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最著名的十個股票投資家是誰啊
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股神 彼得·林奇(Peter Lynch)—— 投資界的超級巨星 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 全球投資之父 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和 戴維·多德(David Dodd) —— 價值投資之父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金融天才 約翰‧內夫(John Neff)—— 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 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指數基金教父 麥克爾‧普里斯(Michael Price) ——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 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 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 —— 新興市場投資教父 還有費雪等
㈡ 菲利普·費雪的社會貢獻
作為一名一流的投資大師,費雪顯得異常低調,幾乎從不接受各種訪問,以至於在一般投資者中並不知名,但是1959年他的名著《怎樣選擇成長股》一經出版,立時成為廣大投資者必備的教科書,該書隨即成為《紐約時報》有史以來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部投資方面的著作。「成長股」 這一概念也隨著該書的暢銷而成為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名詞,追尋「成長股」的「成長型投資」更是自此成為了美國股市多年以來的主流投資理念之一。菲利普A .費雪的投資哲學雖然提出已經有數十年了,但就是到了今天,《怎樣選擇成長股》一書也不僅只有金融專業人士仍詳加研讀並付諸實踐,還有許多人也將其奉為投資 理財方面的經典之作。
在費雪的傳世名著《怎樣選擇成長股》里,他對有關成長股的標准、如何尋找成長股、怎樣把握時機獲利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了全面而詳盡的闡述。
By 李劍
英文裡面有句諺語叫做:能者做,不能者教。我想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肯定不會認同這句話。
作為現代投資[-6.62% 資金 研報]理論的兩大教父之一,費雪不但能做,而且能教。他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投資學教授,而能站在那個講台的人一共就只有3個。費雪不僅桃李天下,而且還給股神巴菲特上過重要的一課,而彼得?林奇的操作方法也只不過是將他的策略發揚光大了。
他的名字其實可以和「成長投資」劃上等號,以至於費雪講述投資的超級之作《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被翻譯到中國之後就有了一個非常俗氣的書名:《怎樣選擇成長股》。
你或許知道,這本書是歷史上第一本打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投資類書籍,但是你肯定不知道費雪寫這本書的初衷實際上只是為了封住客戶的嘴,因為他們總是找到費雪問這問那,惹得費雪很煩,他索性就用一本書來一起回答了,但事情總是這樣,在一不小心中成為經典。
這本書如果用兩個詞來總結,那肯定是「15要點」和閑聊法(scuttlebutt)。但是,你要真正理解這兩個方法絕非易事。費雪的兒子Ken曾經說,他父親的投資理論簡單到只需要用兩三頁就能說完,可要掌握它們就像演奏與編曲之間的差異一樣,前者是竅門,而後者是藝術。
補充一句,雖然費雪很想讓Ken子承父業,但最終Ken選擇皈依了價值投資(也開了家投資顧問公司),當然你要說成長投資是價值投資的變種也未嘗不可。
巴菲特也是一個費雪著作的熱心讀者,他說他想知道他過去說過的一切東西,股神見到費雪的時候認為其人非常謙虛,而且在精神上非常慷慨。
作為一流的投資家,費雪從1931年就開始自己的投資顧問生涯,他有一批很忠誠的客戶,但是數量並不多。費雪的投資哲學是這樣的,集中買入少量的、那些你能懂的、優秀的、有很大成長空間的公司,並持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簡單易懂,但又很難做到。他的輝煌是投資了得州儀器和摩托羅拉,而且費雪對後者的持有一直延續到他辭世。
實際上,在費雪的心中投資應該是一種藝術,因為永恆也是他投資的關鍵詞之一,這點我們可以從他70年的投資生涯,喜歡定性分析與長期投資等特質中看出來。
作為一流的投資人,費雪也喜歡一流的詩人,他最喜歡的一首《If(如果)》就出自英倫的「帝國詩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之手,這首詩開頭的兩句話是這樣的: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咒罵你,你仍能保持頭腦清醒;
如果所有人都懷疑你,你仍能堅信自己,讓所有的懷疑動搖。
費雪一生異常低調,幾乎從不接受訪問。或許因為他兒子是《福布斯》專欄作家的緣故,1987年,他破例接受了《福布斯》的采訪,如果這不是費雪唯一的一次公開訪談,也應該是非常稀有和珍貴的資料,《投資者報》特別翻譯摘錄了其中費雪談投資的部分,讓大家能夠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到這位投資大師的思想。
F:如果這種情況(通脹)來臨,人們該如何應對呢?
