持股的股票,好嗎
沒有一家機構持股的股票,不能簡單地判定是好還是不好。
一般來說,有機構持股的股票,公司的經營會更加的穩健,被暴雷的可能性要小一點,畢竟機構有研究和獲取信息的通道,實力強一點的機構,一般還會深入公司實地調研。
我國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但在持股比例等方面相對於美國等發達國家而言尚有很大差距。根據美聯儲數據,截至2019年1季度美國國內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約為43%,共同基金、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養老金是美國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直接持有美國上市公司股份比例分別約為22%、6%和5%。在美國這樣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者持有股票市值佔比通常較高,影響力較大。由於機構投資者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以及較長的投資期限,提高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有利於降低股票市場的波動以及提高資本市場的韌性。
此外,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活動和公司治理,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機構投資者入市的主要目的是獲取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為了讓上市公司實現可持續的良好業績,機構投資者正積極探索,以多種方式參與公司決策,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整體質量,提升公司價值。
一. 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方式
1. 通過「用腳投票」策略被動式間接參與
當相應的法律體系不完善或直接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成本較高時,機構投資者傾向於採取「用腳投票」策略,即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與該上市公司的績效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雖然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不直接影響公司決策,但由於其專業性,「用腳投票」可釋放出機構投資者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信號,進而影響公司股東或其他投資者的投資方向,對企業融資造成一定影響,給管理層的公司治理決策帶來一定壓力。
「用腳投票」並不直接參與公司治理,對持續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效果較為有限。此外,「用腳投票」可能會改變投資者對公司發展的預期,容易引發股票價格大幅波動,對股票市場造成沖擊,影響市場的穩定。
2.積極參與公司治理與決策環節
二十世紀初,美國的保險公司、共同基金、銀行開始試圖採取積極的方式直接參與上市公司的治理,但由於國家政策的限制,這種直接參與的現象並不多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美國政府放鬆了相應政策,例如勞工部鼓勵養老基金以增加基金持有的價值為目的,積極參與上市公司監督並與企業管理層溝通。近幾年,美國機構投資環境得到改善,越來越多的美國機構投資者傾向於直接介入上市公司治理,機構投資者的地位逐漸上升。
相對於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一般持股較多、更加專業且有更多手段獲取有效信息,更有動機和能力介入上市公司的治理。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直接與管理層溝通、推選董監高、參加股東大會、遞交股東提案等方式,直接參與公司的決策環節。
第一,與管理層進行非公開協商是機構投資者較為常用的一種參與公司治理的方式。在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進行私下協商之前,機構投資者會使用他們擁有的提案權並且使用委託書更換管理人員。如果在私下協商的過程中,雙方達成了一定的共識,那麼機構可以放棄原來的委託環節。由於這種方式較為私密,雙方訴求可得到有效溝通,機構投資者的合理建議更容易被管理層採納,有助於減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價值。
第二,隨著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的上升,在上市公司中委派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成為新的趨勢。推選公司董監高有利於機構投資者更有效地監督和治理上市公司,督促上市公司及時進行真實、全面的信息披露,增強社會對企業的監督,減少公司管理層與外部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
第三,參加股東大會是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體現,有利於保障中小股東的權益。但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不同性質的投資,機構投資者所享有的表決權不同。對於進入機構投資者資產負債表的金融產品,機構投資者應享有完全的表決權;對於銀行理財計劃等短期要求固定回報的優先順序及劣後級資金,則明確其債項資金或者優先股屬性,不賦予其表決權;對於各類資管計劃及私募投資基金應明確為信託關系,按照「親自管理」和「不謀求控制」原則,代表委託人行使表決權。
第四,遞交股東提案是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最為積極的方式之一。Gillan和Starks指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美國公共養老金和工會基金開始單獨或聯合向公司提交股東提案。由於機構投資者接觸的公司數量較多,在某些治理問題上更有經驗,遞交股東提案有助於公司從新視角分析治理問題,作出科學決策,提高上市公司價值。
最後,如果公司管理層出現了惡劣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公司的利益,機構投資者可以進行股東訴訟,它是一種相對而言較為極端的方式。訴訟是機構投資者的一種有效的法律途徑,也能夠使得他們的權力得到有效的保障。一般分為股東直接訴訟和股東代表訴訟兩種形式。股東直接訴訟是股東以自己的名義,以保護自身利益為目的進行的訴訟,其中還包括知情權請求之訟,損害賠償之訟,解散公司之訟等。訴訟過程中所需的費用較多,所佔用的時間也會比較多。相較於個人投資者集體訴訟,機構投資者作為原告提起的訴訟能獲得更多的賠償金額,事後對公司治理的改善程度也比較高;股東代表訴訟的目的是為了公司所有股東的利益,代表全體股東追究相關責任人法律責任的訴訟。
從美國的情況來看,機構投資者直接參與公司治理也有一定弊端。機構投資者可能與上市公司存在業務關系,由於潛在的利益沖突,機構投資者可能會被迫支持有悖於他們的受託人利益的提案,無法妥善監督上市公司的治理。所以在鼓勵機構投資者積極入市的同時,應當進行完整的利益沖突披露工作,保證機構投資者客觀、公正地作出判斷。
C. 為什麼很多那麼多公司以上市公司為目標,上市真的有那麼多好處嗎
很多公司都以上市為目標,自然是因為好處很多的緣故。
至於有哪些好處,我們逐一分析:
公司上市一般都能獲得高溢價,實際價值只有一千萬的公司能夠變身一個億幾個億,只需出讓少部分股權就能獲得數千萬資金,公司控股權還不會旁落。
由於對分紅沒有強制要求,公司上市後不分紅也沒關系,就跟借了錢不需要付利息一樣。
如果經營不善連續虧損三年退市了,融到的資金也不用還,就跟借了錢不需要還一樣。只有在公司徹底破產時,才需要償還債權人和持股者,但是這時候上市公司的資產往往已經被掏空了。
原始股的成本往往只有一元甚至更低,公司一旦上市股價能夠沖上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等到限售股解禁的時候,大股東可以選擇在合適的位置出售股票,就能獲得超高回報,並且是合理合法的收入,這是靠公司分紅幾十年都難以拿到的金額。
就跟某些P2P平台打廣告一樣,宣稱自己是上市公司創建,以此往臉上貼金。公司上市後不僅僅得到融資,進入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做廣告時也能自稱上市公司,體現公司實力,更容易獲得消費者認同。畢竟上市的門檻在那裡,消費者眼中能夠上市的都是行業內相對較優秀的公司。
一些省市對於上市公司也會有更多的扶持和幫助,上市後能夠拿到各種有形無形的好處,比如更容易拿到廉價的土地,更容易從銀行貸款等等。
實事求是的說,A股上市公司不務正業的比較多,上市融到的資金相當比例都用去了炒房炒股、搞多元化、給高管發福利,真正拿著資金全部投入到主業的反而寥寥無幾。
國內上市公司不靠譜,炒房規模龐大,持有萬億房產,是炒房群體中一股不可忽視的龐大力量。至於彼此間投資炒股,操縱股價,都是上市公司們喜歡乾的事情,甚至一些上市公司炒股的利潤比主業利潤都高,一旦業績虧損面臨摘帽風險時,就可以通過出售一些股票輕松盈利,避免退市風險。
上市後的資金可以進行各種投資,不管是多元化經營還是收購兼並,都能擴大經營版圖,增強公司實力,進一步推高股價,大股東的股票也能賣個更好的價格。至於玩脫了怎麼辦,無非像樂視那樣就行了。
上市後公司管理會更加規范,可以通過股票期權激勵公司管理層及骨幹員工,還能夠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更加規范的管理體系和結構也能更好的提升運營效率。
股市存在的核心意義在於融資,上市公司還可以再融資獲得更多資金,提升抗風險能力。銀行喜歡錦上添花而不喜歡雪中送炭,上市公司能夠一定程度上擺脫銀行貸款依賴,可以從股市中更容易獲得低成本的資金。
很多公司以上市為目標,好處是比較多的,但是在得到好處的同時,也有一些壞處,不過大多數都企業股東都是喜歡上市,畢竟在股東們看來,利是大於弊。有哪些好處呢?
