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股市有創業板和中小板嗎
您好
您的問題是一個比較有針對性的問題,我給您具體的說明一下吧
第一、美國的經濟情況和我們不一樣,股票市場的情況也有很大的區別,當然美國的股票市場更加的完善一些,美國股市裡有類似與我們的版塊,也就是納斯達克指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就是你說的中小型企業。
第二、我國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也是有區別的,我國的中小板的概念是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超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的一些小型的企業,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國營企業。
第三、創業板也是一些小型企業,但是這類企業只能出現在創業板這個范疇,這是因為中小板的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也就是說中小板的上市條件與主板相同,創業板上市條件相對較低,風險也比較大。
希望我的回答你可以明白,另外你也可以參考一下網路經驗的專家文章,應該對你有一定的幫助,http://jingyan..com/article/363872ecd53c406e4ba16fda.html,希望我回答你可以滿意,祝你投資順利,謝謝!
B. 中國和美國的創業板成功,相較於歐洲失敗的原因
中國創業板說成功還早
C. 美國的創業板指數是哪個
美國的創業板指數是指納斯達克指數。
納斯達克的設立初衷是希望讓中小企業也能依內靠市場擁有容專門集資渠道。主要容納一些創業初期風險高而無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小型公司,他們的主要業務是從事電腦晶片、電腦軟體或硬體、生物工程、葯物研究等科技專案,投資者多為一些創業資金及對高科技有所認識的散戶。英代爾公司197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微軟、戴爾在80年代中期上市,思科、雅虎則在90年代上市,它們上市時都是才成立不久的小公司。
納斯達克小額資本市場
納斯達克專為成長期的公司提供的市場,納斯達克小資本額市場有1700多隻股票掛牌。作為小型資本額等級的納斯達克上市標准中,財務指標要求沒有全國市場上市標准那樣嚴格,但他們共同管理的標準是一樣的。當小資本額公司發展穩定後,他們通常會提升至納斯達克全國市場。
納斯達克全國市場
作為納斯達克最大而且交易最活躍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全國市場有近4400隻股票掛牌。要想在納斯達克全國市場折算,這家公司必須滿足嚴格的財務、資本額和共同管理等指標。在納斯達克全國市場中有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知名的公司。
D. 股票,哪些國家的創業板比較成功
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多了解創業板的性質再去進場,以香港為例,創業板通過多年的發展,股價在20港元以上的僅有一家,10-20港元的只有兩家,其他的90%創業板股票股價都在1港元以下,摘牌和退市的無數,包括美國、日本都是如此,可見風險十分巨大。
梅健:全球創業板不成功我的思考是這樣的,一個是歐洲的創業板失敗的比較多,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們新興的上市資源比較少,創業企業少,市場沒有量就起不來。第二,歐洲人投資比較保守,不像咱們還手率這么高,他們的投機性不如咱們,畢竟創業板的股票風險是比較高的,要押對了,比如微軟這樣的公司會賺很多錢,畢竟有一些公司業績不穩定,今年賺錢後年不賺錢,甚至可能退市了,很多投資者對這種投資,很多人賣了以後就永遠放在箱子裡面,不經常的進行買賣,這兩個弱點在中國的創業板都沒有。
E. 創業板是怎麼回事
創業板的概念及特點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
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有助於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
在中國發展創業板市場是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更方便的融資渠道,為風險資本營造一個正常的退出機制。同時,這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
對投資者來說,創業板市場的風險要比主板市場高得多。當然,回報可能也會大得多。
各國政府對二板市場的監管更為嚴格。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監管部門還通過「保薦人」制度來幫助投資者選擇高素質企業。