PF:我曾經認真研究過一戰後的歐洲到底發生了什麼,當時德國的通脹異常嚴重,法國也好不到哪兒去,這兩個國家都遭遇了相同的處境。如果你買入了非常好的股票——按照我的標准,而不是任意瞎買——你依然會經歷那一段極其痛苦的螺旋式通脹期,但是當通脹過去的時候,你真實購買力的80%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如果我能在惡性通脹中保存八成的資產水平,那麼接下來我會投資一部分到債券中去。
但是,投資的時機選擇是非常困難的。我並不想成為那種手中留存過多現金的聰明人,同樣要是時機來臨,我也不想花太多時間來做准備。當你不確定的時候,你就對沖。粗略地估計,我的資金有65%~68%會投入到我真正看中的4隻股票上面,大約有20%~25%是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剩餘的資金會放到有前途的5隻股票上。
F:你好像不喜歡買太多的股票?
PF:我有4隻核心的股票,這些是我真正想要的,它們代表了我的投資組合。另外,我還會用少量的錢去買一些有潛力進入核心股票池的股票,通常是5隻。目前,我不太確定,如果要我現在買,我會只買其中的2隻股票,而放棄其他3隻。
每個10年我都會這樣做(但20世紀80年代不太好選股票),從30年代的2隻股票開始,我總共發現過14隻核心股票,這是一個很小的數目。但是,這么多年裡它們為我賺了很多錢,其中最少的都有7倍的投資回報,最多的收益甚至能達到幾千倍。
我還買過50~60隻其他股票,它們都讓我賺了錢。當然,我也虧過錢,有兩次投資縮水過50%,還有很多次損失10%的經歷,這其實就是做投資生意的成本。然而,大多數的情況是,一隻股票溫和的下跌後,我會買入更多,最後它還是帶來了巨大的回報。
但是,這些例子和那14隻賺大錢的股票相比起來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說的。我持有它們的周期都很長,最短的都有8~9年,最長的有30年。我不喜歡把時間浪費到賺許多次小錢上面,我需要的是巨大的回報,為此我願意等待。
F:那什麼樣的股票才是你說的核心股票呢?
PF:它們應該都是低成本的生產商;在行業中應該是世界級的領導者,或者是完全符合我的其他標准;它們現在應該擁有有前途的新產品,而且有超越平均的管理水平。
F:你似乎非常強調公司的管理,是嗎?
PF:認識一家公司的管理有點兒像婚姻:你要真正了解一個女孩,就必須和她生活到一起。在某種程度上,你要真正了解一家公司的管理,也需要和它生活在一起。
尋找那些你喜歡的公司,那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能解決你和你客戶之間問題的公司。
我的興趣主要是在製造業(我不喜歡用科技公司這個詞)的公司,因為他們總能通過對運用自然科學的發現來拓展市場。
其他領域,比如零售和金融,它們都是極好的機會,但是我並不擅長。我覺得,很多人投資的缺陷就在於他們希望什麼交易都涉及,但是一個都不精通。
F:你現在會尋找其他股票嗎?
PF:我會花很多時間來研究,並不急於買入。在一個連續下跌的市場環境中,我不希望過快地買入那些我不熟悉的股票。
F:除了公司有好的管理之外,你還會參考其他什麼因素?
PF:當我與客戶強烈的爭論某項投資時,比如他們不情願地說「好吧,既然你這樣說了,那我們就做吧」,這種時候的投資應該是恰到好處。如果我說「讓我們買1萬股吧」,而他們說「為什麼不買5萬股呢」,這種時候其實是在告訴你已經買遲了。
我也不會買市場偏好的股票。假如我去參加某隻科技股的會議,會場裡面擠滿了人,只有站著的地方,那麼通常這是個很明顯的信號:現在不是買入這只股票的時候。
F:聽起來,你像是一個逆向投資者?
