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創業 > 科創板卓睿投資

科創板卓睿投資

發布時間:2023-07-17 04:33:21

『壹』 科創板中簽率高嗎科創板中簽能賺多少

投資者對科創板申購的熱情是比較高漲的,開通科創板交易許可權的投資者以及上市的科創板新股數量都在逐漸增加。那麼科創板中簽率高嗎,科創板中簽能賺多少呢?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科創板中簽率高嗎
雖然投資者預測科創板中簽率會偏高,但實際上因為投資者對科創板打新的關注度較高,參與用戶數量較多,科創板中簽率並不高。例如11月份發行的聯瑞新材(股票代碼688300),公布的網上最終中簽率僅為0.04212283%。
較早前發行的華興源創、天准科技、睿創微納等中簽率均比較低,分別為0.05985%、0.05497%、0.06025%。
二、科創板中簽能賺多少
科創板新股申購額度是根據持有市值來計算的,一個申購單位是500股。
假設某投資者有中一簽科創板新股,該股票發行價為元,那麼投資者中簽後需要繳納的費用為元。也就意味著投資者所擁有的股票市值為10750元。上市開盤後如果該股票價格上漲20%,那麼投資者中一簽就能盈利2150元。
科創板新股上市的漲跌幅度會受產品管理規模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不同公司打新預期收益率會有差異。
此外,科創板前5個交易日是不設漲跌幅限制的,短期內可能存在巨幅波動,不排除上市後出現破發的風險,不過基於投資者對科創板的投資熱情,科創板破發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
以上關於科創板中簽率高嗎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貳』 在股票中,科創板概念股票有哪些

在現階段的A股市場中,科創板相關的股票越來越多。畢竟,科創板開板之後,越來越多的硬核科技類企業,就選擇借道科創板上市,滿足自身的融資、發展需要。現階段,國內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341家。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高端製造、生物醫葯、新型材料等領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把這些公司的名單做一下羅列。

總體而言,國內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數量還會不停增加,它們將成為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一個強大動力。

『叄』 詮析丨一文釐清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股權激勵

7月22日上午9點半,伴隨著科創板的鳴鑼開市,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正式上市交易。

開盤首日,25家公司平均漲幅約140%,其中安集科技漲幅居首,暴漲520%,兩次臨停。25家公司成交額合計逾480億元,其中中國通號成交額近百億元。25家公司平均換手率約77%,其中安集科技換手率超過86%。

截至22日收盤,科創板造就了125位億萬富翁,科創板首富也浮出水面。與此同時,對於實施了股權激勵的企業而言,也造就了一批百萬、千萬富翁。我們先來看看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方面的情況。

鏈股 通過對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招股說明書的梳理,發現在這25家上市企業當中,有80%的企業實施了股權激勵。(除中國通號、杭可科技、嘉元科技、交控科技未實施股權激勵外)下面,我們將從激勵工具的選擇、激勵對象的鎖定期、激勵對象目前的人均收益、科創企業目前市值等維度揭示這些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情況。

從激勵工具的選擇來看, 超過90%的上市企業選擇了員工持股計劃作為股權激勵的激勵工具。其中,蘇州天准科技於招股書簽署日前已不存在實施股權激勵的相關安排,深圳光峰科技則結合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和股票期權。

從激勵對象的鎖定期來看 ,這20家上市並實施股權激勵的企業中,鎖定期為12個月和36個月的企業數量約各佔一半。這也就意味著,激勵對象不能在企業上市時立即通過市場流通轉讓手頭上持有的公司股份,需要等待12或36個月的鎖定期,待解鎖後方可流通轉讓。

從激勵對象目前人均收益來看 ,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激勵對象的實際人均收益率普遍比上市前激勵對象預估人均收益高得多,最高為煙台睿創微納,高達1265%,虹軟科技表現欠佳。

從科創企業目前市值來看 ,市值突破200億元的企業不在少數(截止至7月24日11:00),共計9家,其中「中國通號」市值突破千億大關。科創板市值巨頭「中國通號」並未對員工實施股權激勵,如今後欲實施股權激勵,可能存在股價過高,激勵空間不足等問題。

科創板推出後,投資者的火熱程度大大超出市場預料,使 科創板股票出現「高股價」「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的「三高」現象。 對於這種現象,可能與開市初期存在供需不平衡有所關聯。

這一次,科創板的造富能力非同一般,對於實施了股權激勵的企業來說,其激勵對象的身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翻倍。同時,由於鎖定期的存在,使得這批核心人員心甘情願為保持權益的價值增長、企業未來價值的增長和公司估值的增長而持續不斷努力奮斗。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科創板初期的市場波動情況,對資本市場的新興板塊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審慎投資。同時,我們也可以從研究這些優質的企業的過程中,學習其組織架構、經營管理、人才激勵方法等。

在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80%的企業實施了股權激勵。 實施股權激勵對於企業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對於員工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新時代新型經濟模式下的現代企業管理中,股權激勵不僅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而且在《公司法》修正案中進一步明確了它的法定性。我們也許可以從股權激勵的作用窺見其重要意義。

附:股權激勵的作用

1.  不僅能夠留住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和優秀員工,而且能夠吸引外部核心人才加入。

2.  能夠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協調股東之間關系,避免彼此猜忌, 消除內耗。

3.  能夠調動所有股東與企業上下游形成產業鏈的共贏格局,有效形成利益、榮譽共同體;

4. 能讓新員工有夢想,老員工有動力,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解決傳、幫、帶問題,保持和煥發企業活力。

5. 能保持企業管理團隊持續穩定,職務不在利益尚存!中高層領導交接班能夠未雨綢繆。不管在不在位,利益永遠在企業,形成了永久的利益共同體!在維穩的同時,實現企業持續增長;

6.  能確保在企業上市時的無縫銜接。因為上市是所有股東的目標之一,因此,能促進企業順利上市。

『肆』 科創板小股東鎖定期一年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著重介紹了科創板在紅籌結構、同股不同權、員工持股數量等方面的突破性規定。

但實際上,為了保證募集資金能夠高效地用於培育好的科技公司,監管部門可謂煞費苦心。

其中之一直接體現在投資資金的「鎖定」上。

比如適用「閉環原則」的ESOP平台,需要承諾一個不能減持股份的時間段,即「鎖定期」。

「鎖定期」的長短直接影響股權的流動性。

那麼,ESOP的鎖定期是基於什麼?這一期,我們將詳細討論這種情況。

— 1 —

同一家公司,兩個不同的「鎖定期」?