公司上市之後,發行的股票就會在股市裡面進行流通,可以進行自由交易,股票也具有了價值,當股東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那麼上市的時候來自股票的資產就會大幅度增加,從過去公司上市的經驗來看,上市會造就一大批富人,不僅股東身價暴增,持有股份的員工也多了一份資產。
當公司上市之後,它可以從股市裡面拿到很多的資金,這些資金可以幫助公司擴大規模,利用資本優勢和其他競爭對手拉開差距,比如加大研發的投入,擴大生產的規模和能力,不斷挖深自己的護城河,這些都是對公司的發展有利。
上市的公司無形中會得到很多的品牌價值,換句話說,上市之後,會有更多的人認識或者了解這家公司,更多的人就會購買這家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這就是上市之後公司的一個品牌方面的好處。
當一個公司上市,那麼它就需要接受來自監管層,股民, 社會 大眾的監管,所以在外公司也不得不以更加嚴格的要求來運營經營。只有嚴格的流程規范和管理制度的公司才可以上市,所以在內上市的公司制度完善,這些制度方面的完善,對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更加有利。
不過上市之後,雖然得到了很多的好處,但是也不得不公開重要的信息給 社會 大眾,競爭對手可能就會知道這家公司的布局以及財務狀況,可能會使得公司面臨更加嚴重的競爭。不過對股東而言,卻是身價暴漲的機會,在這樣的誘惑的驅動之下,不少的公司還是會上市的。
最直接的就是企業未來20年的收益就直接落入口袋了,還是巔峰時期的最好時期,,融資渠道也直接打開了,你說你是企業家,你會上市嗎,其它很多很多好處還沒有提出來
一個公司上市以後有以下幾點優勢。
1、上市本身就是一個公司實力的體現,這樣能吸引更多的合作夥伴,增加公司的競爭優勢。
2、相對來說上市公司更容易融資,對於渴望籌到資金發展壯大的公司來說,上市無異於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3、由於發行股票不用償還的特點,不少出現資金緊張、債務高築的上市公司來說,為了償還債務,公開發行股票融資是絕佳的機會。
1:被逼上市的,股東,投資機構需要變現
2:公司發展需要,投入是為了增加市場佔有率
3:上市公司的名頭可以為公司產品做信任背書
針對公司上市的好處,有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1、上市可以在市場上獲取大量資金,用來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發展經營,而且對於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成為了一家公眾企業之後,品牌效應也隨之被放大,企業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更重要的是,公司上市後還可以利用股票或者期權來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其忠誠度,避免日後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2、上市有一系列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對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為了達到這些要求,企業必須提高運作的透明度,提升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水平,使得企業從一個「草莽企業」 、「家族公司」 逐漸演變為現代企業。
3、企業改制上市的過程,就是企業明確發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規范發展的過程,企業改制上市前,要分析內外部環境,評估企業優勢劣勢,找準定位。
使企業發展戰略清晰化,改制過程中,保薦人、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等眾多專業機構為企業出謀劃策,通過清產核資等一系列過程,幫助企業明晰產權關系,規范納稅行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股市的基本功能是融資和定價。
融資給企業的好處就太多了,民營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等疑難問題,上市企業通過增發和發債等手段,可以輕松解決!資金的充足對企業的發展提供里有力的保障。
定價給企業的好處也很多,很多國資企業也不缺錢,來上市的主要目的就是定價,並且還都是高價,提高了企業的規模效應。
企業上市後股權還具備了很好的流動性,對老闆和對員工都有很多好處:對員工的股權激勵也更直接了,未上市的企業股權激勵一般都沒多大意義,沒有公開定價,也沒有流動性,何談價值和變現!所以上市企業的股權更吸引人,在同樣條件下人才會優先選擇上市企業!老闆賣公司也可以賣高價了,富豪榜上大部分都是上市企業的老闆!
上市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會更規范,重大事件需要公開披露,還有證監會和交易所和眾多股民和機構一起無償監督,公司老闆可以解放自己,把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來管理!
由於制度的不完善和市場的不理性,公司上市後老闆能夠利用自身優勢,進行資本運作,操縱股價來割韭菜…
公司上市有好處也有壞處,但綜合來說還是好處大於壞處,所以才那麼多企業在排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上市為的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上市,兩個好處,一是提高知名度,背後是證明公司的實力和信用;二是可以在不喪失控制權的前提下進行股權融資,為公司發展帶來更多資金。
行業方面,有以下好處:
重資產行業+民企,難以處於壟斷地位也難以融資,不上市就眼睜睜看著被對手趕超。這是必須上市。主要是傳統重工業。本來可能每年貸款利息費用好幾千萬,上市帶來的巨量現金不光能把利息費用抹掉,還能反過來多賺好幾千萬,對於資金飢渴行業來說是久旱甘霖,故夢寐以求。反例好像想不出非上市民企+重資產行業還能做很大的能稱得上巨頭的。
服務業等毛利高但是品牌很重要,需要兼並收購來減少競爭的激烈程度、擴展規模。全用現金是不可能的,非上市公司股權不值幾個錢。有了上市公司平台,股權收購變得很容易。比如藍色游標。反例是娃哈哈,不過人家已經基本壟斷中國農村市場和城市中低端市場,達到了「巨頭」的規模,上不上無所謂了。
IT等高 科技 行業,拼的是人才,沒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難以留住人。反例是華為,不過華為也已經是巨頭,也無所謂了。
創始人方面
上市手裡的股權的可變現價值翻了N倍,從富人變成富豪。一家上市公司,只要業績過得去,反反復復的資本 游戲 可以賺出不少錢來。具體略過。
年紀大了,兒女也無意或無力接班,變公眾公司,讓公司內部接班人在上市公司的光環中再帶著企業走一程。
其他方面
1 上市公司平台上可以結識更高層次的人,獲得更多的機會(或者風險)
2 融資變簡單了,昔日高姿態的銀行倒過來求存款
3 人才引進簡單了
說白了,上市的好處,就是給了一個資本市場的接入口,那些什麼」提升企業品牌價值「都是中介機構在拉業務的時候扯的淡,業績和口碑才是硬道理,能做到華為、老乾媽那個級別,上市和不上市有什麼區別?除了股民,普通老百姓誰關心買的空調、磕的瓜子、喝的酒、炒的菜、睡的床墊是出自上市公司?
