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富達麥哲倫基金
麥哲倫基金創立於1963年,原名富達國際基金(Fidelity International Fund),1965年3月更名為麥哲倫基金。
富達·麥哲倫是美國共同基金業中的龍頭,長期以來,它依靠良好的知名度和龐大的規模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青睞。這只基金最初由富達的總裁奈德·約翰遜管理,後來由彼得·林奇來操作。在林奇管理麥哲倫的13年中,年均收益率達29%,使業界極為震驚。
但這些已經成為歷史。自從1996年6月鮑勃·斯坦斯基接管麥哲倫以來,麥哲倫基金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只有7.8%,根據Morningstar的統計數據,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每年的平均收益率是8.9%,高於麥哲倫。去年麥哲倫基金比標准普爾落後4個百分點,雖說這也並不是很嚴重,卻有負投資者們對它的期望。
從林奇1990年離任到現在,麥哲倫只是一直依靠自身顯赫的聲望來維持慘淡的經營。過去十年的收益積累了200多億的資產,所以,雖然經營不怎麼樣,卻依然在美國15隻平衡型基金中列第14位。
鮑勃·斯坦斯基在接受《錢》雜志采訪時曾很瀟灑地說,他仍然相信自己能戰勝市場,他的目標沒有變,和《錢》雜志兩年前采訪他時所說的一樣:每年超過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3到5個百分點,同時,他也承認自己過去一兩年中業績並不怎麼好。
其實,過去一兩年中斯坦斯基的失誤還是很明顯的,由於擔心科技股定價過高,收入不會像預計的那麼好,所以他一直在科技股投資上有所保留。2003年末,麥哲倫基金中科技股占總資產的15%,相當於標准普爾500的18%的科技股比例。而斯坦斯基只買了一些大公司(比如英特爾和思科)的少量股票,這些股票在2003年大部分時間內跑贏了大勢。更糟的是,斯坦斯基在一些大的醫葯公司(比如2003年股價下跌14%的默克公司)上大舉投資,以致一些保持盈利的投資,包括投資在花旗集團、泰科、摩根斯坦利和百思買上的,都不能彌補他的損失。
斯坦斯基的失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麥哲倫基金最近處於弱勢的原因,但不能解釋麥哲倫相當長時期內的萎靡不振。自從1990年以來,在三個不同基金經理的管理下,麥哲倫基金基本上跟隨著標准普爾500指數走勢,每當基金經理更替,主動式的投資風格也給予投資者不亞於指數走勢的回報,這自然提升了基金的規模,但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問題的嚴重程度。1990年彼得·林奇離任的時候,麥哲倫基金有140億美元的資產,1999年泡沫高峰期,該基金旗下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
如今,麥哲倫基金的規模甚至減少到680億美元,不只落後於先鋒500指數,而且落後於兩只美國基金,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由於擁有巨額的資金,如果斯坦斯基把1000萬美元投資一隻有前途的小股票,那無論這只股票怎麼樣,基本上都不會影響到基金整體的盈利。但斯坦斯基集中投資了一些巨型公司,平均算來,他向挑選出的每家公司投資了2.9億美元,最多的超過20億美元,結果,他的資金都被大公司套牢了。他擁有的最多的股票包括花旗集團、美國國際集團、維亞康姆、通用、微軟等藍籌巨頭。
