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積極回報投資者」系列文章之一編者按為貫徹落實郭樹清主席關於「上市公司和監管機構要轉變觀念,積極回報投資者」的要求,根據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上海證券交易所近期將通過組織專欄文章、開展主題活動、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積極回報投資者」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並在本報推出「積極回報投資者」系列宣傳文章,推動上市公司形成重視回報投資者的股權文化。 對於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把握,具體還是要落實到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投資者需要了解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所佔市場份額、財務狀況、未來成長性等方面以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 一、公司基本面分析 1.公司行業地位分析 在行業中的綜合排序以及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決定了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優勢企業通常擁有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2.公司經濟區位分析 經濟區位內的自然和基礎條件包括礦業資源、水資源、能源、交通等等,如果上市公司所從事的行業與當地的自然和基礎條件相符合,更利於促進其發展。此外,地方政府根據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會對區位內優先發展和扶植的產業給予相應的財政、信貸及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措施,有利於相關產業內上市公司的進一步的發展。 3.公司產品分析 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其盈利來源。分析預測公司主要產品的市場前景和盈利水平趨勢,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的預測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一般而言,公司的產品在成本、技術、質量方面具有相對優勢,更有可能獲取高於行業平均盈利水平的超額利潤;產品市場佔有率越高,公司盈利水平也越穩定;擁有品牌優勢的公司產品往往能獲取相應的品牌溢價。 4.公司經營戰略與管理層 經營戰略是對公司經營范圍、成長方向、速度以及競爭對策等的長期規劃,直接關系著公司未來的發展和成長。管理層的素質與能力對於公司的發展也起著關鍵性作用。 優秀的上市公司,應當擁有長期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具備以持續、穩定的現金分紅方式回饋投資者的公司治理機制。重視現金分紅,一方面可以合理配置上市公司資金,抑制投資的盲目擴張;另一方面,有助於吸引長期資金入市,穩定公司股價,充分保障投資者回報的穩定性。 二、公司財務分析 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其一段時間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縮影,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和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重要依據。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公司在某一特定時點(通常為季末或年末)的財務狀況,反映了該時點公司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三者之間的情況;利潤表反映的是公司在一定時期的生產經營成果,反映了公司利潤的各個組成部分;現金流量表則反映公司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入流出情況,表明公司獲取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我們通常採用財務比率分析,例如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揭示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 通過財務分析,不僅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還有助於發現上市公司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識別虛假會計信息。如藍田股份案例:2000年藍田股份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是0.77和0.35,分別低於同業平均值大約5倍和11倍。說明藍田股份短期可轉換成現金的流動資產不足以償還到期流動負債,扣除存貨後僅能償還35%的到期流動負債。且從1997年至2000年藍田股份的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均小於1,其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來越弱。再結合公司銷售收入、現金流量、資產結構,分析出藍田股份的償債能力越來越惡化。扣除各項成本和費用後,公司沒有凈收入來源,不能創造足夠的現金流量以維持正常經營活動和保證按時償還銀行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另外,現金分紅政策也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標尺之一。可以採用股利支付率、股息率等指標,衡量上市公司投資者的回報水平。股利支付率是指現金分紅與凈利潤的比例,股息率是指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比率。