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科創板與創業板的股票很貴 股價過高買的人少上市公司的股東能賺錢嗎
是大賺特賺,幾十倍的利潤
上市公司開始發行股票時,經過會計師事務所核驗資內產,按一塊容錢面值發行股票的,比如資產1000萬就是發行一千萬股,但是發行價格,少則10幾塊,多則幾十塊
所以,很多小公司公司都是上市後,要麼業績造假,要麼業績一天不如一天,因為大股東早賺足了
㈡ 為什麼很多創業板公司上市的目的明顯就是圈錢套現,卻沒有有效的懲處辦法
首先公司上市目的是什麼呢,那就是融資,而我國設立創業板就是為了一些中小企業無法在主板上市提供融資的平台,但是萬事萬物都有相對的一面,一棒子不能打死一切,不排除有企業上市是為了圈錢,但是我也不排除有些企業真的想融資發展自身。但是有沒有好的辦法來區別,或者發現後有效的懲處辦法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討論。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如果看我我講的不認可的可以在評論區評論交流,這本身就是一個探討性的話題。
㈢ 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股東回報政策是如何規定的
創業板上市公司應當積極回報股東,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階段,制定並執行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股東回報政策。上市公司應當綜合考慮所處行業特點、發展階段、自身經營模式、盈利水平以及是否有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等因素,科學、審慎決策,合理確定利潤分配政策。
有關利潤分配事項的具體規定,投資者可查閱《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2020年修訂)》等。
㈣ 創業板原始股上市能翻幾倍
這個不好說,要看你持有的時間、公司的基本面、持續盈利能力、大盤的情況、股本大小、是否是成長性行業、公司的管理團隊等等,不一而足。
㈤ 創業板要求上市公司連續盈利幾年
不少於一千萬元
(一)發行人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按原賬面凈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續經營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二)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三)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於二千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四)發行後股本總額不少於三千萬元。第十二條發行人的注冊資本已足額繳納,發起人或者股東用作出資的資產的財產權轉移手續已辦理完畢。發行人的主要資產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5)創業板公司股東暴富擴展閱讀:
申請人是否符合管理層穩定的要求,即法定代表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以及控股股東,在提出發行申請前24個月內是否曾發生重大變化。
申請人是否符合主業突出和持續經營的要求,即在提出發行申請前24個月內,是否不間斷地從事一種主營業務,該種主營業務是否有實質進展。高級管理人員包括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
控股股東是指在行使表決權時,可以推薦半數以上的董事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股東;可以行使或者控制有表決權股份的數量超過公司股東名冊上所列的第一大股東在名義上所持有的有表決權股份的數量的股東;或以其他方式事實控制公司的股東。
㈥ 什麼是創業板,為什麼公司只要一上創業板財富就成倍增長!
創業板是指主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充。在上市門檻、監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條件、投資風險等方面和主板市場有較大區別。創業板與主板市場比較,存在有更大風險。 創業板股票投資風險大,原因在於它上市門檻低,沒有經過ST價段,是直接退市機制,若企業經營不佳退市的可能性就高,這一低一高有別於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自然是為新創業的企業融資提供渠道的,這些企業規模不大,經營業績不穩定,造成上市後股價會大起大落,這也是一大風險。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成長性企業,又稱二板市場。
㈦ 創業板解禁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
創業板迎來真空期 錯殺個股可布局
11月1日首批創業板的解禁已迫在眉睫,在此壓力下,創業板指數自9月中旬至今已出現10%左右的下跌。但在節後一周,相比之前的大幅下挫,創業板指數企穩的跡象似乎越來越明顯。相比之前對解禁洪潮的擔心,不少機構已經開始挖掘解禁帶來的投資機會。有機構分析稱,由於解禁和低增長兩大利空因素已經在8、9月份有所反映,10月份可能迎來利空的真空期,創業板將有望結束單邊下跌,迎來階段性企穩。
新興產業規劃利好創業板
回顧過去兩個月的創業板指數,8月份創業板指數運行平穩,個股開始呈現分化走勢,到了9月,創業板成為下跌最為慘烈的板塊,跌幅達到8.1%。不過,進入節後,這一勢頭開始得到緩解。數據顯示,10月11日前的5個交易日內,創業板指數上漲2.72%,盡管這一數據相比中小板、主板仍然表現壓抑,但之前的大跌勢頭明顯得到緩解。