PF:真正的成功不是要做一個100%的逆向投資者。當城市中的人們看到新式汽車將淘汰老式街車的時候,有人會想既然沒人願意買老式街車的股票,那我就買它們吧,這顯然是荒唐的。但是能分辨出大多數人接受的行為方式中的謬誤,這正是投資獲得巨大成功的要訣之一。
F:作為投資者,你在職業生涯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
PF:你緊張兮兮的想著今天買入,明天就賣出,這是最為糟糕的情況。這是一種「小贏」的策略傾向。如果你是真正的長期投資者(這種人可真不多),那麼你的收益實際上會大得多。我曾經的一個早期客戶說,「沒有人會因為收獲盈利而破產」,這句話是對的,但同時也非常的不現實。
你收獲盈利的確是不會破產,可是這裡面有個前提,就是你做的每件事都能盈利,而在投資這門生意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你遲早會犯錯。
有意思的是,我看到很多人自認為他們是長期投資者,但是卻依然在他們最喜歡的股票上做著買進賣出的游戲而渾然不覺。
F:巴菲特曾經說他的投資哲學85%來自格雷厄姆,15%來自於菲利普·費雪。格雷厄姆和你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PF:投資有兩種基本的方法。一種就是格雷厄姆所倡導的,它的本質是找到極其便宜的股票,這種方法基本上可以避免遭遇大跌。他會用財務安全來保證這一點,也許會出現下跌,但是不會深跌,而且遲早價值會使其回歸。
我的方法則是找到真正的好公司——價格也不太貴,而且它的未來會有非常大的成長。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大部分我的股票在相對短一些時間內就會有所表現。盡管有的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會啟動,但是錯誤在所難免。如果一隻股票真的很不尋常,它在短時間內也會有可能大幅上漲。
格雷厄姆曾經講過,他的方法的劣勢是這個方法實在是太好了以至於實際上人人知曉,他們都會用該法則挑選股票。
我不想說我的方法就是投資成功的唯一法則,但是我想,說這話可能有點自負,「成長投資」這個詞在我開始投資事業之前還沒人知道呢。
㈢ 埃爾文·費雪的人物軼事
19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界就貨幣標準的問題產生了分歧。如果美元匯率浮動固定在金或銀,此兩者的某種組合條件是什麼?債務人和債權人的關系又是什麼?……等等。費雪很快發現經濟學基礎理論對社會問題的研究涉及太少,於是貨幣經濟學成了費雪的工作的主要重點。費雪對美元匯率的價格水平進行了抽象分析,又強調了實際的利益和貨幣利率的區別是通貨膨脹現代分析的根本理論。但費雪認為,不論投資者或普通儲戶,都遭受著「貨幣錯覺」的折磨,在不同程度上,他們看不到過去的錢和現在的錢在購買商品上的區別。理想社會中,價格水平的變化不會對生產和就業產生影響。假設是貨幣幻覺,通貨膨脹(和通縮)則對現實世界中沒有嚴重的危害。
費雪的價格水平理論是貨幣數量論的變種,設M =貨幣存量,P=價格水平,T =交易金額資金,V =貨幣流通速度。費雪隨後提議這些變數由相互關聯的交易方程式組成。
埃爾文·費雪也是第一個區分實際和名義利率的經濟學家,他第一個揭示了通貨膨脹率預期與利率之間關系的一個發現,他指出當通貨膨脹率預期上升時,利率也將上升。他創立了費雪定理和費雪效應,並建立了費雪公式。
費雪方程式是貨幣數量說的數學形式,即MV=PQ。其中M為貨幣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價格水平,Q為交易的商品總量。該方程式說明在V、Q比較穩定時,貨幣流通量M決定物價P。
費雪效應是名義利率隨著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而變化。名義利率、實際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
在某種經濟制度下,實際利率往往是不變的,因為它代表的是你的實際購買力。於是,當通貨膨脹率變化時,為了求得公式的平衡,名義利率--也就是公布在銀行的利率表上的利率會隨之而變化。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90年代初物價上漲時,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出較高的利率水平,甚至還有保值貼補率;而在現在,物價下跌,人民銀行就一而再,再而三的降息。