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高比例、持續穩定地進行現金分紅,且連續多年的年度現金股息率超過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則這支股票基本可以視為收益型股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但是,如果有盈利的公司卻長期不分紅,投資者就應該當心了。少數上市公司可能會通過誇大或虛構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來欺騙投資者,但發放給投資者的現金股利卻沒有辦法造假。因此,關註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政策,同樣有助於投資者判斷公司經營狀況的真實性。 三、公司估值方法 進行公司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方法;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 1.相對估值方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 運用相對估值方法所得出的倍數,用於同行業內公司間的相對估值水平,不同行業公司的指標值並不能作直接比較,其差異可能會很大。相對估值法反映的是,公司股票目前的價格是處於相對較高還是相對較低的水平。通過行業內不同公司的比較,可以找出在市場上相對低估的公司。但這也並不絕對,如市場賦予公司較高的市盈率說明市場對公司的增長前景較為看好,願意給予行業內的優勢公司一定的溢價。因此採用相對估值指標對公司價值進行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發展與公司基本面的情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與絕對估值法相比,相對估值法的優點是比較簡單,易於被普通投資者掌握,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對於公司價值的評價。但是,在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市盈率、市凈率的變動幅度也比較大,有可能對公司的價值評估產生誤導。 2.絕對估值方法 在絕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採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投資者在進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行業和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市場估值水平等各類信息,同時區別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的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可持續因素和不可持續因素,對上市公司作出客觀、理性的價值評估。
② 有關某上市公司股票投資分析報告有哪些
一般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一.公司所屬行業特徵分析:1.產業結構,2.政府影響力分析3.產業增長趨勢,4.產業競爭分析。5.相關產業分析。6.勞動力需求分析。。二、公司的治理結構分析。
③ 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一)宏觀經濟分析
宏觀經濟因素主要包括國民經濟總體狀況、經濟周期、國際收支、宏觀經濟政策以及消費與物價指數等,它們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公司經營效益、居民收入水平、投資者對股價的預期和資金成本等四個途徑來完成的,而且這種影響是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只有對宏觀經濟狀況進行准確的分析和判斷,才能把握證券市場運行的大背景和大環境。
1、宏觀經濟變數分析
主要分析總供給與總需求、國內生產總值、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利率和匯率等對證券市場有較大影響的宏觀經濟變數。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變數對不同股票的價格影響也是不同的。
2、經濟周期分析
主要分析證券市場價格的周期變化與經濟發展周期之間的關系,了解當前證券市場所處的階段,把握其中長期走勢。
3、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主要分析當前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包括政策的類型和政府採用的主要工具與手段等,並判斷這些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二)行業分析
宏觀經濟分析提供了投資的背景條件,但無法解決如何投資的問題,要准確選擇投資對象,還要藉助於行業分析和公司分析。行業分析的目的是區分不同行業和不同階段的特點與競爭優勢,通過對比衡量,把握其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系,從而制定正確的投資策略。
選擇一個或多個行業,從國家產業政策、行業的市場類型、行業的生命周期、行業的競爭模式、影響行業發展的因素以及行業的發展趨勢等方面對行業的投資價值進行分析判斷。
(三)公司分析
對行業內的主要上市公司進行實質分析和財務分析,掌握上市公司的主要競爭戰略和競爭優勢,從而確定上市公司在本行業所處的位置。
實質分析可以通過分析公司產品、銷售和經營管理水平,了解公司整體概況,並對公司潛在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作出判斷。
財務分析是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通過對大量會計數據的閱讀和理解,掌握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財務分析主要是對各種財務比率進行分析,如反映償債能力的比率、反映營運能力的比率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等。由於投資者最關注的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政策,因此,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市盈率、股利支付率及每股凈資產等財務指標往往是分析的重點。