對於企業來說,能以盡可能便宜的錢融資才是上市的根本訴求,附帶能有些稅收減免呀、財政補貼呀、拿地優先呀更是大大滴好。而現在國內的資金情況,別說股權融資這類借了不一定還的,上市公司即便是發個債拿個貸款,資金成本也比非上市公司低得多。更別提那些高大上的境外上市公司,在境外發個永續債或者美元優先票據神馬的,瞬間領先好幾個馬身。而有的企業利用這些融資,並個購、投個資、整合個產業鏈,甚至直接用上市公司股份作為對價支付(這也算是便宜的融資),運作得好的話發展就是一日千里,當然這也不是誰都能乾的,大部分企業還是老老實實地在需要投資擴產的時候才去融資。
D. 個股機構持股數量大幅度減少而股東戶數也大幅度減少,籌碼去哪了
股票機構持股數量大幅撿減少,而股東股數也大幅減少,這些籌碼肯定是去了大股東手中或者機構手中,股票不可能憑空消失的。
上市公司流通股份可以進行建議買賣的,這些股份買賣始終都是有人接手,要麼在機構或者大股東手中,要麼在個人投資者手中,始終都是有人持有這些股份。
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總流通股份是1000股,共有10家機構持有600股,而另外400股是在個人投資手中。
隨著10家機構原先持有600股,這只股票出現持續陰跌,其中有5家機構選擇賣出這只股票,當賣出的時候另外5家機構進行收集籌碼,從而會導致這只股票機構數量減少一半,但掌握的籌碼更集中了。
同理,還有400股是分別有80個散戶持有,由於這只股票有些散戶不看好,當然還有一些散戶堅決看好這只股票,選擇逐步的加倉。只要有散戶願意賣出,這些看好的散戶就會加倉,導致看好這只股票的散戶籌碼越來越多。經過一番折騰後這只股票只有40個散戶,同樣掌握400股,散戶數量減少了,但持股數量沒有減少。
所以通過例子得知,雖然股票的機構數量和散戶數量在大幅減少,但還留在這只股票的機構和散戶手中更多籌碼了,這只股票的籌碼更加集中了,只要籌碼集中起來,機構更有實力去控盤,這種股票很容易漲起來。
當然除了籌碼更集中之外,還會發生另外一種特殊情況,上市公司會進行回購股份,上市公司出資買回自家股份,只要有籌碼願意賣出,上市公司就會買入,有多少籌碼都願意收購。
上市公司為了提高股權,為了保證大股東權益,或者作為備用股份,等公司需要錢的時候再度拿出來融資等;意味著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後,要麼暫時拿著不流通,要麼就會進行注銷,隨著股份越少持股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大幅減少是非常正常的。
最後一種情況就是大股東自己購買自家股份,大股東看好自家股票,然後動用現金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買股票。只要機構或者個人投資者願意賣出,大股東就會進行買入,導致股份都會集中在大股東手中,從股東列表來看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數量都會明顯減少的。
綜合通過上面後得知,一隻股票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數量都在大幅減少, 這些股份去了機構、大股東或者個人手中,當然也可能被回購注銷了; 總之明白一個道理,只要不注銷股份,這些股份始終都是掌握在有些人的手中,不會憑空消失不見的。
你說的這種情況在股市大幅震盪之時,就像處在目前的行情經常出現。
個股持股結構大致可以分為機構、主力、游資、散戶。比較正常,平穩的時期,一隻股票的主力軍都是由機構和主力組成,散戶、游資作為輔助持股部分。機構投資者一般是屬於中長線的投資者,但也並非完全不動,基金就屬於機構投資者,他們也會根據市場變化而進行不同股票的搭配,而調倉換股。出現機構持股數量減少,大都是代表基金進行了調倉換股,從而持股數量減少。股東人數減少,大多數是散戶投資者的減少,股票占絕大多數的股東屬於散戶。那麼就很容易得出結論,股票的籌碼已經由主力莊家和游資所持有了。
這有時候是股價大幅拉升的先決條件。機構投資者往往建倉完成以後,很少進行操作,大多數都是以中長線持股來獲取股價上漲的收益,屬於早期主動,持股後被動的獲利者。散戶投資者大多數快進快出短線操作,對股價有助漲助跌的作用,極易形成追漲殺跌的局面。而真正能夠促進股價活躍及上漲的就是主力,他們資金量大,目標明確,在收集到足夠數量的籌碼以後,就能夠操縱股價。游資的資金量也並不少,象前期比較活躍的一些游資,大多數都擁有十億以上的資金,他們對股票短期的上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你說的這種情況反而要密切的關注股價短期內是否會出現異動,從以往經驗來看,而且異動的概率不小。
個股持股的機構和股東戶數都大幅度減小,說明籌碼集中了,可能一些機構選擇了拋售,而另一些機構選擇了增持,縱然是機構投資者,他們的對同一隻股票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而股東戶數的減少,大概率是有部分散戶投資者選擇了離場。
通過以上的分析,雖然可以斷定籌碼集中了,但是並不意味著股價就一定要上漲。一些股票開啟主升浪之後,會有大量的短線散戶沖進來賺快錢,這就導致了持股股東數大幅增加。
主升浪行情很快就結束了,隨後而來的就是一波下跌,於是了很多追高的散戶就被套住了,股價跌到一定位置的時候,就會出現反彈行情,有些被套散戶就會乘著反彈少虧離場,很多機構也是如是操作,這樣發展的結果就會出現個股持股機構大幅減少,股東數量也呈現出減少的特徵,但是這並不代表股價馬上就會轉成升勢,股價可能還要下跌一波。
當然,如果機構持股數量和股東戶數在股價底部區域出現減少的狀況,可以看成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是介入這樣的股票還是要做好「長期抗戰」的准備,主力通常都是很有耐心的,在底部繼續磨蹭個兩三年都有可能,也有可能股價還要下跌一個台階繼續洗盤。遇到這樣的股票,持股對於投資者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股市中的投資者有幾種,機構投資者,也就是各種境內基金和經過國家監管部門批準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各類證券公司及下設的眾多證券營業部。個人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由於是專業投資者,所以其行為更具前瞻性。因其資金量龐大,被稱為「大資金"。
分布於各證券公司營業部的自營組織,被稱為「主力",也被稱為「大資金″。
對於頗具實力的個人投資者,則被稱為「游資″。普通個人投資者,則被稱為「散戶″。
個股機構持股數量大幅度減少,而股東戶數也大幅度減少。籌碼的去向,可能有這幾種狀態:
持股機構增加了。雖然有機構在減持該股,但依然有其他機構看好該股,而新進持有。
股東人數在大幅減少的同時,絕大部分股東持股數量也在增加。
主力在悄悄的吸籌。這是我們廣大的散戶,最希望和最喜歡出現的情形了。因為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必能享受主力為你抬轎子 的喜悅。
任何一隻股票,在特定的比較長的一個時間之內,它上市流通的股份數量是保持穩定,不會發生改變的,在總量恆定的情況下,如果股東數量減少了,那就是股東持有的股份數量增加了。
這里提到的個股,機構持股減少,同時股東數量也減少,那就說明這只股票機構減持了,把股票賣出去了,而股東數量也減少,就是說除了機構以外的其他股東,不但吃進了機構賣掉的股票,還吃進了其他投資者賣掉的股票。籌碼從原來的機構手中,發生變化,集中到了少數具有實力的投資者手裡,這個有實力的投資者,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一群,他們就成為了新的主力。至於這只股票以後怎麼走,是要暴力拉升,還是洗盤震盪,就要看後來的這個主力如何去做了。不同的主力有不同的風格,如果我們能從股東數據上發現大量增持的股東印記,那麼可以去查這類股東以前的操作風格,就有可能預判這只股票會怎麼走了。
我們以某一隻股票為例:
這只股票2020年9月的數據表明,股東人數大幅度減少,減少幅度很大,而通過前十大流通股東數據來看,是各類機構進場,所以這只股票的股東戶數減少,主要原因就是籌碼被各類機構吃進了。後來這只股票價格從120元左右,到2020年年底,短短三個月上漲到150元左右,漲幅超過25%。
除了兩頭 大戶與小戶,
那還有中間的 中戶吧。
E. 如何了解一家上市公司
