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數據告訴我們A股將怎麼走
大數據告訴我們A股將怎麼走
投資,關鍵在於克服情緒,遵守規律。這是銀河策略近年來在所有場合最強調的。說起規律,我們留給市場的一個經典是2013年11月的堅定看多,「古今中外百年歷史統計表明,無抵抗下跌的極限沒有超過23個月的,A股已經無抵抗下跌超過21個月,大反轉即將發生。」隨後,黨的八項規定吹響了A股反轉的號角。無論基本面是什麼,大數據下的規律沒有被突破。
對各國證券歷史的大數據掃描,是銀河策略的一大研究特色。無獨有偶,近期網路中也有對美國百年股市漲跌的梳理,我們結合銀河策略的研究,綜合整理,很有意思的是,我們的一些常識會被打破,對股市的規律會有更深刻認識。
下跌的時間一般有多長?
那麼,通常下跌的頻率和持續時間是怎樣的呢?Capital Research & ManagementCo.梳理了1900年至2014年美國股市的歷次漲跌,幅度為5%的下跌大約每年出現3次;10%或10%以上的調整大約1年發生1次;下跌15%的情況大約2年出現一次;最後,熊市——也就是20%以上的跌幅——每3.5年發生一次。
中國的情況如何呢?幅度為5%的下跌每年多達6.6次。可見,對於A股來說,5%的下跌,是家常便飯,不能當做警戒指標。10%的下跌,每年約為3.9次,仍然比美國人5%下跌的發生頻率略高,基本可以當做投資人的回撤警戒線。大於15%的下跌平均每年2.4次;於20%的下跌,竟然每年也達到1.3次之多。
從更國際化的角度來看,CapitalGroup分析了1988至2015年的MSCI世界指數,發現了與美股基本相似的下跌頻率。在全球市場上,5%的下跌大約每年發生2次;10%的調整每2年1次;15%的下跌每3.5年一次;跌幅達20%以上的熊市每6年1次。全球市場之所以變得緩和,是因為不同國家的漲跌周期有所不同,MSCI世界指數部分抵消了不同國家的漲跌,從而變得緩和。可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配置者,面臨的波動風險要小得多。
不同級別的下跌在數量分布上有何規律?
A股25年間164次幅度超過5%的下跌中,66次跌幅不超過10%,佔比40.2%;39次跌幅為10%-15%,佔比23.8%;26次跌幅為15%-20%,佔比15.9%;33次跌幅超過20%,佔比20.1%。也就是說,真正跌幅超過20%的下跌約佔下跌總次數的五分之一。
哪些年份漲跌切換較為頻繁?
根據國外統計的結果,隨著人們對經濟、財政和貨幣政策的了解更加深入,大幅下跌和劇烈波動的情況在現代社會發生的頻率明顯降低了。那麼A股又如何呢?A股市場歷史上有三個振幅較大的階段,分別是建立早期、2006到2009年以及2014到2015年,相應年份的股指下跌次數也相對較多,反映了更為頻繁的漲跌切換。但總體而言,除了市場瘋狂時期之外,A股的震盪頻率大體上略有降低趨勢。
金融危機之後的情況有什麼不一樣?
自2009年標普500見底之後的5年半里,美國股市經歷了大約17次下跌,其中,有13次的跌幅介於5%至8%之間;2011年末及2012年春天,美股經歷了兩次大約9.5%的下跌,幾乎跌入調整區間;2010年春天和2011年夏天,分別有2次接近熊市的表現,跌幅達到了16%和18.5%。
總體來說,股市下跌5%以上的頻率大約為1年2次;跌幅近10%的調整大約為2年半一次;15%以上的跌幅大約也是2年半出現一次。下跌的頻率與1900至2014年的總體情況相似,稍有降低。考慮到美國股市處在一個長達6年的牛市中,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那麼,過去的6年好日子之後,接下來的6年會如何呢?我們傾向於「大波動在所難免」。這或許正是過去幾個月美股同樣經歷較大調整的原因。
A股從2009年初以來,經歷了33次上漲和33次下跌。在下跌的次數中,17次跌幅超過10%,其中10次跌幅超過15%,其中2010年2季度的最大跌幅達25.34%,2015年6月的最大跌幅為21.55%,2015年8月的最大跌幅為26.7%。無疑,A股在金融危機後,又上演了一輪慘烈的下跌,在短短一個季度時間里,發生了四次超過10%的下跌,分別為21.55%、18.00%、12.15%、26.7%,9月上旬還發生了一次幅度為7.34%的下跌。
反彈一般持續多久?