(四)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主要是對股票的價格(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等)、成交量和價格變化的時間這三個要素進行分析,並通過圖表的方式描述股票價格的歷史軌跡,進而預測其未來的變動趨勢。
對所選擇股票進行技術分析主要從K線圖和技術指標兩個大的方面著手,同時結合成交量來完成。具體說來,K線圖分析可以從K線的組合形態、股價形態、缺口形態、支撐線和壓力線等方面進行分析。技術指標分析可以選取最常用的一些技術指標,如移動平均線(MA)、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乖離率(BIAS)、相對強弱指標(RSI)、威廉指數(%R)、隨機指標(KDJ)、心理線(PSY)等等,由於每個技術指標分析的側重點不同,所以,一定要注意各個指標的搭配使用;另外,技術指標分析也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指標往往無法提供買賣時機。
需要說明的是,在對個別股票進行技術分析前,往往需要了解市場的整體狀況,這就需要對大盤走勢先進行分析。對大盤進行分析主要通過分析上證綜合指數、深成指、上證領先指標、深證領先指標等大盤指標來完成。
(五)結論
上述分析流程中的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和公司分析屬於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告訴你投資的方向,即如何選擇投資對象;而技術面分析則告訴你投資的時機,即如何選擇最佳的買賣點。通過這兩方面的分析,使選股與選時結合起來,從而制定出正確的投資策略。
④ 如何培養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觀念
喚醒理性投資意識
歷時七年的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已經走過了兩個階段:從 2000 年 10 月到 2004 年「國九條」出台前的「導入期」,從 2004 年「國九條」提出「充分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到 2006 年「新老劃斷」前的「發展期」。目前,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正在開啟第三個階段———「轉型期」。
起步於 2000 年的中國證券市場系統性投資者教育工程,順利走過了導入期和發展期兩個階段,正在步入第三個階段———轉型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可喜成就。今天,投資者教育的功能已經突破原有的外延邊界,逐步演變成中國證券市場制度創新和市場創新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實實在在地肩負起為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使命。
投資者教育順利跨越導入期
從 2000 年 10 月到 2004 年「國九條」出台前為導入期。這一階段投資者教育工程在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代表的一線監管機構的積極推進和中央證券監管部門的有力倡導下,強行導入中國證券市場。由於當時市場發育不成熟,投資者對此相對冷漠,甚至有一定的抵觸情緒。但是,監管機構頂住了壓力,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和足夠的耐心韌勁,大力推進這項工作,不僅幫助中小投資者建立了風險意識,增強了市場主體的責任意識,而且還緩解了市場持續下跌過程中的矛盾,促進了社會的穩定。經過 4 年多的不懈努力,中國證券市場終於成功導入了投資者教育的理念。
2000 年 10 月 -2004 年 1 月是中國證券市場從群體性亢奮轉向持續大調整的時期,在這四年中,歷史遺留問題集中顯現,新的問題不斷產生。 2001 年 6 月滬深兩市指數暴跌以後,中國證券市場的脆弱性或高風險性開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空前關注。
與這一時期市場的脆弱性或高風險性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弱小無比。我國的中小投資者不同於歐美國家的中小投資者,他們不通過證券經紀人的直接指導,全憑自主決策投資。
但是,由於證券市場歷史不長、證券知識傳播不暢和系統學習缺乏等主、客觀原因,中小投資者的專業水平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在對證券投資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涉足證券市場,諸如急功近利、貪婪恐懼、盲目追漲殺跌、熱衷於小道消息等情況大量存在。
在信息披露不規范、證券欺詐、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案件時有出現的市場中,中小投資者很容易受傷害。然而,由於不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當他們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甚至都不知道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中小投資者的另一個特點是風險意識十分淡漠。與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等其他市場參與主體相比,中小投資者也是力量最為薄弱的一個群體。
市場的高風險性和投資者的低抗風險能力引起了政府和監管當局的高度重視。站在保護投資者權益、化解市場風險、維護社會穩定、服務國民經濟發展大計的高度上, 2000 年,時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發起和推動了一場在中國證券市場歷史上空前的投資者教育「運動」。周小川強調,保護投資者利益是市場建設與市場監管諸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證監會要在不斷地加強市場監管、促進公司治理結構完善、提高信息披露標准和整頓市場秩序的同時,切實履行投資者教育職責。