費雪闡述了穩定貨幣理論,即穩定價格水平。20世紀20年代,他介紹了穩定價格水平的技術,後來被稱為貨幣分布滯後。在他逝世後的1973年,政治經濟學雜志轉載的失業和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便來源於他1926年的統計文件,費雪發現了菲利普斯曲線。直到今天,他的貨幣理論在經濟學界仍然富有影響力。
費雪對經濟學的主要貢獻是在貨幣理論方面闡明了利率如何決定和物價為何由貨幣數量來決定,其中尤以貿易方程式(也作費雪方程式)為當代貨幣主義者所推崇。費雪還對經濟計量學、價值和價格理論、資本理論以及統計學等有所貢獻。主要著作有《價值和價格理論的數學研究》(1892)、《資本和收入的性質》(1906)、《利息率》(1907)、《貨幣的購買力:其決定因素及其與信貸、利息和危機的關系》(1911)、《指數的編制》(1922)《利息理論》(1930)《通貨膨脹》(1933)、《百分之百的貨幣》(1935)等。
埃爾文·費雪除了以上這些成就外,他還是一位多產的作家,新聞製作人,優生學家,出版和發表技術文章無數,他還解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繁榮的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不景氣的問題。
1947年4月29日,埃爾文·費雪在他的故鄉紐約市逝世,終年80歲。一代古典經濟學家隕落。
盡管費雪的大部分精力都是在為自己的理論進入社會事業和商業企業奮斗,他的科研工作有一部分專門討論貨幣經濟學,他最持久的工作是他的資本投資和利率理論、資本和收入(1906年)的性質和利率闡述(1907年)。1930年他的著作《利息理論》總結出了工作資本、資本預算,信貸市場和利率的決定因素,包括通脹率,費雪看到了主觀的經濟價值不僅僅是商品的價值。
戰時與戰後的通貨膨脹造成物價的暴漲,德國和其他國家的實際利率遠遠跌到零下,從而使許許多多的投資人陷於窮困的境地。在所有的國家裡面,由於貨幣變動對實際利率的影響,收益固定的頭等證券變得帶有高度的投機性質。大戰以後,各國人民寅吃卯糧借錢花費的焦躁心理,加上獲取大量投資報酬的機會,使得利率提高並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國民收入的增長使美國成了一個債權國。在國內,由於新的科學、工業與農業各方面的革命,實際收入獲得了驚人的增長。20世紀20年代,利率曾有稍許下降,但是因為投資報酬還是很大,所以利率仍然是高的。人們急於花費的不耐,可拿消費者信貸組織作為例證。這種組織是採取金融公司的形式特別設立起來的,它的目的在於適應和鼓勵分期付款的賒賣並求得消費的標准化與穩定化。費雪對此提出利息理論。
因為費雪的理論推廣到K的商品和N個周期(包括無窮多個周期的情況下)的向量空間概念,這一概念已成為當代經濟學中的資本和利益的規范理論。然而限於性質和范圍,這理論一開始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直到1958年Hirshleifer才重新闡述它,費雪本人沒能活到目睹這一理論的最終勝利。
1929年的股市崩盤和隨後的大蕭條摧毀了費雪的個人財富和學術聲譽。他著名的預言是在「黑色星期四」前幾天,他說:「股票價格已經到達了這樣一個永久的高點。」10月21日他又表示,市場是「只搖出的極端分子」,並繼續解釋為什麼他覺得還沒有趕上實際價值前股票的價格就高得多了,所有人應該回家。10月23日,費雪在一個銀行家的會議上宣布:「安全值在大多數情況下並沒有誇大。」美國股市大崩盤的幾個月後,他繼續向投資者鼓吹美國經濟復甦指日可待。不過他也警告目前的通貨緊縮政策是一場激烈的災難,它將嚴重干擾美國經濟,因為通貨緊縮提高了以美元計算的債務的實際價值。費雪就是這樣如此自圓其說,人們開始轉向凱恩斯學派。直到八十年代人們才開始考慮費雪的債務通縮情況。
普通人也許還會知道埃爾文·費雪是一個健康活動家和優生學家。1898年,他發現是肺結核這個疾病造成他的父親早逝後,決心以健康活動家作為他的第二職業。他主張素食,避免吃紅肉,倡導運動。他著有《怎樣生活:健身規則》一書,美國最暢銷的書籍之一。
1912年,他成為優生科學記錄辦公室的咨詢成員,後來擔任美國優生學會書記一職。
費雪也是個醫師,不過他卻臭名昭著。誰相信精神疾病是由於感染性材料在牙齒根部產生並進入腸子深處從而影響人的身體呢?費雪相信切除腸子——「傳染性物質」切除手術能夠治癒病人的心理障礙,這些理論竟徹底迷惑了他,當他的女兒瑪格麗特·費雪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埃爾文·費雪居然在她的身體里切除了部分結腸,最終導致了他女兒的死亡。