問題一:怎樣去了解一家上市企業 股票市場上企業很多,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選擇一家優秀的,有成長,有價值的公司,應該是投資者首要考慮的問題,那麼選擇好的企業應該從了解這家企業著手. 了解一家上市企業我們需要做的1。閱讀 閱讀,博友們可能要笑了,F10都有,基本面分析。不需要閱讀,條條框框。其實不然,閱讀能找出不少小細節有助於了解你想要或者已經投資的公司,我們的股神投資伊始就是從閱讀開始 閱讀第一篇 公司的招股說明書 不管公司上市交易多久,招股那天起代表了公司變為公眾企業了招股說明書上的披露都是公司人員自己寫的,想必沒有一個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公司也是一樣。去了解公司的結構,公司的產品,公司的機遇與風險,從招股說明書開始。 閱讀第二篇 公司披露的年報,半年報,季報。公司每次的披露都是你抓住了解企業的機會,每一次的解讀,相信你肯定能找出與眾不同. 閱讀第三篇 行業報告與產品市場分析報告。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了解一家企業必須要了解公司的上下游與行業前景產品市場。 閱讀第四篇 公司分析報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對企業的分析肯定是和你不同的,虛心方能了解更多。 2。走訪 閱讀是基礎,走訪更可以錦上添花,去走訪吧,一去市場上去了解產品競爭,二去股東大會上去交流互動,三去公司中去觀察生產與服務。花一些時間,得到的是無限的價值. 3。分析 第三步分析常常伴隨前兩步,畢竟思考永遠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文明的源泉。閱讀走訪觀察中去找到問題分析問題。
問題二:如何對一個上市公司進行分析 對上市公司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從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兩方面考慮:基本分析的主要方面是:(1)國內外政治、經濟、金融情勢;(2)股票上市公司行業的整體分析;(3)上市公司中營運績效及其展望;(4) *** 對股市所採取的政策,以及股市的資金及人氣等。技術分析是指運用各種統計科學的方法,依據股份變動的軌跡,去尋找未來股價變動方向。不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股民,要具備足夠的對上市公司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將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確定對上市公司的綜合分析。第一,根據 *** 息分析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負有向社會公眾布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以及定期公布年中、年度以報告的法定義務。作為普通投資者,應該學會從這些 *** 息中攝取有用的資訊,提高投資收益。分析上市公司 *** 息的目的,就是通過了解上市公司的過去從而分析上市公司的未來,盡可能選擇具有成長性、風險較低的公司,以規避風險,獲取較好的投資收益。一般說來,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主要包括其業務情況、財務情況及其他事項。選擇上市公司的主要依據是它的經營情況和市場表現。第二,根據幾個財務指標來分析市公司成長性鑒於年報披露的財務數據不是確定不變的經營成果,而是基於權責發生制對各種財務項目的時點或時期數作出的判斷,即不反映公司停止營業或清算的實際狀況,而是反映持續經營過程中的變動狀況。因此,對公開的有關財務狀況應偏重於動態評估。投資者僅僅重視和追求報告期內是否盈利、盈利的多少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根據上市公司的歷史、現狀來分析它的未來發展情況。1、盈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標,其經濟含義自有資金的投入產出能力。凈資產收益率高,表明公司資產運用充分,配置合理,資源利用效益高。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0%左右,一般可認為盈利能力中等,超過15%則屬盈利能力較強。具有成長性的公司,資源配置通常都比較合理。因此,凈資產獲得能力也相對較高。只有盈利能力達到中等以上水平,其成長才是高質量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過高的盈利能力是不可靠的,應有所警惕。同時,也要分析凈資產收益率的波動情況,波動較大說明不穩定,即使近期很高,也要注意有可能出現反復。2、業務與利潤的增長情況(1)主營業務增長率。通常具有成長性的公司多數都是主營業務突出、經營比較單一的公司。因此,利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這一指標可以較好地考查公司的成長性。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表明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大,業務擴張能力強。如果一家公司中能連續幾年保持30%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基本上可以認為這家公司具備成長性。(2)主營利潤增長率。一般來說,主營利潤穩定增長且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呈增長趨勢的公司正處在成長期。一些公司盡管年度內利潤總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營業務利潤卻未相應增加,甚至大幅下降,這樣的公司質量不高,投資這樣的公司,尤其需要警惕。這里可能蘊藏著巨大的風險,也可能存在資產管理費用等難得機遇。(3)凈利潤增長率。凈利潤是公司經營業績的最終結果。凈利潤的增長是公司成長性的基本特徵,凈利潤增幅較大,表明公司經營業績突出,市場競爭能力強。反之,凈利潤增幅小甚至出現負增長也就談不上具有成長性。3、分析影響利潤變化的各種因素(1)利潤總額的構成分析上市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主營業務、其他業務和投資收益。其中投資收益有一部分為參股企業的回報,一部分是短期投資回報。如果短期投資回報所佔比例過大,說明這家公司的利潤來源很不穩定,公司的經營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主營業務利潤變化的原因,一是公司主營業務量的增減情況,二是營業成本和各項費......>>
問題三:怎麼看一家上市公司具有成長潛力 我的股齡比您要長的多,但是對這個問題我仍然處於探索階段。想挑選一家成長性強的公司是一門藝術,而不是技術。單純依靠財務指標、技術指標這些技術性的手段很難選擇到。這種挑選主要依靠的是人生經驗、哲學性的思考。當然,說點題外話,在中國這種發展中國家,公司的整體成長性是很強的,挑選成長股相對難度要低一些。我可以把我的一些經驗介紹給您,供您參考。
成長性公司往往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業務往往很單純。這種公司主營業務非常突出,管理層屬於那種「一根筋」的類型,一根筋到即使做別的生意能賺一萬億他也不願意改行,或搞多元化經營,他只做自己的業務。
二是成長性公司往往是那種輕資產重商譽的公司。也就是說生產同樣的產品,這公司的單位產品的盈利要比別人強,要麼他產品的價格高,要麼他的成本低,通過毛利率的高低往往能找到這種公司。
三是這種公司往往具備一定的壟斷性。甚至能達到依靠文化壟斷的地位就更好了,比如:茅台酒、肯德基、麥當勞、可口可樂。
四是這種公司的現金流往往很充裕。比如茅台的現金流,他僅僅依靠預收帳款就能維持公司運轉。
五是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往往是一個哲川家、思想家,往往具備宗教性質的情感,人品相當好。記的10多年前,萬科的年報里王石每次都寫給股東一封信,通過這封信,我們彷彿能感到一種宗教性質的情感,這正是優秀企業家的一大特點,如果您能找到這種人,您可以重點考慮他的公司。還有去年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他能把所有財產捐獻給社會,您是否能體味到這個人的內心世界與人品,如果10年前我能了解這個人是這種類型的人,即使他從事的是玻璃這種高投資、高污染、低毛利的行業,我也會選擇他的公司。
當然,選擇公司除了要考慮以上這些方面,對於財務結構、行業特點、經濟發展等技術性的分析也不能缺少(這些東西有很多專業書,很好學習),但這些東西對於選擇股票並不起決定性作用,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前面那四個特點。
以上的東西一個人只要是個勤奮的人,都能學會。但是還有一個方面卻不是依靠學習能學來的,即使上學上到博士後、博士皇,到火星、銀河系都留過學也學不到,那就是人生的經驗和您自己對人生對世界的哲學思考。這點正是巴非特能超越大多數人的地方。比如:巴非特僅僅靠短暫的交談就能判斷一個人的能力人品,他對企業管理的論述更是充滿了對人性的徹底理解,這些東西不是依靠上學能學來的。
我把我的一個經歷告訴您供您參考。三全食品您了解嗎?我在08年挑選他時,他的各個方面都符合成長股的要求,可是我卻最終賣掉了他。原因很簡單,原因就是一篇報道里的一個短短的信息:這個公司的老闆的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婦和婆婆都在公司里擔任重要職務。這么簡短的信息您是否能知道我為什麼要拋棄他?提醒您一下:您認為婆媳關系能處好嗎?您想想兩個女人一台戲的俗語。都在公司擔任重要職務,是不是在財產上有矛盾?
