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創業 > 香港創業板毒瘤

香港創業板毒瘤

發布時間:2022-04-20 16:00:57

Ⅰ 為什麼港股的創業板股價這么低而A股創業板股價就很高.

因為港股一個成熟理智的投資市場,而且法制健全,和全球市場接軌自然價格比較合理。
港股是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場比國內的成熟、理性,對世界的行情反映靈敏。如果國內的股票有同時在國內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據它在香港股市的情況來判斷A股的走勢。

Ⅱ 為什麼香港創業板市場那麼低迷

沒什麼好公司,所以低迷.

Ⅲ 香港創業板上市有什麼要求

主場的目的:目的眾抄多,包括為較大型、基礎較佳以及具有盈利紀錄的公司籌集資金。

主線業務:必須從事單一業務,但允許有圍繞該單一業務的周邊業務活動

業務紀錄及盈利要求:不設最低溢利要求。但公司須有24個月從事「活躍業務紀錄」(如營業額、總資產或上市時市值超過5億港元,發行人可以申請將「活躍業務紀錄」減至12個月)

業務目標聲明:須申請人的整體業務目標,並解釋公司如何計劃於上市那一個財政年度的餘下時間及其後兩個財政年度內達致該等目標

最低市值:無具體規定,但實際上在上市時不能少於4,600萬港元

最低公眾持股量:3,000萬港元或已發行股本的25%(如市值超過40億港元,最低公眾持股量可減至20%)

管理層、公司擁有權:在「活躍業務紀錄」期間,須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層及擁有權下營運

主要股東的售股限制:受到限制

信息披露:一按季披露,中期報和年報中必須列示實際經營業績與經營目標的比較。

包銷安排:無硬性包銷規定,但如發行人要籌集新資金,新股只可以在招股章程所列的最低認購額達到時方可上市

Ⅳ 創業板是怎麼回事

創業板的概念及特點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

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有助於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

在中國發展創業板市場是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更方便的融資渠道,為風險資本營造一個正常的退出機制。同時,這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

對投資者來說,創業板市場的風險要比主板市場高得多。當然,回報可能也會大得多。

各國政府對二板市場的監管更為嚴格。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監管部門還通過「保薦人」制度來幫助投資者選擇高素質企業。

二板市場和主板市場的投資對象和風險承受能力是不相同的,在通常情況下,二者不會相互影響。而且由於它們內在的聯系,反而會促進主板市場的進一步活躍。

創業板的分類
按與主板市場的關系劃分,全球的二板市場大致可分為兩類模式。一類是「獨立型」。完全獨立於主板之外,具有自己鮮明的角色定位。世界上最成功的二板市場———美國納斯達克市場(Nasdaq)即屬此類。納斯達克市場誕生於1971年,上市規則比主板紐約證券交易所要簡化得多,漸漸成為全美高科技上市公司最多的證券市場。截至1999年底,共有4829家上市公司,市值高達5.2萬億美元,其中高科技上市公司所佔比重為40%左右,涌現出一批像思科、微軟、英特爾那樣的大名鼎鼎的高科技巨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0年後的納斯達克市場羽翼豐滿,上市公司總數比紐約證交所多60%,股票交易量在1994年就超過了紐約證交所。另一類是「附屬型」。附屬於主板市場,旨在為主板培養上市公司。二板的上市公司發展成熟後可升級到主板市場。換言之,就是充當主板市場的「第二梯隊」。新加坡的Sesdaq即屬此類。

創業板的歷史
最新鳴鑼成立的二板市場當屬香港創業板市場。1999年11月25日,醞釀10年之久的香港創業板終於呱呱墜地。它定位於為處於創業階段的中小高成長性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服務。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上市公司25家,大多是網路、電腦、電信企業。一家公司若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最近3年必須有5000萬港元的盈利,但創業板不設盈利底線,只需公司有兩年的「活躍業務紀錄」。如果創始人在業界已是名聲鵲起,那麼這個兩年的「紀錄」也可以不要。香港聯交所權威人士曾風趣地說,如果比爾·蓋茨出來重新注冊一家公司,創業板會馬上愉快地接納。

在證券發展歷史的長河中,創業板剛開始是對應於具有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市場,以中小型公司為主要對象的市場形象而出現的。19世紀末期,一些不符合大型交易所上市標準的小公司只能選擇場外市場和地方性交易所作為上市場所。到了20世紀,眾多地方性交易所逐步消亡,而場外市場也存在著很多不規范之處。自60年代起,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和歐洲等等地區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開始大力創建各自的創業板市場。發展至今,創業板已經發展成為幫助中小型新興企業、特別是高成長性科技公司融資的市場。

