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創業 > 國新投資和誠通金控減持股票

國新投資和誠通金控減持股票

發布時間:2021-03-06 12:29:28

❶ 大股東減持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是好事。

大股東減持一直被投資者看作利空。每當出現大股東減持的消息,不僅個股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挫,如果減持比較集中,還會對整個股市產生沖擊和影響。大股東、董監高集中、大規模減持沖擊市場,給其他投資者帶來傷害。

大股東減持、特別是大規模減持是對企業前景不看好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上市公司,多數的大股東減持不是為了投資更好的產業、更好的項目,而是將資金轉移或圈錢走人。

(1)國新投資和誠通金控減持股票擴展閱讀:

證監會2016年1月7日發布《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自2016年1月9日起施行。這項規定是對去年證監會發布的18號公告的補充和銜接。

18號公告明確提出,從2015年7月8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也正是因為這份公告,才有了今年1月8日可能會出現大股東減持潮的傳言,且減持額度高達萬億以上。

從總體上講,對大股東以及董監高等的減持行為是一種約束,對可能出現的大股東及董監高大規模減持是一種規范。特別在股市尚處於不太穩定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約束是完全符合實際的。但是,這樣的方式,也是不利於股市的健康有序發展的。

❷ 集中競價減持是利好還是利空

你好,集中競價是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的統稱,一些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減持是有相關規定的,即上市公司大股東在3 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什麼是集中競價減持
集中競價減持是指通過平台大量削減持股數目。
集中競價交易是證券交易所內進行證券買賣的一種交易方式,目前我國上交所、深交所均採用這一交易方式。一般來講,是指二個以上的買方和二個以上的賣方通過公開競價形式來確定證券買賣價格的情形。
在這種形式下,既有買者之間的競爭,也有賣者之間的競爭,買賣各方都有比較多的人員。集中競價時,當買者一方中的人員提出的最高價和賣者一方的人員提出的最低價相一致時,證券的交易價格就已確定,其買賣就可成交。
集中競價減持是利好嗎?
1、通常,一隻股票大股東減持,肯定多半是利空了。
2、因為,減持一是股東套現,或者降低控股,二是股票資金上的缺乏,減低股東的持股信心。
3、若是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特別是臨近年底,至少可以預期年末分紅不理想,更沒送轉姑的可能。

4、但有時候,要看減持的目的是什麼,比如減持給員工進行股票激勵、或者投入產業創新等,則屬於偏利好的成分。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❸ 股東減持股票後 對股價會產生什麼影響

大股東減持對股票產生兩個不利的影響:
1、一是稀釋了二級市場的資回金總量,因為大股東們減持答1%,往往也會帶來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的資金流出證券市場,尤其是那些從財務投資角度減持籌碼的大股東們更是如此。一旦大股東們的減持行為具有持續性,那麼,將抑制A股市場的牛市氛圍,降溫A股市場。二是從產業資本的角度提醒金融資本,因為連控股股東都開始減持,那麼,作為金融資本的中小投資者為何還要苦苦支撐呢?所以,大股東們的減持相當於提供了一個估值新標尺。
2、當然,減持也有兩個積極的影響。一是盤活了A股市場的籌碼,提升了A股市場的籌碼流動性。畢竟部分大股東的減持並非是因為股價嚴重高估,而是控股股東為財務問題而做出的減持動作。二是大股東們的減持籌碼一旦被市場所消納,且股價再度積極走高,那麼極有可能強化A股市場的牛市氛圍,就如同前期的中信證券、蘇寧電器等個股在限售流通股解禁後的持續減持聲中一路上漲一樣。