二板市場和主板市場的投資對象和風險承受能力是不相同的,在通常情況下,二者不會相互影響。而且由於它們內在的聯系,反而會促進主板市場的進一步活躍。
創業板的分類
按與主板市場的關系劃分,全球的二板市場大致可分為兩類模式。一類是「獨立型」。完全獨立於主板之外,具有自己鮮明的角色定位。世界上最成功的二板市場———美國納斯達克市場(Nasdaq)即屬此類。納斯達克市場誕生於1971年,上市規則比主板紐約證券交易所要簡化得多,漸漸成為全美高科技上市公司最多的證券市場。截至1999年底,共有4829家上市公司,市值高達5.2萬億美元,其中高科技上市公司所佔比重為40%左右,涌現出一批像思科、微軟、英特爾那樣的大名鼎鼎的高科技巨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0年後的納斯達克市場羽翼豐滿,上市公司總數比紐約證交所多60%,股票交易量在1994年就超過了紐約證交所。另一類是「附屬型」。附屬於主板市場,旨在為主板培養上市公司。二板的上市公司發展成熟後可升級到主板市場。換言之,就是充當主板市場的「第二梯隊」。新加坡的Sesdaq即屬此類。
創業板的歷史
最新鳴鑼成立的二板市場當屬香港創業板市場。1999年11月25日,醞釀10年之久的香港創業板終於呱呱墜地。它定位於為處於創業階段的中小高成長性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服務。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上市公司25家,大多是網路、電腦、電信企業。一家公司若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最近3年必須有5000萬港元的盈利,但創業板不設盈利底線,只需公司有兩年的「活躍業務紀錄」。如果創始人在業界已是名聲鵲起,那麼這個兩年的「紀錄」也可以不要。香港聯交所權威人士曾風趣地說,如果比爾·蓋茨出來重新注冊一家公司,創業板會馬上愉快地接納。
在證券發展歷史的長河中,創業板剛開始是對應於具有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市場,以中小型公司為主要對象的市場形象而出現的。19世紀末期,一些不符合大型交易所上市標準的小公司只能選擇場外市場和地方性交易所作為上市場所。到了20世紀,眾多地方性交易所逐步消亡,而場外市場也存在著很多不規范之處。自60年代起,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和歐洲等等地區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開始大力創建各自的創業板市場。發展至今,創業板已經發展成為幫助中小型新興企業、特別是高成長性科技公司融資的市場。
回顧創業板的發展歷史,20世紀60年代可以稱為創業板的萌芽起步時期。1961年,為了推進證券業的全面規范,美國國會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所有證券市場進行特定的研究。兩年之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放棄了對全面證券市場的研究,而是將目光盯住了當時處於朦朧和分割狀態的場外市場。SEC提出了「自動操作系統」作為解決途徑的設想,並由全國證券商協會(NASD)來進行管理。1968年,自動報價系統研製成功,NASD改稱為全國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體系(NASDAQ系統)。1971年2月8日,NASDAQ市場正式成立,當日完成了NASDAQ系統的全面操作,中央牌價系統顯示出2500個證券的行情。直到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上市標准,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須將在NASDAQ市場上市的公司和OTC證券分離開來。
與美國NASDAQ市場的起步幾乎同時的是,日本開始了創業板的腳步。1963年,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設立了針對中小公司的第二板,並正式起用了場外市場制度。不過,在其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場外市場一直萎靡不振。
世界二板市場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第二階段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1971年,美國全美證券商協會建立了一個櫃台交易的證券自動報價系統——納斯達克(NASDAQ),開始對超過2500種櫃台交易的證券進行報價。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的上市標准,從而把在NASDAQ掛牌的證券與在櫃台交易的其他證券區分開來。1982年,NASDAQ最好的上市公司形成了NASDAQ全國市場,並開始發布實時交易行情。但是,直到90年代初,NASDAQ的運作並不十分理想,1991年,其成交額才達到紐約股票交易所的1/3。NASDAQ市場真正得到迅速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的第二階段。