根據當時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投資者教育的內容包括:( 1 )提高全社會的投資者教育意識,宣傳中國證監會投資者教育職能和教育方案;( 2 )普及證券投資基礎知識,例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等;( 3 )解釋和宣傳證券期貨監管方面新的政策法規;( 4 )推行風險提示和風險教育,特別是實行股票發行核准制、上市公司終止上市制度以及今後推出創業板或其他新產品時,投資者需要注意的各類風險;( 5 )提高投資者保護權益的意識,包括如何防止證券欺詐、爭端解決途徑以及普及對證券法律法規的認識;( 6 )普及金融投資知識。
然而,投資者教育工作的啟動並非一帆風順。面對壓力,監管部門沒有退卻半步;面對挑戰,投資者教育工作沒有偃旗息鼓。這一階段的投資者教育達到了普及知識,揭示風險的目的。中小投資者對基本知識和市場政策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盲目的投資觀念和「只聽消息」的心理。
新老劃斷: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步入發展期
從 2004 年「國九條」提出「充分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為起點,到 2006 年「新老劃斷」,這兩年多的時間為發展期。「發展期」盡管只有短短兩年多時間,但是,這兩年多的時間里,中國證券市場卻完成了決定未來的歷史性大轉折。
在這一階段里,投資者教育在中國證券市場發揮了獨創性的功能。比如,在極具創新意義的「分類表決」制度中,以及「以股抵債」的試點,再到突破堅冰的股權分置改革,投資者教育無一例外地扮演了一個獨特的角色———為市場制度變革保駕護航;在這一階段中,幾千萬投資者逐漸意識到手中的權利,積極行使股東的權利。經此一役,投資者教育終於深入人心,投資者教育找到自身的價值,以及在中國資本市場中的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九條」成為分水嶺。 2004 年 1 月 31 日 ,《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簡稱「國九條」),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大計作了全面部署。「國九條」的出台,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的一道分水嶺,同時也成為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的一道分水嶺。
在「國九條」的指引下,一系列制度變革與市場創新陸續出台。發審委深化改革 , 新股詢價制出台 , 分類表決制實施 , 金融品種創新 , 長線資金入市等資本市場重大政策不斷面世。
隨著市場走向規范的腳步逐步加快,各類監管措施及配套政策陸續出台,市場基本面也發生了變化,這賦予了投資者教育以新的基礎;而制度變革與金融創新又反過來為投資者教育提出了嶄新的課題。由此,投資者教育由導入期逐步進入發展期。
第二,證券市場發展更需要投資者教育。盡管政策面與基本面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但積弱多年的市場並沒有因此而出現逆轉。 2003 年下半年市場出現了一波上漲行情 , 但在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之下 ,2004 年市場又步入了綿綿不絕的調整。在 5 年漫長的熊市中,投資者信心已經到了谷底。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面對當時的中心任務,投資者教育的主導者賦予了投資者教育以新的思路和內涵:在普及知識、揭示風險的基礎上,引入了「三權」「四促」概念。其中,「三權」即知權、行權和維權:通過普及知識,告知投資者合法權利;通過制度創新,方便投資者行使權利;通過知權和行權,切實維護投資者權益,增強投資者信心。「四促」即以普及知識促改革,以提示風險促維權,以提升能力促創新,以增強信心促發展。發展兩字成為投資者教育的主題詞和落腳點。
由於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正在增加並漸趨多元化 , 由此不僅帶來證券市場價值投資理念的進一步挖掘和提升 , 也為投資者教育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內容。金融工具、基金產品、理財概念等教育不僅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更促進了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第三,監管部門繼續扮演主角。在由導入期向發展期過渡的過程中,上證所依然是推進投資者教育的重要主體,他們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機制,積極調動行業力量,將投資者教育推進到一個新境界。
在股改權證推出初期,上證所就將投資者教育擺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並組織券商進行會談交流,研究投資者教育方案。根據個人投資者獲取信息能力弱、對產品了解不足的特點,及時組織專業人員展開投資者教育服務,通過多種活動和廣告等方式,全方位推廣宣傳權證知識。與此同時,上交所還通過在證券報上開辟權證投資者教育專欄、一級交易商看市場專欄等,讓廣大投資者能夠通過平面媒體獲得相關的知識。
監管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用典型的案例教育人。圍繞股指期貨展開的投資者教育工作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第四,各類主體積極參與投資者教育。作為正在不斷壯大的市場主體,證券投資基金公司在基金銷售中認識到了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例如,上投摩根在 2006 年上半年舉辦了 60 場「摩根基金大學」活動。累計共有近 16000 人參加了現場講座。同樣,媒體的力量也不可小覷。此外,其他社會力量也開始投身於投資者教育工程。
在這個時期,投資者教育的形式更加豐富,措施更加多樣,覆蓋范圍更加廣泛。除了傳統的座談會、網路教育平台和報刊專欄等手段外,諸如「中國十佳上市公司投資者評選活動」、「中國十差上市公司投資者評選活動」等評選活動成為投資者教育的新形式,大大增強了投資者的主動性。近年來,證券市場里中小投資者維權案件的大量增加,反映的也是這份主動性。
中小投資者在投資者教育工程中表現出了這份主動性。從當年的抵觸變成今天的踴躍參與,從當年純粹的被教育對象變成今天的維權主體和評選主角,中小投資者在投資者教育中表現出這種態度轉變、角色升華及其影響,是七年投資者教育的成果,是投資者成熟的縮影,也是中國證券市場進步的標志。
新老劃斷後: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進入轉型期
