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喜歡炒股,求股神巴菲特的傳奇故事!
巴菲特說:「我們喜歡簡單的企業」。在伯克希爾公司下屬那些獲取巨額利潤的企業中,沒有哪個企業是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的。關於簡單企業的解釋就是「我們公司生產濃縮糖漿,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製成飲料,我們把它賣給那些獲得授權的批發商和少數零售商進行瓶裝和罐裝」。這就是可口可樂公司1999年年報中關於公司主營業務的解說詞,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句解說詞一直出現在它的每份年報當中。簡單和永恆正是巴菲特從一家企業里挖掘出來並珍藏的東西。作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購者,巴菲特喜歡收購企業,不喜歡出售企業,對那些擁有大型工廠、技術變化很快的企業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歡雇員跳槽。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的35年裡很少有哪個企業的經理離職,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樣地,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 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褲後袋錢包,在此前的20年裡,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舊的,我的錢包是舊的,我的汽車也是舊的。1958年以來,我就一直住在這棟舊房子里,因此,我保有這些東西」。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錢包里到底裝了多少錢?「我來看看」,他一邊說,一邊打開錢包,大約數了8張100美元的鈔票。他說:「我一般在錢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從未出現過負值,並且創造了一個29.5%的綜合收益率。可是,這種年年好運因9·11恐怖分子的襲擊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和美國運通股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虧損。公司自身的股票實際上只獲得大約7%的收益,公司的賬面價值下降了6.2%,但仍好於跌幅達11.9%的標准普爾指數。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年報開頭這樣寫道:「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損失達37.7億美元,我們的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每股價值雙雙下降6.2%」。
巴菲特通過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資決策創造了伯克希爾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凈資產歸功於10次左右的重大投資行動。巴菲特幾乎總是在經濟困難時期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在某些投資季報當中,長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結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現在持有的許多投資品種時間長達數年、數十年,經歷了經濟景氣和不景氣時期,直至迎來輝煌燦爛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馬拉松式的投資健將,投資機會來臨時,他四處出擊,力求收購到一個更大的企業。
B.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能成為富翁,原因很多。當然,在他的投資生涯的後半期,他已經不僅僅在做股票了,他擁有了一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特殊性,給他的投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且這種資金還沒有成本。再加上資金規模的巨大,他能夠影響所投資公司的經營,這都是他成為富翁的原因。所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他的後半期並不是僅僅依靠炒股票取得的利潤。老巴能成為首富,因為他即是一名優秀的投機者,更大層面上也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所以,作為我們中小投資者,大可不必研究他後半段的投資經驗,我們要研究他從窮光蛋發家致富的過程,也就是他淘得第一桶金的方法。將來您要發了財,您也能象他一樣搞這些資本運做,畢竟誰錢多,誰的投資途徑就更廣泛嗎。
他能依靠股票取得第一桶金,首先是因為這個人的人格特質非常符合股票市場。比如,他個性沉靜,喜歡深沉的思索;非常勤奮,對任何知識都充滿了興趣;個性非常穩定,沒有那些普通人的不良習性;人品非常優秀;獨立思考能力非常強,幾乎不受外界的影響等等。
其次,這個人在發財之前有過長期的投資失敗經歷。根據他的傳記,老巴這個人很小就投身了股票市場。但是他和我們大多數散戶一樣走的是技術分析的道路,炒短線。這導致他很長一段時間沒賺到錢(我們普通人只看到他一夜暴富的經過,卻沒有注意在發財之前他所經歷的長期失敗過程)。正是長期的失敗經歷,他本人又非常善於思考,使他對資本市場的投機機理有著非常刻骨的理解。這種經歷是每個投資者都要經過的課程,只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或著不善於思考,總結不出有用的經驗。所以,老巴在走上價值投資道路後,具備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不僅僅懂得企業投資,而且精通投機,是一個兼備型的人才。比如,中石油的投資,他的拋售時機把握的簡直太精確了,幾乎就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夕,這都是他在青少年時期炒短線積累的投機經驗造成的。所以,我不支持普通人一上來就搞價值投資,我支持新手應該用至少5年的時間在股市裡炒短線,表面上看這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只有這種浪費才能讓一個人終身能立足於這個市場。只有短線的經歷才能真正讓一個人把握好價值投資,價值投資也可以說是技術分析的升華。
最後,老巴在創業的時候,正好趕上美國二戰以後的經濟騰飛期,您有空可以找找美國60年代的大盤走勢圖就明白了。
所以,老巴能成為首富,原因很多。反正靠股市發財和其他生意一樣,都需要耐心與執著,別指望一夜暴富。
一家之言,見笑了!