作為首批上市公司之一,瑞創那威設立了煙台和記投資中心和煙台申遠投資中心兩個員工持股平台。

需要注意的是,「睿租慎擾創那威」的兩個員工持股平台均為有限合夥,適用於不同期限的鎖定期。

其中,睿創那威的實際控制人馬洪是煙台和記的有限合夥人,持股8.1%。

根據合夥協議,馬宏不能控制「煙台和記」,所以「煙台和記」只需要鎖定12個月。

同時,馬宏也是煙台申遠的有限合夥人,持股24.85%。但在報告期內,馬宏擔任煙台申源的普通合夥人。

起初,「睿創那威」的招股書中,「煙台申遠」也只承諾了12個月的鎖定期。

但由於馬宏曾擔任煙台申遠的普通合夥人,煙台申遠最終發布《承諾函》延長股份鎖定,股份需要鎖定36個月。

— 2 —

為什麼煙台申源持有的股份需要鎖定36個月?

要回答這個「為什麼」的問題,首先要了解不同鎖定期的規定。

根據科技創新板上市規定,鎖定期大於等於36個月,包括被實際控制人控制、被董或核心技術人員控制、適用「閉環原則」三種情況。

1.由實際控制人控制

在市場上,設立有限合夥企業作為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是創業公司最常用的形式。

這種情況下,員工通過持有持股平台的股份間接持有公司股權,實際控制人作為普通合夥人管理持股平台。

這時候創始人成為普通合夥人就可以掌握持股平台的控制權。

持股平台由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持股平台持有的上市前股份鎖定時間應與創始人直接持有的股份鎖定時間一樣長。

一般這個時間是36個月。

如果公司在上市前沒有盈利,這一時間將延長到公司盈利前的三個完整會計年度(即上市後的第四個12月31日)。

2.在利潤實現之前,由董事或核心技術人員控制。

與主板規則相比,科技創新板對董事或核心技術人員的鎖定期有不同的規定。

具體來說,上市時公司未盈利的,董事、監事弊旦、高級管理人員或者核心技術人員在公司盈利前的三個完整會計年度內(即第四個12月31日之後),不得減持其上市前股份。

此時,如果持股平台由上述人員控制,持股平台持有的公司股份必須鎖定相同時間,才能減持套現。

3.「閉環原則」適用於持股平台。

此外,如果對持股平台適用「閉環原則」,即使持股平台不受上述兩類人員控制,持股平台持有的公司股份也將被鎖定36個月。

關於「閉環原理」的詳細分析,可以參考我們上一篇文章:科技創新板:開市即暴漲。「更多的小夥伴」如何分享這個紅利?

煙台申源承諾36個月不減持的背景,其實是因為歷史上被實際控制人控制。

為什麼只有「煙台和記」

根據科技創新板規則,除上述情形外,上市前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東,自上市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減持。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持股平台持有的股份可以鎖定12個月。如果持有公司股份的持股平台希望僅鎖定12個月,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受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

2)即使由董或核心技術人員控制,公司上市時已盈利;

3)「閉環原理」不適用。

— 3 —

創業公司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鎖定期」?

一般來說,員工持股平台所持股份的「鎖定期」是無限期的,取決於是否由實際控制人、董事或核心技術人員控制,是否適用「閉環原則」,上市前是否盈利。

因此,公司在設立員工持股平台時可以未雨綢繆,控制上市後股權平台轉讓股份的流通。

特別是比如相關股權激孝告勵和股權轉讓安排要在公司申報前6個月完成,因為科技創新板申報前6個月,新增股東時,也就是「突然持股」,也必須鎖定36個月。

除了上述規定外,關於上市後股東減持的安排,科創板其實還有更詳細的規定。我們也建議公司上市前多了解一些。

本文是易到參與的「政策研究」系列之一。

本系列將涵蓋創業各階段常見的股權問題,以及因股權問題導致經營困難的公司。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能夠幫助創始人和團隊負責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准確掌握每個創業階段最有價值的股權知識。

相關問答:現在網下申購新股的鎖定期是多長?