從 2006 年「新老劃斷」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步入一個嶄新階段,也開啟了投資者教育的一個全新時期———轉型期。如果說股權分置改革是 2005 年中國資本市場最重大的事件的話,那麼 2006 年資本市場最具影響力的事件就是「新老劃斷」。「新老劃斷」的啟動,一方面標志著一系列制度變革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另一方面標志著市場重建的物質准備基本結束,市場大發展的時候到了。這樣的一個時點,投資者教育也自然面臨著一次全面的轉型。
第一,市場重建導致投資者教育轉型。 5 月 17 日 ,證監會正式頒布並施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 6 月底,以中工國際上市為標志,中國股市實現「新老劃斷」,真正步入全流通時代。隨後,大型藍籌股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國航、大秦鐵路、大唐發電等相繼上市。 2006 年 10 月 20 日 中國工商銀行以 191 億美元的融資額完成全球最大單 IPO 。這些中國證券市場具有里程碑意義事件的到來給投資者帶來了更多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由此導致了投資者教育的一次深刻轉型。
新老劃斷以後,市場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股權分置改革的實施縮減了市場股價結構調整的周期。市場平均市盈率明顯下降,市場股價結構更趨合理,中小股東的意志在上市公司的重大決策中得到更多體現,上市公司治理更加透明化,這為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和市場回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保險資金入市,目前包括證券投資基金、全國社保基金、 QFII 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規模超過 8000 億。因此,從規模上說,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深水區。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創新的力度加大。備兌權證、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衍生產品或金融制度創新已在醞釀之中,資本市場的創新也進入了一個全面爆發的階段。始於 2003 年的券商綜合治理也在 2006 年步入「深水區」,證券業連續 4 年虧損的局面終於在 2006 年得以扭轉。
加入 WTO 使得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也使得中國證券市場與國際證券市場的關聯度日益提高。我國證券市場和國際證券市場在整體市場走勢、產業結構發展方面都表現了明顯的關聯性,國際證券市場的發展態勢日益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走向的重要背景和參考因素之一。
第二,轉型期投資者教育特點。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教育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從內容、形式、定位到方法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這一年裡,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工作也根據市場發展的新特點和交易所工作的新重點,形成了以「三個性」為主要特徵的新變化。
一是創新性。 2006 年是上證所產品創新和業務創新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高度重視投資者教育工作,將其視為金融創新與發展的重中之重。為配合創新,上證所投資者教育工作重點也作了相應調整,即緊緊圍繞股改權證和分離交易可轉債等創新產品、以及新交易規則等創新業務開展。
二是及時性。為配合上證所「新交易規則」的實施和「分離交易可轉債」的發行與上市,上證所「投資者教育中心」及時地通過上證報市場版和《股民學校》專欄,組織市場宣傳和投資者教育。此外,投資者教育中心還同步地將所刊發的所有知識上傳至我所外部網相應的《投資者教育》欄目中,以方便投資者查閱和學習。
三是針對性。除了日常的普及宣傳外,重在首隻權證 - 寶鋼權證的發行、創設和行權三個敏感和關鍵的時點,有針對性地在證券報刊上開設了相關權證知識專欄,作了集中的知識普及和風險揭示工作。特別是在寶鋼認購權證和武鋼認沽權證行權期間,根據不同的市況,通過會員單位和媒體等多種渠道,多方提醒投資者避免因認知問題而導致無謂的失誤。
中國資本市場大逆轉的 2006 年已經過去,股改重任已經基本完成;創新與發展的 2007 年也行將過半,上證綜指也已越上了 4000 點大關,近期新開戶的投資者不斷踴躍加盟證券市場,入市的投資者隊伍在急速擴大。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大發展,面對結構日益復雜的投資者,越來越多的課題也將擺在了監管層和業界的面前。由此看見,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還在路上,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任重而道遠!
綜上所述,從導入期的管理層單方面提示風險,投資者帶有一定程度抵觸情緒的被動參加,以及內容與形式相對單一的說教式單向灌輸;到發展期的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投資者抵觸情緒逐漸消解並開始主動配合;再到轉型期的投資者踴躍參與,教育內容與形式日趨豐富。
經過近 7 年探索,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教育取得了超過預期的成績與功效。展望未來,中國資本市場深度正在不斷加大,投資者教育的空間不可限量,投資者教育的功能和邊際效應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拓展。相信監管層將攜手整個證券行業,繼續為推進投資者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堅信,只要市場各方主體齊心協力,中國證券投資者教育將和中國證券市場一起,迎來大發展的新格局。
成熟市場投資者教育帶來哪些啟示?