費雪亦是美國禁酒令的狂熱支持者,他寫了三個禁酒的理由,認為飲酒會影響公共健康與衛生,以及經濟生產力和效率。因此,應該由美國政府嚴格執行。
㈣ 簡述費雪的投資思想
費雪的投資思想主要仍是延續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不過他將格雷厄姆的某些思想進行了深入擴展,使我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他的利用「閑聊法」選擇優秀公司的做法就很新穎,值得我們效法。 費雪的選股原則共有十五條: 公司的產品在未來幾年內有足夠的需求、成長空間;公司管理層是否具有產品開發的前瞻性;公司的規模和研發應該相互匹配;公司銷售隊伍具有較高的水平;公司利潤率較好;公司保持較高利潤率的措施;公司的勞務關系和諧;高管關系和諧;公司管理層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有效控製成本;是否是行業龍頭;公司是否有長期發展戰略;公司自由現金流的重要性;管理層是否誠實面對一切好事或壞事。
㈤ 菲利普.費雪 《怎樣選擇成長股》讀後感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了,以當時的能力和水平想要充分理解書中所述的理念對我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提升,重讀此書的計劃逐漸被提上日程。最近,帶著「溫故而知新」的想法,用了大概兩周的時間精讀了本書的所有內容,對自己的投資理念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的梳理和提煉。《道德經》里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我想對於投資之道的修煉也應該在「日益」和「日損」的過程中進行,在知識的不斷積累和不斷吸收提煉的基礎上穩步提高。
下面就將書中的主要內容和理念進行歸納和提煉,作為日後定期回顧的記錄。
關於菲利普·費雪的生平及主要投資理念
在股票投資領域,我認為有兩位大師級的人物對於現代價值投資理論的貢獻是具有奠基性的,一位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主要著作有《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另一位就是本書的作者。費雪出生於1907年,卒於2004年,在其職業生涯的前兩三年裡他從事證券分析師的工作,隨後便成立了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從1932成立自己的公司開始,費雪的投資生涯長達近70年,他的業績在50,60年代達到巔峰(根據費雪的第三個兒子肯尼斯·費雪的回憶),隨後的日子裡由於衰老而導致業績下滑,在他生命的最後10年裡飽受老年痴呆症的折磨。
本書出版於1958年,之後費雪做過幾次修改。如果說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奠定了有價證券分析理論和價值型投資理念的基礎的話,那麼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則為成長型投資指明了方向,這兩本書對於後來的投資者來說都有著聖經一般的地位和價值。與格雷厄姆的「選擇具有極大安全邊際的低估值股票進行投資」不同,費雪將公司的質地和成長性放在了最為重要的位置,他認為花合適的價錢買入一家優秀公司的股票遠比花便宜的價錢買入一家平庸公司的股票有更大的獲利空間(當然,所謂「合適的價錢」必須是建立在保守和謹慎的基礎之上的)。同時,他對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發展前景,組織架構和管理層是極為關注的,這一點是格雷厄姆的理論體系中所沒有的。
費雪的投資理念曾經給巴菲特指明了新的方向,讓他能夠不再局限於格雷厄姆的體系中,從而邁入了更廣泛的投資領域。芒格曾經回憶與費雪的會面經歷,他承認兩人之間有著相當愉快的交流,自己從中獲益匪淺。這兩位執掌伯克希爾50年並創造出驚人投資業績的巨擎都對費雪的價值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可見其投資理念的正確性和重要性。
㈥ 菲利普·費雪的生平經歷