鎖定期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大股東認購的非公開增發股票,鎖定期為發行之日起的36個月;二是戰略投資者認購的非公開增發股票,鎖定期為發行之日起的12個月。所謂戰略投資者是指法人機構或自然人。講及打新股,不少人肯定第一反應都是想到了前陣子的東鵬特飲,這上市不久便連續出現十多個漲停板,這么計算的話中一簽就有22萬,在打新界的備受青睞。打新股從表面看來是很賺錢,可你知道怎麼打嗎?中簽率怎麼去提高呢?那麼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打新股的事情。我們在開始講之前,先來看看這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這么好的福利一定不能錯過哦:速領!今日機構牛股名單新鮮出爐!一、新股申購什麼意思?需要什麼條件?1、什麼是新股申購?在企業實施上市計劃時,就會向廣大投資者發行一定數量的股票,其中部分股票會發售在證券賬戶上,能通過申購的方式買入,另外相比較上市第一天的價格,申購的價格往往要低得多,2、申購新股需要的條件:計劃參加新股申購需要在T-2日(T日為網上申購日)前20個交易日內,每日平均擁有市值至少1萬元以上的股票,才符合申購搖號的要求。以我想參與8月23日的新股申購為例,日期的開始從8月19日算,往前倒推20個交易日,也就是從7月22日開始算,自己的賬戶里股票市值要穩定在1萬元以上,才有得到配號的可能,所擁有的市值逐漸變高,可以得到配號的數量越多。只有當自己分到的配號恰好落在中簽區段內,對於中簽的那部分新股的申購才能進行。3、如何提高打新股的中簽幾率?從長時間來看,打新中簽和申購時間是沒有任何聯系的,如果要讓新股的中簽幾率變大,下面的幾個方案僅供參考:(1)提高申購額度:如果早期所擁有的股票市值越多,取得的配號數量也就越多,最後中簽的可能性也會隨之越高。(2)盡量開通所有申購許可權:如果你擁有一定大的資金量,均勻持倉也是一個方法,同時開通主板和科創板的申購許可權。這樣以後無論遇到什麼新股都能申購,這樣可以增加中簽的機會。(3)堅持打新:每一次打新股的機會也是萬萬不可錯失的,還是由於中新股的概率相對較小,因此還是需要堅持搖號的,要知道肯定有機會輪到自己的。二、新股中簽後要怎麼辦? 通常,如果新股中簽的情況下是會有相應的簡訊通知,在登錄交易軟體時,還會收到彈窗提醒。在新股中簽之日,我們確保不超過16:00賬戶里有足夠繳納新股的資金,不論資金來自銀行還是通過當天賣股票所得都可以。到了第二天,如果自己賬戶里看到成功繳款的新股余額,那麼此次打新成功。非常多的小夥伴想打新股然而老是錯失良機,總是錯過調倉時間。說明大家真的缺少一款發財必備神器--投資日歷,相關內容的獲取可以通過點擊下方鏈接: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三、新股上市會怎麼樣?假設各方面都不出任何意外的話,從申購日算起8~14個自然日內,新股就會上市。關於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首5日是不設置漲跌幅限制的,等到了第6個交易日開始,日漲跌幅就受到了限制,只有20%。而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的漲跌幅限制不得高於發行價的144%且不得低於發行價格的64%。發行價倘若是10塊錢/股,則當天最高價位只會是14.4元/股,最低也得在5.6元/股以上,根據我多年的跟蹤洞察,往往主板新股上市的第一天漲停,後期連板數量超過了5個,新股什麼時候賣比較好,那得根據個股的實際情況及市場行情來綜合判斷。倘若新股上市當天出現破發並且連續下跌,在上市當天就賣掉能有效的減少損失。源於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漲跌沒有被局限限制,因此為了避免股價回落,中簽的朋友在上市的第1天可以直接賣出。另有,倘若股票是持續連板的,當開板發生時,最優的做法就是立即賣出,防止損失,落袋為安。其實炒股最終還是要看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沒辦法判定一個公司到底是不是好公司或者分析不到位的人有很多,導致看錯股而虧損,現有款免費的診股神器,把股票代碼打進去,就能看出股票質量的好壞了:【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應答時間:2021-09-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相關問答:科創版中簽交錢後一般多久上市?為何?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從申購到上市一般都是1周的時間左右。

因為隨著市場的制度和審核越來越完善,目前新股申購的條件和程序也越來越簡單,有效。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科創板,還是主板或者中小創板,從公布中簽到上市基本都是只有1周左右的時間。

如果從申購當日算起,那麼可能需要2周不到的時間。

就好比最近的一隻科創板新股688126滬硅產業申購指南顯示:

申購的時間為2020年04-09,中簽繳款的日子為04-13,而上市的時間就是4月20日,其中算上雙休日,一共才11天的時間!!

所以,新股申購到上市基本都是在7~14天之內,除非中間有特長的節假日,才會特殊延長一個時間。

不過科創板目前還是一個上市前5個交易日無漲跌幅的情況,與主板不同,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理智對待。

我有一個朋友非常厲害,今年打中一簽科創板新股石頭科技!

發行價格為271.12元/股,每個中簽號碼只能認購500股,中簽一單要繳款13.56萬元。

上市首日一天內大賺10萬多元。真的是一個意外「大禮包」。

而我自己在2020年的4個月里,一共才中簽了5隻新股,加起來都沒有它一隻賺得多!!!

也許,這就叫做運氣吧!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點贊支持哦。

『伍』 「瘋狂」的小牛

沒有可炫耀的學歷,但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和折騰,終於活出了人樣的胡依林,本可以朝著光明的設計師之路前進,但是,正如他自己說的,這段時期,就像韓劇里的狗血劇情一樣,家庭、愛情、事業卻連續發生了重大變故,於是,胡依林又回到了起點。不過,胡依林還想再折騰一次。

胡依林有一個生活癖好,就是喜歡摩托車,曾經從上海一路騎到過北京。自稱是「騎行瘋子」的胡依林,決定「染指」出行工具。他利用自己做過設計師的經驗,用一年的時間,對如何做出一台與眾不同的踏板車,進行了無數次的測試、調研、再設計,之後,卻發現沒錢把理想中的好車造出來。胡依林決定找投資。

找投資,就要做BP(商業計劃書),胡依林將BP發給了包括李想(曾先後創立泡泡網、 汽車 之家,並帶領 汽車 之家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在內的一些投資人。不過,不是沒有投資人願意給胡依林資金,而是胡依林還要求投資人「附贈」一個CEO。

通過李想的引薦,一位投資人出現了,此人就是明勢資本的黃明明,黃明明不僅給胡依林帶來資金,還真給胡依林帶來了一位CEO——李一男(曾是華為 歷史 中最年輕的副總裁)由此,以「小牛」為品牌的牛電 科技 正式在2014年成立。與此同時,各路資本及頂尖人才摩肩接踵地進入公司。資本方,如紀源資本GGV、IDG資本、紅杉資本等;人才方面,如劉傳凱、何鵬、何衛華、劉成棟等人。

從公司成立第一天開始,胡依林及其團隊,就將對產品近乎瘋狂的執著精神,打造成公司的價值觀。

為了讓價值觀「落地」,小牛推出了第一款「N1」產品。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款產品屬電動摩托車領域,並非電動自行車。只是,胡依林不會想到,對市場上出現任何一個摩托車品牌、任何一款摩托車,都會進行情報收集和產品分析的本田,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小牛的「N1」。

《經理人》曾在2016年采訪時任本田中國本部長水野泰秀的時候,水野泰秀就重點提到了小牛,水野泰秀當時私下透露:「長期以來,作為全球銷量最大的本田摩托,一直在關注摩托車領域的 科技 變化,其中,中國的小牛是本田最注意的一個企業品牌,因為小牛的電動模式如果演化成為摩托車行業主流,本田摩托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在內部,小牛每出一款,本田的技術員一定要采購,要拆解分析。」

本田的擔憂,正在逐漸靠近現實。中金公司在2020年的一份對於小牛的價值評估報告中,有關兩輪車的品牌矩陣圖上,將小牛直接列入兩大燃油摩托車巨頭本田、雅馬哈所在的優勢品牌陣營。要知道,在今天小牛的產品譜中,「N1」只是其間的一個系列,而且它還不是燃油摩托車。