哈哈!婆媳關系也能用來挑選股票!這種東西您認為依靠學習能學來嗎?所以,我說挑選股票是門藝術,不是技術。功夫在股市之外!
我也在探索階段。隨便聊聊,見笑了。
問題四:如何分辨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壞 1、看歷史收益和去年收益以及近期年報收益,收益和增長率是最能體現一個上市公司是否賺錢的最直接的要素,如果收益和增長率較高,那麼自然這個上市公司具有投資價值。
2、看歷史分紅,一般說來好的公司都會經常性的進行分紅和配股,如果一個公司自上市以來就很少分紅或者從不分紅的話,那麼自然就不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了。
3、看所處行業,當前部分傳統行業處於發展的瓶頸期,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不選准行業,會讓投資變得盲目,所以我們應該選擇一些諸如高科技行業、新能源行業、互聯網行業、環保行業和傳媒行業等等的優質個股。
4、看上市公司的核心技術,如果一個公司在所處的領域或產業鏈內具有核心的技術和明顯的核心競爭力的話,那麼這個企業必然具有長期的投資價值。
5、在選擇長期投資的時候,也可以考慮並購和重組股,如果企業能夠通過並購和重組,能夠鞏固在行業內的核心地位的股票,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因為這種票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6、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還要注意國家在一段時期內的大戰略。如果我們的想法和上層的思維和戰略一致的話,那麼一定能夠賺錢的。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新手前期可先參閱下關方面的書籍去學習些理論知識,然後結合模擬盤去模擬操作,從模擬中找些經驗,目前的牛股寶模擬版還不錯,裡面許多功能足夠分析大盤與個股,學習起來事半功倍,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問題五:如何調研一家上市公司? 在具體的上市公司調查時,做好以下四個環節的工作,可能是必須的。 一、在訪問上市公司之前,一定要充分收集與該公司有關的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年報的信息、行業的信息、市場競爭的信息,以及媒體的綜合報道。把這些信息都收集過來,初步研究形成關於這個公司的大概印象和邏輯判斷。不能沒有對上市公司進行邏輯分析就在什麼也不掌握,什麼也不了解的情況下前往公司,那樣就會因為你沒有對公司初步認識,到了上市公司之後,面對大量情況和現象無法進行分類歸納和思考,從而使得調研的價值度大為降低,也就是說在這一步其實就是完成我們在上篇提到的通過邏輯先把握企業。當你未到上市公司之前,形成了全面的判斷之後,你就知道,你需要了解什麼,需要考察什麼,需要重點關注什麼,你的調研就是有目標的,有效率的和有價值的。這一步,和中學生做物理試驗極其相似,學生們在做實驗之前,需要對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的器材以及試驗的目的,提前進行准備,然後再到實驗室,我們在上中學的時候,如果沒有提前准備實驗計劃,老師就不讓進實驗室。 二、到了上市公司之後 ,不要把調研的精力只盯在企業本身上,要多同與企業關聯的部門和公司交流。任何一個企業它之所能存在,總是有與它相連的原料供應商、產品代理商等企業緊密關聯才能存在,我們要想了解這個企業的具體情況,通過對與之關聯的公司進行調查訪問,其可信度和效率會更好。比如:我們前一段時間去山西汾酒做調查,為了搞清汾酒的經營情況,我們專門訪問了給汾酒生產包裝瓶的關聯企業,我們和工人交談得到的信息是,汾酒對包裝瓶的需求是穩定的和持續不斷的,這使我們認識到汾酒的基本經營是穩定的和正常的,多訪問關聯企業可以提高調研的效率和質量。 三、到上市公司之後,一方面要與企業的董事會秘書,證券事務代表等管理層接觸,因為這些管理層對企業的情況有全面宏觀地把握,能夠為投資人提供必要的信息,但另一方面管理層所提供的信息有時候也有投投資人所好的問題,所以當我們和管理層溝通完之後,應該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到對這個公司各個環節,各個角落的實地走訪中去,和工人接觸,到車間中去,到廠區中去,在廣泛的接觸中,感受企業並且透過一些典型的事情和現象來剖析企業。關於這一點,我們同樣舉山西汾酒的例子,凌通的調查人員在山西汾酒的廠區內走動的過程中,看到一個正在施工的樓房工地,我們很好奇,通過和建築工人的了解,知道這個樓房是新建的科技中心,這使我們感到汾酒在關乎企業長遠的重大戰略環節,有大手的投入,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好處。在與企業的保安人員溝通的時候,得知保安人員的工資是1500元,而一線的生產工人工資在3000元左右,這使我們意識到,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還是比較合理的,通過廣泛的與企業各方各面的接觸,我們對汾酒的認識更加具體化,更加深刻了。 四、有必要對自己的訪問過程進行盡可能的詳細記錄,這種記錄包括:筆記、照片、錄音、錄像,因為作為一個遠道而來的調研者,在短短的幾天之內,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信息量非常雜多,如果不做必要的記錄等回到自己的所在地,很多接觸到的事情和細節你可能就忘記了,從而使調研所得到的信息量大為減少。做出了必要的記錄後,回到所在地,一定要對調研的結果進行綜合的分析並形成最後的結論。調研證明了自己哪些看法是正確的,哪些看法不正確,以及整體上這個公司處於什麼狀態,都要寫出來,就象中學生做完實驗後要寫實驗報告交給老師一樣。
採納哦
問題六:如何了解一家公司 企業的基本情況一:名稱、位置、注冊時間、注冊資金、經營內容、所有制形式。 了解這些情況的主要渠道:招聘簡章、公司簡介、營業執照或復印件、互聯網。 利用了解的信息:――企業的名稱就象一個人的名字,通常我們習慣根據名字直 接判斷這個企業的規模, 但不是所有的時候都准確,還需要結合其它信息綜合判 斷;――企業的位置和你選擇就業地點的要求是否一致,很多企業有外派機構, 你是否會被外派也應該進一步了解清楚; ――企業的注冊時間只能說明企業的歷 史有多長,通常歷史長的企業可能會相對穩定,歷史短的企業可能相對風險大、 機會多; ――企業的注冊資金在現實中並不一定準確,要想搞清楚企業的實力還 要看企業的財務狀況, 但注冊資金畢竟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指標;――企業的經 營內容就是告訴我們這家企業是做什麼的, 如果你對這家企業所處的行業或者所 經營的產品根本沒興趣, 你就沒必要繼續了解它了;――企業的所有制形式可以 告訴我們,這家企業是國企、民企,抑或三資企業、集體所有企業,這些也會影 響到你的選擇。 2、企業的基本情況二:業務范圍、業務類型、業務區域、業績,這是對經 營內容的進一步了解。 了解這些情況的主要渠道: 招聘簡章、 公司簡介、 互聯網、 面談。利用了解的信息:――有些企業的業務范圍很單純,有些就很廣泛,我們 要搞清楚這個企業的主要業務或者主要產品是什麼,這跟你的興趣有關系;―― 通過業務類型我們可以簡單的把企業分為: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或者綜合等 類別,當然還有象學校、醫療、金融等這樣相對特殊的類型,這跟你的興趣也有 關系; ――這家企業的業務是地區性企業還是全國性企業,是國內貿易還是國家 貿易, 這些都可以通過業務區域了解到, 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企業的實力和潛力。 和前面的企業位置聯系起來, 也有可能影響到你的工作地點;――單純的說業績 可能不會給我們什麼概念, 了解業績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該企業業績的發 展歷史,一個是同行業發展狀況,該企業的所佔市場份額,只有通過縱向和橫向 的比較,我們才會清楚該企業的業績狀況是好還是不好。 3、企業的基本情況三:員工人數、領導人背景、部門設置、人員素質結構、 人員流動狀況。了解這些情況的主要渠道:招聘簡章、公司簡介、互聯網、面談。 利用了解的信息:――對大多數企業你可以直接根據企業人數來判斷它的規模。 但是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 有些企業雖然員工人數不多,但企業作為生產過程 或者市場流通的一個中間環節, 卻控制了大批的上游企業或者上游企業的大部分 市場,比如某汽車製造廠,比如某貿易公司等等,對這些企業你要結合企業的業 務類型和同行業情況來判斷, 才有可能對它的規模有一個真實的判斷;――對企 業領導人的政治背景、 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經歷做適當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中 國歷來就有「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說法,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領導 人對企業的發展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甚至有學者在形容某個行業時說過 「這個行業就是一個英雄帶著一群笨蛋在運做」。當然,衡量一個企業領導人關鍵 還是看他的用人之道和戰略眼光, 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要尊重那些小學都沒畢業 的企業家的原因。――部門設置其實就是企業的管理架構,這在很多企業的簡介 和網站上都可以看到的。 在你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情況下,你會對企業的管理層 次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如果你具備一些管理經驗,你就可以藉此在一定程度上推 斷企業規模、 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人員素質結構 (大多隻是指受教育程度) , 是畢業生很願意了解的,一方面可以弄清楚這個企業的員工素質(單指受......>>