回顧創業板的發展歷史,20世紀60年代可以稱為創業板的萌芽起步時期。1961年,為了推進證券業的全面規范,美國國會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所有證券市場進行特定的研究。兩年之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放棄了對全面證券市場的研究,而是將目光盯住了當時處於朦朧和分割狀態的場外市場。SEC提出了「自動操作系統」作為解決途徑的設想,並由全國證券商協會(NASD)來進行管理。1968年,自動報價系統研製成功,NASD改稱為全國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體系(NASDAQ系統)。1971年2月8日,NASDAQ市場正式成立,當日完成了NASDAQ系統的全面操作,中央牌價系統顯示出2500個證券的行情。直到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上市標准,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須將在NASDAQ市場上市的公司和OTC證券分離開來。

與美國NASDAQ市場的起步幾乎同時的是,日本開始了創業板的腳步。1963年,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設立了針對中小公司的第二板,並正式起用了場外市場制度。不過,在其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場外市場一直萎靡不振。

世界二板市場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第二階段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1971年,美國全美證券商協會建立了一個櫃台交易的證券自動報價系統——納斯達克(NASDAQ),開始對超過2500種櫃台交易的證券進行報價。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的上市標准,從而把在NASDAQ掛牌的證券與在櫃台交易的其他證券區分開來。1982年,NASDAQ最好的上市公司形成了NASDAQ全國市場,並開始發布實時交易行情。但是,直到90年代初,NASDAQ的運作並不十分理想,1991年,其成交額才達到紐約股票交易所的1/3。NASDAQ市場真正得到迅速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的第二階段。
世界上其他二板市場的發展,也基本上可以分為上述兩個階段。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石油危機引起經濟環境惡化,股市長期低迷對企業缺乏吸引力,各國證券市場都面臨著很大危機,主要表現在公司上市意願低,上市公司數目持續減少,投資者投資不活躍。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為了吸引更多新生企業上市,都相繼建立了二板市場。從總體上看,這一階段二板市大多經歷了創建初期的輝煌,但基本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失敗而告終。
二板市場發展的第二階段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的,其背景及原因是:
(1)知識經濟的興起使大量新生高新技術企業成長起來;
(2)美國納期達克市場迅速發展,在加劇競爭的同時,為各國股市的發展指出了一個方向;
(3)風險資本產業迅速發展,迫切需要針對新興企業的股票市場;
(4)各國政府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紛紛設立二板市場。
在此背景下,各國證券市場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設立二板熱潮,其中主要有:香港創業板市場(GEM,1999)、台灣櫃台交易所(OTC,1994)、倫敦證券交易所(AIM,1995)、法國新市場(LNA,1996)、德國新市場(NM,1996)等。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一階段的二板市場發育和運作遠強於第一階段,大多數發展較順利,其中美國NASDAQ和韓國Kosdaq的交易量甚至一度超過了主板市場。但是,從整體上看,二板的市場份額還是低於主板,也有的二板(如歐洲的Easdaq)曾一度陷入經營困境。

Ⅳ 香港創業板的主要上市規定

下文只是《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創業板證券上市規則》(「《創業板上市規則》」)中所載有關上市規定摘要,並不能代替《創業板上市規則》。由於這只是摘要,其內容並沒有涵蓋閣下必須知悉的全部資料。下文提及的資料在《創業板上市規則》中均有詳盡闡釋,故閣下應將以下資料連同《創業板上市規則》的正文一並閱覽。
不設溢利要求
知悉到高增長企業可能在創業期間並不一定錄得溢利紀錄,故《創業板上市規則》並無規定新上市申靖人一定要有過往溢利紀錄才可在創業板上市。
保薦人及其持續聘任期
新上市申請人須聘任一名創業板保薦人為其呈交上市申請,聘任期須持續一段固定期間,涵蓋至少在公司上市該年的財政年度餘下的時間以及其後兩個完整的財政年度(「指定期間」)。
可接受的司法管轄地區
新申請人必須依據香港、中國、百慕達或開曼群島的法例注冊成立。
經營歷史
新申請人須:
1.證明具有至少24個月的活躍業務紀錄;
附註:
如上市申請人為新成立的項目公司或開采天然資源的公司,又或在聯交所接受的特殊情況下,這項24個月活躍業務紀錄的規定可在聯交所的批准下獲放寬。
2.一直積極發展一主營業務;
3.於活躍業務紀錄期間,其管理層及擁有權大致相同;
4.如其附屬公司負責經營申請人的活躍業務,必須擁有該附屬公司董事會的控制權及不少於50%的實際經濟權益;及
5.編制會計師報告,該報告須涵蓋緊接上市文件刊發前兩個完整的財政年度。
業務前景
新申請人須列明其業務目標,並闡釋於指定期間內擬如何達致該目標。
最低公眾持股量
新申請人須符合下列要求:
1.對於市值少於港幣10億元的公司,其最低公眾持股量為20%,涉及金額須達港幣30000000元;
2.對於市值相等於或超過港幣10億元的公司,其最低公眾持股量為港幣2億元或15%中之較高者;及
3.新申請人必須於上市時有公眾股東不少於100人。
公司管治
新申請人須:
1.聘任才幹勝任的人員負責下列職位:公司秘書、合資格會計師、監察主任及授權代表;
2.聘任至少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成立審核委員會。
包銷安排
於首次公開發售股份時,無硬性包銷規定。
其他
上市時的管理層股東及主要股東合共須佔新申請人不少於35%的已發行股本。
上市程序
以下流程圖概括列出上市程序,並純粹以供作參考之用。
閣下應咨詢創業板保薦人或其他專業顧問的意見,或向我們索取更多有關上市過程的資料。