雖然股市過去的規律不一定代表未來的走勢,但梳理出來的歷史數據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投資者一定有這樣的感受:下跌總是很快,而反彈卻往往是緩慢的。回看2009年以來美股的17次下跌,卻發現這個感受並不準確。在這17次下跌中,平均需要26個交易日,股市才會見底,而令人意外的是,回到之前的高位,也需要26個交易日,與下跌周期的比例是1:1。而從統計數據的中值來看,下跌見底需要19個交易日,而反彈只需要15個交易日。
1991年以來的A股漲跌數據,告訴我們,上漲平均持續19.8天,中值9天;而下跌平均持續17.1天,中值也是9天。其中,10%以上的反彈,平均需要25.08天;15%以上的反彈,平均需要32天;20%以上的反轉,平均只需要38.21天;30%以上的反轉,也只需要45.3天;而50%以上的大反轉,平均需要74.73天,1991年以來共11次。而20%以上的下跌,僅32次,平均耗時28.42天。其中30%以上的下跌僅9次,平均耗時32.44天。
那麼,問題來了,6月份以來的下跌之後,市場還有多少風險呢?一方面,機會比風險更多了;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大級別的上漲,每一輪上漲得時間,也是有限的。20%以上的反轉,平均只有38.21天。
全球格局的周期表現要長的多。Wealthfront研究了1965至2014年的下跌反彈時間框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他們研究了這一時間段內的14次調整,發現從高點跌至最低點平均需要85天,而從低點反彈平均需要107天,下跌與反彈的周期比例為1:1.26。
如何看V型反轉?
在幾乎每一次小幅度的下跌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V型反彈,這說明築底的時間非常短。10%以下的下跌幾乎都是立即反彈,2次15%以上的下跌情況有所不同,築底的時間相對較長。這2次大幅度的調整花了大約2個月的時間見底,然後又經歷了3個月的劇烈波動行情,在完全反彈之前屢創新低,下跌與反彈周期的比例為1:1.7。
A股下面會不會繼續下跌呢?數據顯示,市場會在最初的10天里跌至低點,接著在之後的一個月里找到真正的底部。如果本輪下跌也按照之前的走勢發展,那麼市場已經經過了這樣的多重下跌,今後即便繼續下跌,新低的底部空間也不會很大。這就是二次探底或三次探底的積極一面,歷史數據顯示,真正的底部與之前的低點相比並沒有相差太多。
底部震盪仍是常態,泡沫退去當深挖價值
目前,市場並沒有全面回穩。5%-10%左右的上下震盪仍將維持一個較長的周期。
除了市場的底部在哪裡之外,投資者最關心的另一個問題當然就是應該怎麼做。長期投資者應該有多樣性的資產配置,不需要太關心當前市場發生了什麼事。而最錯的做法是恐慌,不加選擇地拋售。由於底部不再深不可測,銀河策略在9月3日大閱兵前夕強烈呼籲,創業板泡沫退去,機構當深挖價值。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告訴我們A股將怎麼走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2. 敢問路在何方A股V型反彈!