C. 靠100美元起家26歲實現財富自由,股神巴菲特的開掛人生有多牛
電影《西紅柿首富》中,沈騰為了花光十億元,請了股神巴菲特來共進晚餐,一共花了300萬,那麼巴菲特到底是誰呢?光請他吃個飯,就花這么多錢。
巴菲特12歲,因家庭原因搬家到美國首都華盛頓,13歲開始第一份工作賣報紙,憑借對數字的絕對敏感和聰明才智,小小年紀的巴菲特對此游刃有餘。
受家庭的影響,以及對數字的敏感很小的巴菲特就對股票感興趣,11歲買了人生第一隻股票,第一隻股票雖然只賺了六美元,但是對小小的巴菲特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後來不斷嘗試積累經驗, 21歲時已經在股票獲得了9800美元,這筆錢為他今後的股票投資奠定了基礎。
後巴菲特自主創業,當時美國經濟處於低谷,很多行業處於虧損狀況,股票也不外如是,但我們的主人公巴菲特迎難而上,低價買入別人轉手的股票後高價出售
不只是“股神”,他也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1965年,以合作的方式買下當時處於瀕臨破產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有了自己獨立的投資公司後,不斷收購紡織公司,百貨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
後來的巴菲特向大家證明,當時他的決定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D. 股神巴菲特的故事
他擁有巨資,在國際上也有很到高的聲譽,最近還成為世界首富的上司--將比爾蓋茨收進自己的董事會,絕對可以說是成功人士,也有資格對成功的含義進行圈點。當人們問他,成功的定義是什麽時,他不急於用一句話作出解釋,而是談起他的一位朋友。
那位女士今年70多歲了,從德國的死亡集中營中逃生。當年,多虧有人掩護她,才得以活下來。巴菲特感嘆道,在你的一生中,如果有人能夠不惜個人安危來幫助你,那你就是個成功人士了。當你年齡一大把,還為家人所愛,你就是個成功人士了。當你不是以金錢,而是以人格魅力,結交了許多知心朋友,你就是個成功人士了。令人驚奇的是,他談到的成功的標志是,幸福家庭,身體健康,擁有友情,獨獨沒有提到的,倒是那些人們通常公認的成功標准--擁有巨資和事業有成。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規律:人們總是推崇那些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比如,一個人擁有巨資,金錢對他們來說就不具有吸引力了,不過是一種數字概念。每天還要為一日三餐而辛勤打工的人,事業和金錢總是有無窮的誘惑力。疾病纏身的百萬富翁,羨慕體格健壯的打工者。而一無所有的平民百姓,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為擁有巨資的富人。
對多數人來說,財富和金錢雖有誘惑力,但不是無限的。常言說,廣廈千間,夜晚也只能佔一席之地,家財萬貫,每日也只能一衣一飯,若水三千,能飲的不過是一瓢。當人們滿足基本生存的需要後,同其他的東西相比,過多的金錢和物質就不那末重要了。
長期以來,我國推崇的人生目標是,一切聽從召喚,甘當螺絲釘,擰到哪裡都行。但人們心底,有意無意,總隱藏著一股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
兵的好勝沖動。其實,成年以後,每個人都自覺不自覺地設計和實行著自己的奮斗目標。一般而言,人生成功的理想模式不外乎: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擁有巨資,身體健康。但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能夠同時實現上述目標的人,即使有也絕對是鳳毛麟角。多數時候,這四者之間不是一榮共榮的關系,而是此消彼長,相互抑制的關系:例如,事業有成,擁有巨資的人,常是預支健康,有時甚至犧牲家庭,而家庭美滿,身體健康的人,常感嘆於同致富和立業的機遇失之交臂。
對平民百姓而言,談不上為成為比爾蓋茨而奮斗,但也會遇到在事業,金錢,家庭和健康之間,選擇孰輕孰重的難題。一般來說,人生的不同階段,側重的重點也會略有不同。年輕時,仗著年輕力壯身體好,奮斗的目標是事業和金錢,家庭和健康處於次要選擇,所謂先立業再成家;人到中年,身體透支,精神疲憊,才覺得,相對於事業有成和擁有巨資,好身體和溫馨的家庭更具吸引力;等到老了以後,健康的身體,幸福的家庭,濃濃的親情友情,比任何東西都更具吸引力。因為經歷過種種人生風雨,許多事情都看開了,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煙雲,百年之後,無論多顯貴的人,多卑賤的人,都不過是黃土一杯,躺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墓地中。
看到過一篇文章,學生寫作文,題目是爸爸的理想。一個學生的爸爸講,他的理想是,吃的下,笑得出來,睡得著。學生開始覺得爸爸在開玩笑,這樣的作文肯定不及格。沒想到老師看完後,認為這個學生的爸爸的理想,看著很簡單,但是人生的極高境界。如果有人能達到此,可以說是成功了。試想,如果生存壓力大,事業不順,家庭破裂,身體不好,如何能吃得下,笑得出,睡得著。