Ⅵ 香港創業板三隻新股上市前為什麼會被叫停

您問的這個問題應該是2017年2月份的事情:

造殼炒殼、暴漲急跌、股權高度集中……面對長期困擾香港創業板市場的「頑疾」,香港證監會近日終於亮劍。2月份以來,尚捷集團、心心巴迪、浩柏國際等3隻香港創業板新股在上市前夜被緊急「叫停」。

雞年伊始,內地資金加速南下引爆港股市場投資氣氛,香港主板市場氣勢如虹,恆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節節攀升,新高迭起。但是,香港創業板市場卻跌入冰點,香港創業板指數15日收報343.91點,接近歷史最低水平。其中,2月份以來已累計下跌6.1%。

這一巨大反差或許與香港證券監管層近期的系列行動有關。

2月3日,原本將於2月6日(周一)登陸港股創業板的心心巴迪發布公告稱,為使公司及包銷商有更多時間進行配售,加上監管機構根據創業板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對公司進行了查詢,公司決定將配售及上市時間延後。2月7日,原本將於2月8日登陸香港創業板的尚捷集團也因同樣理由宣布延遲上市。2月13日,原本將於2月14日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浩柏國際,也發布了類似公告,宣布延遲上市。

繼1月下旬與香港交易所發布聯合聲明,並發布關於創業板上市及配售的指引後,香港證監會2月「手起刀落」,先後喊停了上述三家配售結果「有瑕疵」的創業板新股。

上述3隻新股公告里提到的創業板上市規則相關規定,主要指「尋求上市的證券,必須有一個公開市場」;所有公司上市時,公眾股東至少達100人,並且單單符合最低人數要求還不行,公眾人士持有的證券還不能過度集中。

有投行人士指出,上述3家公司很可能就是因為股權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被監管層叫停,而股權過於集中很容易出現股票上市後股價被操縱的情況。

香港創業板股權高度集中

香港證監會有關人士指出,在香港,幾乎所有創業板IPO都僅以配售方式進行,許多創業板新股都出現股權高度集中及股東基礎狹窄的情況。

據了解,在配售過程中,經常的操作是,絕大多數股票均分配給一個或幾個配售代理,而配售代理只將股票配售給少數首要承配人,剩餘的極少數股票則分成少量(通常為1手或2手)配售給散戶。盡管承配人數目超過100人,但最終的分配結果,與把發售股份只向首要承配人配售大致相近。此外,香港證監會也觀察到有一小部分投資者多次在表面上互無關聯的創業板首次公開招股中成為首要承配人。

香港證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及2016 年上半年,在創業板IPO中,前25名承配人合計取得的擬分配股票平均佔比高達96%,而整體發行的平均承配人數目僅為135人。

這使得香港創業板新股在上市後時常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且成交特別稀少。香港證監會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上市的所有創業板新股中,首日平均漲幅高達743%,2016年上半年創業板新股的首日平均漲幅也高達454%。相比之下,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香港主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僅分別為5%及15%。

上市首日暴漲之後再出現持續急跌,是香港創業板新股的一個普遍現象。2015年首日漲幅最大的10隻創業板股票里,有一半的股價在一個月內從最高位急跌逾90%。整體來說,2015 年上市的創業板新股,在一個月內平均從最高位下跌47%。