盤面觀察
周三,A股三大股指上演過山車行情,早盤沖高回落,午後V型反彈。兩市合計成交額7942億元;北向資金凈買入額11.39億元。盤面觀察:特高壓、超導概念、電氣設備等板塊漲幅居前;而旅遊、酒店餐飲、醫葯醫療等板塊跌幅居前。截至收盤:滬指漲0.66%,報3455.67點;深成指漲0.70%,報13780.30點;創業板指漲0.99%,報3004.41點。
後市展望
今日全天來看,風電板塊表現強勢,午後證券板塊帶領指數反攻;A股三大股指終於止住跌勢集體收漲,創指也收復3000點大關;這恐怕和今天多個官方媒體連續幾篇文章為大A股打氣有一定關系;其實拋開市場上一些情緒化的過度解讀,文章裡面提到的很多內容都和我們本周兩篇收盤點評觀點一致;比如:目前中美經濟周期已經開始呈現高度不同步特徵,中美在階段性貨幣政策上也出現了完全相反的分化。所以,投資者無需對今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過大以及貨幣政策收緊流動性產生過分擔憂。
昨天提到年前最後一周的幾大「不利因素」:一是國外的地緣緊張局勢其實對我國的直接影響並不大;二是國內春節長假前的節日避險效應也將隨著時間過去而淡化;三是我們預計此前多次提到的「穩增長」政策有望在年後看到實質推進;四是今晚美聯儲議息會議「加息」陰影也將在明早靴子落地。短期內,市場可能進入一個「利空空窗期」;而節後至兩會政策窗口期,中長期政策力度有望加碼。
正如昨日所言:目前「政策底」已經明確,「情緒底」無法預測,但「市場底」確實漸行漸近,上述短期擾動資本市場的負面因素都會逐步消退,情緒宣洩終會過去。是的,我們時常因市場的大幅回撤而陷入深深的焦慮甚至恐懼;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過度的恐慌就意味著情緒的出清,每當投資者對市場逐漸絕望的時候,往往是市場價值凸現的時候;每一次恐慌過後,我們又一次次見證了優秀公司迅速恢復並創出新高的事實。
操作策略
情緒的背後,永遠需要基本面的支持,當我們焦慮到只關注圖形而忘記圖形背後的公司時,不妨安心再次審視我們當初選擇的理由和邏輯是否發生變化?如果變了,自然需及時止損;而如果沒有,不妨堅持信念等待應有的回歸。建議節前多看少動,維持 「穩增長(利好大金融大基建大消費)」「能源革命(利好碳中和新能源)」「科創興國(利好大科技大軍工)」三大方向的均衡配置。
【廣發 證券高級投資顧問 趙愚睿,執業證書編號:S0260614060014】
3. 300118股價歷史新高是多少
大盤呈現V型反轉態勢,盤中一度跌破60日線。創業板指更是呈現出180點寬幅震盪,盤中一度大跌5%以上,呈現出急跌急漲的走勢。早盤大盤略微低開後反彈失敗主要在於周末消息面偏暖刺激下未能先慣性下探殺出恐慌盤,消息刺激反彈反而導致更大的拋壓,急探60日技術面再度面臨破位後恐慌盤才洶涌而出,隨後抄底資金進場面臨的拋壓就少很多,指數拉起來也就容易很多。權重方面銀行因受益於人民幣加入SDR預期而率先上漲,而後券商跟上然而也只能說是反抽,並未掀起大的風浪,他們的止跌反彈起到了穩定指數的作用,然市場真正企穩主要還是在於以創小板為主的小盤題材股激發了沉悶的盤面,反彈的主角還是高送轉和新興科技等小盤題材股。
4. 股票高手
周二A股市場明顯呈現疲態,雖有殺跌,成交量能也是較小,可見市場的焦灼狀態依然在延續中,我們我們分析本周市場迎來重大變盤,引發先下跌後反彈格局,可能被市場逐漸驗證。
同時,我們指明本周前半周是重要的時間點匯合處,必將引發向下尋求2750點附近的支撐,而短線從「之」字形的下跌幅度看,一般下跌為階段性高點的3%-5%之間會有二次反彈的動力,故此,周三大盤再次下跌後,盤中可能迎來不錯的反彈良機。
2750點具備反彈基礎
就本周市場剛剛開始兩個交易日走勢來說,外圍市場的不振的確是上證指數破位的直接誘因之一。因此,隨著希臘危機的緩解,歐美股市的企穩,短線下跌幅度過大的修正,都將給予2750點支撐後,引發反彈提供了良好的數據支撐。
