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恆泰證券開戶一年多了,還不可以在網上開通創業板;開通創業板的條件:一是開戶滿2周年以上;二是帶身份證到營業部,先查驗初審身份資料條件,在通過風險測試詢問把關,而後簽訂協議,才能開通創業板。
❷ A股6124點十周年,你又能從中學到多少
1.6124時,2007年10月16日滬深兩市共有1471隻股票,總市值35.6萬億元; 2.市值之殤:8年損失23萬億 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攀上6124點的空前高峰。昨日報2366點,7年之間出現了約3750點的斷層。而在大盤指數滑落的背後,則是A股市值的持續蒸發。 統計顯示,2007年10月16日滬深兩市共有1471隻股票,總市值35.6萬億元;截至上周五,在A股市場上市交易的個股已達2557隻,總市值約29.7萬億元。如果單純從數學上計算,7年總市值蒸發5.9萬億元。 不過,這種統計方法並不能透徹地反映7年來A股市場市值變動的真實情況。如6124點之時創業板尚未上市,現今創業板股票已達395隻,總市值接近2.3萬億元。 精確計算後發現,2007年10月16日滬深兩市共有1471隻股票,總市值35.6萬億元;到上周五收盤時,這1471隻股票市值為18.52萬億元,總市值蒸發17.08萬億元。另外,2007年10月16日6124點之後上市新股1087隻,這些股票在上市首日的收盤市值合計約17.19萬億元,至10日收盤時,其總市值只有11.08萬億元,縮水約6.11萬億元。以上兩項相加,7年期間A股總市值累計蒸發23.19萬億元。 個股之殤:243股股價遭腰斬 在市值財富灰飛煙滅的背後則是個股股價的大面積崩潰。以上周五收盤價(經後復權處理)計算,2007年10月16日以來,A股市場共有947隻個股的股價出現下跌,其中中國鋁業等243隻個股的股價在此期間遭遇腰斬。
❸ 創業板周年尋路:納斯達克如何被全球復制
實際上,最近10年NASDAQ市場發掘的千億美金市值企業,僅有Google,百億美金企業里只有網路、FirstSolar等寥寥數家。全球創業板的「叢林之王」尚且如此,「X達克」們面臨的科技類公司資源匱乏局面則更是無可迴避。何況,客觀上,「X達克」之間存在必然的競爭關系,這是開放性市場的「野蠻法則」。成立不足一年的中國的創業板從市值、交投活躍度等角度衡量已經超過了英國的AIM市場,榮登全球第二。但能否突破NASDAQ魔咒還需要國家在創新能力、機制,科技公司等實體要素的支持。從產業的維度考量, NASDAQ促進科技產業的成功決不僅僅是股市的成功,其背後是美國所獨有的經濟要素的成功。學習NASDAQ,不僅僅要復制其資本市場,更要注重這些基礎要素,沿著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市場資本化的路徑循序漸進, 構建一條成功的產業鏈條:首先,基礎科學是產業成功的根本動力。產業領域的創新很大程度上在最終要依賴於基礎科學的進步,科技投入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以2006年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與開發)投入占該國GDP比重為例,以色列佔比4.5%,瑞典佔比3.9%,日本佔比3.3%,美國佔比2.6%,中國僅佔比1.4%。對R&D進一步細分,美國在Reaserch領域、即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佔全部投入R&D的15%左右,顯著高於其它國家。R.Miller和M.Hobdy的研究發現,1985年到2005年,20年裡52個諾貝爾物理學獎里34個美國人或在美國居住,二戰之後美國的原始創新占據全球的78%,這是為什麼如此眾多偉大公司誕生在美國的關鍵。其次,將科學變為技術需要創業和創新土壤。比如,美國有2500多萬家年銷售額在600萬美金以下的中小企業,數量佔比99.5%,很多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擁有的專利佔比近4成;而相應的日本中小企業的創新投入在日本整個R&D中佔比僅在5%左右,創新主要集中於少量大企業形成的財閥,新技術產生的時候容易遲滯。同時,僅僅到2006年,美國就有超過22萬個天使投資,向5.1萬個初創項目投入了「種子基金」,在創業階段的投資佔比在1980年一度佔全部風投的40%,即便2000年後,該部分佔比仍然在20%上下,而日本、德國等該比重較少約為10%,美國對創新的風險偏好嚴重。第三,將產品成功推向市場,即產業化,核心是產業鏈拉動。產業鏈發展需要科研基礎、創業土壤,政策引導,也需要資本市場拉動,是中樞環節。比如,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和政府采購政策拉動了其航天和電子產業的飛躍;而企業的運營能力提升,未必僅僅靠創業者自身來實現,而是可以通過職業經理人隊伍、通過注重長期投資回報的VC來實現;再如,大力發展三板OTC市場,吸引種子基金和VC加入,也需要有更有效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讓個人和小企業的創新成果有更多退出渠道……這些都是成功產業鏈條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市場資本化角度只是一個最後的環節,其制度設計也反向影響到整個鏈條的運作機制。比如,無論是一級市場的Pre-IPO,還是二級市場的股票發行,原是股東和機構投資者都有著強烈的套現動機。由於上市本身獲利豐厚,大量資金囤積在這個環節,而很少投資給新運作的公司,甚至VC都日漸稀少,正說明市場充滿了過度投機性,資本市場的正當性、合理性沒有獲得足夠的制度保障。在場外,大量的過剩資本熱衷於房地產甚至大豆等大宗商品炒作,巨富的遺產稅很低,Pre-IPO套現過快、只具備投機功能……這些都讓全社會的資本脫離實業、漠視創新,而轉向投機,這些都需要健全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來疏導。
❹ 蔣仁生的創業