斯坦斯基認為,巨大的基金規模決定了他應該主要購買相匹配的標准普爾200(標准普爾500中最大的兩百家公司)中的公司股票,也就是說,基金的規模要和所要購買股票的公司規模相適應。
林奇卻不同,他往往會買一些親自調研之後確信會升值的品種,像小型的、前景模糊的公司的以及外國股票和債券等,這些都有助於他的基金獲得比較好的收益。正如他所說過的,不要擔心錯過所謂的最佳投資時機,因為真正的好機會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盡管外界長期評論說,麥哲倫不過是只指數型基金,但斯坦斯基包括富達都表示否認,比如,富達指出,去年底麥哲倫持有的233隻股票中只有175隻選擇了標准普爾500,標准普爾500中另外325家公司不在基金的投資范圍內。不過自從1990年以來,麥哲倫基金的走勢幾乎與標准普爾500指數相同步。關於鮑勃
鮑勃·斯坦斯基是一個在小地方成長起來的成功男孩,父親是一個火爐和空調維修人員,斯坦斯基從小就生活在伍斯特的工人階層中,後來獲得達德利尼可斯大學的會計學學位和紐約大學的工商碩士學位。他說他的第一份收入來自曾經買的一支叫Valtec工業的光纖股票,當時這只股票從每股9美元一下飆升到了60美元,令他大賺了一筆。1983年斯坦斯基進入富達不久後便被安排作麥哲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的助手,當時他並沒有希望將來有一天能管理麥哲倫基金,只是考慮什麼可以幫助他得到一些股權,以便可以留在富達。
1987年斯坦斯基接手富達成長公司基金,管理2060萬美元的基金,主要投資於小型IPO公司。在他接手的9年中,成長公司的基金平均每年的收益率達到16%,並積累了85億美元的資產。1990年購買思科IPO股票也許是他整個事業生涯中最完美的投資,那時幾便士就能買進一股,低廉的股價使其不斷盈利。1996年斯坦斯基被分派管理麥哲倫基金,事實證明,這比管理成長型公司基金有著更艱巨的挑戰,不光巨大的基金規模束縛著斯坦斯基的管理,他還必須讓麥哲倫在富達的方針指引下進行運作。一定程度上,這要歸結於他的前任、在1992年中期到1996年中期掌管基金的傑斐·維尼克,他管理麥哲倫基金時隨心所欲,無所拘束,後來因為在債券上投了一筆明顯失誤的賭注後辭職而去,此後,富達便對麥哲倫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制度約束。
為了從401(k)投資者那兒拉到更多的新生意,富達對它旗下的許多大基金開始強行加大控制,由彼得·林奇創造出的牛仔式的企業文化似乎不再受人欣賞。基金經理們鼓足干勁去尋求固定的收益,不再為了追求排名表上的名次而承擔很大的風險。作為規模最大、地位最重要的富達旗下子基金,麥哲倫必須保持穩步前進。
現在一些麥哲倫投資者已經開始變得坐立不安了。根據一家金融調查公司的數據,在斯坦斯基任期內,麥哲倫基金的凈贖回額達203億美元,甚至在去年投資者們紛紛撤回到平衡型基金的時候凈贖回額也達24億美元。
從1997年起,麥哲倫不再對新的投資者發售,但不斷下降的資產回報率讓富達損失嚴重。在2001年3月31日財政年結束的時候,麥哲倫為富達賺了7.1億美元,去年這個數字下降到3.44億美元。對於基金持有者和受到麥哲倫基金衰退影響的公司來說,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富達將會作出什麼改變嗎?對此,斯坦斯基的上司、富達管理和調查部門的負責人阿比·約翰遜表示,斯坦斯基和她都認為基金的規模是合適的,目前他們沒有改變其結構的打算。
一些旁觀者認為,富達或許正給斯坦斯基和一些大基金的經理更大的迴旋餘地以承受尋求高回報所產生的風險。對於斯坦斯基,正如他自己所說,他的相當一部分財產已經投入了麥哲倫,他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買進,持有還是拋售?