更為重要的是,市場還存在著這么兩個支撐反彈的因素。一是分化因素。從近期反彈看,主要的順序是中小板—創業板—主板,而在大盤急速反復中,中小板明顯高位震盪,在大盤2800點附近震盪後產生向下尋求支撐的走勢時,中小板明顯的異常活躍,提前大盤反彈,可見這樣的分化因素,消除了集體做空的市場資金,也為周三的股指反彈埋下了伏筆。
二是炒作因素。看起來市場在最近2周是震盪下跌中,但主體性的概念股此起彼伏,為熱點炒作提供深度的支撐,在這樣的基礎下,我們發現大的消費概念中外貿服飾、白酒飲料以及農林牧漁等都具有良好的抗跌和獨立行情的表現,可見在市場弱化整理中,資金的挖掘不曾停止,也為市場階段性的反彈提供領漲熱點契機。
兩種思維捕捉領漲戰機
在央行剛剛結束的2季度貨比例會上,我們明顯的感到對於中小企業的扶持氣氛變濃了,而在業績的統計中,雖然沒有超大的預期收益,但維持平穩盈利和增長的企業小盤股占據大半江山。可見當下的市場結構依然是:超跌搭台主題唱戲的格局。故此我們認為以下兩種思維可能撲捉到近期探底回升的新熱點。
首先,小盤股的動力十足。我們觀察今日盤面,明顯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個股不受到股指下跌的影響,而且處於強權和除權的高峰期,資金在供求關系的助推下,成交也變得異常放大,尤其是明顯的抗跌性更加驗證短線具備再次起來的基礎,在整體跌幅巨大、基金2季度換倉配置和業績浪潮的進一步席捲下,小盤股的第二次上漲已經吹響了戰斗的號角。尤其是近期抗通脹和具有獨特題材的下盤股,更加具備明日反彈領漲的主力軍。
其次,弱勢炒新逐漸成為主線。近期我們統計了小盤股中的另外一個現象也是體現了炒作的思路,那就是次新股歐式很強勁,從002572寧基股份(002572)開始後面上市的個股都在近期市場震盪中明顯好於大盤,而具體在002579中京電子(002579)後面每個都是加速反彈創造上市新高,體現弱勢炒作的主旋律,另外還有從002583海能達(002583)開始,連續13隻後面上市的次新股到目前位置的走勢都是一路震盪向上,強勢的霸氣一覽無余,似乎也在暗示我們近期炒作的另外一種路徑,應該值得重點研究和參考。
如若反彈再現機會就在個股
綜上所述,市場在2750點一帶既有很強支撐,而近期收到明顯海外影響的大盤,在業績和再次超跌的局面下,望能迎來進一步反彈的良好局面,而本次反彈的重點不是高度,而是盡顯個股的波段傳奇。
因此,國元證券研究員田滿文在操作中,盡量我們應該進一步用動態的倉位化管理來控制風險,而遵循市場中的主線中小板—創業板—主板,尤其是在下盤股中的抗通脹和深度題材概念以及次新股更加值得關注。
5. 論創業板的風險及其防範
摘要: 創業板是我國證券市場的熱點問題之一。創業板作為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新型的、專為廣大具有增長
潛力的中小企業服務的資本市場, 承擔著為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任。目前我國創業板市場設立的條件已
經成熟, 然而創業板市場存在的風險是不容忽視的, 應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 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關鍵詞: 創業板市場; 風險; 風險防範
一、我國設立創業板的條件已經成熟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 它是與主板市場相對應的
概念。從國際上看, 主板和二板的劃分主要是為了滿
足不同層次的產業籌資者的需要。隨著科技發展日新
月異, 各種新興產業成為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龍
頭, 但是這些新興企業一般很難達到主板上市的條
件, 因而不能選擇主板市場作為直接融資的渠道。從
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 設立創業板市場主要是為實現