❹ 股票解禁是利好還是利空

限售股抄市值解禁對公司的影響襲需要結合不同的情況來分別討論。
一般來講,如果解禁股的股東是自然人小股東。那麼為了達到套利的目的,通常都會在股票解禁後迅速拋售,因為其成本很低,套利空間非常大,而且如果存在主力想通過故意砸低股價來逼出散戶這種情況的話,股價就會跌得很慘。如果解禁股股東是機構投資者或者國資股等,他們為了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有想將公司做大做好的想法,就不會大量拋售股票,希望能將股價維持在平穩的水平,甚至造成微微上漲的情形。但如果是增發解禁的話,由於機構持股人在定增時一般會享受一定的折扣,這些優惠的目的就是在解禁之後能賣個好價錢,機構投資者此時會有很強的賣出慾望,所以這樣也會造成股價的下跌。
就投資者心態而言,如果持有者認為後市會有很好的行情,就會繼續持有受傷的股票,不會對股價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認為當前股價過高,就會有拋售的可能性;對於主力而言,要考慮到他是否持有足夠的籌碼或者目前是否有建倉的趨勢,會對股價造成或漲或跌的影響。

❺ 新股上市後,大股東什麼時候可以減持股票

一般至少3年。
股票上市,意味著公司所有的股份均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然而,為了避免原股東上市後立馬套現走人而導致公司經營混亂,國家、證監會、交易所等層面均對原股東在上市後出售股票的行為進行了系列規定:
1、國家層面:《公司法》等。
2、證監會層面:《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歷次保薦代表人培訓提出的要求(內部規則,實踐中效力跟法律一樣)等。
3、交易所層面:《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等。

總的來說,要確定某股東的限售期並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估計要用3頁紙的一個大表格才能把各種類型的限售要求說清楚,確定限售期要考慮很多因素,常見的有:
1、在哪個交易所上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規定均有差異。
2、股東的性質——控股股東與非控股股東的鎖定期要求不同。
3、成為股東的時間長短——比如,上市前6個月內入股與上市前24個月入股的鎖定期要求不同。
4、成為股東的途徑——增資入股與受讓股份入股的股東,鎖定期可能不同(受讓的話還要看是否從控股股東處購買的)。
5、股東是否同時是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會有額外的鎖定要求。
6、證監會審核時的要求——經常變,所以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比較非常規的鎖定期要求。
7、最後,以5%劃界的限售是以前股權分置改革時候的要求(所謂大非、小非)。

❻ 減持新規出來後,哪些最受益

一、VC面臨系統性機遇。
在減持新規中,明確提出講給創投基金政策優待,基金減持待遇將與其持股期限成反比。
目前市場主流資金追逐後期項目時,大量有潛質的中早期項目面臨缺乏資本關注甚至無人問津的局面,此時對於從事早期投資的VC而言,有大量優質項目可挑、極大的議價優勢與控制力優勢。
二、產業基金將重新活躍。
上市公司由於再融資渠道收窄、減持受限等原因,獲取資金的成本和難度將提升。因此,通過產業基金來進行布局和投資將是一種綜合成本與效率而言較優的模式。
由於再融資和並購重組新政的限制,上市公司不謀求產業基金的控制權才會是更優的選擇,這對於有著募集渠道優勢的機構而言,將是系統性的重要機遇
三、基本盤強大的上市公司或成舉牌主力。
事實上,這一趨勢的確已經開始了,大量業務衰退的傳統行業上市公司實控人轉讓其控制權或被其他上市公司舉牌。
在炒作失效後,實業經營能力將成為市場衡量上市公司價值的基本出發點。
那些行業前景好、管理層經營能力強的上市公司將得到更多資金青睞,也就更容易通過收購或舉牌來控制或影響其他上市公司
另外,這個減持規定給了聰敏的投資者抽身的機會,延緩下跌時間,改變不了高估值的股票估值回歸的必然。
減持規則對非公開發行股份提前動手了,大宗交易接盤的要六個月後才能賣,意味著大宗交易這一塊如果不是為了長期投資基本不會有資金接盤了,那麼要減持的股份只能直接往二級市場懟。
而且針對非公開發行持有的股份,競價減持90天內不能超過總股本1%,且一年內不能超過其持股總數的50%。
假設一個定增基金持有某上市公司4%的股份,一年內只能賣掉2%,且這2%如過果是競價減持,至少要180天,也就是半年。
如果從時間周期裡面說,定增基金都有嚴格的退出期,只會強化各類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必須著手從現在謀劃好出貨周期,反而激化減持意願,以免到時候資金出現缺口而無法調劑。
接下來,如你所見,密集的減持公告如煙花絢爛。——檢驗真金白銀的時刻到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股價估值太貴了就會爭先賣出,下跌是遲早的事情,聰敏的投資者應該趁機盡早認錯止損出局,拿著垃圾股的命運就是下跌再下跌最後退市。
相反,如果估值足夠便宜,大家買還來不及誰還想爭先恐後賣呢?
專業投資者者最核心的工作是定價,即判斷一個股票大體應該值多少錢,而股價何時漲跌那是沒人知道的(除非你去操縱市場)。
投資者如果沒有定價能力,盲目買股票代價會越來越大。市場到了要相信社會分工,要相信專業的價值的時候了