年輕時,國家教導我們,要先關注社會,再關注家庭,最後關注自己。那時,自己還吃著冬儲大白菜,天寒地凍的蹬著自行車上班,但做夢都關心國家大事,記著要解放世界上2/3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後來睜開眼睛看國外,才發現,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痴心,有些國家的勞動人民不僅每天開著小汽車上下班,吃的也比我這個未來的解放者還好,憑什麽要我瞎操心。關注家庭的美德倒是絕對正確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親情永遠是生活的中心。不過,當遭遇運動,家庭也不保。文革中夫妻,子女之間因派別觀點不同而反目,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數。最後,如果還有一點剩餘的精力財力的話,不敢公開,偷偷摸摸地關心一下自己
這種以社會為先,先大家再小家再個人的排序,初衷是好的,號稱無私,但在實行過程中往往走樣,結果不甚理想。因為社會是虛的,由一個個的人和家庭組成的,試想,如果個人活得凄風苦雨,怨天尤人,打假斗毆的,從何談起共產主義的大同世界,對此後面再談
聽了成功人士巴菲特之談,以自己多年的人生感受,現在倒覺得,倡導的排序應該變一變了:先關注自己,再關注家庭,進而關注社會。這是因為:
不知道善待自己的人,也不知道如何善待別人,自己快樂的人,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別把自己不當回事,每天土頭灰臉,愁眉苦臉地度日不僅對不起自己,也影響市容,無論境遇如何,生活中不一定充滿歡樂,但可以自己製造快樂。善待自己和經濟條件關系不大,是一種心態和人生態度,花幾塊錢買只玫瑰花,也會使一天的生活變得陽光燦爛。
家庭是人生和社會的細胞,親情愛情永遠是生活的中心。不知道感激父母的人,也不會感激他人,更不會感激社會所給與他的一切。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在盡可能的條件下,盡盡孝心,有時,對父母一個關切
的問候,和送給他們的千元禮物等值。人生的漫漫長河中,伴侶是最親密的人。父母會先行,孩子會離家,只有丈夫和妻子可以攜手共渡人生,走過人生的晚年。即使是為了自己的幸福,也應該像關愛自己一樣關愛著生活中的另一半,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生活中有人相伴,是可與不可求,萬分幸福的事,要十分珍惜。
人離不開社會,維護一個和睦守法的社會環境,利人利己,也是每個人和每個家庭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每個人,每個家庭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遵守公德,充滿愛心,那末,由這些個人和家庭組成的社會也會安康和睦的。因此,關愛個人在先,看似有私有誤,不一定沒道理。自己調整好了,才能給社會帶來好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同我們一慣倡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兼濟天下,從自己做起,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當人活到一把年紀時,許多年輕時看重的事情已經變得不那末重要了,倒是年輕時看不上眼的事情變得更重要了:那就是活得快樂,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能夠吃得下,笑得出來,睡得著。如果能活到這一步,也就算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社會了。回頭再看,巴菲特的成功人生之談,倒是一語切中要害。
E.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歷程
F. 巴菲特的故事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93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費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費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巴菲特說:「我們喜歡簡單的企業」。在伯克希爾公司下屬那些獲取巨額利潤的企業中,沒有哪個企業是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的。關於簡單企業的解釋就是「我們公司生產濃縮糖漿,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製成飲料,我們把它賣給那些獲得授權的批發商和少數零售商進行瓶裝和罐裝」。這就是可口可樂公司1999年年報中關於公司主營業務的解說詞,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句解說詞一直出現在它的每份年報當中。簡單和永恆正是巴菲特從一家企業里挖掘出來並珍藏的東西。