世界上其他二板市場的發展,也基本上可以分為上述兩個階段。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石油危機引起經濟環境惡化,股市長期低迷對企業缺乏吸引力,各國證券市場都面臨著很大危機,主要表現在公司上市意願低,上市公司數目持續減少,投資者投資不活躍。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為了吸引更多新生企業上市,都相繼建立了二板市場。從總體上看,這一階段二板市大多經歷了創建初期的輝煌,但基本上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失敗而告終。
二板市場發展的第二階段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的,其背景及原因是:
(1)知識經濟的興起使大量新生高新技術企業成長起來;
(2)美國納期達克市場迅速發展,在加劇競爭的同時,為各國股市的發展指出了一個方向;
(3)風險資本產業迅速發展,迫切需要針對新興企業的股票市場;
(4)各國政府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紛紛設立二板市場。
在此背景下,各國證券市場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設立二板熱潮,其中主要有:香港創業板市場(GEM,1999)、台灣櫃台交易所(OTC,1994)、倫敦證券交易所(AIM,1995)、法國新市場(LNA,1996)、德國新市場(NM,1996)等。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一階段的二板市場發育和運作遠強於第一階段,大多數發展較順利,其中美國NASDAQ和韓國Kosdaq的交易量甚至一度超過了主板市場。但是,從整體上看,二板的市場份額還是低於主板,也有的二板(如歐洲的Easdaq)曾一度陷入經營困境。
F. 美國創業板就是納斯達克么
1.是的,它們是同一家公司,下面是公司的詳細簡介。
2.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迄今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家電子證券交易市場。納斯達克市場實行做市商制度,同世界其他市場相比,流動性最強。一般來說,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的公司以高科技公司為主,包括微軟、英特爾、戴爾和思科等,但現在的比重已經降低到30%以下。
3,我們通常說的
美國創業板指數就是
納斯達克指數。
G. 美國納斯達克與中國創業板的比較
不是一碼事,納斯達克剛上市的時候,股價如同過山車一樣,相當的沒保障,(主要原因,是個公司就能上市,不管盈利如何)。創業板在企業的審核上要好許多,起碼都是兩年內盈利的企業!
H. 結合創業板市場的功能分析美國NASDAQ市場成功的主要原因急需!!請盡量詳細點,好的我在加分,謝謝了!
美國「創業板」納斯達克所具有的包容性體現為內在包容性和外在包容性兩個方面。內在包容性體現為其別具特色的分層制度,外在包容性體現為納斯達克為全球的優秀企業提供融資平台。
納斯達克經過三次分層,現分為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納斯達克全球市場和納斯達克資本市場三層,層次逐漸降低,這種具有包容性的分層使得納斯達克既能容納具備紐交所上市資格的「牛逼」企業(全球精選市場的上市資質幾乎和紐交所相同),也能容納資質相對一般的「平凡」企業。
與此同時,納斯達克也吸引了一大批海外公司,尤其是一些在本國無資質上市的公司。如國內的新浪、網易、盛大和京東這樣的互聯網知名企業國內上市無望,只能遠走美國,在納斯達克實現上市夢。
而當前中國的創業板發展剛剛起步,與美國納斯達克比還有很大差距。
I. 請問創業板和主板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用美國的情況舉例
納斯達克 和道瓊斯指數 創業板交易額一般只有 主板的1%還不到。 全球只有美國創業板是成功的,香港創業板最貴的是35塊,2分錢、幾毛錢的一堆。。比如說華誼兄弟如果拍幾部爛片,公司業績虧損就退市了,不像主板ST的退市了還有重組,所以都是虛擬的錢
J. 國外的創業板開市情況
其實國外創業板成交都及其清淡,除了美國的納斯達克外。另外英國AIM,日本佳斯達克,韓國科斯達克,加拿大TSX-X等市場發展比較成功。
創業板在上世紀70年代出現,目前全球約有40個市場。
每個市場都不同,一般的情況下,開始都比較熱,一段時間後,由於創業板門檻低很多,大量公司上市,最終熱潮會退去。如果前期估值非常高的話,可能出現指數持續下跌或者震盪不前的情況。
創業板風險大,建議謹慎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