❼ 國有股減持是如何操作的

國有股減持七類方案評析
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國有股減持政策措施以來,這一問題一直受到中國證券市場極大關注,屢屢成為引發股市大起大落的緣由,而設計切實可行的減持方法已成為管理層思慮、理論界研討的重點和熱點問題。對此,有關部門先後兩次出台試點方案,進行了積極探索;社會各界更提出了大量政策建議和方案設想。如,自2001年11月中國證監會公開徵集國有股減持方案以來,在短短20天時間內就徵集到建議和提案四千餘件,公眾關切之心由此可見一斑。廣泛的社會參與一方面表明國有股減持是關系國家、公司和投資者各方利益的大事,其穩妥解決將影響甚至決定了中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同時也說明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設計能夠兼顧各方利益的、為各方認同的減持操作辦法具有相當難度。為此,有必要先行明確國有股減持操作應當遵循的原則,取得公認的分析評價不同減持方案優劣的依據和標准,以便在此基礎上形成為各方廣泛認同的減持辦法。
一、公平與效率:國有股減持操作的基本原則
從近年來討論的情況看,人們談論較多的減持操作原則包括維護我國證券市場穩定發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保護投資者利益以及減持方式多樣化、減持定價市場化,等等。這些原則當然都是不錯的,但問題在於,強調的減持原則過多反倒會顧此失彼,失去對實踐的指導意義。筆者以為,從可操作性上考慮,可將上述原則簡化為公平與效率這一基本原則。國有股減持涉及當事各方切身利益,公平原則是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公平」在經濟學中雖然頗有爭議,但它終究是一個利益分配問題。在國有股減持中,公平原則體現在市場各參與主體經濟利益的損益上,它的最低要求是,國有股減持不應當僅使其中某一方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損,其較高要求則是實現各方多贏。「效率」是經濟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一般而言,效率指對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與合理配置。效率原則體現在國有股減持操作上,就是要求所選擇的減持辦法應簡便易行,能夠在相對短的時期內完成預定的減持目標。因為很顯然,國有股減持目標完成的程度與時間長短,同中國資本市場的效率乃至國民經濟整體效率是密切相關的,因而,盡早完成預定減持目標便是效率原則的第一要求。因此,如果一種減持辦法是公平而有效率的,那麼它一定是保護了國有資產所有者和投資者雙方權益的,因而它也必定有利於中國證券市場當前和長遠發展,並能夠極大提升中國證券市場的功能與效率;而強調多樣化減持方式和市場化定價的原則,也旨在通過多種減持方式結合和市場機制在定價中的作用,實現國有股減持操作的公平和效率,可見公平與效率原則是可以涵蓋上述各項原則的。從深層次上講,效率與公平是市場經濟產生、發展與完善之本,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永恆價值,因而是公認的經濟學規范分析的基本准則,它完全可以也應當作為評價和判定不同減持辦法優劣的基本原則。
依據公平與效率原則,本文對不同國有股減持方案進行了分析評價。其所用資料來源於2001年12月中國證監會對社會各界提出的國有股減持方案的匯總整理結果,並基本上依照證監會對這些方案所進行的七個類別的劃分。
二.從公平與效率視角看有關減持方案的缺陷
1.股權調整類方案。股權調整類方案即在對國有股內在價值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對國有股縮股或對流通股擴股的方法,使得國有股成本與流通股價格相接近,從而在保障各方利益的條件下實現國有股上市流通。由於縮股或擴股改變了公司股權結構,故稱此種方案為股權調整類方案。股權調整類方案力圖先行解決國有股與流通股的「同股同價」問題,以便實現兩者的「同股同權」,使國有股具備上市流通資格;同時股權調整有利於改變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不合理股權結構。「縮股流通」是該類方案中最有代表性的建議。所謂縮股流通,即按照某一比例(如按照公司成立時國有凈資產折股價格與股票發行價格的比例)合並國有股份,使合並後的國有股在二級市場流通(減持)。縮股流通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操作上難度大——上市公司大多進行過增資配股,這給計算兩種價格的比例造成了困難;如果公司進行過分紅派息或送股,則上述計算將更加繁難。縮股流通的第二個問題是縮股以後上市操作的問題,可以預料的是,縮股以後的國有股成本依然會與股票市價存在較大差異,於是我們不得不重新回到問題的起點——尋求適宜的國有股上市操作辦法。可見,「縮股流通」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存在明顯缺憾。擴股方案即按照國有股評估值與流通股市價的比例,對流通股東實施送股,送股後國有股可在二級市場流通。顯然,擴股同樣面臨縮股時所遇到的計算上的難題,因而在效率方面同樣不具有可行性。