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近日表示,新上市創業板公司股權過度集中,股價出現極端波動,影響了香港市場聲譽,香港證監會已採取行動。他承認證監會的工作仍有不足,香港證監會有必要做更多工作,令投資者對香港市場重拾信心,目前正聯同港交所,檢討創業板運作。

Ⅶ 香港創業板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

全球來看,只有納斯達克是成功的

別的市場都是失敗或者沒有作為的內,香港的也不例外,由於監容管不利(在不利也比中國的證監會強多了吧)也被游資爆炒過失去了投資價值。

德國這么嚴謹的國家,創業板也被取消了。

所以,中國的創業板前景我並不樂觀。中國的投資環境是非常浮躁的。這么高的發行市盈率,一些夕陽產業也被獲批通過,等等!這早已經失去了投資價值。

估計將會出現開盤首日即破發的先例。

Ⅷ 香港創業板上市主要上市規定

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基本條件:

  1. 新申請人必須表明,在提交上市文件之日的前24個月內,其自身或通過控股一家或多家公司專注於某一主營業務,多種不同但無一項主營的業務捆在一起的公司不適合在創業板上市。

  2. 發行人在24個月的活躍業務期間,管理層及其所有權形式大致相同。

  3. 新申請人必須在上市文件中列明活躍業務記錄,合理地提供有關新申請人在上市文件提交日前24個月內的業務表現的詳細資料。

  4. 創業板旨在吸引新興增長性企業,因此活躍業務記錄並不要求有曾經盈利或持續盈利的記錄。

  5. 在特殊情況下(盡管新申請人在上市文件公告前的24個月內,其管理層和所有權性質發生重大變化),聯交所會根據個別情況,酌情作出允許新申請人上市的決定。

  6. 附屬公司負責經營新申請人的活躍業務,則新申請人必須擁有該附屬公司董事會的控據最新修訂的創業板上市規則(2001年10月1日生效),只有總資產或市值達到5億港元的申請人,方可以一年營運紀錄申請上市,但同時需滿足總值1.5億港元股份公眾流通量的規定。

Ⅸ 香港創業板為什麼這么便宜

香港創業板推出的主要目標是給有增長潛力的新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新興科技企專業是香港創業板的重要組成部分。屬

香港創業板創立於網際網路高潮時期,此後逐步走向交易低迷的狀態。其後由於太多劣質公司上市,導致聯交所提高了上市的門檻,2005年3月時,香港創業板的指數只有初創期的1/10左右,現在更成為部分急於集資,但未及主板的要求的大陸公司的其中一個轉主板的途徑。故此雖然便宜, 但具有更高的風險.

Ⅹ 香港創業板上市基本要求

公司須在中國內地、香港、百慕達及開曼群島的其中一個地方注冊成立;
公司必須有主營業務;
公司在上市前兩年必須在基本相同的控制權及管理層管理下運作;
首次招股的最低公眾持股比例要達到3000萬港元及占總股本的25%;
管理層股東必須接受為期兩年的售股限制期,在這一期間,各持股人的股份將被擱置在一個各方都同意的存儲處;
對申請上市企業沒有最低利潤要求。
香港創業板市場的基本上市要求為:於申請上市前兩年有活躍業務記錄;擁有主營業務;在申請上市前兩年公司須大致由同一批人管理及擁有;於上市後至少兩個完整財政年度聘用一名保薦人擔當顧問;最低公眾持股量須占已發行股本的25%(市值少於40億港元的公司,最少要達3000萬港元)。至於市值相等於或超過40億港元的公司,最低公眾持股量須佔20%,或10億港元。
參考資料: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09-05/460118.html

閱讀全文

與香港創業板毒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科創板影子股復旦復華 瀏覽:58
新三板股份交易細則 瀏覽:249
炒股賺的截圖 瀏覽:922
蘇州光伏新三板企業有哪些 瀏覽:156
皇馬科技6月1日打開漲停 瀏覽:983
公司開新三板條件 瀏覽:211
極米科技科創板萬年青 瀏覽:936
盛澤鎮有幾個上市公司 瀏覽:948
創業板指是等權平均法 瀏覽:483
中國保利集團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609
有個的什麼炒股軟體 瀏覽:45
股票價格的變化根據 瀏覽:593
量柱抓漲停公式黑馬王子 瀏覽:4
怎樣查新三板股票解禁 瀏覽:472
新三板5月設獨立交易系統 瀏覽:780
黃岩模具上市公司 瀏覽:884
微博炒股大v靠譜 瀏覽:869
股票603118現在價格 瀏覽:928
樂凱膠片開盤漲停 瀏覽:867
集合競價掛漲停版會如何 瀏覽: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