從技術角度,電動摩托車的主要核心在電池、電動機,而能夠以電動摩托車和本田、雅馬哈的燃油摩托車分庭抗禮,這意味著,在電動自行車產品中,小牛的技術特點將更具優勢。

技與戰

創業第二年,就在小牛准備大幹一場時,「黑天鵝」事件發生。當年,由於李一男涉嫌內幕交易罪被刑拘,公司團隊陷入了慌亂。此前,2016年1月加入小牛擔任COO的李彥擔起了公司的掌舵人。李彥系斯坦福大學的博士,曾在KKR私募股權基金任運營副總裁,負責KKR投資的多個企業的運營管理工作。加入KKR之前,他於2008年至2009年任職於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於2006〜2008年任職於美國高通(Qualcomm Inc.),從事3G及4G的技術研發,並持有3項相關專利。李彥博2016年1月加入小牛電動,於2017年12月起擔任小牛電動CEO,並於2018年3月起擔任小牛電動董事會主席。

李一男被坐實內幕交易罪,直到2017年年底刑滿釋放後,才以小牛股東Glory Achievement FundLimited的第一股東身份回歸。不過,在李一男消失的這段近2年的時期內,正是胡依林和李彥等人帶領小牛高速發展的黃金期。

在公司內部,李彥被認為是睿智的企業掌舵者,同時也是團隊的連接者。

小牛的總體戰略有兩層並行的架構,第一層是技術戰略,第二層是經營戰略。前一個戰略由胡依林主要負責,後一個戰略由李彥承擔。

技術戰略。沿著新車的車型車款發布的 歷史 脈絡來看,自發布「N1」之後,小牛在2016年發布了「M1」,在2017年發布了「U1」和「Project X」,在2018-2019年發布了「N1」和「M1」的升級和延伸版,在2020年則發布了「RQi」。

通過以上這些系列及產品類型,小牛的產品矩陣大致上可總結為:電動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戶外專業自行車、電動助力自行車,從產品矩陣,比對市場任何一家電動自行車企業的業務產品范圍,幾乎找不到小牛的同類,也找不到競爭者。

在小牛的產品矩陣中出現的每一個產品,其實彼此都有一定的關聯,這種關聯和其智能化技術能力、原創設計能力相關,正是這兩種能力,導致其產品可以發生一種叫做「知識遷移」到「產品遷移」的能力,即可以運用於摩托車線,也可以運用在自行車,以及滑板車、踏板車等周邊產品上。

「知識遷移」的源頭,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智能 科技 是小牛「知識遷移」的源頭之一。

小牛的智能化技術及運用,主要來自五大核心:CLOUD ECU智能中央控制器持續進化的智能平台、CLOUD-ECU智能中央控制器、NIU CLOUD智能雲、遍布車身的10多個感測器、小牛電動APP。

很顯然,五大核心中,前三個屬於一個源頭技術,第四個感測器,屬於硬體范疇(可通過供應連采購配件實現配件組裝),最後的APP,屬互聯網社交軟體 科技 。因此,主要看CLOUD ECU和APP。

關於CLOUD ECU。小牛的CLOUD ECU智能中央控制器,目前已經到了V3版本。作為整車的智能中樞,它將每分鍾200次監測、收集、分析多達72項車輛信息,並通過 APP實現對車輛狀態的遠程查看和控制,加強車輛的安防預警能力。另外,其OTA無線升級功能,無需更換硬體,就能輕松完成功能更新和拓展。

在CLOUD ECU的後台,隱藏著小牛的大數據分析系統。其通過搜集和分析電池循環次數和電量變化曲線,幫助改進 BMS 智能電池管理系統,從而給電池更好的保護,減少電池事故。另外,通過對里程、陪伴時間、騎行軌跡等騎行數據的分析,協助優化FOC矢量控制器性能,降低能源消耗。並且,還通過應用數據來優化車輛安防、智能服務、駕駛體驗。

關於APP。除了通過CLOUD ECU的車輛、電池狀態、智能安防、車輛 健康 報告、在線報修及相關服務,關聯到用戶手機端的APP之外,小牛的APP還具備社交功能。在APP中,用戶可以發言,可以潛水,還可以加入同城會、賺積分,小牛將用戶稱為「牛油」。

小牛「知識遷移」的另一個源頭就是工業產品設計。小牛的產品設計的重點主要體現在:專業與個性兼具的工業設計團隊、高辨識度的家族式傳承設計、合理的人體工程學、燈光系統的設計、動力系統等六大管理體系。從使用者最為關心的舒適和動力兩個角度,這里主要介紹人體工程學的運用和動力系統。

對於如何讓使用者駕駛更舒適,小牛運用了人體工程學,從中國人平均的身高、坐高、身材、骨骼等角度,在駕駛中的有關人的頭部到車把、腳步之間的穩定三角關系、有關重心的測算、腿部角度、後座的高度、胳膊的角度等等經過精密計算,由此對產品進行外形設計,以最大程度體現降低駕駛的疲勞和提高舒適度。

至於動力系統,由於涉及駕駛的里程、爬坡、耐用性等等使用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其實正是所有電動自行車廠商重點關注和技術研發的領域,那麼小牛的動力系統是一種什麼樣的特色?

小牛採取的技術攻略是,自主創新和合作研發並舉。一方面全方位優化自主研發的FOC矢量控制器演算法;另一方面與德國BOSCH合作,共同調校電機的性能表現,通過不斷改善電機磁鋼設計,優化內部銅線纏繞方式和纏繞密度,使得電機的動力輸出、瞬間扭矩、能效比均顯著提升。

可以發現,通過不斷強化智能 科技 、工業設計等兩種核心底層能力,小牛可以輕松將知識轉移、擴大到任何出行產品中,甚至,其目前的這套產品矩陣還只是暫時的。

經營戰略。前文說過,小牛的經營戰略和技術戰略,屬於並軌的戰略。在小牛發布每一款新系列、新產品的同時,其經營行動也在同步跟進。

「渠道、發布會、獎項」是小牛在具體經營中的三個關鍵詞。

關於渠道。自李彥進入管理團隊之後,小牛開始改變單一的線上渠道,強攻線下。

2016年6月,小牛正式成立線下渠道部,當年年底開設了20家授權體驗店,線下渠道的效果開始顯現,銷量和服務評分都有明顯提升。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牛在國內線下經營門店數量為1050家。