2.開辟第二市場類方案。開辟第二市場類方案指國有股先在A股以外的市場如專門建立的法人股市場、原有的NET和STAQ市場以及場外交易市場(三板市場、四板市場)等進行交易和減持,經一段時期後最終實現這些市場與A股市場並軌。以第二市場作為國有股減持的過渡市場,可以減少對A股市場的沖擊,有利於實現國有股和法人股逐步平穩上市,也有助於規范公司產權轉讓行為。但開辟第二市場也存在明顯不足:(1)減持期將曠日持久,不符合效率性要求,A、B股市場合並遙遙無期就是明證;(2)建立第二市場可能產生另類問題,比如誘發企業股票投機炒作等,這在原STAQ系統和NET系統已見端倪。一個B股市場業已給中國股市帶來了諸多後遺症,開辟第二市場的建議理應慎重加以對待。
3.預設未來流通權方案。預設未來流通權方案以統一規定的某一時日的公司股票市價,加上一定「加價幅度」(50%或50%以上)後作為國有股的「流通底價」,俟該股票市價升至「流通底價」之上時,國有股即可上市流通。從理論上講,這種方式可以在國有股減持中實現各方多贏,但其可操作性可能較差:(1)很明顯,相當數量公司的股票市價的較長時期甚至永遠不會達到預設的「流通底價」之上,於是這些公司的國有股減持之日就將「可望而不可及」。(2)此種減持方式無疑給高拋低吸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它會助長股市投機行為,不利於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可見預設未來流通權方案不能滿足公平與效率的原則要求。
4.基金類方案。在香港特區政府採用盈富基金模式成功減持「官股」經驗的啟發下,許多人推崇以基金方式減持國有股的方案。所謂基金方式即所減持的國有股先由基金承接,基金視市場狀況逐步實現其上市流通。基金類方案的優點在於將國有股減持的行政式運作轉變為市場式運作,通過國有股長期漸進上市分散減持的負面影響,且基金持股也有助於公司法人整理結構完善,但該方式的致命缺陷是有悖於公平原則:如果基金是面向社會發售的,那麼如何保護流通股東利益?不能保護流通股東利益自然談不上公平;如果基金是面向流通股東發售的,也存在國有股減持結構與流通股東持倉結構不一致的問題,這種不一致必定造成流通股東損益不均等並誘發投機套利行為。香港「官股」與國有股有諸多本質差異,盈富指數基金也不同於一般的共同投資基金,照搬盈富基金模式減持國有股實非明智之舉。
5.其他類方案。在其他類方案中,資產證券化和將國有股劃撥給社會保障基金兩種方式雖然具體操作不同,但它們都與基金類方案類似,其通病也皆在於不能有效保護流通股東利益。不能滿足公平原則要求的方案肯定不具有可行性。
三、國有股配售方案的優點與不足
配售是1999年國有股減持試點提出的方式,其基本做法是,國有股東按一定比例和價格將公司國有股份轉讓給流通股東,轉讓後的國有股可以上市流通。1999年試點雖然受到批評,但事實上,人們批評的並不是配售這種方式本身,而是國有股持股單位「鑽」試點方案中某些規定不嚴密的「空子」的行為。從最初的反映來看,不但各界人士對該方案一致給予好評,而且10家減持預選公司股票價格均有較大漲幅,這說明1999年方案還是頗受歡迎的。該方案提出的在每股凈資產值與10倍市盈率之間確定減持價格的思路是可取的,採取向流通股東配售的方式減持國有股更是一項有意義的創新。從公平方面來看,該方案不只有效保護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國家更是最大的贏家——既能夠達到國有股減持的目的,又可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既維護了股市穩定發展,為國有企業改制上市提供了更大市場空間,又增加了政府稅收——在公平的基礎上實現了多贏局面。以配售方式減持國有股,減持的差價收益由流通股東享有,排除了「局外人」投機套利的可能性,這有助於增強股民投資信心,也弱化了減持所帶來的股市波動。從效率方面看,對大多數上市公司來說,若按照1∶1左右的比例進行配售,則不但減持目標可以一步到位,而且能夠使虛高的市盈率下降至合理水平,有利於降解潛在風險,增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功能和效率。可見,配售不失為減持國有股可行的方式。