作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購者,巴菲特喜歡收購企業,不喜歡出售企業,對那些擁有大型工廠、技術變化很快的企業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歡雇員跳槽。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的35年裡很少有哪個企業的經理離職,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樣地,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褲後袋錢包,在此前的20年裡,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舊的,我的錢包是舊的,我的汽車也是舊的。1958年以來,我就一直住在這棟舊房子里,因此,我保有這些東西」。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錢包里到底裝了多少錢?「我來看看」,他一邊說,一邊打開錢包,大約數了8張100美元的鈔票。他說:「我一般在錢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 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從未出現過負值,並且創造了一個29.5%的綜合收益率。可是,這種年年好運因9•11恐怖分子的襲擊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和美國運通股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虧損。公司自身的股票實際上只獲得大約7%的收益,公司的賬面價值下降了6.2%,但仍好於跌幅達11.9%的標准普爾指數。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年報開頭這樣寫道:「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損失達37.7億美元,我們的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每股價值雙雙下降6.2%」。
巴菲特通過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資決策創造了伯克希爾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凈資產歸功於10次左右的重大投資行動。巴菲特幾乎總是在經濟困難時期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在某些投資季報當中,長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結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現在持有的許多投資品種時間長達數年、數十年,經歷了經濟景氣和不景氣時期,直至迎來輝煌燦爛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馬拉松式的投資健將,投資機會來臨時,他四處出擊,力求收購到一個更大的企業。
除了巴菲特持有的企業、股票、債券以及現金這些價值之外,還有一些價值更大的東西。
例如,不要鋪張浪費。如果巴菲特每年給自己發1000萬美元薪水,相信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們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他的年薪20多年來一直都維持在10萬美元(沒有股票期權,也沒有獎金分紅),在「《財富》500強」所有的首席執行官當中,他的薪水最低,但他是全球表現最佳的基金經理。他管理運作伯克希爾公司已有27年的時間,他是美國大公司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首席執行官。
有一個「大特寫」是寫給伯克希爾股東們看的:巴菲特就是你的合夥人,他在為你勤奮工作。他沒有利用股東們的共同財產為自己建造任何紀念物,沒有巴菲特高塔,沒有巴菲特大廈,沒有巴菲特機場,沒有巴菲特大街,也沒有巴菲特動物園。
雖然伯克希爾公司成績卓著,巴菲特聲名遠揚,但是,華爾街仍然不把伯克希爾股票放在眼裡。幾乎沒有哪位證券分析師跟蹤它,股票經紀人幾乎從來不向投資者推薦它。很少有哪家媒體把它作為一種股票投資品種加以宣傳報道。甚至連那些重要的藍籌股公司名單也不曾提及它。
在看似平常的年報里,沒有一張照片,沒有直方圖,也沒有曲線圖。伯克希爾迷非常熟悉這種年報,它詼諧幽默,既有對商界和人性的洞察,也有對伯克希爾公司各類企業經理們的贊揚,還有別的一些公司年報所缺乏的坦率。如果巴菲特編寫年報有誤,他就首先認錯。巴菲特撰寫的年報極富文采,精闢地評述了伯克希爾所擁有的主要財產以及公司投在美國一些優秀企業中的、價值大多在10億美元以上的巨額資產。這些企業包括可口可樂、吉列公司、美國運通、富國銀行、《華盛頓郵報》公司、穆迪公司和布洛克公司,這是一次盛大的知名企業展示。這些年報文風獨特、妙趣橫生,人類智慧的思想火花隨處可見。 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年會也非常特別。來自世界各地的股東約有1萬~1.5萬人,這幫快樂的股東們每年春天朝聖般湧向奧馬哈的投資聖殿。巴菲特撇開公司業務不談,開會時間僅僅用了5~10分鍾,然後用整整一天的時間來回答股東們的提問。 巴菲特不愛拋頭露面,不喜歡張揚個性,生活方式保持低調。他把他的生活准則描述為:「簡單、傳統和節儉。」