大致來說,每10個平衡基金的持有者中就有一個投資了麥哲倫基金。新澤西普羅維登斯的退休者賽斯勒夫婦持有麥哲倫基金有20多年了--投資到個人養老帳戶(IRA)的8000美元如今已經升值到65000美元。現年73歲的鮑勃·賽斯勒認為,或許現在麥哲倫基金不如彼得·林奇管理時那樣好,但也不錯了。而"FundAlsrm.com"的創始人羅伊·維茨則認為,是彼得·林奇造就了麥哲倫基金的旗艦地位,如今它的衰退卻不能不讓人們有些傷感。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對於麥哲倫目前的情況,大致來說,投資者有兩種選擇:
如果你持有的麥哲倫基金的數量達到征稅的程度。如果你是在1997年麥哲倫基金對新的投資者停止發售之前買的基金,所持有的數量已經達到征稅程度,要是轉移投資的話,你得繳數量巨大的所得稅。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把錢繼續保留在基金里,同時尋找其他地方的新投資。
如果你持有的麥哲倫基金的數量已經無利可圖。如果像超過四分之三的麥哲倫投資者一樣,你所持有的基金已經無利可圖,那麼不需要擔心繳稅,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把所持有的基金轉移到其他基金中去。
[編輯]從麥哲倫基金成長的故事看中國新興基金業
話說三十幾年前,二十郎當歲的彼得·林奇剛就任基金經理人不久,那個基金規模很小,搖搖欲墜,可能被撤銷或與別的命運同樣坎坷的小基金合並。彼時正是美軍敗走中南半島,世界經濟在能源危機掃盪下奄奄一息的悲慘歲月。
林奇的上司富達先生,隔三差五地走到他身邊想給小老弟一些秘訣:"怎麼不買些XX股呢?你看,上周漲這么多!"或者:"聽說,那個某某,要大幹一場,趕快讓基金買上些吧!"行情低迷十幾年已經讓人很不爽了,老闆還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實在煩人。
某日,彼得終於開竅了,告訴長官:這幾個月搭地鐵上下班讓我有個心得,車要走了,等下一班就是,不用追趕。有些人珍惜時光,為了兩三分鍾,跑步趕火車,不信紙有沒有趕上,摔倒、被門夾到、腳扭到的機會都比別人高很多,真是不劃算啊!反正下班車一會兒就來。接著他又說:股票也不用追,這個漲了,還有沒漲該漲的;也有漲了會跌回來的,追股票的下場跟追地鐵一樣,得不償失。後來,他的基金真的因為太小而跟另一檔合並,經過二十年之後,這個基金成長為全世界管理資產最多的基金,他留下長期穩定的操作紀錄,為投資創造的收益至今無人能及。猜到了吧,這個基金就麥哲倫基金。
就算在共同基金最為發達的市場--美國,基金投資人和基金公司的股東對於基金報酬的預期、基金管理獨立性的尊重都經過相當長時間學習的過程。國內的基金還在初期發展的階段,對於投資基金的信心並不堅定。這一點沒有速成的方法,惟有耐心地觀察及等待,我估計在國內至少還要有一輪多空循環,方可看出高下。在國外,也是經過多個多空循環後,一些堅守基本面分析專業、堅守紀律性操作的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經理人,以傑出的績效向投資者證明買基金比自己做股票要好多了。
所謂傑出的績效包括幾個元素,首要的是穩定性,再就是比市場好,一個好的基金在每一次市場上漲時基金凈值要能比上一次上漲更上層樓、在每一次下跌時可以比上一次下跌時凈值墊高一些。在中國,只要經濟發展向上的趨勢不改變,資本市場作為經濟成長的櫥窗,速度或許有快有緩,基金都有長足發展空間。
中國基金業發展所倚賴的資本市場一般被歸類為新興市場,過去國際上對於新興市場的印象大致可歸類為兩點:第一是市場波動性較大;第二點則是公司治理結構不佳。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投資新興市場似乎是風險極高的事情,因此要承受較高的風險溢價。不可否認,這兩點的確曾是新興市場的特徵,不過經過近幾年的調整與融合,新興市場本質上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投資入應該修正對於新興市場的認知。
首先,隨著金融市場的國際化,資本在國際間移動十分迅速,因此波動性大已不再。是新興市場的特色。從市場波動值(Volatility)來看,美國納斯達克指數過去兩年的波動值已經比MSCI亞洲新興市場指數波動值要高,中國A股市場的波動值在今年甚至亞洲鄰近市場要小。
其次,在金融市場國際化的浪潮下,許多新興市場逐漸解除原有的限制,對外開放市場,例如台灣最近即廢止QFII的制度。事實顯示,在國際資金的進駐後,新興市場的企業管理水平也有迎頭趕上的趨勢。在台灣地區、新加坡等市場,一些佔大盤權值高的藍籌股,外資持有股權的比例已經過半,就股東結構而言,這些公司已算是國際級的企業,因此在管理上須同步提升至國際級的水平,決策時亦須考慮外資股東的想法。國內的企業在邁向國際舞台的過程中,遇到如股權結構改變、購並的情況時,也必須尊重國外媒體的看法,這也是升級為國際企業所必經的過程。
綜合以上兩點,投資新興市場的策略也須加以調整。過去國際投資人習慣將市場按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來劃分,但隨著新興市場國際化的腳步,不同國家間的股市漸趨同步,反而是不同產業間的景氣周期差異更加明顯。因此,以國別作為資產分散的依據,已遠不如以不同產業來分散風險的效果。特別是對於新興市場而言,產業的優勢更為明顯,例如一向採取價值型投資法的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在其投資組合中就有中國石油這家公司,他並不會因為中國石油來自屬於新興市場的中國大陸就不投資,這個例子亦告訴我們,只要公司治理國際化,且所屬產業具備競爭優勢,即使公司在新興市場,投資前景仍被看好。