關於發布會。小牛在國內市場迅速崛起之後,李彥團隊開始同步擴展海外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2016年初,小牛開始搭建海外團隊。當年8月,小牛就把N1S引入德國銷售,售價2699歐元(約合2萬元人民幣),主打「高端」市場。

2017年上半年,小牛的產品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開始顯現,之後又進入了東南亞市場。截止目前,小牛電動已經進入海外45個國家,並為全球多家共享電動車運營商提供機遇SaaS的兩輪電動車智能共享業務解決方案。

小牛在海外的市場擴展和影響力,和它每一場別出心裁的發布會有關。李彥團隊策略就是,進入國際大展以及藝術博物館。前者如米蘭國際兩輪車展、拉斯維加斯2020年消費電子展(CES)等,後者如巴黎盧浮宮這樣的世界頂級博物館。

關於獎項。為了在國內外獲得優質質量的背書,李彥團隊的策略是拿下一系列必備的國內外頂端的設計或質量方面的獎項,在小牛內部,這些獎項,被視為如同一個學生進入職場前必備的各項能力和知識的證書。

到2018年,小牛的M1、U1兩款產品快速包攬了一系列國內外大獎,如德國紅點、德國 IF、美國IDEA、日本 G-Mark、中國紅星、台灣 Golden pin、香港 DFA 等等。這些獎狀證書,以前大多發生在電器類產品上,現在小牛也拿到了,足可以笑傲江湖,即使有同業也如法炮製一番,也會被視為拾人牙慧。

2021年及之後

2017年,李一男出獄,但他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僅以股東身份和小牛公司發生關聯。而李彥則終於接下了CEO職位。公司的內部分工已經形成明確:董事長胡依林主責產品研發,李彥繼續主管公司發展戰略,原寶馬設計大師劉傳凱坐鎮小牛位於上海的研發中心,負責整體工業設計,供應鏈副總裁何衛華和首席產品規劃師劉成棟,分別在小牛位於常州的工廠,負責供應鏈和產品生產規劃。

進入2018年,小牛開始動作頻仍,先是在法國盧浮宮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M+、N-GT兩款新車,後移師上海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發布了輕量產品UM,與此同時,小牛招入首席財務官張鵬,啟動赴美上市。當年10月19日,小牛(NASDAQ:NIU)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自此,小牛成為電動自行車領域第三家上市公司(實現上市的前兩家公司分別為港股公司雅迪、A股公司新日)。

2020年11月23日,小牛公布的財報顯示,公司2020財年第三財季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8000.64萬人民幣元,同比增長20.46%;營業收入為8.94億人民幣元,同比上漲36.67%。看來,在2020年疫情形勢之下,小牛的業績還算可喜,不過,小牛的潛在對手已經隱現。

就在小牛公布2020財年第三季財報的前一個月,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取名為「九號」的公司(SH:689009),悄然在新興的科創板上市。

根據公開信息,九號公司成立於2012年,創業最初,業務主打電動平衡車。2015年3月,通過收購美國Segway(電動平衡車鼻祖)形成新的全球企業——由此,公司將多數產品以Segway(賽格威)品牌命名;2020年10月29日,公司登陸科創板,成為中國境內上市企業中「VIE+CDR第一股」。

值得重視的是,九號公司的產品品類,除了電動滑板車、電動平衡車、智能服務機器人,以及其他相關配件之外,還增添了電動自行車品類。根據公司官網顯示,目前旗下的電動自行車三款,分別以九號電動B、C、E命名。從三款產品的外形、智能配置系統(感應解鎖、OTA升級等功、智能定位系統)看,完全是對標小牛。

不過,由於九號公司比較晚的進行「知識遷移」到「產品遷移」,因此其電動自行車品類產品僅有三款,而且按照2019年度的財務數據,此項業務為244.92萬,僅占公司整體主營收入的0.05%,然而基於已經開發了電動自行車品類,說明九號公司已經打開了這項業務的戰略之門,而且就 科技 智能電動自行車方面,得益於小牛做了市場教育,九號公司完全可以躺在小牛邊上進行「酣睡式」競爭,問題是,小牛能趕跑這個卧榻之側者嗎?

(註:① 兩輪電動車。寬泛概念是指,安裝有可充電電池或其他電動推動馬達的摩托車、自行車、平衡車、滑行車及其他裝有兩輪的出行或 娛樂 速度型工具。基於讀者閱讀和理解便利,本刊本期主要指向新國標范圍內的電動自行車,如涉及電動摩托車、或電動輕便摩托車,則另有解釋和說明。)*本文首發於《經理人》2021年01月刊

『陸』 打新火熱竟屢現棄購!打新盛宴勿忘按時繳款 否則後果可能很嚴重

打新火熱竟屢現棄購!打新盛宴勿忘按時繳款,否則後果可能很嚴重(附12日科創板7隻新股申購要點)

給錢都不要?科創板打新,有人苦於沒資格,有人竟然中了都不要?這是家裡有礦嗎?

7月11日晚,科創板第五股——瀾起科技披露了科創板上市發行結果,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為2.95萬股,放棄認購金額為73.19萬元。在目前已經公布發行結果的5隻科創板新股中,網上棄購數量最多。

中簽率第二 棄購數量第一

瀾起科技的主營業務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內存介面晶元、津逮伺服器CPU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

瀾起科技於7月8日申購,申購價格為24.80元/股,發行市盈率為40.12倍。在回撥機制啟動後,網上最終發行2372.65萬股。數據顯示,約有293萬戶投資者參與打新瀾起科技,最終中簽率為0.0613%。在目前已經完成新股申購的14隻科創板新股中,除中國通號外,瀾起科技的網上中簽率最高。

截至目前,在已經公布發行結果的5隻科創板新股中,瀾起科技的網上棄購數量最多。

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 ,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6829股,放棄認購金額16.57萬元。

科創板第二股——睿創微納 ,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1.21萬股,放棄認購金額24.26萬元。

科創板第三股——天准科技 ,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2.03萬股,放棄認購金額51.81萬元。

科創板第四股——杭可科技 ,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1.25萬股,放棄認購金額34.41萬元。

科創板第五股——瀾起科技 ,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2.95萬股,放棄認購金額為73.19萬元。

瀾起科技網上搖號中簽號碼共有47453個,每個中簽號碼可認購500股,中簽的投資者需在7月10日下午16:00前備足資金12400元用於繳款。

分析認為,第一批科創板股票打新收益應該具有確定性,投資者為什麼中簽卻又放棄了呢?難道是忘了繳款?