G. 股神巴菲特是怎樣起家的
巴菲特是美國「股神來」。
從20世紀源60年代用低價收購了瀕臨破產的伯克希爾公司開始,巴菲特就連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像的投資神話。在美國,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排名第五,其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成就,就是因為巴菲特一直信奉這樣一條定律:在眾人相中的地方投資,是不可能發財的。
簡單而樸素的價值投資策略(買入估值便宜的好公司),給巴菲特帶來了長期年化20%的收益率。而巴菲特的幾個經典投資案例,包括可口可樂,吉列,富國銀行等也常常被投資者津津樂道。
(7)股神巴菲特投資股票的故事擴展閱讀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漲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2008年9月,在拋甩股權為主流、持有股權為找死的亂世里,伯克希爾用1.03美元(8港元)價格吃進了2 .25億股比亞迪股票,成本約為2.32億美元。僅僅一年後,比亞迪的股票就猛漲到了88港幣,一年實現11倍收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菲特
H. 巴菲特的一生經歷
沃倫·巴菲特,男,經濟學碩士。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主要投資品種有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沃倫·巴菲特排第9名。2016年10月,在《福布斯》雜志發布的年度「美國400富豪榜」中,沃倫·巴菲特排第3名。
2016年12月14日,榮獲「2016年最具影響力CEO」榮譽。2017年3月21日,在《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中,沃倫·巴菲特排第2名。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發布,沃倫·巴菲特以凈資產734億美元排名第四。
2018年2月28日,《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發布,87歲的沃倫·巴菲特保持第二位,財富增長31%,成為越過1000億美元大關的第二人。
2018年3月6日,福布斯2018富豪榜發布,擁有840億美元的沃倫·巴菲特跌至第三位。2018年7月7日,扎克伯格超過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三大富豪。2019年3月5日,福布斯發布第33期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榜,沃倫·巴菲特身家凈值降至825億美元,排名第3位。
2019年10月,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位列第三名。2020年1月2日,福布斯發布2019年最大慈善捐贈,沃倫·巴菲特以價值36億美元的股票捐贈排名第2。 2020年2月26日,沃倫·巴菲特以7100億元財富位列《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第4位。
(8)股神巴菲特投資股票的故事擴展閱讀:
1941年,剛剛跨入11周歲,他便躍身股海,並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覺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轉學到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一年內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傳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訣竅。
截止1951年,21周歲的巴菲特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I. 股神巴菲特影響你最深的是哪一點改變了你什麼
「股神」巴菲特曾經這樣說過:「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的方法,就是購買管理費用很低的指數基金。」
由於巴菲特的這句話,徹底改變了浮雲君原先的投資策略,以及自己對於基金投資的偏見。(曾經的浮雲君一直覺得基金投資收益低,沒有意思......)
總結
學習理財,也需要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不足慢慢作出一點點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