㈡ 美國股市的股市名人
彼得·林奇(Peter Lynch,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資家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波士頓。在彼得·林奇出任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的13年間,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基金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2%。
㈢ 麥哲倫交易軟體與落戶大連的富達 Fidelity投資 管理研究公司有什麼關系呢
麥哲倫交易軟體與落戶大連的富達 Fidelity投資 管市場下跌時的買入就像抓下刀。有時你很幸運,購買後市場反彈。但大多數時候你最終會傷害到更多自己。油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又叫五葷或者五辛,是指五種有辛味的蔬菜,
㈣ 想買在美國上市的股票,應該怎麼買麻煩說的簡明一些
目前中國大陸居民要開戶買賣美國股票,約有以下三種方法:
1. 直接到美國去開戶:本方案適用於本身在美國有固定地址和往來的人,
會不會講英文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少數美國券商能提供中文服務(中文網站及專門的中文客服人員),而這項最大的好處是,如果你不想和一些沒聽過的小型的券商往來時,這個方案可以提供給你更多的選擇,
甚至如果你不是很有錢,也可以去找那些花旗、富達開戶,
另外一個好處是你可以要求他們給你個人支票、甚至一些本身有銀行體系的,還可以要求有ATM卡,這會有助於你在美國的一些金融使用。開戶文件:護照和駕照(Driver
ID) 或是你的出入美國證件。
2.
通過網上美股券商開戶:大部分中國人還是沒有機會去美國旅遊或定居,所以通過那些支持網上開戶的網路美股券商買賣美股是更加可行的方案。這些網上美股券商的總部一般都設在美國本土大城市(紐約居多),其交易傭金也比一些傳統券商低很多,開戶手續也非常簡單,只要在網上填妥相關表格,寄到他們美國總部就可以了,有些券商甚至支持無紙化開戶。
基本上,我比較建議中國大陸投資者通過這種方式開戶炒美股,因為走這種途徑,你可以和美國客戶享受同樣的低傭金交易(網上美股交易),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很清楚你是「外國人」,這一點會影響到你繳稅的問題,等一下再作說明;有些人可能會擔心自己英語不好,我想說的是:別怕!破英文也能買美股。
3.
透過國內券商的香港子公司或香港券商復委託下單:這基本上國內各大券商的「香港子公司」都有這項業務,所謂的「復委託」顧名思義就是你下單給這家香港券商(或大陸券商的香港子公司),該券商再轉下到美國本土和它簽有合作的另一家券商。國內很多大型券商的香港子公司都在偷偷通過各種渠道發展大陸客戶買賣美股或港股。
復委託的最大好處是通常開一次戶就可以買賣十幾個國家而非單一個家的股票,缺點則是無法精確掌控交易時效以及手續費偏高(香港券商或國內券商香港子公司的美股交易傭金為美國網上券商的2至3倍)和無法進行Margin
交易(也就是融資融券)和做空, 以及無法下永遠有效單(GTC, Good till Cancel)等,可以說缺陷是相當明顯的。
㈤ 美國前十大基金公司是什麼
美國十大基金公司
1、富達投資(1萬億美元)
富達是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它的分支機構遍布全球15個國家,管理的資產高達1萬億美元。
2、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是最早進入中國的投資銀行,主要投資領域是製造行業、食品行業、飲料行業、家居建材、房地產等等。
3、黑石集團(982億美元)
黑石集團也被稱為佰仕通集團,管理的總資產達到982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資產管理機構,也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
4、貝恩資本(650億美元)
貝恩資本是國際上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一共管理的資金為650億美元。
5、KKR(835億美元)
KKR是美國十大基金公司排名中歷史最悠久的機構之一,早在1976年的時候就已經成立,總部在美國的紐約,業務遍布全球各地,2013年的時候管理的資產就達到835億美元。
6、高盛集團
在1869年的時候就已經成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主要投資的領域是銀行證券、石油、汽車、通訊等等,著名案例有聯想投資、美的、西部礦業等等。
7、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
成立時間是1992年,是一家比較年輕的基金公司,但是管理的資產達到300多億美元,主要是在技術工業零售消費、航空金融服務、銀行業保健制葯等等領域投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比較著名的投資案例四聯想集團、友友購物、華奧物種集團公司等等。
8、橡樹資本
這是家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995年,總部在美國的洛杉磯,2013年的時候管理資產達到800億美元,主要投資的策略是房地產、亞洲及新興市場股票、日本投資機會、電力基礎設施、不良債務、高息債券、可換股證券及次級債務等等,比較著名案例是澳門房地產。