在筆者看來,1999年配售方案主要有兩點不足:
1.以10倍市盈率確定減持的價格上限缺乏科學性。(1)採用市盈率指標作為定價標准有很大局限——市盈率屬於靜態指標,以其評價公司的投資價值具有一定滯後性;並且市盈率水平依不同公司行業屬性和公司特性(如股本規模結構)差異較大,以同一市盈率倍數為價格上限顯屬不合理。(2)對於基本面良好的公司來說,相對於我國股市較高的市盈率水平,以10倍市盈率作為減持最高限價明顯偏低。應當認識,在國有股減持中,高定價固然是不公道,而一味強調低定價也並非可取。低定價不僅減少了國家社會保障資金收入,對國有股東(國家)不公平,而且極有可能引發投國有股減持之機的風潮,最終對股市健康發展不利,對廣大股民不利。筆者以為,國有股減持定價應當參照股票市價來進行,因為股票市價在相當程度上包含了公司股本規模結構、行業屬性等方面的信息,因而結合市價水平定價必定優於按照市盈率定價。若根據基本面將上市公司劃分為好、中、差三類,則以凈資產值定價大體上適合於「中」公司,「好」公司應當在凈資產值的基礎上向上浮動定價,最高者可以達到市價的1/2。而對於「差」公司,它們原本就不應當向社會公眾減持國有股,因為這些公司不符合中央提出的「選擇一些信譽好、發展潛力大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減持國有股的條件要求。這些公司面臨的任務是尋求其他可行方式促進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實現公司經營機制轉換。
2.以配售方式減持國有股,對流通股東將產生資金壓力,這可能成為實施配售減持的制約因素。這一問題恰可以採取權證類方案的認股權證的辦法來解決。認股權證的基本思路是,按國有股減持比例向公司流通股東發行認股權證,權證持有者享有按預定減持價格認購國有股的權利。認股權證發行後可以上市流通,這樣,資金短絀的流通股東可以通過出售認股權證的收益來補償國有股上市帶來的損失,而無需實際執行認股權。同時,由於認股權證延遲了國有股認購的執行期限,又可以減緩國有股變現對市場資金需求的壓力。由此看來,若能對1999年方案進行上述改進,則由配售+認股權證組合而成的減持方式,當屬減持國有股的最佳方案。
四、配售為主、多方(式)結合,促進國有股減持順利發展
由於上市公司所屬行業不同、股本規模與結構方面的差異以及經營業績上的差別,國有股減持在方式上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筆者認為,除上述配售+認股權證方式外,可選擇的其他減持方式主要有:
1.對於因經營業績和成長性較差而不便進行配售的公司,宜採用協議轉讓、拍賣等方式減持國有股。場外協議轉讓是國有股交易的最早形式,它具有交易成本較低、易於操作等優點;而以拍賣方式減持國有股宜於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如前所述,績差公司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採用協議轉讓或拍賣方式減持國有股,恰好利於矯正「一股獨大」狀況,發揮公司產權多元化的優勢,所以,對績差公司而言,向法人投資者轉讓國有股權是優於向缺乏監督積極性的社會公眾減持的。同時,不準許績差公司「享受」配售政策,是對其經營管理不善的一種「處罰」,對上市公司具有激勵鞭策作用,也是對公眾投資者的有效保護。
2.對業績優良、現金流充足的公司,可以採用回購、股轉債等方式減持國有股。以回購方式減持國有股,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已有成功的先例,符合條件的公司應繼續採用;將國有股權轉換為債權,以公司經營盈餘逐年償還債務,同樣能夠實現國有股的逐步淡出,這些可以作為國有股減持的輔助方式。
3.在公司股票首發時,按發行價格出售部分國有股也是一種可選擇方式。上市公司股票首發和增發時的情況不同,首發時不存在公司流通股東這一利益主體,所有投資人都在約束條件相同的狀況下自主決策。由於擬上市公司已經對公司的基本麵包括國有股減持情況進行了公開披露,人們可以依據自己的判斷作出投資決策——那些認為公司股票發行價格過高而缺少投資價值的潛在投資者可以放棄申購,而願意在該價位認購的人必定認為他的投資是有利可圖的——市場供求機制最終將形成均衡價格,均衡價格當然是公平的價格。所以,在上市公司股票首發時,以發行價格減持部分國有股也是完全可行的。
綜上所述,按照公平和效率的評價原則,向二級市場配售國有股最具優越性。國有股減持應當以配售+認股權證為基本方式,輔之以其他可行方式。公平而有效率減持辦法對於解決長期困擾中國股市的國有股問題,促進中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❽ 大股東減持是利好還是利空