自2009年10月30日中國股市創業版的正式開盤至今已整整一年,隨著中小企業的陸續登陸,越來越多的財富新貴出現在我們面前,為了讓更多讀者了解這些中國民營經濟中的未來之星,胡潤百富繼去年創業板開盤兩周之際第一次發布「胡潤創業板富豪報告」之後,於今年11月15日第二次發布此報告。
智飛生物大股東蔣仁生家族以104億元的財富數字位列創業板富豪之首;光能董事長吳建龍以82億元位列第二;萬邦達董事長王飄揚以66億元排名第三。
蔣仁生家族所在的智飛生物,是今年9月28日才上市的公司。
胡潤發布《2010胡潤創業板富豪報告》。創業板開盤一周年,135家上市公司中財富達10億元的股東人數有92位,其中一人財富超過100億元,平均財富達22億元。智飛生物[45.01 -1.40%]大股東蔣仁生家族以104億元的財富數字位列創業板富豪之首,《2010胡潤能源富豪榜》首富吳建龍以82億元的財富數字位列第二。
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單,蔣仁生父子以69.3億元排第97位。
❺ 創業板的上市價遠比中小板初期的發行價高為什麼
創業板的盤子比較小,流動性比較大,莊家炒高股價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價格高也是正常的~~
我不能同意一樓的意見,首先創業板的價格並不是人為制定的,而是通過路演詢價機制確定的,要說即使企業不值這個價,那也是基金等一哄而上的結果,與企業並沒有真正的聯系;而且能符合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也都是千里挑一選出來的,3年的標准我承認是正確的,但是,您知道上市企業的整體平均壽命嗎?拿一般的企業與達到上市標準的企業相比,是不合邏輯的。
❻ 中國民族證券的主要業務
零售業務
零售業務是以證券經紀業務為基礎,以各地分支機構為載體,重點向非機構類客戶提供專業化證券交易服務的基礎平台、資源平台和創新平台。作為公司最重要的基礎業務、客戶接觸點及利潤支柱,零售業務一直保持著穩健的發展態勢,在營業網點、客戶數量、資產規模、市場份額等方面始終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零售業務管理總部是公司零售業務的組織與管理者,是零售客戶的服務提供者,其下轄50家分支機構,營業網點遍布全國主要省會城市;下設交易運行部、市場營銷部、財富中心3個部門,分別履行分支機構管理與交易運行支持、零售客戶服務與營銷體系建設、零售客戶財富管理等職能,與機構客戶部一同構建起了公司完整的客戶服務體系。
投資銀行業務
公司為全國首批註冊登記的保薦機構之一,投資銀行總部下設業務部、債券部、資本市場部、運營管理部等多個部門,共80餘人,其中保薦代表人15人,準保薦代表人7人;在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及並購重組、改制上市財務顧問等方面,擁有豐富的投行實務操作經驗,具備國內外著名院校金融、會計、法律等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多人具有注冊會計師(CPA)、律師和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資格,是一支專業結構合理、勤勉務實、高效精乾的團隊。
業務包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資業務的保薦、發行、承銷與上市推薦;企業債券的發行、承銷與上市推薦;改制輔導、兼並收購、資產重組、股權激勵等業務的方案設計及財務顧問;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發行方案設計及承銷;代辦系統主辦券商業務。截止2012年底,投資銀行部門先後完成了25個保薦、主承銷、獨立財務顧問及主辦項目。其中,IPO項目9個、再融資項目6個、債券項目8個、並購重組項目1個、主辦項目1個,累計實現主承銷金額136.27億元。
2008年公司成功完成「08釩鈦債」項目,為國內證券市場首單無銀行擔保公司債券,榮膺《證券時報》社主辦2009年中國區最 優秀投行「最具創新項目獎」,當年債券主承銷家數排名第20位,債券主承銷金額排名第21位,股票及債券承銷金額排名第29位。2009年成功發行的「09億城債」,為首單在深交所綜合協議交易平台上市交易的公司債券,是證券市場又一創新。2010年公司主承銷的首單創業板IPO項目――金剛玻璃,在深交所舉辦的創業板周年慶祝活動中,榮膺5家「創業板優秀企業」之一。2012年6月,公司宏磊股份中小板IPO項目組獲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授予的「浙江省2011年度優秀IPO保薦團隊」稱號,為民族證券品牌再添榮譽。
證券投資業務
證券投資業務,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由投資管理部、股票投資部、衍生產品部、綜合部組成。在投資決策領導小組指導下,按照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投資理念,建立了集中領導、科學決策、分級管理、嚴格監督的投資決策體系和風險管理制度,並構築了一支具有雄厚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市場經驗及敏銳洞察力的投資隊伍,建立科學的投資體系,構建了廣泛的業務合作網路,逐步形成及時、系統、全面地信息溝通。
研究所
研究所是一個朝氣蓬勃、富有特色、蓄勢待發的團隊,現有35人,博士7人,碩士以上學歷佔比超過85%,秉承「研究創造價值,專業鑄就成功」的理念,保持「公正、客觀、專業、嚴謹」的研風,著力打造特色研究。在方向上,以宏觀策略研究為基礎,構建一個自上而下的分析研究框架,從產業關聯角度指引研究;以自下而上作為行業公司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公司產品和上下游關系,從微觀層面為宏觀策略判斷提供佐證。同時,集中力量做重點領域研究,專注於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以「提升客戶價值」為宗旨,竭誠為客戶提供精深實用的研究咨詢服務。