問題七:如何查詢上市公司的資料? 交易所網站有
問題八:如何判斷一家上市公司的價值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市盈率法,按行業的平均市盈率乘以這家公司的每股收益來計算,例如一家公司每股收益是0.5元,行業平均市盈率伐20倍,那麼它的價值是10元.
這個每股收益最好選擇動態的市盈率,就需要預測該公司本年度的每股收益,而不能簡單按過去年度的每股收益計算.
對業績今後幾年能持續增長的股票,可以給出比平均市盈率更高的估值,例如預測一家公司今後三年每年能增長百分之五十,行業平均市盈率是20倍,你可以給它30倍-40倍的市盈進行計算它的價值.因為它未來業績增長就會帶來市盈率的下降,例如一家公司現在價格是20元,每股收益是0.5元,市盈率是40倍,二年後業績有1元以上,對應市盈率就會下降到20倍以下了.
問題九:如何判斷一公司是否為上市公司 1、根據公司全名,對照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名稱核對,能吻合就是。當然如果是海外上市,必須根據下面方法。
2、不管是A股上市還是海外上市,公司必須有一個比較正規的獨戶網站。網站里有一個欄目,「投資者關系」,根據這里查看,看是否上市,在哪上的市。
3、上市公司的注冊名稱必定*****股份有限公司。
問題十:怎樣深入了解一個公司? 1、企業的基本情況一:名稱、位置、注冊時間、注冊資金、經營內容、所有制形式。了解這些情況的主要渠道:招聘簡章、公司簡介、營業執照或復印件、互聯網。利用了解的信息:――企業的名稱就象一個人的名字,通常我們習慣根據名字直接判斷這個企業的規模,但不是所有的時候都准確,還需要結合其它信息綜合判斷;――企業的位置和你選擇就業地點的要求是否一致,很多企業有外派機構,你是否會被外派也應該進一步了解清楚;――企業的注冊時間只能說明企業的歷史有多長,通常歷史長的企業可能會相對穩定,歷史短的企業可能相對風險大、機會多;――企業的注冊資金在現實中並不一定準確,要想搞清楚企業的實力還要看企業的財務狀況,但注冊資金畢竟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指標;――企業的經營內容就是告訴我們這家企業是做什麼的,如果你對這家企業所處的行業或者所經營的產品根本沒興趣,你就沒必要繼續了解它了;――企業的所有制形式可以告訴我們,這家企業是國企、民企,抑或三資企業、集體所有企業,這些也會影響到你的選擇。
2、企業的基本情況二:業務范圍、業務類型、業務區域、業績,這是對經營內容的進一步了解。了解這些情況的主要渠道:招聘簡章、公司簡介、互聯網、面談。利用了解的信息:――有些企業的業務范圍很單純,有些就很廣泛,我們要搞清楚這個企業的主要業務或者主要產品是什麼,這跟你的興趣有關系;――通過業務類型我們可以簡單的把企業分為: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或者綜合等類別,當然還有象學校、醫療、金融等這樣相對特殊的類型,這跟你的興趣也有關系;――這家企業的業務是地區性企業還是全國性企業,是國內貿易還是國家貿易,這些都可以通過業務區域了解到,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企業的實力和潛力。和前面的企業位置聯系起來,也有可能影響到你的工作地點;――單純的說業績可能不會給我們什麼概念,了解業績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該企業業績的發展歷史,一個是同行業發展狀況,該企業的所佔市場份額,只有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我們才會清楚該企業的業績狀況是好還是不好。
3、企業的基本情況三:員工人數、領導人背景、部門設置、人員素質結構、人員流動狀況。了解這些情況的主要渠道:招聘簡章、公司簡介、互聯網、面談。利用了解的信息:――對大多數企業你可以直接根據企業人數來判斷它的規模。但是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有些企業雖然員工人數不多,但企業作為生產過程或者市場流通的一個中間環節,卻控制了大批的上游企業或者上游企業的大部分市場,比如某汽車製造廠,比如某貿易公司等等,對這些企業你要結合企業的業務類型和同行業情況來判斷,才有可能對它的規模有一個真實的判斷;――對企業領導人的政治背景、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經歷做適當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中國歷來就有「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說法,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領導人對企業的發展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甚至有學者在形容某個行業時說過「這個行業就是一個英雄帶著一群笨蛋在運做」。當然,衡量一個企業領導人關鍵還是看他的用人之道和戰略眼光,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要尊重那些小學都沒畢業的企業家的原因。――部門設置其實就是企業的管理架構,這在很多企業的簡介和網站上都可以看到的。在你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情況下,你會對企業的管理層次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如果你具備一些管理經驗,你就可以藉此在一定程度上推斷企業規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人員素質結構(大多隻是指受教育程度),是畢業生很願意了解的,一方面可以弄清楚這個企業的員工素質(單指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弄清楚自己將會在企業里的位置。――人員流動狀況一般不容易了解到,但一個合格......>>
F. 一個上市公司一般有多少散戶
就規模而言,一個中等的上市公司一般有幾百萬散戶,小一點的上市公司就幾十萬散戶,大一點的就有上千萬的散戶。
G. 上市公司信息公開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信息公開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信息公開,是指上市公司在其股票上市交易期間,將其經營狀況及其他可能影響其股票市場價格的重大信息,按照法定方式予以持續公開。真實、准確、完整的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生存和發展之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構建證券價格公平交易法律制度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投資者進行證券價格判斷的重要依據,是證券市場規范化的基礎,也是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