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發展的根本力量所在。作為重要的參與主體,投資者構成證券市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基礎。但是,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投資者在證券市場這個高風險市場里,天然地處於弱勢,屬於最易受傷害的群體。因此,在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對投資者權利保護的理論研究由來已久,「投資者教育」概念也被人們普遍接受。
投資者教育( Investor Ecation ),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又被稱為消費者教育( Consumer Ecation ),一般被理解為針對個人投資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的社會活動,旨在傳播投資知識、傳授投資經驗、培養投資技能、倡導理性投資觀念、提示投資風險、告知投資者權利及其保護途徑、以及提高投資者素質,涉及到經濟學、政治學、數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法律等多種學科。
根據其他國家和地區投資者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投資者教育主要包含三方面的主題內容:投資決策教育、個人資產管理教育和市場參與教育。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投資者教育的策略安排以及內容和方式選擇也是圍繞這三大主題進行的。
境外主要證券市場開展投資者教育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最早它是作為消費者教育的一部分,直至上個世紀 90 年代,投資者教育的發展發生了重大變革,各證券市場的監管者紛紛將投資者教育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 1994 年設立「投資者教育及協助中心」,協調並直接進行全國的投資者教育活動;英國金融服務局( FSA )在 1998 年金融服務及市場法實施後,增加了一項新的法定職責,即促進公眾對金融體系廣泛了解,專門成立投資者關系部,開始實施系統的投資者教育戰略;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將投資者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在交易所網站里開設「投資者信息」欄目,介紹現貨市場產品、期貨和期權、介紹股票價格指數、股票與稅收、以及海外公司上市指南和日本二板市場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和方便投資者從事證券投資;中國香港證監會在上世紀 90 年代設立投資者教育及傳訊科,系統地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
中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由於投資者文化的趨同性,加之市場體系的接近性,中國內地的投資者教育在吸收西方成熟市場經驗、借鑒中國香港投資者教育模式的同時,結合中國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走過了自己的道路。
⑤ 我們是一家上市公司,投資了另一個公司,占股20%,沒有控制權。按准則要求,控股在50%以下,且也不
這個是否是關聯方,一般是由你們提供給審計的,至於審計判斷是否為合並方,你們可以跟他們溝通。這樣就不會有審計風險了
⑥ 求助:關於上市公司的重大投資
如果要判斷信息披露中的重大投資,應該去看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在應披露交易一章,雖然沒有對重大投資的定義,但起碼界定了需要披露甚至上股東大會審議的投資的標准。 查看更多答案>>
滿意請採納
⑦ 證券投資的三大規律是指什麼
證券投資三大規律是指()。A、在市場上的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B、股票的價格反映了這些理性人的
證券投資三大規律是指()。
A、在市場上的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
B、股票的價格反映了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買的人正好等於想賣的人
C、股票的價格也能充分反映該資產的所有可獲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
D、市場上者可獲得內幕信息的可獲得性
⑧ 投資者投資科創板上市公司需要特別關注哪些風險
科創企業往往具有業績不確定性大、估值難度高等特點,因此,在新股上市初期其二級市場價格波動往往較大。從境外市場來看,新股上市初期也存在較大波動。2019年上半年,納斯達克新股上市前20日,日漲幅最大達到316.5%,日跌幅最大為52.0%。香港主板新股上市前20日,日漲幅最大為218.6%,日跌幅最大48.0%。從個股情況來看,比如去年9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蔚來汽車,發行價為6.26美元,前三個交易日一度上漲至13.80美元,漲幅達120.44%,其後開始大跌並在10個交易日內跌破發行價。又比如今年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瑞幸咖啡,在經歷了首日52%的暴漲後一路下跌並在第五個交易日跌破發行價。
科創企業因其科技含量、企業發展模式都與傳統企業有所不同,因而投資者在對科創企業進行投資價值判斷的時候也應脫離此前單一的「唯市盈率論」,根據企業的不同模式尋找到最適合的價值判斷指標,進行多維度審視,做多角度驗證,理性投資、進階投資。同時,我們也呼籲市場機構,摒棄割韭菜的交易方式。基於企業基本面進行判斷,理性投資,科學決策。進一步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愛護科創板,落實國家戰略、維護改革成果。
⑨ 我過上市公司為何偏好外源融資 而又為何偏好股權融資
外源融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以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源融資已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源融資已逐漸成為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
股權融資是指企業的股東願意讓出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的方式引進新的股東的融資方式。股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無須還本付息,但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同樣分享企業的贏利與增長。
現如今我國公司還處在結構問題突出的年代,公司結構體系不完全則會直接導致公司做不大做不強。(例如:人才管理,制度管理,產業化管理,市場管理等等問題)
通俗點說外源融資讓公司規模從小變大 ;股權融資則讓公司由弱到強;
⑩ 上市公司利潤表投資收益遠高於營業收入說明什麼
說明這家公司的實體經濟沒有投資收益的利潤高啊。按照今年1-5月的股市行情來看,大多數公司都應該是你說的這個樣子。股價被炒的虛高,經營成果一般,所以投資收益遠遠大於經營收益。
其實這是不太正常的,因為投資收益尤其是股市的投資收益,不穩定,而且也依賴於實體經濟的利潤。如果年報披露的時候,投資者發現你的實體經濟並不好,就會甩賣股票。理性的投資者會分析被投資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
如果說存在問題的話,其實到不能那麼嚴重。只是實體經濟是投資收益的基礎。虛高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