1929年美股仍然漲個不停,但費雪評估美國基本產業的前景時,見到許多產業出現供需問題,前景相當不穩。1929年8月,他向銀行高級主管提交一份 「25年來最嚴重的大空頭市場將展開。」這可以說是一個小夥子一生中最令人贊嘆的股市預測,可惜費雪「看空做多」。他說:「我免不了被股市的魁力所惑。於是我到處尋找一些還算便宜的股票,以及值得投資的對象,因為它們還沒漲到位。」他投入幾千美元到3隻股票中。這3隻股票均是低P/E股, 一家是火車頭公司,一家是廣告看板公司,另一家是出租汽車公司。美股終於崩潰!盡管費雪預測無線電股將暴跌,但是他持有的3隻股票亦好不了多少,到1932年,他損失慘重。
1930年1月,費雪當上部門主管。不久,一家經紀公司高薪挖角費雪。這家經紀公司給予他相當大的自由,他可以自由選取股票進行分析,然後將報告分發給公司的營業員參考,以幫助他們推廣業務。費雪過檔,幹了8個月公司就倒閉了,股市崩潰給金融行業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費雪又幹了文書作業員一段時間——其 唯一能找到的工作——他覺得「很沒意思」,之後再也按捺不住,要開創自己的事業了。費雪所嚮往的事業是管理客戶的投資事務,向客戶收取費用——投資顧問。
1931年3月1日,費雪終於開始了投資顧問的生涯,他創立費雪投資管理咨詢公司。最初他的辦公室很小,沒有窗戶,只能容下一張桌子和兩張椅子。
到1935年,費雪已經擁有一批非常忠誠的客戶,其事業亦獲利可觀。其後費雪的事業進展順利。
珍珠港事件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被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費雪於1942-1946年服役3年半。他在陸軍航空兵團當地勤官,處理各種商業相關工作。 服役期間,費雪思考著如何壯大自己的事業。戰前,費雪投資管理咨詢公司服務大眾,不管資金大小;戰後,他打算只服務於一小群大戶,這樣一來可以集中精力選取高成長的股票向客戶推薦。
不久費雪的投資顧問事業重新開張。1947年春,他向客戶推薦道氏化工,這是他花了三個月調研的結果。
1954-1969年是費雪輝煌騰達的15年。他所投資的股票升幅遠遠超越指數。1955年買進的德州儀器到1962年升了14倍,隨後德州儀器暴跌80%,但隨後幾年又再度創出新高,比1962年的高點高出一倍以上,換言之比1955年的價格高出30倍。
1960年代中後期,費雪開始投資摩托羅拉,持有21年,股價上升了19倍——即21年內股價由1美元上升至20美元。不計算股利,摺合每年平均增長15.5%。
1961和1963年費雪受聘於斯坦福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高級投資課程。
1999年,費雪接近92歲才退休。
2004年3月,一代投資大師與世長辭,享年96歲。
㈦ 葡萄藤理論是什麼
菲利普·費雪-投資術
本傑明·格雷厄姆是「低風險」的數量分析家,他側重:固定資產、當前利潤以及紅利分析。他的興趣在於形成容易被普通投資者所接受的安全投資獲利的方法。為了減少風險,他建議投資者徹底多元化組合,並購買低價的股票。
投資理論
菲利普·費雪是「高風險」的質量分析家,他和本傑明·格雷厄姆恰恰相反。他側重:可以增加公司內在價值的分析,發展前景、管理能力。他建議投資者購買有成長價值期望的股票。他建議投 資者在投資前,做深入的研究、訪問。他建議投資者投資組合集中化,僅買入一種或極少的品種的股票。
費雪的投資管理顧問公司每年平均報酬率都在20%以上,1958出版的《非常潛力股》一書,至今仍是所有美國投資管理研究所的指定教科書。
終其一生,費雪投入了他的熱情在成長型股票,他時時關心並尋找一檔能在幾年內增值數倍的股票,或是一檔能在更長期間內漲更高的股票。
費雪執著於成長性投資,重視公司經營層面質化的特徵,此乃現代投資管理理論的重要基礎。他強調到處閑聊以挖掘可投資標的的葡萄藤理論,後來也深受金融投資人及許多基金經理人所推崇,並付諸實踐。費雪被稱為最偉大的成長型投資大師,他與價值型投資之父葛蘭姆同為投資大師巴菲特的啟蒙老師。巴菲特曾經推崇地說:我的血管里85%流著葛蘭姆的血,15%流著費雪的血。巴菲特融合了兩者的理念與邏輯,為他自己及柏克夏公司投資人創造了可觀的財富,也造就了現代投資市場的投資典範。
費雪個人最主要的持股是摩托羅拉和德州儀器,前者是他持股最多的股票,他抱了二十一年,股價總計上漲了二十倍。從費雪的實例中,我們可以體會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如何以最有用的方式,找到他知之甚詳的出色公司,抱持套牢三年的原則,買進並套牢,只要原來的買進原則未變,就不理會市埸的風風雨雨,最後勝率一定大增。