一、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公開,是證券市場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眾所周知,透明度是 資本市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沒有透明度就沒有資本市場。證券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離不開透明度。在證券市場上,保持透明度的關鍵就是信息。信息是投資者鑒別公司質量、進行投資決策的基礎。作為上市公司,如果在其股票上市交易期間,不能做到將其經營狀況及其他可能影響其股票市場價格的重大信息,按照法定方式予以持續公開,那麼投資者就不能據此正確判斷該上市公司股票的價格信息,也就不可能據此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其結果只能是使投資者利益屢屢受損,最終將必然導致上市公司失去投資者。而上市公司一旦失去了投資者的支持,其存在也就顯得毫無意義。因此,投資者是上市公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土壤,沒有投資者就沒有上市公司。中外為數不少的上市公司因信息造假而給社會給投資者造成的不可挽回損失的慘痛教訓,無不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如美國的安然、施樂、世界通信、默克制葯等國際性的大型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案,中國的銀廣夏、東方電子等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案等,這些上市公司的共同特點就是與中介機構串通,通過各種財務手段隱瞞虧損事實,虛構上市公司利潤,誇大業績,操縱股價,使不明真相的投資者高價買進他們的股票,而上市公司卻通過各種途徑從中獲取高額利潤。假的終究是假的,紙里是包不住火的。事發後,這些公司的股價一泄千里,投資者損失巨大,證券市場大幅震盪,其負面影響不可估量。這些案件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它不僅僅是使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更重要的是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動搖了他們投資證券市場的信念。由小及大,由少及多。試想,如果上市公司都象上述公司那樣,投資者還敢買入他們公司的股票嗎?失去了投資者的上市公司還能夠存在嗎?上市公司都沒有了,證券市場還能繼續生存嗎?如果生存都不能,又能談何發展呢?
證券市場不僅需要生存,而且更需要健康發展,這是由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所決定的。而證券市場要健康發展,又必須以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作為基礎。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公開,就是信息披露制度中最為關鍵的中心環節。上市公司作為被投資的主體,具有本公司現實經營狀況最為完備的信息,而這種信息又直接對投資者起引導作用。如果上市公司能夠按照真實,充分、准確、及時的信息披露原則披露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投資者就能根據自己已掌握的投資知識對該股票的現實價格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斷,從而作出買與賣的決策。雖然投資者主觀能力不同,作出的投資決策不同,但對全部投資者來說,在客觀上是公平的。可想而知,業績優秀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會得到大多數投資者的追捧,而業績較差或很差的則會遭到投資者的拋棄。因為優勝劣汰永遠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有了投資者的`支持,再加上上市公司的自身努力,上市公司就會迅速發展壯大。隨著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又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如此一來,證券市場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加強,將使證券市場變的更加繁榮,因而會更有力地促進其發展。反之,如果上市公司不能按照真實,充分、准確、及時的信息披露原則披露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那麼投資者就不能據此作出正確的判斷,就會導致決策的錯誤,甚至會給投資者造成不可挽回的的損失。長此下去,必然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動搖投資者的意志,進而使投資者退出證券市場。沒有了投資者的支持,證券市場自然不可能得到發展。當然,要保障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公開,除了上市公司自身因素之外,諸如中介機構的監督、政府權力機構的監管等,都是其重要因素。但是,上市公司在諸因素中始終處於核心的地位。因此,如何有效地解決證券市場的透明度問題,尤其是解決上市公司及時向社會公眾投資者披露真實、全面、完整的信息問題,就成為證券市場能否生存以及能否健康、穩定、長久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公開,是證券法構建證券價格公平交易法律制度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公眾投資者進行證券價格判斷的重要依據。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交易是時時發生的,但交易公平並不會隨之自然而來。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交易公平的實現,如交易雙方地位、信息擁有量、討價還價能力、交易者自身素質等等,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交易公平的實現,成為公平交易實現的障礙。而消除或者降低這些障礙的影響進而實現交易的公平,則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適用的法律制度或法律規則來約束。就證券市場而言,社會公眾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是完全依靠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作為證券價格判斷的客觀依據,從而作出決策的。因此,在證券市場中,雖然影響公平交易的因素有很多,但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可以說,沒有信息就沒有證券市場。所以,我國證券法在構建證券價格公平交易法律制度框架時,把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公開作為其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公開,要求上市公司必須遵循真實、充分、准確、及時的基本原則。①真實原則,即公開的信息內容必須符合上市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其中不得有任何虛假成份。②充分原則,即必須將能夠影響證券市場價格的重大信息都予以公開,不能有重大遺漏。③准確原則,即公開的信息必須准確,其內容不得使人誤解。④及時原則,即必須遵守法律對信息公開活動的時間性要求,確保已公開信息內容的現時性。這些基本原則就是要求上市公司把本公司的現實經營狀況比較完整、真實、及時、充分地反映出來,以給社會公眾進行證券投資、價格判斷創造一個客觀公正的條件。
作為一種投資證券,其預期收益的高低和實現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股票的理論市場價格,而股票預期收益的高低和實現的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證券投資者判斷的准確性,首先以投資判斷的依據的真實性為必要條件。那些真實反映公司現實經營狀況的信息是真實客觀的價格信號,是投資者進行投資判斷的必要的客觀依據。而任何虛假的公司信息都會使投資者的投資判斷依據失去了某種程度的真實性,投資者的投資決策以及最終決定便會因為投資判斷依據的虛假而歸於錯誤。因此,我國證券法把真實原則作為上市公司信息公開的首要原則,以充分保障投資者的投資判斷依據的真實性。當然,投資判斷依據的真實性,並不必然導致投資者對所投資股票價格判斷的正確性或准確性,還取決於投資者自身素質、決策水平等主觀方面的能力。但是,證券法上的信息公開制度所追求的真實原則,是努力將上市公司所公開的信息客觀化,排除對投資者投資判斷活動的人為干擾,用投資判斷依據的真實性來促進實現投資判斷活動的公平性。