為了防止中簽的投資者出現忘記繳款的情況,有券商向客戶發出通知,將新股中簽繳款預凍結時間提前。多家大型券商對於中簽投資者的繳款操作都會設置提醒服務。

但還是有人會出岔子。不只是個人投資者,還有機構。

7月2日,銀河證券在參與科創板新股天准科技的網下初步配售時,因公司負責交易人員未按指定時間進行網下申購操作,導致申購失敗,科創板由此出現網下打新棄購第一單。銀河證券因此在7月5日被中國證券業協會宣布列入首發股票配售對象限制名單6個月。

網上投資者中簽之後棄購的後果同樣很嚴重。

根據業務規則,網上投資者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後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自結算參與人最近一次申報其放棄認購的次日起6個月(按180個自然日計算,含次日)內不得參與新股、存托憑證、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網上申購。

9隻科創板新股中簽號出爐

今天還有7隻打新

7月11日晚間,周三打新的科創板9家公司中簽號全部出爐, 中簽的投資者需在今日(7月12日,周五)繳款。

安集科技中簽號碼9754個,鉑力特中簽號碼11400個,樂鑫科技中簽號碼13872個,新光光電中簽號碼19040個,容網路技中簽號碼25740個,福光股份中簽號碼29363個,中微公司中簽號碼30608個,光峰科技中簽號碼35267個,中國通號中簽號碼75.6萬個。

安集科技中簽號:

鉑力特中簽號:

樂鑫科技中簽號:

新光光電中簽號:

容網路技中簽號:

福光股份中簽結果如下:

光峰科技中簽號:

中微公司中簽號:

中國通號中簽號:

註:凡參與網上發行申購的投資者持有的申購配號尾數與上述號碼相同的,則為中簽號碼。

本周是科創板打新黃金周, 周五還有7隻科創板新股申購 ,投資者在享受打新盛宴的同時,要注意繳款操作的截止時間,避免因粗心失誤受罰。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

『柒』 科創50指數基金有哪些

科創50指數基金主要包括:華興源創,代碼是688001;睿創微納,代碼是688002;新光光電,代碼是688011;心脈醫療,代碼是688016;安集科技,代碼是688019;方邦股份,代碼是688020;瀚川智能,代碼是688022;安恆信息,代碼是688023;沃爾德,代碼是688028等等優秀基金,而科創50指數就是由科創板中的50隻個股組成,就上交所發布的樣本股名單來看,華興源創、睿創微納、金山辦公、中國通號等50隻科創板個股均位列其中。根據當前成分股所披露的財報來看,科創50指數成分股研發投入強度較其他板塊有明顯優勢,板塊科技創新屬性十分突出,風格鮮明。50家樣本公司2019年的研發強度中位數約12%,顯著高於同期滬深300、中小板指、創業板指的中位數水平。
從市場表現來看,截至目前,「科創50」指數的50隻樣本股中,有7隻個股相對發行價漲幅翻了3倍以上,分別為安集科技、金山辦公、中微公司、心脈醫療、安恆信息、博瑞醫葯和南微醫學。據中國基金報計算,經多個維度對比目前市場上有幾個主流的指數發現,科創50的漲幅僅次於創業板指數,非常值得投資者考慮。
但是,科創50指數主要是信息技術和醫療行業中 ,新興的上市公司組成。這些公司通常當前盈利增長速度快、估值高、彈性大。未來指數成分股還會發生較大變化。所以,相對於直接投資科創板股票,科創50ETF具有費率較低、參與門檻較低、投資透明、交易便捷等特點,是分享科創板企業高速成長紅利的良好渠道。不過,由於科創板上市公司多處於成長期,業績波動性可能高於傳統行業,因此科創50指數及其跟蹤產品科創50ETF的走勢也會體現該特點,投資者需要對此類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建立合理認知和預期。

『捌』 盤點中國六大企業軟體服務商,看財報背後上雲的真相

不久前看過一張中美企業服務市場對比圖,有些驚訝。為什麼同樣在ToB市場,國外有市值萬億美金的微軟、有千億美金的Salesforce,在中國卻唯有用友市值剛過百億美金?

有人曾說:軟體行業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變革的同時,固步自封勢必會成為產業進化的淘汰品。

於是,變革者敢於不斷試錯,甚至願花數年時間重寫底層代碼,以更好地支撐市場訴求;固步自封者,卻寧願自欺欺人,無法擺脫過去資本、產品、人員結構等既得利益的包袱。

在國內傳統企業服務軟體廠商喊出轉型上雲的這么多年,時至今日,我們似乎只能看到沖在一線的釘釘、企業微信,沖在二線的SaaS挑戰者,沖在三線敢於砸掉過去的軟體巨頭,以及沖在四線迫於轉型的ISV、SI。

雷鋒網將梳理中國有代表性的企業軟體服務商,分析它們過去幾年在SaaS等核心雲業務上的「成績單」。如有疏漏,歡迎指正。

阿里釘釘

核心雲產品:釘釘

標桿客戶:立白、蒙牛

產品與市場動作: 2015年5月正式發布。2018年發布五大垂直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12月提出「人、財、物、事」全鏈路數字化解決方案。2019年發布「智能協同」產品升級,涵蓋人和人的智能協同、人和事的智能協同、人和物的智能協同。

2018年億元戰略投資藍凌,聯合金山WPS推出智能文檔;2019年全資收購企業協作軟體Teambition。

業務表現: 最新數據顯示,釘釘平台上已有20萬開發者,企業應用數達30萬,用戶數超2億、企業組織1000萬、服務企業組織數500萬,以及800%增長的優質ISV。

圖:雷鋒網製作

雷鋒網分析了截止2019Q3阿里雲的收入增長情況。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釘釘宣布並入阿里雲,顯然在2019Q3原本一直屬於創新項目的釘釘收入歸入阿里雲,粗略估計釘釘至少帶來了10億元的季度創收。(進入2020年,天貓精靈升級為獨立事業部,由阿里雲IoT負責人庫偉負責,可以預見下一季度原屬於創新業務的天貓精靈將進一步為阿里雲帶來增長。)