9、凱雷投資集團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一家投資公司,在全球有1575個員工,擁有324個投資基金,也是比較早的進入中國的投資公司,在中國的主要投資基金有凱雷亞洲基金、凱雷亞洲增長基金、凱雷亞洲房地產基金等等,它的主要投資領域是IT服務軟體業、電信通訊網路、電子半導體晶元等等。
10、華平創業投資公司
在美國十大基金公司排名中,華平在1966年成立於美國紐約,在1994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中國投資,比如58同城、神州租車、紅星美凱龍等等都有華平的投資,它管理的資產為440億美元,比較專注於消費、工業和服務、能源、金融服務、醫療保健以及技術、媒體和電信等等,著名案例有浙大網路、亞洲醫葯網等等。
㈥ 全球有哪些著名的投資公司
美國KPCB風險投資公司,德豐傑風險投資公司,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凱雷投資集團,Accel合夥公司等,下面一一介紹:
1. KPCB公司人才濟濟,在風險投資業嶄露頭角,在其所投資的風險企業中,有康柏公司、太陽微系統公司、蓮花公司等這些電腦及軟體行業的佼佼者,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公司抓住這一百年難覓的商業機遇,將風險投資的重點放在互聯網產業,先後投資美國在線公司、奮揚公司(EXICITE)、亞馬遜書店。
2. 德豐傑是唯一一家通過聯合基金網路進行全球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在全球30多個城市設有辦事處,並擁有超過35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德豐傑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圍內搜尋具有傑出才能並試圖改變世界的企業家,並向其提供資金和服務。
3. 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nternational Data Group)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術出版、研究、會展與風險投資公司。IDG公司2006年全球營業總收入達到28.4億美元。
4. 美國凱雷投資集團(The Carlyle Group,又譯為卡萊爾集團,以下簡稱凱雷集團)成立於1987年,公司總部設在華盛頓,擁有深厚的政治資源,管理資產超過3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之一。
5. Accel Partners是世界五大風險投資機構之一,致力於幫助傑出企業家去建立業務定位非常明晰的技術公司。深入的專業知識、相關經驗以及行業關系,使得Accel Partners的團隊反應更加敏捷,創造更多價值,最終成為優秀技術家的最佳合作夥伴。
6. 大西洋大眾公司成立於1980年,專門為信息技術及知識產權驅動的成長型企業提供資金。目前管理約100億美元資本,至今已曾投資於約150家公司,目前投資的企業超過60家,其中接近一半在美國國外。公司憑借其全球化戰略及覆蓋世界各地的業務網路, 為其所投資公司持續提供增值協助, 以及長遠的投資理念 而在投資界中著稱。
㈦ 這個網站是不是假冒富達基金的網站急~~~~~
你遇到的肯定是騙子
目前中國不允許國外的基金公司直接在大陸銷售基金
以下是富達的官方網站
http://www.fidelity.com
沒有中文的 因為它根本不做中國市場
富達的全稱是美國富達投資集團:富達投資集團注重"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善於發掘股價被低估或者股價落後於市場漲幅、具有長期投資潛力的公司的股票,因此其基金經理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富達集團也擁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基金經理,彼得• 林奇就是其中最為出名的一個,他管理麥哲倫基金的十三年裡,年平均收益率為29%,而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的漲幅平均只為14%。此後富達集團也出現了許多傑出的基金管理經理,1998年,它有4名基金經理人的表現列於最佳基金經理的前20名。
並不是叫富達(FIL Limited)國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附:
據悉,一些更有雄厚背景的外資基金,包括麥哲倫基金所在的富達集團尚未進軍中國基金業,他們正在虎視眈眈地等待著更好的獨資入市牌照。
㈧ 除了QDII,還有什麼渠道可以購買到美國的股票注意是股票,不是融券,不會虧掉本金的那種。
直接去美國開證券交易賬戶!現在沒有開放只是說在國內沒有辦理點!和香港一樣!直接去開就ok了!這個都是來者不拒。不過香港是非香港居民在開辦時不會辦理融資融券業務。不知道美國可以不。還有種方式就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上班,如果他們有上市並且給予你員工股。那就不用去美國了!他們會直接給你辦理。不過是你離職或者其他原因必須股票劃到個人頭上事才會這樣。我有朋友就是智聯招聘的。他們就是這樣獲得的!