「11月解禁將帶來300億元市值的股票,之後各月規模不等。」中原證券研究所劉鋒在報告中預計,未來每季度IPO加大小非解禁將產生500億左右的股票供給,是之前供給量的一倍以上。不過,由於市場之前對於解禁洪峰已經進行了比較充分的關注。
「由於解禁和低增長兩大利空因素已經在8、9月份有所反映,10月份可能迎來利空的真空期。我們判斷10月份創業板將有望結束單邊下跌,迎來階段性企穩行情,個股將繼續呈現分化走勢」。劉鋒認為創業板可能迎來階段性的企穩行情。
劉鋒分析說,從技術面上看,不支持創業板持續大幅下跌。本輪下跌創業板最大跌幅已達到12%,具備一定的反彈要求。同時前期低點850點支撐了2月、5月、7月三波沖擊,具備較強的支撐力度,被快速有效擊穿的概率較小。
此外,消息面上,10月份中央會議將有望再度點燃A股中炒作新興戰略產業的熱情,創業板相關個股將因此受益。
㈧ 什麼是a股上市公司
A股,即人民幣普通股,是由中國境內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從2013年4月1日起,境內、港、澳、台居民可開立A股賬戶)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a股上市公司,簡單地說就是發行人民幣普通股的上市公司。
㈨ 為什麼公司一上市,公司(法人、高管、股東身價會暴漲是什麼原因呢
上市的本質,就是公司發行一定的股份賣給各種投資者,繼而實現融資。而上市後,原來持有公司股份的董監高,由於持有股票的股價被炒高,身價自然跟著暴漲。
舉個最近上市的一家公司的例子。
A公司原來總股本6193.31萬股,其中甲股東在2019年6月以9.09元/股受讓82.50萬股(持股成本749.93萬元),占總股本1.33%。
後來公司擬在創業板上市,以發行價13.87元/股,發行2065萬股融資2.86億元(支付各類中介費後,實際融資2.37億元),此時甲股東的持股市值漲到1144.28萬元。
上市成功後,A公司總股本增加到8258.31萬股(6193.31+2065),甲股東依然持有82.50萬股,只不過占總股本比例降至1%。
2021年1月20日,該公司正式在創業板掛牌上市,首日收盤價是47.59元,即甲股東的持股市值漲到了3926.18萬元。
試想一下,這個甲股東還是2019年進來的,通過上市,不到兩年時間賬面就賺了3000多萬元。那些持股數量更多、持股成本更低的控股股東、董監高們,那身家還不是會暴漲啊。
如果你看懂了,望採納答案。
㈩ 創業板有什麼風險
研究了這么多年,又再次進行投資者教育,管理層對其風險的憂慮,對投資者的關心愛護,盡在看似繁瑣的程序中。中小投資者若不理會管理層的舉措,把過多的錢投向創業板上市企業,指望迅速暴富,幾乎肯定會輸得很慘。能有所獲的,只能是極少極少的一部分人。 就和賭博一樣的道理,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少量試水創業板股票是可以的。但是切記,創業板股票風險比主板股票大得多,主要有七大風險: 1、溢價風險 你必須明白,你買進股票,出價肯定比原始股東出價高出幾倍、十幾倍、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最賺錢的可能是原始股東這一幫人,一級,一級半市場跟著吃到肉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在二級市場已剩一鍋湯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相互賺錢之前,必須先付出高昂代價。國內的創投企業熱衷創業投資,國外投機資本或明或暗潛入中國創投企業,很大程度上是看準了中國股民的無知與賭性,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是來撈一票就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2、包裝風險 管理層盡管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推薦者有嚴格自律與要求,力求保證上市公司質量,但創業板上市規則先天要比主板寬松。寬松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未來不確定性更大,意味著上市公司更可以誇張性地包裝自己。原始投資人為了多得股權投資差價,肯定會不遺餘力地包裝,努力使上市公司股價遠遠超過其他投資價值,以便自己賺得更多。創業板企業發生的欺詐,要比主板企業比例大很多,而且追究責任更難。 3、投機風險 有夢想的地方就會有著高度的投機,有高度投機自然會有泡沫。不少人看到創業板企業,就會聯想到納斯達克,聯想到微軟與比爾.蓋茨。其實,中國的創業板企業到底有幾個能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是個夢想。因為有夢,很多人會以為自己會在創業板發現中國的「微軟」,會高價接手創業板股票。因為創業板股票規模小,這決定了創業板股票人為炒作、投機可能性極大,泡沫甚至巨大泡沫很難避免。一旦價值回歸,或者企業退市,投資人本金的零頭也拿不回來。 4、估值指標風險 我們投資主板市場股票,每股收益(EPS)、凈資產收益(ROE)、市盈率(PE)是主要參考指標。由於上市門檻不同,這些指標在創業板上市公司遠不及主板上市公司相對穩定,更加可能是過眼煙雲。投資人如果用主板投資思維去投資,投資風險肯定會放大好多倍,而且自己還很可能認為相對安全。這是非常危險的。 5、漲跌停板幅度放寬風險 主板市場每個交易日股票價格漲和跌幅度不能超過10%,創業板這個游戲規則有可能打破。放寬多少倍就會比主板增加多少倍風險。 6、炒作風險 這種風險有中國特色,深滬股市歷來有炒新習慣。由於上市公司股本規模小便於炒作。我們的基金公司經理在股市上又是用別人的孩子套狼,賺了自己多得,虧了是投資客的事,建一些老鼠倉也不可能全被管理層發覺,因此在利益驅動下很可能傾向炒作,他們豢養的股評家也會推波助瀾,炒作風險是難以避免的。因為信息不對稱,說話口有大小,對媒體掌控權不等,這種風險最終只能是中小投資者買單。 7、技術轉化成效益風險 新技術不一定能產生高效益。有些新技術成果明顯,但要轉化成效益,受設備工藝,其它替代品價格等多重因素影響。去年前炒作的煤煉油、風能發電就是實例。石油價格只要下滑到一定幅度,煤煉油項目肯定虧損。風能發電受氣候影響,輸出很不穩定,以至電網不願收購。這些一度被股市主板炒作的概念,跟風者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