企業微信

核心雲產品:企業微信

標桿客戶:步步高商業、德邦快遞

產品與市場動作 2016 年正式推出 1.0 版本,2019年12月公布3.0版本,在與微信互通的基礎上,推出客戶朋友圈、客戶聯系、客戶群三大功能。據張小龍最新說法,「企業微信後續新的變化是基於一個新的理念——希望讓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成為企業服務的窗口。人就是服務,而且是認證的服務。」

2018年與泛微宣布在移動辦公領域展開合作;2019年相繼投資銷售易、有贊、法大大、道一雲。

業務表現: 覆蓋超過50個行業,服務超過250萬家真實企業,6000萬活躍用戶,80%中國500強企業用戶,21000家合作夥伴,每天有超過470萬個系統連接在企業微信上。

關於企業微信的營收情況,可以根據騰訊雲歷年來為數不多的幾次數據披露進行判斷:

在騰訊930變革之後,騰訊雲與支付業務一直組成放在「其他業務」板塊,而後被放在「金融 科技 及企業服務」板塊中,並提及收入增長的來源之一「整合如雲服務及企業微信等騰訊內部資源,聯合外部SaaS企業,以培育更多垂直領域SaaS解決方案。」

對比同一時期的阿里釘釘,SaaS產品帶來的客戶數量對比(SaaS客單價可能會不會有太大差異),顯然,企業微信等騰訊內部SaaS業務已足夠刺激著騰訊雲的收入增長。

相比互聯網巨頭的SaaS生意,從2010年前後就開始深耕互聯網ToB市場發展起來的小巨頭們表現又如何呢?

我們知道HR領域的大易被用友收購,CRM銷售易獲得了與騰訊戰略合作及投資的機會,協同辦公致遠終於在科創板上市……但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最關心是盈利問題,多數企業盈利欠佳,虧損或微利還是常態嗎?

北森

核心雲產品:北森雲

標桿客戶:碧桂園、萬科

產品與市場動作: 成立於2002年,2010年開始構建PaaS平台,2012年建立客戶成功服務團隊,2016年上線核心人力雲eHR。2019年,面向ISV和企業客戶,北森基於PaaS平台發布AppStore應用商店,如個稅計算、面試系統、內推等HR原生應用,任務、日程等辦公應用,差旅、報銷等第三方應用。

業績表現:

是盈利還是繼續虧?據了解,北森雲前期在SaaS產品線及PaaS平台研發,以及客戶成功團隊等方面投入巨大。盡管北森在2018年4月新三板終止掛牌交易,但這其實是同一時期不少業績表現不佳、在新三板兜兜轉轉的SaaS廠商的共同表現。

東軟

核心雲產品:RealOne Suite、CloudOne Suite、ClinicalOne Suite

市場與產品動作: 創立於1991年,中國第一家軟體上市公司。目前已推出雲 HIS、人社醫保平台、醫葯雲、環保雲、睿雲、平台雲、黨建雲、雲護航等雲產品和服務。2019年9月,東軟宣布獲得網路戰略投資共計14.43億元,11月與網路發布面向智能城市的整體解決方案。

業務表現:

可以看出,東軟近兩年正持續出現業績虧損,並有虧損持續拉大趨勢。據悉,東軟四大主營業務醫療 健康 及 社會 保險、企業互聯網及其他、智慧城市、智能 汽車 互聯,在2018年的業績表現分別為16.96億元、21.32億元、18.50億元、14.92億元,毛利率同比增減分別為1.45%、-1.50%、-4.13%、-0.93%。

根據此前年報稱,凈利潤下滑是由於公司加大在研發和市場投入力度所致,在2019年9月獲得網路資金與資源合作上的大力支持後,在2019年最後一季度是否掃開低迷?值得一提的是,從業務成分上講,東軟除了自主軟體、產品及服務的經營外,同時也會承擔系統集成的業務。

實際上,2014年至今,阿里、京東、騰訊、網路接連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領域與IT解決方案服務商(包括系統集成)整合優勢資源展開合作。預計很長一段時間內,IT解決方案服務商會遭遇斷臂求生、謀求新增長點的「陣痛期」。

金蝶國際

核心雲產品:星空、蒼穹、精斗雲

標桿客戶:溫氏集團、幸福西餅

產品與市場動作: 創立於1993年,金蝶旗下有多款雲產品,包括金蝶雲·蒼穹(大企業雲服務平台)、金蝶雲·星空(中大及成長型企業創新雲服務平台)、金蝶精斗雲(小微企業一站式雲服務)、雲之家(智能協同辦公雲服務)、管易雲(電商行業雲)及車商悅( 汽車 經銷行業雲)。2011年,金蝶正式拉開了轉雲升級的帷幕,2012年推出金蝶雲ERP,2017年提出Cloud First戰略,金蝶雲ERP升級為金蝶雲。

業務表現: 業內人士指出,2016年是金蝶陣痛轉型收入最高的開始,雲服務收入佔比在近年來也在持續上升。不過直到如今,雲業務仍未能盈利。

圖:雷鋒網製作

2016年,金蝶全年營收18.62億元,同比增長22.8%;雲服務業務收入3.4億,同比增長103%,占總營收18.3%。

2018年期間,金蝶先後推出金蝶雲星空、蒼穹兩款雲原生技術架構。

直到最近的采訪中,徐少春重申了對2020年雲收入佔比達到60%的信心。但此消彼長,這也意味著隨著金蝶傳統軟體業務佔比下降、增速進一步放緩的情況下,金蝶雲服務業務還需時日才能彌補這一空白。

用友網路

核心雲產品:NC Cloud、YonSuite、iuap

標桿客戶:三一重工

產品與市場動作: 成立於1988年,目前形成了以用友雲為核心,雲服務、軟體、金融服務融合發展的新戰略布局。用友雲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2017年4月,用友雲戰略正式落地,7月發布U8 Cloud,自此後的兩年多時間里,用友還相繼發布了NC Cloud、YonSuite等核心雲解決方案。

業務表現:

圖:雷鋒網製作

從歷年用友財報公布出的數字可以看出,用友雲服務無論收入還是付費客戶數量都在近兩年呈現了光速增長。

從2017年雲戰略落地當年,用友雲服務業務實現同比增長249.9%,此後兩年一直呈100%以上的速度增長。此外,據2019Q3最新數據,僅三個月,用友雲付費客戶數量增長了3.84萬家,如果按照每月20個工作日粗略計算,在2019Q3,日簽單高達640單。

相比之下,用友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相當「激進式」的雲轉型。不過也可以有其中一種猜測:用友客戶客單價足夠低,付費用戶數量之多可以支撐整個雲的收入?