資產管理業務
中國民族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總部成立於2008年,主要為中高端客戶提供優質的投資管理服務。資產管理部秉承「全心專注為每一份信賴」的品牌理念,始終將客戶利益放在首位,以規范的經營、嚴謹的投資管理、嚴格的風險控制,並通過不斷的業務開拓與創新,給客戶帶來穩定、持續的投資回報。
資產管理業務總部現有員工近30人,廣泛吸納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高素質人才和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市場專家,其中超過一半成員具有 10年以上證券從業經驗, 80%成員具有碩士以上學歷。
資產管理業務包括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及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兩大類。定向資產管理業務是採取「一對一」的形式,本著「個性化、高品質」的原則,為高端客戶提供的專屬性投資方案。現已建成以「金領航」為品牌,涵蓋權益類及非權益類投資的系列化定向產品線。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通過設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為大眾提供較低門檻的資產管理服務,具有私募基金的靈活性及公募基金低門檻的雙重特點,目前公司已發行了多款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覆蓋股票、債券及現金管理等各類投資品種。
截止2013年8月底,中國民族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總部受託資金規模突破656億元,行業排名第18位。
信用業務
信用業務致力於建立連通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服務平台,為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證券出借、約定購回等信用金融服務,以滿足不同投資者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
自取得業務資格以來,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發展迅猛,增長速度在業內名列前茅。
信用業務團隊由高學歷、海歸背景、豐富從業經驗的專業人才組成,秉承 「專心專業,同心同贏」的服務理念,用心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服務,讓投資者實現財富增值,與公司共贏同成長。
合規風控管理
主要職責為履行合規審查、咨詢、檢查、監測、報告、風險處置等各項合規管理。
樹立以「合規從高層做起、合規人人有責、合規創造價值」為合規理念。按照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監管要求,對公司凈資本和各項業務運行開展監控、預警,保障公司經營管理的正常開展。隨著證券行業發展及創新趨勢,公司將繼續優化合規與風險管理方法,合理設計各項業務的風險指標限額、控制措施和預警機制,不斷提高風險管理專業化水平。
固定收益業務
是公司的傳統支柱業務之一,業務范圍涵蓋普通債券投資、債券衍生品投資、債券一、二級銷售和投資顧問等方面。
始終堅持專業、誠信、敬業、卓越的服務理念,負責公司大額資產的管理並實現保值增值,為客戶提供一流、穩定的金融增值服務。通過不斷提高研究和投資能力,完善風險控制水平,堅持開拓創新,在市場的競爭力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固定收益團隊和市場成員建立了廣泛的業務往來和聯系,憑借優良的業績,在市場贏得了廣泛聲譽。
客戶資產存管業務
客戶資產存管主要涉及公司每日日終法人清算及集中交易的三級清算;每日結算資金審核及交收;客戶資金三方存管,客戶資金銀行賬戶管理,公司外幣賬戶的監管;上存客戶資產的會計核算及結算報告的編制以及檔案管理;公司新意系統的規劃、建設、升級以及日常運行維護;PROP、DCOM、IST系統的日常運行維護,網上銀行以及系統許可權管理;公司基金代銷業務數據核對確認以及分TA系統的相關業務工作;並為上級監管機構提供相應的監管數據。
信息技術業務
公司信息技術業務主要涵蓋公司信息系統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公司具備集中交易系統、電子商務平台、多銀行存管、開放式基金代銷、融資融券、固定收益、資產管理等數十個業務系統,為廣大客戶以及公司自身的業務和管理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化服務;在北京、深圳建成了專業的中心機房,同城及異地災備機房,形成了「兩地三中心」架構,有效地保障了各項業務的連續性。
稽核監察業務
稽核監察業務包括公司內部審計和監察,主要涉及稽核審計、行政監察和監事會辦公室工作。稽核監察部作為公司稽核監察業務執行機構,「稽核促進管理,稽核創造價值」為理念,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建立了覆蓋公司各項業務的稽核審計和監察規程,對公司總部和營業部的工作進行稽核。通過稽核審計、專項調查、投訴舉報、違規事項的調查和責任追究,履行監督檢查職能。
財務管理業務
公司實行「統一領導、分級核算、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建立了會計核算、預算、資金、稅務、財務人員高度集中的條線化財務管理模式。會計核算的集中管理主要通過ORACLE-ERP財務系統完成,實現了通過數據介面把業務系統數據直接導入財務系統生成會計憑證的功能;建立了以財務部為主體的預算管理中心、以各業務一線部門及營業部為主體的利潤中心、以職能部門為主體的成本中心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❼ 招商證券開通創業板需要什麼手續