㈨ 如何買美國的股票。
1.直接去美國開戶
你可以選擇在旅遊途中抽出一點點時間來開戶,會不會講英文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少數美國券商能提供中文服務(中文網站及專門的中文客服人員)。而且最好的一點是,提供中文服務的都是規模比較大的券商,你可以避開那些小型券商。即便你沒有多少錢,也可以找花旗、富達這樣的大公司開戶,額外的好處是你可以要求他們給你個人支票。
開戶文件:護照和駕照或者你出入美國的證件。
2.通過美股券商的網站開戶
網上美股券商的總部一般都設在美國本土大城市(紐約居多),其交易傭金也比一些傳統券商低很多,開戶手續也非常簡單,只要在網上填妥相關表格,寄到它們的美國總部就可以了,有些券商甚至支持無紙化開戶,就跟注冊一個論壇用戶名一樣容易。
網路開戶還有一個好處,美國方面會對你「外國人」的身份很清楚,這樣就可以少繳納不少稅。
3.通過國內券商的香港子公司或者香港券商復委託下單
基本上國內各大券商的香港子公司都有這項業務,所謂「復委託」顧名思義就是你下單給這家子公司(或香港券商),該券商再轉到美國本土和它有合作關系的另一家券商。
復委託的最大好處就是開一次戶就可以買賣十幾個國家而非單個國家的股票,缺點則是無法精確掌控交易時效、手續費偏高(傭金為美國網上券商的兩三倍)和無法進行做空交易,可以說缺陷相當明顯。
開立美股海外交易賬戶的注意事項
1.美國券商接單時間到幾點?
基本上日本、香港甚至是歐洲股市都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在美國,夏令時華爾街是在北京時間晚上9點半開盤,一直到凌晨4點;非夏令時是北京時間晚上10點半開盤,一直到早上5點。
2.手續費如何計算?
美股網上券商多以單筆定額來計,如每單6.99美元。而復委託是比照國內以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計費,有些香港券商還沒有最低手續費。里邊有些「貓膩」,舉例來說,如果你要買進1000股的intel股票,最後是分成三筆交易:20股、700股和280股,那要算三筆還是一筆?這就要提前問清楚了。
3.稅負問題:
以美國而言,IRS(美國稅務局)將投資者身份分為美國居民和非美國居民兩類,非居民享有免徵資本利得稅的優惠,但股票現金分紅所得(包括基金配息)要征33%的稅。非美國居民證明手續每兩年要重新辦理一次。
㈩ 誰知道 上海 富達股票證券投資公司 在那裡
我們只在一個證券公司的營業部開戶,開的就是上海和深圳兩個市場的股票。我們兩個市場,就已經夠多的了。
我們買賣的時候,電腦自動分單,代碼60開頭的是上海股票,代碼00開頭的是深圳股票。
多數國家和地區,只有一個股票市場,例如日本、新加坡、台灣、香港、英國、法國、德國等。
只有美國的股市很多,有主板(道瓊斯指數)、創業板(納斯達克指數)、OTCBB(垃圾板塊)等等。