兩大功能。其一, 為中小企業, 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
提供融資渠道。在深滬兩市主板市場中, 由於上市資
格限定較嚴, 審核的程序里又存在主體歧視, 致使中
小企業直接融資困難, 創業板市場的設立為那些有前
景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平等的籌資平台。其二, 鼓勵
創新, 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途徑。風險資本是支持和
促進創新的力量。
目前, 我國設立創業板市場的條件已經成熟, 這
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隨著國內風險投資市
場以及創新企業的逐漸成熟, 符合申請上創業板的公
司更多了, 擴大了選擇上市企業的空間; (2) 證券市
場也較為成熟了, 各種控制風險的制度正日趨完善,
證監會、輿論界與有關機構都加強了對市場違規行為
的關注和譴責, 監管部門也加強了懲罰力度, 各市場
主體的守法意識有所增強; (3) 投資者變得比較清醒
了。因為證券市場較長時間朝一個方向運行, 容易使
投資者產生幻覺, 出現判斷上的失誤。市場有起有
落, 並按照基本面進行適當調整, 使投資者變得更為
理性; (4) 發達國家經濟的衰退, 使其對全球資本的
吸引力下降, 這些資本要尋求相對安全的市場, 中國
良好的經濟狀況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 從而為
創業板的設立提供了條件。
二、創業板市場的風險
從國際創業板市場來看, 既有成功又有失敗。美
國Nasdaq 是成功的典型, 在美國高科技產業發展過程
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孵育了一大批中小高科技
企業, 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IT 行業中的
微軟、思科公司等。但是, 在20 世紀80 年代歐洲小
盤股市場的發展就不是如此風光了。盡管它們也曾在
80 年代有利的經濟條件(低利率、高速成長的中小企
業群和國際資本市場的增長) 的推動下, 獲得了良好
的發展, 為歐洲經濟的高速增長作出了貢獻, 但由於
存在一些先天缺陷, 如與主板市場界限不清等, 歐洲
小盤股市場相繼失去了活力。
一般地講, 創業板市場風險主要來自上市申請人
的誠實、經營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政策變動以及市
場等因素, 具體來說, 創業板市場的風險主要有以下
幾種。
(一) 市場運作風險
雖然各創業板市場實行「買者自負原則」, 但是
市場當局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原則出發, 仍然嚴格推
行嚴謹的監管、監察和執法措施, 確保市場公開、公
平、公正, 督促上市公司嚴格遵守信息披露制度, 履
行誠信勤勉義務, 同時, 還要教育投資者熟悉上市規
則, 並充分認識到創業板市場投資的巨大風險。海外
創立的二板市場或創業板很多, 但運作良好或活躍的
並不多見, 二板市場失敗的案例也不少。ECM、USM
相繼於1995 年、1996 年關閉, 澳大利亞也關閉了創業
板市場; 英國AIM、韓國KOSDAQ 以及香港創業板等
也不容樂觀。因此, 創業板市場在給投資者提供良好
的投資場所並可能帶來良好回報的同時亦會有讓投資
徹底失敗的風險, 這是一種主板市場所不能比較的系
統風險。
(二) 上市人的經營風險
創業板上市人具有高成長性的潛力, 但是, 由於
上市人或上市申請人大多是中小高科技企業, 創立或
經營時間不長, 經營管理者往往缺乏經營管理經驗,
可能受政策變化的影響, 致使投資回報並不高, 甚至
經營失敗。研究表明, 中小科技企業投資失敗率高達