㈧ 費雪和彼得•林奇如何選擇成長股
費雪和彼得•林奇如何選擇成長股
費雪的投資理念(准則)大致如下:
1、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充分的市埸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大幅成長);
2、管理階層重視研發新品(在目前產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際,進一步提升總銷售潛力);
3、公司是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4、公司的利潤率高,且能維持或進一步改善;
5、公司內部的人事關系很好,員工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6、具有深度的管理層,相比較同行業有獨特的經營能力;
7、並不會因為需要成長而發行大量股票,使得現有股東利益大幅受損(價值毀滅);
8、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特別是對困境的反應);
9、真正出色的公司非常少,這些公司失寵的時候需要集中全力購買。如要適當分散投資,則必須投資經濟特性各異的各種行業,通常10或12種是比較理想的數目(為什麼大師們都選擇10個左右的標的?關於這一點將在第九章詳談)。
10、買進時機亦很重要(有若干個可選目標,則應該挑選那個股價相對於價值愈低的公司),費雪有過教訓,在股市高漲的時候買如成長股,由於買進的價格高昂,即使業績大幅成長,亦賺不到錢)。
11、堅定持有直到公司的本質發生改變(或公司成長到某個地步後將不再保持超額成長)。除非有非常極端的情形,不要因為經濟或股市走向而賣出股票(因為太難預測),同時這些因素對股價的影響亦不及業績變動對股價的影響大,賣出的唯一準則是以業績或業績預期為依據。費雪談到這一點的時候曾說過:多人信奉波段操作,但是至今沒有一個靠波段操作成為投資大師的。波段操作企圖提高贏利效率,所謂超底逃頂,這些烏托幫式的思維,實際可望而不可及。
12.良好的心態。犯錯是難免的,重要的是盡快勇於承認錯誤。對於看對的股票要學會不止盈,讓利潤奔跑。
13.正確的態度。投資有時難免會靠運氣,但長期而言,好運、倒霉會相抵,想要持續成功,必須靠技能和運用良好的原則。和人類其他活動一樣,想要成功,必須努力工作,勤奮不懈,誠信正直。
彼得林奇的投資准則:
1、公司的名字聽起來枯燥乏味,甚至聽起來很可笑則更好;
2、公司業務枯燥乏味甚至讓人厭惡;
3、公司從母公司分拆出來(
因為它們很多都有優秀的資產負債表);
4、機構幾乎不持股,分析師不追蹤;
5、公司被謠言包圍(黑天鵝);
6、公司可能處在一個幾乎不增長的行業(面臨
較少的競爭);
7、公司有一個廣度很深的利基;
8、人們要不斷購買其產品的公司;
9、公司在增持或回購的股票;
10、避開多熱門行業的熱門公司;
11、避開多遠惡化的公司;
12、小心那些利用公司名稱嘩眾取寵的公司。
不難總結出,兩人對一筆成功的成長股投資或對一家優秀的成長企業的標準是類似的,無非就是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且三者缺一不可,很多人對成長股投資有很深的的誤解,只看增速、不看估值,似乎成了A股投資者的准則,還是好好看看大師們的教誨吧。
㈨ 價值投資人除了巴菲特還有誰進入過美國400富豪榜
格雷厄姆、費雪、林奇都沒進入過美國富豪榜。
巴菲特的成功有他的特殊性,最主要的一點是巴菲特對資金杠桿的利用做到了最大化。巴菲特收購了保險公司,他利用保險公司的「浮金」來為自己炒股,利用這筆沒有利息的錢來為他投資,擴大了他的投資收益,當然了,也增加了他的風險。但是巴菲特對風險控製得特別嚴格。所以才在股市幾十年風雨不倒。對風險的高度警惕性,要得益於他的恩師——格雷厄姆。
在股市幾十年了,依然能夠保持正收益、不破產的,恐怕只有巴菲特自己了。
其實你是想問做股票能不能發家致富吧?你可以網上搜搜《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一文。該文是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證券分析》一書出版50周年的活動上做的演講。非常經典。
文中分析了和他有同樣投資理念的9個投資者的投資記錄,都從窮人變成了有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