對股票交易雙方而言,交易是一種決策,而決策不僅僅要求信息的真實性,而且更需要充分、及時、准確、有效信息的支持。如果信息不夠准確或不夠充分或不夠及時,那麼投資者依據該信息所做出的投資決策往往也會不當甚至會出現錯誤,從而導致股票交易的不公平。換言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否真實、充分、准確、及時,將直接影響投資者對股票價格的判斷能力,而能力弱者的利益在股票交易中往往會受到損害。實踐中,影響交易公平的信息障礙主要有二:第一,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即信息在交易雙方之間的分布不均勻,其中一方處於信息優勢,另一方則處於信息劣勢。處於信息優勢的一方往往可以利用其優勢信息侵害信息劣勢者的利益,而信息劣勢一方則因為信息擁有量不足而無奈受害。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於分工的普遍化,信息不對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因此,法律對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就顯得相當必要和迫切。第二,交易一方故意製造虛假信息。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可能都有製造虛假信息的動機,如果沒有良好法律的抑制,則交易雙方製造虛假信息的行為也會普遍化,以通過這種虛假信息騙取交易對方的利益。在股票交易中,上市公司明顯處於優勢地位,其經營狀況只有上市公司自己最清楚。如果上市公司不能及時向社會公眾投資者提供真實、准確、充分的信息,或者將一些影響公司股價的重大信息只透露給某些機構或某些個人,那麼社會公眾投資者還是依據以前上市公司所公布的信息進行交易,則必然會在經濟利益上受到損失。假如上市公司出於某種目的故意製造虛假信息,就會造成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大起大浮,就會造成社會公眾投資者對股票價格錯誤判斷的嚴重影響,進而會使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很明顯,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真實、充分、准確、及時的信息披露原則是上市公司信息公開的靈魂,是保障股票公平交易和維護社會公眾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基礎。正因如此,上市公司信息公開就成為了證券法構建證券價格公平交易法律制度框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公開,是證券市場規范化的基礎,也是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
以前,我國證券市場上造假事件層出不窮,上市公司、證券經營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都沒有真正擔負起信息披露的義務和法律責任,市場上的信息嚴重不對稱。其主要原因在於證券市場尚未規范化,包括:尚未明確違反信息披露的責任性質及不同主體的責任;沒有規定違反信息披露應承擔什麼具體的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機制在實踐中很難實施等等。如果不解決以上問題,股票公平交易就得不到保障,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就要受到損害。長此下去,上市公司就會失去投資者,證券市場也就難以健康、長久發展。在上述公司與機構等主體中,上市公司佔有核心的最重要的地位,因此,證券法把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公開規定為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律義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在股票市場交易中,交易雙方客觀上天然地處在一種信息的不對稱狀態。上市公司在信息的擁有量上佔有絕對優勢,投資者則處在劣勢狀態,無法與上市公司在信息的佔有上處於平等的地位。所以,如果沒有強制性的法律約束,上市公司完全有可能通過做假帳在資產買賣中牟取暴利。例如,我國證券市場上出現的“東方電子”財務造假案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煙台東方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1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01年年底案發。從1997年4月到2001年6月,原“東方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隋元柏、原董事會秘書高峰、原總會計師方月,先後利用公司購買的1044萬股內部職工股的股票收益和投入資金6.8億元炒股票的收益,共計17.08億元,通過虛開銷售發票、偽造銷售合同等手段,將其中的15.95億元計入“主營收入”,虛構業績,使“東方電子”自1997年起成為績優股,並4次實行送、配股方案,人為製造了中國證券市場上“第一高價績優股”的股市神話。可想而知,案發後,該公司的股價必然從天上跌到地板上。本案例中,該上市公司無視法律法規,不僅不如實向社會公眾披露所必須披露的信息,而且虛構業績,變相操縱股價,從證券市場上獲取高額的非法利潤,嚴重違反了證券市場所必須遵循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性質惡劣,影響極大,給社會公眾投資者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這是一起典型的上市公司虛假陳述的案件。此外,上市公司中誤導行為、內幕交易行為、操縱股價、關聯交易行為等違法行為也屢見不鮮。這些現象共同的本質都是坑害社會公眾投資者,使少數人從中謀取暴利,這就嚴重影響了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行,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因而,法律必須對此作出嚴格的限制。而從法律角度,強制性地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所應披露的信息,則有利於防止這些違法現象的發生。因為,作為一項強制性的法律義務,如果上市公司不履行或者不善意履行,而給國家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給社會公眾投資者造成利益損失,那麼該上市公司及其管理者就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法律後果,即必須承擔相應的刑事或民事的法律責任。這無論對上市公司還是對投資者來說,都是公平的。違法必須付出代價,否則證券市場就不可能得到發展。如果從法律上對違法者的處置力度設置的更大一些,則可以更為有效地減少上市公司的違法行為。畢竟違法者在違法前還是要考慮成本和後果的。當然,單純依靠上市公司的自律是遠遠不夠的,要真正達到上市公司的信息公開,還必須有證券監督機構和政府監管機構的有效運行。但是,上市公司信息公開作為證券市場規范化的基礎和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一種強制性義務,無疑對證券市場的發展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上市公司信息的持續公開,不僅直接關繫到證券市場的建設和發展,而且也直接關繫到證券市場能否長期生存。因此,我們必須恪守透明度原則,充分保障上市公司真實、完整、准確、及時地向社會公眾披露信息,切實發揮中介機構監督和政府權力機構監管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保護投資者利益,才能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長久、健康、穩定地發展。
;H. 中國股市為什麼沒有價值投資
制度有漏洞,財務造假、內幕交易不少;散戶太多,交易頻率高,容易帶節奏。價值投資一直都在,只是追漲殺跌的多了,風氣也就變了。
I. A股上市有機構投資者嗎
A股市場投資者主要包括個人投資者、一般法人、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境外機構四大類。
個人投資者:除一般法人和境內外專業機構投資者之外的投資者均被納入個人投資者范疇;
一般法人:即具有產業資本屬性的法人單位。具體來說,一般法人包括一般法人團體和非金融類上市公司;
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統計框架,根據投資管理機構的類型,可以將境內專業機構分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機構、保險機構、社保基金、信託機構、其他機構(期貨公司資管、財務公司、銀行等)共七大類;
境外機構:境外機構投資者,包括以QFII、RQFII和陸股通渠道進入A股市場的境外投資者。
J. 個股機構持股數量大幅度減少而股東戶數也大幅度減少,籌碼去哪了
股票機構持股數量大幅撿減少,而股東股數也大幅減少,這些籌碼肯定是去了大股東手中或者機構手中,股票不可能憑空消失的。
上市公司流通股份可以進行建議買賣的,這些股份買賣始終都是有人接手,要麼在機構或者大股東手中,要麼在個人投資者手中,始終都是有人持有這些股份。
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總流通股份是1000股,共有10家機構持有600股,而另外400股是在個人投資手中。
最後一種情況就是大股東自己購買自家股份,大股東看好自家股票,然後動用現金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買股票。只要機構或者個人投資者願意賣出,大股東就會進行買入,導致股份都會集中在大股東手中,從股東列表來看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數量都會明顯減少的。
綜合通過上面後得知,一隻股票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數量都在大幅減少,這些股份去了機構、大股東或者個人手中,當然也可能被回購注銷了;總之明白一個道理,只要不注銷股份,這些股份始終都是掌握在有些人的手中,不會憑空消失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