70 % , 同時, 這些企業的投資回報期通常較長。即使
是世界著名的NASDAQ 市場, 在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的同時, 也有近2 000 家企業因經營不善而不再符合
市場要求, 被剝奪上市掛牌資格。如SHC 公司, 1998
年虧損額高達7. 5 億美元。因此, 對於上市申請人或
上市人來講, 創業板市場並不僅僅是其融資的好地
方, 更是要求其不斷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創新能力
以及市場開拓能力, 以不斷地成長為高素質、高增長
能力的理想投資對象, 並保持持續發展能力, 這一點
甚為重要。
(三) 流動性不足與市場波動的風險
市場流動性是創業板的生命, 市場流動性不足使
市場失去活力和吸引力, 投資者難以獲得回報。為
此, 海外二板市場均在增強市場流動性方面作了大量
的工作, 同時, 上市人的流通盤小易於操縱, 加劇市
場的波動性。市場的劇烈波動性還表現在市場指數的
整體波動, 如NASDAQ 指數一個交易日跌去500 多點,
香港創業板指數從1 000 點跌至400 多點, 其波動幅度
均比主板市場要大得多。因此, 一些二板市場規定了
進入條件, 限制風險承受力較低的投資者進入。《創
業板市場規則咨詢文件》表明, 內地創業板市場波動
幅度設定為20 % , 遠比主板市場的10 %高, 投資者應
充分注意這一點。
(四) 上市人的道德風險
我國創業板市場企業, 雖然克服了主板市場中同
股不同權、不同利及股份不能全流通的缺點。但是,
由於企業創建者和發起人一般集中掌握股份, 全流通
的在中小散戶為主的市場上可能更為分散。因此, 這
些創業者和發起人利用很少的資金就可以控制上市公
司, 他們就有可能利用掌握的權力, 採用各種辦法把
上市公司的資源轉移到自己手中。創業板市場的高新
企業的管理層由於知識和管理經驗的專用性, 更不容
易被替代, 盡管股東在所有權上是控制著企業, 但仍
會讓企業處於內部人控制之下。管理層實際上不是為
了實現股東的財富最大化, 而是其個人或小集團利益
最大化, 從而損害大多數股東的利益。公司管理層因
不履行勤勉誠信義務, 在信息披露上作虛假的陳述,
也會引發上市公司的道德風險。
三、我國設立創業板市場的風險防範措施
由於二板市場面臨比主板市場更高的風險, 且對
主板市場將有著諸多不利影響, 創業板市場能否正常
運行, 不僅關繫到投資者的利益, 還關繫到整個經濟
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 我國要充分吸收國際創
業板市場發展的經驗, 為創業板設計完善的制度並加
強監管, 才能切實保護投資者, 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
利益, 才能充分發揮創業板市場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
持功能, 保持證券市場的持續繁榮和發展。
(一) 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
香港投資銀行界知名人士、享有「紅籌之父」稱
譽的法國巴黎百富勤勞團行政總裁梁伯韜說: 大陸創
業板能否成功, 關鍵在於能否吸引到高增長的企業上
市, 以及對風險的控制。他還忠告國內的投資銀行業
同行, 一定要挑選好的企業, 按照市場需求、市場規
律, 平衡企業與投資者的利益去定價。要避免主板市
場的問題就必須使上市企業的篩選標准更具有市場
化。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標准重點應該放在對上市企
業質量的事前控制, 即科技含量、人力資源、市場前
景和法人治理結構四個方面。建立上市公司摘牌制
度。對於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 若未能在規定的期限