利空。

因為大來股東自一般在情勢好的情況下是不會減持的,大股東的減持代表著主力的逃跑,所以是利空的。

轉讓的對象不同,那麼所釋放的多空信號也是不同的,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如是直接轉讓給二級市場的話,肯定是利空,建議拋出。 如果是轉讓給另外一家機構或者投資人的話就是利好,可以繼續持用。說明股權結構有變更了,但是會提升業績,是大利好。

(8)國新投資和誠通金控減持股票擴展閱讀:

對空頭有利,且能促使股價下跌的因素和消息。比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重大利空消息,導致13日滬指跌2.8%,深成指跌2.97%。存款准備金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閱讀全文

與國新投資和誠通金控減持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指期貨炒 瀏覽:100
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上市公司一覽表 瀏覽:638
民生證券科創板知識測評的答案 瀏覽:44
3家企業過會創業板 瀏覽:479
炒股虧了2萬塊想不開 瀏覽:560
三隻松鼠能漲停幾天 瀏覽:908
方正證券科創板開戶題目 瀏覽:291
上市公司開董事會需要公告嘛 瀏覽:653
艾媒咨詢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844
多個股票證券戶如何申購新股 瀏覽:401
藍帆醫療科創板 瀏覽:181
大業股份一字漲停 瀏覽:202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比例 瀏覽:398
喜用神火不能炒股票嗎 瀏覽:796
新三板申報的實質性障礙 瀏覽:888
拉漲停資金越大越好 瀏覽:882
上市公司借款會不會影響凈利潤 瀏覽:236
為什麼炒股割韭菜 瀏覽:346
股票500手是多少股價格 瀏覽:236
新三板精選層打新如何打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