招商證券開通創業板需要手續具體介紹如下:
1.開通我們的一般股票賬戶模式。需要兩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經驗,我們的正常投資形式也是先熟悉好,操作票後再開通創業板。
❽ 【創業板九周年系列】九年耕耘育創新 銜枚疾進繪新篇
2009年10月30日,28家公司代表齊聚深交所上市大廳,敲響登陸創業板的鍾聲。九年風雨兼程,創業板公司家數已從28家增加到734家,總市值近4萬億元,形成創新創業企業聚集示範效應,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
創業板自成立以來,始終牢記自身使命,全力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夯實發展基礎,持續完善板塊功能,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宏觀背景下,為支持創新創業企業健康成長、構建多維立體創新資本生態體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成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創業板成立9周年,展望未來發展新篇,創業板將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創新企業發展的宗旨,深化改革,加強監管,防控風險,提升服務,助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負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和任務。
一、資本篇——融通資本活水創新之源
創業板吸引和調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企業創新創業的全過程,發揮資本市場在並購重組、產業整合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打造創新與資本有效融合的活力之源。
融資能力顯著提升
截至2018年10月末,734家創業板公司累計首發融資3,820億元,再融資3,253億元,直接融資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同時作為公眾公司,公開透明的經營和財務狀況,更有利於獲得銀行的間接融資、享受更簡化的融資程序和更低廉的融資成本,據統計,企業上市後一年獲得銀行貸款同比增加42%。多種融資手段並進,幫助企業及時獲得資金投入實體經濟,進一步推動創新發展。
創新資本正向循環
超過六成的創業板公司上市時得到PE/VC的支持,金額超過336億元,而創投機構也通過上市退出實現投資回報,為新一輪創新資本形成創造條件。同時,創業板公司通過設立產業並購基金等方式投資科技創新領域,主要集中於信息技術、生物醫葯、人工智慧、高端裝備等行業。創新資本和上市公司已經成為創新鏈條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共同促進創新生態圈健康發展。
善用資本促產業整合
截至2018年9月末,創業板已實施完成372單重組,交易金額合計3,310億元,七成以上屬於產業整合。其中,315單涉及發行股份支付對價,佔比85%,股份支付對價合計2,317億元,占交易總對價的七成。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工具,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發展空間。
二、產業篇——新經濟主場創新之幟
創業板聚集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公司營業收入始終保持高速增長,成為新時代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創新驅動發展主戰場
創業板超過九成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超過七成屬於戰略新興產業,261家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85家擁有國家863計劃項目,65家為國家創新試點企業。通過上市帶動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創業板公司已成為中國最具創新潛力的群體,九年來,累計研發支出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5%。創業板具備鮮明的板塊特色,並形成示範效應和良性循環,吸引越來越多的優質創新公司選擇創業板,超過六成的信息技術領域公司集中在創業板,醫療健康和互聯網文化領域分別佔到三成和四成。
公司業績平穩向好
創業板公司平均營業收入連續九年高速增長,由2009年的3.05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5.5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0%;平均凈利潤由2009年的0.5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2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截至2017年末,創業板有10家公司收入過百億,12家公司凈利潤超十億,一批優秀公司利用創業板做優做強,發展成為行業龍頭。
三、人才篇——創業棟梁創新之本
創業板建立了資本與人才激勵的堅實紐帶,兩者相互促進、共享發展,有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吸引資本持續關注新興技術,激勵科技人才不斷投身創新大潮,為廣大創業者樹立奮斗標桿。
高端人才夯實「塔基」