扭轉虧損狀況, 又無資產重組的可能, 應堅決對其股
票實行摘牌制度。
(二) 要加快對風險投資業和創業板市場的立法
工作
風險投資對我國來說是一項全新工作, 涉及到知
識產權的法律保障、法律約束和市場准入等很多規則
性問題, 同時推出創業板市場還得有「創業板市場運
作細則」等。從國外情況看, 風險投資業均是在立法
先行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我國有關部門要抓緊起草和
公布《風險投資管理法》、《風險投資管理條例》和
《創業板市場運作細則》, 以指導、保護風險投資業和
創業板市場依法健康發展。
(三)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股市監管及其風險防範的核心是改變股市信息的
不完全和信息的不對稱。為此, 創業板市場要建立完
善的信息披露制度。通過實施嚴格的信息披露來減少
上市公司利用信息優勢損害投資者的行為, 保障投資
者的合法知情權, 使投資者充分了解投資風險和投資
收益, 在公平、公正、公開交易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
投資決策。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內容豐
富程度要高於主板市場, 如除披露年報和中報外, 還
要增加披露季度報表; 披露上市公司前兩年或自成立
時起公司詳細發展情況, 包括公司的客源、利潤、技
術以及發展前景等。在披露公司信息的同時, 還要完
善風險警示制度, 及時向投資者提示風險。在這方面
可以借鑒香港的做法。要確保所披露的信息真實、准
確, 不得有虛假、誤導。與此同時, 要對各種報刊、
網站、信息咨詢公司所發表的信息及股評中所涉及的
信息進行檢查或要求其申報來源, 對造成嚴重後果者
要依法追究責任。
(四) 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對上市公司監管的目的就是要使得創業板市場的
系統性風險降到最低, 使得投資者非自身原因帶來的
風險降到最小。由於創業板市場的市場定位、上市交
易規則等方面具有不同於主板市場的特性, 同時也由
於上市公司自身經營風險大, 所帶來的投資者的風險
同樣加大。因此, 對創業板市場的監管規則應有別於
主板市場, 具有獨立性。這種獨立性表現在監管原則
上首先應該是高效性, 即一方面強調有力的信息披露
制度以降低市場風險, 另一方面強調公司內控機制,
把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作為企業上市的重要條件。其
次應該是有限性, 這種有限性主要表現在外控機制的
相對有限, 即證監會對上市申請人是否適合上市等方
面不作審查和評估, 更多地讓市場作出選擇。基於上
述原則, 中國創業板市場可以借鑒美國NASDAQ 的做
法, 採用集中統一的監管模式, 並將一線監管權授予
證交所。由其負責日常監督工作, 證監會則主要負責
重大政策的制定和重大事件的調查處理, 並對證交所
的工作予以監督。同時, 從保持市場有效性的角度出
發, 還應制定嚴格的交易監管制度。
(五) 實行保薦人制度
保薦人對被保薦企業在發行上市前後的內部管理
及各項信息披露進行監管與輔導, 並對被保薦人的股
票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承擔
連帶責任。保薦人是創業板市場的第一看門人, 要求
切實履行好保薦人的職責。首先要求保薦人有很高的
專業知識。由於保薦人不一定了解創業板企業的技術
優勢, 因此保薦人除了應具備豐富的投資銀行業務經
驗及較強的經濟實力外, 還要擁有一批既洞悉創業板
運行規則, 又了解行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其次保薦
人要樹立全新的企業價值判斷標准, 注重候選企業的
內在素質, 樹立風險意識, 做到事前慎選擬上市企業.