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後半程,誰來接力?

中國企業服務軟體市場的後半程,其實也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到如今的一個關鍵命題。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核心業務早已觸碰到天花板,雲計算、AI、5G等新技術重塑了ToC做ToB的方式。

透過上文數字,能夠看到阿里釘釘、企業微信在最近今年可謂是戰績頗豐,僅用四五時間就已經圈入百萬家企業客戶,再加上最近的華為WeLink,在扮演巨頭雲戰略「抓手」的同時,將有可能進一步蠶食整個軟體業務市場。

而越來越多的SaaS企業開始相信,基於自身品牌和產品的開放,才能聯合其他合作夥伴一同拿下大客戶。例如,提供公開標準的API,能夠實現應用間互聯互通的PaaS品類。

與此同時,尋找與企業軟體廠商戰略合作也是打通用戶與企業端的重要路徑。例如此前京東與金蝶的合作,阿里與用友的合作,華為、騰訊與用友,與金蝶的合作,亦或是阿里、騰訊成立的SaaS加速器等孵化性質的動作。

實際上,在2007年阿里軟體成立前後,馬雲曾考慮與用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但雙方都希望自己成為主導方,不願意成為對方的附庸,談判不了了之。用友某高管當時甚至表示:「我們穿西裝,他們穿牛仔褲,合資起來會不倫不類。」

十年前,很少有人會去懷疑用友、金蝶等軟體廠商牢固的市場地位,十年後,基於SaaS的普及化改變了軟體的交付模式,也讓穿西裝的人意識到與穿牛仔褲的合作重要性。

企業軟體廠商通過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能夠依託其雲技術,增強對企業用戶數據(比如來自ERP、CRM、OA,甚至是企業交易數據)的獲取與分析能力。

盡管傳統廠商動作略顯緩慢,但金蝶砸掉ERP、重寫代碼,用友稱其拿下46萬家雲付費企業用戶。船大難不難掉頭,更需要果敢。

這一點可以參看微軟CEO納德拉的做法。2014年砍掉手機業務,放棄Windows Phone,轉身擁抱雲服務,以Teams、Office 365等企業服務應用為觸手的同時,得以輸出AI、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和營造開發生態。目前,目前微軟市值一度突破萬億美元,成為整個企業服務軟體行業當之無愧的巨頭。

從工信部最新披露的一組數據看,2018年,以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平台類運營技術服務收入16736億元,占信息技術服務比重達44.6%,其中典型雲服務和大數據服務收入達2192億元,提供服務的企業達2440家。從需求端來看,國內企業在雲服務支出和使用率上一直在上升。

毫無疑問,雲用戶市場的日漸成熟,將極大地刺激著中國企業軟體市場迎來更快速的淘汰。互聯網巨頭就像鱷魚一點點撕咬下市場份額,不會再像十年前一樣潰敗,如今它們在企業服務市場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雷鋒網)

『玖』 科創50是什麼意思

科創50是科創板50指數的簡稱,該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隻證券組成,反映最具市場代表性的一批科創企業的整體表現,該指數以2019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1000點為基點,指數代碼000688,正式發布時間為2020年7月22日,科創板是新設的板塊,並在該板塊內進行注冊制試點,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用戶買科創板股票需要提前開通許可權。
拓展資料:
1、科創50什麼時候開盤
科創50基金的開盤時間與股票一致,開盤時間為交易日的早上9:30,收盤時間為下午15:00,中午11:30-1:30為午間休市時間。
2、科創50etf是什麼股票
科創板50etf不是股票,而是一種基金,它以科創50指數為跟蹤標的,買入科創50指數全部或者部分成分股,目的在於取得和科創50指數相同的收益,科創板50etf在證券交易所交易,投資者需要開通場內基金賬戶才能交易。
3、科創50指數基金有哪些
科創50指數基金主要包括:華興源創,代碼是688001;睿創微納,代碼是688002;新光光電,代碼是688011;心脈醫療,代碼是688016;安集科技,代碼是688019;方邦股份,代碼是688020;瀚川智能,代碼是688022;安恆信息,代碼是688023;沃爾德,代碼是688028;等等。
4、科創50指數散戶能買嗎
可以,指數基金大多以ETF的形式存在,科創50ETF是沒有投資門檻的,投資者可以直接在證券交易軟體中進行交易。相對直接投資個股而言,科創板指數基金是一個更加適合散戶投資科創板的方式,不僅僅在於其不需要門檻,更在於其以組合式的投資來避免了個股大幅波動的風險。
5、科創板股票代碼以什麼開頭
科創板發行股票代碼為「688xxx」,發行CDR存托憑證代碼為「689xxx」,而網上申購代碼通常為」787xxx「。科創板股票或存托憑證不安排選號,上交所發行承銷管理部按發行方案審核通過順序排號,逢4、13結尾可跳號。同時,科創板新增擴位證券簡稱,最多為8個漢字(16個字元)。

閱讀全文

與科創板卓睿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雲伺服器龍頭上市公司 瀏覽:776
上市公司海外並購審核流程 瀏覽:492
國產醫用膠片上市公司 瀏覽:159
炒股票五行屬金嗎 瀏覽:805
雞蛋上漲利好上市公司 瀏覽:780
唐風炒股 瀏覽:409
手機製造產業鏈上市公司 瀏覽:193
股票分紅後價格下降等於沒分紅 瀏覽:231
新三板交易制度存在的問題研究 瀏覽:116
公司說要上新三板 瀏覽:666
怎麼追漲停的股票 瀏覽:726
中國燃氣生產商上市公司 瀏覽:586
國儲能源上市公司 瀏覽:418
標准差與股票投資 瀏覽:665
手機炒股網上開戶了 瀏覽:333
手機炒股軟體進不去 瀏覽:297
炒股賺五千萬教授失蹤 瀏覽:60
怎麼查新三板企業公告日期 瀏覽:248
華為電腦適合炒股嗎 瀏覽:496
公司上新三板後別人購買的股份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