創業板有133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曾就職於高校或科研院所,37家公司具有高校、科研院所股東背景,14家公司由科研院所改制而成。63家公司的97名創始人、董監高或核心人員入選國家或地方「千人計劃」,48家公司為「海歸」創業。創業板為這些技術領軍人才創業提供成長的土壤,為實現「中國智造」的目標營造適宜環境。
核心骨幹凝聚共享
創業板公司規模相對較小,且多處於成長發展期,現金流有限,股權激勵成為上市公司吸引和保留優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截至2018年9月末,創業板約六成上市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覆蓋超過5萬名核心人員。近三成公司推出員工持股計劃,通過將公司發展與員工利益綁定,與員工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激勵機制,促進公司良好發展。
四、機制篇——先行先試探索創新之徑
創業板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持續探索制度創新,不斷加強監管,在更高質量的市場運行態勢中,有效完善資本市場制度,服務創新創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差異化制度凸顯創新基因
為充分揭示創業板公司在業務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特點,創業板在2013年初首推影視、醫葯行業信息披露指引,並陸續發布節能環保、互聯網游戲、醫療器械等10份新興行業指引,提高了新興企業信息披露的可讀性、可比性和有效性,逐漸形成行業指引規則體系。
2014年創業板再融資制度正式落地,以「小額快速」定向增發機制為代表的制度創新,適應了創業板公司「小步、快跑」的融資特徵,同時通過差異化的定價方式和鎖定要求、允許「不保薦不承銷」等措施,給予市場主體更大的自主空間。
優化投資者結構嚴守監管底線
開板之初,創業板設立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通過提高個人投資者交易經驗年限,有效甄別具有風險投資能力的投資者,增強投資者的市場承受能力和風險意識。
2012年創業板進一步優化退市制度,增加市場化退市指標和退市標准,改進退市風險警示,縮短暫停、終止上市時間,嚴格恢復上市的標准等內容,直接推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持續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不斷完善。
科技監管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深交所在創業板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技術手段,為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與結算和券商會員資料庫對接的股票質押風險監測平台及時傳遞股東質押數據,做到風險事前預警;具備大數據分析功能的監察系統,有效識別內幕交易;第五代信息披露業務管理系統,通過集成新上線的「企業畫像」功能,採集企業各方面信息,准確掌握和督促企業及時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
五、責任篇——使命在心擔當在行
責任與發展同行,大批創業板公司在高速成長的同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持續回報投資者,服務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服務脫貧攻堅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稅收就業貢獻突出
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創新創業的生力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力量,為國家稅收和解決就業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創業板公司累計支付各項稅費626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38萬個,支付職工薪酬1,491億元,同比均有較大增長,通過促進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業板在增加稅收和提供就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分紅積極真誠回報
創業板公司自上市以來至2017年末累計分紅總額達1,100億元,上市後持續分紅的公司達202家。2017年,613家進行現金分紅,占創業板公司總數的86%。自開板以來,實施現金分紅的公司家數佔比維持在85%以上,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創業板公司分布於29個省市,其中59家公司地處西部地區,85家公司地處中部地區,積極助力實施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一定程度緩解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創業板地處縣、鎮、鄉級區域的公司有122家,為城鎮化建設提供了產業支撐。創業板充分發揮創新示範效應和聚集效應,259家廣東公司助力區域經濟實現轉型升級。