6. 創業板市場的整體波動情況
在全球創業板市場,納斯達克發展得最為成功。經過近40年的發展,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納斯達克指數已成為最有影響力的證券市場指數之一。業內人士認為,從國際經驗來看,創業板市場建設要經得起市場波動、指數波動的考驗,因為資本市場本身就具有周期性,市場低迷並不代表市場失敗。
海外創業板初期股價波動大
目前納斯達克推出的指數包括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納斯達克CleanEdge美國流動系列指數、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工業股指數、保險股指數等;納斯達克還推出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和其它結構化產品,並積極為全球資本市場開發指數和其它基於指數的衍生證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包括了5000多家公司股票,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包括了微軟、英特爾、美國在線、雅虎等知名高科技公司,已成為最有影響力的證券市場指數之一,並且更具有綜合性。
從歷史走勢看,1971年2月8日,納斯達克系統開始為2400隻優質場外交易股票提供實時買賣報價,而納斯達克指數作為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其基期指數定為100。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納斯達克具有典型創業板市場特徵,上市公司處在創業初期,股價較低、風險較高、股價波動大,買賣以一般散戶為主。
1991年,該指數突破500點,機構投資者參與度迅速提升。1995年7月,納斯達克指數達1000點,1999年更因互聯網行情而進入快速上升軌道,2000年3月10日創下5048.62點的歷史最高點位。但隨著全球網路泡沫的破滅,納斯達克指數大幅調整,2002年10月跌至1108.49點,盡管逐步回穩,但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至今未能越過3000點。
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的AIM市場也是創業板市場的典範。1995年6月AIM市場設立,1996年AIM市場指數收於1042.9點,到2000年升至3369.9點,漲幅遠大於主板同期表現,2002年底AIM市場指數收於1893.7點,但融資額及交易量有所上升。2009年初受金融危機影響,AIM指數一度急跌至370多點附近,近期有所回穩。
市場建設要經得起指數波動考驗
業內人士認為,創業板市場建設要經得起市場波動、指數波動的考驗,因為資本市場本身就具有周期性,市場低迷並不代表市場失敗。海外主要創業板市場都經歷過市場指數大起大落,但隨著整體經濟狀況的好轉,這些市場近年來又都取得了新的發展。
國外研究顯示,創業板市場交易頻率較低,股價波動幅度較大,存在流動性風險,市場表現與主板市場有一定程度的脫節,是相對獨立的高風險市場。
渤海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從海外創業板市場發展的經驗看,創業板市場上市初期通常具有較高的溢價,也易引發投資者非理性的投機熱潮,但隨著市場理性投資逐漸增強,投機泡沫也因此被擠壓,創業板指數隨之回落,創業板市場相對主板市場的超額收益也日益收窄,相關創業板指數的走勢表現可以清晰地揭示這一點,值得引起國內創業板投資者的重視。
7. 高分求創業板上市企業融資失敗的案例
准備上創業板的企業沒通過審核的原因
一.盈利能力 1.增長性不足(上海奇想青晨)
2.凈利潤下降(恆大高新,賽輪股份)
3.對稅收過分依賴(銀泰,南京磐能)
4.對關聯交易過分依靠(安得物流)
二.股權瑕疵 1.股權變動(天津三英焊業)
2.股權復雜(上海同濟同捷)
3.股權過度集中(恆大高新)
4.股權過於分散(賽輪股份)
5.控制人控制多家上市公司(安得物流,福星曉程,賽輪股份)
三.行業前景 1.原材料成本比較高(三英焊業)
2.宏觀經濟政策影響(賽輪股份)
3.募投項目的前景不明朗(福星曉程,航天生物,安徽桑樂金)
四.創業板特徵不顯著 1.不符合創業板的條件(南京磐能)
2.企業整體盤子比較大,超級大盤(賽輪股份)
3.不符合三高六新(銀泰)
4.業績較好,顯示不差錢(福星曉程)
8. 創業板指V型反轉後,如何走
大黃反彈到1640就駐足不前,美指位於低位,消息面沒有重大利好,估計不下探1600無法形成上漲行情啊!
9. 創業板轉簽失敗的原因
創業板轉簽失敗可能有以下原因:
1.未在其他券商開通過創業板,或在其他券商開通的創業板目前狀態不正常
2.原賬戶為一代身份證開戶未做升位處理
3.創業板轉簽時第二聯系人填寫有誤
4.網路問題
5.轉簽時間是交易日9:00-16:00,請在該時間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