六、改革篇——凝心聚力再出發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新興產業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一大批科技創新前沿企業不斷涌現,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創業板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訴求。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支持發展潛力好但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允許科技企業實行「同股不同權」治理結構。深交所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要求,按照證監會黨委部署安排,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創新企業的宗旨,推動深化創業板改革,健全完善適合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的制度安排,增強創業板包容性,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上市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創業板對創新創業支持和引領作用。
時光荏苒,初心不改。創業板將始終堅持服務創新創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大局。
砥礪前行,希冀未來。創業板將持續探索市場基礎制度,深化改革引領新變革。
❾ 創業板股災兩周年紀念日,大家都來說點什麼吧
創業板股災兩周年紀念日,
股災是災難性的
遇到只能承受股災的災難
❿ 【創業板九周年系列】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實施九年:嚴格執行制度要求 持續優化投資者結構
2009年,為充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引導投資者理性交易,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實施。這是境內資本市場借鑒成熟市場經驗,在場內市場領域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上做出的積極探索和首次制度安排。
九年來,深交所不斷完善規則體系建設,豐富適當性管理手段,督促會員切實落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各項要求,嚴格進行風險揭示和投資者教育,為創業板市場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交易所市場首次對自然人投資者引入適當性管理
2009年,創業板在場內市場領域首次對自然人投資者引入適當性管理,充分重視投資者交易經驗,突出強調風險揭示。
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設置了個人投資者交易經驗和冷靜期要求。根據個人投資者是否具備兩年交易經驗,分別設置兩天或五天的冷靜期,防範投資者盲目跟風、沖動投資。
同時,創業板強調風險揭示。一是堅持要求投資者本人臨櫃現場簽署風險揭示書,由會員當面提示風險、開展投資者教育。二是要求投資者抄錄自願承擔風險的有關聲明,確認自願承擔市場風險。三是對於交易經驗不足兩年的投資者,如經勸導仍要求開通創業板交易許可權,應當就自願承擔市場風險抄錄特別聲明。
確保制度規則嚴格執行
實施好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關鍵在執行。九年來,深交所持續加強日常監管和檢查,確保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嚴格執行。
深交所高度重視會員單位執行創業板適當性管理情況。通過開發建立監控系統,掌握創業板適當性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對落實不力的會員單位進行持續督導。
適當性管理制度取得積極成效
創業板設立運行以來,上市公司、投資者數量不斷增加,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已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在場內市場的首次試點,在市場各方的嚴格執行和共同努力下,創業板適當性管理制度等相關機制安排取得積極成效。「將適當的產品提供給適當的投資者」等理念得到深入普及,創業板投資者結構得以優化,投資者整體風險意識有所增強,會員客戶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參與創業板市場交易更為理性,僅三成深市A股個人賬戶選擇開通了創業板交易許可權,其中約八成參與過新股申購或二級市場買入。截至2018年9月底,開通創業板許可權的個人賬戶總數為4,780.66萬,約占深市A股個人賬戶15,954.25萬戶的29.96%。在已開通創業板交易許可權的個人賬戶中,3,847.24萬戶參與過創業板新股申購或二級市場買入,約占創業板賬戶的80.48%,占深市A股個人賬戶的24.11%,其中參與過二級市場買入的投資者為3,290.58萬戶,約占創業板賬戶的68.83%,占深市A股個人賬戶的20.63%。
創業板個人投資者投資經驗相對豐富,賬戶平均交易經驗高於深市A股個人賬戶。截至2018年9月末,創業板賬戶平均交易年限為8.54年,超過八成創業板賬戶交易經驗滿兩年。
創業板個人投資者資產規模結構優於深市A股,截至2018年9月末,創業板賬戶平均資產量約57萬元,接近深市A股個人賬戶平均資產規模的2.6倍。創業板市場的中小散戶佔比低於深市A股,資產量10萬以下的創業板投資者賬戶數佔比約六成,低於深市A股超過八成的比例。
下一步,深交所將進一步完善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多種途徑對投資者進行更加充分的風險揭示,強化會員對客戶的管理職責,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股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